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浆料特性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6
变性淀粉类浆料在纺织上的应用王恩雷(轻化0801班08140108)摘要:变性淀粉浆料的开发应用,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很快。
从目前国内生产使用情况来看,变性淀粉浆料主要有氧化,酯化,醚化,接枝以及复合变性淀粉等。
关键词:变性淀粉;纺织浆料;纺织浆料应用1.1变性淀粉分类1、酸解淀粉酸解使得淀粉分子量低,流动性增加,粘度降低。
比原淀粉特性粘度降低了5倍,但薄膜强度只是略有降低,适用于经纱上浆。
但在水解过程中,淀粉分子上没有引入外来基团,淀粉分子上没有增加与纤维素亲和力强的官能团。
酸解淀粉可作高特棉纱、粘胶纱及苎麻纱的主浆料,与PVA或聚丙烯酸酯组成混合浆,可作涤/棉、涤/粘或涤/麻混纺纱的浆料。
2、氧化淀粉在氧化过程中,有部分羟基被氧化成羧基而使淀粉浆液的稳定性提高,也增加了氧化淀粉与纤维素之间的亲和力。
由于羧基易形成氢键,从而增加了氧化淀粉对疏水性纤维的粘着力。
因此,从原理上来说,氧化淀粉优于酸解淀粉。
另外由于氧化剂对于淀粉的氧化变性反应速度较慢,变性工艺参数较易控制,产品质量易掌握。
氧化淀粉形成的膜强韧、清晰、连续,比酸解淀粉形成的膜更均匀,而收缩及爆裂的可能性更少,更易溶于水。
氧化淀粉可作中号及细号棉纱、麻纱的主浆料。
其浆纱的物理机械和织造性比原淀粉好,与PVA、聚丙烯酸酯类合成浆料有较好的混溶性,混合浆可用于涤/棉、涤/粘、涤/毛等混纺纱上浆。
3、醋酸酯淀粉醋酸酯淀粉由淀粉和醋酐或醋酸乙烯酯经酯化反应而成。
醋酸酯淀粉糊化温度低、粘度稳定,凝沉性减弱,成膜性好,透明度好,膜柔软,胶粘力强,适于合成纤维与棉的混纺纤维的上浆,且由于吸湿性好,易于退浆。
淀粉醋酸酯可作天然纤维纱及涤/棉混纺纱的浆料,以及作为特细、高密棉织物及苎麻纱的主浆料。
也可作为涤/棉、涤/粘、涤/毛等混纺纱的混合浆料。
4、磷酸酯淀粉磷酸酯淀粉是由淀粉与正磷酸盐反应制得。
工业中应用的磷酸酯淀粉取代度在0.02-0.2之问。
取代度约0.07时.遇冷水膨胀。
简述淀粉的性质及应用淀粉是一种常见的多糖类有机化合物,由大量由α-D-葡萄糖分子组成的聚合物构成。
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是植物主要的能量储存物质。
淀粉通常可分为两类:线性的淀粉和分支的淀粉。
线性淀粉由链状聚合而成,而分支淀粉则由链状聚合物通过支链连接而成。
淀粉的性质与结构密切相关,对于不同的淀粉种类及提取方法,其性质和应用也存在差异。
淀粉的主要性质包括可溶性、胶化性、粘度、吸水和保水性、酶解性及蓝色反应等。
首先,淀粉具有可溶性。
淀粉的可溶性取决于其结构及处理方法。
淀粉在热水中能够被溶解,形成一种淀粉胶状物质。
淀粉胶的可溶性决定了淀粉在工业上的可应用性,如制备各种淀粉制品和添加剂。
其次,淀粉具有胶化性。
当淀粉悬浮于热水中时,经加热处理,淀粉分子会发生一系列结构变化,形成一种胶化状态,即淀粉胶。
淀粉胶的形成可以增加食品的黏稠度和粘性,用于增加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第三,淀粉的粘度是由淀粉溶液的浓度、温度和PH值等因素决定的。
一般来说,淀粉的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淀粉的粘度可用于调节食物的黏稠度和流动性。
第四,淀粉具有很强的吸水和保水性。
淀粉分子中的α-D-葡萄糖单位能够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相互作用,使淀粉具有较大的吸水和保水性。
这种特性使得淀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药物配方中,用于增加食物的保湿性和口感。
第五,淀粉在酶的作用下可发生酶解反应。
淀粉酶是一种能够降解淀粉为糊精、麦芽糖和葡萄糖的酶。
淀粉的酶解性能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酿造、发酵和制糖等生产过程。
最后,淀粉在蓝色反应中表现出特殊的性质。
碘对淀粉溶液有着很强的亲和力,当淀粉溶液中存在碘时,会产生一种暗蓝色的复合物。
这种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淀粉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淀粉在食品、纺织、制药、造纸、化妆品和生物技术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食品工业中,淀粉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
