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港口竞争力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58.00 KB
- 文档页数:10
新加坡港口经营与管理一、港口简介(一)港口及所在城市情况新加坡港是目前世界上货运量第一和集装箱业务量第二的港口(集装箱业务量第一的港口是香港)。
2002年,新加坡港第十四次获选为“最佳海港(亚洲)”。
2004年新加坡港再次被评为亚洲最佳港口。
运营新加坡港的新加坡港务集团于2000年、2001年连续两年荣获 Spell Lioyd's List 亚洲区海事服务奖中的“最佳集装箱码头奖”。
与此同时,新加坡港务集团也在亚洲货运业2002第十三次获选为“最佳集装箱码头经营者”。
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的最南端,马六甲海峡东口,赤道以北 136.8公里,东经103° 36’至东经104°25’,北纬1°09’至1°29’之间。
面积682.7平方公里,由新加坡岛和60余个小岛组成,总人口401.7万,其中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326万,华族人口约占77%。
新加坡属热带雨林气候,常年炎热,没有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是一个难得的天然良港。
图7-3 新加坡港的地理位置注:资料来自PSA官方网站: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新加坡发展成为一个世界主要的商业、运输、通讯、旅游中心。
2002年人均GDP为37401新元(约合20887美元)。
如今,新加坡已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运输中心和国际贸易中转站,世界电子产品重要制造中心和第三大炼油中心。
(二)港口对腹地经济的作用新加坡通过两条堤道与马来西亚相连,和印度尼西亚的廖内(Riau )群岛的主岛仅有一水之隔。
从泰国或菲律宾只须经过短途飞行即可抵达新加坡。
新加坡的樟宜机场为69家航空公司提供服务,是进出东南亚的门户。
现在负责新加坡港运营的是新加坡港务集团(PSA)。
PSA在新加坡港经营着4个集装箱码头,提供相关服务。
这四个码头是Tanjong Pagar, Keppel, Brani 和Pasir Panjang。
新加坡大士港(TUAS PORT)港口规划与启示秦宏雷23新加坡大士港仃UAS PORT)港口规划与启示秦宏雷(深圳港引航站广东深圳518000)摘要: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智慧港口是新一代港口必然趋势。
新加坡港位于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港口发展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目前已经在智慧港口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文章以新加坡大士港为例,探讨智慧港口的建设与规划,以期为国内港口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加坡大士港港口规划愿景0引言目前,新加坡四大集装箱港区由于水深受限、设施更新不足,无法满足超大型船舶的靠泊与作业,为进一步巩固新加坡在亚洲地区的海运服务与航运中心地位,新加坡政府通过在工业中心附近建设一个超级的物流互联网综合大港一一大士港,把目前的转口业务和一些市区的码头业务全部集中过来,利用新技术充分整合新加坡的转口业务,增强新加坡在全球海运领域的竞争力,为其国家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同时,超级大港也是旅游和休闲的重要基地。
超级大港建港过程中的填海造地可增加收稿日期:2021-03-05作者简介:秦宏雷(1984-),男,辽宁省人,一级引航员,现从事港口船舶引航工作。
新加坡的国土面积,南部地区腾出的大量土地将用于开展住宅和商业设施建设,一举多得。
新加坡国土资源有限,只能通过不停的辗转腾挪才能适应发展需要,这既是无奈,也体现新加坡政府的智慧和领先的治港思维。
本文从港口规划、建设与愿景三个方面介绍大士港,以期全面展现新加坡港口发展规划,启发与促动我国港口的改革与规划。
1港口规划2013年,新加坡政府正式公布大士港(TUAS PORT)的建设规划,计划在30年内通过四个阶段的施工,建成占地面积1330多公顷、年吞吐量达6500万标准箱的综合港口。
目前,第一阶段施工已经启动,计划2021年投入使用。
见图1。
大士港的规划思维超前,大致可总结为“一大四新”,是新一代港口的典范。
w W W W V W W W W W W V W W W W W W W W W展针对能见度不良情况下船舶进出港时拖船的保障措施研究,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或降低风险系数,保障港口安全运营,助力天津港的港口建设。
新加坡港口的管理制度一、新加坡港口管理制度的组织结构新加坡港口管理制度的组织结构非常严密,各个部门和机构之间具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和协作机制。
新加坡港务局是新加坡港口的主要管理机构,负责整体的港口运营和发展。
港务局下设多个部门,包括港务、航运、物流、安全等部门,各自负责不同方面的工作。
除了港务局外,新加坡还设立了国际货柜码头公司、新加坡港口集团等其他相关机构,用于管理港口的具体运营和服务。
这些机构之间存在密切的协作关系,确保港口的运作高效稳定。
二、新加坡港口管理制度的政策法规新加坡港口管理制度建立在严格的政策法规基础之上,以确保港口运作的安全、高效和环保。
新加坡港务局制定了一系列的港口管理规章和操作指导,涵盖了从货物装卸、船舶进出、码头作业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要求。
