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历史第二分册知识梳理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第二分册知识梳理

第1课中华文明的摇篮

一、原始农耕(农业的产生)——中华文明起源的物质基础

(原始农耕的诞生)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

(中国早期农业的特征)(南稻北粟)是中国早期农业的一大特点。

1.(原始农耕诞生的意义)①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②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

二、中华文明的起源

1、传说与历史的关系:神话传说是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经口耳相传而保留传承的。在华夏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文献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近代以来,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称。

2、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距今5000—4000年前,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核心区: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从传世文献和考古看夏朝

《礼记。礼运》中的夏:

文献表现

天下为公----天下为家公有制----私有制

选贤与能大人世及以为礼禅让制世袭制

大同之世小康之世原始社会----阶级社会

城郭郭沟池以为固国家的基本特征二里头文化遗址(河南偃师)

是时间与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

宫殿式建筑的出现,说明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已很明显

已进入青铜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和玉器大多属于礼器和祭器

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探究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

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

一、夏商周的关系和商的建立:夏、商、周,既是同时并存的三个部族集团,又是前后逐次更替的三个王朝。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汤完成了灭夏事业,建立了商朝。

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

商朝的历史也因文献、甲骨卜辞、河南安阳殷墟等一系列考古资料的发掘和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

二、商朝的状况:

1、政治—内外服制:方国联盟:

商与周边方国存在着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方国则臣服或

归附于商

2、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青铜时代(又称金石并用时代):

(1)特点:工艺成熟、制作精美。数量众多,礼器为主

(2)代表作:司母戊鼎、

(3)功能:礼器祭器①显示等级身份

②沟通天地、支持政治权利

3、文化——(地位)①商朝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②(内容)它是商人在甲骨上用来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③(意义)甲骨文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实施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一、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军队发起对商的进攻,在商都郊外牧野打败商军,商纣王兵败自杀。商朝灭亡后,武王建立了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二、周初的状况:

政治——封邦建国:(目的)为了对新征服的地区进行有效统治,创立了封邦建国体制。(内容)一方面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另一方面,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成为地方的政治中心,(效果)①达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的功效。这种由周人新创的统治方式,②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③也提高了王权的地位,周王成为“天下”的共主。

三、西周的巩固:

制礼作乐:周公辅政七年,政绩斐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制定礼乐制度。

礼:(概念)礼起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意识,后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发展)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作用)以显示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的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乐;:周公(概念)又创作舞乐、史诗,(作用)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

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5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一、东周的建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北)史称“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二、社会大变革(社会转型):西周“封邦建国”——秦中央集权大一统

1、经济生产领域:(农业·生产力)以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农业·生产关系)①空旷生地不断被开辟为农耕熟地,耕地不能转让买卖的规定也逐渐失效。②诸侯、卿大夫们竞相占地,列国间的战争也多以攻城略地为目标。

(阶级关系)③各国推行奖励农耕军功的政策,促进了自耕农和新型地主的产生。(工商业)随着农业的发展,私人手工业、商业也活跃起来。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

2、社会政治领域:各国当政者进行不同程度的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内政改革。在战国时达到高潮。典型:商鞅变法

3、思想文化领域:百家争鸣

(背景)当此①社会转型之时,②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最为活跃,他们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方案,形成了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局面。

(评价)百家争鸣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学术思想最为灿烂的一页。先秦诸子的思想是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法、道三家。

(内容)1.儒家:

1)创始人:孔子

2)核心观念:“仁”

3)理念“仁者爱仁”,“克己复礼为仁”

4)①孔子试图以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

②孟子由“仁”发展出“仁政”

③荀子熔礼,法子一炉,其学生韩非子李斯由此而走向法家。

2.法家

法家兴起于战国初期。法家正面肯定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以提供“法治”为特色,倡导接近的功利主义,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当政者的欢迎。然而其提倡专制独断,严刑峻法等,消极面十分明显。

3.道家

①始祖:老子

②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③辩证法思想、事物恒变、矛盾对立

第6课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一、从列国纷争到秦统一

1、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韩、魏

2、商鞅变法:秦孝公即位后,任用商鞅,以富国强兵、兼并天下为目标,先后实行了:①废除井田制度、②废除世卿世禄、③奖励农耕,④建县制和⑤什伍连坐等一系列法规。孝公死后,商鞅虽然惨遭杀害。但商鞅改革的制度得以继续,秦国也因此由弱变强,后来居上。

3、秦统一:从公元前230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二、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