淀粉可用于制备各种食品,如面条、饼干、面包、饺子皮、米粉等。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织物上的浆料有哪几种?(1)淀粉。
我国目前织物上的浆料以淀粉为主。
品种主要有小麦淀粉、玉米淀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及橡子粉等。
淀粉属多糖类,加水、加温至5560℃膨胀而变成具有黏性的半透明凝胶或胶体溶液,称作糊化。
淀粉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部分,一般淀粉前者占10%一20%,后者占80%~90%。
但个别品种会有所不同,如绿豆淀粉差不多全是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一红紫色。
淀粉常用于棉织物、涤/棉织物及粘胶纤维织物上浆。
尽管很少单独使用,但仍然是浆液的主体部分。
尤其是涤/棉织物,因为涤纶表面光滑,不吸水,单用淀粉,成膜不易粘牢,容易造成毛绒增多,静电积聚,织造困难。
淀粉的颗粒大小与退浆有关。
小麦淀粉颗粒在210 pm和20一35 pm,玉米淀粉在5一26 pm之间,而大米淀粉只有38 pm,颗粒小的淀粉退浆困难。
(2)聚乙烯醇(PVA)。
聚乙烯醇的聚合度为3002000,水溶性随聚合度增大而降低。
醇解度为85%一90%时溶于水,醇解度低于70%就不容易溶于水。
棉、麻、粘胶纤维与涤纶的混纺纱采用聚合度为1700左右、醇解度为99.5%的PVA上浆,合成纤维和粘胶纤维长卜丝采用低聚合度的PVA。
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淀粉等混合使用。
(3)聚丙烯酸酯(PMA)。
聚丙烯酸酯实际是85%左右的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及丙烯腈等的共聚物,共聚后用氨水中和而成的乳白色糊。
含固量15%左右,呈微碱性(pH:7.5一8.5)。
它属阴离子型,易溶于热水。
一般用于长丝上浆。
(4)聚丙烯酰胺(PAAM)。
聚丙烯酰胺的聚合度为800000一1500 000,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澱粉漿料特性介紹第二章漿料特性介紹壹、澱粉一、組成澱粉因為種類不同,其微粒的形狀,大小亦不盡相同,產地不同之同種類澱粉因受地形及天候的影響其粒子亦不盡相同。
澱粉的微粒構造可分為皮膜及內部兩個部份,在學術名稱上分別稱為β-Amylose 及α-Amylose,前者簡稱為Amylopectin,後者簡稱為Amylose, Amylo- petin是形成澱粉微粒皮膜的主體。
二、特性澱粉皮膜Amylopectin不易溶於常溫水,但水溫漸升高後可使水份通過皮膜進入內部,使微粒逐漸膨脹體積增大(此種過程稱為膨潤階段),大至某一極限時則皮膜破裂,內部之Amylose開漿向外流出,此時之溫度稱為糊化溫度(或稱澱粉之糊化度),糊化溫度因澱粉種類的不同,或同種澱粉因產地的不同糊化溫度因而不同,或因填加助劑之不同其糊化溫度亦將發生變化。
澱粉之粘度依微粒中所含Amylopectin百分比之高低及糊化後加熱時間之久暫而異,即Amylopectin含量愈高者粘度愈大,糊化後其粘度與加熱時間則多成反比(澱粉之糊化及粘度如附圖二),一般澱粉至少煮沸一小時後粘度之變化始可變為安定,故煮漿時如無添加任何粘液素(催糊化劑)煮漿時間以1~2小時為宜(高壓煮漿則可略減少煮漿時間)。
三、澱粉一般性質分析:四澱粉的改良由於天然澱粉具太高的粘度對紗及纖維滲透不良,形成的漿膜硬而且脆,容易落漿,手感不良,甚至造成染色不均,色澤欠佳,為改善前述各項缺點,各國始利用天然澱粉中微粒分子之鏈鍵先行破壞成較短的分子鏈,使種澱粉衍生物於調漿時具有下列優點:(一)能均勻的分散在水中,(二)能獲得較低且穩定的粘度,(三)在溫度變化後具有良好的穩定性,不會凝聚化。
澱粉衍生物一般可歸類如下數種:A、冰水可溶性澱粉:將天然澱粉液經過烘乾錫林的壓榨處理除去水份,減低凝聚化,可以用水稀釋到所需濃度。
B、氧化或酸化澱粉:將天然澱粉經過氧化、酸化或酵素處理後將原有高分子切割成較短的分子鏈,使用此種澱粉煮漿需時較短,糊化後粘度較低,具有良好的滲透力且漿膜柔軟。
