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玉米杂种优势群和测验种
- 格式:docx
- 大小:108.80 KB
- 文档页数:5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育种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自交系2、一环系3、二环系4、顶交种5、三交种6、双交种7、S型雄性不育系8、T型雄性不育系9、C型雄性不育系10、孢子体雄性不育系11、配子体雄性不育系12、测验种13、测交种14、轮回选择15、糯玉米16、甜玉米17、超甜玉米18、杂种优势群19、杂交种20、马齿型玉米21、硬粒型玉米22、普通甜玉米23、一般配合力24、特殊配合力25、雄性不育系26、雄性不育恢复系27、雄性不育保持系二、填空题1、我国在目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玉米育种的总体目标是:、、、以充分发挥玉米在食用、饲用和加工等方面多用途特点,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新型营养食品。
2、我国在目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高产、优质、多抗普通玉米育种的总体目标是:、、。
3、我国普通甜玉米的育种目标是:乳熟期籽粒中水溶性糖含量,超甜玉米的育种目标是:乳熟期籽粒中水溶性糖含量,穗长,亩产鲜果穗。
4、我国高赖氨酸玉米的育种目标是:籽粒中赖氨酸含量,产量,不发生,抗,胚乳最好为。
5、我国高油玉米的育种目标是:籽粒中含油量,产量,抗病性。
6、马齿型玉米或硬粒型玉米与甜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现为:,杂种F2代呈分离比例。
7、马齿型玉米或硬粒型玉米与糯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现为:,杂种F2代呈分离比例。
8、甜玉米与糯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为:,杂种F2代呈比例。
9、玉米果皮颜色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基因与基因所控制,果皮属于组织,故果皮色泽决定于。
10、玉米胚乳淀粉层颜色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基因与基因所控制,胚乳色泽有现象。
11、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正常的同株异花植株的基因型是,Ba—tsts基因型的玉米植株表现为,babaTs—基因型的玉米植株表现为,babatsts基因型的玉米植株表现为。
12、玉米对小斑病T小种的抗性遗传主要表现为,而对O小种的抗性遗传主要表现为,受基因所控制。
13、玉米对大斑病的抗性遗传主要由控制,抗性基因有、、和,已知大斑病菌的生理小种有4个。
美国先锋玉米杂交种选系的配合力李娟;陈泽辉;祝云芳;王安贵;郭向阳;邬成;赵丽【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00)009【摘要】为了对先锋选系的改良及杂交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按NcⅡ交配设计组配杂交组合,采用8×8部分平衡格子方试验设计进行田间组合鉴定,对9个先锋玉米选系10个性状的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组合间的方差达到极显著水平.9个先锋选系之间各性状一般配合力均达到极显著差异,7个测验自交系各性状一般配合力也达到极显著差异,16个亲本所组配的杂交组合各性状特殊配合力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先锋选系产量一般配合力最高的是QB662(0.41),测验种产量一般配合力最高的是S273(0.53),特殊配合力最高的是QB1051-1×双M9(0.59),产量最高的组合是QB662×S273(993.3524kg/667m2).【总页数】4页(P5-8)【作者】李娟;陈泽辉;祝云芳;王安贵;郭向阳;邬成;赵丽【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省旱粮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贵州省旱粮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贵州省旱粮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贵州省旱粮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贵州省旱粮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省旱粮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省旱粮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相关文献】1.美国先锋玉米杂交种选系后代主要性状配合力分析 [J], 彭东;洪德峰;唐振海;张学舜2.美国先锋杂交种选系新组合与产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J], 陈红;唐振海3.