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第一产业情况调查
- 格式:rtf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16
四川省基本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四川省基本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四川地处中国西部,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
四川是我们国家的资源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居中国第5位;人口9000万,居中国第3位;在中国西部12个省区市中,四川的生产总值、粮食总产量、工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占四分之一左右。
四川资源非常富集。
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寺,大熊猫栖息地,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水能、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2亿千瓦,占全国的26%;钒、钛、天然气等1 1种矿产储量居中国首位,其中天然气远景储量7.2万亿立方米。
丰富资源的精深加工、就地转化具有很大的投资空间。
四川科教人才实力雄厚。
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中国科学院院士27人、中国工程院士35人,普通高校94所,在校普通本(专)科学生113.9万人。
有200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而且相对成本比较低,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裕的劳动力。
四川产业体系较为完善。
全省农产品资源丰富,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粮食和副食品基地。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钒钛钢铁、饮料食品和现代中药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与新材料等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拥有长虹、五粮液、攀钢、东方集团等一大批骨干企业。
四川商务环境比较优越。
四川是中国西部地区内外资金融机构最多的省份,咨询、现代物流等服务贸易领域也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公司进入,综合配套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这些年我们通过开展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审批事项由1122项减少到478项,是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
特别要指出的是,四川生活环境宜人,生活方式舒适,省会成都享有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最佳宜居城市”殊荣,被誉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四川市场经济调查及市场预测中国·四川·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27号商鼎国际1栋a1509 tel:86-28-86026668 room1509 a first building sundynasty ·no.27 section 4 south pepole's road·chengdu·sichuan·china 中国·四川·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27号商鼎国际1栋a1509 tel:86-28-86026668 room1509 a first building sundynasty ·no.27 section 4 south pepole's road·chengdu·sichuan·china 中国·四川·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27号商鼎国际1栋a1509 tel:86-28-86026668 room1509 a first building sundynasty ·no.27 section 4 south pepole's road·chengdu·sichuan·china篇二:关于四川茶文化的调查报告关于四川茶文化的调查报告根据"儿基会"和中央电教馆的统一安排和要求。
我们四川和上海两地的学校自由组队共同完成各自"技术启迪智慧"这一专题项目的任务。
于是在经过了3天的培训和研讨后,我们小组决定带领我们的孩子对《如何泡一杯好茶》这个项目进行研究。
这个项目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楚两地各自茶文化的特点,如喜欢喝什么茶?喜欢用什么茶具泡茶?知道《茶经》的作者吗?等一共18个问题进行深入调查。
于是我们学校在2010年5月17号就开始对这个项目调查做准备工作。
一季度,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开局良好。
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45亿元,同比增长3.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11元,同比增长12%。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粮油播面基本稳定。
因种植结构调整,全市粮食播面略有下降,油菜籽播面略有上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1.4万亩,减少3.6万亩,同比下降1.8%,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37.5万亩,同比下降2.8%;油菜籽播种面积156.1万亩,同比增加1.1万亩,增长0.7%。
——农业生产稳中有升。
全市大宗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预计实现肉类总产量27万吨,增长0.69%;禽蛋总产量5.46万吨,增长0.06%;奶产量3.16万吨,增长0.45%;生猪出栏280万头,增长1.64%;小家禽出栏0.36亿只,增长1.47%。
全市水产品总产量2.1万吨,同比增长17.4%。
——农产品和农资价格有涨有跌。
粮食和面粉价格略有上涨,分别环比上涨1.08%和1.72%;蔬菜价格市场波动较大,其中大白菜、黄瓜等蔬菜平均环比上涨18%,而蒜苔、青笋等蔬菜平均环比下跌19%;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下跌,3月份出栏生猪价格跌至10.13元/公斤,跌幅为13.05%,猪肉平均零售价为20.28元/公斤,跌幅为3%;尿素、钾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相对稳定,有利于农民进行春耕生产。
