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研究专家(一)
- 格式:docx
- 大小:18.68 KB
- 文档页数:3
畜牧业专家分类
畜牧业专家可以根据专业领域、学术背景、从事的畜牧业事务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以下为一些可能的畜牧业专家分类:
1. 饲养及繁殖专家:专门研究畜禽的饲养、繁殖、性能改良等方面的专家。
2. 饲料与营养专家:研究畜禽饲料成分、营养需求以及饲料配方等方面的专家。
3. 疾病防控专家:负责畜禽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以及防疫措施的制定等方面的专家。
4. 畜禽行为学专家:研究畜禽的行为特点、行为模式以及行为对养殖管理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专家。
5. 兽医专家:主要从事畜禽的诊断、治疗、养殖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专家。
6. 养殖技术与管理专家:负责畜禽养殖技术的研究、改良和管理等方面的专家。
7. 畜禽产品加工专家:研究畜禽产品的加工技术、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专家。
8. 产业经济与市场专家:负责畜牧业的经济分析、市场预测和发展规划等方面的专家。
9.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家:关注畜牧业对环境破坏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环境友好型养殖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专家。
上述仅为一些畜牧业专家分类的例子,实际上根据研究领域的不同,还可以有更多的细分专家。
我国管理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记省劳模汪应洛院士汪应洛院士执教5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管理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和应用工作,是我国管理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
不仅如此,他在管理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也颇有成就。
一、在工程科技方面的主要成绩1、结合我国实情,较早在国内经济管理领域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进行发展规划、工程论证、战略决策等方面的研究1980年参加由国务院组织的“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提出并完成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建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型体系,受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山西省重视,在实际战略规划中得到应用。
82年受国家科委委托,承担三峡工程综合经济评价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86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91年受国家科委、水利部和能源部委托,作为专家组成员,对当时有争论的三峡大坝坝高及工程投资等进行系统分析和科学论证,并得到实际应用。
95年提出基于计算机智能化的战略决策方法和支持工具,并完成了宜昌地区“城区供配电设计管理计算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和“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及信息处理”研究,97和98年分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82年受国家教委委托研究全国教育规划,提出并建立了教育规划模型,编制了全国和省(区)级应用软件,86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84年参加国务院组织制订全国人才规划时提出人才规划的系统分析方法被采纳,并受命协助组织全国80几个部委和单位研究制定全国人才规划,是我国教育系统工程的创建者之一。
从80年代中、前期开始,开展战略理论和战略决策行为学的研究,参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2000年的中国”及“中国地区协调发展战略与政策综合研究”,其重要贡献受到嘉奖。
以上主要工作被学术界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系统工程应用的重大成果。
92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提高我国生产率”研究,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方法提出生产率工程理论体系及提高工业生产率系统化方法,在工业企业得到有效应用,95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出版《生产率工程》。
可持续发展科学硕士可持续发展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一门针对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性硕士学位。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可持续发展科学硕士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知识的专业人才,他们可以在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等领域中担任重要职务,推动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科学硕士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了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可持续能源、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管理、气候变化、社会公正等。
学生将学习到环境科学、经济学、社会学、政策分析等多学科的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跨学科地研究和解决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接触到可持续发展的最新理论和实践,了解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他们将学习到如何评估和解决环境问题,如何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如何推动社会变革和创新。
通过实践项目和实地考察,学生将有机会亲身体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和挑战。
毕业后,可持续发展科学硕士专业的毕业生将具备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从事研究、政策制定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他们可以成为政府部门的环保专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顾问、非营利组织的项目经理等。
他们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可持续发展科学硕士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
随着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可持续发展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
同时,可持续发展领域涉及到环境、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需要具备跨学科背景和综合能力的人才。
因此,具备可持续发展科学硕士学位的人才将更加受到各行各业的追捧。
可持续发展科学硕士是一门旨在培养可持续发展领域专业人才的研究性硕士学位。
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项目,学生将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具备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能力。
毕业后,他们将能够在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各个领域中担任重要职务,为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汽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作者:王辉来源:《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24年第05期摘要:汽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行业升级的必然趋势,更是未来竞争力的源泉。
本文阐述了汽车制造企业在数字化发展战略、数字化建设框架以及数字化实现路径等方面的探索,论述了如何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业务流程重组,搭建数据底座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从而实现制造业全要素和全价值链的全面链接,助力企业的降本增效。
