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复习专题
- 格式:docx
- 大小:19.01 KB
- 文档页数:6
说明文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
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2. 说明文的结构和要素3.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4. 说明文的分析和理解5.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三、教学过程:1. 引导:回顾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对说明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的结构和要素,如引言、主体、结论等,并给出实例进行分析。
3. 阅读:让学生阅读一篇说明文,指导他们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如抓住关键词、理解图表等。
4. 分析:让学生分析所读说明文的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据,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
5. 写作:布置一道说明文写作题目,指导学生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如选择适当的事例、组织结构等。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来评估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能力:通过学生提交的说明文作文来评估他们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说明文阅读材料: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说明文文章。
2. 说明文写作题目: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写作题目。
3. 多媒体教具:如投影仪、PPT等,用于展示说明文的结构和要素。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说明文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分享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篇说明文,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讨论结果。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说明文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结构和写作技巧。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说明文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2. 互动式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实践:1. 说明文写作练习:布置一道说明文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专题精练二说明文阅读主题一科技生活一、(2024·包头)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钢铁巨龙——中国盾构机”有啥硬实力飞速旋转的刀片利齿,前行掘进的钢铁巨龙,遁地穿山,威风凛凛,这就是有“钢铁穿山甲”之称的国字号重器——中国盾构机。
盾构机,全称为全断面隧道掘进机,集机、电、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于一身,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是开挖隧道的利器,更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可以说,没有盾构机,就没有我国近二十年飞速发展的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网。
谁能想象,20多年前,我们还没有自己的盾构机。
如今,中国盾构机“上”可以穿喜马拉雅山,“下”可以穿越长江,并热销海外。
中国盾构机到底有哪些硬实力造中国人自己的盾构机秦岭隧道是我国向外国购买盾构机挖掘的第一条铁路隧道。
如果采用传统钻爆法,可能要10多年才能打通隧道,而使用盾构法,只需两年。
那时,我们还没有自己的研发体系,关键技术受制于人。
2000年初,中国中铁决定:造中国人自己的盾构机!历时8年,克服重重困难,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中铁1号”样机下线,2009年2月6日,“中国中铁1号”在天津开掘。
盾构机要下穿“瓷房子”等文保单位,容不得半点闪失,4个月后,天津地铁3号线营和右线区间顺利贯通,地面沉降控制在3毫米以内。
自此,行业开始发力,一批盾构机制造企业陆续成立,成长壮大。
时至今日,我国盾构机保有量约5 000台,居世界第一。
名副其实的“中国心”一台盾构机重量数千吨,零部件超2万个,一个控制系统就有2 000多个控制点。
刀具是盾构机的“铁齿钢牙”,既要高硬度、耐腐蚀,又要柔韧性好、耐疲劳。
水平、斜向、竖向、拐弯掘进,刀盘直径从0.5米到23米,断面形状有单圆形、矩形、马蹄形、多圆形、U形……地质环境复杂多变,需要工程师不断磨砺技艺、创新产品。
最难突破的、被喻为盾构机心脏的主轴承,是其核心部件,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名副其实的“中国心”。
2023年10月12日,直径达8.61米的盾构机主轴承在湖南长沙下线,这是全球直径最大、单体最重、承载最高的整体式盾构机主轴承,标志着国产超大直径主轴承研制能力跻身世界领先水平。
专题十七说明文阅读——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专题十七说明文阅读知识点讲解考点一:说明对象及其特征1.常见题型(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特征?(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说明对象的?2.答题思路(1)了解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常从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抽象事理,常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
(2)找出说明对象的方法①看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就直接表明了文中要说明的事物,即文章的说明对象。
②抓首段,文章有时在首段结尾处揭示说明对象。
③找结尾段,文章有时会在结尾处点出说明对象。
④抓关键句,有时用中心句或总结句来点明说明对象。
⑤归纳总结,若以上四种方法都不行,可认真研读全文,逐段分析,归纳总结,从而确定说明对象。
(3)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①抓首括句和中心句,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些句子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特征。
②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③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摘要组合,并简要地表述。
④对重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也可以从事物的“定义”入手。
3.答题模板说明对象的特征是:①……②……考点二:分析标题的作用1.常见题型(1)选文的题目有什么作用/好处?2.答题思路标题的作用:(1)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是XX;说明对象的XX特征,揭示说明内容。
(2)表达上:运用了xx(修辞或写作方法)(3)表达效果: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有趣。
【注】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情况:(1)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或引用诗句、成语等;(2)运用问句的形式(设问、疑问句;含“为什么”“什么”“为何”等);(3)引用热门话题,贴近生活。
比如“低碳生活”“世博会”等。
考点三:分析说明顺序与文章结构1.常见题型(1)全文(某一段、某几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初中语文复习八上说明文阅读复习知识清单一、文体知识1、说明文的分类: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和事理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分为平实说明文,如《地球是圆的吗》和生动说明文,如《看云识天气》。
2、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特征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3、说明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①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
②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安排说明顺序,如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由远及近等。
③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下面几种情况:a.从整体到局部;b.从原因到结果;c.从特点到用途;d.从主要到次要;e.从概括到具体;f.从现象到本质。
4、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用等。
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
5、说明文的结构:常用的有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
6、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严密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在此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7、常见说明方法作用分析答题格式:①举例子:使说明具体、有说服力、通俗易懂。
