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学案】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练习: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doc
- 格式:pdf
- 大小:183.40 KB
- 文档页数:3
高二历史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岳麓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二、学习目标:1、了解日本学习唐制的目的,内容,以及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识记)2、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
(识记)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理解掌握)三、重难点讲解:知识点一、遣隋使和遣唐使1、条件:(1)两国同处于东亚,邻邦。
(2)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高度发达的文明向周边地区传播,形成了中华文明圈。
(3)使者不畏艰险的精神。
2、目的和过程(1)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明,促进自身发展。
(2)过程:607年第一次派遣隋使;共派遣隋使4次,派遣唐使19次。
3、重要作用(1)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2)促进日本社会文化发展。
知识点二、大化改新(重点)1、背景(1)豪族(中央、地方)与中央政权矛盾尖锐。
(2)日本归国留学生的积极推动。
(3)改革派建立新政权(最重要)。
2、措施:经济:(1)推行公地公民制。
(2)实行班田收授法。
(3)实行租庸调制。
政治:(1)建立完备的国家政治体制,确立中央集权体制。
(2)制定律令。
(3)神化天皇的地位。
3、作用:(改革影响)(1)氏族豪族的世袭特权被打破;(2)国家形态基本完备,建立起中央集权体制,确立了天皇的地位;(3)实现了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知识点三、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历史背景(难点)(一)政治:1、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起来,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宗法分封制遭到极大破坏。
(二)经济: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逐渐被破坏。
2、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使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
改革成为社会的主要呼声。
知识点四、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重点)(一)春秋变革1、齐国的管仲改革(1)内容:相地而衰征(2)作用: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平泉县卫生局“四结合”打造“惠民”工程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平泉卫生局结合行业实际,积极创新活动载体,注重四个结合,努力打造“惠民”工程,使全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是与促进卫生事业改革相结合。
围绕“落实医改任务,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基层组织”这一活动载体,狠抓医改当前重点任务,全面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实施。
今年,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3.05%,人均筹资标准将达到230元,筹资总额由去年的5230万元提高到8378.5万元;继续深入开展来“进村入户送健康”活动,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率将达到65%以上;各医疗卫生单位年收入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显著增加,职工的收入也有明显提升。
将于5月1日起实现乡镇以下医疗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价格,各医疗机构全面改善“以药养医”的局面。
二是与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相结合。
各医疗单位采取了方便就医、减免就诊费用等措施,积极探索便民惠民、服务群众的新路子。
组成拔尖人才志愿服务队、医学专家服务队,深入开展了下乡义诊、免费体检、健康知识宣传等活动。
去年下半年以来,先后组织210名医务工作者,开展下乡义诊 56 批次,免费健康体检4032余人次,健康咨询6246余人次,发放保健知识宣传小册子8275份,发放免费药品2万多元。
县直各医疗单位共为贫困患者减免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等17.78万元,接收单病种病人864名,为患者节省费用12.1万元,切实为患病人群解决了一些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
三是与提升部门服务水平相结合。
以“创建人民满意卫生部门”为目标,围绕“争创白求恩杯竞赛优胜单位”和“争当白求恩式医疗工作者”的双争主题,积极组织医务人员开展以“三基三严”为重点的培训和训练,在全县各级医务人员中深入开展岗位知识技能训练与竞赛活动。
在活动中力求把强化基础、苦练技术同狠抓服务紧密结合,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规范操作行为,树立卫生部门对外良好形象。
课时跟踪检测(二)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在古代的中日文化交流中,留学生起了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A.促进了双方科学技术的发展B.推动了大化改新的进步C.促进了日本文化的进步D.搭起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解析:选D 日本留学生到中国后,同中国人久处,不仅学习文化知识,而且也深受中国生活习俗的影响,促进了中日文化间的交流。
2.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编纂的历史教科书中强化了天皇意识,宣扬天皇“万世一系”,是神在人间的代表。
从历史上看,对天皇神化始于( )A.日本从氏族部落向国家过渡时期B.大和国家统一日本后C.大化改新时期D.明治维新时期解析:选C 大化改新时期,为确立天皇的最高地位,新政权编纂历史,利用神话传说,把天皇说成是神,把皇室说成是日本民族的祖先。
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
3.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经济文化交往源远流长。
唐朝的文化对日本转型影响最大的是( )A.铸铜和制铁技术B.均田制和租庸调制C.文字和建筑 D.佛教和儒学解析:选B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来分析。
题干中的社会转型是指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由此可知,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影响最大。
4.大化改新是仿照隋唐政治制度实行的,但也有区别。
下列措施与唐制有显著区别的是( )A.班田收授法 B.租庸调制C.神祇官设置 D.律令制度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B、D两项是日本学习的唐制;A项是效仿唐朝的租庸调制。
与唐朝显著不同的是C项“神祇官设置”。