——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继续改善。
农业生产基础更加坚实,全市新建渠道防渗775.8公里,整治病险水库29座,新增和恢复节水灌面22.6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3平方公里。
农民居住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市竣工新型社区164万平方米,小区雨污管网、电力通讯、天然气、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目前已有3万农民入住。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继续推进,一季度新解决饮水安全2.5万人。
——农业重大项目开局顺利。
中央扩内需项目加速推进,四批次项目计划投资2.28亿元,截止3月底,已完成投资1.62亿元,占计划任务的71%。
通江产业调研报告通江县位于四川省巴中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巴中市与重庆市之间,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势明显。
近年来,通江县积极推进产业调整和转型,加大对现代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次调研报告将针对通江县的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一些建议。
1.农业产业通江县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主要农产品包括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等。
但是,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利用率较低、农业生产设施落后、农产品市场开发不足等。
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
同时,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制造业产业通江县的制造业发展较快,主要集中在纺织、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
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通江县的制造业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产业结构需要优化升级。
建议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服务业产业通江县的服务业发展较为薄弱,主要集中在旅游、餐饮、金融、物流等领域。
但是,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应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丰富服务产品,吸引更多的客户。
同时,加强对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4.旅游产业通江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高山、峡谷、瀑布等自然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址等人文景观。
但是,旅游业发展尚不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不足,旅游产品单一。
建议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提高旅游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总之,通江县的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一些挑战与问题。
为了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通江县可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产业链条的延伸和衔接,提高产业发展的整体效益。
同时,还应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使通江县的产业发展步入快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四川省肉羊产业发展调查报告根据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家组的总体安排,以中国农业大学李秉龙教授为组长,以华中农业大学姜勋平教授、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逯中新研究员、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邓凯东副研究员、肉羊雅安综合试验站站长徐刚毅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薛建良为成员的调查组,于2009年7月22日至25日对四川省肉羊产业发展的状况进行了调研。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典型调研的方法,以问卷、访谈、会议等方式进行。
本次调研的区域主要包括绵阳市盐亭县、南充市营山县、资阳市乐至县和简阳市,基本覆盖了四川肉羊产业的代表性区域。
通过实地调研和与当地省市县主管部门及典型羊场负责人的座谈和资料整理,特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一、四川肉羊产业发展的现状四川养羊历史悠久,品种、饲草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羊产业在四川畜牧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川省政府近年提出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跨越”的总体发展战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把羊产业作为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肉羊产业发展迅速,资源条件不断改善。
(一)四川肉羊生产的现状2008年四川省羊存栏2038.13万只,其中山羊存栏1632.30万只,绵羊存栏405.83万只;出栏肉羊2678.41万只,其中山羊出栏2480.05万只,绵羊出栏198.36万只;生产羊肉47.09万吨,羊肉占全省肉类产量的4.29%。
10年前,四川省羊存栏和出栏量在全国排名第9位,近10年来四川羊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四川羊存栏和出栏量在全国排名为第四位和第五位,是我国重要的肉羊产区。