这些规章和指导都是根据国际标准和最佳实践制定的,保证了新加坡港口的国际竞争力和声誉。
此外,新加坡还加强了港口设施的审查和监管机制,确保港口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符合国际标准。
新加坡还定期进行港口安全和环保方面的演练和检查,以保障港口运作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三、新加坡港口管理制度的运营模式新加坡港口管理制度采用了一种高效的运营模式,以应对不断增长的货运需求和提高港口效率。
新加坡港口在港口设施和服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和改造,包括码头、仓储设施、码头作业设备等。
这些设施的现代化和自动化程度很高,大大提高了港口的作业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此外,新加坡港口还采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管理系统,实现了物流链的整合和优化。
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新加坡港口实现了货物追踪、作业实时监控、船舶调度等功能,为客户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服务。
四、新加坡港口管理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港口竞争的加剧,新加坡港口管理制度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和机遇。
未来,新加坡将继续加大对港口设施的改造和升级,以提高港口的货运能力和效率。
新加坡还将加强港口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推动港口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港口公司未来三年工作计划报告一、引言作为一家港口公司,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领先的港口运营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全面详细的未来三年工作计划。
本报告将介绍我们的计划,包括公司目标、市场分析、竞争对手分析、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
二、公司目标我们的公司目标是成为全球领先的港口运营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并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与航运公司和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并积极寻求并购机会以扩大业务范围。
三、市场分析在未来三年内,全球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国际贸易将继续增长。
由于全球化趋势加速,船舶规模不断扩大,因此港口行业将保持快速发展。
同时,数字化技术将在港口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而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四、竞争对手分析在国际港口运营市场上,存在着许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其中,亚洲地区的港口运营商最为强大,如新加坡港口、香港国际货柜码头等。
此外,欧洲和北美地区也有许多知名的港口运营商,如荷兰鹿特丹港、美国纽约新泽西港等。
五、战略规划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战略措施:1. 加强服务质量和效率:我们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以满足客户需求。
我们将引入数字化技术,并加强培训以提高员工技能水平。
2. 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我们将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
例如,我们将推出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并开展集装箱租赁业务。
3. 加强合作关系:我们将加强与航运公司和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并共同开发新业务。
4. 寻求并购机会:我们将积极寻求并购机会以扩大业务范围。
例如,我们计划收购一家物流企业以完善整个物流供应链。
六、实施计划为了实现以上战略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实施计划:1. 引入数字化技术:我们将引入数字化技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以提高港口运营效率。
2. 培训员工:我们将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
3. 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我们将推出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并开展集装箱租赁业务等新产品和服务。
