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26.23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

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

南昌一中刘江华

摘要:

本文介绍了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学中,如何把握好课标实验教材,结合几年实验的切身体会,从课改理念、实验困扰、内容把握、教材衔接等方面进行剖析,介绍了较为成熟的经验. 在课改实验的这片天空中,广大教师应当抓住机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走在课改研究的前沿.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改实验把握教材衔接问题

教材内容、实施措施上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第一批课改实验区的一线教师,结合近三年来对课标教学的一些研究,谈谈如何把握课标教材.

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积极贯彻课改理念:

1. 研读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是由教育部制订的纲要性文件,从课程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学、评价、教材编写)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它是教材编写、教学组织、考试评价的重要依据. 在一本《课标》的指引下,高中数学课标教材涌现出众多的实验版本,如AB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湘教版等,教材编写的风格各不版、人教人教相同. 学校在教材的选择上也有自主权,各省市的教材并不能实现统一,但考试评价的要求是统一的,我们惟一的做法是以《课标》为纲,借助教材这一课程标准实验的载体,规范、科学地实施组织教学. 不能单纯以教材为本,抛开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A版只是把椭圆、双》中《圆锥曲线》一章内容,人教《选修例如,2-1曲线的准线方程及统一定义进行渗透,出现在例题、习题和阅读材料中,很明显,准线(抛物线的准线除外)及统一定义不再像大纲教材一样,在学习上有11

/ 1

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

明确的要求. 而苏教版的教材中,有一节《2.5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毫无疑问,两个版本的教材存在分歧,我们如何处理,只能以《课标》为依据. 各个版本教材在某些知识点上的处理略有不同,面对这样的情况,坚持以《课标》为纲的原则肯定是正确的.

2. 怎样研读课程标准:

读书大家都会,但读后能过目不忘的恐怕是微乎其微,个人认为《课标》应当常读. 既要备一份《课标》的电子稿,也要备一本《课标》的纸质书. 人教社在一项关于课改实验的调查中,有一项是关于《课标》学习的情况,统计是否有《课标》的人数. 其中有《课标》的622人,没有《课标》的173人,没有《课标》的占22.06%. 虽然这1/5的数量不大,但也折射出一些问题. 人教社的调查是在课标教材实验一年后进行的,那么随后的一年多时间内,连续两届的高一年级参与课标实验的老师是否都配备了《课标》,肩负课改实验的老师是否认真研读过《课标》. 本人在一些学校也进行过简单的举手形式表决的调查,有《课标》且常拿出来看看的老师不到1/5,大部分老师都是专心研究课标教材,抛开了课程标准,所以对教材疑惑不解的地方是许许多多.

我们研读《课标》,不应只是进入课改实验时浏览一遍,而应当做到:在学期教学计划制定前,查阅《课标》中相应模块的内容标准;在各章节的教学时,查阅《课标》中相应章节的内容标准;在各次命题等教学评价时,查阅《课标》中的

具体要求;在教学中遇到种种疑惑时,翻翻《课标》. 例如,模块2立体几何的教学中,相关的一些判定定理,是否还需要像大纲教材一样进行严格的证明,我们查《课标》之后可以明确得知,有些判定定理只需要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来即可,并不需要加以证明.

3. 课改理念到底是哪些:

在《课标》中,已经明确课程的基本理念,共有如下10条:(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3)倡导积极11

/ 2

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

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A版教材中,也体现了如下特点:(1)亲和力;(在人教社所编写的2)问题性;(3)科学性与思想性;(4)时代性与应用性;(5)联系性. 特别突出的是“问题性”,提出的一个观点是“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题也会问”.

教师的教学不仅是讲授知识,而应当是引导、组织学生参与学习,甚至是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究学习. 所以教学理念上的更新,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是课改实验收效良好的保障. 个人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应当重点突出如下课改理念的贯彻:

(1)问题意识. 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智力. 培养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数学的课程目标之一. 在课标教材中,通过“观察”、“思考”、“问题”、“探究”栏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逐步形成各项能力.

在教材处理上,我们不应当再念念不忘大纲教材在知识体系上的优势,嫌弃课标教材形式上的五花八门,积极落实课标教材各栏目的教学,推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2)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十分广泛,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华罗庚也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有了这些认识,我们不会再埋怨教材中应用问题的频繁,也在平时的教学和测试中,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考查. (3)知识再现. 通过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能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摸索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的历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数学素质. 学生只有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形成过程,才能改进11

/ 3

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

学习方式,逐渐培养创新能力.

二、严格遵循课程要求,减少随意超标教学:

1. 违背课程标准的原因:

课改实验,继承了大纲教材的若干优点,涌现了一些崭新的理念,与大纲教材体系最大的区别是“螺旋式上升”与“选修课程的多样化”.

“螺旋式上升”能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水平,使本学科内容不断地拓展与加深,并在知识的学习上有良好的复习和强化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它不再像大纲教材的分科安排,体现出知识体系上的逻辑性,造成了本学科内容的臃肿和不必要的重复.

“选修课程的多样化”原则是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5个模块)的学习之后,可以从选修系列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