美国先锋玉米杂交种选系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 [J], 李娟;陈泽辉;王安贵;祝云芳;郭向阳;王达强;赵丽;胡兴4.20份美国中熟玉米杂交种选系及配合力分析 [J], 王俊强;孙善文;韩业辉;于运凯;许健;周超;丁昕颖;陈青利5.美国玉米杂交种选系1064的选育与利用 [J], 王俊强;孙善文;韩业辉;于运凯;许健;周超;丁昕颖;马宝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十章杂种优势利用第一节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与现状第二节杂种优势表现特性第三节杂种优势表现的遗传基础第四节杂种品种的选育程序第五节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方法杂种优势:两个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适应性以及产量、品质等方面超过其双亲的现象。
第一节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与现状第一节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与现状•孟德尔8 年豌豆杂交试验(1856-1864 )中观察到杂种优势现象,并首先提出杂种活力(hyhrid vigor)这个术语,但未作解释。
•达尔文最早发现玉米杂种优势现象,指出玉米异花授粉与自花授粉后代株高之比,盆栽是100:87,田间是100:80。
•Shull等研究了玉米自交和杂交的作用,于1907 年首次提出“杂种优势”(heterosis)这一科学术语。
第一节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与现状•Shull认为¡°杂种优势¡±是指遗传上不同的雄雌配子在结合中,由于种种机制而产生对发育的刺激作用。
具体表现在杂种个体器官组织增大、产量和长势的增加。
Shull 把¡°杂种优势¡±与¡°杂种活力¡±区别开来,认为杂种活力是杂种优势的表现,而杂种优势是遗传实质,二者之间是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
•Reiger等人(1976)则认为¡°杂种优势¡±和¡°杂种活力¡±两词的意义相同,都是指杂合体与其相应纯合体比较,在一个或多性状上表现优越性,杂种优势是杂合体中基因互作的结果。
第一节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与现状•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大体上支持Reiger的意见,把杂种优势与杂种活力视为同义词。
第一节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与现状•法国学者 Kolereuter ,在 1761 ¡ª 1766 年育成了早熟优良的烟草种间杂种,并提出种植烟草杂交种的建议。
两个杂种优势列◇张世煌(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专栏COLUMN最近,我在巴西考察时听取了两位玉米育种专家的工作报告,一个是临近退休的老育种家,另一个是刚入职一年半的年轻育种家。
他们的汇报内容我都熟悉,但我在现场却有不一样的感想。
两代育种家有不同的经历和思想基础,但我却体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经典哲理,也感受到大型种业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现代文化基础。
老育种家走过漫长的探索道路,孜孜寻求商业育种的客观规律。
他是从经验育种走向科学育种的典型代表,所归纳的育种思路含有许多正确的经验,例如他归纳了9个杂种优势群和相应的杂交育种模式。
个别经验可能在实践中行得通,但隐含着技术上的冲突,效率低,不宜上升为规律。
青年育种家是硕士,在先锋公司工作过3年半,在孟山都2年,一年多以前来到我们考察的这家公司。
他汇报时先明确了两个杂种优势列,包含6个杂种优势群,不“走猫步”,把所有的种质向A 和B 两个方向推开。
因为有更先进的理论支撑,他用短短几年时间就积累了老育种家一生探索和积累的宝贵经验。
他的汇报体现了最新理论成果对玉米商业育种的影响,而且不含糊地落实在行动上。
老专家列表给出9个杂种优势群,层次非常清楚,而青年育种家则只用文字汇报,把6个杂种优势群归入两个杂种优势列,这既回避了模糊不清的群,巧妙地避免了与老专家的意见分歧,又体现了两个杂种优势列的先进理论。
现在概括一下,老育种家把当地热带和亚热带育种材料分为9个杂种优势群,其中6个正确、3个模糊甚至错误。
而青年育种家更加强调2个杂种优势列,只包含6个正确的杂种优势群,回避了错误。
错在什么地方?用Tuxpeno ×Lanscaster 和SS ×Lanscaster 选二环系,这显然不能高效率地选育二环系和杂交种,这样的种质即使进一步选育二环系也会降低效率,得不偿失。
好在这些种质群即使在热带也不常用。
按照老育种家归纳的主要经验比较容易选育出好的二环系和杂交种,估计配合力和产量都比较高,选育的多数自交系比较好用。
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杂种优势群划分摘要:收集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种质资源是玉米育种的前提,通过对资源进行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可以显著提高育种效率。
