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县苹果园成本与果园用工情况调查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49.63 KB
- 文档页数:2
庄浪县苹果产业化发展与再升级初探【摘要】庄浪县作为我国重要的苹果产区之一,苹果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从庄浪县苹果产业现状出发,探讨了苹果产业化发展路径、激励机制、技术创新以及风险防范对策。
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总结与展望,包括发展建议和展望未来。
通过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庄浪县苹果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引入激励机制,降低风险并制定对策。
展望未来,应继续发挥优势,加大投入,推动苹果产业实现更高水平发展,为庄浪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关键词】庄浪县、苹果产业、产业化、发展、升级、路径、激励机制、技术创新、风险防范、总结、展望、发展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庄浪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是中国重要的苹果产区之一。
庄浪县的苹果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政府扶持政策的落实,庄浪县的苹果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
庄浪县的苹果产业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业链条不够完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等。
对庄浪县苹果产业进行进一步的产业化发展和再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庄浪县苹果产业现状的分析,探讨苹果产业化发展的路径,剖析激励机制的作用,研究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关系,提出风险防范与对策,为庄浪县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庄浪县苹果产业化发展与再升级的初步方向和关键问题。
通过对庄浪县苹果产业现状的分析,揭示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以及潜在的发展机遇和趋势。
通过探讨苹果产业化发展的路径,探讨如何优化和提升庄浪县苹果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还将深入分析激励机制对苹果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探讨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产业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将重点讨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关系,以及如何促进技术创新在苹果产业中的应用和推广。
将提出针对风险防范与对策的建议,帮助庄浪县苹果产业在面对风险和挑战时能够稳健发展。
庄浪县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规划作者:高小彦马磊来源:《科学种养》2014年第02期一、发展现状甘肃省庄浪县地处我国苹果最佳适生区,各项气象指标完全符合苹果最佳适生区的要求,具有发展苹果产业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
截至2013年6月,全县苹果总种植面积达3.15万公顷,其中2013年3月栽植0.8万公顷,5月下旬调查成活率在96%以上,创造了全国县级发展苹果的最好纪录。
主栽品种有烟富1~6号、惠民短富、宫崎短富等,授粉品种有新红星、首红、天汪一号、阿斯、秦冠等。
2012年全县以苹果为主的果品总产量达到16万吨,果品总产值达4.8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1170元,占人均总收入的39%。
比2011年的果品产量、产值分别增加了3.2万吨、1.2亿元。
2012年果农果园亩收入最高达到3.5万元,全年果园亩收入达10万元以上、5万元以上、2万元以上的农户分别超过100户、700户、4000户。
采取树形改良、果实套袋、配方施肥、单果管理、病虫害综合治理等技术,提升了果品产业的科技含量,使优果率达到65%,商品果率达到95%,无公害化程度达到90%以上。
建成了10.3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1162亩“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AP)”苹果示范基地,1200亩“国家苹果标准园”,3个国家级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其中万泉镇北川的国家苹果标准园得到来自全国各地果树专家的一致好评,认为达到了国际一流的管理水平。
在全县果品生产迅速发展的带动下,初步形成了产、储、销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在建成各种苹果窖(库)800余座的基础上,建成千吨以上大型储藏保鲜库14座,改扩建1座,总储藏能力达到4.7万吨,年实现储藏增值4000万元。
还建成了果品包装厂两家,果品进出口贸易公司两家。
二、成功做法在甘肃省果树专家的指导下,制订了《庄浪县2011~2015年果品产业发展规划》,根据《规划》,每年在全县苹果适宜区发展苹果园8万亩。
55国内刊号 C N 61-1499/C 2020年02月(下)收稿日期:2020-01-31李静(甘肃省庄浪县岳堡镇人民政府 甘肃庄浪 744604)摘 要:苹果产业是甘肃省庄浪县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产业,是地处西部山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为了全面掌握庄浪县苹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优势,加快苹果产业发展再升级,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新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庄浪县;苹果产业化;发展;升级一、庄浪县苹果产业发展的现状甘肃省庄浪县苹果产业发展经历了“政府大力推广期、农民毁园还田期、自觉发展期”三大阶段。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把苹果种植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小康”主导产业大力推广,大面积栽植。