研究结果表明,依托产业优势,加快建设汽车制造业的产业链伙伴的数字化生态,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间数据,实现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可以为整个汽车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数据底座;数字化技术;数字化生态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不可逆转的趋势。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在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
消费者对于智能、个性、便捷的汽车产品和服务的追求,也一直在推动着汽车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传统的汽车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从技术驾驭到业务创新,从组织变革到文化重塑,从数字化能力建设到人才培养,任何一个环节准备不足,都会使数字化转型的成效大打折扣。
汽车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之初就需要先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
“智能化、数字化、生态化”的发展战略、“数据可视、灰度创新”的双创圆理念及面向场景运营的IT 平台和业务平台的“双平台模型”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字化运营思路。
这套运营思路不仅提升了数据驱动业务的能力,还依靠数据分析进行科学决策,使其更能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并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本文从数字战略、组织建设、数据底座和技术创新四个方面,论述了我司汽车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和研究。
1 制定数字战略,数据驱动变革数字化战略规划是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智能化、数字化、生态化”是指生产制造智能化、管理运营数字化和产业体系生态化。
蒲勇健教授简介
蒲勇健教授,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巴渝学者”、“两江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985创新平台“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重庆市信息经济学会会长,重庆市学术带头人,重庆市政府科技顾问团顾问,重庆市旅游局高级顾问。
蒲勇健教授已在学术杂志上发表了200余篇论文,其中SCI核心检索论文9篇;出版专著20余部;作为负责人承担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1项为国际联合资助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部委级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重点课题、16项省市级项目和20余项横向课题的研究,作为主研还参与了多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
蒲勇健教授是中国百名科技创新优秀青年奖获得者,重庆市首届科技创新十大杰出青年,国家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曾获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以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重庆市政府发展研究二等奖、三等奖和其它多项学术奖励。
举全社会之力推进可持续发展STRENGTHEN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GUIDANCE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THE HELP OF THE WHOLE SOCIETY一方面政府决策者要建立高层共商协同推动机制,举全社会之力推动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我国要主动承担起大国的责任,利用科技创新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一带一路”与SDGs 有效对接,这是影响2030全球愿景实现进程的重要契机。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郭华东人物简介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芬兰科学与人文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
现任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名誉主席及其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技术促进机制10人组成员、国际环境遥感委员会主席、“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主席,曾任国科联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主席。
|本刊记者 王秋蓉ACADEMICIANS TALK院士论道进入2020年,全球离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完成只剩下10年了。
要实现这一目标,亟待各国共寻良策,加速行动。
而科技正是落实SDGs 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其价值和作用正在日益凸显。
早在2015年联合国就启动了技术促进机制(TFM)以凝聚科技界、企业界和利益攸关方的集体智慧,支持和促进实现 SDGs,使全球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是这一机制的践行者和贡献者。
近年来,中国积极利用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9年9月,出席第74届联合国大会的中国代表团正式对国际发布首份《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
这份报告所呈现的技术方法和分析成果可为其他国家落实SDGs 带来有益借鉴,为解决更多全球性与地区性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得到了联合国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2023时代楷模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标题:2023时代楷模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引言概述:2023年,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年份。
在这一年里,我们见证了一批杰出的人物以其卓越的成就和伟大的事迹,成为了时代的楷模。
他们的努力和奉献,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3时代楷模十大人物的事迹,并为他们颁发隆重的奖项。
正文内容:一、科学与技术领域1.1 人工智能专家李明李明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他研发出了一种能够模拟人类思维的智能算法。
这一算法在医疗诊断、金融风险评估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福祉。
1.2 生物技术先驱张磊张磊是生物技术领域的先驱,他成功研发出一种能够高效治疗癌症的新型药物。
这种药物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够提高治愈率,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1.3 航天工程师王峰王峰是航天领域的杰出工程师,他领导团队成功研制出了一种更加高效、安全的航天火箭。
这种火箭不仅能够将载荷送入太空,还能够实现可回收利用,大大降低了航天成本,推动了太空探索的进程。
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1 碳排放减少专家陈娟陈娟是环境保护领域的专家,她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减少碳排放的措施。
通过改善工业生产方式和推广清洁能源,她成功降低了碳排放量,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2.2 可持续农业倡导者李华李华是可持续农业的倡导者,他致力于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理念。
通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他帮助农民实现了高效、环保的农业生产,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新能源研究专家赵亮赵亮是新能源研究领域的专家,他致力于研究和开发可再生能源技术。
他成功研发出了一种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和储能系统,为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教育与公益事业3.1 教育改革家刘婷刘婷是教育改革领域的杰出人物,她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她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方式,为培养优秀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的方法
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是一个复杂的领域,需要采取多种方法来深入了解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同方面和复杂性。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