长三角港口物流SWOT分析作者:马金凤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3年第22期摘要:港口从古至今一直历来都是境内外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利用现代化港口作为开展贸易的平台,可以大大提高了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了商业繁荣,进而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
港口是国际物流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简单的对长三角港口群发展现代物流业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威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2006202港口物流是指以港口为核心,以建立货运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和商品交易中心为目的,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代理、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
港口物流是多种物资、交通运输、服务资源的集合,或者说,港口物流是货流即“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汇集地,是各种物流作业的集中地,是多种物流设施和服务功能的集合。
港口物流从纵向看,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以及为以上多个环节提供装备和配套服务的诸多领域;从横向看,港口物流服务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多个方面,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基础性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渗透力和带动效应。
SWOT分析是美国哈佛大学安德鲁斯教授提出的战略分析框架,它是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把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S优势(Strengths),W劣势(Weaknesses),O机会(Opportunities),T威胁(Threats)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找制定适合组织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方法。
1长三角港口物流的(Strength)优势分析1.1优越的地理位置长三角地区濒江临海,处于长江与中国绵长海岸线的T形交汇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被称为“世界第六大城市圈”,这里已形成国际、国内物流聚散节点。
港口信息化案例分析——新加坡港务集团PSA的发展实践PSA的基本背景1、发展历程◆前身是1964年成立的新加坡港务局;◆1997年与政企分离,成立新加坡港务集团-PSA;◆1996年起进军中国大陆,合资兴建大连、广州、福州等集装箱码头◆目前业务已经扩张到11个国家,参与的港口项目达18个2、主要股东与组织结构◆大股东是新加坡政府控制的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集团董事会-首席执行总裁◆集团设置5个事业部(新加坡、东亚、中国、欧洲、印度)和多个部门◆新加坡本港是集团的核心仅新加坡本港,吞吐量从1972年的不足10万TEU,到1984年超过100万TEU,1994年超过1000万TEU,2000年超过1700万TEU。
新加坡港1985-2000年的集装箱吞吐量15年内增长10倍,年增长率达16.6%。
其中,中转箱量已经接近80%。
3、IT系统提升核心竞争优势经过三十多年持续发展形成的经验,自主开发的IT系统,包括CITOS和。
PSA 通过自身的运营实践不断提升系统功能,满足对港口运营的优化、效率的提升,以及客户体验的提高。
能够将整套体系推广迁移到新的港口。
并能通过关键设备运营指标的比较和分析,促进港口运营效率的持续提高。
其中:Portnet是PSA的电子商务平台。
它提供面向客户的一站式服务具体包括:✓服务预定(泊位申请;引航、拖轮);✓电子文档传输(装货单、托运单、储存单、放行单、货柜配置图、积载说明)✓询价和动态追踪(船舶班期表、停泊计划、货柜状态和位置、船舶状态和位置、冷藏箱温度)✓外部系统连接(政府与港务局的数据交换,如清关、危险品申报)✓结算(港口费用EDI、Portnet费用账单)CITOS是PSA的ERP系统,能有效的管理港口的运营资源CITOS的全称是:Computer Integrated Terminal Operations System,码头计算机综合操作系统。
在1990年正式启用,并不断扩充功能,后在1997年开发新版CITOS-I,并向大连等港口进行应用推广。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论文报告: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一、新加坡的开放战略新加坡现代化经济的基础是开放战略。
新加坡政府认为,与其依赖本地市场,不如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
为此,新加坡大力推行了自由贸易政策,并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建立了对全球经济的广泛联系。
这一战略的成功表现在新加坡拥有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全球最重要的油气交易场所之一、亚洲科技中心之一,以及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中心、航空枢纽和旅游业。