四川羊产业的发展正在向优势区域集中,资阳市、凉山州、南充市、自贡市、达州市等5个市州的羊出栏量合计占全省山羊出栏总数的47.28%,涌现出许多年出栏肉羊超100万只的县(市),如调研地区的简阳市、乐至县等。
丰富的羊业资源、逐步优化的产业布局,为四川肉羊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肉羊育种与繁殖四川省现有绵羊、山羊品种18个,引进品种4个。
四川调查报告(共10篇)四川调查报告(共10篇)第1篇:四川的调查报告四川市场经济调查及市场预测中国四川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27号商鼎国际1栋a1509tel:86-28-86026668room1509afirstbuildingsundynastyno.27section4sout hpepolesroadchengdusichuanchina中国四川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27号商鼎国际1栋a1509tel:86-28-86026668room1509afirstbuildingsundynastyno.27section4sout hpepolesroadchengdusichuanchina中国四川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27号商鼎国际1栋a1509tel:86-28-86026668room1509afirstbuildingsundynastyno.27section4sout hpepolesroadchengdusichuanchina篇2:关于四川茶文化的调查报告关于四川茶文化的调查报告根据"儿基会"和中央电教馆的统一安排和要求。
我们四川和上海两地的学校自由组队共同完成各自"技术启迪智慧"这一专题项目的任务。
于是在经过了3天的培训和研讨后,我们小组决定带领我们的孩子对如何泡一杯好茶这个项目进行研究。
这个项目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楚两地各自茶文化的特点,如喜欢喝什么茶?喜欢用什么茶具泡茶?知道茶经的作者吗?等一共18个问题进行深入调查。
于是我们学校在年5月17号就开始对这个项目调查做准备工作。
25日,我把我们项目组的12位同学召集在一起,开了个短会。
然后开始分配任务。
这个调查活动一共分为3个阶段来做。
一,先在学校调查我们的老师;二,然后回家调查周围的邻居;三,到街上去随机调查。
在学校调查老师是这样安排的,利用课余时间,两个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层楼老师的进行调查。
1978年到2009年四川省的三次产业变化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三次产业变化1978年第一、二、三产业值分别为82.2,65.5,36.8亿元分别占44.5% 35.5% 20%到了1989年、1993年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先后超过了第一产业但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在三十年中除了1999年到2004年意外其他年份第二产业都高于第三产业到2009年第一、二、三产业值分别是2240,6711,5198亿元,分别占15.8%,47.4%,36.7%四川省地理位置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的腹地,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是中国唯一周围有八省区毗邻的省份,也是连接西南、西北和华中三大区的天然纽带。
地形复杂多样。
四川的气候复杂多变。
西部是川西高原,东部是川东盆地。
全省高原占地三分之二。
川西包括阿坝、甘孜、凉山三个自治州,毗邻青藏高原的西部,俱在海拔三千公尺以上。
高山峡谷具垂直气候的特点,高原山区地高天寒,严冬时气温约为摄氏二度至零下二十度,且冬季长达五个半月之久。
六月至九月是雨季,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是旱季。
境内东部为盆地,西南为山地,西部为高山峡谷高原,平坝占7.84%,丘陵占10.06%,高原占32.08%,山地占49.44%,水面占0.58%。
2007年末常住人口8127万人,其中乡村人口5233.8万;耕地5918.9万亩,其中水田3128.7万亩、旱地2790.2万亩,人均耕地0.67亩;耕地有效灌面3749.7万亩,占耕地的63.3%,其中旱涝保收面积2594.4万亩,占耕地的43.8%。
四川农业素有精耕细作的传统,形成了夏收作物、秋收作物、晚秋作物一年三季的耕作制度。
2007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465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0215.6万亩,经济作物2022.5万亩,其它作物2412.9万亩。
粮食作物中水稻、小麦、玉米、红苕地位突出,产量分别占粮食总产的42.6%、16.4%、18.8%和10.6%。
经济作物有油料、蔬菜、水果、茶叶、药材、花卉、蚕桑、棉花、甘蔗、烟叶、麻类等,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金阳青花椒产业和农民增收情况调查金阳县是四川省雅安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是著名的举世闻名的“金阳青花椒之乡”。
金阳青花椒因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而享誉全国,也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
为了解金阳青花椒产业发展以及农民的增收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一、产业发展情况金阳青花椒的种植历史悠久,深受当地气候和土地条件的影响,金阳青花椒在此地生长得特别茂盛。
经过多年的发展,金阳县的青花椒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
据调查了解,金阳县的青花椒种植面积约为30万亩,年产量在1万吨左右,年产值达到了数十亿元人民币。
在种植环节,金阳县政府鼓励农民采用科学种植技术,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
由于青花椒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不少农民纷纷投身青花椒种植行业,使得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在加工环节,金阳县建立了多家青花椒加工企业,主要从事脱粒、脱壳、分选、包装等环节,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和收入来源。
二、农民增收情况仅青花椒种植这一环节,金阳县已有大约5万农民从事相关工作。
据调查发现,通过青花椒产业,金阳县的农民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