本研究利用135对InDel分布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分子标记引物,系统分析了491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标记多态性信息量变化范围为0.255~0.678。
通过计算遗传相似值(GS),上述材料被划分成8个包括Reid 群、Lancaster群、四平头群和PB群的杂种优势群。
本研究结果为组配优良玉米杂交种提供了遗传信息。
关键词:玉米;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杂种优势群;遗传相似性;InDel标记中图分类号:S513.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1-0107-03收稿日期:2015-08-24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BK20141385);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3)3060]。
作者简介:林峰(1978―),男,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遗传育种研究。
E-mail:flinlc@。
通信作者:赵涵,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研究。
Tel:(025)84390751;E-mail:zhaohan@。
杂种优势是指2个遗传组成不同的生物体杂交后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产量及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利用杂种优势获得总体性状优于亲本的杂交种是现代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杂种优势群集中了大量有利基因,群间自交系杂交时往往可以获得较大的杂种优势。
因此,杂种优势群的划分有助于自交系改良和杂交种选配,对杂交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玉米是典型的异交作物,杂种优势明显。
玉米中最早的一对杂种优势模式是Reid×Lancaster,2003年,Hallauer提出了BSSS-Tuxpeno和non-BSSS-non-Tuxpeno两个杂种优势列(Heterotic Alignment)的概念,又称SS和NSS群[1],这一模式大大促进了玉米种质的扩增、改良和创新,得到了广泛应用。
41份欧洲玉米种质选系主要性状评价及杂种优势分析缺少早熟、耐密、抗倒、籽粒后期脱水快等适合机械化种植的玉米种质资源已经成为我国北方春玉米育种的重要制约因素。
欧洲玉米生产主要采用全程机械化,玉米资源普遍具有适合机械化的特点,因此欧洲玉米种质具有诸多优良性状,适合外引来填补我国北方春玉米种质上的不足。
为此东北农业大学以引进的欧洲玉米种质为材料,利用系谱法获得了一批自交系,本试验选择其中的41份中晚熟欧洲玉米种质选系为试验材料,对其农艺性状、产量性状、耐密性、茎秆弹性、玉米丝黑穗病和大斑病的抗性进行了鉴定,同时以41份欧洲玉米种质选系为父本,与代表瑞德和兰卡斯特血缘玉米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组配82个杂交组合,通过田间鉴定分析这些自交系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关系,为这些欧洲玉米选系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主要结果如下:(1)农艺与产量性状评价表明,41份欧洲玉米种质选系的株高在175.0~270.1cm之间,其中株高低于平均株高221.0 cm的选系有24份;穗位高约41.4~105.9 cm,穗位高极大值不超过105.9,整体高度适中;雌雄花期间隔在0-3 d;穗行数介于14-16行的选系有30份。
P16-9-1、F25-16-1、P03-6-1等18个选系综合农艺性状优良。
(2)耐密性鉴定分析表明,41份欧洲玉米种质选系耐密指数在1.34-13.32之间,平均为6.37,耐密指数低于不耐密自交系掖81162的有9份,P03-6-1、F26-5-1、PA4-5-3-2、F26-6-1、F03-12-2、P01-3-1等16份选系耐密指数超过耐密自交系D1798Z,耐密性较强。
(3)丝黑穗病接种鉴定表明,F25-15-2、F25-4-3、F26-6-1等7份欧洲玉米种质选系表现高抗,P16-9-1、R11-10-1、F06-1-1等9份抗病,5份中抗,20份材料感病或高感;玉米大斑病接种鉴定表明,F03-12-2、F14-9-2、F26-5-1等9份欧洲玉米种质选系表现高抗,P16-6、F03-14-1和F06-1-1等20份选系表现抗病,10份中抗,2份感病,没有高感材料。
