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传说人物,大禹治水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工程师和水利专家,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经典代表。
大禹治水的历史意义和影响不仅体现在中国古代,也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社会和未来的发展。
大禹治水的历史背景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大禹为夏朝第一任君王启的姬族大臣后代。
传说大禹在治水之前,先后娶了舜的女儿涂山氏和尧的女儿涂珠为妻,前后任水官,屡次派遣治水,然而都没有解决问题。
于是,尧令大禹掌管天下水利,大禹发动了三次的巨大治水工程,终于克服了各种困难,治理了涝灾、旱灾,最终平定了河洛流域的水患。
从此,大禹变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治水之人,国家于是进入了一个水利安宁的新时期。
大禹治水的历史意义中国的治水工程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因为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它的经济和文化都与水息息相关。
大禹之所以成为中国治水工程的代表性人物,是因为他在治水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大禹治水的成果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一、治水技术成就显著大禹治水过程中的技术含量非常高,他提出了许多治水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国治水工程技术水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例如,大禹首先明确了“水往低处流”的原则,这对于治理水患非常有帮助;大禹发明了一种称为堰的设施,使水流驱动了水车,当时这是一项创新的技术;还有,大禹使用了一种叫作“三坝六堰”的水利建筑,用于控制河水流量和水深,可以说,他的技术创新和改进极大地推进了治水的进程。
二、开创了民族文化的新篇章大禹治水的过程也促进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
治水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科技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禹涉猎了许多科技领域,并将治水的经验和想法写在了一本叫做《大禹治水》的书中,这可以被视为一种学术成果,为汉字篆刻和古文字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三、拓展了国家治理模式大禹治水的方法和手段对中国古代治国治理模式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将治水上升到了国家治理的层面,将治水视为治理国家安危的关键所在,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方法和体系,为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方面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大禹治水故事总结引言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神话传说之一。
这个故事讲述了大禹如何通过智慧和勇气,成功地治理了泛滥成灾的洪水,并在此过程中展现出崇高的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本报告将对这个故事进行总结,以探讨其文化内涵、艺术表现、社会影响以及教育意义。
2. 故事概述大禹治水的故事主要讲述了在远古时代,洪水泛滥成灾,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为了拯救苍生,大禹毅然决定接替父亲鲧的治水任务。
他采用了疏导的方法,成功地治理了洪水,为人民带来了福祉。
在这个过程中,大禹展现出了智慧、勇气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受人民爱戴和敬仰。
3. 文化内涵大禹治水的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孝道精神。
大禹为了完成父亲鲧未竟的事业,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承担起治水的重任,展现出了对父母的孝顺和尊敬。
其次,这个故事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进取的精神。
面对浩瀚的洪水,大禹并没有被吓倒,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最终成功地治理了洪水。
最后,大禹治水的故事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治水过程中,大禹动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共同完成了这一艰巨的任务,展现出了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精神风貌。
4. 艺术表现大禹治水的故事在艺术表现上也极具特色。
首先,这个故事采用了神话传说的形式,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和浪漫的气息。
其次,大禹治水的过程中,通过夸张的手法,将治水的艰巨任务表现为一个充满悬念和刺激的历险故事。
这种艺术处理方式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此外,这个故事还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形象刻画,塑造出了大禹这个具有崇高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的英雄形象。
5. 社会影响大禹治水的故事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个故事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
其次,大禹治水的故事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孝道、推崇勇敢、鼓励奉献的象征。
这种价值观念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和行为规范。
大禹治水阅读理解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神话传说,主要讲述了大禹在治理洪水方面的伟大成就。
以下是对这个故事的阅读理解:1.大禹治水的背景:大禹治水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的黄河流域,当时由于天气异常,导致黄河水位迅速上涨,形成了严重的洪水灾害。
这场洪水灾害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因此治理洪水成为了当时社会的重要任务。
2.大禹治水的过程:大禹在接受治理洪水的任务后,首先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包括疏通河道、修筑堤坝等,来缓解洪水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接着,他深入调查洪水的原因,发现是黄河上游的峡谷地区由于山崩等原因导致了河水的暴涨。
