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画圣吴道子绘画的线条表现

  • 格式:docx
  • 大小:25.98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画圣吴道子绘画的线条表现

线条是画家的语言,是画面的骨架,也是作者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画家对线条倾注了自己深厚的感情,使其成为自己绘画的鲜明特征,东晋的顾恺之,唐代的周肪、吴道子,宋代的李公麟,元代的赵子昂,明代的陈老莲,清代的石涛,近代的吴昌硕等艺术大师都在线条的运用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风貌。

唐代画家吴道子(约686~760前后),被誉为“画圣”,他曾学习过张旭、贺知章的草书,后改学画,“年末弱冠,穷丹青之妙”,吴道子的创作成就首先表现在宗教绘画上,他以旺盛的精力和不凡的创作热情,绘壁画300余幅。他在绘画中注意画面气氛的统一和具有运动感的表现,体现“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下笔有神”的效果,“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吴道子的宗教图像样式被称为“吴家样”,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曰:“吴之笔,其势圜转,而衣服飘举⋯⋯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风”,突破了北齐曹仲达以来“曹家样”的影响。而成为与之对的样式,人称“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根据这些叙述,可以知道吴道子用笔迅疾,所描绘的线条特别的灵动和圜转,所画衣服,有一种象是被风吹动的感觉。唐张彦远平曰:“唯观吴道玄之迹,可谓之法具令,几不容于谦素,笔迹磊落,随姿意于壁墙,其细画又甚稠密,此神异也”

中国画最早就是用线造型,自受佛教艺术的影响之后,色彩发展了一步,线条却相对地不够突出。到了盛唐时代,线条发展到一个新高度,成为凌驾于色彩之上的因素,这是中国画风格上的转折点,吴道子对此是有杰出的贡献的。傅抱石先生说:“他给中国绘画—特别唐以后的中国绘画以无比影响的是对于线的发展和提高,他认为应该把画上面的线提高到头等重要的位置,色彩应该服从线。我们知道,六朝以来对于线的运用,虽说重视,但画家们—一例如顾恺之和阎立本,都还没有考虑到应该怎样进一步予以充实和变化。吴道子则不同,他特别重视线的变化和力量,天才地把线发展成为一种富有生命,独立而自由的表现手段。他认为绘画创作,线的速度、力度和节奏的有机联系是传达内容、情感的主要关键。……这样,线的内容丰富了,线的效果也大大地提高了。资料中称他画人物的衣饰有迎风飘举的感觉,我以为原因便在于线的变化,也便是所谓‘吴带当风’的真正意义。”

吴道子的用线有两种,即“药菜条”和“兰叶描”。在他之前,顾恺之的“春蚕吐丝”线条是偏于纤弱柔美的。阎立本的线条则略具浑厚的意趣,吴道子的“药菜条”,是在前两者基础上的发展,这是一种粗细一致、圆润流畅的描法。“兰叶描”则是一种新的创造,这种创造摆脱了过去细致而变化少的作风。我们从被认为“造吴生闲奥”的北宋画家武宗元的壁画稿本《朝元仙仗图卷》,可以研究一下吴道子的线描风格,那是一种既能表现质感而又具有运动感和节奏感的线描。吴道子发展了线描的艺术表现功能,遒劲、雄放、变化丰富线条,生动地表现出物象的“高侧深斜、卷褶飘带之势。”人们形容为“吴带当风”。它影响着几个世纪,甚至还普遍见于雕塑艺术中。他为了强调笔墨线条的特殊表现功能,敷色极轻淡,使它的份量不超过线条,往往“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嫌素,世谓之吴装”。这是以骨法为主,赋彩为辅的表现方法。吴道子善于从复杂的物体形态中撷取神髓,把凹凸而、阴阳面,归纳成为不可再减的“线”,结合物体内在的运动,构成线条的组织规律,如衣纹的高、侧、深、斜、卷、折、飘、举的姿势,完全基于线条的组织而描摹出物体的性格。这种线的要求是严格的,每一根线都符合造型传神的要求,每一根线都充满了韵律美,这是集前代之大成而又有所创造的线。昊道子的画风为唐代和宋元以来的许多画家所效法、借鉴。宋

