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的运算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数的运算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对数”是高一新教材的内容,共分三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对数的概念,第二课时为对数的运算,第三课时为换底公式。这次参加“成长杯”,比赛的课题是第一课时——对数的概念。对数概念对于高一的同学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初中的学习里没有接触过。此前,学生已学习了指数及指数函数,明白了指数运算是已知底数和指数求幂值,而对数则是已知底数和幂值求指数,二者是互逆的关系。对数的概念的学习,既加深了学生对指数的理解,又为后面对数的运算性质及对数函数的学习做了充分准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比较怕数学概念的学习,理解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 对数概念对于高一的同学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初中的学习里没有接触过。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实际问题出发,不断创设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紧紧抓住对数运算是指数运算的逆运算这一实质,重视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和学生的思考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对数的概念及本质,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实例引入的方法,设置了两个问题:第一问是已知底数和指数,求幂值,这是我们能解决的;第二问是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的问题:以下方程是否有解?(1)42=x (2)52=x 第一问学生容易解决,而第二问,用过去学过的知识,无法解这个方程,从而激发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这就是引入我们这节课将要学的对数问题。同时介绍对数产生的背景及其应用,渗透两纲教育。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上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

然后书写课题:对数,并给出定义。定义的讲解注重理解,强调对数是一种求指数的运算,指对数的互化,注意读法、写法等。定义之后,直接先讲解例1、例2,让学生熟悉指对数的互化。

然后通过一些特殊的指对数互化,比如任何非零的数的零次幂为1和任何数的一次幂为其本身,指导学生将这两个特殊的指数式转化成对数式,以此可以得到对数的性质。这样设计使得两个教学环节之间有所衔接,从上一个环节自然引入下一环节,这样展现给学生的课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不会使学生感觉太突兀。在讲到对数恒等式的证明的时候,整体替代的思想还需要加强。

由于探究的时间有点长,所以例3的讲解稍有点快。学生在已经预习的基础上,反应比较灵活。但是可能需要讲到对数函数后,他们才会真正体会其意义。

同时本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我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提高学生的兴趣方面有些欠缺。

学生总体对数学兴趣不浓。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实例说明可能更能提高他们的兴趣。

2、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语言处理的不是很好。

数学教学语言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数学教学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语言处理如果做得不好,学生会觉得很突兀,不利于提高学生上课的专注力。恰当的衔接语言应当可以使上一环节和下一环节之间可以自然地进行过渡,从而达到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的要求。衔接语言的处理方面,今后我应多加注意,多看一些相关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当多注意衔接语言的使用,逐渐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