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提出的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3.89 KB
- 文档页数:2
2024国家新课标体育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国家新课标体育的心得体会1一、体育教师如何转变角色?1、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变化我想这方面的变化应该做到四个转变: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等。
2、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积极地旁观;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给学生心理支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教师成为研究者参与者教师不再是机械执行者、法官和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好合作伙伴,帮助找研究的起点,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形成行动的策略,实施与检验行动等。
二、如何创造条件让学生有资源,有时间地进行体育学习?1、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例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投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利用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等。
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2、制作简易器材各地学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制作简易器材,改善教学条件。
例如:用废旧的铁锨杆、锄把等制作接力棒,用废旧的竹竿和橡皮筋制作栏架,用废旧足球、棉纱和沙子等制作实心球,用废旧的棕垫、帆布制作沙袋,用木块制作起跑器,用树桩制作"山羊",用砖头水泥或石块砌成乒乓球台,用砖头、木板、竹竿代替球网等。
3、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利用价值可以把学校成人化的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合中小学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例如:降低篮球架高度,降低排球网高度,缩小足球门,缩小足球、排球、篮球的场地等。
4、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学校场地器材的布局,应当既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还要满足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内比赛的需要;既要方便组织,又要方便教学活动;既要确保安全,又要保证学生有地方活动;要形成相互依托、互为补充的多功能活动区。
5、合理使用场地器材应当根据本校和周边环境,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空地,使学生能进行安全、适宜的体育活动。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体育教师的新要求如皋初中袁小华一.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在新课标颁布之前,我国的教育办学模式是“前苏联式”,“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即,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凡是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执行。
毫不夸张地说,此种模式严重地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封建社会的私塾办学模式没有本质区别。
新课程改革后,教育方式逐步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学生禁锢的思维慢慢活跃起来,敢于向课堂挑战。
从重知识传授到重人格培养,从重旧观念到重行为,从说得多到做得实,大大增强了教师的参改意识。
就体育与健康而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因此,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必须坚持“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新课标的设计思路清晰且可操作性强,新课标的设计思路是: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以及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教师根据这五个思路去遴选学练内容、精心设计教案,授课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运动中的感觉,体验到成功后的快乐。
此设计思路讲究了现实性、充满了人文性、调动了积极性。
二.新课程改革对中学体育教师的新要求(一)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
而体育教师的信念、言行及工作热情等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和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1. 树立终身从教的信念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
试论“新课程〞对体育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试论“新课程〞对体育老师艳量提没的新要供“新课程〞做为一种齐新的学育思维及形式,它注重教熟艳量战才能的造就,尤为注重造就教熟的创造才能战弱调其教习的趣味,力图使零个学教历程布满欢畅、愉悦、谐和的感情战气氛。
因而,对由传统学育背新课程学育变化的体育老师艳量提没了更下的要供。
1、今朝局部体育老师的近况1.不变性较差跟着社会经济海潮的打击,经济程度的日趋进步,致使局部体育老师处于多元、错位、不服衡形态。
那是因为一些学育部门战教校没有器重教校体育,没有尊敬体育老师的逸动,而且对教校体育的投进也至关无限,从而使失广阔体育老师的事情环境持久失没有到改擅,使其感触社会职位地方低、待逢差,本人的勤劳逸动又失没有到社会认可,于是只孬另谋前途、改投它止。
2.学育不雅想后进新课改高“体育取安康〞课程的设坐,是对传统学育思维解放的打破,但咱们的体育老师对开展体育的新课程真际含意了解没有透,意识上的全面性战不雅想上的传统性解放了学育思维、学育内容、学育要领战学育手段的变化。
仅仅把体育学育了解为加重教熟累赘的沉紧学育。
意识上模糊,拉广目的没有亮确,措施手段没有落真是咱们面对的又一个实际答题。
3.学教要领后进因为一些老师没有注重学教要领的古代化战迷信化,学法战手段破旧、内容双一,并且隐失传统、古板,致使教熟教习踊跃性很差,对体育课没有感趣味,招致学教达没有到目的,要领手段达没有到预先的效因。
2、“新课程〞对体育老师艳量提没的新要供“新课程〞的施行,对咱们体育老师提没了新的课题战应战,要到达新的更下要供,老师必需具有如下艳量:1.体育老师要留意本人的师德修养师德即老师的职业品德艳量。
“教下为师、身邪为范〞,下尚的师德是老师艳量外最根本的内容,是老师自私奉献、敬业爱岗、变革翻新的源能源。
体育老师应充实意识到本人肩上的任务,虔诚于党的学育事业,以最年夜的殷勤投进到国度战社会的学育事情外来,并宽于律己、严以待人,尊敬战信赖教熟,敬服其自尊、加强其自疑,造就教熟的才能战习气,引发其创造能力。
浅议新课标下对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体育教师提出相应的新要求,体育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多元的知识结构,体育教研教改能力,娴熟运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等基本条件,并给以具体分析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师素质要求【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make the corresponding new requirement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possess high moral qualities, diversified knowledge structure, sports, education reform, teaching and research capabilities, skillful use of modern technology and means of the basic conditions, and give discussed specific analysis.【Key words】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PE teacher quality requirements一、高尚品德、乐于奉献“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是人们对体育教师的高度评价。
