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计算器的使用_练习1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6
单元名称: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教学目标:1、增加用计算器计算是近几年来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之一。
计算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学生适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体验到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感受到使用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1、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只有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
2、学会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3、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教学难点:1、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通过大数目的计算探索与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3、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课时安排:4课时课题: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第1课时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购买物品的现时情景,使学生在计算中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激发起学生对计算器的学习和使用兴趣。
2、使学生认识电子计算器,知道电子计算器的构成,并学会使用。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只有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
复习1。
口算:180+100 100-42 630+27 860-20 650+170860-60 100×6 300×7 3×30 560÷802。
出示:5963×234 45875÷25提问:这两题可以口算吗?3。
出示例题插图。
4。
揭示课题。
二。
认识计算器1。
介绍电子计算器的种类和用途。
2。
认识电子计算器。
(1)组织学生观察计算器,了解外部特征和构造。
(2)认识计算器的显示器和键盘。
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1.填空我能行。
(1)当今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工具是( )。
(2)计算器上,+ 、- 、×、÷叫做( )键,AC 叫做( )键。
(3)一千多年前,中国人用( )计算。
(4)下面算盘上表示的数是( )。
2.我是聪明的小法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电子计算器上共有9个数字键。
( )(2)计算器有一些具有特别功能的键,但是都不能用来表示分数。
( )(3)目前,速度最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百万亿次。
( )3.选择我最棒。
(1) 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第一台( )。
A.算盘B.电子计算机C.电子计算器D.计算尺(2)电子计算器一般由( )、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和内部电路等几部分组成。
A.显示屏B.电池C.保护套D.键盘4.能写会读。
5.某数加上8,乘8,减8,除以8,最后结果等于8,这个数是多少?第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1.写出下面各数,再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1)五亿零九百万三千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十八亿四千零六十二万零三百五十(3)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百零七亿六千万零七百(5)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五百三十亿八千万(5)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八十一亿零四百零二万(7)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1)45806400000○45086400000(2)365799990000○365800000000(3)5995462000○9036498000(4)855526695000○954987752203.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计算工具的认识一、填一填。
1.我国最早使用的、至今仍然行延用的计算工具是()。
2.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
3.当今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是()。
4.一个六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一个十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一个十一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5.894700000这个数,4在()位,表示()个();8在()位,表示()个()。
6.由2个亿、3个十万、8个千、5个百、6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数是()。
7.一个九位数,它的最高位是4,最低位是9,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是()。
8.()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是一千亿。
9.4个十亿、4个十万组成的数是()。
10.与99999999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位数和()位数。
二、读一读。
1.读出下面每组数。
(1)89 890 000 8 900 000 000(2)2 056 20 560 000 205 600 000 0000(3)2 300 23 000 000 230 000 000 000(4)1 906 19 060 000 190 600 000 000(5)803 8 030 000 80 300 000 000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下面各数。
