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回用水系统设计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31 MB
- 文档页数:84
回用水技改方案关于化水车间回用水技改方案为加强和推进我公司和车间节能减排工作,降低生产成本,使废水达到最大利用率,根据上级领导要求,结合化水车间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技改方案。
一、方案背景:进水量1进水量2化水车间以原水为物料生产满足锅炉运行条件的除盐水,现有的工艺条件经过RO系统出来的浓盐水,会进入容积为100M3水罐中储存,用于多介质过滤器的反洗。
罐中的水当液位满时没有多余的储存空间,会溢流到公司雨排系统,造成了水的浪费;多介质过滤器里面的填料材质是无烟煤和石英砂,在运行过程中,滤料表面会粘附越来越多的杂质,甚至造成滤料结成泥球,导致出水SDI≥4(SDI值污染指数《SiltingDensityIndex,简称SDI)值,也称之为FI(FoulingIndex)值,是水质指标的重要参数之一。
它代表了水中颗粒、胶体和其他能阻塞各种水净化设备的物体含量。
)或出口压力差大于0.08Mpa,给后续工艺运行带来影响,所以要及时对运行床进行反洗。
现有一个床运行周期16小时——m3)原水成本2元/吨,忽略浓水量运行费用120-1803600-540043200-64800水费(元)240-3607200-1080083400-129600如前所述,多介质过滤器在反洗过程中,最主要的反洗步骤,如果浓水量足够的话,就会相应的延长反洗时间,多介质滤料粘附的杂质及淤泥就会洗得更加彻底,该多介质在下次运行时间就会不同程度的延长,对填料损失、设备维护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也相应的减少了员工的工作强度。
三、方案措施1、RO浓水属于结垢型水质,其含盐量高、硬度高、水质稳定、基本不发生pH的显著波动,属于高矿化度碱水,因含高浓度的溶解固体和氯化物,长期直接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得不偿失,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要进行浓水和原水混用进行充分稀释,以减轻对土壤的危害。
建议在浓水箱旁边地面下建一座50m3——80m3水凝土水池,上部封顶确保水质无杂物,底部与浓水箱联通。
锅炉房给水排水设计
锅炉房给水排水设计的相关要求
锅炉房给水排水设计
1、锅炉房的给水宜采用1根进水管。
当中断给水造成停炉会引起生产上的重大损失时,应采用2根从室外环网的不同管段或不同水源分别接入的进水管;当采用1根进水管时,应设置为排除故障期间用水的水箱或水池;其总容量应包括原水箱、软化或除盐水箱、除氧水箱和中间水箱等的容量,并不应小于2h锅炉房的计算用水量。
2、煤场(库)和灰渣场应设有防止粉尘飞扬的洒水设施和防止煤屑和灰渣被冲走以及积水的设施,煤场尚应设置消除煤堆自燃的给水点。
3、化学水处理的贮存酸、碱设备处应有人身和地面沾溅后简易的冲洗措施。
4、锅炉及辅机冷却水、锅炉排污降温水,当锅炉采用湿式出灰渣方式时,宜利用作为锅炉除渣机用水及冲灰渣补充水;当锅炉采用干式除灰渣方式时,宜利用作为灰库出灰加湿搅拌用水。
5、锅炉房冷却用水量大于或等于8m3/h时,应循环使用。
6、采用水力清扫的输煤系统建筑物,以及锅炉房操作层、出灰层和水泵间等地面,应有排水措施,且排水应收集处理。
5T中水回用水方案设计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紧缺,水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在工业领域,特别是在5T中水处理领域,回用水方案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关于5T中水回用水方案设计的详细内容,并提出一些创新的解决方案。
1.水资源的重要性水资源是生命之源,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利用和污染,水资源日益紧缺,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回用水成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2.5T中水的回用因此,对5T中水进行回用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并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设计5T中水的回用水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根据5T中水的污染物特点和废水处理工艺的成本效益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废水处理工艺。
常见的废水处理工艺包括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物理处理等。
2)回用水管道设计:设计合理的回用水管道系统,将处理好的5T中水输送到生产线上进行再利用。
需要考虑管道的材质、直径、回用水流量和压力等因素。
3)回用水质量监测: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回用水的水质指标,确保回用水符合生产要求和环保标准。
4)回用水利用率提高:优化生产工艺,提高回用水的利用率,减少废水排放量。
5)废水资源化利用:将处理后的5T中水中的有用物质进行回收利用,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
4.创新方案除了传统的废水处理工艺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创新方案来提高5T中水的回用水方案设计效率,例如:1)生物膜技术: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有机物进行降解,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光催化技术:利用光催化剂对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进行降解,实现高效净化。
3)智能监控系统:引入物联网技术,建立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水质指标和回用水系统运行状态。
4)循环经济模式:将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形成循环经济链条。
废水处理及回用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废水处理及回用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通过有效的处理废水,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
本文将就废水处理及回用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废水处理方案设计1. 废水收集•收集系统设计:建立完善的废水收集系统,包括管道、泵站等设施,确保废水能够被有效地输送至处理站点。
•废水收集点设置:根据生产工艺和废水产生情况,设置合理的废水收集点,便于废水的集中处理。