但是,农民对苹果产业缺乏深刻认识,导致该县苹果产业化发展缓慢。
直至2010年前后,农民对苹果产业化发展有了自觉的认识,发展果园的自觉性空前增长,全县苹果种植面积高达3.15万公顷,农民人均果品收益1170元,占人均总收入的39%左右。
如今,农民对苹果产业化发展的坚定决心与地方政府达到了高度一致。
然而,农民对优质苹果生产技术有待提高,电子商务营销能力欠佳,苹果品牌意识淡薄等短板逐渐显露,并影响苹果产业化升级改造。
二、庄浪县苹果产业发展的优势1.地理优势。
庄浪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以西,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山区。
全县总耕地面积92万亩,总人口45万人;域内海拔在1405-2857米之间,年降雨量482.4mm,年平均气温9.0℃,无霜期152天,年均日照时数2075.9小时,平均相对湿度50-60%,属于农业部评定的苹果最佳生产区。
2.气候优势。
庄浪县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带,具有大陆性季风和高原气候的双重特征。
光照热量充沛,自然降雨量适中,气候比较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光热水同季,7项主要气象指标中就有6项符合苹果最适宜生产区指标。
3.品质优势。
“庄浪苹果”果实长圆形,色泽鲜艳美丽,全面鲜红或深红、色相条红或片红,着色度在80%以上;果形美观,果面光洁、无污染、无果锈;果型端正、果顶圆形,果形指数为0.85-0.95;果肉黄白色,肉质细密,汁液较多,口感脆嫩,香味浓郁,极受国内外商家和消费者的青睐。
果农之友2023.5产业发展苹果是庄浪县栽培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泛、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果树。
庄浪县的苹果颜色鲜艳、肉质细脆、营养丰富,畅销国内外市场。
近年来随着苹果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优化品种结构和销售渠道,并结合三产整合总结出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打造庄浪县特色果业,在延伸苹果产业链的基础上将苹果资源转化为本地经济优势。
1庄浪县苹果种植现状1.1标准化生产深入推进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庄浪县将苹果产业作为主要增收产业,并提供政策倾斜,使苹果产业成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苹果产业的发展目标明确,思路也非常清晰,并在种植上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即果园覆盖技术、无袋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整形修剪技术、防霜防雹技术、绿色防病虫害技术等已广泛应用。
1.2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庄浪县苹果产业的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并全面覆盖了种植、加工、销售等全过程。
县苹果龙头企业与果品专业合作社能通过协作,依托“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利益链接,进而推进产业链的不断延伸。
县政府要求,每年自然资源局要培育50名高素质果农,且每位果农的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为苹果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1]。
2庄浪县苹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1种植过程中的自然灾害问题首先,对多发的极端天气预防能力不足。
甘肃省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自然气候稳定性不强,经常连年霜冻、大风等。
果农在种植苹果管理时,因对自然灾害的预防不到位,没有制定严密的预防措施,只是在霜冻来临时,临时进行增温,进而影响产量。
其次,老果园更新速度缓慢。
庄浪县的苹果园新果园和老果园各占一半比例。
老果园由于年代久远,果园周围的栅栏等多为木制结构,且果树种植间距小,品种集中,导致果树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发生黄叶病等病虫害,进而影响苹果的品质与产量[2]。
再加上农户没有施加有机肥料,导致果园土壤中的有机质缺乏,使得果树的经济寿命变短,最终使农户的收入降低。
新建的果园如遇到自然灾害会导致果苗早衰,使得果园的发展后劲不足。
庄浪县苹果幼园间作物类型调查与分析间作物是果农为培肥地力,减小地表径流,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苹果幼园的前期产值,而在果树行间种植的其他作物。
目前,庄浪县苹果幼园间作物种类繁多,经济价值各不相同,对果树的影响也千差万别。
为了指导庄浪县苹果幼园搞好合理的间作套种模式,从2008年起,我们对庄浪县的14个果园乡镇的苹果幼园主要间作物类型、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实地调查,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适宜庄浪县苹果幼园的间作套种模式。
一、果园间(作)套(种)对自然生态因素的优势利用1.合理经济利用土地新植幼龄果树由于枝少、冠矮,占地面积仅为全园面积的1/5~?1/3,1~4?年生的幼龄果树树冠投影面积仅为5.5%~30.5%。
在幼龄果园中实施立体间(作)套(种),可使果园土地有效覆盖面积增加55%~75%,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果园光能利用率,增加果农收入。
2.有效利用果园空间果树树冠距离地面高度一般在70~80 cm,而间作物所占垂直空间低于果树树冠高度。
因此,在果园幼树地间(作)套(种)蔬菜、药材、黄豆、油菜及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或者种植白三叶草等绿肥作物,既不影响果园通风透光效果,又可充分有效利用果园空间。