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Lancaster群改良系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马潇潇;慈佳宾;杨伟光【摘要】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breeding new maize cultivars tolerant to dense planting,taking five improved inbred lines of Lancaster group as male parents,five backbone inbred lines of Reid and Dom groups as female parents,the NC Ⅱ design was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various planting densities (55 000 plants/hm2,70 000 plants/hm2,90 000plants/hm2) on per plant yield heterosis and combining ability of hybrid combinations and parents.Results:Per plant yield heterosis of maize under planting densities of 55 000 plants/hm2,70 000 plants/hm2 and 90 000 plants/hm2 was respectively 137.12%,134.90% and 127.86%,which gradually diminished with density increasing;While the improved linePH4CV had high heterosis in the high density.Under the 55 000plants/hm2 density,the improved line PH5AD had the highest GCAeffect(7.02).Under the 70 000 plants/hm2 and 90 000 plants/hm2 density,the improved line PH4CV had the highest GCA effects of 20.73 and 18.24.It illustrated that the combinations with PH5AD as male parent were suitable for thin planting,that with PH4CV as male parent could obtain higher yield under high density planting;The combinations which were produced by PH4CV as male parent were more preferable under high density,the combinations which were produced by J1577 as male parent weren't suitable under high density.%为耐密植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以玉米Lancaster群5个改良自交系为父本,Reid群和Dom群5个骨干自交系为母本,按NCⅡ设计组配25个玉米杂交组合,研究5.5万株/hm2、7万株/hm2和9万株/hm2种植密度对各杂交组合及亲本单株产量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种植密度下,25个玉米杂交组合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分别为137.12%、134.90%和127.86%,且杂种优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但PH4CV改良自交系父本所配杂交组合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的杂种优势较高.在5.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一般配合力以自交系PH5AD最高,为7.02;在7万株/hm2和9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以自交系PH4CV最高,分别为20.73和18.24.以PH5AD为父本所配杂交组合适宜稀植,以PH4CV为父本所配杂交组合在高密植条件下易获高产;以PH4CV 为父本所配杂交组合较耐密植,以J1577为父本所配杂交组合宜稀植.【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04【总页数】5页(P7-11)【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杂种优势;配合力;自交系【作者】马潇潇;慈佳宾;杨伟光【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吉林长春130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研究玉米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对提高玉米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是玉米育种工作的基础。