于是,大禹决定对上游进行改造,通过开凿新的河道来分流洪水,同时对原有的河道进行疏通,提高了排水能力。
在施工过程中,大禹身先士卒,与民同甘共苦,不畏艰险,最终成功地治理了洪水。
3.大禹治水的影响:大禹治水的故事在古代中国广为流传,成为了后人赞誉的佳话。
大禹的治水经验和方法也为后世的治水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同时,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勇气和奉献精神,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之一。
4.大禹治水的寓意:大禹治水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神话传说,它还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首先,它表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需要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
其次,大禹治水的故事表现出了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
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不辞辛劳地工作,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家庭和生命,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最后,大禹治水的故事还传达了一种智慧和勇气。
在治理洪水中,大禹运用了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采取了创新的措施和方法,最终成功地治理了洪水。
总之,大禹治水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珍贵遗产之一,它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还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类要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及运用智慧和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的重要性。
大禹治水,乃中华古代治水工程的典范。
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神话人物,相传他在约公元前22世纪,率领人们开展治水工程,解决了大禹治水的问题。
这一历史事件,被后人称之为“大禹治水”。
1. 大禹治水的背景大禹治水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夏朝,夏朝时期的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灾,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夏启派遣大禹率领工匠和民工,开始了治水工程。
2. 大禹治水的策略大禹治水采取了一系列的治水策略,包括开凿渠道、修建堤坝和护城河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开凿了太行山以西至山东流域的大都川。
他还引洪水入海、开大渠小渠等治理措施,让洪水得以顺利排出。
3. 大禹治水的成就大禹治水的成就非常显著,他完成了我国古代最大规模的治水工程,解决了当时洪涝灾害频发的问题,使黄河流域的人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他的治水工程被后人称之为“大禹治水”,成为了我国古代治水工程的典范。
4. 大禹治水的意义大禹治水不仅在当时对于解决灾害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他留下了丰富的治水经验和理论,被后人总结和发扬。
这些经验和理论对后世的治水工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奉为典范。
5. 大禹治水对后世的影响大禹治水对我国古代治水工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发展,为后世的治水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而且,大禹治水对于我国水利文化的传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禹治水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一次治水工程,他的成就得到了后世的广泛认可,被奉为典范。
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激励着人们,在面临水患时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努力工作,共同克服自然灾害,为人类的幸福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在我国古代的治水工程中,大禹治水被誉为典范。
大禹治水的成就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巅峰之作,其治水策略和成就造就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传奇。
大禹治水的背后是一个宏大的工程体系和丰富的水利经验积累。
6. 大禹治水的工程体系大禹治水所涉及的工程体系包括渠道开凿、堤坝修建、护城河等多个方面。
大禹治水的历史成就及其重要影响获奖科研报告摘要: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家喻户晓,大禹治水的历史功绩对于统一九州以及中华文明的进程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禹治水对各民族部落之间的触合和对社会经济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对世袭制度的形成和国家的产生也有强大的影响力。
关键词:大禹治水;历史成就;重要影响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传说,在《尚书》、《论语》、《墨子》、《史记》中都有相关的记载,传说在远古的帝尧时期,黄河流域连年泛滥发生洪水。
大水不仅冲毁了百姓们的庄稼,还毁掉了他们的住房,老百姓们生活十分的艰辛。
尧为了解决迫在眉睫的水患问题,就召集部落商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禹的父亲鲧被推举出来治理洪水,鲧“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1,将百姓居住的地区用堤坝围起来,但是收效甚微,鲧用了九年都没解决水患的问题。
舜帝即位后,鲧的儿子禹受命继续治理洪水,禹总结经验教训,找到了父亲治水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建立固定的河道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经过了实地考察后,禹“疏顺导滞”,先是带领人们用工具深挖泥土,凿开石头,疏通了床。
再顺着地形疏通拥塞的川流,把洪水引入已疏通的河道,水患终于逐渐得以平息。
禹为此受到了皇帝以及百姓们的推崇,成为夏朝的第一个君王。
