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利用“地形条件”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利用“地形条件”

摘要:本文通过对工程实例的分析和总结,阐述了利用好基地的“地形条件”将决定设计方案成败的观点。同时指出,采用“剖面策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突破口。

关键词:地形条件基地环境剖面策略

众所周知,建筑师在进行方案构思之初,都应是从分析基地环境入手。基地环境包括地形、植被等多方面要素,这些要素本是建筑创作的启发性因素,但在中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趋势下,简单的抄袭和快速的复制已经成为有效适应市场的方法,同类型的建筑逐渐形成了某种固定僵化的模式,建在不同基地上的建筑很可能采用的是同样的平面模式。这反映出了很多建筑师在设计的时候对基地环境的忽视。

谈到建筑与基地环境的关系,笔者不得不再次提到现代建筑的杰作——f·l·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如图1)。它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建筑与溪水、山石、树木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象是由地下生长出来似地。当时赖特在实地考察完之后就说,熊跑溪的基址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尤其是那条涓涓溪水。他要把别墅与流水的音乐感结合起来,并急切地索要一份标有每一块大石头和直径6英寸以上树木的地形图。按照赖特的想法,“流水别墅”背靠陡崖,生长在小瀑布之上的巨石之间,水泥的大阳台叠摞在一起,它们宽窄厚薄长短各不相同,参差穿插着,好像从别墅中争先恐后地跃出,

悬浮在瀑布之上,溪水由平台下怡然流出。流水别墅建成之后即名扬四海,后来别墅的主人——德裔富商考夫曼将它献给当地政府,永远供人参观。交接仪式上,考夫曼的致辞是对赖特这一杰作的感人总结。他说:“流水别墅的美依然像它所配合的自然那样新鲜,它曾是一所绝妙的栖身之处,但又不仅如此,它是一件艺术品,超越了一般含义,住宅和基地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类所希望的与自然结合、对等和融合的形象……”现如今,也有很多建筑师模仿赖特的这一杰作,但单纯的模仿根本就达不到那种传神的效果,因为它脱离了原本的自然环境条件。

笔者不惜笔墨分析“流水别墅”这一经典之作,其目的就在于强调分析基地环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当然,不是每个建筑师都有机会能像赖特那样在如此怡人的环境中去实现自己的创

作构思,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我们所面临的每一项实际工程,它都处于一个特定的基地环境当中。前面已经谈到,地形条件属于基地环境中尤为突出的因素。在此,笔者将通过曾经主持设计的一个工程实例来交流讨论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利用“地形条件”。

2008年7月,笔者所在的设计团队有幸参加了包头市殡仪馆搬迁工程的设计公开招投标,并最终中标(如图2)。这次竞标获得成功的关键,就是在方案构思之初,充分分析考虑了基地的地形条件。

整个基地很有特点(如图3),东西北三面地势高,为缓坡山丘,且基地呈北高南低的走势;基地当中斜穿了一条常年经雨水冲积出来的既宽又深的泄洪沟,将基地分割成东西两块。通常,这些因素

很容易制约建筑师的构思布局。但如果利用得当,也可将它们变成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笔者欲从三个方面分析本案在如何利用“地形条件”中的探索。

(一)改泄洪沟为景观河道,既满足功能又美化环境

基地中的泄洪沟是每年雨季时节山区排水的通道,因此不能够填埋。设计师现场踏勘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将泄洪沟加以改造利用,把它变成园区内的一条景观河道。这样一来有几个好处:第一,保留了雨季排水的通道,满足山区泄洪要求;第二,有效减少了土地填方量,节省资源和投资;第三,美化了园区环境,提升殡葬服务的品质;第四,利用河道作为办公生活、殡葬服务、公墓等不同功能分区之间的天然分界线,有效减少了分区之间的干扰影响(如图4)。

(二)利用自然高差造气势、赢空间

基地内较大的高差对于殡葬服务区的设计来说确实是不利的因素,因为殡葬服务区内的大部分建筑单体是需要通过运尸通道串联在一起的,运尸通道是不适宜爬坡和垂直升降的。但是又不能简单的把基地填平,其一,需要的回填土方量巨大;其二当地的土质不好,湿陷性情况比较严重,回填之前必须换土或者强夯处理。总之,如果采用填平基地的方案会造成资源和投资的巨大浪费。因此,设计师认为如何解决好流程和地势之间的矛盾是该方案成功与否的

关键。

基地区域常年风向是西北风,而殡葬服务区内的火化车间必须

是放在下风向。因此就决定了火化车间只能是放在偏东南角的位置,恰恰这个地方是东面山坡的起坡区内,地势偏高。于是设计师将与之相邻却处于地势偏低位置的殡殓中心与悼念大厅主体建筑

采用基底抬高的处理手法(如图5),这样有几个好处:第一,有效解决了高差问题,使这几个建筑单体之间的运尸通道平缓顺畅;第二,殡殓中心和悼念大厅主体建筑是一个综合体建筑,占地面积大,在建筑基底范围内南北高差也达3米之多,因此将南面的悼念大厅基底抬高有效避免了综合建筑体内部出现高差而造成流程不畅,同时基底抬高后在悼念大厅与南面的广场形成落差,然后设置大台阶,让整个主体建筑显得宏伟气派,彰显了它在园区建筑中的核心地位(如图6)。第三,利用大台阶平台以及悼念厅下面的建筑空间作为鲜花、挽联等一系列配套服务的加工区域,既有效利用了高差形成的空间,又完善了建筑内部的使用功能需求,一举两得。

(三)利用山丘构筑风水宝地,提升土地价值

在基地内的西北角有一个山丘,地势起伏,是无法作为殡葬服务区的建筑用地的。把它纯粹作为景观用地来处理,又实在是对土地资源的一种浪费。设计师意识到,如果把这块不好用的建设用地作为公墓用地,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把墓地建在地势起伏的山丘上,可以营造丰富的主题景观效果,同时又符合老百姓喜欢把墓建在山腰上的传统思维。并且,基地内的这片山丘地背靠着北面的连绵山脉,东南面濒临基地内改造的景观河道,可谓“背

山面水”,实为一块风水宝地。把公墓区设在这个位置是唯一的选择,也是最佳的选择,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又创造了无限的商业价值。

通过上述工程实例,笔者阐述了利用好基地的“地形条件”是设计方案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建筑师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具体手段也不同,但是大都选择了同一个突破口:借助剖面这种图解方式,从竖向上分析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形成一套组织人、建筑、环境、社会等多方面关系的设计策略。我们将这种以竖向分析为主导的设计策略称为“剖面策略”。在包头殡仪馆搬迁建设工程设计当中,设计师在解决流程和地势之间的矛盾时,正是利用了“剖面策略”,绘制剖面图,分析地势高差、解决流线并赢得有利空间。

采用“剖面策略”的建筑设计易于结合景观设计,从竖向上分析建筑与地形间的关系。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成功案例,例如荷兰黑尔沃萨姆山的斜坡上的vpro办公楼项目(如图7),设计师构想办公楼首先要对场地及其环境有一种灵活的反应,设计在剖面上通过坡道、楼梯、大斜面及曲面,将场地的景观引入室内,并使层与层之间粘合、贯通,通过盘旋、交错的交通空间把办公室贯通一体,屋面的绿化作为一种人造地表形态,更是将整个办公楼与周围环境结合为一体,最后呈现的建筑形态在顺应地形的同时也解决了有限用地上的建筑容积率问题。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