代画家李公麟的朴素谈雅的“白描”,便是从吴道子”不以装背为妙”,“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发展而来的,白描成为我国绘画上的一种新体例。

吴道子绘画的技巧是纯熟精妙的,说“穷丹青之妙”,绝不过誉。《历代名画记》说,吴道子作画“弯弧挺刃,植柱构梁,不假界笔直尺……数初之画或自臂起,或从足先,巨壮诡怪,肤脉连结,过于僧琳矣。”并且说他:“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

《唐朝名画录》也说吴道子画“园光”,“皆不用尺度规画,一笔而成……立笔挥扫,势若风旋,皆谓之神助。”这当然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除因他严格训练所积累起来的素养外,张彦远说这是因为“守其神,专其一……所谓‘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也”’。这是很中肯的评述。正因为吴道子对现实生活有深刻的观察和分析,有长时间的酝酿和深思熟虑,做到胸中有数,成竹在胸,“闭目如在目前,落笔如在腕底,”才有可能解衣盘礴,得心应手,做到“立笔挥扫,势若风旋”。

吴道子笔下的形象是生动的,真实的,形神具备的,再来看看历代的评述: 段成式《京洛寺塔记》中说:“长安菩提寺沸殿内维摩变中舍利佛转眼看人。”又说: “吴生画龙及刷天王须,笔迹如铁,有执炉天女,窃窃私语。”

董卤《广川画跋》说:“吴生画人物如塑,旁见周视,盖四面可意会,其笔迹,圜细如铜丝萦盘,朱粉厚薄,皆见骨高下而肉起陷处,此其自有得者。”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道子画)虫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杜甫看了吴道子在洛阳城北玄元庙的壁画《五帝千官图》,感慨地写下了:“画手看前辈,吴生独擅扬,森罗移地轴,绝妙动宫墙;五圣联龙衰,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发,族旗尽飞扬”的赞美诗篇。

苏东坡说:“(道子画)如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米。”(《东坡集》)

米莆《画史》载:“苏子瞻收吴道子画佛及侍者、老公十余人。当面一手,精彩动人,点不加墨口,浅深晕成,故最如活。”

《洛阳寺塔记》说,吴道子画的仙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

张彦远说他:“神假天造,英灵不穷,众皆密于盼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

《广川画跋》说吴生画驴于僧壁,夜起尝闻踏碎其用具。至于在内殿画的玉龙,“其鳞甲飞动,每天欲雨,即生烟雾。”(《唐朝名画录》)这些带有神话色彩的评述说明着吴氏作品的艺术魅力。当吴道子在长安画壁画的时候,“市肆老幼士庶竟至,观者如堵”。甚至“观者喧呼,惊动坊邑”。一个艺术家的力量竟至于此!

对吴道子作品的估价,历来没有争执,众口一辞地备加推祟。唐朱景玄把吴画列在独一无二的“神品上”一格。张彦远则说他“古今独步。”并说:“自顾陆以降……唯观吴道玄之迹,可谓六法俱全,万象必尽,神人假手,穷极造化。所以气韵雄壮,几不容于嫌素,笔迹磊落,遂态意于墙壁,其细画又甚稠密,此神异也。”苏东坡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⑼

从吴道子的用线可以看出他研究传统所下的功夫,他继承了传统而又有所创造。张怀蓬说他是“张僧繇后身”⑽我们试把两人对照一下,“张(僧繇)公骨气雄伟,师模宏远,岂唯六法备精,实以万类皆妙。”吴道子也是“六法俱全,万象必尽,神人假手,穷极造化。”僧繇用“凹凸法”,有立体感;道子的画“如塑”。僧舔有简括的造型技巧,“思若涌泉,取资天造,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笔法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