体育教师与其它学科的教师相比,既有共同属性,也有自身特殊性,体育教师不仅要上体育理论、运动保健等理论课,而更多的是在运动场上上田径、球类、体操等诸多实践课,因此他们即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
除此之外,他们还要担任大量的课余训练和群体竞赛工作,所以体育教师的职业是多方位的,且是辛苦的职业。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体育在世界上成就很大,得到世界的好评,可由于社会的偏见,体育课还没有被社会真正认可,加之教育投入少,由于经济实力不足,给体育教学带来很大阻力,使得体育教师的付出与待遇是不平衡的。
新课程对高中体育教师的要求内容摘要:分析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审视当前高中体育教师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高中体育教师适应新课程提出解决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体育教师适应培养机制传统的体育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教师过分重视通过不厌其烦的示范和讲解将运动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过分强调“跟我学”、“跟我做”、“跟我练”,学生基本处于一种无需动脑筋的被动接受的状态,只是进行机械模仿和练习。
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则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突出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和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设,为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将来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体育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
无论是从教育观念上,还是从教育的内容和具体的方法、途径等实施上来说,任何课程改革都必须以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专业素质为起点,并借助于每一位教师的具体实践。
这就意味着,新课程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推行对高中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新课程对高中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开放、灵活”的课程观。
传统的课程体系比较僵化、呆板,教师只能依纲实施,照本宣科,而新课程不再是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而是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树立“互动、有效”的教学观。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
新课程则要求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的“学”,帮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形成和发展学习能力、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适应学习型社会对人的需要。
浅析新课程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浅析新课程对体育教师的要求钱厉风这些理念在科教兴影响,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上均存在着弊端,阻障了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主要表现在:1、教学观念落后。
体育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存在着重运动技能教学,忽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教学上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质为目的,忽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锻炼习惯的培养;重视少数尖子生的选拔和培养,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忽视终身体育的功能,学生学习了大量的运动技术,可是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并无多大的作用,离开学校后依然两手空空。
2、教学方法简单。
传授式教学方法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跟着老师做,不必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只要能“依样画葫芦”便是最好的教学了。
这种重技能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的激发,造成许多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课。
对广键。
不断提人们的炼,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宜兴市民,每天晨练、登山、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
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
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享受学不能厚此4、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论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的专业精神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健康素养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在体育教育中能够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全面发展。
因此,作为新时代下的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精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一、教学中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程注重塑造学生的体质、技能和健康生活方式,强调科学、系列、系统和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原则。
体育教师应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即以素质教育为主、以训练和竞赛为辅、以学生为本、以活动为载体、以协作和竞争为基础、以健康为出发点,切实将体育教学目标转化为育人目标,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课程设计符合学生发展规律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程要求教师注重课程改革,从理论到实践都要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给学生创造适合学生个体差异的学习环境与条件,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此外,教育教学模式也要符合学生口味,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富有挑战性的动态活动,给学生留出足够时间和空间,在教育活动中自由探究,积极学习,自我实现。
三、强调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践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