一方面,青花椒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使得其价格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为农民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政府为扶持青花椒产业,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补贴、贷款、技术指导等,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不少农民家庭通过青花椒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他们表示,青花椒产业让他们看到了新希望,不仅带动了家庭收入的增加,还改善了生活质量,使得他们的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
青花椒的成功种植和销售也带动了当地的餐饮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青花椒产业的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种植技术和加工能力相对落后,导致产量和质量无法跟上。
其次是青花椒市场的价格波动比较大,农民的收入并不稳定。
四川现代农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节约宝贵的土地、淡水、石油等资源,减少化学农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最近,中央决定设立成渝新特区,探索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的新途经和发展模式,为四川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
因此,探讨现代农业的内涵、本质及特征,把握四川现代农业的现状和问题,对于四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加快四川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及特征(一)现代农业的内涵从农业发展史来看,迄今为止,人类农业生产共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现代农业是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相对于传统农业和原始农业而言的。
现代农业在发达国家率先兴起,并得到长足发展。
究竟何谓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呢?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中,对现代农业的内涵共分为三个领域来表述:产前领域,包括农业机械、化肥、水利、农药、地膜等;产中领域,包括种植业(含种子产业)、林业、畜牧业(含饲料生产)和水产业;产后领域,包括农产品产后加工、储藏、运输、营销及进出口贸易技术等。
从上述界定可以看出,现代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等领域,而是包括了生产资料工业、食品加工业等第二产业和交通运输、技术、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内容,原有的第一产业扩大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现代农业成为一个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产业群体。
这个围绕着农业生产而形成的庞大的产业群,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与农业生产形成稳定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利益共同体。
从发达国家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
[某县蚕业生产情况调查]四川德源蚕业县是全国典型的一化性柞蚕主产区,省柞蚕生产基地县,蚕业生产历史悠久。
在新的形势下,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培育柞蚕特色经济,对于实现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加快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
为此,我们围绕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柞蚕产业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认真的分析思考,现将有关情况如下:一、产业概况和发展现状近年来,县立足县情,发挥优势,把柞蚕生产作为一项重要的特色产业来培育,有力地推动了柞蚕产业的快速发展。
全县现有柞树和柞坡资源万亩,适宜养蚕柞坡万亩,主要集中在、等14个山区乡(镇、办事处)的其中一些行政村,常年放养春季柞蚕卵公斤左右,利用柞坡面积万亩,从事蚕业生产的农民群众近万户、3万多人。
2022年以来,通过技术攻关,实现了由一年放养一季春蚕到一年放养春、秋两季柞蚕的新突破。
2022年,全县春秋两季放养柞蚕卵达到4848公斤,鲜茧产值6244万元,蚕农户均增收00多元,人均增收00多元。
良好的资源禀赋和悠久的生产传统,奠定了县茧、丝、绸、绵名气全国第一、丝绵加工销售量全国第一、丝绵加工销售从业人员全国第一的特殊地位。
2002022年,县柞蚕生产被市农业局确定为四大特色产业之一。
二、产业优势和有利条件1、生产历史悠久。
县柞蚕生产始于夏代,盛于明清,距今已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绸”曾经是大唐帝国通过“丝绸之路”销往西亚和欧洲的贵重商品,清代山区人民几乎家家户户养蚕、缫丝,民国时期丝绸市场已经形成规模,许多上海商人在此开店专营“绸”。
2022年,绸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商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被誉为“”,从此蜚声海内、享誉全球。
悠久的柞蚕生产历史,不仅为柞蚕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厚重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发掘价值和很大的产业拓展空间。
2、柞坡资源丰富。
我县的柞坡面积分布相对集中,总面积在全省位居第一。
特别是近年来,我县在保护现有柞坡面积的基础上,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柞坡质量的提升改造上,不仅使蚕业生产效益有了明显提升,还大大提高了柞坡的生态观赏价值,为建设生态观光型农业打下了良好基础,是近年来我县实施“、、、”发展战略的一大成果。
