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气勘探简史
- 格式:ppt
- 大小:17.58 MB
- 文档页数:42
中国石油的发展史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之一。
中国石油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漫长过程。
中国石油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当时,中国石油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石油储量有限,依靠进口石油无法满足国内需求。
为了加强石油工业的建设,中国政府在1955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对石油的勘探、开发、生产进行管理。
随着国内石油需求不断增长,中国政府决定成立专门的石油公司,于1988年6月17日正式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集团),标志着中国石油步入集团化经营的新阶段。
中国石油的发展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时期、快速增长期、调整期和全球化发展期。
初创时期:在中国石油成立初期,主要任务是加强石油勘探开发能力,提高国内石油自给率。
中国石油积极引进国外的勘探开发技术和设备,同时也加强国内自主创新。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石油产量逐年增长,石油工业实力逐渐增强。
快速增长期: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是中国石油快速增长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石油通过国内外的并购、合资合作等形式,加强了技术和资源的整合。
其中,中国石油的海外并购尤为引人注目。
2005年,中国石油成功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使中国石油进一步扩大了海外石油产量。
同时,中国石油在国内也加大了勘探开发力度,提高了石油产量。
调整期:从21世纪初到2015年前后,是中国石油进行战略调整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对石油行业进行了深入改革,加强了国有企业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了运营效率。
中国石油也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提高石油勘探和开采的效果。
此外,中国石油还注重环境保护,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全球化发展期:从2015年开始,中国石油进一步推进全球化发展战略。
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石油的海外扩张提供了机遇。
中国石油通过与国际能源公司的合作,加强了在全球能源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近现代石油工业的五座油矿中国近现代石油工业,指的是1840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的石油工业,是按照社会发展的历史而划分的。
在这一百多年中,中国石油工业缓慢发展,步履维艰,远远地落在了世界的后面。
但是在中国整个石油发展史中,这个时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它虽然没有保持住中国古代油气开采走在世界前列的辉煌,但毕竟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台湾苗栗油矿中国最早的油井出现在台湾。
1874年,清政府钦差大臣沈葆桢到台湾巡视,得知苗栗县出磺坑产石油,提出将油矿实行官办。
1877年3月25日,福建巡抚丁日昌上奏清廷,获准后,委派唐延枢主持钻凿工作,向美国购买一部小型新式钻机,并聘请两名美国技师开始钻凿油井。
1878年,在苗栗出磺坑距后垄约3英里的猫里地方,开始钻凿第一口油井,当钻凿至120米时,产出原油,这口油井是中国第一口用近代动力钻机钻凿成功的油井。
第二口油井开钻后,因美国技师因合同到期回国等原因而被迫中断。
1887年,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再次就开发台湾石油资源上奏清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油矿管理机构——矿油局,派林朝栋主持苗栗油矿开发事宜。
1887一1890年间,先后钻井5口,最深120米,仅一口井出油。
刘铭传因资金匮乏,与英商范嘉士订立开发台湾油矿合同,遭到清廷反对。
1891年刘铭传被撤职离任,矿油局被撤销,苗栗油矿的开办再次中断。
日本侵占台湾后曾经大肆掠夺台湾的油气资源。
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在出磺坑、锦水、竹东、新营等地区共钻井251口,至1945年共采出原油16万吨。
1913年,日本石油公司在台湾开始建立炼油厂,到四十年代,建立了当时全国最大的高雄炼油厂。
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的石油工业由中国国民政府接管。
主要接管的单位有:台湾油矿勘探处、高雄炼油厂、台湾营业所、新竹研究所、嘉义溶剂厂等。
延长油矿1903年德商世昌洋行企图开采延长石油,陕西省当局积极奏请试办石油矿。
中国最大的油田
中国最大的油田是: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
2019油气当量年产量:4363万吨。是最为大家所熟知的一个
油田也是我国曾经最大的油田。1959年9月26日发现的中国第一
大油田,世界十大油田之一,年产量4,000万至5,000万吨,位于
黑龙江省大庆市。1953年,地质学家李四光对中国地质的深入考察,
经过3年的普查,发现了许多有利于证明松辽盆地蕴藏油气的证据。
1955年,黄汲清和谢家荣共同建议先在包括松辽在内的中国几个大
型陆相沉积盆地进行石油普查。黄汲清以技术负责人的身份督促下,
于1955年6月下达了松辽平原的石油踏勘任务书。在1959年9月
26日,地质部松辽石油勘察的“松基三井”钻出了工业油源。大庆
油田的发现和开采对我国能源状况具有重大意义,1963年12月3
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做
《政府工作报告》,郑重宣告: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一去
不复返了!
