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构形研究现状.ppt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55
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进展课件【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进展课件】一、引言三角洲是一种重要的沉积体系,广泛分布于陆地和海洋之间的沉积盆地中。
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是石油地质学中的重要课题,对于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件将介绍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的进展,包括研究方法、主要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研究方法1. 地震反演技术地震反演技术是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分析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征,可以推断出地下储层的构型信息。
常用的地震反演方法包括层析成像、全波形反演等。
2. 钻井数据解释钻井数据解释是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中另一种重要的方法。
通过分析钻井数据中的地层参数、岩性特征等信息,可以揭示出储层的构型特征。
常用的钻井数据解释方法包括测井解释、岩心解释等。
三、主要成果1. 三角洲沉积储层的构型类型根据研究成果,三角洲沉积储层的构型类型主要包括河道型、滨浅湖型、滨海型等。
不同类型的构型对应不同的沉积环境,具有不同的储层特征。
2. 三角洲沉积储层的构型特征根据研究成果,三角洲沉积储层的构型特征主要包括层理特征、相态特征、岩性特征等。
这些特征对于储层的含油性、渗透性等具有重要影响。
3. 三角洲沉积储层的构型控制因素根据研究成果,三角洲沉积储层的构型主要受到沉积环境、沉积物输运、构造活动等因素的控制。
深入研究这些控制因素对于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四、未来发展方向1. 多学科综合研究未来的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需要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
通过不同学科的交叉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揭示三角洲沉积储层的构型特征。
2. 新技术应用未来的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需要不断引入新技术,提高研究的精度和效率。
例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在地质解释中的应用将会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
3. 地质模拟方法未来的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可以借助地质模拟方法,通过模拟不同沉积环境下的沉积过程,揭示三角洲沉积储层的构型演化规律。
储层构型分析法研究现状与展望滕彬彬,武爱俊,邓文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东营 257061) 摘 要:本文概括论述了20多年来储层构型分析法的重大研究进展:从对野外露头和现代沉积的研究逐渐转入到对地下储层的分析;从简单的露头剖面测量到多种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储层构型分析法与其它分析方法相结合;从对河流沉积体系的研究逐渐应用到其它冲积沉积体系中去,但目前仍以河流沉积研究为主,以曲流河点砂坝研究最多。
最后,本文指出了储层构型分析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储层构型分析法;储层非均质性;河流相;地下储层 储层构型分析研究实质上是描述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最终用于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高油气采收率。
自M iall于1985年正式提出储层构型分析方法至今的20多年时间里,储层构型分析方法不断完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众多国内外地质学者们掀起了储层构型分析的热潮,他们纷纷投入到对野外露头沉积和地下储层的储层构型分析研究中去,并将储层构型分析法与各种新技术、新手段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认识,从而使储层构型分析方法研究得到了很大发展。
1 储层构型分析法的提出1977年,Allen在第一届国际河流沉积学会议(卡尔加里)明确提出了fluv ial architectur e的概念,将其描述为河流层序中河道和溢岸沉积的几何形态及内部组合。
1985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质系教授A.D.M iall[1]吸纳Allen思想之精髓,提出了应用于河流沉积相分析的储层构型分析方法(architectural elem ent analy sis),主要研究内容为岩相类型划分、沉积界面划分和构型单元描述。
其核心思想是,地层由代表沉积间隔的界面和连续沉积的沉积单元构成,界面和沉积单元由于跨越了不同的时间尺度而组成了一个等级体系,其中不同等级的界面限定了不同的沉积单元,而由三级到五级界面限定的基本沉积单元即是构型单元,具有各自不同的岩石相组合、外部几何形态、展布方向和垂向剖面。
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进展读书报告报告编写人:蒋民心(1002040135)年级:2010级课程:油气储层研究进展任课教师:赵晓明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2014年3月24号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进展蒋民心(1002040135)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500摘要:本文从储层构型概念出发,大致概括了国内学者对三角洲沉积领域的储层构型研究方法和取得的成果,针对油田三角洲储层精细表征及剩余油挖潜,以河控三角洲河口坝地下储层构型以及东营凹陷永安镇油田沙二段三角洲储层为例,利用地震、测井、地质等资料,研究三角洲储层沉积旋回、层次界面等不同层次构型要素,界定和划分构型单元,建立三角洲储层构型模式,分析构型单元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发育是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的重要标志;构型单元韵律变化是造成剩余油局部富集的重要因素,正韵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上部剩余油相对集中,反韵律河口坝砂体下部剩余油富集。
