关于保护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82.82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5月25日,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共有518个项目入选,其中32项为山西省所有,涉及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间手工艺术和民俗等8项内容,是山西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是山西文明的见证。

为了使山西人民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6月8日至18日山西省民俗博物馆举办了山西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展览由综合板块和地方板块组成,汇集了1000余幅图片和1000多个实物载体,还有100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项目的展示,大同耍孩儿、绛州鼓乐、五台山佛教音乐、清徐背棍、上党八音会、左权小花戏、河曲二人台、翼城花鼓、朔州踢鼓子、秧歌等15个代表剧种和民间表演艺术进行了现场表演,平遥推光漆器、忻州石砚刻制、临汾木版画等16种传统手工艺也进行了现场演示,另外布老虎、剪纸、面塑等10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产品进行了现场展销。这些打印着山西历史记忆、散落于民间的“活”态文化登上了大雅之堂,生动地向参观者诠释着一个新鲜而神秘的概念: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使人们形象地认识到,这些世代相传、长期创造于劳动大众之中、反映群众生产、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的民族民间文化,就是我们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不但使人们感悟到了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和无限魅力,同时也唤起对文化遗产的崇敬与珍爱之心。

展览引起的轰动是山西民俗博物馆所始料不及的。展览举办完后,我们深深感到,保护、管理和展示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任务重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出为文化遗产保护在认识层面上拓宽了视野,在实践层面上提出了更全面的任务。

一、山西民俗博物馆的办馆方向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总体目标,特别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专门规定。山西省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2005年10月,下发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意见》,确定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为山西民俗博物馆走保护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办馆道路指出了方向。

山西民俗博物馆应该是保护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阵地,担当起保护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荣任务。在深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的同时,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的条件,将思维方式和工作重点转移到保护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建立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在实践中体现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理念。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解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指采取积极措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和振兴”,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使之得以现实延续和发展,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发扬光大。因

关于保护山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

李彦博物馆长廊

68

文物世界wwsj2006.6

此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收藏、保管、展示和研究是我们工作的重点目标之一。

第一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山西拥有其中的32项,今后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发掘和研究,多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会逐渐公布,山西还会有更多的项目被入选。对于已公布的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要紧紧围绕挖掘、整理、再现的核心,及早制定保护规划、建立保护档案,用文字、图像、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完成立档工作,收集实物进行展示,建立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收集和展示中心,记载和诠释山西的历史生活轨迹,建立以资料保护为基础、活态保护为核心的山西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持之以恒地营造一种保护文化遗产的氛围,把文化遗产的保护落实到实处,真正做到传承历史文明,以文化遗产育人,贴近人民群众,普及保护知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方面,培养一支既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又有一定专业水准的业务队伍,加强多学科综合素质的提高,深入社会,细致研究山西民风和民俗,以指导今后的民俗展览,使山西民俗博物馆成为了解山西非物质遗产最直接、最生动的课堂,成为保护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基地。

二、山西民俗博物馆的应对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口头传说、礼仪节庆和手工技艺等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山西民俗博物馆提供了丰富的办馆内容;目前文化遗产的保护热潮又为山西民俗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山西民俗博物馆作为民俗文化的研究机构,工作的重点是收藏、保护、抢救山西民俗文物,进而致力于对其更深层次的研究。

具有“活态”特质的民俗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环境的改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非物质类民间传统的工艺技术和大批的民俗文物在流失,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采取积极可行的手段和方法使这些传统的工艺技术能够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拓宽民俗文物的征购渠道,减少和阻止民俗文物的流失。

山西地域面积为156579平方公里,全省共划分为11个地级市,下辖100多个县市区。俗话说“十理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山西的民俗事项具有区域性、独特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山西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

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包含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和

科学价值,都存在着展示的必要。为了更好地展示

山西的文化遗产,民俗博物馆需要新的办馆思路,其

建设和发展应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以保护山西民俗

文化和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目标,深入挖掘具有

地方特色的民俗事项,走一条亲近民众、亲近生活的

办馆道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专题独立出

来,使山西民俗馆成为全面、长期展示山西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展览场所。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

对于多数人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一个新

的概念,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产国际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表现为口

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

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

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通俗的讲

就是指民俗的、大众的,老百姓之间流传或传承的民

间文化,具有民俗性质的文化。

民俗博物馆应大力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

新概念的普及和宣传,做好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普及工作,使人们认识到每项遗产的价

值,更主要的是使人们明白文化遗产内在的精神价

值,包括历史的、见证的、文化的、研究的、情感的、审

美的等等,通过认识价值而产生自觉的爱护和保护

文化遗产的行动。

四、

“活态”文化的体现

民俗是一个民族得以区别其它民族最鲜明的标

志,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它不仅是具体物象的文化

遗存,更是生动、鲜活、萦绕在百姓记忆之中、与百姓

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艺术,而这正是民俗博物馆所

要体现的文化之魂和精神所在。民俗文化的特质在

于它是一种“活态”文化,如果以传统的方式展出,就

会失去其中的活态东西,体现不出文化遗产的非物

质性。民俗文化的特征决定了必须摒弃博物馆的传

统陈列形式,采取静态展览与动态活动相结合的展

示方式,让观众参与到“活态”之中,使民俗文化在

人、群体、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现是多样的,山西民

(下转74页)

博物馆长廊

69

文物世界wwsj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