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及防范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272.52 KB
- 文档页数:2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范文护理安全是指在卫生保健过程中,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制度,以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然而,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人为因素引发的护理安全隐患人为因素是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为因素引发的护理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1. 睡眠不足导致的工作失误:护理人员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和夜班导致睡眠不足,容易出现疲劳和精神不集中的情况,从而增加了工作失误的风险。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包括科学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尽量避免夜班,合理规划工作量,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
2. 护理人员疏忽、随意变动治疗方案:一些护理人员可能因为马虎或者个人偏好,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随意修改,从而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影响。
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估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引导他们严格按照治疗方案执行。
3. 护理人员缺乏经验和技能:一些新入职的护理人员可能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导致在护理过程中出现错误和疏漏。
针对这个问题,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和指导,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护理技能和知识。
同时,建立师徒制度,让有经验的护理人员指导新人的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安全性。
二、设备使用不当引发的护理安全隐患护理设备的使用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然而,设备使用不当也是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备使用不当引发的护理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1. 药物配药和使用错误:护理人员在给患者配药和使用药物过程中,可能由于疏忽或者缺乏相关知识,导致药物配药和使用错误,从而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药物知识培训,建立药物管理制度,确保药物使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设备操作不当:护理人员在使用各类医疗设备时,如果不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或者操作不当,可能给患者带来损害。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研究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及对策。
方法:将我院精神科在2020年1月-2021年11月内发生93例护理不良事件作为本次研究内容,对其进行原因分析与改善对策制定。
结果:不良事件主要包含跌倒及坠床32例,占比34.41%,外走11例,占比11.83%,用药错误8例,占比8.60%,设备损毁9例,占比9.68%,暴力行为5例,占比5.38%,沟通不良15例,占比16.13%,走失6例,占比6.45%,噎食4例,占比4.30%,压疮3例,占比3.23%;不良事件因素包含护理人员护理操作能力低43例,占比46.24%,设备保障性低19例,占比20.43%,责任意识低7例,占比7.53%,管理制度落实性低13例,占比13.98%,环境因素9例,占比9.68%,风险意识明显不强3例,占比3.23%。
结论:应加强对精神科护理管理重视度,并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综合实力水平、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并高效落实、加强对硬件设施保障、及时改善精神科环境质量等作为提升护理质量与安全性基础保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创新,尽可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人身安全、避免其精神症状加剧。
关键词:精神科;不良事件;原因;改善对策在进行精神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思想与行为具有一定特殊性,同时受护理人员综合实力水平、医护资源等因素影响,进而常有各种不良事件发生,对患者自身、家属、医护人员、医院形象、社会稳定等均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需及时根据不良事件进行具体原因分析、对策改善制定等,充分保障患者人身安全、避免精神病症加剧、改善护患关系等,因而本文将主要研究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及对策,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精神科在2020年1月-2021年11月内发生93例护理不良事件作为本次研究内容,对应93例患者中男45岁,女48岁,年龄26-73岁,平均(54.37±3.45)岁,病程6-64年,平均(39.86±2.57)年。
精神科护理常见不安全因素的分析与对策[摘要] 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笔者就本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的114起意外事件的种类、原因进行分析,结合临床实践,将精神科护理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归纳为管理方面、护理人员方面和病人方面三大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有效应对措施。
[关键词] 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对策精神科作为一个特殊的医疗部门,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
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的109起精神科意外事件的种类、原因进行分析,找出护理过程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有效应对措施,以便于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