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及其精神,数千年来被后世的人民传颂不息,大禹治水的历史成就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大禹治水促进了氏族部落之间的互相融合三皇五帝时期的时候是氏族社会,各个部落之间的交流甚少,随着黄河流域水患的频繁发生,而且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又是降雨季,水土流失加剧,出现了“洪水茫茫,浩浩滔天”2的情景。
到了尧舜时期,除了中原地区,在其他少数民族部落也需要面对处理洪水的难题。
要靠单个部落治水很困难,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部落联盟开始顺应需要出现。
而大禹在率领百姓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当时的生产条件有限,人们仅有些简单的挖土工具,既没有铁锹,也没有疏水工具,很难疏通河床和开凿水渠。
大禹治水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奇迹大禹治水——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奇迹一、大禹治水的背景与意义中国古代是一个多河流流域分布的国家,水灾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财产损失。
因此,保护人民安居乐业、保障粮食安全的水利工程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大禹治水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水利工程实践,对于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奇迹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大禹治水的历史背景大禹治水发生在约公元前23世纪的夏朝时期。
当时夏朝统治者尧希望解决水患问题,找到了有关水管理的人才大禹,交给他治理水灾,大禹被后世称为治水英雄。
三、大禹治水的成就与方法1. 研究治水技术大禹深入研究水流规律,通过排水和水库建设来控制河流的水位,避免水灾的发生。
他还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治水方案,包括修建堤防、开挖河渠、清淤疏浚等方式。
2. 建设水利工程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广泛修筑了堤防、河道、水库等水利工程。
他积极利用山脉、河流等地理条件,修建堤防以防止水患。
此外,他还开凿河渠,引导水流,将水域分流入海或湖泊,有效控制了水的流向。
3. 提倡防灾措施大禹在治水过程中,提倡了一系列防灾措施,包括加强河道的防洪,修筑堤坝等手段。
他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防汛体系,及时应对突发性的水患,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大禹治水的影响与意义1. 奠定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基础大禹治水的成功实践,奠定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基础。
他提出的治水理念和技术方法被后世奉为经典,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2.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大禹治水有效地减少了水患的发生,保障了人民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安全。
良好的水利条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推动了农业、交通和商业的繁荣。
3. 彰显中国古代智慧与工程水平大禹治水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工程水平。
他的治水成就不仅让后世赞叹,也被其他国家所学习和借鉴。
大禹治水的奇迹成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五、结语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奇迹,他的治水成就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大禹治水的功绩和历史影响自古以来,水灾一直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灾害之一。
而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治水的重要性更是被深刻地体现出来。
在这其中,大禹治水无疑是最为着名的一次。
大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治水英雄,他不仅在治理水灾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还奠定了中国文明的社会基础,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先从大禹治水的成就说起。
公元前21世纪,黄河流域遭受了长时间的大旱灾,地球表面水分减少引起了黄河流域的河流枯竭,河床被日益暴露出来,向周边土地不断蔓延导致了大范围的荒漠化。
这时,大禹负责治督河工程,他首先利用地形,造禹门于河西,发挥山区雨水流量,增加河水和土地的保水量。
然后,大禹开凿引水渠道,将黄河水引到水肥田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力。
最后,大禹从治理河道入手,规范河床、增加堤防、设置险峰,排泄泥沙,开挖河渠,在多年的努力下控制了黄河流域的洪水和旱涝灾害。
大禹的治水方案是无可非议的,他不仅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水利工程系统,也成功地集美了多种治理手段,其效果之显著,也成为了古代治水的典范。
除了治水技巧,大禹还有其它的治水贡献。
作为一个国家领袖,大禹深入到灾区,亲自督导救灾工作,动员全国各地捐款献爱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人民受益,这种为民造福的管理理念被后人所称道。
大禹还在治水的同时完成了黄帝宝历的编写,这时期的中国历法对其历史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台湾、朝鲜等地的历法制定以及后来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在历史上,大禹治水是一次伟大的事件。
它不仅改变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也让中国受益国之侧,成为中华文明的重头戏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治水一直是个层出不穷的话题。
而大禹治水,是中华民族调整生态的一个里程碑。
此外,在文化上,大禹治水还催生了大量的文学、艺术和传说,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总之,大禹治水不仅是人类治理水灾的典范,也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他的精神和管理理念为后世许多人所学习,可以看出他的影响力之大,历历在目,也是我们后人所需要仰慕的榜样。
大禹精神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大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著名圣王,他是夏朝的开国君主,被誉为治水英雄,是中国古代治水工程的开拓者和创始人。
