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专题片制作技术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61.94 KB
- 文档页数:6
影视宣传片制作详解(一)客户类型1、企业客户2、政府客户3、事业单位客户(二)影视宣传片类型1、品牌形象片我们的主要目标客户是各个行业的品牌企业,有品牌意识的客户,它必然会对他的品牌有自己的想法,品牌形象片就是帮他阐述这样的想法。
品牌形象片主要讲的是企业的品牌,品牌的理念,品牌的发展,品牌带来的影响和好处。
2.企业宣传片我们很容易把品牌形象片和企业宣传片混淆,企业宣传片主要是讲企业的实力,企业竞争的优势,企业发展的历程,企业的销售布局等等,包括产品,生产,研发。
这方面我们有两个片子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一个是三一的品牌形象片,一个是华润的企业宣传片,宣传片和形象片的区别看这两部片子就可以直观的了解。
3.专题汇报片专题汇报片往往是企业用于一些专项活动,比如接待领导时用来汇报工作成绩、未来规划等,在这样一个专项活动的时候需要这样的一个专题汇报片。
4.公关活动片用于企业重大的公关活动,比如说年会、客户答会、周年庆、落成典礼、重大的颁奖仪式等等。
在这些重大的公关活动上会放一些用于这些活动本身的影片,这些影片有很多,根据活动的流程来走,前面有暖场的,中间根据各个活动环节甚至有视频连线等等一系列的东西,这些不一而足,都可称之为公关活动影片。
5.产品促销片主要用在产品的发布会,产品的展销会和电视直销等,例如我们做的一个“儿童投影仪”,这样的片子我们自己也做过,又例如鱼跃的产品片和宁蜂巢手机的产品片。
这些产品的促销片往往指向性很明确,就是讲某一块产品,它的优势在哪里,卖点在哪里,讲清楚就可以了,片子也不会太长。
6.企业文化片往往一个企业做大了之后就会有全球各地的分支机构,那么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政治立场的人团结在一起的必然是企业共同的一个理想或者是企业共同的一个文化,那么把这个企业文化讲清楚的影片,叫做企业文化片。
之前为吴江一家中国前三强电缆业“亨通”集团做过的一个企业文化片,讲述的就是他们企业文化在慈善上的一些行为和支撑他们这种行为背后的文化理念。
微电影制作课程标准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适用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第三学期的学生。
该课程的学分为4,计划学时为68学时,其中实践学时为40学时。
该课程的后续课程包括视频包装与制作、影视特技制作、剧本创作和视听语言。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影视制作技艺和创作能力,同时注重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作为一门网络数字视频技术服务的岗位方向课程,本课程操作性极强,是一门应用前景广阔的视频摄制技术课程。
该课程集技术、艺术、文学于一体,实践性与应用性都很强,与时俱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教学、团队协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技术上与职业素养上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两者结合,制作出好作品。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包括总体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
总体目标是让学生系统掌握影视制作的基础知识,熟悉影视制作的工作流程、创作方法,并初步了解一部影视专题片的整体设计与实现过程。
知识目标包括掌握影视技术前期拍摄基础知识、镜头摄制的手法和技巧、剧本撰写的方法和简单校园数字短片的创作手法。
能力目标包括掌握影视作品前期拍摄的能力、影视作品剧本创作的能力和编辑创作简单校园数字短片的能力。
素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影视作品欣赏能力、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胜任设计工作的良好业务素质、一定的美学知识和审美观念、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和对行业的热爱、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和工匠精神。
总之,本课程旨在为学生设计和开发优秀的影视作品奠定技术基础,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The design of the course objectives for "Microfilm n" mainly follows the laws of students' learning of pre-XXX and the nee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 student development ns。
电影制作行业标准近年来,电影行业迅速发展,成为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影制作行业在日益增长的需求中,不断进行着规范与标准化的探索与实践。