1 资料通过查阅护理差错事故及不良事件登记本、住院护理病历、病案室记录和与护理部、患者谈话等方式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精神病患者9150例患者资料,所有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
其中共发生114起意外事件,逃跑出走43例,自杀自伤21例,伤人毁物31例,跌倒坠床16例,噎食猝死3例。
不安全因素统计见表1。
表1 114起精神科意外事件中不安全因素统计2 分析与讨论2.1管理因素质量监控管理因素是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1]。
与其他科室开放病区不同,精神科封闭病房的设施要求相对较高,护理管理相对严格,发现设施有毁损应及时维修,否则会给精神病病人提供逃跑或其他意外状况发生。
2.2护理人员因素2.2.1护理人员主观因素从护理人员主观方面分析,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有:(1)护理人员由于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协作能力不强等因素都有可能对病人的安全构成威胁。
(2)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自我防范意识及风险意识。
在精神科护理中,安全管理(环境、危险品、病区、人员的安全)[2]是工作中的第一要素,而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又是安全护理的根本保障。
精神科护士受攻击行为伤害的原因及防范【摘要】攻击行为是指任何形式有目的伤害另一生物体的行为,其极端形式是暴力行为[1].攻击行为是精神科住院患者较常见的护理问题,是患者住院期间经常发生的危险行为之一.暴力攻击行为给医务人员及住院患者的安全带来很大威胁,在护理此类患者过程中较易发生护患冲突及纠纷,一直是精神科病房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及难点,分析精神科护理中受暴力伤害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稳定护理队伍、促进护理事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暴力伤害防范措施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精神病人暴力行为具有突发性、冲动性、盲目性特点,决定了精神科护士受暴力伤害的高风险性。
护士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遭受病人的暴力攻击而致身心伤害。
据调查精神科护士遭受精神病人暴力攻击率为98.47%[1]。
保护护士人身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针对暴力行为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1 发生暴力行为原因分析1.1 患者因素精神病人受精神症状支配大多缺乏自知力,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冲动伤人、毁物、逃跑等过激行为,尤其受病态思维的影响,激惹性极高,极具攻击性。
1.2 患者家属因素精神病患者家属大都对精神科知识、治疗及护理缺乏了解。
不能有效配合治疗护理,特别是首次患病者。
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偶发意外(如猝死)和特殊治疗措施(如保护性约束)极难理解,情绪行为易失控。
1.3 病房管理模式及其他社会因素精神病院大都采取一种封闭式管理,给精神病人得到更系统的观察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家庭和社会得以安全。
但这种管理模式病人常感到失去自由,生活单调而想及早脱离住院环境,极易发生情绪不稳而致暴力发生。
个别病人社会关系复杂,探视人员杂乱,提出无理要求护士极易受到伤害。
1.4 护理人员因素1.4.1专业知识不够熟练、业务技术不精当前护理教育仍以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护理为主,学校很少系统地教授精神科这门课,在校及实习期很少接受如何防范暴力和保护自我的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对患者及家属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认识不足,缺乏预见性和应对措施。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
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7月96件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不良事件产生原因及对策。
结果:跌倒32.29%、攻击行为21.88%、冲动伤人18.75%、医疗设施损坏14.58%、外走9.38%、食噎3.13%;原因为护理不当36.46%、环境因素23.96%、设施设备缺陷20.83%、沟通不足8.33%、违规操作5.21%、遵医嘱不当3.13%、服务态度不好2.08%。
结论:了解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并进行积极预防,可提高患者安全性。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对策近些年来,我国护理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但是护理不良事件依然存在,主要是因技术、服务、管理等出现失误而导致的,此类事件并不在计划当中、未被预计到,或是并不希望发生的,例如跌倒、走失等,尤其是精神科护理,此类事件更容易发生,因此需要及时进行解决[1]。
本研究选取96件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其发生原因及对策。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2019年7月96件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涉及患者96例,女41例,男45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8.63±2.56)岁;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27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25例,其他类型精神疾病患者12例。
1.2方法将96件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予以分析总结,首先确定护理不良事件实际类型,包括:跌倒、攻击行为、冲动伤人、医疗设施损坏、外走、食噎等;再将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护理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护理不当、环境因素、设施设备缺陷、沟通不足、违规操作、遵医嘱不当、服务态度不好等。
根据护理不良事件产生原因,制定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对策。
2结果 2.1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 96件不良事件中,跌倒31件(32.29%),攻击行为21件(21.88%)、冲动伤人18件(18.75%)、医疗设施损坏14件(14.58%),外走9件(9.38%),食噎3件(3.13%)。