油气勘探开发简介油气勘探开发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地下可燃性矿产资源进行勘探、开发和生产的过程。
油气资源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对于国家的经济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油气勘探开发的目的是找出新的油气田,将其开发为可采控制的储量,并最终进行生产。
油气勘探开发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勘探目标确定、勘探区域选取、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钻井、测试和评价、油气田开发、生产和加工。
首先,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确定勘探目标非常重要。
勘探目标的确定是基于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原理,通过分析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等因素来判断是否可能存在油气资源。
勘探目标的确定需要充分利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其次,勘探区域的选取也是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步骤。
勘探区域的选取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市场需求等诸多因素,通过评估勘探区域的潜力和风险来确定最佳的勘探区域。
接下来,地质勘探和地球物理勘探是油气勘探开发的核心环节。
地质勘探主要通过地质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勘探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特征等,以确定可能存在油气资源的地质层位和构造特征。
地球物理勘探则利用地球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观测和分析地球物理场,如地震震源信息、地电阻率、地重等来探测油气田的存在和分布。
钻井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环节。
通过钻探井眼,可以获取地下岩层的物理信息,进一步了解油气储层的性质和属性,如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以评估油气资源的可开发程度。
测试和评价阶段主要通过钻井后的测试和产品回收来评估油气储层的规模、产能和特征,确定是否具备经济开发的价值。
最后,油气田开发、生产和加工是油气勘探开发的最后阶段。
通过使用合适的采油技术和设备,将油气储层内的油气资源提取出来,并进行处理和加工,以满足能源需求。
油气勘探开发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钻井工程学、石油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它对于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开展油气勘探开发时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提高开发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中国石油发展史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
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
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我们分五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1.恢复与发展玉门油矿解放后,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
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
在生产建设中,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屡建功勋,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
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毛泽东主席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
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东北地区的几个人造油厂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恢复了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主要人造油厂的生产。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
其中天然油19.54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
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5.9万吨,比1949年提高6倍多。
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
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
老君庙油田也开始扩大了含油面积,并开始按科学程序进行全面开发,采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业等措施。
到1959年玉门油矿已建成一个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教育等在内的初具规模的天然气石油工业基地。
塔河油田油气地质特征一、基本情况与勘探历程二、油气勘探成果三、综合研究成果四、勘探技术方法五、“十五”后期规划部署六、存在问题与攻关目标1.历史沿革1978年5月,原国家地质总局在第一普查勘探大队的基础上组建“新疆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由青海迁入新疆。
