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01.19 KB
- 文档页数:2
高校新闻摄影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探析【摘要】当前高校新闻摄影实践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办法、师资队伍薄弱、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等一些共性的问题。
这些都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本文认为应把传统的新闻摄影理论进行整合,突出指导实践的部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思路,丰富新闻摄影实践。
不仅创新了实践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体现了新闻专业教育的精神。
【关键词】高校;新闻摄影;实践教学;探析【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01一、新闻摄影和新闻摄影采访新闻摄影是通过多种媒介传播新闻,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介具有不同的科学内涵和相对的独立性,这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闻品种。
新闻摄影就是一个在纸质和电子报纸上与文字新闻并重的品种,在电视的流动形象中又是凝炼的画面之“眼”。
新闻摄影采访是摄影记者获取新闻事实与画面形象的主要手段,是拍摄新闻照片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对摄影记者的政策观念、新闻敏感、审美意识和活动能力的检验与锻炼。
采访中把新闻现场拍成照片是摄影采访的终极目标。
研究拍摄方法是摄影采访者的主要课题。
抓拍是表现新闻事件的主要方法,它能忠实地纪录事件的自身形象和本来面目。
二、当代中国新闻摄影的独特作用新闻摄影是一种重要的形象报道新闻手段。
现代新闻摄影,迅速、实在、客观可信,为读者提供直观真相,不容置疑。
它既报道新闻,反映实际情况,为群众说话,又宣传党的政策方针。
二是传播现代知识的重要方式。
三是弘扬社会正气,表扬优秀人物的形式。
这些形象对被摄者是一种荣誉,对读者是一种鼓励,对于那些消极怠惰者、狭隘自私者、以权谋私者、官僚主义者则是一种批判。
新闻摄影有历史价值、实证价值、审美价值。
四是重要的舆论监督工具。
社会越向前发展,它的社会作用也越强,比文字报道更为有力。
新闻传播专业多维度立体实践教学模式质量监控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开办的新闻传播专业越来越多,而在新闻专业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各高校实践教学模式与内容设置也相差悬殊,实践教学执行过程更有较大的随意性,本文以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传播专业为例,详细地探讨了新闻传播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与环节,并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执行环节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新闻传播;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中图分类号:g642.0?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278-03一、多维度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思路我们始终坚持”增强能力、强化技能、协调发展”的思路,以此为指导思想建构了新闻传播学专业多维度实践教学系统。
多维度实践教学模式(见下表)细分为四个教学环节:(1)专题考察。
在实践教学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专题市场调查或专业采风,以此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和学会交流的能力。
专题考察一般与实践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结合,在研究课题的指导下使专题考察逐步深入。
(2)专业考察。
学生在实践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到专业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由实践指导老师提前通过毕业校友与实习基地、行业优秀企业取得联系,到专业发达地区联系好的单位开展为期2周的专业学习,通过考察使学生了解新闻传播专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感受从业人员的专业精神,以此为基础逐步明确和把握后面阶段的专业学习方向。
(3)专业见习。
由学生或老师指导寻找见习岗位,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检验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专业学习的信心,了解自己知识结构与才能的缺陷与不足。
(4)毕业实习。
由学生带着毕业设计任务去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研究与锻炼,培养角色意识、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深入到企业运作的整个过程(包括企业核心过程),以此缩短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距离。
二、实践教学监控与保障体系实践教学质量管理难,但并非不能监控,学校教务处、学院教学委员会是实践教学监控的主体。
第1篇一、引言新闻实践是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之一。
在新闻传播教育中,新闻实践概述教学是培养学生新闻素养、提高新闻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新闻实践概述教学进行反思,以期提高新闻实践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闻实践的基本概念、特点、原则和流程。
2. 培养学生运用新闻实践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新闻素养,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念。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新闻实践的基本概念:新闻、新闻实践、新闻工作者等。
2. 新闻实践的特点:真实性、客观性、时效性、准确性等。
3. 新闻实践的原则:真实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准确性原则等。
4. 新闻实践的流程:选题、采访、写作、编辑、发布等。
5. 新闻实践案例分析:国内外知名新闻事件、新闻作品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新闻实践的基本概念、原则、流程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国内外知名新闻事件、新闻作品,让学生了解新闻实践的实际操作。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新闻实践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新闻采访、写作、编辑等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新闻实践能力。
5. 模拟训练法:通过模拟新闻事件,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新闻实践,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五、教学效果1. 学生对新闻实践的基本概念、原则、流程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2. 学生的新闻素养得到提高,树立了正确的新闻观念。
3. 学生的新闻实践能力得到锻炼,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得到提升。
六、反思与改进1. 优化教学内容:根据新闻行业的发展趋势,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紧跟行业步伐。
2. 创新教学方法:结合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新闻实践能力。
当代新闻学研究生教育的困惑与出路党苗苗(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f)r)62)摘要:本文认为,在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繁荣发展的表象下,存在着学科先天发展不足与后天高速发展矛盾、学科主干脆弱与枝干繁茂的矛盾、学术研究鉴定与业界评价的矛盾以及研究生入学门槛低、教学梯次不明等问题,应从课程设置、回归本位、遵循市场、注重业务训练等方面来解决问题,确保新闻传播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闻学研究生教育困惑出路2008年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点已达67个(据中华传媒网),比2006年有较大增加,招生人数也呈大幅上升趋势。
我们看到:一方面,新闻学本科层次的扩招教育和研究生人数剧增;另一方面,用人机制的僵化和媒介市场的无序竞争导致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新闻学研究生教育面临严峻的问题。
一、新闻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困惑1、毅闻学科先天发展不足与后天高速发展的问题中国的新闻教育事业缘于近代报业化发展的需要,西方传教士把近代化的报业技术引入中国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传媒这一武器,宣传救亡图存、宣传新思想;辛亥革命之后,中国新闻事业迎来了第二个高潮,但对新闻理论的研究明显不足和没有专业机构培养新闻人才(记者)的现实问题凸显。
新闻学教育虽然应运而生,但在当时的办学条件下,学科体系发展相对薄弱和缓慢。
最初的新闻学教育大多依靠著名报入来讲学,这些报人接受过西方报业的新闻教育,具有办报的实践经验,他们基于国内报业体系对新闻学概念、新闻价值及新闻活动(采访、编辑等)等作了有益的探讨,奠定了中国新闻学及史学的基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广播电视业才逐渐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广播和电视机在民众问的普及,广播电视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学界对广播电视的研究逐渐增多。
但国内对新闻学科的探索仍聚焦在报业,新闻人才的培养仅主要针对报业的发展。
由于对新闻人才培养的关注点不同,新闻教育、新闻学科的整体发展日益呈现矛盾性。
最近十几年,这种矛盾更加明显:一方面,先进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广播电视业的蓬勃发展,新闻教育的建设扩展到广播电视写作、广播电视评论学、中国电视媒介的数字化生存等方面;另一方面,这些研究仍是建立在前人对报业基础方法的研究应用上的,新闻学科理论本身开拓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