精神科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安全问题是精神科管理的主要议题,安全管理水平是衡量精神科以至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笔者主要分析精神科意外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并从制度、人力、环境和治疗上提出安全管理对策。
标签:精神科;不良事件;原因;对策精神科患者因容易受幻想、幻觉和妄想等精神问题支配而产生自杀、自伤、触电、吞食异物、毁坏财物和暴力伤害等意外事件,这严重危及了患者自身和精神科管理人员的安全。
1 精神科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1.1患者方面①精神障碍支配:精神病患者时常产生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表现为丧失理性,容易冲动,不安心住院,并且随时都可能发生伤人、自残、外逃、自杀等意外事件;②心理因素:患者长期住院往往感觉到前途无望,失去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悲观厌世,从而导致意外事件发生;③社会与家庭因素:社会上对精神病患者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歧视或不接纳,使得患者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导致意外事件发生;④现实因素:如失业、经济窘迫、离婚等也可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⑤精神病患者大多属于被迫住院,因而对医院环境反感,抗拒治疗,表现为躁动不安,毁物、伤人,外逃甚至自杀;⑥少数患者体质特异,对精神类药物敏感,并伴有内外科系统疾病。
1.2管理方面①管理人员不足:有些医院认为,精神科治疗、护理操作较少,因而人员安排不充足。
加之部分护理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思想不够牢固,对长期在精神科工作有排斥情绪,工作责任感不强,心理素质较差,体力不支,工作不认真,对患者的观察不够仔细,埋下了意外事件的隐患。
另外,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特别是男性医护人员不足,缺乏对意外事件的应对能力,也是导致意外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
②相关人员专业知识及技能不精,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医护人员业务水平不精,操作技术不当,缺乏预见性,无法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或采取相关措施。
临床治疗上操作不当、执行制度不严、违反操作规程也是导致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如护士发药时不按规定检查患者口腔、手、容器,导致患者私藏药物而顿服自杀。
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护理安全是一项关系到患者生命健康和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重要工作。
为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必须对护理安全隐患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患者因素:1.患者自身疾病引起的安全隐患。
例如,病情的突然恶化或并发症的发生,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危险。
防范措施: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评估,定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同时,护士应对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方案进行科学、全面的宣教,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2.患者行为不安全。
例如,部分病患在意识不清楚时,可能会因为意识丧失而增加摔倒、滚床等意外伤害的风险。
防范措施: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发现可能的安全隐患,如摔倒、滚床等,采取安全措施避免患者的意外伤害,例如:安装床护栏、使用防滑垫、定期巡视等安全措施。
3.患者自身疾病因素引起的药物安全隐患。
例如,病患对药品过敏,或者由于不正确的用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
防范措施: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过敏史的了解和评估,并在患者使用药物时进行必要的监测和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二、环境因素:1.医疗设备故障。
例如,输液泵故障、呼吸机故障、监护仪故障等设备故障。
防范措施:护士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另外,护士应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以便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
2.环境杂乱和不洁。
例如,治疗室及病房内的杂物堆积和不及时清洁可能导致交叉感染。
防范措施:护士应定期对治疗室和病房进行清洁和整理,确保环境整洁,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环境缺陷。
例如,地板不平整、走廊狭窄、墙角有突出物等环境缺陷可能导致护士和患者摔倒及其他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医院应定期对环境进行检查和维修,并及时消除环境隐患。
同时,护士在工作中要提高警觉,注意观察和排查潜在的环境隐患,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三、人为因素:1.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不足。
例如,护士可能因为缺乏对疾病的了解而对患者的状况判断不准确,或者操作技能不熟练而导致错误发生。
护理安全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整改措施范文(4篇)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安全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整改措施内容(精选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 护理安全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整改措施护理部对全院护理工作进行初步调查,发现现存的问题如下:1、普遍护理人员不注重仪表,缺少文明礼貌。
2、个别护士未认真执行护理常规,存在对病人不负责任的现象。
例:术前病人备皮不及时,术后病人铺床不到位。
病情观察不细致。
不巡视病房等等。
3、测量生命指征不认真,尤其是测量脉搏几乎不测。