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对又快。
7 890 000 12 080 378 902 907 802 100 000 452 000 0004 070 000 000 80 700 003 70 608 000 000 3 021 105 7603.读一读下面横线上的数。
(1)太阳的半径是695 000 千米。
(2)地球是人类诞生和居住的地方,它的年龄是4 600 000 000岁。
(3)太平洋的面积为178 680 000万平方千米。
(4)据估计,在海洋中生活着不下2 000 000种动植物,其中鱼类约有20 000种。
其他动植物1 980 000种,它们绝大部分属于微生物。
而依据此前的海洋生命统计报告,人们已知的鱼类有15 304种,另有20 000种其他动植物。
用计算器计算练习七(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目标1.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准确应用计算器的基本操作3.能够在计算器上完成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教学重点1.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2.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方法教学难点1.运用计算器完成加减乘除运算2.灵活应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1.计算器2.防作弊纸(可选)3.教学案例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对于四年级下册的学生来说,加减乘除运算是必会的数学知识点。
那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全新的计算方式——用计算器计算。
2.教学过程2.1了解计算器首先,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计算器能够做什么,有哪些功能。
例如,四个基本运算符(+、-、×、÷)以及清除(C)和等于(=)等。
2.2通过案例操作接着,让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用计算器完成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例如,10+20,30-15,12×4,20÷5。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可对部分计算式进行提问,以活跃课堂气氛。
2.3练习时间让学生用计算器完成练习七的题目,在计算时可以使用防作弊纸,防止作弊。
教师可以在练习后,选择随机抽查学生进行口头提问,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3.课堂小结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方法。
学习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学会了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
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需要让学生结合实际场景进行操作,增强学生对计算器的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快速完成计算的效果。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周夺冠金卷用计算器计算、一亿有多大(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认真填一填(每空1分计15分)1.( )个一万是一亿,( )个一千万是一亿,( )个一百万是一亿。
2.计算器上,ON是( )键,AC是( )键。
3.用计算器计算25×5,先输人( ),再输人( ),接着输人( ),然后输人( ), 显示屏上出现的( )就是计算的结果。
4.我国研发的C919大飞机的基本型全经济级布局有168座,那么这样23架飞机共有( )座。
5.57×(6715÷9)的运算顺序是先算( ),得数是( ),再算57×( ),结果是( )。
二、慎重选一选(每题2分计12分)1. 下面的键中,( )不是运算符号键。
A.+B.×C.=2.在运算过程中,如果发现已经输人的数据不正确,不能使用( )键清除错误。
A. ACB. MCC. ON3.做完一道题后,按( )键不可以接着做下道题。
A. MCB. ACC. ON4. 依次按下ON28+36=,这时计算器显示屏上的数是( )。
A.64B.36C.495. 1000粒小麦的质量大约是50克,照这样推算,100000000粒小麦的质量大约是( )。
A.5吨B.50吨C.500吨6.计算器上的数字键8坏了,如果用计算器计算634-198, 下面方法不正确的是( )。
A.634-200+2B.634-200-2C.635-199三、细心算一算(计38分)1.用计算器计算(每题1分计6分)7865+2452= 3617-2908= 3856+1957+4356=8900-2354-1286= 87×64×68= 438×15-1274=2.列竖式计算,并用计算器验算(每题2分计12分)97×302= 252×28= 125×39=164×38= 362×15= 128×25=3.用计算器计算下面的题(每题3分计12分)107×78+2854 (142+65)×42 4263÷87×36 (3840-2922)÷34×1254.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找出规律,再直接写出其他几题的得数(每题1分计8分) 12×9-8= 123×9-7= 1234×9-6= 12345×9-5=123456×9-4= 1234567×9-3= 12345678×9-2= 123456789×9-1=四、下面是妈妈某次购物的记录单,请你帮她填完整(计10分)五、联系生活,解决问题(计25分)1.学校篮球队12名队员的身高如下: (单位:厘米) (计5分)这些队员的平均身高是多少?2.王阿姨每分钟可以打105个字,她从上午9时开始打字,到9时55分共打了多少个字?够6000个字吗? (计5分)3.据统计,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浪费12升水。
1 / 4 2.3《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一、选择题 1.在△ABC中,∠C=90°,a=5,c=17,用科学计算器求∠A约等于 ( ) A.17.6° B.17°6′ C.17°16′ D.17.16° 2.一个直角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分别为3,4,则较小的锐角约为 ( ) A.37° B.4l° C.37°或41° D.以上答案均不对 3.如图,在ABC中,AC=3,BC=4,AB=5,则tanB的值是( )
A.34 B.43 C.35 D.45
4.在RtABC中,90C,13ACAB, 则cosA等于( ) A.223 B.13 C.22 D.24 5.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如果将线段BD绕着点B旋转后,点D
落在CB的延长线上的点D处,那么tanBAD等于( )
A.1 B.2 C.22 D.22 二、填空题 6.计算tan 46°≈ .(精确到0.01) 7.在ABC中,90C若tanB=2,1a,则b . 8.在RtABC中,3BC,3AC,90C,则A . 9.在ABC中,90C,tan2A,则sincosAA .