1. 综合评估方法:这种方法通常采用定量和定性指标来衡量不同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例如,可以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指标,并使用专家评估、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这些指标进行评估。
2. 场景分析方法:这种方法通常通过构建不同的发展场景,探究这些场景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例如,可以探究不同的政策、技术和经济变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3. 系统动力学方法:这种方法基于系统思维,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模型来分析各种因素间的关系和影响。
例如,可以探究人口增长、资源消耗和环境变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平衡不同领域的需求和发展。
4. 社会学方法:这种方法探究社会和文化因素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例如,可以探究不同文化、价值观和行为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考虑如何促进人们的环保行为和可持续消费。
综合使用以上多种方法,可以深入了解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杂性和挑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 1 -。
2024年工作设想 (2)2024年工作设想 (2)精选3篇(一)在2024年,我希望能够从事一项与人工智能和技术相关的工作。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我相信在2024年,人们对于技术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以下是我在2024年工作设想的一些方向:1. 人工智能研究员:作为人工智能研究员,我将参与开发新的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我希望能够参与到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项目中,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2. 数据科学家: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据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一名数据科学家,我将专注于数据分析和挖掘,帮助企业和组织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持。
3. 虚拟现实开发者:虚拟现实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为人们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体验。
作为虚拟现实开发者,我将参与开发虚拟现实应用程序和游戏,为用户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
4. 网络安全专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也变得日益重要。
作为一名网络安全专家,我将参与网络安全防护和漏洞修补等工作,保护网络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5. 自动驾驶工程师:自动驾驶技术正在逐渐成熟,并且在未来几年内将进一步普及。
作为自动驾驶工程师,我将参与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和优化,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我都希望能够不断学习和成长,跟上技术的发展步伐,并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2024年工作设想 (2)精选3篇(二)2024年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年份。
根据当前的全球发展趋势,以及科技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我对2024年的工作设想如下:1. 数据分析师:随着大数据的兴起,数据分析师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分析和解读海量的数据,他们能够为企业或组织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和战略规划。
2. 虚拟现实设计师:虚拟现实技术正在快速发展,未来将渗透到各个领域。
虚拟现实设计师将负责创建虚拟现实世界中的场景、角色和交互界面,并且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打造令人惊叹的虚拟现实体验。
——德内拉•梅多斯及《增长的极限》的诞生与影响TO GET RID OF THE PLIGHT OF MANKIND AND EXPLO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首次利用科学建模方法展示了整个人类社会的运行与未来情景,为人类走出困境、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做出了重要探索。
2022年3月2日是罗马俱乐部著名报告《增长的极限》发表50周年。
这份报告被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因触及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一直被视为人类思考发展模式的启蒙作品和世界|黄晶 王文涛 揭晓蒙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绿色经典。
《增长的极限》关于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将很快超越地球承载极限的论断,在当时无异于清夜鸣钟,唤醒了沉浸于资本主义“繁荣盛况”的人们,促使人们开始正视为满足自身需求过渡消耗资源和能源给人类未来生存带来的风险。
时隔50年,尽管世界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增长的极限》提出的理论和观点始终保持着生命力。
这份报告的诞生,离不开其背后研究团队的探索与付出。
德内拉•梅多斯(Donella H. Meadows)作为核心成员和报告第一作者,与16位年轻研究人员首次利用科学建模方法展示了整个人类社会的运行与未来情景,为人类走出困境、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做出了重要探索。
本文以《增长的极限》研究团队核心成员德内拉参与“人类困境”研究为线索,梳理了《增长的极限》报告的产生历程和社会反响,介绍了报告的后续系列以及德内拉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贡献 。
德内拉·梅多斯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BSERVATION | 可持续发展观察图片来源:系统变化研究院官网从研究“人类困境”到《增长的极限》的诞生德内拉1941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埃尔金市,在卡尔顿学院(Carleton College)学习期间结识了同专业低一年级的丹尼斯•梅多斯(Dennis L. Meadows)并结婚。
数学教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课题1申报课题:数学教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一、课题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数学教育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逐渐减退。
因此,为了促进数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和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本课题拟重点研究数学教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改进我国数学教育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1. 研究内容:本课题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数学教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索数学教育的核心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为数学教育提供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和发展策略。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数学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标:研究数学教育的核心概念、目标和要素,探讨数学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2)数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进行评价,研究探索适应学生需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
(3)数学教育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学教育评价体系,综合考虑知识、能力、素养等多个方面的要素,推动数学教育的有效实施和持续发展。