本文将围绕电影制作行业的标准化问题展开,介绍其发展历程、重要标准以及标准对于行业发展的作用,旨在为电影制作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电影制作行业的发展历程电影制作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早期电影时代。
从最初的无声黑白电影到现代的3D立体电影,电影制作技术和创作手法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和突破。
电影制作行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的发展,更是一种文化形态的发展,代表了人类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的飞跃。
然而,电影制作行业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众多的电影制作公司,导演和制作人员为了获得更高的票房和利益,不择手段地追求商业化的成功,导致电影质量参差不齐,观众体验的差异化较大。
因此,电影制作行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标准体系,以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二、电影制作行业的重要标准1. 剧本标准:剧本是电影创作的基础,一部出色的电影必须有一个好的故事。
剧本标准包括剧本结构、人物塑造、情节设计等方面,要求剧本既具有商业价值,又能体现艺术价值,能够吸引观众和传递深刻的思想。
2. 拍摄标准:拍摄是电影制作的关键环节,拍摄标准包括摄影、音频、灯光等多个方面。
摄影要求使用高质量的摄影机和镜头,确保画面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
音频要求清晰可辨,能够准确地传达角色的对白和环境音效。
灯光要求恰到好处,能够烘托出不同场景的氛围。
3. 后期制作标准:后期制作是电影制作的重要环节,包括剪辑、特效、配乐等。
后期制作标准要求精细、专业、高效,能够对画面进行修剪和组织,营造出适合电影整体风格的氛围。
4. 上映标准:上映是电影制作的最后环节,也是与观众联系最紧密的环节。
上映标准要求影院提供优质的观影环境和服务,确保电影的观赏效果和观影体验。
同时,也要求制作公司和发行方选取合适的上映时间和地点,以保证观众的兴趣和参与度。
浅析电视专题片制作原则与细节处理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文明史中熠熠夺目的智慧结晶,也是人类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精萃。
随着全球文化交融,中国社会加速发展,受“口传心授,师徒相承”等传承方式局限,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经受着“保护乏力”与“传承无人”的双重考验。
近年来,我国电视媒体界涌现出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电视专题片,以非遗项目为核心,以非遗项目传承代表人为表现主体,用动态影像纪录重现非遗精彩。
虽然,非遗类电视专题片在推动非遗项目的保护上功不可没。
但是就其创作而言,它的数量与质量似乎并不成正比。
本文以陕西民间面塑艺术的电视专题片的拍摄为题,第一章主要阐述电视专题片的制作原则;第二章主要讲述电视专题片的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处理;第三章主要针对专题片的拍摄进行展开论述。
从拍摄元素,拍摄结构到拍摄技巧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陕西面塑;民间艺术;电视专题片;拍摄技巧前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存在和传播理应得到相应程度的重视,但由于其文化内涵的传统性,技艺的地域性以及厚重的历史性等特质,导致在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难以契合现代人追求娱乐化、经济最大化的价值诉求,使得非遗类项目在向大众普及和传播时,难以引起大众的共鸣,效果也不太理想。
电视专题片是对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进行集中的、深入的报道来呈现相对应的社会真实的一种影视节目形态。
因此,其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纪实性和深入性。
非遗类电视专题片展现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某一项目的真实现状和风采,并围绕此项目展开详尽的、全面的、深入的集中报道,通过搬演、实地拍摄、深度采访、调用历史资料、制作虚拟影像等艺术手段,全方位生动形象的再现了拍摄对象诞生的过程、历史传承的心路历程,以及现阶段的现存状况等。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毕业设计选题综述陕西面塑是西北地区有代表性的特色民间艺术类型,发源于黄河流域,至今己有300多年历史。
面塑只需简单的材料和工具,在艺人手中几经捏、搓、揉、掀,顷刻之间便成各种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其艺术魅力令观者叹为观止。