大禹治水的精神一直以来都深深影响着中国人民,不仅在治水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更在地域文化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大禹精神的影响可以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找到,它不仅成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精神支柱,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和思想观念。
大禹精神对地域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激发地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治水典范,他通过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让百姓免受水患之苦,实现了神话般的治水壮举。
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人们仿效大禹的精神,努力开展治水工作,希望能够像大禹一样,让寰宇万民免受水灾之苦。
南方地区常常遭受洪涝灾害,因此各地政府和百姓积极开展水利设施建设和防灾工作,以此来实践大禹治水的精神。
大禹的治水事迹也成为了地方文化的一部分,在各地举办的庆祝大禹节日更是成为了地方的重要文化活动,激发着更多人投身治水事业。
二、传承民族团结和奉献精神大禹治水的精神也激励着人们传承民族团结和奉献精神。
大禹治水不仅仅是一场人与自然的较量,更是一场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
只有人心齐,才能万事兴,正是多方人士的齐心协力,才有了治水这一项伟大的工程。
大禹治水的事迹被用来警示后人,让他们懂得团结一致的重要性,激励人们奉献自己,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在一些地方,大禹治水的精神成为了人们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的动力,让人们铭记着大禹的治水壮举,传承这种民族精神和情怀。
三、倡导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大禹治水是一个漫长,艰难与危险的过程,但大禹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奋斗,最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无私奉献,解决了洪水的问题,令人钦佩。
大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大禹的治水事迹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并内化为了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激励着人们不畏艰辛,勇往直前,努力拼搏,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大禹精神。
大禹治水经过意义_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大禹治水是古代中国的一段著名神话故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水利治理实践之一、大禹治水的经过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禹治水的故事发生在距今约四千年前的夏朝时期。
在那个时候,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经常发生洪水,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于是,当时的夏朝君主尧决定选派大禹为天下治水。
大禹开始了艰巨的治理任务,首先他考察地势,调查河流,了解水库和湖泊的状况。
然后,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案,以防止洪水的发生和减轻洪水的危害。
他修筑了一系列堤坝、河道和农田排水系统,改进了水利工程,解决了水患问题。
经过十年的努力,大禹成功地治理了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洪水。
他运用科学的方法,精准地掌握了水文情况,并采取了合理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他的治水方案不仅在当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而且对后世的水利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禹治水的经过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些核心价值观念和智慧。
首先,它强调了审慎和细致的态度。
大禹在治理洪水时非常细心,通过观察和调查来了解水文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措施。
这种审慎和细致的态度成为中国古代治理事物的重要思想。
其次,大禹治水也强调了关注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尧派大禹治水,是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免受洪灾的侵害。
在治理过程中,大禹不仅修筑了堤坝和河道,还确保了农田的灌溉和排水系统正常运行。
这种关注人民安全和福祉的精神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崇尚和追求。
此外,大禹治水还体现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智慧。
大禹治水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具体方案。
他虚心向人请教,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发扬了集体智慧。
同时,他注重综合施策,处理各种复杂的水利问题,为后世治理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大禹治水的经过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创造力。
大禹在没有现代科技的情况下,通过观察、调查和实践,成功地解决了复杂的水利问题。
大禹治水的影响
大禹治水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现象,更是一种具有内在生命力的文化现象,它对于中华民族及其历史与文化的形成、演进,都起着不可估量的深远作用。
大禹曾以“疏导之法”治水成功,“禹疏九河”的故事也广传民间,古代治水方略大都围绕着“疏导”和“堤障”两大核心。
“堤障之法”是治水的重要策略,并且在实际治河中每每都以“堤障法”治河为主。
“疏导之法”是用分疏治水,疏导洪水,治理河道。
此外,大禹治水的故事中,他除了用疏导之法治水成功之外,还在治理水土的过程中,统一了周边的民族,促进了国家的形成,并使早期科学进步得到了发展。
尤其是大禹治水传说中,大禹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对我国传统水利文化价值观的确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众所周知,在远古的尧帝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
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命鲧去治水。
鲧到治水的地方以后,沿用了过去传统的水来土挡的办法治水,也就是用土筑堤,堵塞漏洞的办法。