2. 研究目标:(1)深入研究数学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标,明确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要求,推动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的数学教学方法,总结和提出适合不同层次、不同背景学生的数学教学方法,实现数学教育的个性化发展。
(3)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学教育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态度,促进数学教育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三、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1. 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文献、案例,了解国内外数学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实证研究,从而得出科学合理的研究结果和结论。
2. 实施步骤:(1)第一阶段:开展文献研究,总结国内外数学教育的发展历程、问题和成果,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孙逸【期刊名称】《今日科技》【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1页(P35)【作者】孙逸【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12月4日,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杭州举行。
100余名浙江省内从事并关心可持续发展事业的专家、学者、管理工作者、相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参加会议。
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曹新安在会上致辞。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在当前形势下尤为重要。
2014年上半年,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通过《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争取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美丽中国先行区,建成“富饶秀美、和谐安康、人文昌盛、宜业宜居”的美丽浙江。
曹新安在致辞中指出,面对当前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新思路、新内容、新要求,研究会要围绕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难点和实际需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建言献策,将研究会做强做大。
会议回顾总结了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上届理事会以来的工作和成绩,明确了今后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任务和要求,修订并审议通过了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会理事。
曹新安副厅长当选为新一届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
会议充分肯定第二届理事会和全体会员取得的成绩。
全体会员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围绕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积极宣传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做法与成效,为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研究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会议要求深入认识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建设生态文明和持续改善民生成为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
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中央提出政绩考核不应以GDP论英雄,而要综合考核资源消耗、生态保护、科技创新、生活质量等指标。
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导向上一个重大的转变,是中央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决心的充分体现。
可研性研究报告专家意见
作为可研性研究报告的专家,我认为该报告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和建议。
以下是我对报告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1. 目标和目的明确:报告中对项目的目标和目的进行了明确的描述,但可以进一步强调项目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和价值。
这将有助于评估项目的重要性和可持续性。
2. 可行性分析细化:报告中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但可以细化分析方法和数据来源。
例如,可以进一步详细说明市场调查的具体方法、样本规模和调查结果,并提供相关的市场数据和分析报告。
3. 风险评估和管理:报告中对项目的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但可以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估和管理措施。
建议在报告中具体列出可能的风险和应对措施,并对每种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和分析。
4. 财务分析和投资回报:报告中对项目的财务表现进行了初步分析,但可以进一步完善财务模型和投资回报分析。
建议通过不同的财务指标和敏感性分析来评估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和投资回报。
5. 可持续发展考虑因素:报告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考虑。
建议在报告中考虑项目对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和措施。
总体而言,该可研性研究报告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较为全面和详细的分析,但有一些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我的建议是在报告中进一步细化可行性分析、风险评估和管理、财务分析和投资回报、以及可持续发展考虑因素。
这将有助于提高报告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并为项目的决策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依据。
可持续发展专业博士可持续发展专业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简称PhD-SD)是一种高度研究型的博士学位,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专家和学者。
这个完整的研究项目,包括了在可持续发展原则、设计和实践中的广泛深入的研究。
PhD-SD 专业注重解决横跨环境、经济和社会三大领域的复杂问题。
“可持续发展”这个术语,旨在指导经济和社会体系的发展,而不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这个专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例如土地利用和土地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城市和公共、可再生能源和碳排放等。
PhD-SD 学位组合了实践性和理论性的研究,致力于培养学生具备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
专业课程常常涵盖了人类行为、社会发展、制定、环境管理和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
学生通常都需要完成大量的研究和独立性工作,例如撰写博士论文并为其进行答辩。
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已经开始在世界各地扮演领导的角色,例如独立研究员、可持续发展的制定者和高级管理人员。
他们通常在领导、非营利机构和各种企业机构中工作。
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非常广泛,从大学教授、独立顾问,到能源、建筑、设计和环保领域的工程师都可以。
PhD-SD 学位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学位,但它的受欢迎程度正在不断增加。
随着更多的人认识到环境、社会和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这些领域对可持续性的重要性,这个专业的发展空间也会越来越大。
总体来说,这个专业是为那些希望为环境和社会保护做出贡献并希望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扮演举足轻重角色的人才而设计的。