1983年改名为地质部西北石油地质局。
1985年地矿部党组决定依托西北石油地质局成立“地矿部塔北油气勘查联合指挥部”。
1997年1月中国新星公司成立,变更为中国新星石油公司西北石油局。
中国新星石油公司整体并入中国石化集团后的发展2000年中国新星石油公司整体并入中国石化集团后,李毅中总经理、牟书令副总经理等集团公司领导十分关心西部油气勘探开发和西北石油局的发展,多次来新疆视察指导工作。
2001年重组改制为新星西北分公司和新星西北石油局。
2.油气勘探历程及主要成果准噶尔盆地主战场---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1978年进入新疆,探区遍及新疆各盆地奇克里克侏罗系油气藏,形成了塔里木盆地山前坳陷油气勘探第一次热潮。
塔河油田(4)1997年塔河亿吨级海相整装油田的发现和1998年克拉2千亿方级陆相大气田的发现,标志着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进入了新的阶段。
克拉2气田⑵1977年柯克亚第三系凝析气藏的发现,又一次掀起中新生界油气勘探高潮。
(3)1984年沙参2井奥陶系获高产油气流,开创了塔里木盆地海相古生界找油的新领域,为我国油气勘探战略西移提供了依据。
迎来了地矿、石油系统大规模勘探会战局面。
沙参2井1984年9月22日于井深5391米奥陶系白云岩中获日产油1000方,天然气200万方,发现雅克拉凝析气田.沙参2井在海相古生界的重大突破,拉开了塔里木盆地新一轮大规模石油勘探开发的序幕;为国家制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油气资源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迄今已发现了雅克拉、塔河等21个油气田(藏),探明油气田(藏)15个,探明储量3.28×108t油当量(石油2.68亿吨,天然气600亿方),雅克拉气田塔河大油田桑塔木油气田阿克库木油气田阿克库勒油气田东达里亚油气田西达里亚油气田巴什托油气田亚松迪气田丘里气田大涝坝气田轮台气田3.基本情况雅克拉—轮台地区油气勘探项目塔河地区油气勘探项目巴楚—麦盖提地区油气勘探项目塔中地区目前中石化西北分公司主要在盆地的5个二级构造单元进行油气勘探,即库车坳陷的东南部,沙雅隆起的雅克拉、阿克库勒凸起,巴楚隆起的西北部和麦盖提斜坡的北部。
中国古代对石油的记载
中国古代对石油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
据史书记载,在今
天的陕西宝鸡市附近,当时的秦国就有人利用地下泉油进行炼油。
这
是我国石油加工利用史上的第一幕。
此外,在《汉书》中也有涉及石
油开采的记载。
可以说,中国人对石油的使用和认知已经有着极为悠
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国古代对石油的了解和认知始终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
在古代
的中国,石油并不像现代人那样是一种极为珍贵的资源,也没有广泛
地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中。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古代的中国还把石
油视为一种有害的、污浊的物质。
因为古代人并没有发现石油的化学
性质,也没有掌握到提纯、提炼等现代工艺,所以石油在古代被当做
一种难以驯服的灾祸,甚至是危险物质。
然而,尽管对于石油的作用和价值了解不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
创造力却让他们始终坚信石油存在着一些难以捉摸的神奇功能。
例如,据《太平广记》记载,古代江南地区采取用石油灌瘤的方法来治疗疥
癣的方法,令不少患者获益匪浅。
另有记载称,古代有些地方的居民
会将石油挥发出的气体用于驱赶蚊虫、老鼠,甚至治疗各种疾病。
总体来看,中国古代对石油的认知虽然不如现代人深刻、全面,但利
用石油的经验也不少。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古代并不是没有探索石油的提取和加工技术,而是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制约了对石油的利用。
同时,对于那些在古代就能掌握石油加工技术的人们,也表明古人们的智慧和创新精神。
而在现代,石油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能源,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持续强劲的动能。
茂名石油发展史介绍如下:
茂名石油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该地区发现了大量石油资源。
以下是茂名石油发展史的主要阶段:
1.初期勘探阶段(1914-1936):1914年,德国人在茂名地区发现了石油资源,但由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中国内战的影响,该地区的石油勘探工作一度中断。
1921年,美国人重新开始了勘探工作,并在茂名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2.开发阶段(1937-1949):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茂名地区受到了日军的侵略和破
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茂名地区的石油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3.战略转型阶段(1950-1990):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期间,中国政府将茂名石油
作为国家石油工业的重点发展区域。
在此期间,茂名石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产体系和技术标准,并与国际石油公司合作开发了多个大型油田和石化项目。
4.现代化发展阶段(1990至今):在1990年代以后,茂名石油开始向现代化发展,加
快了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的步伐。
目前,茂名石油已经成为中国石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石油勘探、开采、炼油和化工等多个领域。
中国近代石油发展—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克拉玛依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
