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首席翻译张璐的精彩翻译
- 格式:pptx
- 大小:604.65 KB
- 文档页数:11
“外交部”一般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里执行外交政策,主管外交事务的专门性机构,外交部贯彻执行国家总体外交方针和国家外交政策,维护国家最高利益,代表国家处理双边和多边外交事务等,我们都知道外交部是作为各国政府中不可或缺的职能部门,在这个机构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总是跟在人后,没有镁光灯,没有镜头,他们默默无闻,他们就是外交部的翻译官。
很多人都这样说,对于一名翻译人员来说,如果能够进入到外交部工作,那无疑是最能体现实力的表现,可以说是业内最高的荣誉了,但是想要进入外交部的翻译组,说堪比登天,也毫不夸张。
严格筛选想要进入翻译组,必须通过入部考试,入部考试中的英语水平测验相当有难度,而且通过书面考试以后,还要参加英语面试,然后综合排名在前10名或者前15名的人才有资格进入到下一轮的“调查培训”。
所谓“调查培训”实质上就是“淘汰式培训”,首先是强化练习,由翻译室的几位前辈每天陪学员做大量的听力、口译和笔译练习。
“培训的强度很大,所用的教材时效性很强,基本上都是当天的新闻和评论,或近期的热点话题。
”其次,外交部也会邀请一些专家来授课,同时全面调查学员的外语基本功、翻译潜质、领悟力、语言表达习惯、声音状况、刻苦精神、承受高强度工作压力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组织纪律性等,通过这一培训之后,只有不到4%的人会被录用。
魔鬼练习作为最美外交翻译官张璐曾回忆自己刚进外交部的日子,她说:“每天要很早起床,要听BBC、VOA等充实自己。
晚上回去要做功课,总结、回顾当天翻译的东西。
有时候刚下飞机,时差还没倒过来,就被叫去,一翻译就是好几个小时,回来后全身酸痛,疲惫不堪,感觉像是被人痛打了一顿。
有一种像上学时的感觉”。
对于张璐的这种感受,翻译组的很多同事都深有感触,他们正是通过这种联系,最后练到“不由自主,习惯成自然”,每次看到中文时,嘴里立马就能条件反射出英语来,如果不是内心非常喜欢以及热爱翻译这门职业,断然是无法坚持下来地。
苦练“十八般武艺”在这里,首先说一下什么是“高翻”,所谓“高翻”全称是高级翻译师,是能在各种国际会议中进行口译和笔译,在口译中能进行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在笔译中对各对各种外事商务活动会议的文件及专业性的资料进行笔译。
张璐,济南人,出生于1977年,外交学院1996级国际法系学生。
翻译生涯追溯到2007,李肇星外长答记者问,于2010年第一次出现在温总理两会记者会。
这位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是胡锦涛、温家宝的首席翻译,也是此时被网民关注,网民赞美其是秀外惠中的美女翻译。
1.行百里者半九十。
张璐译文:Half of the people who have embarked on a one hundred mile journey may fall by the way side.译文直译:在百里的旅途中,有一半人会在途中放弃。
点评:“fall by the way side”在英语中是半途而废的意思,用英语中的成语来翻译中国古语,对接得很巧妙。
2.华山再高,顶有过路。
张璐译文:No matter how high the mountain is,one can always ascend to its top.译文直译:无论山有多高,我们都能登到顶峰。
点评:后半句翻译得非常好。
always(一直)表现出誓要登顶的坚定信念。
3.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张璐译文: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near to my heart,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译文直译:我遵从我内心的想法,即使要死千万次我也不会后悔。
点评:“九死”翻译成thousand times(上千次),很地道。
4.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张璐译文:My conscience stays untainted inspite of rumors and slanders from the outside.译文直译:我的良知纯洁没有污点,不管外界的流言飞语和造谣中伤。
点评:如果把my改成one's会更客观一些,总体来说用词非常好,把握得恰到好处。
5.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
张璐译文:Differences between brothers can not sever their bloodties.译文直译:兄弟之间的分歧,是无法割断他们的血脉亲情的。
盘点两会的“女神“翻译南都讯 Duang,Duang,Duang,因在今年全国政协发布会翻译“任性”一词,翻译张蕾红了。
在张蕾之前,全国两会也不乏“名翻译”。
尤其是两会重头戏的总理记者会,人们除了关注媒体会问哪些问题、总理回答又能透露出哪些信息,也总对总理身边的翻译津津乐道。