浆料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浆料化学品英文名称: starch企业名称:企业地址:推荐用途和限制用途:浆料是变性淀粉中的一个重要品种,主要应用于食品、纺织、造纸等领域。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本品无毒,当与呼吸道粘膜分泌物混合,形成一种覆盖物,促进粘膜急性或慢性损伤。
环境危害:非污染性物质。
燃爆危险:可燃。
危险性类别:无资料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食入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物质混合物危险组分浓度或浓度范围CAS No.淀粉≥86% 9005-25-8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用大量的水冲洗并立即脱除沾有污染的衣物。
眼睛接触:撑开上下眼皮并用水冲洗。
吸入:立即移去污染源或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食入: 1.使患者喝下大量水。
2.若有不适,请通知医生并尽速就医。
急救人员防护:未着全身式化学防护衣及空气呼吸器的人员,不得进入灾区搬运伤患。
应穿着适当防护装备在安全区域实施急救.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有尘爆的危险,与氧化剂、酸类、碘、碱类接触发生反应。
遇空气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易燃,接触明火会发生爆炸。
接触氯酸盐会发生剧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无资料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储存区应备有随时可用的喷水、喷雾或使用二氧化碳、干粉、泡沫灭火器材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式化学防护衣及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必要时外加抗闪火铝质被覆外套)。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1、避免粉尘的产生2、不可吸入此物质的尘消除方法:1、保持干燥。
2、清理废弃物。
3、清洗污染区。
4、避免粉尘的产生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损坏。
储存注意事项:1.储存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
2.保存温度:无限制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最高容许浓度:ACGIH(1):(TWA)10mg/m3(可吸入性颗粒);3mg/m3(可吸收性颗粒)NIOSH:(TWA)10mg/m3(总尘量);5mg/m3(吸收性部分) OSHA:(TWA)15mg/m3(总尘量);5mg/m3(吸收性部分) 注:(1)吸入的总尘粒不含石棉且石英<1%。
浆料及性能一、淀粉淀粉是由a—葡萄糖通过1,4苷键连接而成的链状化合物,(C6H10O5)n①支链淀粉:聚合度高,除1,4苷键结构合成主链外,1,6—苷键形成支链直链淀粉微溶于水,遇碘呈深蓝色;支链淀粉难溶于水,遇碘呈紫红色淀粉在热水中能发生膨化,直链淀粉溶液粘度较小,支链淀粉溶液粘度较大,对淀粉的退浆方法可采用酸退浆、碱退浆、酶退浆、氧化剂退浆等②变性淀粉可用热水、酸、碱、氧化剂退浆的方法二、聚乙烯醇(PV A)聚合度和醇解度(被醇解的百分率)是决定PV A主要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在硼酸存在下,形成蓝绿色络合物对聚乙烯醇的退浆方法有热水退浆、碱退浆、氧化剂退浆;热碱液能使PV A浆膜发生膨化,其退浆效果比热水退浆好三、聚丙烯酸类聚丙烯酸类浆料(PA)①聚丙烯酸酯(PMA):在酸性条件下,水中降解得到丙烯酸、脂肪醇,在碱性饱和盐水中不溶解,产生白色絮状沉淀②聚丙烯酰胺(PAM):与羟胺煮沸反应,生成羟胺酸,冷却后,羟胺酸遇三价铁离子形成红紫色络合物四、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CMC):低黏度的CMC能溶于水,呈透明的黏糊状,热碱能使CMC膨化,氧化剂能使CMC降解。
CMC的退浆方法有热水退浆、碱退浆、氧化剂退浆。
CMC具有良好的混溶性,增稠效果好,常与其他浆料混合使用。