《微电影制作》课程标准一、课程概况注:课程类别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岗位方向课。
二、专业对课程要求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兼顾技术与艺术的课程。
影视编导课程作为一门网络数字视频技术服务的岗位方向课程,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专业课程,是一门应用前景广阔的视频摄制技术。
这门课程集技术、艺术、文学于一体,实践性与应用性都很强,与时俱进,该课程的教学为设计与开发优秀影视作品奠定技术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教学、团队协作的教学方法,将社会主义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课堂,让学生在技术上与职业素养上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两者结合,制作出好作品。
三、课程培养目标1、总体目标本课程着重介绍影视节目制作技艺知识,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学生系统掌握影视制作的基础知识,熟悉影视制作的工作流程、创作方法。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初步了解一部影视专题片的整体设计与实现过程,提高学生剧本撰写能力、影视作品欣赏与创作能力,培养他们的简单视频媒体开发能力。
2、知识目标(1)掌握影视技术前期拍摄基础知识;(2)掌握镜头摄制的手法和技巧;(3)掌握剧本撰写的方法;(4)掌握简单校园数字短片的创作手法;3、能力目标(1)掌握影视作品前期拍摄的能力;(2)掌握影视作品剧本创作的能力;(3)掌握编辑创作简单校园数字短片的能力;4、素养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培养具有独到眼光的影视作品欣赏能力,并能从镜头出发对优秀影视作品进行解析,揣摩并体会优秀的拍摄手法和对镜头独到的感觉。
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培养预期:(1)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2)具有胜任设计工作的良好业务素质;(3)具备一定的美学知识和审美观念;(4)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好作品;(6)培养学生对行业的热爱;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情操,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具有社会责任感。
(7)引入“工匠精神”,让学生在技术上与职业素养上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两者结合,制作出好作品。
电视专题节目制作第一章电视专题节目概述第一节电视专题节目的概念电视专题节目是指主题相对统一,能对主题作全面、详尽、深入的反映,与综合节目相对应的一种电视节目。
第二节电视专题节目的分类一、分类标准1.以创作形式分:专题类、综合类;2.以功能服务性分:服务类、教学类;3.以播出形式分:栏目类、非栏目类。
以单一其中之一作为分类标准,难以“涵盖周全”。
专题节目界定会决定: 按节目的构成和表现形式为主的多标准进行分类。
二、分类1.报道类(含纪录片)⑴.纪实型①新闻性②文献性③文化性④综合性⑵.创意型①抒情性②表现性③哲理性④愉悦性⑶.政论型①评述性②思辩性③论证性⑷.访谈型①对话性②专访性③座谈性⑸.讲话型①报告性②发布性③礼仪性2.栏目类⑴.对象型①军人节目②青少年节目③老年节目④妇女节目⑤残疾人节目⑥少数民族节目⑦港澳台胞节目⑧对外节目⑵.公共型①社会节目②经济节目③文化节目④体育节目⑤科技节目⑥卫生节目⑶.服务型①公益性天气预报股市行情寻人启示广而告之节目预报②指导性示范节目时令节目3.非栏目类⑴.特别节目型⑵.系列节目型⑶.连续节目型⑷.竞赛型①益智性②娱乐性③技能性4.其它类⑴.主持人节目⑵.节目主持人第二章专题片与纪录片第三章电视专题片创作第一节专题片的题材、主题、结构、细节和节奏一、题材电视专题片的题材,就是创作者从客观现实或历史资料中选择出来组成作品的材料,具体展示在荧屏上的主要事件或生活现象。
1.熟悉生活2.选择生活3.深入开掘4.选材要视野开阔 : 大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小到一山一水、一人一事。
诸如动物、植物、科教、人物传记、历史、风光、风俗、普通人生活、社会问题等等。
二、主题电视专题片的主题,就是一个作品的中心思想。
它是编导者对生活、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评价和思想的表现。
主题是一部作品的灵魂。
1.提炼主题2.主题深刻、新颖、集中三、结构电视专题片的结构,是指专题片的组织方式和内、外部构造。
企业专题片拍摄方案第1篇企业专题片拍摄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专题片已成为传播企业文化、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制定一份合法合规的企业专题片拍摄方案,以满足企业在宣传方面的需求。
二、项目目标1. 展现企业核心价值,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2. 传达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归属感。