3.肥水合理分配利用由于果树属深根性植物,一般吸收20cm以下的深层养分,而间(作)套(种)作物大多根系浅,只分布在土壤耕作表层的25~30 cm处,一般主要吸收表层土壤中的养分、水分,果树与间(作)套(种)作物两者的根系在土层中的不同分布,分别合理有效利用了土壤中的养分、水分。
4.改良果园土壤结构很多间(作)套(种)作物(如豆科的豆类、草类)的根系具有较强的固氮作用,间(作)套(种)豆科作物的果园可提高果园土壤含氮量。
间(作)套(种)作物的耕作也有改良土壤的作用。
5.发挥综合生态效应果园立体间(作)套(种)后,由于果园覆盖面积增加,夏季温度变幅减少,不仅可防止果树幼龄期日灼发生,而且可以利用间(作)套(种)作物来饲养其他草食动物,增加畜产品和果园收入。
庄浪山地梯田苹果生产情况调查及高效生产建议作者:***来源:《果农之友》2024年第04期苹果是庄浪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65万亩,苹果年产量61.78万吨,年苹果收入37.35亿元,农民人均果品年收入5000元以上。
其中山地梯田苹果占到种植面积的80%以上(图1),不论在种植规模,还是种植效益方面,庄浪苹果产业的发展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但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产业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如何保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每个庄浪人所关注的。
笔者于2023年8月22—28日在朱店镇牛咀村对山地梯田苹果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牛咀村位于朱店镇东南部,离县城20多千米,西南部与天水市张家川县毗邻,为纯山区村,海拔1832米,年平均降水量468.9毫米,气候温润,很适宜苹果生长,全村有1700多人,土地2600多亩,全部完成了梯田化,种植苹果1600多亩,正常年份牛咀村苹果收益在2000万元以上,是庄浪县典型的苹果专业村。
通过与村社干部和广大群众交谈、入园观察的方式对牛咀村苹果产业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指出了牛咀村苹果产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就苹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
1 庄浪山地梯田苹果的优势1.1 树龄小整体上庄浪苹果产业规模化发展起步虽然较早,但快速发展相对较晚,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发展才进入提速阶段,有40万亩以上的苹果园是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所建,如调查的牛咀村是2010年整村推进栽植的苹果,树龄仅13年,刚进入盛果期,所结果实品质优良,竞争优势明显,代表了庄浪县苹果产业的基本情况,所产的苹果近年来产地销售价格高,销得快,是最具活力的苹果产区之一。
1.2 品种新庄浪山地梯田规模化发展苹果产业晚,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在庄浪开始规模种植苹果时,富士苹果中的烟富系列已大量普及,水红秦冠也开始在生产中应用,烟富3号、烟富6号、水红秦冠等优良品种开始推广,庄浪种植苹果赶上了好时期,种植品种较先进,如调查的牛咀村,村社干部和果农反映,全村80%以上的苹果为片红富士,由于种植品种好,所产的苹果市场竞争优势明显,近年来,每到苹果采收期,牛咀村客商云集,所产的苹果卖得快,卖价高(图2)。
庄浪县苹果产业化发展与再升级初探庄浪县是甘肃省平凉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黄土高原北部。
庄浪县地处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是非常适合果树种植的地区。
苹果是庄浪县的传统特产,也是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近年来,庄浪县积极推动苹果产业的发展与再升级,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将通过对庄浪县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推动当地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庄浪县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庄浪县的苹果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国有名的苹果优势区。
目前,庄浪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了50万亩以上,产量近80万吨,年产值超过30亿元。
苹果产业已成为庄浪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带动了全县农户100多万人口的增收致富。
1. 技术推广与示范种植庄浪县积极引进先进的苹果种植技术和品种,通过成立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推广优质种苗等举措,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推动了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庄浪县的苹果种植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形成了一定的品种适应性,提高了果品的产量和品质。
2. 产业合作与龙头企业庄浪县大力发展果业产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模式,实现了果农、加工企业和商业销售渠道的紧密对接。
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了全县苹果产业的整体发展,加快了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的步伐。
3. 品牌建设与营销推广庄浪县积极推进苹果产业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工作,通过举办各类果品展销会、开展电商平台拓展等方式,提高了苹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少苹果品牌已经成功打入国内外市场。