4、打换药包和拆线包经常打错。
5、外科病人,手术病人有漏费现象6、医嘱执行不及时,有漏签字。
7、技术操作欠熟练,操作者为省时省力忽略操作细节,违反操作流程,对患者解释不耐心,不全面。
缺乏有效的护理沟通,缺乏工作热情,消极怠工,敷衍应对的态度。
8、工作不够细心,交接班不够详细,服务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
9、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对病情演变观察不到位,不能有效的对病人进行相关的指导和健康教育。
10、不认真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个别护士操作不洗手,不戴口罩。
11、护理人员对抢救药品物品使用掌握不全面。
12分析原因:1、责任心不强,缺少敬业精神和慎独的态度。
2、缺少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有虚假填写和应付差事的现象。
3、病区管理存在一定欠缺没规划,没规范。
4、护士缺乏法律意识,对护理交班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5、部分护理人员对待遇不满意。
整改措施:1、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培训,逐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建立科室技术考核制度,加强学习和培训各项护理流程和应急预案。
3、指导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中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
4、严格拒绝事故和差错的发生,勤督促、勤检查,从而减少护患纠纷。
第四章精神科常见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精神科危机状态指精神疾病患者突然发生的、个体无法自控的、急性疾病和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或财物的一种状态(包括暴力行为、自杀自伤、出走、噎食窒息、木僵、昏迷、谵妄状态、缄默状态、拒食、机体衰歇状态等)。
精神科危机状态常突然发生且后果十分严重,其处理也非常复杂。
因此,精神科危机状态的防范和护理是精神科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对精神科危机状态的防范工作有清晰的认识,时刻警惕,以高度的责任心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或在危机事件发生时立即做出有效的处理。
对精神科常见危机状态的判断是否准确,处理是否及时有效,是对医护人员综合能力的考验。
本章介绍精神科实际工作中常见危机状态中的住院病人暴力行为、自杀自伤、出走、噎食窒息、木僵状态的防范与护理。
第一节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暴力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的攻击(致伤、致残、严重者可以致死)或对物的攻击(破坏建筑或毁坏财产,引起轻重不等的经济损失)行为。
兴奋冲动,伤人毁物,甚至杀人放火等暴力行为亦常见于精神病人。
因此,暴力行为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紧急情况,必须立即处理。
精神科的暴力行为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酒滥用、药物依赖、癫痫性精神障碍、人格障碍、病理性激情等患者,是精神科最常见的危机状态。
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除对已实施的暴力行为立即处理外,还应重视及时发现潜在的或可能的暴力行为先兆,如病人发出言语威胁或作出姿态要采取暴力行为。
对于这类患者,应立即采取适当措施,则可有效防范暴力行为发生。
首先应镇静对待,及时取得在场家属的支持,必要时请出保安人员以及其他人员协助及支持,而后根据实际情况,接触患者,保护患者及他人安全,争取相应治疗措施控制精神症状。
一、护理评估(一)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危险因素评估1、疾病诊断据国内外文献报导,暴力行为与疾病诊断有明显关联,如我国第一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1987年)1214例杀伤案件调查分析,精神分裂症占84.6%,癫痫性精神障碍7%、癔症2.2%、反应性精神障碍1.9%、精神发育迟滞1.7%、其他精神障碍2.9%,可见精神分裂症最为多见。
精神科女性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摘要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女性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管理方法和防范措施。
方法:对32例住院精神病女性患者跌倒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住院精神病女性患者跌倒的主要原因。
结果:发现32例精神科住院女性患者跌倒的主要原因与年龄、住院环境、患者用药、护理上的疏忽有关。
结论:强调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加强防跌倒管理方案的落实,针对跌倒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精细化护理,可有效预防精神科住院女性患者跌倒的发生。
关键词:精神科女性住院患者;跌倒原因;防范对策跌倒是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缺陷,位于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
居我国意外伤害所致死亡原因的第四位[1]。
精神科女性病人住院大多数没有陪护,在住院期间如果发生跌倒,会影响病人的健康,加重病人及家属的经济的负担,甚至产生不良后果及医疗纠纷,损害医院的声誉。
近年来因患者跌倒而发生的医疗纠纷不断增多,护理安全性也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医院管理年检查也把预防跌倒列为评价护理质量的一项。
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三病区住院发生意外跌倒的女性患者32例,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住院女性精神病人跌倒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三病区住院发生意外跌倒的女性患者32例。
年龄15—56岁,平均45.6岁。
诊断为精神分裂症6例,双相情感障碍18例,抑郁症8例。
1.2方法对意外跌倒的32例住院精神科女性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年龄、诊断、服药情况、跌倒时间、跌倒地点,并针对跌倒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2.跌倒原因2.1病人自身的原因2.1.1长期、大剂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病人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迟发性运动障碍、椎体外系反应增加了跌倒的风险[2],有躯体疾病患者还同时服用降压药、降糖药等,都会影响人体平衡,使人反应减退或削弱认知功能,更增加跌倒的危险性。
