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继续教育低碳经济考试83分

  • 格式:doc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3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碳经济 考试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全世界大约有( )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公里的范围内

(A) 1/3 (B) 1/4 (C) 1/5 (D)

1/6 [分值:2. ()明确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统一关系,是人类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认识飞跃。

(A)

计划生育 (B)

发展低碳经济 (C)

发展循环经济

(D)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分值:3. 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是( )

(A)

(B) 100石油

(C) 天然气

(D) 氢

4. 工业化前很长一段时间全球地面的平均温度实际上是()左右

(A) +18℃

(B) —18℃

(C) -15℃

(D) +15℃

5. ()的碳减排潜力巨大,应当大力发展

(A) 太阳能

(B) 水电

(C) 火电

(D) 石油

[分值:

6. ()我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

(A) “九五”

(B) “十五”

(C) “十一五”

(D) “十二五”

[分值:

7. 碳金融不包括()

(A) 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交易

(B) 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

(C) 银行的绿色信贷

(D) 低碳技术创新

[分值:

8. 下面属于低碳产出指标的是()

(A)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B) 零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

(C) 清洁煤占煤能源比例

(D) 单位能源消耗

[分值:9.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

(A)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清洁能源结构和清洁能源机

(B)

技术创新

(C)

制度创新

(D)

发展观的根本转变

[分值:10. 臭氧( )是一种有臭味的气体,常温下为浅蓝色。

(A) O1

(B) O2

(C) O3

(D)

O4

[分值:11. 要实现节能降耗,首先,要继续大力发展第()产业,调整一、二、

三类产业的格局

(A)

(B) 二

(C) 三

(D) 四

12. 下面属于低碳消费指标的是()

(A) 单位GDP能耗

(B)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C) 人均碳排放

(D) 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13.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是()

(A) 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

(B) 低碳发展

(C) 节能减排

(D) 碳中和技术

[分值:

14. 太阳能资源的特点不包括()

(A) 清洁

(B) 无污染

(C) 可再生

(D) 有污染

[分值:

15. 气候变化是由()的变化引起的

(A) 生态系统

(B) 环境系统

(C) 水系统

(D) 气候系统

[分值:

16. 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体系的对象不包括()

(A) 区域产业

(B) 城市基础设施

(C) 人居环境

(D) 社会生产

17.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有()

(A) 政策支持

(B) 法律保障

(C) 节能减排经验

(D) 技术低

18. 实施低碳营销应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A) 产品营销模式

(B) 市场营销模式

(C) 绿色营销模式

(D) 持续营销模式

[分值:

19. 地球表面()被水覆盖,因此有人把地球说成是蓝色星球,又叫

水球

(A) 50%

(B) 60%

(C) 70%

(D) 80%

20. 我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不包括()

(A) 复杂性

(B) 不可积累性

(C) 广泛性

(D) 潜在性

21. 一个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的来源不包括()

(A) 生产要素

(B) 需求条件

(C)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

(D) 国家战略

[分值:

22. “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是在借鉴国外三种典型发展模式的基础

(A) 丹麦

(B) 美国

(C) 德国

(D) 日本

[分值:

23. 开发新资源、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替代原来所用的资源、材

(A) 替代技术

(B) 减量化技术

(C) 再利用技术

(D) 资源化技术

[分值:

24. ()是指围绕太阳能光伏技术,以可释放电子的半导体物质为核心,

(A) 光伏产业

(B) 第一产业

(C) 纺织业产业

(D) 金融产业

25. 刘贵富提出的循环经济模式为()

(A) “1+3”模式

(B) “1+5”模式

(C) “2+3”模式

(D) “2+4”模式

[分值:

26. 解决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加强和健全环境法制建设的主要障碍

和“瓶颈”因素不包括()

(A) 环境法律制度的创新

(B) 环境法律机制的调整

(C) 多立法

(D) 环境法律观念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