二、新加坡的政治稳定政治稳定的维护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新加坡政府的引领下,该国建立了一套严密而高效的国家领导体系,以确保政治稳定。
因此,新加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并成为一个安全可靠的投资目的地。
与此同时,政府通过技术创新和投资,吸引人才和创新力量,并通过稳健的财政支出和公共投资,努力维护社会和谐和平衡性增长。
三、新加坡的资源优化新加坡资源有限,但政府通过对资源的优化和开发,建立了优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新加坡优化电力、国土、水资源等,不仅优化了人民的生活品质,也使新加坡成为供电可靠和水资源安全的国家,并积极发展水业和能源技术。
此外,新加坡大力发展企业和创新社区区,以吸引和保留海外人才和创新精英,建设高科技产业集群,同时也要求企业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
四、新加坡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新加坡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和教育,以确保其具备未来所需的技能、知识和经验。
政府在教育投资方面花费了大量的资源,建立了优秀的教育体系,为每个公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会。
同时,新加坡鼓励人们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并在各行各业设立学院和研究所,以吸引人才和提供高质量的研究和开发支持。
五、新加坡的卓越治理新加坡的卓越治理是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通过强有力的政府领导,新加坡建立了一套重视治理的机制,并对各项政策、计划和管理实施了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此外,新加坡还优化了行政机构,建立了高效的公共服务机制,积极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
2016年版中国港口码头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趋势分析报告报告编号:1679513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报告名称:2016年版中国港口码头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趋势分析报告报告编号:1679513←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3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网上阅读:/R_JiaoTongYunShu/13/GangKouMaTouWeiLaiFaZhanQuSh iYuCe.html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随着船舶大型化、专业化、集装箱化的发展,港口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装备现代化的趋势明显。
港口作业区纷纷转向自然条件更具优势的海港、深水港。
老港港区原有港口功能难以适应现代物流运输的需求。
早期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港口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其传统功能逐步收缩。
城市发展对土地资源及滨水地区空间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导致占据水际岸线资源的老港区与城市规划发展战略不一致。
需要按城市发展需要对港口功能、性质、布局规划进行重新定位思考,进行城市化改造。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年版中国港口码头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趋势分析报告认为,2015年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港口发展总体呈现先减速后加速的趋势,内贸总体好于外贸,内河港口吞吐量增长情况好于沿海,但内外贸和内河、沿海增速之间的差距有所间距小。
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报告(2023年)“狮城”新加坡第十次蝉联国际航运中心指数榜首,其成功与其地理位置密不可分。
新加坡地处地区市场快速增长的东南亚地区,同时作为枢纽连接起了欧洲和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之间的贸易流,是当之无愧的海上商业中心。
不仅如此,在过去的80年里,新加坡已经完成了国际化转型,凭借优秀的营商环境和优惠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航运企业落地。
新加坡的全球贸易网络已覆盖120多个国家的600个港口,货物可通过该网络高效地运往世界任何角落。
新加坡拥有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仅2022年的吞吐量就达到了3730万个集装箱。
新加坡是世界最大的燃料中心,去年共售出4790万吨燃料(包括液化天然气和生物燃料)。