玉米杂种优势的研究进展王娜,马强甘肃农业大学, (730070)E-mail:Wanan_henan@摘要:根据有关文献资料,从玉米作物杂种优势群与杂种优势模式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我国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并进一步提出了划分我国草坪草杂种优势群的必要性。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群杂种优势模式杂种优势利用是作物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理论基础是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
合理准确地划分杂种优势群,建立相应的杂种优势模式,才能有效地选配杂交组合。
同时,作物种质的扩增、改良与创新也必须遵循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原理,才能避免资源浪费,提高育种效率[1]。
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构建是近年来国内外育种家研究的热点。
这一研究对拓宽种质资源,克服杂交配组的盲目性,提高育种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2]。
玉米是杂种优势利用最早,并在世界范围内普及推广取得最有成效的作物[3]。
自1908年G.H.shull和E1M.East研究了玉米自交导致衰退,杂交产生优势的遗传现象后,揭示了杂种优势的奥秘,从而奠定了近代玉米杂交育种方法的基础。
美国30年代开始应用双交种,60年代应用单交种,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及生产上应用杂交种,使得玉米生产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
美国推广应用玉米杂交种是玉米单产大幅度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专家们认为近30年来美国玉米产量的提高,40%-50%应归因于杂交种的推广应用;我国通常则以30%-40%作为诸种增产因素中杂交种的所占比重;可见玉米杂交种的应用在玉米生产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1. 我国的玉米杂种优势模式王懿波(1997)[4]将中国玉米种质杂交优势利用划分为10种主体模式和16种子模式。
其中玉米种质主体杂优模式有:改良Reid×Lancaster群、改良Reid×塘四平头群、改良Reid×旅大红骨群、改良Reid×旅大红骨杂优群、Lancaster群×塘四平头群、Lancaster群×旅大红骨群、Lancaster群×其它类群、塘四平头群×其它类群、Mo17×自330亚群、外杂选亚群×综合种选亚群;玉米杂优子模式有:改良Reid×Mo17亚群、改良Reid×自330亚群、改良Reid×塘四平头杂优群、改良Reid×旅大红骨杂优群、改良Reid×外杂选亚群、改良Reid×综合种选亚群、改良Reid×Suwan亚群、Mo17亚群×塘四平头杂优群、Mo17亚群×旅大红骨群、Mo17亚群×其它类群、Mo17亚群×旅大红骨群、Mo17亚群×其它类群、塘四平头群×外杂选亚群、塘四平头群×综合种选亚群、Mo17亚群×自330亚群、外杂选亚群×综合种选亚群。
美国玉米商业化育种要点自动化Automation玉米育种计划从精确,快速,及可重复的机械化作业获益很多。
现在大部分北美洲玉米育种计划,都使用精确的子粒-子粒间距及走道播种。
差距低于厘米。
有能力使用先进的整合技术,包括镜像,自动土壤抽样及产量分布图,以及精确的地理空间调查,来帮助选择最均匀的实验田。
小区收获机可以在不到1分钟时间,同时收获多个小区,并及时提供高品质可靠的数据资料。
自动化使我们可以提供更快的产出,增大测试规模,捕获新资料,更好的资料品质,降低成本,安全及更舒适的工作条件,以及更快的决定。
A.实验室中In the Laboratory高通量种子切片技术(seed chipping)是上一世纪对植物育种最显著的自动化贡献。
种子在播种之前,就可以在实验室中选拔。
田间植株组织的取样,不但成本高,同时受时间,土地,气候,环境及增加资料错误几率的限制。
自动化种子切片避免人工田间取样,效率增加10 倍以上,可以进行高通量自动化作业,每年可以处理及筛选数万粒种子。
大多数自动化流程使用大样品材料,沒有品质及成分的变化。
比如药厂生产药丸,食品加工生产糖果,农业生产水果等。
然而自动化种子切片需要保留每一粒种子子身份及个別基因型分析结果,因此样品在处理过程中,必需个別处理并精确标示,以及避免种子切片时的可能污染。
依据基因型结果来決定种子的取舍。
种子切片是一种颠覆性技术,计划提供全新的整个细部结构体系,包括资讯系统,DNA提取,基因型鉴定,种植获选的种子流程都必须重新设计,以最有效使用这项技术。
育种计划需要处理大量小区种子。
所有过程必需尽量使用自动化。
包括脱粒,清洁,分级,颜色筛选,处理,计算数量及包装。
所有这些步骤可以从设备供应商找到解决方法而成为种子处理流程自动化的一部分(参阅Almaco Seed Process Line种子处理流程)。
自动化增加精确性,可以提供优良品质种子。
比如自动称重及计数,在种子处理过程中,可以自动决定需要添加包衣剂的数量,同时也可以掌握附加的性状资料,比如子粒大小,颜色,形状及组成等。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育种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玉米自交系:单株玉米经过多代连续自交和选择,最后育成的基因型相对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群体。