10.在RtABC中,90C,4sin5A,20BC,则ABC的面积为 . 三、解答题 1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90C,10AC,D是AC上一点,若1tan5DBC,求AD的长.(9分) 2 / 4
12.如图,学校的保管室里,有一架5米长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此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为45,如果梯子的底端O固定不动,顶端靠在对面墙上,此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为60,求此保管室的宽度AB的长.(10分)
13.如图l—48所示,一测量员站在岸边的A处,刚好正对河岸另一边B处的一棵大树,这位测量员沿河岸向右走了50 m到达C处,在C处测得∠ACB=38°,求河的宽度.(精确到0.01 m,tan 38°≈0.7813)
用计算器计算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利用计算器计算:386+179=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自己试试看:2639=3128=l.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
54+46= 602=19849=50+30=3879=201+99=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最好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3.做一做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99991=99992=99993=99994=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99995=99997=99999=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三、练习做一做。
练习30页的第11、12题。
第11题用比赛的方式进行,以巩固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5克盐溶解到45克水中,盐与盐水的质量比是()。
A.1∶8 B.1∶9 C.1∶10 D.5∶502.A、B、C、D四人完成一件工作,D做了一天因事请假,结果A做了6天,B做了5天,C做了4天,D 作为休息的代价,拿出48元给A、B、C三人作为报酬,如果按天数计劳务费,这48元应分给A()元.A.18 B.20C.19.2D.323.将一个正方体钢坯锻造成长方体,正方体和长方体()A.体积相等,表面积不相等B.体积和表面积都不相等C.表面积相等,体积不相等D.体积等于表面积4.2019年新学期,某校举行歌唱比赛,满分10分,10位评委打出分数的平均分作为最后得分,小明得分如下评分9.1 9.4 9.3 9.5 9.4 9.3 9.8 9.5 9.4评委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以下描述错误的有()甲:众数有2个,则⑥号评委打的分数一定是9.3或9.5分乙:小明的最终得分不可能高于9.47分丙:无论⑥号评委打多少分,中位数一定是9.4丁:无论⑥号评委打多少分,9.4一定是这组数据的众数A.0 B.1 C.2 D.35.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是()。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习题例题讲解部分【题文(引用)】例题1:用计算器,计算前四题,直接写出后三题的得数。
3×4=3.3×3.4=3.33×33.4=3.333×333.4=3.3333×3333.4=3.33333×33333.4=3.333333×333333.4=【思路分析】通过观察发现这个算式中乘数和被乘数都是很有规律的,都是3和4的乘法,而且乘数和被乘数的位数相同,所以本身的算式就具有规律性,让同学们拿出计算器开始计算前几个乘法算式的结果,由此推测下面的结果,并总结规律。
【答案】12 11.22 111.222 1111.2222 11111.22222111111.222222 1111111.2222222【解析】用计算器算出3×4=123.3×3.4=11.223.33×33.4=111.2223.333×333.4=1111.22223.3333×3333.4=11111.222223.33333×33333.4=111111.2222223.333333×333333.4=1111111.2222222由此我们将本体前面几个乘数用计算器计算出来之后发现后面的数是直接可以写出来的,他们是具有规律的,那我们一起来总结下这些规律吧【归纳总结】通过这道题目的计算我们从算式到结果都会有所发现,总结下就是第一个乘数每次增加0.3、0.03、0.003…第二个乘数每次增加3、33、333…所得到的积整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字都是1,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字都是2,且1与2的个数相同,整数位数和小数位数等于第二个乘数加的3的个数.据此即可直接写出后面各乘法算式式的积【题文(引用)】例题2:用计算器,计算前四题,直接写出后三题的得数。
81÷9=88.2÷9=88.83÷9=88.884÷9=88.8885÷9=88.88886÷9=88.888887÷9=【思路分析】这个题目是不是和上个题目有所不同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不同怎么去解答,首先看到的是除数是固定的9,被除数在不断变化,但是从第二个起被除数整数部分都是88,由此我们发现之后我们再进一步用计算器计算几个试试看吧。
《电子计算器的使用》教案《电子计算器的使用》教案「篇一」使用计算器计算的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认识计算器的常用功能键,会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运算。
2.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究较复杂的两步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3.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了解计算器到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会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运算。