此外,新加坡的替代燃料(包括甲醇、氨、氢和生物燃料)供应量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新加坡替代燃料的销售量(包括约14万吨生物燃料混合物)已超过液化天然气燃料的销售量(1.6万吨)。
新加坡的航运金融专业服务能力也在不断发展,目前规模仅次于伦敦和纽约。
新加坡拥有约20家可提供船舶融资产品的本地和国际银行、中介机构以及金融公司。
此外,新加坡还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航运替代融资方案,其中包括海上租赁和获得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机会。
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MPA)人员介绍,新加坡以成为全球绿色船舶融资中心为发展目标,通过各类金融机构提供广泛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为全球航运企业提供银行债务、私募股权、资本市场和咨询等服务。
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的人员向项目组表示:“目前,新加坡已在多个领域发力,为实现这一愿景而不断努力。
”该局已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起的绿色金融业工作小组合作,共同制定了用于明确绿色贸易融资或转型融资的分类方法,该方法可以让海事和金融服务部门就绿色航运达成共识,由此来促进新加坡国内航运脱碳相关投资的资金流动。
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也正在建立有助于促进海运行业绿色发展的融资机制。
该局即将向面向航运企业与机构发放意向调查书(EOI),以征集针对新型电动海港船的技术方案、供需情况以及绿色融资方式的意见建议,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表示:“我们预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团结制造商、港口船舶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等多个行业的参与者,共同致力于降低使用成本以及为早期的使用者提供支持。
新加坡港口的管理认识一、港口简介<一>新加坡港的港口概述新加坡港位于亚洲的战略中心,是扼守欧洲和远东地必经之地的门户。
作为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枢纽港,新加坡港吸引力许多国际大型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前来开设区域性营运中心,共有200个航运班轮公司的船舶挂靠,通过众多航线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相连接。
运输业在新加坡经济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从货物装卸、船舶加油和船舶物料供应等传统业务延伸到船舶专用管理和传播中介服务业务、国际法律和仲裁服务等高端服务,新加坡已成为能提供全方位的海运一体化服务的世界级航运中心。
尽管新加坡港的运行完全建立在商业化的基础上,况且还与其他港口在同一层面竞争,但它仍然是公共港口,其经营目标必须与政府优先考虑事项相吻合。
新加坡港务局(PSA)成立于1964年1月,后来改名为新加坡海运港务局(MPA),并于1997年实现企业化运作。
<二>新加坡港的发展措施1、以港兴城,以城促港(1)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2)加强政策扶持力度(3)加强港口的信息化建设2、坚持本色,中转立港根据新加坡的区位特点和优势,新加坡把发展国际航运中心定位于中转型国际航运中心,以加强国际中转作为港口发展、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
3、延伸服务,拓展城市功能以港口为支撑,新加坡进一步延伸产业,拓展经济链。
4、延伸产业,拓展经济由港口服务进一步延伸,形成新的产业链,进一步繁荣新加坡的经济,同时形成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附加功能,形成港口对城市经济的乘数效应。
5、加强开发,实行自由港政策二、新加坡港港口的管理情况<一>港口的生产管理港口生产管理是港口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的运行港口,必须要有合理的规划安排。
1、保持港口畅通,加速车、船、货物的周转。
2、保证按期、按时、安全优质地完成车、船装卸任务。
3、充分合理运用港口资源和一切技术手段完成生产任务。
4、加强港口生产过程相关各部门间的合作。
港口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评价国际物流过程与港口的许多条件有联系。
而港口的运营条件、服务质量、综合环境、硬件设施条件、现代化管理水平以及港口整体形象等均将直接影响到港口在运输物流市场的竞争实力。
而各港口的市场竞争力对外贸进出口货物运输的网络分配预测有重要作用。
为了了解各港口市场竞争力水平,有必要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
1.运营条件包括港口与客户(货代)、港口与船舶公司之间所发生的与运输直接相关的一些影响因素,诸如港口容纳船舶的能力,外运运输系统的功能,港口的综合作业费用。
港口容纳船舶的能力受港前深度及航线覆盖面的影响较大,其中港前深度直接关系到大型船舶的安全靠港。
而航线覆盖面则影响到货物能否及时快速送达目的地以及能否直接运达世界各地。
对世界上一些主要港口的航线覆盖不够全面会影响到货物运输的直达性,进而影响到对货主的吸引力。
同样,外运运输系统(即集疏运系统)将影响到货物集港及货物疏港的方便性和快捷性,从而影响港口效率,影响货主对港口的评价。