2.1.2刚刚入院以兴奋、躁动为主要表现的双相情感障碍病人,拒饮拒服药,病人消耗大,为了尽快控制病情,需要肌注针剂,出现药物副反应特别是体位性低血压的比例会更加高。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精神科患者的护理一直作为一个重点和难点被广泛关注着。
本文从精神科护理的不良事件出发,从患者病情以及护理两方面寻找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从落实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以及制定周密的防范护理计划、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调配三方面给出了护理的建议,从而有效的减轻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压力、同时强化护理的责任,减少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的发生,希望能够有助于临床护理的研究以及实践的发展,助推医疗护理的完善。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对策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dverse events in psychiatric nursing[Abstract] The care of psychiatric patients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as a key and difficult point.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adverse events of psychiatric nursing, and looks for the causes of adverse events from both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nursing care. And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afety education of nursing staff, providing a good nursing environment for patients, formulating a thorough preventive care plan, and strengthening the deployment of nursing staff to give nursing advice. So as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ressure in the patient's nursing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en the responsibility of nursing,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nursing process. It is hoped that it ca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nurs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medical care.[Key words]Psychiatric nursing; Adverse events; Cause Analysis; Countermeasure1前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人们护理医意识逐渐提升,对于临床护理水平及护理质量有了更多的要求。
精神科安全管理分析与对策目的探讨、分析精神科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类型,能更好的、有效的提高科室护理安全与质量,让科室护理人员认识到落实护理规范、制度的重要性,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就医环境。
方法将我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不良时事件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及改进措施,结论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养成慎独的工作作风,工作要严谨并具有较强的预见能力,能早发现、早处理科室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减少或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让安全隐患消失在萌芽状态。
关键词:不良事件;增强风险意识;预见能力;改进措施;安全隐患精神科患者疾病存在特殊性,患者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容易发生各种类型的不良事件,如:自伤自杀、冲动伤人、跌倒、噎食、出走等。
而诸多不良事件是诱发医疗纠纷的隐患,我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1],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维权意识,使其在就医过程中,对护理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因此,如何提升精神科的安全管理质量,成为目前医疗卫生面对的重要课题。
为更好的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本文主要针对我科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1 临床资料我科实际床位320张,2018年1月-2019年12月按照自愿处罚原则共上报不良事件上报共计81例,不良时事件的分级与构比:Ⅰ不良事件1例(占1.23%)Ⅱ不良事件48例(占59.26%)Ⅲ不良事件26例(占32.1%)Ⅳ不良事件6例(占4.41%),全科人员参与讨论、分析的结论进行整改、改进。
2 原因分析2.1 患者因素:患者受病情的影响,常表现出不良的精神状态,病情严重者,甚至伴有自杀、自杀、出走、伤人等不良事件,不仅不利于保证自身的健康,还易危害他人的健康安全。
而由于患者在病情的影响下,精神不能够很好的受自身的支配,导致其经常表现出异常表现,且配合度较差,对健康宣教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较差,使得管理质量的提升加大难度[2]。
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及防范对策
发表时间:
2018-04-29T13:33:03.74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0期 作者: 陈秋燕 方燕平
[导读] 针对不安全因素做出总结和防范措施,可增强护理的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医患纠纷讨,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精神病防治院
福建福州 350800)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的12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
为对照组(