2、一环系:从异质杂合的群体品种或综合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3、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4、顶交种:选用一个品种和一个自交系或单交种杂交而成。
5、三交种:选用一个自交系与一个单交种杂交而成。
6、双交种:先选用四个自交系分别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杂交而成双交种。
7、S型雄性不育系:育性不稳定、配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3表现显性、抗玉米小斑病8、T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1和Rf2 表现显性互补、高感玉米小斑病9、C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4和Rf5 表现重叠作用、抗玉米小斑病10、孢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的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11、配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所决定。
12、测验种:在测定配合力时,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称为测验种。
13、测交种:测交所产生的杂种。
14、轮回选择:轮回选择是反复鉴定、选择、重组的过程,每完成一次鉴定、选择、重组过程便称为一个周期或一个轮回。
15、糯玉米:又称粘玉米,其胚乳淀粉几乎全由支链淀粉组成。
16、普通甜玉米:以su1为基础。
在乳熟期,纯合su的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增加,尤其是水溶性多糖(water soluble polysaccharide)增多,使支链淀粉变为水溶多糖。
17、超甜玉米:以sh2和以bt1,bt2为基础,sh2突变体子粒的含糖量是普通玉米的10倍,其作用是在胚乳发育过程中阻止蔗糖向合成淀粉底物的转化,故使胚乳中蔗糖含量增加,淀粉减小。
能较长期地保持高糖分水平。
18、杂种优势群:是指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有利基因、较高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
美国玉米杂种优势群和测验种
一、美国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
美国现代玉米自交系划分为SS和NS两个杂种优势群,或两个杂种优势列。
在六十多年前(双交种时期),杂交种产量主要取决于亲本自交系之间的特殊配合力。
分子标记研究证明,早期自交系之间的遗传距离呈随机分布,尚未分化出杂种优势群,因此,六十年代以前,玉米育种是件很难的事情,在理论之外,还需要凭经验,碰运气,那时候,企业的育种研究敌不过专家教授。
五十年代以后,玉米自交系被划分成若干个杂种优势群,再后来到单交种时期逐渐浓缩为三个群,在SS和NS之外,Iodent曾经是独立的第三群。
建立杂种优势群以后,企业的商业育种就逐渐超过了大学和政府机构的育种能力和规模。
美国人的思想方法是只要与SS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就推入NS类群,于是,Iodent种质现在属于NS群。
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是明显的,但也令人担忧SS 种质的遗传基础会显得比较贫乏。
美国Iowa州立大学和先锋公司的一大贡献是从阿根廷引入Maiz Amargo种质,育成骨干自交系,丰富了SS杂种优势群的种质基础。
先锋公司育成的PHG39是现代Maiz Amargo种质的“奠基者”自交系,随后衍生了一系列自交系,拓展了SS种质的遗传基础和抗逆能力。
Maiz Amargo是一个很独特的种质,在先锋公司属于母本群,开发得很成功。
Iowa 州立大学培育的两个公立自交系B96(100% Maiz Amargo)和B64(25% 的Maiz Amargo)均含有Maiz Amargo种质。
先锋公司用这两个自交系育成了PHG39,然后衍生了PHP38、PHHB9、PHR61、PHW52、PH07D等一大批优良母本系。
PHG39含有69%的SS,25%的Maiz Amargo。
分子检测结果显示,PHG39接近于B14和B37,而与B73较远。
在先锋种质中,Maiz Amargo与B73相互改良,丰富了先锋的SS 种质。
随着先锋杂交种的推广,PHG39种质在其他公司的商业育种项目中也得到广泛使用。
二、测验种
测验种指引玉米育种实践。
一些基础性研究需要相对稳定的标准测验种(Common tester),作为理论分析的参照体系,但在商业育种中测验种是实践指南和逐渐提高育种水平的阶梯。
在商业育种研发体系中,测验种是逐渐向前推进的。
大约
50年前,刚普及单交种后不久,标准测验种B73和Mo17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育种水平,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并作为参照体系。