港口作业费用通过货代或其他中间环节,最终将影响到货主的综合运输(物流)费用,从而也影响到货主对港口的评价和选择。
2.服务质量港口的各项基础条件对客户的影响将集中反映在对客户的综合服务方面,尤其是船舶公司比较关注港口作业效率、拥挤程度和船舶进港时间延滞程度,这些将直接影响船舶公司的效益。
在港口作业效率中,通关效率以及信息服务将对货主(货代)产生较大影响。
上海港在通关效率方面还远低于新加坡、香港等港口,特别在国际集装箱运输方面,削弱了自己的竞争力。
3.港口软环境主要有:港口的国际化、自由化,港口费率政策的优劣;港口所处区域的金融、保险、商业环境,物流服务水平等。
自由港政策吸引客户之处主要在于货物在区内自由储存、流通、买卖、简单加工、包装等作业,海关对此不作干预,从而减少许多繁琐的手续,加速货物周转和流通。
港口费率政策对港口竞争力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例如,马来西亚的丹戎帕拉斯拉港利用收费只是新加坡港的一半的策略,就从新加坡挖走了马士基海陆和长荣两家大客户。
港口行业的竞争状况分析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一、港口行业竞争结构分析(一)替代品的威胁港口是水陆运输工具的衔接点和货物旅客集散地,主要为船舶运输提供货物的装卸及相关服务。
这种行业特性是其他行业无法替代的。
但随着区域性综合运输网络的建设,铁路、公路运输里程半径的增加,公路、铁路、航空运输业及管道的发展对水运业尤其是内贸运输产生了一定的分流作用,从而增加了港口的经营压力。
图表1:水上运输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优劣及替代性比较运输方式优点缺点适用性与水运的替代性铁路成本低,运载能力强速度慢,装卸次数多远距离运输,附加值低、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较高航空速度快成本高,装卸次数多远距离运输,附加值高、体积小、时间要求高,运载能力弱的货物较低公路速度快,卸载次数少成本较高短距离和中等距离运输,附加值高、时间要求较高的货物较低管道无损耗、无污染、运输量大、成本低采用密封设备长距离运输,适合于大且连续不断运送的物资低水运成本低,运载能力强速度较慢,装卸次数多远距离运输、国际贸易附加值低、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资料来源: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整理由于水运货物尤其是海运货物主要为大宗货物或低附加值的货物,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水上运输在费用和运输能力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中国外贸货物90%以上要通过海运来完成,因此其他运输方式对水运尤其是海运而言无法产生实质性替代,从而对港口业无法构成很大威胁。
(二)新进入者的威胁针对港口行业,当港口业的平均利润率或预期的收益较高时,不仅会促使已有的港口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还会吸引行业外的企业投资参与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以分享港口业的高额利润。
只要有新的加入者,原有港口企业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就会减少,港口间的竞争随之就会加剧,从而会引起港口行业服务价格的降低;同时新加入者要获得资源进行生产,也会使港口生产要素市场的价格水平上升,从而导致行业生产成本的升高。
这两方面的变化最终将降低港口业的利润率水平。
摘要: 伴随国际市场一体化和经济竞争全球化发展, 运送企业面临着新挑战, 坚持对外开放,面对剧烈市场竞争环境, 为了发挥港口企业自身能力和优势, 培育港口企业关键竞争力, 完善并实行港口企业发展战略尤为重要。
面对着众多竞争对手, 我们要有自己对策对港口开展物流服务竞争性及采用发展方略还缺乏理论上研究, 增进港口经济发展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在于提高港口关键竞争力方略。
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
文章首先对关键竞争力提出, 然后简介了港口关键竞争力含义及五大特性, 提高港口关键竞争力意义、重要性、影响港口关键竞争力原因, 以及怎样提高港口关键竞争力对策加强信息化步伐, 提高港口竞争力, 实现港口信息化过程, 提高港口关键竞争对影响港口关键竞争力原因。
加强信息化步伐, 提高港口竞争, 实现港口信息化过程, 信息化不仅关系到企业竞争力强弱, 还与企业在信息化时代生死存亡亲密有关。
推进信息化建设关键是要使搜集到庞大信息最终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根据。
本文还通过几种详细事例来阐明怎样提高港口关键竞争力及其提高港口关键竞争力重要意义。
关键词:港口关键竞争力重要性信息化ABSTRACTpetitio.wit.th.developmen .o.globalization.transportatio.enterpris.face.ne.challenges.adher.t.th.openin.t.th.outsid. petitio.environment.i.orde.t.exer.por.enterpris.thei.ab petitiveness.improv.th.por.an.implementin. petition.w.hav.thei.o c .theoretica.research.an.promot.th.developmen.o.th.por.econom.i..ke.lin.i.a.importan.ba petitivenes.strategy.petitivenes.o.th.port.the.intro peti petitiveness.an.ho.t. rmatio.pace.asc