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陈功锡——吉首大学杜仲研究情况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27
杜仲茶以杜仲植物杜仲 ( Eucommia ulmoides Oliv )的叶为原料,在杜仲叶初长成或生长最旺盛时,或在花蕾将开放时,或在花盛开而果实种子尚未成熟时采收,以做杜仲茶,其中嫩芽杜仲茶品质最高。
经传统茶叶加工及中药饮片加工方法制作而成的健康饮品东方神韵杜仲茶,品味微苦而回甜上口,常饮有益健康,睡前喝一杯特好,无任何副作用,保健价值极高,饮用方便。
目录一、杜仲茶概述6、营养医药7、保健价值3、辨别杜仲茶的方法以及饮用的注意事项展开、杜仲茶概述1、历史传说根据中国古书记载,「杜仲」的名称由来,是一位名为杜仲的人,发现喝了某种树的树皮煎出来的汤汁之后,身体变得十分轻盈,而且病痛消除,体力也恢复了。
所以就将这种树称为杜仲树。
古时候,有位叫杜仲的大夫,一天他进山采药,偶尔看见一棵树的树皮里有像“筋一样的多条白丝“筋骨”。
他想人若吃了这“筋骨”,会像树一样筋骨强健吗?于是,下决心尝试。
几天后,不仅无不良反应,反而自觉精神抖擞,腰、腿也轻松了,他又服用一段时间后,结果奇迹出现了,不仅身轻体健,头发乌黑,而且得道成了仙人。
人们知道了这种植物后,把它叫“思仙”、“思仲”,后来就干脆将它唤作“杜仲”。
2、茶叶简介杜仲又名丝连皮、扯丝皮、丝棉皮、玉丝皮、思仲等,属落叶乔木。
杜仲是我国特有树种,经济价值很高,资源稀少,被我国有关部门定为国家二级珍贵保护树种。
杜仲叶面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7-15cm ,宽 3.5-7cm 。
表面黄绿色或黄褐色,微有光泽。
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成广楔形,边缘有锯齿,具短叶柄。
质脆,搓之易碎,折断面有少量银白色橡胶丝相连。
气味,味微苦。
杜仲鲜叶比茶鲜叶硬而大,梗较长,除幼叶外,不易做成具有茶叶样的条索。
主要产地:杜仲主产于湖南张家界、云南、陕西、贵州、湖北神农架地区,河南洛阳等省,近年来浙江也有引种。
3、品质特点( 1 )无污染、天然、绿色、纯正;(2)不含茶碱,无咖啡因,易吸收,利健康。
中药材品种数据系列之:杜仲概述杜仲来源于杜仲科(Eucommiaceae)杜仲属Eucommia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
4~6月剥取,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
杜仲又名丝连皮、扯丝皮、丝棉皮、玉丝皮、思仲等,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
生长于海拔300~500米的低山,谷地或低坡的树林里。
在红土、或岩石峭壁均能生长。
味甘,性温。
归肝、肾、胃经。
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
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
肝气虚引起的胞胎不固,阴囊湿痒等症。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基源鉴定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杜仲原植物落叶乔木,高达20米,胸径约50厘米;树皮灰褐色,粗糙,内含橡胶,折断拉开有多数细丝。
嫩枝有黄褐色毛,不久变秃净,老枝有明显的皮孔。
芽体卵圆形,外面发亮,红褐色,有鳞片6~8片,边缘有微毛。
叶椭圆形、卵形或矩圆形,薄革质,长6~15厘米,宽3.5~6.5厘米;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先端渐尖;上面暗绿色,初时有褐色柔毛,不久变秃净,老叶略有皱纹,下面淡绿,初时有褐毛,以后仅在脉上有毛;侧脉6~9对,与网脉在上面下陷,在下面稍突起;边缘有锯齿;叶柄长1~2厘米,上面有槽,被散生长毛。
花生于当年枝基部,雄花无花被;花梗长约3毫米,无毛;苞片倒卵状匙形,长6~8毫米,顶端圆形,边缘有睫毛,早落;雄蕊长约1厘米,无毛,花丝长约1毫米,药隔突出,花粉囊细长,无退化雌蕊。
雌花单生,苞片倒卵形,花梗长8毫米,子房无毛,1室,扁而长,先端2裂,子房柄极短。
翅果扁平,长椭圆形,长3~3.5厘米,宽1~1.3厘米,先端2裂,基部楔形,周围具薄翅;坚果位于中央,稍突起,子房柄长2~3毫米,与果梗相接处有关节。
种子扁平,线形,长1.4~1.5厘米,宽3毫米,两端圆形。
早春开花,秋后果实成熟。
真伪鉴别本品呈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大小不一,厚0.3~0.7cm。
杜仲叶主要活性成分研究进展曾桥;韦承伯;吕生华【摘要】杜仲叶属可再生资源,产量巨大,由于其活性成分含量丰富,药理作用突出,因而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综述了杜仲叶的主要活性成分最新研究进展,为杜仲叶的进一步开发和在食品、医药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Eucommia ulmoides leaves were renewable resources and huge yield,Eucommia ulmoides leaves were widely concerned by researchers because its rich of active compon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The paper introduced about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active components of Eucommia ulmoides leaves,which provides th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ood and medicine of Eucommia ulmoides leaves.【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34【总页数】3页(P133-135)【关键词】杜仲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作者】曾桥;韦承伯;吕生华【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21;陕西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21;陕西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21;陕西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89.4杜仲为杜仲科杜仲属植物,《中国药典》记载其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等功效,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头晕目眩、妊娠漏血、胎动不安[1] 。