从最早的朱镕基总理发布会翻译朱彤,到后来的温家宝总理发布会翻译张璐,全国两会上反应机智、颜值又高的美女翻译们成为一道独特风景。
两会美女翻译有“三张”据不完全统计,从2003年以来,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上,为总理担任翻译的除了张建敏(2003年)、费胜潮(2006-2009年)和孙宁(2013年)几位男士之外,其余戴庆利(2004年)、雷宁(2005年)、张璐(2010、2011、2012、2014年)几位均为女翻译。
加上在全国两会其他新闻发布会亮相的美女翻译张京和今年的“任性”翻译张蕾等,屡屡上头条吸引人们眼球和热议,女翻译占了压倒性优势。
有网友更将张璐、张京和张蕾三人并称“三张”。
在“三张”之前,朱彤曾多次为朱镕基担任翻译,并在1998年朱镕基就任总理首次记者招待会上以精湛翻译才华引发大众关注。
在谈到历年两会美女翻译出现几率比男翻译大时,曾担任外交部翻译室主任的过家鼎曾解释:“是男是女不重要,性别没有要求,谁翻得好谁就上。
再说,女翻译多不奇怪,翻译室的女同志本来就多。
”他表示全国两会翻译都是从外交部挑的,因为外交部翻译室的翻译是全中国最好的。
“魔鬼训练”炼成高翻作为一名翻译,首先在形象的塑造上就要尤其用心:既要大方利落,又不能喧宾夺主。
特别是在两会发布会这样庄严的外交场合上,形象更是不能太过于犀利。
最好是既能朴素低调,又不失大方干练。
今年走红的两会翻译张蕾衣着得体,据称,其马尾发型从中学开始保持到现在。
此外,梳理全国两会翻译们的履历可发现,他们大多毕业于外交学院或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名校。
进入外交部翻译室,通过严格筛选、疯狂练习、周密准备等严苛的淘汰式培训考验,才能正式走上工作岗位。
“总理身边的女翻译是谁?”全国两会闭幕后,温家宝在总理记者会上“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风采迷倒不少记者。
因为在现场流利地翻译温总理引用的古诗词,坐在总理身边的女翻译张璐也受到众人追捧,走红网络,其微博点击排名甚至超过刘翔。
坐在总理身边的女翻译张璐受到众人追捧张璐简介张璐出生于1977年,是外交学院国际法系1996级学生,2000年毕业,她不仅有着端庄典雅的外貌,而且天资聪慧,曾在伦敦一所大学学习外交学专业,并且拿到了硕士学位。
现任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有着丰富的高翻经验,是胡锦涛、温家宝的首席翻译,也是重要对外场合的首席翻译之一,外界普遍赞赏她反应敏捷、举止优雅。
2009年2月,温家宝访问英国会见首相布朗时,张璐担任现场翻译。
2010年3月7日,杨洁篪外长答记者问时,张璐为现场翻译。
2010年3月14日,总理记者会上,张璐为温家宝总理进行翻译,并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热议名人。
从济南走出去的美女翻译“张璐是土生土长的济南姑娘。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到张璐昔日同学李志刚时,他自豪地对记者说。
李志刚告诉记者,他和张璐从小就认识,两个人1984年起在解一小上小学。
在李志刚的印象里,张璐很开朗,也很刻苦,一直是学校的少先队大队长,肩上挂着“三道杠”,同时还是班长。
以前,张璐家就住在市中心医院的家属院里。
因为彼此住得近,李志刚和一些小伙伴经常去找张璐一起写作业。
张璐学习成绩特别好,她就成了大家的“小老师”,负责给大家解答问题。
“我还记得,以前我们曾一起趴在中心医院的石桌上写作业呢。
”李志刚说。
因为家里有亲戚在日本,张璐小时候就有不少从日本带回来的洋娃娃、文具等,这让周围的小朋友很羡慕。
可张璐从来不会为此而骄傲,会邀请大家一起到她家里玩。
“班花”从小就秀外慧中在记者发布会上,张璐的亮相让不少人都惊呼“美女翻译”。
其实,从小时候起,秀气的张璐在班上一直算得上是“班花”。
在李志刚的记忆里,小学时张璐就显得“很洋气”,梳着齐刘海的娃娃头,看上去非常乖。
璐见那译生的美丽(这次主题,并非我文艺哈)我坐在后面,张璐姐姐进来的时候看的不是很清,但是听在前面的人说,很精致,有种惊艳的感觉,比电视里要好看多了。
她先拿出一个本子,解释说这就是她翻译记笔记的本子,总是随身携带。
(我觉得其实那是一种对职业的热爱)她还就自己上次有事推迟讲座道了歉,给大家鞠了一个躬。
很真诚。
张璐,2000年毕业于外交学院,通过考试进入外交部,2001年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进行了一年的硕士学习。
之后也有一次以访问学者到美国一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做访问学者的经历,共一个学期。
她说,每段经历都让自己从中受益很多。
其实她本科在外交学院学的是国际法专业,后来转行做了翻译,但那些法律基础对自己现在的工作帮助很大,比如最近与菲律宾的黄岩岛之争,法律背景出身就帮了自己很大忙。
外交部翻译室主要是英文处和法文处,因为这两种语言运用范围较广,其他语言的翻译则在各个地方司。
英文处不到30个人,负责口译,笔译和同传。
张璐笑谈,网上那种所谓“魔鬼训练”有夸张之处,如果每天都两点睡,六点起,时间长了肯定受不了,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模式。
但是话说回来,外交部翻译室各方面要求还是很严格的,学术氛围浓,很激烈的良性竞争。