与金属离子反应,形成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纯棉和黏胶纤维纺纱—多采用变性淀粉退浆涤/棉,锦纶等合成纤维长丝和纱线—主要用PV A和PAA浆料五、织物的含浆率经纱的上浆率经纱的上浆率:经纱的浆料质量/干燥经纱的质量*100%(以干燥经纱为基准(omy),质量的百分含量)织物的含浆率:织物经纱上的浆料质量/干燥无浆料织物的质量*100% (以干燥无浆料织物为基准质量的百分含量)与经纬纱线的密度有关。
纺织物常用浆料及退浆方法机织物一般都经过整经上浆之后再经过织造,织造过程中的浆料在印染加工过程中要进行退浆处理。
了解不同的浆料性能,便于采用合理的相对应的退浆工艺。
先把上浆常用的浆料进行整理,希望同行们一起来探讨交流。
常用的浆料一般有4类,淀粉浆料,PVA浆料,聚丙烯酸类浆料,聚酯类浆料。
1淀粉浆料淀粉浆料有原淀粉和变性淀粉,现在织造大部分采用变性淀粉。
变性淀粉又有醋酸酯淀粉、接枝淀粉、磷酸酯淀粉、酰胺淀粉等。
淀粉浆料一般采用碱退浆、氧化剂退浆、酶退浆和热水退浆。
注意氧化退浆时,一些酸变性淀粉和酰胺改性淀粉残留的金属离子对纤维素纤维类织物造成的强力下降或者破洞。
2聚乙烯醇类浆料PVAPVA浆料相根据聚合度和醇解度的不同也分为很多种,常用的有PVA1799(醇解度为99%,平均聚合度为1700)、PVA2488(醇解度为88%,平均聚合度为2400)、PVA1788(醇解度为88%,平均聚合度为1700)、PVA205MB(醇解度88 % 平均聚合度500)等。
PVA退浆一般采用氧化剂退浆、碱退浆、热水退浆。
氧化剂退浆法可以有效去除织物上的PVA浆料,是因为PVA大分子上的羟基被氧化成羰基,进一步氧化成羧基,同时还可使分子链断裂;特别是在碱存在时,能使PVA的主链裂解,从而降低粘度、粘附性和薄膜强度。
烧碱退浆时,NaOH溶液离解出的Na+离子通过水合作用,可以促进PVA浆料溶胀溶解,同时使PVA溶液发生凝聚。
当溶液中NaOH浓度>0.20 mol/L时,PVA纤维的溶解受到抑制。
所以在碱退浆时,烧碱的用量要适当的控制。
3.聚丙酸类浆料水溶性聚丙烯酸浆料主要是由丙烯酰胺或(甲基)丙烯酸水溶性单体的均聚或共聚而成,也常常加入(甲基)丙烯酸酯或丙烯腈、苯乙烯、醋酸乙烯等疏水性单体。
这类的浆料可以采用热水退浆、碱退浆和双氧水退浆。
其中碱退浆的效果最好,pH值l 1以上较为合适。
为了防止多价金属离子对羧基的封闭,退浆液中应该添加必要的软水剂或金属络合剂;高温退浆后加强水洗,例如长车退浆出蒸箱后保证流水洗涤,防止浆料再沾污。
淀粉浆料的糊化特性研究李媛;钱现【摘要】为探讨变性淀粉低温上浆的可行性,采用氧化变性淀粉,醚化变性淀粉(SPR淀粉,A115淀粉)和天然淀粉分别配制了浆料,并测试了其糊化温度,黏度及黏度热稳定性。
经过测试数据对比分析,得出氧化变性淀粉更适合低温上浆的结论。
该结论对于进一步研究低温上浆技术有参考意义。
【期刊名称】《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年(卷),期】2018(035)002【总页数】4页(P79-81)【关键词】淀粉浆料;糊化;低温上浆;黏度;黏度热稳定性【作者】李媛;钱现【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工程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3.846.10 引言作为三大浆料之一的淀粉在浆纱工艺中的应用已经有很久的历史,它是一种易降解、可再生、无毒害的自然资源。
在注重环境保护问题的今天, 对其应用及开发倍受关注,目前浆纱生产工艺中广泛使用的淀粉浆料有天然淀粉和变性淀粉[1]。
天然淀粉包括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等,目前用于上浆工艺的以玉米为主;变性淀粉包括酯化淀粉、酸解淀粉、氧化淀粉、接枝淀粉、醚化淀粉、交联淀粉等[2]。
浆料的糊化温度、黏度及黏度热稳定性直接影响了浆料的浆纱性能,因此研究淀粉的糊化特性很有必要。
淀粉浆液随着温度的升高,黏度会随着糊化的进行有所变化,实验通过玉米淀粉、氧化淀粉、A115淀粉、SPR淀粉浆液黏度的变化及黏度热稳定性来反映淀粉的糊化特性。
其中A115淀粉和SPR淀粉属于醚化淀粉。
糊化的过程非常复杂, 它通常伴随着透明度、黏度的变化和再结晶等现象。
其本质是水分子进入淀粉颗粒后,使结晶区和非结晶区的淀粉分子间的氢键断裂,破坏淀粉分子之间的缔合状态,从而使淀粉小颗粒分散于水中形成亲水性的胶体溶液[3]。
通过对四种淀粉浆料的糊化温度、黏度和黏度热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利于低温上浆的浆料。
各种淀粉的特点与用途淀粉是一种多糖类化合物,由葡萄糖分子组成,常见于植物体内。