教学难点:认识计算器的功能键M+和MR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引领探究1. 激趣复习引入。
师: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又成功返回,这其中要用到大量精确的计算。
当我们在生活中需要进行精确计算时,都需要用到什么?(引出计算器。
)2. 复习旧知。
师:现在请大家用上节课学的知识帮神舟六号算一算。
(神舟飞船绕地球一周需要5400秒,行程43200千米,飞船每秒航行多少千米?)3. 学生独立按键计算,复习巩固旧知。
4. 新课引入,使用计算器计算(二)。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器的基本使用,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使用计算器。
[说明: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一步计算的方法——只要按照算式中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按键,就能够得到正确的结果。
通过神舟六号的例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新课:探究两步计算的按键操作方法。
]二、自主探究1. 出示主例题。
师:神舟六号发射成功,举国欢腾,神舟六号实物巡回展览也到过上海科技馆,你们去看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上海科技馆举行神舟六号展览,数万名热情的上海市民前来参观。
开展第一天就接待了15370名观众,第二天接待了10867名观众,第三天接待了11309名观众,前3天上海科技馆共接待了多少名观众?列式:15370+10867+11309=2. 学生自主学习。
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并在学习单上完成按键顺序表。
3. 集体小结按了第二步的加号,就出现了第一步加法的计算结果26237,然后按11309,结果就出来了。
《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2页第一单元泰山古树—计算器。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计算情境中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简单的、必要的计算。
2.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使用计算器计算的快捷、方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3.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探索意识、积极参与学习数学活动的愿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显示屏及按键),掌握数字键排列的一般规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和只有用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PPT)学生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铺垫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说说你都到过哪些地方?学生自由交流。
今天,我们要登上“五岳之首--泰山”去寻找发现数学问题,同学们愿意吗?(课件出示情境图,介绍五岳之首--泰山。
)2.读懂图意通过情境图观察了解提供的数据及信息。
“泰山古树、石刻的数量统计情况是怎么样的呢?3.提出问题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温馨提示: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选择性板书。
】【预设】:(1)红门、中天门和南天门一共有多少棵古树?(2)灵岩寺古树的数量是岱庙的几倍?(3)虎山、天烛峰和岱庙的古树一共多少棵?(4)岱庙、登山东路、岱顶和灵岩寺一共有多少块石刻?……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解决问题红门、中天门和南天门一共有多少棵古树?●怎样计算?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笔算。
(学生体验笔算的“麻烦”。
)(1)(2)教师用计算器计算。
(让学生感受教师计算的速度“快”)●有没有使计算快速、简便的计算工具?●展示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谈谈计算后的感受?揭题:引导学生说出用计算器计算。
现在,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给我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计算。
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1.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2. 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3. 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计算.
基础巩固提优
1. 用计算器求-26的值,下列按键顺序正确的是( ).
A.+/- 2 y x 6 =
B. 2 y x 6 +/- =
C . 2 +/- y x 6 =
D. 2 y x 6 = +/-
2. 计算器上的 C 键的功能是( )
A.开启计算器 B.关闭计算器
C.清除内容 D.计算乘方
3. 用计算器求:
(1)(-31)3; (2)(3.2-4.5)×32-65.
4. 用计算器求:
(1)24.12×2+3.452×4.2;
(2)2.42-13102×3.1+4.13;
(3)12(1-0.23)2×700+13×(1+23).
5. 球半径R=11.2 cm,请你根据公式V=43πR3(π取3.14)计算出这个球的体积.(四舍五入到个
位)
6. 小强在电脑中设置了一个有理数运算程序:输入数a,加“※”键,再输入数b,得到运算a※b=a2-b2-[2
(a3-1)-1b]÷(a-b).