n=60例)和观察组(n=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总结精神科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防范对策,比较
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3.33%
(P<0.05)。结论:护理精神病患者,针对不安全因素做出总结和防范措施,可增强护理的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医患
纠纷讨,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精神科;不安全因素;分析;防范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0-0266-02
精神科收治的都为精神病患者,此类患者具有特殊性,情绪不稳定、自知力差、易出现攻击性行为等,相比较于医院的其他科室,护
理难度更大,且更容易发生安全隐患和医疗纠纷
[1]。故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管理措施。针对精神科可能出现的不安全事件,分析和总结原
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有利于减少不良事故,增加护理安全性。笔者选取
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具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的12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例)和观察组(n=60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
32
例;年龄22~60岁,平均(39.44±2.39)岁。病程平均(3.91±1.22)年。观察组:男性26例,男性34例;年龄24~60岁,平均
(
39.50±2.32)岁。病程平均(3.97±1.16)年。纳入标准: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患者;严重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患者。排除标准:临床资料
不完整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护士共12名,护龄>5年。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总结精神科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防范对策。经分析不安全因素住院有:(1)和护理相关
的:护士缺乏系统的理论培训,操作技能有待提高;护士缺乏人文素养,护理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高;精神科患者病情进展、变化迅
速,不可预料意外的发生,而少数护士缺乏应变能力,所掌握的知识与实际状况不符,有差异性,且紧急情况无法遵照标准护理流程操
作,引起患者和家属的不理解;夜班频繁,工作压力大,排班不合理,导致护士疲乏,易出现护理差错。(
2)患者因素:精神分裂症的患
者多存在幻听、被害妄想症、思维奔逸等,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自杀倾向或是误伤他人;精神病患者多自知力低下、自控能力差,容易
引起攻击性行为。(
3)医院因素: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患者多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情绪不稳定,若病房措施不当会埋下安全隐患,比如卫
生间和走廊无扶手、地面湿滑均有可能导致患者跌倒。
1.3 观察指标[2]
(1)不良事件发生率=(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总例数)×100%
(2)依护理满意度依据为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满分为100分。满意:>80分;基本满意:60~80分;不满意:评分<60
分。护理满意度
=(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或检验:理
论频数
T>5时用检验,理论频数T<1时确切率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差异性。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n,%)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重型精神病,患者多存在敏感多疑、妄想、情感障碍、思维障碍等[3],尤其急性期患者更容易激惹、冲动,自杀或伤
害他人,护理难度大。需要有效的干预才能规避风险。针对防范措施:(
1)加强观察:护士应该多了解、关心精神病患者,并尊重、同
情、理解患者,当患者处于情绪稳定时,应加强和患者的交流和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的情感、语言、行为变化,尽早实施干预
[4]。(2)完
善病房环境措施规划:护士应定期检查精神病患者房间是否藏有小刀、绳子、药品、器械等危险物品
[5]。保持厕所、房间、走廊地面干
燥。保持病房环境温馨、安静,避免环境因素导致患者躁动。(
3)加强护士培训:加强护士的理论和操作培训,促进护士业务水平的提
升。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护理差错制定标准及处理方法》、《护士条例》等和护理安全管理息息相关的文件,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督促
护士规范自身行为。加强护士风险意识培训,进行紧急预案流程演习,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以便护士更从容的应对突发事件。(
4)制定
合理、弹性的排班制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善精神科护士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应该适当、定期组织护士聚餐、郊游等,缓解护士的工
作压力,促进其以更好的心态对待工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
0.05
)。综上所述,护理精神病患者,针对不安全因素做出总结和防范措施,可增强护理的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医患纠纷讨,
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帆.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1(6):177-178.
[2]彭欣.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36):166-167.
[3]张丽.探讨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5,17(32):154-155.
[4]张天秋,赵辉.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78):60-62.
[5]刘珍.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88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