它是一种储存能量的重要形式,在工业、食品和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淀粉和它们的特点与用途。
1.玉米淀粉玉米淀粉是由玉米粒内的胚乳部分提取而来的淀粉。
它具有以下特点:-清澈透明,无色无味;-容易溶解于水,形成胶体溶液;-具有良好的增稠性和稳定性。
玉米淀粉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食品行业、医药行业以及纸浆和纺织工业等:-食品方面,玉米淀粉常用于制作面粉、糖果、饮料、调味品、果冻等,它可以增加食品的黏稠度、提高质感并延长保质期;-医药方面,玉米淀粉可以用作制药工业中的重要辅料,用于制作胶囊、药片等;-纸浆和纺织工业方面,玉米淀粉被用作浆料粘合剂和纺织品粘合剂,使纸张和纺织品的质地更加均匀。
2.马铃薯淀粉马铃薯淀粉是由马铃薯块茎提取的淀粉,它的特点如下:-与玉米淀粉相比,马铃薯淀粉的胶体粘度更高,提供更好的黏稠效果;-具有较高的胀溶性,能够形成更稠的糊状物;-马铃薯淀粉性质的稳定性相对较差,易受温度、酸碱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马铃薯淀粉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食品和纸浆工业:-食品方面,马铃薯淀粉常用于制作传统面粉、面包、面条以及糕点等,它能够提高食品的黏稠度、口感和保水性;-纸浆工业方面,马铃薯淀粉常用于纸浆的浆料调制,可提高纸张的亮度和透明度。
3.豆类淀粉豆类淀粉包括大豆淀粉、豌豆淀粉等,它们的特点和用途相似:-豆类淀粉通常具有较高的胶体粘度和胀溶性;-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黏稠性;-豆类淀粉对温度和酸碱条件相对稳定。
豆类淀粉在食品和工业方面的应用也很广泛:-食品方面,豆类淀粉常用于制作面点、糕点、酱料、配料等,能够提高食物的黏稠度和口感;-工业方面,豆类淀粉可以用作胶粘剂,在纸浆和纺织工业中使用。
总结起来,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各种特点和用途。
不同类型的淀粉适用于不同的行业与产品,它们在食品加工工业中起到增稠、粘合、调制等重要作用,也在医药和纺织工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纺织工业使用淀粉作为经纱上浆的浆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日前。
纺织浆料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淀粉类、聚乙烯醇(PVA)类和聚丙烯酸类。
迄今为止,淀粉仍然是经纱上浆的主要浆料。
2008年我国印染布的产量已达到494亿米,经纱上浆所耗用浆料超过60万吨,其中淀粉占70%,PVA占20%,聚丙烯酸类浆料占l0%根据来源不同,生产变性淀粉浆料所使用的淀粉,主要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马铃薯淀粉和木薯淀粉等。
美国95%以上的淀粉是玉米淀粉;欧洲是以马铃薯淀粉为主;泰国、巴西等国主要是木薯淀粉。
我国的淀粉浆料主要是玉米淀粉,其次是木薯淀粉,也有少量的小麦淀粉和马铃薯淀粉。
1变性淀粉浆料的发展过程在坯布生产过程中,通过经纱上浆的方式来高浆纱质量,以满足织造工序的要求,这种生产模式早在动力织机出现之前就已为人们所采用,例如我国元代就曾使用小麦淀粉上浆。
20世纪20年代,英国开始使用糊精作为经纱上浆的浆料。
到了20世纪40年代,国内外就已经广泛使用玉米、小麦、马铃薯等种类的淀粉【1】上浆,不过那时——般都是使用天然淀粉,而不是用变性淀粉。
原淀粉在上浆性能上存在着一些缺陷,使用性能并不能令人满意,为此人们针对原淀粉在经纱上浆中所表现出的不足,采用化学、物理或生物学的方法,有目的地去改善淀粉的上浆性能,从而形成了变性淀粉浆料产业,并在经纱上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变性淀粉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纺织经纱上浆的要求应运而生的,又随着经纱上浆技术的创新和使用要求的提高,而发展和繁荣起来的。
在我国,变性淀粉浆料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我国变性淀粉浆料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采用淀粉分解剂。
原淀粉的粘度大,浆液流动性差,浆液易凝胶,对经纱的浸透性差,浆膜脆硬,对疏水性合成纤维的粘着性能差。