在独山子油矿北约130千米处,有一座“沥青丘”,这里像山泉一样流出的不是水,而是黑色的油。
当地人把这里叫做“黑油山”,维吾尔语即“克拉玛依”。
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大事记:1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黑油山1号井完钻出油,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被发现。
2 、1957年9月,克拉玛依油田在二中区开辟生产试验区,74口油井相继投产。
12月底,克拉玛依油田生产原油70271吨。
3 、1958年1月15日,乌尔禾132井出油,发现乌尔禾油田。
6月4日,独山子炼油厂第一批运往内地的成品油启运。
4 、1959年1月10日,我国第一条长距离输油管线克拉玛依——独山子输油管线正式投产,全长147.2公里,年输油能力53万吨。
5 、1966年,克拉玛依油田高产区七中区投入开发。
6 、1967年,生产原油112.67万吨,克拉玛依油田二东区、七东区正式投入开发,独山子炼油厂延迟焦化装置建成投产,年加工能力20万吨。
7 、1968年,石油勘探在克拉玛依油田的二、五、八区和黑油山地区及乌尔禾取得突破,石油地质储量登上3亿吨台阶,全年生产原油114.9万吨,加工原油61.325万吨。
8 、1977年5月17日,位于叶城县境内的柯参一井喷出高产油气流,标志着柯克亚油气田的发现。
9 、1984年11月初,克拉玛依炼油厂试炼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重油)成功,产出7个品种,其中10号沥青填补了高速公路专用沥青生产在我国的空白。
10、1985年3月,新疆石油管理局第一个稠油(重油)热采试验区——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开始建设。
11、1987年8月1日,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台10井日喷天然气9.4万立方米,发现马庄气田。
12、1992年9月3日,彩南油田开发建设指挥部正式成立,我国第一个整装沙漠油田正式投入开发。
13、1996年8月6日,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呼图壁背斜顶部的呼2井发生强烈井喷。
Focus/聚焦1959年9月26日:大庆油田发现井出油的那一刻1959年9月26日,松嫩平原上大同小镇附近一个叫高台子的地方,一口名为“松基三井”的石油钻探井突然喷出一股棕褐色的油流。
一个世界级的大油田由此发现,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就此改写。
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之际,人们将油田定名为“大庆”。
后来在这片油田上崛起的新兴石油之城,就叫大庆市。
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陆相砂岩储层油田之一。
大庆油区的发现和开发,证实了陆相地层能够生油并能形成大油田,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石油地质学理论,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对中国工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外国人就对中国石油资源进行过多次勘探。
美孚石油得出“中国没有有价值的油田”的结论;日本人为了在东北进行资源掠夺,使用了大量深度钻探机器,探钻深度达到1000米,并利用重力探矿、地震计探矿等先进方法,最后也一无所获。
然而,中国的地质和石油专家们有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
他们认为松辽平原(或松辽盆地)有很广阔的含油气远景。
地质部于1956~1957年在整个松辽平原进行了大规模全面的石油地质普查活动。
石油部则在地质工作基础上进行大规模钻探,最终确定了松基一、二、三井的井位。
松基三井虽不是大庆油田的第一口井,但却是大庆油田的第一口发现井,发掘出原油的深度约为1300米。
松基三井已于1988年7月25日关井停产,现在原址上立有纪念碑,记录着“大庆油田发现井—松基三井”。
2001年6月25日,松基三井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是建筑年代最近的文物之一。
松基三井的出油为松辽平原石油勘探找到了首个落脚点,随后大庆长垣的葡7井也出油,表明这是一个含油面积很大的油田。
为了加快松辽地区油田勘探和开发,从1960年初开始了一场石油大会战,参加会战的有5万多人,其中涌现出以“铁人”王进喜为代大庆石油会战中的王进喜9百科知识2019.03A聚焦/Focus10百科知识2019.03A表的一些具有时代精神的劳动模范。
长庆油田勘探史【摘要】鄂尔多斯盆地面积25万平方千米, 是我国陆上第二大沉积盆地。
它是我国最早发现和认识石油的地方, 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源地, 从1907年我国大陆钻成第一口油井到现在已经走过了近100个年头。
然而, 直到1994年, 原油产量才上到196万吨。
构成了复杂而绚丽的长庆油田勘探史。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历史;成果;挑战;对策一、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历史背景1905年清朝政府在陕北创办了延长石油官厂,钻探延一井,获得1至1.5吨的原油日产量。
随后,美孚石油公司认为有利可图,千里迢迢来中国与北洋军阀政府签定《中美合办油矿条约》。
不久,在他们认为西北境内石油资源太贫瘠了,放弃了这一合约。
1920年,美国人又一次来到了这片土地却仍然颗粒无收。
从此,“贫油论”从国外渗透到国内,给当时中国人的强国梦布上了一层阴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多次征求地质学家意见和查看资料的基础上,做出了陕甘宁盆地大规模开展石油勘探的重大决策。
1955年全国第六次石油会议重新部署了勘探队伍,成立了西安石油地质调查处,于1957年开展了甘肃东部地区(即陇东)的面积详查和局部构造细测。
发现了胡家湾、曹渠子、元城镇、张家洼、杜家阳区、洪德城、唐台子和胡宗台8个构造;并在环县以南的曹渠子钻了第一口基准井,获得了三叠系油砂,又在环县洞沟沙井子浅探井中找到了白垩系油砂。
1970年位于华池县城关的庆3井,于8月7日首先在侏罗系地层获得日产27.2吨的油流,成为陇东地区第一口出油井。
而到1971年5月,陇东地区已有6口井连续出油,成了陇东油田开发的“先驱井”。