格式:举出了……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列数字:从数量上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
格式:列举了“……”等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③作比较: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格式:把……与……作比较,突出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④打比方:生动形象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格式: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说明文阅读专题
笑,不苦口的良药阅读答案
梁姗姗
①医学研究证明,笑具有激活人体某些基因的功能。
人们通常认为,基因是恒定不变的。
但事实上很多基因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②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曾经对心脏病患者做了一次测试。
研究人员首先找来20名心脏病患者,观看半小时分别取自喜剧和悲剧的两部影片片段,两次观看的间隔时间在8个小时。
然后,通过超声波测量患者肱①动脉的血液流速,结果20人中有14人在看过令人痛苦的电影片段后,血流速度放缓,但在观看电影中的搞笑片段后,有19人血流加速。
最后,对患者进行的心电图测试表明,患者观看悲剧电影时对心脏血流速度产生的影响,类似于做心算的影响;而观看喜剧电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有氧运动。
③人生来就会笑,但很少有人知道,人持续大笑100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
只要发笑,嘴角和颧②骨部位的肌肉便跟着运动,将嘴和两眼向上提拉。
这种面部按摩,可以阻止面部线条下坠。
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不仅具有减少皱纹的功效,还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
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
④不仅如此,笑还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
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
笑作为一种有效的深呼吸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
大笑伴随着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
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
一张一弛之间,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⑤生活需要笑声,的确,每一个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谛听大自然的天籁,让绷紧的脸庞舒缓,皱紧的眉宇打开,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
引人发笑或是接受别人开的玩笑,这意味着你掌握了社会密码,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争端,使别人接受你的想法,从而更好
地融入集体。
通过微笑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
⑥笑虽然不用花钱买,不必向人借,却需要“投入”。
常和爱笑的人相处,置身其中立马受到感染;注意搜集整理引人发笑的笑话、幽默等资料,品味其间自是忍俊不禁;只要有时间,尽可能去欣赏喜剧、相声之类让人发笑的艺术,使自己多笑几声。
⑦朋友,今天你微笑了吗?
摘选自《大众科学》,有删改)
注释:①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也泛指胳膊。
②颧:huán眼睛下边两腮上面突出的骨头。
18.为什么说“笑”是“不苦口的良药”?请结合全文说说理由。
(3分)
19.请概括第②段对心脏病患者的测试过程,并指出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4分)测试过程:
说明顺序:
20.第③段划线句除列数据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4分)
21.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5分)
(1)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
(2)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
...吗?
22.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基因不是恒定不变的,只不过常常处于休眠状态。
人体基因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B.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犹如一张一弛的按摩,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C.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支气管和胸腔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
D.因为笑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所以微笑就会在脸上绽放。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
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 厘米、直径约.1 / 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
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 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
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
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
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
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
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
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
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
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
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15.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 3 分)
16.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3 分)
17.选文第③段加点字“约”有什么作用?( 3 分)
18.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19.请从“节约能源”的角度,拟一则富有文采的宣传用语。
(2 分)
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
①古往今来,人们用肉眼观察灿烂的星空,很多发现难免显得粗糙,甚至只是一些臆想。
当伽利略等人将望远镜对准了茫茫太空后,人们才逐渐发现了太空的更多奥秘。
②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地球大气层会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二是大气湍流导致地面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很难优于1弧秒。
1946年,美国天文物理学家斯皮策提出,在太空中安装一台望远镜将突破上述限制。
③1990年,这一设想终成现实。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了太空。
然而,哈勃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
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
此后哈勃的陀螺仪、太阳能电池板、影像摄谱仪、绝热毯、冷却剂等都出现过故障,历经五次“手术”才恢复正常。
然而哈勃望远镜面临的挑战,也激励着人们推动科研设备及制造技术的革新。
每一次维修都让哈勃能够看得更清晰、更遥远。
2009年第五次维修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已是最初设计的100倍。
④哈勃望远镜得到的数据引发了天文学的革命:它确定了宇宙历史为137亿年左右,证实超大质量黑洞处于大多数星系的中心,它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并探测到太阳系外存在有机物。
20年来,科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的数据发表了7500多篇论文,使之成为历史上最有科学价值的仪器。
美国资深宇航员马斯格雷夫说,哈勃望远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台强大的机器,而且在于它把宇宙论、神学、哲学和天文学贯穿了起来。
它是人类的一面镜子,让人类自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宇宙?我们处在什么位置?我们是谁,我们该如何作为?
⑤虽然哈勃望远镜将于2014年退休,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接过它的接力棒,将人类对深层太空的探索继续下去。
(选自《天文爱好者》2011年第6期,略有删改)
15.选文说明的对象是()。
(2分)
16.第②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2分)
17.选文第④段引述马斯格雷夫的言论有什么作用?(2分)
18.第③段中加着重号的“以外”能够删去?请说明理由。
(3分)
升空伊始,哈勃就被发现患了“近视眼”,不能辨别140亿光年以外
..的物体19.请你对本文的题目作出客观的评价。
(3分)
说明方法的作用(自己补充)
举例子:
下定义:
列数字:
打比方:
分类别:
作比较:
列图表:
作诠释:
摹状貌:
作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