中林大果1号杜仲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开发中心选育的结籽性能优良的品种。
2012年,从河南省洛阳林业科学研究所引进该品种,经过3年的栽培观察,该品种在湖南省吉首市生长结果良好,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抗病能力,现已在吉首市及周边县市推广栽培。
现将中林大果1号杜仲在吉首市的生长表现及果用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园概况试验在吉首市在阳镇秦风村进行,属山前平地。
当地年平均气温16.0℃,1月平均气温4.5℃,7月平均气温27.1℃,极端低温-12.2℃,极端高温40.3℃,≥10℃年有效积温为480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300~1700mm ,其中45%的降水量集中于4—6月,年日照时数1240~1435h ,年无霜期250~280d 。
建园前该地块种植水稻,土壤为黏质壤土,pH 值6.5左右,肥力中等,有简易灌溉设施。
1.2试验材料供试材料是从河南省洛阳林业科学研究所引进的中林大果1号杜仲一年生嫁接苗,苗高120cm 左右,粗1.1cm ,根系较发达。
2012年3月初定植,面积7520m 2,计划密植,行株距2.0m×1.5m ,南北行向,雌雄株配置比例为10∶1,苗木栽植成活率98.6%。
单干多主枝自然圆头形整枝。
1.3试验方法1.3.1耕翻整地。
具体方法是:在定植前1年的秋季进行全园深翻,清除杂草及石块;在苗木栽植点挖栽植坑。
栽植坑长、宽、深各为80cm 。
在挖栽植坑时,将表土和底土分别置于栽植坑两侧。
1.3.2施足底肥。
挖好栽植坑后,每坑施有机厩肥10kg 及各种饼肥(经粉碎后的豆饼、菜籽饼或棉籽饼)2kg ,土肥混合回填。
由于杜仲苗期喜磷,在施底肥时,每坑集中配施过磷酸钙1kg [1]。
1.3.3合理密植。
采果用杜仲丰产林属矮化经营,可采取计划密植,株行距为1.5m×2.0m ,密度为3330株/hm 2。
中林大果1号杜仲为雌雄异株,需按10∶1的比例配置授粉树,并使雄株均匀分布在整个果园。
杜仲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栾庆祥【摘要】综述了杜仲的化学成分、质量控制、工艺研究、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为杜仲活性成分的药理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杜仲中所含化学成分多达138种,其他部位的药用有效成分与其皮相似,均含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苯丙素类、黄酮类、糖类、甾萜类、杜仲胶、酚苷类、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杜仲主要药理作用有降压、降血脂、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疲劳、抗肿瘤及免疫功能、补肾、强筋健骨及安胎、镇静催眠、降血糖等.杜仲的质量控制研究主要包括薄层鉴别、含量测定(分光光度法、液相法、气质或液质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及指纹图谱等.【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4页(P153-156)【关键词】杜仲;化学成分;质量控制;工艺研究;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作者】栾庆祥【作者单位】贵州省兽药饲料监察所,贵州贵阳5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1+9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是杜仲科杜仲属多年生落叶乔木,杜仲药材为杜仲树的干燥树皮,是我国珍贵滋补药材,具有补肝强肾、强筋健骨、降低血压、防止流产等功效,《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其“主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久服,轻身耐老[1]。
”杜仲是我国独有药材,其药用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现在也广泛地应用在临床上。
杜仲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均很高,整棵树均有利用价值,是名副其实的“植物黄金”[2]。
《中国药典》规定它的树皮作为药材入药。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学者对杜仲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与临床应用研究不断深入,从中分离出化学成分有一百多种,为进一步开发及利用杜仲药材提供了理论支撑。
笔者综述了杜仲的化学成分、质量控制、工艺研究、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有研究表明,杜仲其他部位的药用有效成分与其皮相似,均含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苯丙素类、黄酮类、糖类、甾萜类、杜仲胶、酚苷类、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3]。
南川杜仲调研报告南川杜仲调研报告一、引言南川杜仲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如健脾胃、补肝肾、益气血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南川杜仲的种植及相关生产情况,我们开展了一次调研活动。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南川杜仲的种植区域、种植规模、种植方法、相关产品开发和销售情况。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共调查了10个种植户和5个相关产品销售商。
三、调研结果1. 种植区域南川杜仲主要种植在南川地区的山区,海拔高度在600米至1000米之间,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南川杜仲的种植。
2. 种植规模调研发现,南川地区种植南川杜仲的农户数量不多,约为50户左右,种植面积也相对较小,大多集中在10亩以下。
这主要是由于南川地区土地资源有限,农民对于南川杜仲的种植认识相对较低。
3. 种植方法大多数农户采用传统的种植方法,即将南川杜仲种子播种在山坡上,经过适当的管理和施肥,等待其自然生长。