1972年,长庆油田又成功地打出了109口油井,由此也得到了马岭油田300平方公里的含油面积和1.5亿吨的地质储量。
会战还取得了华池、城壕、南梁等6个中小油田、16个出油点的巨大成绩。
两年会战,长庆油田在陇东高原上打出了100多口油井,这些油井大部分在辉煌了一些时日之后,很快便跌人低产期。
石油工业发展简史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简史(2010-04-05 19:28:26)摘自《读书网》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
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
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我们分五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其中不乏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1.恢复与发展玉门油矿解放后,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
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
在生产建设中,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屡建功勋,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
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中共中央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
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东北地区的几个人造油厂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恢复了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主要人造油厂的生产。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万吨,为1949年的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倍。
其中天然油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
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万吨,比1949年提高6倍多。
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
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
《石油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石油和天然气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石油和天然气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化石能源,对于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们不仅是能源的主要来源,还是化学工业、农业、医药、制冷和运输等行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和天然气需求持续增加,导致资源紧张和价格波动。
因此,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1.2 我国油气地质与勘探发展简史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就有关于石油和天然气的记载。
20世纪初,我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开展油气资源的调查和勘探。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油气地质与勘探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50年代,发现了大庆、胜利等大型油田,使我国成为石油生产大国。
此后,我国在陆地和海域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形成了多个重要的油气产区。
1.3 世界油气地质与勘探发展简史世界油气地质与勘探的发展历程与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密切相关。
19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煤油作为照明燃料,推动了石油勘探的兴起。
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石油需求激增,促使勘探技术不断进步。
20世纪初,地质学家们提出了油气成因理论,为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后,地震勘探、钻井技术、油气藏评价等技术的突破,使得油气勘探领域不断扩大,发现了大量油气田。
第二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基本特征2.1 石油的元素组成石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碳(C)和氢(H)两种元素组成,碳的含量约占83%至87%,氢的含量约占11%至14%。
此外,石油中还含有少量的硫(S)、氮(N)、氧(O)和微量金属元素等。
2.2 石油的化合物组成石油中的化合物主要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烷烃是石油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主要包括甲烷、乙烷、丙烷等。
环烷烃包括环戊烷、环己烷等。
芳香烃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
2.3 石油的馏分组成与组分组成石油可以通过蒸馏分离成不同的馏分,主要包括:轻馏分(液化石油气、汽油)、中馏分(柴油、煤油)、重馏分(润滑油、沥青)和残余油(重油、渣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