5.大化改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变化有( )①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②天皇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③氏族豪族的世袭特权逐渐削弱④实现了各阶层的平等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选C 大化改新使日本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但并未实现各阶层的平等,排除含④的选项。
6.大化改新使日本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这次“飞跃”的实质是( )A.建立了天皇制度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打破了氏族豪族的特权 D.确立了封建社会制度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课堂达标1 •天宝年间,日本使者在回国途中,船只遇险,第三艘船中的 第四艘船则失踪;但即便如此,仍有络绎不绝的遣唐使往来于两国之间。
下列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日友好交往源于隋朝 ②日本不畏艰险的精神是其派遣使节的重要原因③遣唐使团既是外交使团,也是贸易代表团④遣唐使次数最多,最具有代表性 A. ①② B .①②③④C.①③④ D .②③④2.隋唐时期,日本多次派遣使者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客观上主要是因为( ) A. 改革派的推动B. 统治者开朗,思想解放C. 认识到日本自身的落后D. 隋唐文化高度发达,对周边国家、地区的吸引力强3.下列关于日本遣唐使团的说法,正确的有 ( ) ①是外交使团 ②也是贸易代表团③主要目的是学习唐朝先进文化 ④促进了中日 文化交流A.①② B .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4. 7世纪时,阻碍日本社会发展的主要政治势力是( ) ①中央豪族 ②地方豪族 ③归国留学生 ④天皇A.①② B .③④C.①③ D .②③5.大化改新期间神化皇权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皇室的政治地位B. 确立天皇的最高地位C. 便于推行改革的各项措施D. 为对外扩张寻找历史依据 石竦合提升|课堂达标'150人只有4人生还,6.下列对大化改新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B.天皇处于“统而不治”地位C.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国家D.氏族豪族的世袭特权得以保留7.阅读下面材料:材料大化二年春正月甲子朔,贺正礼毕,即宣革新之诏曰:其一曰,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处处屯仓,及别臣、连、伴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处处屯仓。
仍赐食封,大夫以上各有差。
降以布帛,赐官人百姓有差。
又曰,大夫,所使治民也。
能尽其治,则民赖之。
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
其三曰,初造户籍、计帐、班田收授之法。
凡五十户为里,每里置长一人,掌按检户口,课殖农桑,禁察非违,催驱赋役。
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一、选择题
1.2014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2周年,42年来,中日两国多次互派使团访问。在历史上,访问使
团往往负有不同的历史使命,日本遣唐使团()
①首先是外交使团②也是贸易代表团③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④目的是学习唐朝的先
进文化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是遣唐使团的性质,③④分别是其作用及目的。
答案:A
2.公元1世纪,日本开始从氏族部落向国家过渡,以后逐渐完成国家的统一。下列关于日本兴
起过程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公元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B.大和国于3世纪兴起
C.大和国统一后的日本国家体制极不完备
D.大和国最高统治者天皇具有绝对权威
解析:大和国最高统治者天皇仅仅是氏族联盟的首领,没有绝对权威。
答案:D
3.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借鉴了唐朝的()
①中央官制②地方官制③君主专制制度④法律制度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辨别能力。大化改新借鉴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度,在中央
实行二官八省制,在地方设置各级机构,把地方置于中央的控制之下;借鉴了唐朝的法律制度,
用法律的形式将大化改新的成果确定下来;借鉴了唐朝的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天皇国家最高
统治者的地位。
答案:D
4.大化改新期间,神化皇权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皇室的政治地位
B.确立天皇的最高地位
C.便于推行改革的各项措施
D.为对外扩张寻找历史依据
解析:为确立天皇的最高地位,新政权利用神话传说把天皇说成是神,把皇室说成是日本民族
的祖先。
答案:B
5.大化改新在日本政治史上最主要的作用是()
A.消除了封建割据,完成了国家统一
B.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改革的成果
C.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政权
D.削弱了世袭贵族的势力
解析:大化改新以前的日本国家大权实际上掌握在世袭豪族的手中,国家经常陷入混乱之中,
改革后明确了天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国家体制。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在日本文化史上称为“唐风时代”。日本文人以读唐诗做汉
诗为荣,书法和绘画也多取法唐代。国学中讲授的课程以儒家经典为主。
材料二日本在7—8世纪利用汉字创造了本国的字母假名。
材料三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度,但是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没有吸收中国
传统的“易姓革命”的思想。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为什么称为“唐风时代”?
(2)上述材料说明了当时文化落后的日本对吸收先进的中国文化抱什么态度和方法?
(3)材料反映了日本民族怎样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当时日本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1)这一阶段日本大量吸收唐朝文化,如唐诗、书法、绘画、儒家学说等。
(2)不是简单地复制唐朝文化,而是始终遵循着一条原则,即维护日本的传统习惯和文化,
在此基础上,对吸收来的唐朝文化进行适合自己国情的改造和创新。
(3)特点:日本是一个善于模仿、积极学习其他民族长处的民族。作用:把中国的先进制度
和文化带回日本,促进了日本的变革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本经过大化改新,完备了国家体制,
确立了天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7.假如你是7世纪40年代大和国的遣唐使,你是怎样对比当时大和与中国唐初的社会状况,
上书天皇,力劝他进行改革的?
参考答案:略。
提示:要点应包括大化改新前日本的社会状况和唐朝初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的
相关史实。可回忆必修Ⅰ、Ⅱ、Ⅲ的相关知识,或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查阅资料,进行整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