目前,有一些农户开始尝试无公害种植,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在种植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相关产品开发和销售南川杜仲的相关产品包括杜仲茶、杜仲粉、杜仲酒等。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农户主要销售杜仲茶,通过自家做成茶叶或者以原料的形式出售给茶叶加工商。
而杜仲粉和杜仲酒的加工和销售相对较少,还只停留在小规模的自家销售阶段。
五、问题与建议1. 种植规模不足由于南川地区土地资源有限,且对于南川杜仲的种植认识有限,导致南川杜仲的种植规模较小。
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南川杜仲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于南川杜仲的认识和种植热情,帮助其扩大种植规模。
2. 产品加工不足目前南川杜仲的产品加工主要停留在茶叶的加工阶段,其他产品的开发和销售相对较少。
建议相关企业和农户发展更多的产品,如杜仲粉、杜仲酒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 市场销售渠道不畅南川杜仲的销售主要以农户自行销售和茶叶加工商购买为主,市场销售渠道相对较窄。
杜仲的现代研究进展梁依芳【摘要】杜仲是我国二级珍稀保护植物,并且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从杜仲中提取的化学成分按其结构可分为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苯丙素类、萜类、多糖类等.其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茵抗病毒、抗炎、抗氧化、保肝护肾、抗骨质疏松等药理作用.本文综述了杜仲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杜仲活性成分的药理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6(014)023【总页数】2页(P封3-封4)【关键词】杜仲;化学成分;综述;药理作用【作者】梁依芳【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中药剂科,绍兴312099【正文语种】中文我国自古就将杜仲作为滋补强壮药。
杜仲味甘性平。
为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之剂。
杜仲生用益肝舒筋,多用于头目眩晕,阴下湿痒等症。
杜仲皮和叶具有降压、扩张血管以及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盐炙后引药入肾,增强补肝肾的作用[1]。
正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盐为百病之主,百病无不用之。
故服补肾药用盐汤者,咸归肾,引药气入本脏也”。
同时盐的寒性与杜仲的温性相配伍,从而缓和药性,有利于临床治疗[2]。
1.1 木质素类1.1.1 二苯基四氢呋喃并四氢呋喃木质素①松脂醇双吡喃葡萄糖苷 [(+)-Pinoresinol-di-O-β-D-glucopyranoside]:又名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inorecind diglucoside)。
白色块晶(70%乙醇),mp.225℃~227℃。
[α]D25-26.2°(C=1.5,H2O)[10]。
茎皮中含量为0.55%左右。
②杜仲树脂醇双吡喃葡萄糖苷 [(+)-medioresinol-di-O-β-D-glucopyranoside]。
③杜仲树脂醇双吡喃葡萄糖苷甲醚(liriodendrin)。
④松脂醇吡喃葡萄糖苷 [(+)-pinoresinol-O-β-D-glucopyanoside]。
经典名方中杜仲的本草考证经典名方中杜仲的本草考证中医药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在中医药治疗方面,一些经典名方流传至今,其中一个备受瞩目的名方就是“杜仲”。
杜仲作为中药材,常用于男性健康方面,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杜仲的起源、性能与功效进行本草考证,探究这个经典名方的来龙去脉。
首先来看杜仲的起源。
杜仲,又名四面楚、山梧桐,其学名为Eucommia ulmoides Oliv。
杜仲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植物,早在我国古代传统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本草学著作,对各种中草药的性能和应用有着详实的记载。
在《神农本草经》中,对于杜仲的功效有所示范,如“力能生肌肉,坚筋骨,增年寿也”等。
其次,我们来分析杜仲的性能与功效。
杜仲主要生长在中国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等地区,这种植物树干坚硬,木性极好,而且白色柔韧,经久耐用。
这也说明了杜仲具有增强人体骨胳的作用,对于治疗骨折、关节炎等疾病有着卓越的疗效。
同时,杜仲还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益肝明目、抗衰老等多种功效。
这些功效的发挥主要通过杜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实现,如四氢一嗪、杜仲素、eucommiol等。
对于杜仲的经典名方,我们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考证。
首先是杜仲粥。
杜仲粥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药膳方,早在东汉时期《饮膳正要》中就有记载。
《饮膳正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食疗书,详细记述了各种食物的药用价值。
其中对于杜仲粥的制作方法和疗效有所阐述。
这种粥制作简单易行,食用方便,常常用于治疗关节炎、腰腿酸痛等疾病。
杜仲粥可以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和药物活性成分,对于改善人体的整体状况非常有益。
其次是杜仲油。
杜仲油是一种以杜仲树木的树皮为原料提取的植物精油。
在古代,将杜仲树皮制成粉末状后,与猪油或橄榄油等混合制成的膏剂被广泛用于治疗关节疼痛、骨质疏松等疾病。
杜仲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D和B族维生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预防老化和改善皮肤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