像张璐,早上8点必须到办公室,下午五点下班。
像其他人一样,她有一个固定的Routine,早上去就开始听BBC或CNN的新闻,用本子记下主要信息,之后自己进行非正式的口译训练,然后再开始一天的工作,比如陪领导人接待外宾,参加部级的磋商会议,等等。
下午一点到一点半也是如此,听BBC等的新闻。
除此之外,在一天中的其他空闲时间会阅读大量新闻,了解国际动态。
这么多年来,这些事情已经成为自己的习惯,每天都会强迫自己进行大量的练习。
如果大家有机会到外交部翻译室参观时会发现,大家的门基本都开着,里边的人不是在听新闻,就是在做翻译练习。
所以翻译室的人一般都是书生气较重的。
英语在外交中应用范围极广,特别是好多国家参加的会议,即使是事先商量好用自己国家的语言,也可能临时换成英语。
[翻译张璐和孙宁是夫妻]张璐翻译篇一:[张璐翻译]张璐翻译的离骚原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篇二:[张璐翻译]爱的传递八年级作文700字篇一:爱的传递爱就像一根无形的线,把人与人仅仅的系在一起;爱就像一颗太阳,把你的温暖传给了我;爱就像一阵风,吹走那些令你不愉快的事;爱就像一阵沁人心脾的芳香,让你的心灵得到释放。
爱还可以是很多。
它带这世间的美好,让我们感受生命的真谛。
我坐在后车座上,欣赏着天上多变的云。
妈妈双手扶着把,使劲的蹬着脚蹬子,一下一下的踩的缓慢。
我看到了,妈妈头上渗出豆大的汗珠;身子一欠一欠的像在给自己鼓劲;在逐渐变冷的秋天里,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在空气中凝结成了一阵阵依稀可见的白雾,像轻柔的云。
看见妈妈这样的累,我的头顶上冒出一大堆问号,“有这么累吗”“是不是我又重了啊”“还是车带子没气了”“或者是妈妈的力气变小了”问号们瞪大了眼睛,一个个争先恐后得问。
最后,叹号戴着眼镜从问号中艰难的挤出来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对呀!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妈,累不累我带您好不好”“我你带不动的。
”“我试试嘛!”妈妈虽然一脸的疑问,但是,在看到我一眼的坚定后,还是重重的点了一下头。
“好了吗坐稳哦。
”我双手扶把,心里却是扑通扑通的跳个不停。
我深呼吸,莫紧张,莫紧张。
刚开始,车把还不听话,摇摇晃晃个不停。
在我的心中一阵激战以后,它终于被我摆平了。
我得意洋洋的想着战绩,还不等我高兴完,这不,脚蹬子又起义了。
两只脚蹬子见我体力不支,纷纷抗议。
我竟没发现,汗珠已经布满了我的额头,两条腿酸的不行——没劲了。
我也学吗妈妈那样身子一下一下的向前倾。
“是不是没劲了我来骑吧!你还小,没那么大劲,连连就好,别逞强。
”我败下阵来,安稳的坐在后面。
真正的高冷女神!总理背后的美女翻译张璐总理最近有点忙,刚刚结束马来西亚行,又前往苏州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
而“克强”节奏的背后,还有一位翻译的功劳。
李克强邀请16国领导人共同乘坐中国高铁的那天,坐在总理对面的即是她——外交部翻译张璐。
张璐个人小资料张璐1977年出生,外交学院国际法系1996级学生,2000年,毕业后因兴趣改行做了高级翻译,后又在伦敦一所大学学习外交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现任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高级翻译。
截至2019年03月,张璐已连续6年在总理记者会上担任翻译。
>>>>先来看看张璐在历届两会中出镜时的优雅身影。
2019年全国两会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上,张璐作为翻译出现,是五年来总理记者会首次起用女翻译。
2019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
张璐再任总理翻译。
2019年温家宝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张璐任总理翻译。
2019年,杨洁篪外长答记者问,张璐任翻译。
2019年3月13日,李克强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张璐任总理翻译。
2019年两会李克强总理中外记者会上的翻译仍然是张璐。
还是那样大气从容、干练敏捷、优雅得体。
>>>>人们被张璐淑女的气质、淡定的气场所吸引的同时,也为她高超的翻译水平竖大拇指。
看看专家们都怎样评价张璐的翻译。
我国知名外交翻译家过家鼎夸奖张璐现在是外交部最厉害的高翻。
韩联社驻京记者车大运称,张璐是外国记者眼中的大名人,翻译精湛,长得又美,大家都很佩服她。
“虽然我们外国记者都会中文,但有时候还是要再听一遍翻译作为参考,以免出错。
”一位知名翻译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尤其对于复杂的古诗词的翻译,张璐翻译得很好,不仅准确,而且清楚。
“每年最难的翻译就是总理一年一度的记者会,而记者会上尤数古诗词的翻译最难。
”清华大学外语系主任罗立胜也曾评价张璐“我觉得她翻译得很好,的确是国家级水准。
”如何给领导人当翻译▌政治敏感在张璐看来,给领导人当翻译,首先要有较高的政治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