后来,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测验种体系。
国内也是这样,从中单2号到黄417,到后来的掖单13和郑单958,都推动育种研究向前发展,这个过程的一个标志就是测验种水平在逐步提高。
现在,育种者面对先玉335和德美亚系列杂交种,在测验种的选择上似乎乱了方寸,显然,需要把思路搞明白。
测验种的选择关系到育种方向。
当企业和育种者尚未建立自己的育种体系时,难免随大流,跟着感觉走。
以至于东华北春播玉米区出现难以扭转的全盘西化的局面。
现在,大家看明白了,追随先玉335这条路走不通,只能约束创新,不可能超越。
于是我们不得不研究美国自交系的演变规律,并与国内自交系结合起来推动创新。
所幸的是,中国育种者已经接受了两个杂种优势群和循环育种的理论及由此派生的技术路线。
这就保证了商业育种的实践方向不会有大的闪失。
不管今后如何研究美国自交系,如何全盘西化,都还有推动创新的余地。
黄淮海的情况似乎好一点,还不至于全盘西化,但从技术上来说,模仿郑单958已经走到尽头。
虽然对几个育种者和企业来说,实现了知识产权大挪移,但没有创新,也就没有产生竞争力。
只不过是利益平铺,把郑单958的知识产权摊成大薄饼,供众人分食。
原始创新者得不到回报,只能默默忍受,大家都无法向前迈步。
这种情况当然不是技术,更不是测验种能够挽救的乱局,但我们要想推动创新,就必须有技术措施。
假如企业还想着5年以后怎么办,还想要创新,就不能不研究骨干亲本和测验种。
黄淮海的育种难点是如何评估和有效利用美国种质。
需要大家一起来研究,不管是东华北春播区,还是黄淮海夏播区,都只能从现有测验种起步向现代种质过渡,在与中国种质结合的过程里,创造新的骨干自交系和测验种体系。
三、标准测验种和商业测验种
首先承认两个杂种优势群(列),然后选择标准测验种。
在1996年10月郑州会议上,我们用掖478和黄早四作为国内的标准测验种,并用美国的B73和Mo17作为参照物。
那是为了写论文,获得国际认可才这么设计。
后来把中国的测验种换成郑58和昌7-2。
现在商业育种面临着选择新的测验种。
没有新测验种,就不可能把育种水平提升到一个新台阶。
我们既要继承,也要认识到郑58和昌7-2的局限性(遗传距离
压缩),要在实践过程里发现新的测验种体系。
哪怕只是过渡时期的测验种,也值得去做。
在研究美国自交系的时候,请注意下列信息。
1. 除了2006年引进的PHG39(B37/PHBD5×B14/PHWK9,中国农科院作科所2008年序号AMD51)以外,请注意下列SS群的典型自交系:
PHW52 SS/Maiz Amargo背景(永久序号65,系谱B73/G39X411242X)。
据检索发现,截至2006年以前,已育成34个二环系,15个杂交种。
LH195 B73/B37(永久序号105),育成48个二环系,7个杂交种。
2FACC PB80背景,迪卡公司(永久序号104),系谱4676A (1067-1.B-Line Comp.) X PB80(B73//1067-1)
PB80 B73背景,迪卡(永久序号24),晚熟
2. 在过渡时期,请注意下列代表性的NS自交系。
LH213 Lan/Oh43 (永久序号135,LH123Ht X LH51)育成二环系21个,杂交种6个。
PHP02 Iodent背景(永久序号62,PHG44/PHG29)X1211X),育成二环系41个,杂交种16个。
PHR25 B83和207背景(永久序号31,系谱B83/207)X242211111X ),育成二环系21个,杂交种9个。
PHV78 Oh7背景(永久序号32,系谱 G42/595)X1112X)
3. 此外,还请大家在育种中注意考察下列典型自交系。
CR1HT (中国农科院2008年编号AMD16, NS)
207 (2008年AMD1,系谱不详)
LH54 (2008年AMD37, NS),系谱ID17 (3)×610
LP5 (SS,2008年AMD46)系谱(GLAMOS×B73)B73
Q381 (2008年AMD62, Pioneer 3369杂株选系)
PHG35 (2008年AMD50,lodent line×PH595 )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将陆续向大家转发美国自交系的相关信息,供体系内部参考。
四、关于PH09B
先玉335的母本系PH6WC选自PH09B。
该系背景是SS种质,包括B14,B37,B73等,通过PHG39拥有部分Maiz Amargo血缘。
分析PH09B的系谱,它的两个亲本PHP38和PHHB9都是非常成功的骨干自交系,都选育了很多个二环系。
而PHHB9来自PHW52,这也是一个含有PHG39血缘的非常成功的骨干自交系。
下面是PH09B的系谱信息,供参考。
备注:
1、B64:(41.2504×B143)选系 Maiz Amargo 占25%
B68:(41.2504×B143)选系 Maiz Amargo 占25%
B96: 41.2504选系 Maiz Amargo 占100%
PHG39:(B37、B14、Maiz Amargo、Iodent)选系 BSSSC O占69%, Maiz Amargo 占25%.
2、Amargo/SSS C O轮选系:PHG39、PHT55等.
3、Amargo/SSS C1轮选系:PHG38、PHR61、PHT11、PHW52等.
4、Amargo/SSS C2轮选系:PHBW8、PHHB9、PHRE1、PH07D等.
5、Amargo/SSS C3轮选系:PH09B等
6、Amargo/SSS C4轮选系:先玉335、先玉508等在中国推广的杂交种的母本系等,基本都是PH09B的衍生系。
注:41.2504B是Maiz Amargo在美国的原始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