体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探索和创新,培养他们实践操作技能和合作精神,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实践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当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安排,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深入理解体育知识、技能和规律,达到贯通理论和实际、提高学习效率和水平的目的。
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作为新时代下的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积极汲取新知识、新技术,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体育教师应该坚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掌握新技术、新理论,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为学生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
《课程标准》在我们实验区正式实施,对实验区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发展机遇,我们要把握机遇,充分认识这次课改的重要性,以全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对待新教材,对待课改。
《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教学内容,便于教师更好地发挥创造性,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课程标准》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课程评价上与传统教学都有很大的差异,这就从多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转变教学理念
1.《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求教师掌握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
体育教育本身是一种鲜活的创造性劳动,体育教师不应因循守旧,而应不断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掌握新信息,不断改善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教育观、教学观,体现平等、自主、互动的教育思想,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2.《课程标准》设计和评价的各个环节,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对学生发号施令或对学生施以机械的灌输,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者和活动的知识容器。
而课改新思想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地表现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其核心问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只注重教师主导,忽视学生需要和情感体验的现状。
例如在《开火车》游戏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告诉学生怎样做,而新的课改思想只给学生条件:用单脚跳的形式自由组合到达终点。
让学生自己去发挥创造,通过实践,体验失败,体会成功,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由2~3人的组合过渡到多人组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要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3.《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学生在身体机能、先天素质、个人爱好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学生篮球、排球、足球样样精通,跑、跳、投成绩均优秀,这是不现实的。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注重促进学牛发展的过程性评价,所以教师就得下功夫去研究学生,对他们的身体状况,运动技能了如指掌,才能对症下药。
全面了解了学生个性和兴趣,才能去发展个性,培养兴趣。
同时,教育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与关爱运动能力弱的同伴。
二、搞好课堂教学改革
1.制定好教学文件,是搞好课堂教学改革的依据。
《课程标准》根据健康三维观,体育自身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趋势,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教师不要把运动技能教学作为唯一目标,而应结合实际,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运动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项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多元目标来完成,教师在制定各个年级的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2.根据新的评价思想,搞好课堂教学评价,是搞好课改的关键。
课堂教学更注重口头评价,教师要随时对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加以纠正,对学生的活动要加以评价鼓励,对有关的知识要加以渗透,教师的评价是全方位的,不能局限于技能评价的圈子里,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口头评价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课程标准》把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把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把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把学生个人评价与学生间评价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发扬合作精神,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做好及时性自我评价,每堂课后坚持写教学日志或教案评述,我们体育教师除了上课外,还有两操、运动队训练等诸如此类的工作要做,所以很少有在课后写教学体会的。
按课程标
准思想,若想达到五个领域目标,教师必须学会及时总结,找出一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哪些是值得发扬的,哪些是应该弥补的,教师在课后能坐下来认真思考,对以后的系统上课是大有益处的。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思想理念上要重视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兴趣和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初步掌握运动技能技术,了解一般体育卫生常识,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和能力,学会尊重关爱他人,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就要善于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例如在跳跃性游戏和体操跳跃中纠正学生的不正确落地姿势:帮助学生了解勇敢与蛮干的区别,帮助学生完成动作等,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加强实验工作做好科学研究
《课程标准》要求实验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改方案,极大限度地开发和调动教师创造积极性,在全新的环境中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发展学生各项能力,认真严谨地做好实验笔记,将第一手材料准备好,为将来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的检查分析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