2. 废水处理技术•物理处理:包括沉淀、过滤等传统处理方法,可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污染物。
•化学处理:采用各种化学药剂对废水进行处理,如调节pH值、氧化还原反应等。
•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废物,是一种环保并节能的处理方法。
3. 废水处理设备•沉淀池:用于废水中固体颗粒物的沉淀和去除。
•过滤器: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等。
•活性炭吸附器:可吸附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
三、废水回用方案设计1. 回用水质要求•水质标准:回用水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保证安全可靠。
•适用范围:根据不同用途,确定回用水的水质要求,如工业用水、农业灌溉水等。
2. 回用设施设计•二次供水系统:建立合适的二次供水系统,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再次利用。
•水质监测装置:安装水质监测装置,定期检测回用水的水质,确保水质符合标准。
3. 回用效益•资源节约:回用废水可以节约淡水资源,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消耗。
•经济效益:回用废水可以降低用水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总结与展望废水处理及回用设计方案是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要工作。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废水处理及回用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
希望本文的设计方案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以上是本文对废水处理及回用设计方案的详细介绍,通过有效的废水处理和回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回用水方案一、回用水方案的背景和出发点1、背景: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利用开始出现重大矛盾,生态环境恶化。
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成为全球重要议题,而极端气候变化也给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巨大压力。
因此,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利用,增加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提高水质,防治污染,实现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已成为保护水环境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2、出发点: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防止污染物让水质下降,有必要探索适当的回用水方案,实现水资源的可再生利用,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二、回用水方案的原则1、原理:回用水技术是指将污染水某一或多种物质进行处理,使其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可以重新循环利用的技术。
回用水的原则是要求水的回用要安全可靠,回用水的污染物的含量不能超过规定的标准要求,水质指标要符合要求。
2、方案:a、采用适当的水质检测技术,检测可回用水的污染物含量,确定可以重新循环利用的范围;b、采用有效的水处理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将可回用水的污染物含量降低到安全可靠的水平,使其满足相关要求;c、制定完善监测制度,持续检测可回用水的污染物含量,严格控制可回用水的质量;d、严格实施管理程序,并定期进行现场检查,确保可回用水的安全可靠性,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实施回用水方案的措施1、设备设施:对于回用水的设备设施投资要合理,采用有效处理技术,要考虑可回用水污染物的各种检测及处理要求,以及可回用水的回用要求。
2、技术措施:采用最新的处理技术,结合当地特殊的水质情况和水质污染物,找到最合理、最有效的回用水处理方案,满足可回用水的要求。
3、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的回用水管理制度、质量控制程序和技术标准,严格要求回用水的处理和使用,确保可回用水满足相关的安全标准要求。
锅炉软化水系统设计方案解析电厂锅炉软化水设备中对作为热力系统工作介质及冷却介质的水有严格的水质要求,如高压锅炉给水不仅要求硬度低,溶氧量极微、固体含量和有机物含量也极微,没有达到给水标准的水将会使发电厂设备无法安全经济的运行,为此已制定了热力发电厂各种用水的质量指标。
电厂补给水常来源于地表水、地下水、沿海及缺淡水的地区还常以海水为补给水源,这些水都必须经沉淀、过滤、脱盐、脱气等处理后才能进入电厂的水循环系统。
在膜处理系统中,用做前处理的超滤一般使用直径1mm的中空纤维,以脱除原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UF用作前处理的最大问题是膜污染及膜孔堵塞,为此常在前面设置预过滤器,以去除大粒径悬浮物,在预过滤前加絮凝剂,如PAC(聚丙稀酸)可提高过滤水质,并降低膜阻力。
对电厂锅炉补给水系统要求的溶氧量一般要求为0.3 mg/L以下,为此脱气膜应该在低于5.33Kpa(40TORR)的真空度下操作。
典型工艺流程· 预处理-阳离子交换软化· 预处理-反渗透设备· 预处理-反渗透-离子交换除盐水质标准符合国家或行业锅炉给水标准(GB1576-79、DL/T561-95)可广泛应用于需制备软水的工业、民用及商业领域☆ 特点:1. 自动化程度高:安装调试后,软水器按预先设置好的程序自动完成工作,再生循环;只需定期加入足量的再生剂(盐)既可。
2. 结构合理:采用新式的布水结构及反洗控制方式,使布水更均匀合理,树脂的交换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反洗强度几乎不受水压高低波动的影响。
3. 耐腐蚀防污染:采用玻璃钢罐体和工程塑料管件,耐腐蚀能力强。
4. 占地少:设备设计结构紧凑,具有小巧轻便、美观的特点,因而占地面积小,安装快捷方便。
5. 低能耗:在工作及再生过程中只消耗极少电力(约20W);比传统手动软水器节约盐。
6. 管理费用低:软水器运行期间无需专人值班和操作,日常维护费用降至最低。
综合投资大大低于其它同类产品。
锅炉房循环水系统工艺流程
锅炉房循环水系统是热力和动力设施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锅炉房循环水系统的工艺流程。
一、水处理
1.给水泵:将原水从外部管道中抽取,并通过一系列过滤、加药、软化等处理设备,将水质达到锅炉的水质标准要求。