PhD-SD将使学生成为受过专业训练且有能力解决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复杂问题的专家和领导者,为未来做出重要贡献。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在中国的实现路径与政策研究一、引言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是全球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中国倡导的重要战略。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推动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现状分析1. 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取得的进展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已经在一些可持续发展目标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例如,在减贫目标上,中国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成功将大量人口从贫困中解救出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还在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2. 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存在的挑战和问题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中国的资源利用率仍然较低,存在着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不平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地区和群体的发展不平衡。
中国的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尤为突出。
三、存在问题1. 资源利用效率低问题中国的资源利用效率仍然较低,这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等原因。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国内外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技术进步。
2. 不平等问题在中国,不同地区和群体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
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困问题突出。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发展的公平与包容。
3. 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的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尤为突出。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活水平较低。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并推动农村产业的升级与转型。
四、对策建议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中国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应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
还应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技术水平。
可持续发展研究专家(一)
诸大建,管理学博士,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同济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
联合国—同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责任教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5年为美国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高级研究学者,1994—1995年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管理学部委员、建设部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顾问、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理事会城市化委员会理事、《世界资源论坛》国际专家委员会专家,以及《EcologicalEconomics》、《InternationalJournalofPublicManagement》、《EnvironmentalPolicyandGovernance》等SCI、SSCI杂志的国际编委。
2010年12月受邀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上讲解《从上海世博会看世界发展新趋势与新理念》。
主要研究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城市与区域发展、宏观政策与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等,研究成果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在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研究方面,研究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与管理、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性大学等。
1998年起针对传统线性经济及其管理模式的问题,在国内首先引入循环经济的概念,围绕循环经济的理论、方法与政策开展了有国际视野、有中国特
色的系统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得到广泛引用的观点、概念与方法。
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一是在把握国际绿色经济与政策动向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经济增长及其环境管理模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中国发展情景、有经济管理意义的循环经济概念与理论框架;二是将资源生产率作为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以此为目标建立了有系统性的循环经济规划、实施与评价的研究方法与管理方法;三是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概念融入循环经济的合作治理研究,提出了以主体、过程、政策手段为内容的中国循环经济的政策推进思路;四是提出循环经济的中国发展C 模式,区别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不同的绿色战略,研究了基于循环经济的中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可持续消费的发展方式与实施路径。
在本研究领域主持过的重要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研究课题、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课题、上海市政府重大决策咨询课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等。
出版的著作有《循环经济2.0——从环境治理到绿色增长》(2009)、《上海建设低碳经济型城市的战略研究》(2010)、《中国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2007)等,主编有《循环经济与中国绿色发展》、《上海资源环境白皮书》和《绿色前沿译丛》等系列丛书,译有《绩效经济》、《超越增长》、《自然资本论》等。
研究成果获得过国家发改委优秀研究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在城市发展与管理研究方面,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发展战略与管理、区
域发展与政府合作、城市发展与公私合作关系、创新型城市以及大学在城市中的作用等。
在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是:提出以多元合作为特点的城市治理是城市管理的有效模式;强调城市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城市发展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建立基于“驱动力—状态—反应”的城市管理分析模式;建立基于中国城市体制与管理特征的城市治理模式。
在本研究领域主持过的重要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工程院重大项目、上海市政府重大决策咨询课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江浙沪联合招标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等研究项目。
承担过联合国开发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的咨询研究。
单独出版以及合作出版的著作有《管理城市发展》(2004,2006)、《政策分析新模式》(2007)、《大学与城市》(2007)、《大上海转身》(2009)、《2010年世博会与上海城市发展》(2003)、《长江边的中国》(2003)、《建设绿色都市》(2003)等,译有《企业、政府与社会》(2009)、《城市固体废弃物综合管理》(2006)等,主编有《大都市发展与管理》、《合作治理与城市公共服务》、《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译丛》等系列丛书。
研究成果获得过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优秀成果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