p rmatio.step.an.increasi rmatio.por.no.onl.relate.t.th.i rmatio.time.t rg.inf ormatio.an.eventuall.collecte.fo.th.developmen.o.enterprise.provid.basi.fo.th.decision-p petitiveness.Keywords: port the core competence significance informatization目录第1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加坡港口竞争力分析报告 一、新加坡基本资料介绍 1、基本概况 新加坡港位于新加坡(全称:新加坡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的新加坡岛南部沿海,西临马六甲(MALACCA)海峡的东南侧,南临新加坡海峡的北侧,是亚太地区最大的转口港,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又称狮城、星洲或星岛。该港扼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13世纪开始使是国际贸易港口,已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转口港。 2、港口基本信息 锚地:东:(A)01-13-31N/103-53-39E,(B)01-15-36N/103-57-30E; 南:港界内,Sebarok Beacon南; 西:01-13-44N/103-36-30E 东柔佛 海峡(East Johore Strait):01-18-00N/104-05-30E 3、主要进出口货物: 主要进出口货物为石油、机械设备、电子电器、化肥、水泥、谷物、糖、橡胶、面粉、化工产品、矿砂、工业原料、食品、木材、椰袖、椰干、棕榈果、水果及杂货等。 4、港口功能 (1)发展集装箱中转业务 从1960年开始,集装箱运输在世界上逐渐兴起。新加坡抓住机遇,开始大力兴建集装箱专用泊位,首个泊位于1972年投入运营。通过逐步改建和新建集装箱专用码头,配合积极的集装箱中转政策,并与政府当局和相关行业紧密协作,新加坡港迅速发展,转变成为地处东南亚的集装箱国际中转中心。 新加坡港与世界上123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建立了业务联系,每周有430艘班轮发往世界各地,为货主提供多种航线选择。有了如此高密度、全方位的班轮航线作保证,需要中转的集装箱到了新加坡很快就会转到下一个航班运往目的地。新加坡港的大部分集装箱在港堆存时间为3-5天,其中20%的堆存时间仅为1天。 新加坡作为国际集装箱的中转中心,极大地提高了全球集装箱运输系统的整体效能,成为国际航运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的最大特色。 (2)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除了海运,新加坡还在空运、炼油、船舶修造等方面具备产业优势,同时又是重要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围绕集装箱国际中转,衍生出了许多附加功能和业务。 国际集装箱管理和租赁中心。发达的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吸引了许多船公司把新加坡作为集装箱管理和调配基地,形成了一个国际性的集装箱管理与租赁服务市场。 空港联运中心,是新加坡海港与新加坡空港合作开展的一项增值业务。它是指通过海运和空运的配合与衔接,有交往地利用两种运输方式的优点,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 国际船舶换装修造中心,新加坡港拥有一个40万吨级的巨型旱船坞和两个30万吨级的旱船坞,能够同时修理的船舶总吨位超过200万吨,是亚洲最大的修船基地之一。在为船舶提供维修服务的同时,新加坡港还提供国际船舶换装与修造一体化的服务。需要检修的船舶往往满载货物从其他港口驶往新加坡,将货物在新加坡港换到其他船舶后,就近在新加坡进行维修,节省了成本,方便了船主,也为新加坡的修船业带来了更多的生意。 国际船舶燃料供应中心。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排名前列的sheU、Exon Mobil、BP等石油公司均把新加坡作为石油提炼和仓储基地。产业的规模效应使得船用成品油的价格相对较低,加上位于国际航线的要冲,新加坡已发展成为国际船舶燃料供应中心,往返欧亚航线的船舶大部分只选择在新加坡或鹿特丹两地加油。 (3)实行域外经营战略 从1996年开始,新加坡开始改革港口管理体制,把港口的管理和经营职能分开。设立新加坡海事和港口局(MPA)负责港口管理,设立新加坡港务集团(PSA)负责港口生产和经营,对PSA进行股份制改革和私有化。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要求,按照全球供应链管理模式,进行口岸作业流程再造,积极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通过港口体制改革强化PSA作用,突出其港口经营,赋予PSA域外投资经营权,并配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即在“金砖四国”,建设异国“飞地”工业园区,在全球范围内抢占集装箱运输市场。