3. 提高专题片的传播效果,扩大企业知名度。
三、项目内容1. 拍摄主题:以企业核心业务、发展历程、企业文化、企业愿景为主要内容,全面展示企业形象。
2. 拍摄形式:采用纪录片的形式,结合访谈、实景拍摄、动画等多种表现手法。
3. 拍摄地点:企业所在地、重要项目现场、企业活动场地等。
4. 拍摄时间:共计5个工作日,具体时间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协商确定。
四、项目执行1. 前期筹备:- 调研企业背景资料,了解企业需求,明确拍摄主题。
- 撰写拍摄脚本,与企业沟通确认拍摄内容。
- 挑选演员、搭建拍摄团队,配置拍摄设备。
2. 拍摄阶段:- 按照拍摄脚本进行拍摄,确保拍摄内容合法合规。
- 采用多机位、多角度进行拍摄,保证画面质量。
- 遵循拍摄进度,确保拍摄工作顺利进行。
3. 后期制作:- 对拍摄素材进行剪辑、配音、调色等处理。
- 添加适当动画、特效,增强专题片视觉效果。
- 根据企业需求,进行音乐、字幕等方面的调整。
五、项目验收1. 初稿审查:在后期制作完成后,提交初稿给企业审查。
2. 修改完善:根据企业反馈,进行相应修改,确保专题片符合企业需求。
3. 终稿验收:在修改完成后,再次提交给企业验收,确保专题片质量。
六、项目保障1. 合法合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拍摄内容不侵犯他人权益。
2. 保密协议:与参与项目的全体人员签订保密协议,保护企业商业秘密。
3. 风险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应对拍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 版权归属:专题片版权归企业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泄露或用于其他用途。
七、项目时间表1. 前期筹备:10个工作日2. 拍摄阶段:5个工作日3. 后期制作:10个工作日4. 修改完善:5个工作日5. 项目总周期:30个工作日八、项目预算根据项目内容、拍摄时间、后期制作等因素,项目预算为人民币XX万元整。
论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差异及拍摄技巧【摘要】电视纪录片和专题片是电视节目中常见的两种形式,它们在制作和内容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电视纪录片以真实事件或人物为主题,以客观的视角呈现历史和现实,强调事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而专题片则更注重深度报道某一主题,通常经过较为严谨的策划和设计,以更加全面和独特的方式呈现。
在拍摄技巧上,电视纪录片通常采用观察记录和采访等手法,注重还原事实,而专题片则更注重叙事的情感表达和视觉效果,常常使用大片式的呈现手法。
对于人物塑造和叙事手法,电视纪录片偏向还原真实人物形象,注重客观性,而专题片则更注重对人物的情感渲染和故事表达。
在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到电视纪录片和专题片的区别在于表现形式和内容呈现方式,而拍摄技巧的重要性则在于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这两种形式的独特风格和特点。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专题片、差异、拍摄技巧、特点、人物塑造、叙事手法、总结、定义、重要性1. 引言1.1 定义电视纪录片和专题片电视纪录片是指通过真实记录和展示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实和事件的电视节目。
它不做任何编造或虚构,真实还原事件的发生过程,呈现给观众。
而专题片则是针对某一特定主题或问题展开深入报道和探讨的电视节目。
它通过选题的局限性和深入挖掘的报道方式,使得观众能更加系统地了解相关主题或问题。
电视纪录片和专题片的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事件真实性和客观性,真实还原事实过程;而后者更注重深度挖掘和系统性整理,通过专题的方式进行报道。
两者都是通过电视媒体传播,但在节目形式、表现手法、受众群体等方面略有不同。
电视纪录片更注重事件的真实还原和客观呈现,专题片更注重主题的深度挖掘和系统整理。
它们在电视节目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能够为观众提供不同层面的信息和视角,丰富了电视节目的内容,也满足了观众不同层次的需求。
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在电视节目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传播社会信息、促进社会进步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影响。
1.2 重要性电视纪录片和专题片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性,不仅可以记录历史事件、传播知识,还可以唤起人们的思考和共鸣。
影视专题片制作技术标
准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影视专题片制作技术标准