4. 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庄浪县大力推进苹果产业的升级与科技创新,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引进高新技术、培育新品种等方式,提高了苹果产业的产出效益和竞争力,向着高品质、高效益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二、庄浪县苹果产业的再升级规划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需求的日益提高,庄浪县苹果产业亟需实施再升级规划,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1. 质量提升与品种优化庄浪县将进一步提升苹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优化品种结构,推广肉厚、口感好、品质优异的苹果品种,满足不同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甘肃省苹果生产成本收益分析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带动甘肃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苹果种植户、苹果加工业以及地方农业经济。
近年来,甘肃苹果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在逐年增加,但甘肃省苹果的单位产量水平较低,随着苹果种植总成本的不断上涨,降低了果园的收益,增加了种植风险,影响了种植户的积极性。
因此要分析影响甘肃省苹果生产成本收益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整苹果生产成本的结构、降低种植成本和增加收益的有效措施。
本文以甘肃苹果生产情况为研究对象,对2006~2015年甘肃苹果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果和不足进行研究,并搜集整理甘肃、山东两省以全国苹果生产成本收益的相关数据,运用比较分析法,对主要指标逐一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及并对不同影响因素的影响力大小进行排序,最终得出结论,提出提升甘肃苹果种植收益的对策建议。
首先,十年间甘肃苹果在种植面积和产量上取得了很大进步,2015年甘肃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全国第三、第六。
但较于其他苹果种植大省,甘肃省苹果单位产量水平较低,单产波动趋势明显,增长幅度较小,远低于山东省和全国水平,具有明显劣势。
其次,甘肃省苹果生产成本上升过快,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十年间甘肃省苹果每亩总成本翻了2倍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造成总成本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人工成本和生产要素投入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对甘肃省苹果种植每亩总成本影响程度最高的是家庭用工折价,其次是化肥费、工具材料费、农药费及租赁作业费。
再次,近10年甘肃省苹果净利润波动幅度大,近几年下降幅度大。
甘肃省苹果种植每亩净利润波动很大,2015年甘肃省苹果种植每亩净利润与山东省基本一致,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见甘肃苹果种植收益优势正在逐渐显现。
分析甘肃苹果总产值与总成本对苹果种植收益的影响程度后得出,甘肃省苹果总产值比总成本对净利润的影响程度要大,造成净利润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总产值的波动和总成本的不断升。
甘肃苹果调研报告1. 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甘肃省苹果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为相关农业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
甘肃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苹果生产基地之一,苹果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然而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农民收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手段,包括实地调研、访谈、问卷调查等。
我们先前往甘肃省苹果种植区,深入了解种植环境、种植技术和苹果品种情况。
随后,我们采访了多位农民、果农合作社负责人和相关专家,了解他们对于甘肃苹果产业的认识、看法和需求。
同时,我们还针对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进行了一份小规模的问卷调查,收集了一些市场和消费者的反馈信息。
3. 甘肃苹果产业现状分析据统计数据显示,甘肃省苹果产业已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甘肃省的苹果种植面积已达到X万亩(1亩约等于667平方米),产量超过XX万吨。
同时,甘肃省苹果从种植到销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涉及到果苗供应、种植、果园管理、采摘、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
甘肃省的苹果种植环境得天独厚,拥有丰富的阳光资源、空气湿润度适中和富饶的土壤,这为苹果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甘肃省苹果的主要品种有红富士、黄元帅、国光等,品质口感优良,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4. 甘肃苹果产业发展趋势尽管甘肃省的苹果产业发展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较大,产销匹配不稳定。
其次,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协同不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阻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苹果产业还存在一些技术瓶颈,如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果品保鲜技术等。
