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国际法主体地位之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对于个人是否具有国际法主体地位,在国际法学界是颇有争议的。伴随着科技迅猛地发展和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领域更加频繁的国际交流,全球化趋势日益强烈,国际关系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国际法所涉及问题的范围也明显地处于扩展之中。个人(包括法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随着实践发展而极突出地表现出来,使得对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的深入研究,和对传统的国际法主体理论的重新审视成为必要。

【Abstracts】:For individuals have the status of international law, is controversial in international law scholars.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and other spheres of activity more frequent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the growing trend of globalization, the growing field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volving extensive international law issues involved in expanding the scope and clearly. Individuals (including corporate) in the 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 with the practice of most conspicuously demonstrated development, the subject of international law has the status of the individual in-depth study of the traditional subjects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ory reexamine become necessary.

【关键词】:国际法主体;个人;国家

【Keyword】:Subject of international law;Individual;Country

个人国际法主体地位之探讨

一、国际法主体的历史的发展概况

国际法主体,又称国际法人或国际法律人格者。然而,在国际社会中,谁具有国际法主体的资格,谁是国际法的主体?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存在着激烈的争论。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关于国际法主体的理论和实践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国家是惟一的国家法主体”的观点,成为国际法的传统学说。该理论只承认国家是国家法主体。战后,该观点受到西方某些国际法学者的挑战,出现了两种不同形式的“个人主体”说:“个人是国际法惟一主体”,“个人与国家都是国际法主体”说。前者认为,只有个人才是国际法主体,根本不承认抽象体的国家为国际法主题。后者认为国际法主体的范围,除了国家外,还包括个人。这种观点延续至今。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的大批诞生,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环境日趋稳定,为正常的国家交往和科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尤其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风起云涌和大量的国际组织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国际法上国家是惟一主体的观念。我国法学界近年来形成了比较一直的观点,国家法的主体在国家之外增加了政府间国际组织和民族解放组织。这也是国际实践的必然趋势和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到目前为止,对于个人的国际法主体问题,我国学术界没有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

二、有关国际法主体地位的学说

(一)只有国家是国家法的主体,个人不是国家法主体说

传统国家法认为,国际法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只有国家才具有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的能力,因而国家是国际法的惟一主体。

这一学说最具影响的学者有安齐洛蒂(Dionisio Anzilotti)、施瓦曾伯格(Schwarzenberger,Georg)、斯配尔杜蒂(Guisepe Sperduti)、平托

(Pintor,Siotto)等。安齐洛蒂主张国家是国际法惟一的主体,个人仅是国内法的主体,根据安齐洛蒂的说法,国际法规可明白地课予个人义务与责任,其实质上的意义是借国家处罚个人的行为。如果没有国内法规束、禁止个人的行为,则也无所谓义务也责任,个人也不会有因违反国际法法规而受处罚的问题。

施瓦曾伯格是一个反对个人的国际法主体的著名国际法学家,依照他的说法,原则上国际法不反对承认个人为国际法上的权利与诉讼程序的享有者以及义务与责任的承担者,但也无须寻找既存事例证据以证明个人为国际法的主体。①因为既存的国际法以个人为法律的客体,既存的国际法规未赋予个人为权利与诉讼程序主体或为义务与责任主体,因此,个人不是国际法的主体。

该种学说的学者均认为个人不是国际法的主体。然而,当谈到个人在国际法上的地位究竟应如何时,则没有一致的见解,有的主张个人不是主体而是客体,有的认为个人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是介乎二者之间的地位。总之,涉及到个人在国际法上之地位时,并无一致的见解。之所以造成“个人不是国际法主体”这一理论的缘由,乃是因为当时个人在国际法上具有权利与诉讼程序能力或义务与责任的例子太少。因此被认为个人不是或不应是国际法的主体。甚至他们认为,个人不是国际法主体,主要是因为依据国际法现存的规则,个人不是权利与诉讼程序能力或义务与责任的承担者。照此种观念,国际法是一成不变的了,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无视国际法的发展。近50年来,国际捕获法法庭、中美洲法庭、纽伦堡军事法庭等已使个人成为国际法上权利与诉讼程序主体,或成为义务与责任主体。而且,“个人不是国际法主体”的观点对努力和海盗两种情况也很难自圆其说。依照国际法的习惯规则,课以个人得从事海盗行为的义务;又从一般条约规定,国际社会给予奴隶若干保护。对于这样的事实,传统国际法的观点显然是不够周密的。我们肯定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而且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但不是惟一的。

(二)个人是国际法的惟一主体说

与传统国际法观点完全相反的凌夷个极端是主张“个人是国际法的惟一主体”。此种学说认为只有个人才是国际法的主体,国家不是国际法主体,因为国家的行为总是通过个人的行为表现出来的,所以国际法所调整的国家行为,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