全片由解说、采访同期、动态影像素材、事件环境背景声、静态资料
画面、字幕和音乐音效,以及三维动画视觉特效等多种影音元素有机构
成——全片影像及音乐音效节奏张弛有度,根据叙事的内容和情绪,舒
缓时,要疏可跑马,紧张时,应密不透风。
具体各项指标如下:
1、声音:
全片音频指标整体平衡,无爆音、爆表等技术瑕疵。音乐音效与解
说、采访同期为烘托关系,除特殊的艺术处理外,避免音乐音效掩盖住
解说及采访同期的情况。另,在最终提交的完成版中,音频内容应在左
右声道平衡输出;与此同时,再保存一版解说在1声道,采访同期、事
件环境背景声、音乐音效在2声道(国际声)的工作版。
具体要求如下(依据GB3174《彩色电视广播》、《中央电视台播出技
术审查规范》):
1)音频校准信号标准为1KHz正弦波信号。
2)基准电平设置为: -18dBFs。
3)伴音电平:
语言≤-10dBFs, 瞬间=-10dBFs;
音乐≤-5dBFs, 瞬间=-5dBFs;
整体声音电平大部分应控制在-18dBFs;
音频幅度不能长时间低于-25dBFs。
5)工作版声音通道分配:
声道1(CH-1):只用于记录解说词。
声道2(CH-2):用于记录国际声(即音乐、效果、现场声及现
场同期采访声)。
6)全片要求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无噪声干扰,无明显过
大过小或时大时小,无明显背景噪声。
7)控制解说声与背景音乐及现场环境音效的相互比例,避免造成背
景音乐及环境音效声音过大导致无法听清解说词的现象。
8)现场采访要求尽量选择现场噪声小的环境录制,采访人声与现场
环境音效的比例也要精心控制,现场噪声过大会导致无法听清采访词。
9)音乐和环境音效选择运用要与内容相对适宜,不要出现与内容无
关的声效和音乐,也不要选择观众太过熟悉的音乐,避免产生节目主题
以外的其他联想。
10)解说员要讲标准的普通话,吐字发音要清楚,不能出现发音错
误。解说员应具备国家语委的行业资格标准。
2、画面:
全片画面保证1920*1080高清画质。除特殊艺术效果外,保证影像色
调准确、镜头运动稳定、画面构图简洁、明暗亮度适中、细节内容丰
富、场面调度有序、剪辑节奏明快,避免出现质量低下、内容粗糙、拖
泥带水的影像画面。
具体要求如下(依据GB3174《彩色电视广播》、《中央电视台播出技
术审查规范》):
2)满足帧精度编辑要求。
3)视频校准信号(片头彩条)应采用100/0/75/0标准彩条
(即欧洲广播联盟(EBU)制定的,又称为EBU彩条)。
4)技术标准
重放视频画面在用波形示波器监测时:
全电视信号幅度不大于1V±0.02V;
图象信号幅度最大值不大于0.8V;
图象亮度信号幅度不大于0.77V;
黑电平与消隐电平差标准值:0-0.05V;
字幕峰值电平不大于0.8V;
时码须连续并在引带彩条信号开始点置零。
5)图像画面稳定,图像清晰,层次丰富,色彩清晰、自然,无杂乱
信号(如闪烁、掉色、偏色、拉道、拉毛、波纹、花屏、不同步、噪波
大等现象)。正式节目图像中不可出现彩条、彩底。正式节目图像不能
出现夹帧、磁迹中断等现象。
6)镜头推、拉、摇、移和切换等操作使用恰当;构图合理,采光
自然,影调适宜。拍摄中尽量使用三角架,避免镜头晃动造成的画面不
稳。
7)拍摄环境要适合主题内容的表现,主体突出。
镜头运用流畅,主体表述清楚。剪接要有讲究节奏,强调镜头之间
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与解说词的配合,要让观众看得明白。
片中镜头除了要多次强调某个重要环节,可做适当的重复。通常全
片不得多次重复使用同一镜头。
8)节目中的采访不宜过多,被采访者所讲的内容要切题,不能所答
非所问。采访内容集中在与主题、项目相关的问题上。采访过程尽量完
整流畅,不要剪切、闪白或闪黑过多。
9)解说词和画面要配合有序,声画对位。声音和画面的配合要尽量
做到同步、协调。
10)全片所有字幕要与解说和采访声音同步行进,不得提前或延
缓。
11)节目中出现的技术操作人员着装及操作手法符合国家和行业标
准。
3、字幕及图片、图标:
1)整个节目的解说词和采访同期声词采用全程加配字幕。要求字幕
清晰,准确无误,无错别字、无漏字现象。
2)节目片头字幕可根据字数多少而自行选择字体和字号。
3)节目中解说词字幕规定为:位置:画面左下方
4)对齐方式:左对齐
字体: 黑体
字体大小:36x36或38x38、40x40(以DPS为例)
字体颜色:白色
字体边框:黑色 1个单位
禁止使用标点符号
每屏解说唱词不超过14字
5)运用分章节的结构形式而产生的字幕规定为:
段落序号一律统一使用汉字标写
(例如:“一、XXXX”,“二、XXXX”,三….)
章节/段落标题时长≤3秒;
不可用解说词来读解标题文字内容
字体布局、大小、颜色及艺术效果可自行设计
6)被采访人姓名和身份的字幕标写,视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而分左
右竖排,整体大小要适中,不得妨碍主体体现。字体为黑体,并加以彩
色渐变半透明衬底(任选),字体大小视字数多少而自行设定。
7)节目中图片及图表的使用要布局简练,通俗易懂,显示重点数
据,字体要清晰无误,简单易懂,避免出现凌乱和繁杂。
8)节目中的解说词与字幕须统一度量衡的读法和写法,不能使用英
文字母替代。
长度单位使用公里、米、毫米;
面积单位使用公顷、亩、平方米;
重量单位使用吨、公斤、克;
体积单位使用立方米、公升、毫升;
温度单位使用摄氏(字幕可使用℃,读音须读为摄氏xx度)
速度单位使用每小时xx公里、每小时xx米、每秒xx米
(字幕可使用公里/小时、米/小时、米/秒).
以上单位的所有数字均使用阿拉伯数字显示。
9)节目字幕中所出现的化学元素名称均要使用汉字表示,不可用英
语缩略字词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