为了克服这些缺陷,在1954年全国清、钢、浆会议上,纺织部推广了以硅酸钠或氯胺T为分解剂的“轻浆”工艺。
由于这些化学原料对淀粉的分解作用,降低了淀粉浆液的粘度,改善了浆液的流动性,提高/浆纱质量,使一般织物的上浆率,从原来的16%下降到8%,不仅减少了浆料的耗用量,改善于劳动条件,还提高了织造效率【1】。
上浆的种类及调制方法上浆是纺织工艺中的一道重要工序,主要是为了增加纱线和织物的硬度、光泽度和手感,以便提高织物的均匀性和块织性能。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材料的特性,上浆分为多种类型,并且有不同的调制方法。
一、上浆的种类1.淀粉上浆:淀粉上浆是最常用的一种上浆方法,可以使用多种淀粉来进行调制,如玉米淀粉、甘薯淀粉、木薯淀粉等。
淀粉上浆使得织物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光泽度,同时还能增加织物的密度和强度,提高织物的块织效果。
2.杏仁胶上浆:杏仁胶是一种天然植物胶,具有良好的黏合性和柔软性,对织物起到了很好的上浆效果。
杏仁胶上浆使得织物具有极佳的柔软性和舒适感,同时还能提高织物的抗皱性和耐磨性。
3.蛋白质上浆:蛋白质上浆是一种基于动物蛋白质的上浆方法,常用的材料有鱼胶、丝胶、牛角胶等。
蛋白质上浆使得织物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弹性,同时还能增加织物的光泽度和织物的平整性。
4.树脂上浆:树脂上浆是一种使用树脂胶粉或树脂乳液来进行上浆的方法,通过树脂的固化和交联作用,增加了织物的硬度和稳定性。
树脂上浆可以使织物具有较高的抗皱性和耐磨性,并且还能增加织物的光泽度和柔韧性。
二、上浆的调制方法1.浆液的调配:根据上浆的种类和所需的效果,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调制浆液。
通常情况下,先将浆料按比例溶解在水中,然后搅拌均匀直至成为均匀的浓稠液体。
2.浆液的温度控制:浆液的温度对于上浆效果和织物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浆液的温度控制在50℃左右,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浆料失去粘稠性和黏合性,过低的温度则会影响浆料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3.上浆工艺:上浆时,将调制好的浆液倒入上浆槽中,将纱线或织物浸入浆液中,经过浸渍、擦浆、挤压等工艺,使浆液均匀地覆盖在纱线或织物表面。
然后通过一定的干燥工艺,使浆液固化,形成一层薄膜在纱线或织物上。
4.浆液的固化:根据不同的上浆材料和所需的效果,浆液的固化方法也有所不同。
常见的固化方法有自然干燥、热风干燥、热压等。
全淀粉新型浆料工艺应用
全淀粉新型浆料工艺是一种利用全淀粉作为主要原料,通过先将淀粉与水混合制成浆料,然后利用特殊工艺进行加工而成的一种食品工艺。
全淀粉浆料工艺的应用有很多,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面点制作:全淀粉浆料可以用于替代传统的面粉制作面点,制作出更加柔软、嫩滑的面食产品。
全淀粉浆料可以提供更好的膨胀性和耐煮性,使得面团更容易操作和加工。
2. 肉制品加工:全淀粉浆料可以用于肉制品的改良和创新。
通过将淀粉浆料与肉类混合,可以提高肉制品的质地和口感,增加其保水性和嫩滑度。
此外,全淀粉浆料还可以用于肉制品的润肤和保湿,提高产品的口感。
3. 饼干和糕点制作:全淀粉浆料可以用于制作饼干和糕点等烘焙食品。
全淀粉浆料具有较高的膨胀性和保湿性,可以增加烘焙食品的体积和口感,使其更加酥脆和入口即化。
4. 调味品和调料生产:全淀粉浆料可以用于制作各种调味品和调料,如酱油、番茄酱、辣椒酱等。
将淀粉浆料与各种原料混合加工,可以增加调味品的稠度和黏性,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5. 干货膨化加工:全淀粉浆料可以用于干货膨化加工,如膨化食品和膨化谷物等。
淀粉浆料在高温下膨胀体积大、口感脆爽,
可以提高产品的风味和储存稳定性。
总而言之,全淀粉新型浆料工艺的应用广泛,不仅可以用于食品制造业,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工业领域,如医药、化妆品等。
它为食品加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可以满足人们对于更加健康、美味和便捷的食品的需求。
澱粉漿料特性介紹第二章漿料特性介紹壹、澱粉一、組成澱粉因為種類不同,其微粒的形狀,大小亦不盡相同,產地不同之同種類澱粉因受地形及天候的影響其粒子亦不盡相同。