(4)发展临港工业 新加坡充分发挥港口的综合区位优势, 利用海港的天然水深、便利的交通体系和宽阔的土地资源的优势, 同时利用其作为物资集散中心各项生产要素非常集中的优越条件发展临港工业。为满足第三代物流发展和顾客的需要, 新加坡港已在裕廊码头建立了物流中心, 培育港口物流链, 港口与加工业联合发展。港口园区建设与吸引外资相结合, 将一些临港土地和泊位提供给跨国公司作为专用中转基地使用, 鼓励大跨国企业在港区建设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这样, 港口物流为临港工业提供专业、高效的物流服务, 提升加工工业水平, 进而又促进港口经营效益的提高。 二、新加坡港口发展现状 新加坡港2014年集装箱吞吐量上升4%至3390万TEU,同时保 持着世界第一大加油港的地位,相较于2013年的3260万TEU,2014年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达3390万TEU。从吞吐量规模上来看,新加坡暂列世界第二,规模最大的港口仍是上海港,去年吞吐量达3529万TEU。从燃油销售上来看,新加坡仍是世界第一的加油港,2014年销售的总燃油量达4240万公吨,相比2013年的4270万公吨有轻微下滑。2014年抵港船舶创纪录的达到了23.7亿总吨(GT),比2013年增长1.9%。其中主要是集装箱船和油轮,共计占年到达船舶总吨位的30%。MP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新加坡仍然是国际航运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大量海事相关企业,同时还是超过130家航运集团以及5,000所海事相关机构的总部所在地。航运产业的集群为新加坡提供了超过170,000个就业岗位,贡献的GDP占总量的7%”。 但是世界航运理事会(World Shipping Council)基于2013年底的数据选出的全球十大港口,中国上海港取代新加坡港成为全球第一大港口。作为全球第一大港口的上海港,2013年的吞吐量为3362万TEU,在2011年的3174万TEU和2012年的3258万TEU的基础上稳步增长。 新加坡现虽屈居全球第二大港口,但其集装箱运输依然强劲。2013年吞吐量为3258万TEU,2012年和2011年分别为3165万和2994万TEU。多年来,新加坡一直是众所周知的全球最大集装箱港口,穿梭于亚洲的船舶几乎无不经停新加坡港。而今,新加坡港已连续三年被上海港超越。下图为2013——2014年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统计图
二、新加坡港口竞争力评估分析 1.确立港口竞争力评估模型 2.港口竞争力评估分析的具体指标 对于新加坡港口竞争力的评估分析的总体指标:港口综合竞争力,其中二级指标大致分为以下:(1)港口宏观环境(2)港口区位条件(3)港口软硬件设施(4)港口运行效能(5)港口成本与收益(6)港口投资开发(7)港口发展态势等,部分涵盖三级指标。
2.1港口宏观环境: 新加坡港口的宏观环境可分为:政策环境、经济金融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和通关环境。 2.1.1政策环境 新加坡的政策中最为突出的是自由港政策,新加坡同世界许多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新加坡实行的自由港政策,具体体现是实行自由通航、自由贸易,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对大部分货物免征关税,是国际货物中转的速度和效率用高于世界其他港口等。新加坡港口的航运指数一直处于世界前列,而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也吸引了大批的船公司的停挂。 2.1.2金融环境 新加坡港口金融环境也较为的稳定和良好,由于地理环境和区位条件的影响,新加坡本国国内的内外贸易量处于不平衡状态,就目前而言,其对外贸易量远超国内,投融资资比例较高。 2.1.3市场竞争环境 新加坡港自然条件优越,水域宽敞,很少风暴影响,治区面积达538平方米,水深适宜,吃水在13m左右的船舶可顺利进港靠泊,港口设备先进完善,相对世界其他港口,新加坡港口的公共配套设施较为完善,保税园区的利用率较高。
2.2港口区位条件 2.2.1经济腹地 自13世纪开始新加坡便是国际贸易港口,目前已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转口港。新加坡港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的中心。主要工业以电子电器,炼油及船舶修造为三大支柱部门。该港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它已是世界上电脑磁盘和集成电路的主要生产国,还有炼油业,它是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工业除三大支柱部门外,还有纺织、食品、交通设备、建筑等也较发达。新加坡还是欧、亚及太洋洲的航空中心,旅游业也是主要外汇来源之一。新加坡境内自然资源缺乏,粮食的全部和蔬菜的半数均依靠进口。 2.2.2航运状况 新加坡的航运状况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中,新加坡港拥有一个强大的枢纽网络,联系着世界上250多家船运公司和123个国家的600多个港口,每周有大约430个航班发往世界各地,为货主提供多种航线选择。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大的转运中心,具有高效率、完善的转运机制,能使货物快速、经济地转口到其他地方。新加坡港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中转枢纽港,提供集装箱转移、卸载等海港等服务。作为国际集装箱中转中心,新加坡极大地提高了全球集装箱运输系统的整体效能,成为国际航运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2.3港口软硬件设施 2.3.1硬件设施 目前共有37个集装箱泊位,岸线长约10.3公里,港口最大水深15米。港区包括丹戎帕加-凯佩尔、巴实巴让、裕廊、三巴旺港区以及亚逸楂湾、布孔龙岛等,炼油厂码头。丹戎帕加-凯佩尔是该港的主要港区,也是该港的主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