2.用水泵:将处理好的水送入锅炉房的各个用水设施中,如冷却水系统、循环水系统等。
二、冷却系统
1.冷却塔:在冷却塔内通过水与空气的接触,让水中的热量逐渐逸散,达到降温的效果。
2.冷却塔水池:作为冷却塔与水泵之间的缓冲器,调节水的流量、位移和水质等。
3.冷却泵:将冷却塔中的冷却水抽到冷却设施中冷却,以达到冷却设备的降温效果。
三、循环系统
1.循环水池:对循环水进行调节、贮存、分配和控制水质等,是循环水系统的核心部分。
2.循环泵:将循环水送往设备中,以承担工业设备冷却或加热的作用。
3.循环器:通过快速冷却或加热,达到循环水冷却或加热的效果。
四、回收系统
1.余热回收器:回收热水,并通过热交换的方式,将余热利用在工业生产中。
2.烟气脱硫除尘塔:对于排放的废气和烟尘进行脱硫和除尘处理,以达到环保标准要求。
以上就是锅炉房循环水系统的工艺流程,通过对于水的净化、循环、冷却和回收等工艺的不断优化,可以大幅提高设施的运行效率和生产效益,也大幅降低了设施的维护成本和环保负荷。
工业废水回用工程设计方案
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过程中产
生的废水也越来越多。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工业废水进行治理,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工业废水回用已成为解决水资
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一项有效措施。
设计方案
1. 废水处理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生产设备和管道系统,将废水快速收
集到处理中心进行净化处理。
废水处理过程中主要采用生物处理和
化学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将废水处理成能够达到回用标准的水质。
2. 回用管网
设计一套废水回用管网,将经过处理的废水分配到各个回用点。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管网的布局、管径、泵房位置和泵房数量等
因素,并优化管网结构,确保回用水的稳定供应。
3. 回用设施
在回用管网的各个末端设计相应的回用设施。
主要包括工业用水、消防用水、景观用水等。
通过对不同回用水质量需求的分析,
确定不同用水设施的废水回用标准,并进行相应的技术配套措施。
总结
通过工业废水回用工程设计,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等问题,有助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
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科学的设计方案,确保设施
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
类别:技术文件 编号:JY-080508
1000m3/D中水回用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 (多介质+超滤+活性炭+反渗透+软化)
北京建工金源环保发展有限公司 2008年5月8日 目录 第一部分:系统设计参数及标准 ...........................................................10 1 系统设计能力及出水水质要求 .......................................................10 2 设计原则 ....................................................................................10 2.1 技术先进性 ...........................................................................10 2.2 设备可靠性 ...........................................................................10 2.3 运行安全性 ...........................................................................10 2.4 成本经济性 ...........................................................................10 3 设计依据 ....................................................................................10 4 设计导则 ....................................................................................11 5 设计及供货范围 ...........................................................................11 6 系统进水水质分析 .......................................................................11 6.1 进水水质说明 ........................................................................11 6.1.1 原水水质分析 ........................................................................11 6.2 原水水质分析结论 ..................................................................12 6.3 基本设计处理思路 ..................................................................12 第二部分:方案设计说明 .....................................................................14 1 系统工艺流程 ..............................................................................14 1.1 系统工艺流程 ........................................................................14 1.2 反渗透系统工艺流程简介 ........................................................14 2 反渗透预处理流程介绍 .................................................................15 2.1 前级供水方式 ........................................................................15 2.2 预处理加药系统 .....................................................................15 2.2.1 混凝剂投加装置 .....................................................................15 2.2.2 絮凝剂投加装置 .....................................................................15 2.2.3 杀菌剂投加装置 .....................................................................15 2.2.4 药剂的投加导流及混合 ...........................................................16 2.3 高效纤维过滤器 .....................................................................16 2.3.1 高效纤维过滤器特点...............................................................16 2.3.2 纤维过滤器配置及运行方式 .....................................................16 2.4 多介质过滤器 ........................................................................17 2.4.1 多介质过滤器工作原理 ...........................................................17 2.4.2 多介质过滤器配置及运行方式 ..................................................17 2.4.3 多介质过滤器滤料及布水形式 ..................................................17 2.4.4 多介质过滤器的加工及其它配置 ..............................................17 2.4.5 多介质过滤器的反洗...............................................................18 2.5 全自动超滤装置 .....................................................................18 2.5.1 超滤技术介绍 ........................................................................18 2.5.2 超滤长期运行运行的条件 ........................................................18 2.5.3 超滤元件选型 ........................................................................19 2.5.4 超滤膜选择 ...........................................................................19 2.5.5 美国KOCH公司V1072-35-PMC膜组件特性..........................19 2.5.6 亲水性聚醚砜超滤膜的优点 .....................................................19 2.5.7 美国KOCH V1072-35-PMC膜组件超滤膜特点 .......................20 2.5.8 美国KOCH公司超滤运行模式 ................................................21 2.5.9 运行模式选择 ........................................................................24 2.5.10 膜组件的计算 ........................................................................24 2.5.11 超滤装置配置 ........................................................................24 2.5.12 超滤膜运行说明 .....................................................................24 2.5.13 超滤装置的其它配置及产水指标 ..............................................25 2.5.14 超滤装置综述 ........................................................................25 3 预除盐系统流程介绍 ....................................................................25 3.1 活性炭过滤器 ........................................................................25 3.1.1 活性炭过滤器工作原理 ...........................................................26 3.1.2 活性炭过滤器配置 ..................................................................26 3.1.3 活性炭过滤器滤料及布水形式 ..................................................27 3.1.4 活性炭过滤器的反洗...............................................................27 3.2 自动加阻垢剂装置 ..................................................................27 3.2.1 反渗透装置加阻垢剂的原因 .....................................................27 3.2.2 本系统水质情况 .....................................................................27 3.2.3 阻垢剂的分路投加 ..................................................................27 3.2.4 TRISPE1000简介 ................................................................28 3.3 多级离心高压泵 .....................................................................28 3.3.1 高压泵是反渗透能量馈入部分,是反渗透的“心脏” .................28 3.3.2 丹麦格兰富高压泵是可靠的保证 ..............................................28 3.3.3 丹麦格兰富高压泵选型 ...........................................................28 3.4 保安过滤器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