澱粉的微粒構造可分為皮膜及內部兩個部份,在學術名稱上分別稱為β-Amylose 及α-Amylose,前者簡稱為Amylopectin,後者簡稱為Amylose, Amylo- petin是形成澱粉微粒皮膜的主體。
二、特性澱粉皮膜Amylopectin不易溶於常溫水,但水溫漸升高後可使水份通過皮膜進入內部,使微粒逐漸膨脹體積增大(此種過程稱為膨潤階段),大至某一極限時則皮膜破裂,內部之Amylose開漿向外流出,此時之溫度稱為糊化溫度(或稱澱粉之糊化度),糊化溫度因澱粉種類的不同,或同種澱粉因產地的不同糊化溫度因而不同,或因填加助劑之不同其糊化溫度亦將發生變化。
澱粉之粘度依微粒中所含Amylopectin百分比之高低及糊化後加熱時間之久暫而異,即Amylopectin含量愈高者粘度愈大,糊化後其粘度與加熱時間則多成反比(澱粉之糊化及粘度如附圖二),一般澱粉至少煮沸一小時後粘度之變化始可變為安定,故煮漿時如無添加任何粘液素(催糊化劑)煮漿時間以1~2小時為宜(高壓煮漿則可略減少煮漿時間)。
三、澱粉一般性質分析:四澱粉的改良由於天然澱粉具太高的粘度對紗及纖維滲透不良,形成的漿膜硬而且脆,容易落漿,手感不良,甚至造成染色不均,色澤欠佳,為改善前述各項缺點,各國始利用天然澱粉中微粒分子之鏈鍵先行破壞成較短的分子鏈,使種澱粉衍生物於調漿時具有下列優點:(一)能均勻的分散在水中,(二)能獲得較低且穩定的粘度,(三)在溫度變化後具有良好的穩定性,不會凝聚化。
澱粉衍生物一般可歸類如下數種:A、冰水可溶性澱粉:將天然澱粉液經過烘乾錫林的壓榨處理除去水份,減低凝聚化,可以用水稀釋到所需濃度。
B、氧化或酸化澱粉:將天然澱粉經過氧化、酸化或酵素處理後將原有高分子切割成較短的分子鏈,使用此種澱粉煮漿需時較短,糊化後粘度較低,具有良好的滲透力且漿膜柔軟。
C、酯化或醚化澱粉:將澱粉中之OH被ester或ether取代而成。
五、澱粉兩大成分(Anylose、Amylopectin)的性質六、澱粉之糊化過程七、澱粉之膨潤狀況介紹,試料、味素澱粉7g/50cc貳、合成漿料由於澱粉系用於經紗上漿仍有前述各項缺點存在,為使上漿工程簡易且上漿效果良好,以提高製織效率及胚布品質,因此始有合成漿料的誕生,各種合成漿料的由來及特性簡述如下:一、聚乙烯醇PV A將乙酸烯酯(Vinyle Acetate)之單量體施以聚合反應,則生成PV A 聚合體之高分子化合物,由其乙酸乙烯酯單量體之多寡可分別得平均聚石度(簡稱D.P.)高低不同之P.V.A.又依乙酸基脫離多少之不同可得各種鹼化度不同之P.V.A.(鹼化度在98.5%以上者稱為完全鹼化,86%~98%之間者稱為部份鹼化),其結構式為:-〔CH2-CH-CH2……CH-CH2-CH〕n│││CH OH CH3COOH鹼化度(Hyerolysis Rate)係乙酸基(CH3COOH)所脫離之%,即如聚合乙酸乙烯酯(Vinyl Acetate)(CH2CHCOOHCH3)於甲醇(CH3 OH)中氧化之,則乙酸乙烯酯中之乙酸基脫離而得P.V.A.(CH2CHOH )但乙酸基之脫離反應難達完全,其脫離之百分比即為其鹼化度,如脫離98.5%,鹼化度98.5度。
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係將乙酸乙烯酯之單量體予以聚合反應則生成P.V.A.聚合體之高分子化合物,其聚合乙酸乙烯酯單量體之數目則稱為其聚合度。
部份鹼化物水溶液如加熱時間過久則其pH值將下降,易使上漿紗脆而斷,(pH值降至6以下呈酸性而沉澱)。
P.V.A.因其聚合度、鹼化度及溫度等之不同其性質有顯著之變化,茲分述如下:1.聚合度愈低(700度以下)愈易溶於水,1700度以上者須85℃以上之熱水始能溶解。
2.鹼化度80%以上者易溶於水,低於75%以下者較難溶於水。
3.煮漿時溫度愈高其粘度反而降低,故與澱粉混合時溫度可提高,但單獨用於化學纖維時溫度宜低(55℃~65℃)。
4.P.V.A.之分散性極為安定且具有乳化作用,其聚合度高者之乳化力強於低者,但鹼化度愈高其乳化力反而愈低。
5.一般與澱粉混合使用於棉紗時宜採用鹼化度、粘度、聚合度較高者且溫度亦宜高,以使其易溶於水並降低其粘度以便易於滲透至棉紗內部。
6.用於化學纖維時如漿Rayon, Nylon, Tetoron等之長纖(filament)時以選用部份鹼化,粘度較低易溶於水之P.V.A.。
P.V.A.除具有上述特性外,尚具有一般澱粉所無之特性如下:1.P.V.A.可形成極強韌且富於彈性及潤滑性之皮膜、耐牽伸與摩擦,故特別適宜各種纖維之上漿。
2.富於乳化性且粘性極強故落漿量少。
3.吸濕性及柔軟性良好,故可節省大量油料柔軟劑。
4.滲透力極強,增加單紗強力。
5.因對紗之抱合力強且富有彈性及柔軟性故用量可減少甚多,約為澱粉用量之30%即可,且手感及外觀甚佳。
6.用量少可節約能源。