在此基础上了归纳总结了现阶段储层构型研究所遇到问题,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所查阅的文献分析了储层构型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储层构型;河流相;储层非均质;剩余油分布;东营凹陷;永安镇油田;沙二段;三角洲相;构型单元1.储层构型概念的提出储层构型是指沉积砂体内部由各级次沉积界面所限定的砂质单元和不连续“薄夹层”的几何形态、规模大小、相互排列方式与接触关系等结构特征[1]。
其概念在储层沉积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 年代。
1977 年Allen,J.R.L.在第一届国际河流沉积学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储层构型的概念,用以描述河流层序中河道和溢岸沉积的几何形态及内部组合。
1985 年,Miall,A.D.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河流相的储层构型分析法[3],全面介绍了该方法中的界面等级、岩相类型、结构单元等概念,这代表了储层构型分析法的诞生。
之后Maill,A.D.对该方法进行了完善,并最终将河流相划分为6 级界面、20种岩相类型、9 种结构单元。
石油储层构型研究现状及发展油气勘探化工设计通讯Petroleum Exploration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229·第44卷第9期2018年9月我国的很多学者对储层的构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储层结构模型,为储层非均质特征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支撑与帮助。
对于储层构型的研究实质上是研究储层的非均质性,最终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1985年,Miall 等学者就已经正式提出了储层构型分析的一系列方法,在这20多年的时间内,其他各种各样的新方法不断出现,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极大地促进了储层构型的研究。
1 储层构型的级次划分1.1 国外储层构型划分Allen 等提出了“Fluvial architecture ”这一概念后,对河流相进行了划分,主要分为交错层系、交错层系组以及复合体这三个构型界面。
Miall 在Allen 对构型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六级构型界面划分方案。
紧接着又增加了一个0级纹层间的界面以及7及的大型沉积体系界面和8级盆地充填复合体界面。
虽然目前为止,Miall 所提出的9级对储层构型的划分理论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模型,但是Miall 主要是针对河流相所提出的,在层序地层级次的衔接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1.2 国内储层构型划分吴胜和基于Miall 的九级构型提出了12 级的构型分级方案。
其中的1~6 级是参考了层序地层学的研究,7~9 级界面的划分分别对应着Miall 对构型分级划分方案中的5~3 级,10~12 级的界面与Miall 提成的构型分级方案中的2~0 级界面相对应,也就是10级对应着层序组、11 级对应着层系、12 级对应着纹层。
针对储层构型的分级有正序和倒序两种模式,两种方案各有特点。
正序方案指的是随着数字的增加界面的级别越来越高,数字最大即为界面最大。
该种模型比较适用于地面的地质情况研究,正如Miall 所提出的的构型分级方案。
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进展课件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进展引言:三角洲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沉积体系之一,其特点是沉积速率快、沉积物供应充足,因此在石油勘探中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沉积储层构型研究是石油地质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将介绍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的进展。
一、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特点三角洲是由河流在入海口或湖泊入口处形成的沉积体系,其特点是沉积速率快、沉积物供应充足。
三角洲沉积体系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后缘。
三角洲前缘是指河流入海口或湖泊入口处的沉积区,沉积物主要由河流带入,形成沉积物的供应区。
三角洲平原是指三角洲前缘的延伸区域,沉积物主要由河流和海浪共同作用形成。
三角洲后缘是指三角洲平原的末端区域,沉积物主要由海浪和潮汐作用形成。
二、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方法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主要通过地质勘探和地震勘探两种方法进行。
地质勘探主要是通过钻孔和岩心分析来获取沉积物的储层构型信息。
地震勘探主要是通过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和反射来获取沉积物的构造信息。
地震勘探技术包括地震勘探仪器的设计和地震数据的处理与解释。
三、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的进展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的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构型类型的分类根据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特点,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可以分为河道型、滩坝型和湖泊型。
河道型构型主要由河道沉积物组成,具有较好的储层性质;滩坝型构型主要由滩坝沉积物组成,储层性质相对较差;湖泊型构型主要由湖泊沉积物组成,储层性质较好。
2. 构型演化的模拟通过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的方法,可以模拟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的演化过程。
数值模拟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模拟来模拟三角洲沉积储层的构型演化过程;物理模拟主要是通过实验室的物理模型来模拟三角洲沉积储层的构型演化过程。
这些模拟结果可以为油田开发和油藏管理提供参考。
3. 构型与储层性质的关系三角洲沉积储层的构型与储层性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研究表明,河道型构型的储层性质较好,滩坝型构型的储层性质相对较差。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