他把人们活动的地区用象围墙似的小土城围了起来,洪水来时,不断加高加厚土层。
但是由于洪水凶猛,不断冲击土墙,结果堤毁墙塌,洪水反而更凶了。
鲧治水九年,劳民伤财,一事无成,并没有把洪水制服。
舜接替尧做部落联盟首领之后,亲自巡视治水情况。
他见鲧对洪水束手无策,耽误了大事,就把鲧办罪,处死在羽山。
随后,他又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还派商族的始祖契、周族的始祖弃、东克族的首领伯益和皋陶等人前去协助。
大禹领命之后,首先寻找了以前治水失败的教训,接着就带领契、弃等人和助手一起跋山涉水,把水流的源头、上游、下游大略考察了一遍,并在重要的地方堆积一些石头或砍伐树木作为记号,便于治水时作参考。
这次考察很艰苦,据说有一次他们走到山东的一条河边,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山洪暴发了,一下子卷走了不少人,有些人在咆哮的洪水中淹没了,有些人在翻滚的水流中失踪了。
考察完毕,大禹对各种水情作了认真研究,最后决定用疏导的办法来治理水患。
大禹亲自率领徒众和百姓,带着简陋的石斧、石刀、石铲、木耒等工具,开始治水。
他们一心扑在治水上,露宿野餐,粗衣淡饭,风里来雨里去,扎扎实实地劳动着。
尤其是大禹,起早贪黑,兢兢业业,腰累疼了,腿累肿了,仍然不敢懈怠。
据考证,当时大禹治水的地区,大约在现在的河北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
南部,以及淮河北部。
一次,他们来到了河南洛阳南郊,这里有座高山,属秦岭山脉的余脉,一直延续到中岳嵩山,峰峦奇特,巍峨雄姿,犹如一座东西走向的天然屏障。
高山中段有一个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细流就由隙缝轻轻流过。
但是,特大洪水暴发时,河水就被大山挡住了去路,在缺口处形成了游涡,奔腾的河水危害着周围百姓的安全。
大禹决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开道。
艰苦的劳动,损坏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
人的损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伤了,有的上山时摔死了,有的被洪水卷走了。
可是,他们仍然毫不动摇,坚持劈山不止。
在这艰辛的日日夜夜里,大禹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甚至连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但他还在操作着、指挥着。
在他的带动下,治水进展神速,大山终于豁然屏开,形成两壁对峙之势,洪水由此一泻千里,向下游流去,江河从此畅通。
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水获得了成功。
原来,黄河水系有主流、支流之分,如果把主流加深加宽,把支流疏通,与主流相接,这样就可使所有支流的水,都归主流。
同时,他们把原来的高处培修使它更高,把原来的低地疏浚使它更深,便自然形成了陆地和湖泽。
他们把这些大小湖泽与大小支流连结起来,洪水就能畅通无阻地流向大海了。
大禹花了十三年左右的功夫,凿了一座座大山,开了一条条河渠。
他公而忘私,大禹几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
第一次他路过家门正好遇上妻子生孩子,大家劝他进去看看,照顾一下,他怕影响治水,没有进去;又有一次,他的孩子看见了父亲,非常高兴,要大禹到家里看看,他也没有进去。
他把整个身心都用在开山挖河的事业中了。
治水成功之后,大禹来到茅山,还组织人们利用水土去发展农业生产。
他叫伯益把稻种发给群众,让他们在低温的地方种植水稻;又叫后稷教大家种植不同品种的作物;还在湖泊中养殖鱼类、鹅鸭,种植蒲草,水害变成了水利。
伯益又改进了凿井技术,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到处出现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景象。
纵观大禹治水的整个过程,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
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可以说,治水思路的调整是大禹治水成功的关键,也是水利文化的核心和
精髓,水来无形,越堵反而会让它积聚更多的能量,会一发不可收拾,而疏导则能将其能量化解,这里面所包含的因势利导的科学精神与哲学智慧,对水利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治水活动具有难度大,历时长,投入人、财、物力大的特点,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提早筹划,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大禹治水初期,并没有盲目去做,而是寻找了以前治水失败的教训,对地形地势进行了考察,研究了各种水情,才决定采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这种未雨绸缪,凡事做长远打算的思维方式对我们当今处理问题有很大帮助。
大规模的治水活动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组织和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合力,同时还要顾全大局,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因此,为了除水患、兴水利,必须加强组织与组织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和配合,万众一心,团结治水,必须顾全大局,从整体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处理治水中出现的利益冲突,必要时甚至要牺牲局部利益保证全局利益。
禹的父亲鲧治水九年未成功,被处死于羽山,大禹受命继续完成父亲未竟之业,此时的大禹并未因弑父之仇而怨恨,未因治水的艰险而推辞,而是以大局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不计私怨,不畏风险,接受重任……久而久之,这种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精神便深化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式,对推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禹知道要和洪水作斗争,只依靠少数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依靠广大民众,要发动民众必须尊重民众、关心民众,实实在在的为民众做好事,以仁爱之心博得民众的拥戴,才能指挥民众与自然灾害作斗争,大禹提出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极其宝贵的民本思想,在治水过程中,他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因而得到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达到了政令通行无阻的境界,从而获得了治水的最终成功。
大禹治水的顽强拼搏、匡业济民的价值取向,受到了广泛认同和支持。
大禹治水中所体现出的文化价值与道德精神,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几千年来中国社会政治与文化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数千年,靠的就是这种价值和精神。
惠民县水利局丁建芳牛倩
二〇一〇年九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