然而,甘肃省苹果产业的发展潜力仍然巨大。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营养的追求,有机苹果、无公害苹果等高端品种市场需求增加。
同时,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甘肃苹果的产量和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此外,跨界合作、产业升级和品牌营销等手段也为甘肃苹果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庄浪县苹果产业化发展与再升级初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庄浪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是中国优质苹果主产区之一。
由于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庄浪县的苹果种植历史悠久,一直以来都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庄浪县的苹果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庄浪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当地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有力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消费升级的趋势,庄浪县的苹果产业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品质不稳定、营销渠道不畅等。
如何推动庄浪县苹果产业化发展和再升级,提高苹果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背景介绍】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庄浪县苹果产业化发展与再升级进行初步探讨,通过对其现状、发展路径、再升级策略、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的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分析庄浪县苹果产业当前的发展情况,了解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2.探讨庄浪县苹果产业化发展的路径和方法,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3.研究庄浪县苹果产业再升级的策略和措施,探讨如何提升其产业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4.分析影响庄浪县苹果产业发展的内外因素,为其发展提供合理建议;5.展望庄浪县苹果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和预判。
2. 正文2.1 庄浪县苹果产业现状庄浪县位于甘肃省东部,是中国重要的苹果生产基地之一。
庄浪县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得苹果种植在这里得以迅速发展。
苹果产业已成为庄浪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庄浪县目前的苹果产业现状表现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稳步增长,品质不断提高。
苹果品种以富士、红星等优质品种为主,销售市场遍布全国各地,拥有稳定的客户群和销售渠道。
庄浪县还积极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
苹果产业规模化经营已成为庄浪县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许多农户通过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形式参与苹果种植,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统一销售,提高产销效益。
甘肃庄浪苹果园成本在逐年提高
朱晓义
【期刊名称】《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甘肃省庄浪县红富士苹果园90%苹果采用套袋栽培(元帅系苹果不套袋),果袋普遍选用优质双层纸袋。
近年来农村的劳动力多属“三八(妇女)、六零(老人)”,劳动力紧缺造成工价和劳动成本增加,直接导致苹果生产成本逐年提高。
笔者从2008年开始,连续4年对庄浪县部分苹果园生产成本及果园用工进行了抽样调查,现整理如下。
【总页数】2页(P43-44)
【作者】朱晓义
【作者单位】甘肃省庄浪县果业局,7446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山地梯田苹果园的有效管理初探——以甘肃庄浪县为例 [J], 张春霞
2.甘肃庄浪苹果园春季管理要点 [J], 马磊
3.甘肃庄浪幼龄苹果园早果丰产整形修剪技术 [J], 王选强
4.甘肃庄浪苹果园早果丰产十项关键技术 [J], 郭国林
5.甘肃庄浪苹果园大改形存在问题与注意事项 [J], 赵明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栽培模式苹果园用工量与工费投入调查作者:***来源:《西北园艺·果树》2022年第03期摘要研究了苹果矮化设施栽培模式革果园生产环节劳动用工量与工费投入情况,并与乔化栽培模式和矮化(短枝品种)非设施栽培模式投入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在采集的调查数据中,矮化设施栽培模式苹果园在整形修剪、施肥喷药、疏花疏果、套袋去袋、果实采摘等7个生产环节的用工量和工费投入是最低的,比同等条件下常规管理的乔化栽培模式和矮化(短枝品种)非设施栽培模式更轻简更省工。
因此,由传统乔化栽培模式转变为矮化设施栽培模式是今后苹果产业省工、高效、集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矮化设施栽培;省工化;模式推广甘肃省泾川县苹果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推广乔砧大冠栽培模式,占全县苹果园总面积的90%左右。
这种模式存在树体过高、作业管理不便,沿用传统清耕制(冬季深翻树盘,生长季节采取中耕除草或打除草剂的管理方式)劳动强度大,土壤保摘保肥能力差,树体挂果晚,丰产园易郁闭,机械化程度低,用工效率低等劣势。
加之受到自然灾害、市场行情、劳力转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果农发展苹果产业的积极性大受影响,有的地方出现果园撂荒、挖树毁园等现象。