P.V.A.之糊化:1.部份鹼化物:溶解性相當良好,溫水就容易溶解,在有攪拌設備的常溫水中徐徐放入P.V.A.使之分散,繼續攪拌並稍加熱即可溶解。
2.完全鹼化物:80℃以下之水僅會膨脹而不溶解,因此,在有攪拌設備的常溫水中,徐徐放入P.V.A.繼續攪拌約10分鐘,而後加熱到85℃~90℃約40分~60 分鐘就可完全溶解。
P.V.A.之使用:目前國內製造之P.V.A.各批號之粘度雖皆可符合其規定之上限及下限之間,但各批號有些偏於下限,有些偏於上限,其間差異仍頗大,故本公司採用不同批號不同粘度之P.V.A.混合使用。
二、其他常用之合成漿料介紹1.CMC(Sodium Carboxy Methyl Cellulose):酸基甲烷鈉:CMC係於1930年代首先由德國人發明製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輸出海外,由日本生產使用,其性質與P.V.A.相類似,在某些方面並有凌駕P.V.A. 之處,易溶於冷水,其粘著力強大,皮膜強韌,配合澱粉使用亦不失為一良好之漿料,其粘度隨溫度之上升而下降,與澱粉混用時以使用300至500C.P.之中粘度者較為合適,在pH值7時粘度最大,粘著力亦最大,而pH值在4或9左右時則粘度大約減半,因此切不可使用酸性防腐劑,CMC吸濕性強,織布間得保持在較低的相對濕度。
通常為P.V.A.之10%~20%取代使用。
2.丙烯系漿料:Acrylic sizeP.V.A.與澱粉混合使用上漿,雖可提高製織效率,但並非完滿無缺,為使漿膜之柔軟性增加和使經紗有更適當的牽伸並於製織時易於吸收水份,以降低織機間的相對濕度,常於漿料中加入P.V.A.量的5%左右的Acrylin size以達上述效果。
三、綜合漿料:綜合漿料是最近數年來新興的一種漿料,其主要成份仍以澱粉和P.V.A.為主,再加上一些油劑等其他助劑,以高濃度低粘度為其主要特性。
以所漿經紗種別而有澱粉與P.V.A.不同比仃例之綜合漿料,依研判其中所用之澱粉為一種經化學及物理處理之modify starh,而其P.V.A.與一般之P.V.A.則並無特別不同,如售價可一般化,則為調漿方便起見,此種漿料將來性頗高。
參、油劑漿紗的目的如僅放在抱合力和毛羽貼伏的觀點上顯然是不夠的,因抱合力和毛羽貼伏雖然良好但經紗仍是過硬挺直毫無柔軟性及平滑性的話,承受不了經紗開時的屈曲及鋼筘、綜絲等的摩擦則亦難達減少斷經的目的,是故為減少斷經與改善觸感,於漿液中加入油劑始可達此目的。
油劑的種類甚多,一般而言,液狀油劑較固狀油劑之柔軟效果為佳,可溶性的油脂比不溶性油脂吸濕性較佳,為達前述的目的,油劑的使用量並非漫無限制,而是需有一定的限制,對Spun而言,油劑的用量分別為Starch 之4%~7%,P.V.A.之3%,過量的使用油劑不但對後段的退漿工程造成困擾,且易使纖維間的抱合減低,降低單紗強力,提高斷經。
一、油劑與柔軟性、平滑性及耐摩性之關係:經紗之柔軟性除油劑本身之效果外受經紗本身吸濕度影響亦甚大,而這種吸濕性受油劑的影響最大,有時因織造間之高溫、高濕而使經紗過度柔軟,因而彼此纏連在一起,使原先具有之抱合力完全消失,經紗分擘困難,類似薄漿狀態。
漿好之經紗表面用顯微鏡觀察結果多數為凹凸不平有如銼刀之齒如於漿液中加入油劑(或加上後上臘劑)使之均勻附著於經紗表面,因而促進平滑作用,並可促進耐摩擦的效果。
二、油劑與滲透性的關係滲透性好的漿液能使纖維彼此抱合在一起使經紗耐摩且增加強力,棉纖維自身所具有之棉臘油性物是阻礙漿液滲透之大敵,油劑具有乳化作用能溶解棉之油脂質部份,和因界面活性關係,漿液始能滲透定著於經紗內部,尤其遇漿油臘成份特多的棉紗或為高濃度粘度厚漿紗時若想減少漿料脫落,一定要重視油劑效果。
三、油劑與強度和伸度之關係:加強經紗強力但盡量不降低伸度是漿紗的主要目的之一,如油劑的選擇配合適當可使漿液均勻的分散滲透至經紗內部形成一種膠質體,增加抱合力乃增加經紗強力的一大主因。
同時油劑因均勻分散於經紗表面及內部,必能增加經紗的及軟性,使之易於伸縮彎曲以保持適度的伸度。
肆、防腐劑為避免胚布發霉,因而於漿液中放入少量防腐劑,但吾人必須澄清的一點就是防腐劑不是萬能的,如胚布放置場所若為高濕之處,或在運送途中被雨水淋濕,漿料中雖放多少防腐劑亦無濟於事,無法避免發霉。
防腐劑的種類很多,但以PCP鈉鹽最適合織布業使用,PCP對細菌類及茸菌類等微生物有強烈的毒作用,在防腐效果上遠非Zncl2可比,實際使用量為澱粉之0.2%~0.5%即可。
伍、退漿上漿的目的主要是花費最小的成本達最高的製織效率,但胚布多數需再經過退漿手續,如不易退漿甚或無法退漿之漿料,即使可大幅提高製織效率亦無使用之價值,故退漿容易之漿料是未來漿料發展的趨勢。
陸、各種漿料物理性質彙總一、各種漿料水溶液及皮膜的性質二、合成漿料的粘著力與薄膜強度三、油劑的添加量與漿膜強度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