四川市场经济调查及市场预测中国·四川·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27号商鼎国际1栋a1509 tel:86-28-86026668 room1509 a first building sundynasty ·no.27 section 4 south pepole’s road·chengdu·sichuan·china 中国·四川·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27号商鼎国际1栋a1509 tel:86-28-86026668 room1509 a first building sundynasty ·no.27 section 4 south pepole’s road·chengdu·sichuan·china 中国·四川·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27号商鼎国际1栋a1509 tel:86-28-86026668 room1509 a first building sundynasty ·no.27 section 4 south pepole’s road·chengdu·sichuan·china篇二:关于四川茶文化的调查报告关于四川茶文化的调查报告根据“儿基会”和中央电教馆的统一安排和要求。
我们四川和上海两地的学校自由组队共同完成各自“技术启迪智慧”这一专题项目的任务。
于是在经过了3天的培训和研讨后,我们小组决定带领我们的孩子对《如何泡一杯好茶》这个项目进行研究。
这个项目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楚两地各自茶文化的特点,如喜欢喝什么茶?喜欢用什么茶具泡茶?知道《茶经》的作者吗?等一共18个问题进行深入调查。
于是我们学校在2010年5月17号就开始对这个项目调查做准备工作。
25日,我把我们项目组的12位同学召集在一起,开了个短会。
然后开始分配任务。
76 // 《中国国情国力》 2021年第4期|总第339期四川成都种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冯晟臻摘要:种业是引领农业技术革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本文梳理了成都市种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关键技术仍在跟跑,颠覆创新少;种子企业多而不强,缺乏竞争力;制种技术要求较高,劳动力紧张;自然灾害风险威胁大,保险赔付低等问题,以及发展种业的比较优势,提出重视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培育扶优扶强,重监管促稳定发展等建议。
关键词:成都;种业;育种;问题;优势;建议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561/ki.zggqgl.2021.04.019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引领农业技术革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四川在构建“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①中,明确提出将种业作为三大先导性支撑产业之首。
为了解成都市种业发展现状,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于今年2月开展了专题调研,积极走访主管部门、种子生产企业、制种农户、种植户等,了解种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难,科学分析成都市提高种源保障能力,提升种业创新水平,推进成都粮食生产向高水平发展的路径。
一、发展现状(一)种子科研机构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中国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以及多家实力种业企业都在蓉设立了种业科研机构,在蓉育种科研单位约50家。
近年来,企业科技投入比例逐年增大。
如四川农业大学在作物基因资源、育种理论与方法、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能力居全国前列。
四川省农科院在全国省属农林科研机构中科技竞争力排名第一位,年均投入研究经费5000万元左右,“十三五”期间育成品种200多个,其中有代表性的水稻品种川优6203、玉米荃玉9号推广面积均在100万亩以上。
近年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育种基地面积以年均10%以上的幅度递增,在玉米优质品种培育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成果,其选育的黑甜玉8号系列品种成为国内首款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富含花青素的水果玉米,在同领域内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2014年四川省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四川省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
辖18个地级市、3个民族自治州,183个县(市、区),2463个乡,1927个镇,47399个村。
全省常住人口8140.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371.3万人,城镇人口3768.9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46.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据公安厅统计,全省户籍人口9159.08人,其中农业户籍总户数2071.9万户,农业户籍人口6465.12人,占户籍人口的70.6%。
有56个民族,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藏族聚居人口仅次于西藏。
民族自治地区面积达30.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2.7%。
一、农业地理和资源(一)农业地理分布四川省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北连青海、甘肃、陕西。
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
其中,平原占5.3%,丘陵占12.9%,山地占77%,高原占4.7%;水域占18.5%。
平原以成都平原为主;丘陵以东中部最广,海拔在250~750米之间,由岷江等河流冲积物堆积而成,面积约8000平方千米;山地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边缘及川西地区,大部分海拔在1000~3000米之间;高原以川西北地区最集中,海拔大多在3000米以上。
(二)农业气候条件四川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雨量多,日照少,年均气温17.0℃,无霜期250~340天;年降雨量1079.7毫米,年日照时数968.6小时,为全国最低值区之一。
川西南山地冬暖夏凉,四季不分明,但干湿季明显,垂直变化大,年均气温16.0℃,无霜期200~300天;年降雨量1000.5毫米;年日照时数2046.2小时。
其中攀枝花一带被称为长江上游的“金三角”、“聚宝盆”,年平均气温20.9℃,可满足一年三熟,与南亚热带水平接近;盛产粮、蔗和亚热带水果,是全国的芒果、石榴、葡萄生产最适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