(1)求(-2)※(12)的值;
(2)小华运用这个程序时,屏幕显示:“该操作无法进行”,你猜小华输入数据时,可能出现什么
情况?为什么?
思维拓展提优
7. 生物学指出:生态系统中,输入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大约只有10%的能量能够流动到下一个
营养级,在H1→H2→H3→H4→H5→H6这条生物链中(Hn表示第n个营养级,n=1,2,„,6),要使H6获得
10 kJ的能量,那么需要H1提供的能量约为( ).
A. 104 kJ B. 105 kJ
C. 106 kJ D. 107 kJ
8. 某股民以每股22.35元购进某种股票200股,9个月后以每股25.50元抛出,共付手续费及税
金57元,如果他将购股票的资金存三次3个月定期,每次到期连本带息转存(即按3个月复利算,定
期3个月的月利率为2.775‟,利息税暂不考虑),试问:在购股票与银行存款之间,哪个获利大?
9. 一张报纸折叠一次是2张报纸的厚度,折叠二次是22张报纸的厚度,折叠三次是23张报纸的
厚度,以此类推,折叠30次应该是230张报纸的厚度,而230张报纸的厚度是230×1100÷100 m,即为
107 374.182 4 m,是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将近12倍多,它远远超过了“世界屋脊”的高度.你相信吗?
用计算器计算一下230的值,然后作出比较.
开放探究提优
10. 如图,某计算装置有一数据输入口A和一运算结果的输出口B,下表是小明输入的一些数据和
这些数据经该装置计算后输出的相应结果:
A 1 2 3 4
5
B 2 5 10 17
26
(第10题)
按照这个计算装置的计算规律,若输入的数是10,则输出的数是________.
11. 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式:
99×12=________;999×12=________;
9 999×12=________;99 999×12=________.
(1)不用计算器,请你猜出下面的结果:
9 999 999×12=________;
(2)你发现了什么?
12. (2010·山东淄博)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中,若开始输入的x值为48,我们发现第一次输出的
结果为24,第二次输出的结果为12,„,则第2010次输出的结果为( ).
(第12题)
A. 6 B. 3
C. 322 006 D. 321 003+3×1 003
13. (2011·广东)按下面程序计算:输入x=3,则输出的答案是_________.
(第13题)
14. (2011·浙江)某计算程序编辑如图所示,当输入x= 时,输出的y=3.
(第14题)
12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1.A 2.C
3.(1)㈠31x3=-29 791.
(2)3·2-4·5×3x2-6ab/c5=-12.9.
4.(1)24·1x2×2+3·45x2×4·2=1 211.610 5.
(2)2·4x2- 1ab/c3ab/c10x2×3·1+4·1x3=
130.584 96.
(3)1ab/c21-0·23x2×700+1ab/c31+2
x
3
=210.515.
5. 5882.0cm3
6. (1)(-2)※(12)
21222122124142925241420254148414223
(2)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输入了b0,因为0没有倒数,所以电脑无法操作;第二种可
能是输入的a,b两数值相等,因为a=b,所以a-b=0,0不能作除数,所以电脑也无法操作.
7. C
8.在银行存款获得的利润为
22.35×200×(1+2.775‟×3)3-22.35×200
=112.57.
若购买股票,则获得的利润为
25.50×200-22.35×200-57=573.
所以购买股票获利较大.
9.珠穆朗玛峰的海拔8 848.13 m,是世界第一高峰,而一张报纸只有1100 cm厚,但如果把一张
报纸连续对折30次后,它的厚度将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这是真的吗?有人信,也有人不信.
按键顺序 2 xy 30 × 1 ÷ 1 0 0 ÷ 1 0 0 =107
374.182 4.
10. 101
11. 1 188 11 988 119 988 1 199 988
(1)119 999 988 (2)9„9n个×12=119„988n-2个
12. B 13. 12 14. 12或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