从全国苹果市场来看,供需矛盾重重,果品集中上市期果品积压严重,流通慢、价格低、品质差等问题凸显,苹果市场竞争焦点转移到生产的低成本、高产出、高品质、安全生产上来。
为适应产业发展形势,解决区域性产业发展矛盾,制定平稳持续发展的果业生产管理制度,探索推广适宜的新模式新技术,弄清几种苹果栽培模式在生产环节劳动用工量和工费投入情况很有必要,可为今后苹果产业链推广省工省力和节本增效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对建立现代苹果产业栽培制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 调查数据与方法1.1 数据来源2019—2021年,在甘肃省泾川县苹果生产重点乡镇选取3种栽培模式6个园调查,由经营主体对各自革果园每年主要生产,环节的用工量、工费投入进行记录反馈。
庄浪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全省18个干旱贫困县之一。
现辖18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293个村,总人口44.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9万人。
耕地面积6.13万hm 2,农业人均0.15hm 2。
境内海拔在1405~2857m 之间,年均降水量489mm,年均气温8.4℃,日照时数2179h,无霜期160d,是农业部划定的全国苹果优势产区。
1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庄浪县坚持把果品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和建设梯田产业强县的标志性产业,按照“集中连片、整流域开发、适宜区全覆盖”的思路,举全县之力,狠抓苹果产业的扩量提质增效。
从2008年开始,每年以0.33万hm 2以上的速度,最近3年以每年大于0.67万hm 2的速度发展苹果园。
截至目前,全县果园面积累计达到4.01万hm 2,建成了13个苹果万亩乡(镇),118个苹果千亩专业村。
2014年,全县挂果园1.33万hm 2,幼园2.68万hm 2,果品总产量达到30万t,总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2926元。
建成5000t 以上的大型冷藏库17座,果品总贮藏能力达10万t。
建成果品包装厂6家,投建果汁、果醋生产线1处,初步构建成产、贮、销、加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2005年,庄浪县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申请注册了“紫荆红”品牌,2007年,庄浪县的0.69万hm 2红富士苹果被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列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同年,庄浪县注册的“紫荆红”苹果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实施的苹果创新型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工程获甘肃省政府2012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2012年甘肃省名优苹果鉴评会上,庄浪县选送的“长富2号”“首红”被评为金奖,选送的“惠民短枝”“烟富6号”被评为银奖,选送的“天汪1号”被评为铜奖。
庄浪果品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
2存在的主要问题2.1发展不平衡在基地规模、区域布局上,川区发展较快,山区果树发展速度相对迟缓;在品种结构上,一是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不合理。
庄浪县苹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建议庄浪县苹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建议庄浪县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属全国苹果栽培的最适宜区域,是甘肃省乃至全国苹果生产重点县。
境内光照充足、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自然隔离条件好、病虫危害轻、土层深厚、土壤疏松,大部分地域具有发展绿色和有机果品的优势和自然条件。
生产的苹果着色鲜艳、外观美观、肉质细脆、含糖量高、口感好、风味佳、耐贮藏、营养丰富而驰名全国,畅销国内外市场。
苹果产业已逐步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苹果产业现状近年来,庄浪县依靠优越的自然气候资源条件,全县上下齐心合力,按照集中连片、整村栽植、整乡推进、整流域发展的思路,统一规划布局,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大力发展苹果产业。
1.1栽培规模迅速扩大,生产基地逐步建成初步统计,截至2011年,全县苹果面积1.23万hm2,苹果园占总耕地面积的28.9 %,全县人均占有苹果园0.04 hm2,初步形成了以水洛河、葫芦河、庄浪河流域河谷川等地为主的优质苹果生产带,培育出了14个苹果生产专业乡镇和56个评估生产专业村,其中万泉、阳川、朱店、大庄、卧龙、南湖、赵墩等乡镇基本实现了苹果栽植集中连片的规模,全县苹果适宜区苹果栽培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1.2产量单产稳步提高,经济效益日益显著目前,全县苹果挂果园0.50万hm2,产量11.50万t,平均产量达22 995 kg/hm2;果品总产值3亿元,全县农民人均苹果收入71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 %。
果园收入最高的超过4万元,果农果品年收入最高可达20万元以上。
全县果园收入有10万元以上的农户100余户,5万元以上的3 000多户,2万元以上的8 000余户。
万泉、阳川、朱店、大庄等乡镇的大部分果农依靠发展苹果园走上了小康富裕之路,苹果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
1.3推广普及先进技术,管理水平明显提升近年来,苹果生产重点推广矮砧宽行密植、果园覆沙、营养诊断配方施肥、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杀虫灯、性诱剂、粘虫黄板、防雹防霜网应用等先进实用技术,苹果生产的科技含量得到了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