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概念理解
- 格式:docx
- 大小:25.83 KB
- 文档页数:5
车辆和汽车谁的概念大一些车辆和汽车都是交通工具的概念,但是车辆的概念更广泛,包括各种类型的车辆,而汽车只是车辆的一种特定类型。
首先,车辆是指能够自行或被人力驱动的交通工具。
它是人们出行和运输物品的重要工具,可以轻松地穿越陆地、水域和空中。
车辆的分类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拖拉机、火车、地铁、轮船、飞机等。
这些车辆以不同的方式驱动,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车辆的概念比汽车更大。
然而,汽车作为车辆的一个子类,是目前最为常见和普及的交通工具。
汽车是一种四轮驱动的陆地交通工具,由发动机、底盘、车身以及其他零部件组成。
它可以容纳多人,具有合理的载货空间,能够在道路上以较高的速度行驶。
汽车有不同的类型,例如小轿车、客车、卡车、SUV等。
汽车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汽车的发展历史悠久,从最早的蒸汽车到内燃机车辆的出现,再到现在的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的技术和设计水平不断提高。
汽车具有一系列显著的特点,如快速、灵活、便利和舒适等。
它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出行需求,并提供安全、高效的交通服务。
同时,汽车产业也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就业创造了大量的机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然而,随着汽车的普及和使用增加,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汽车的排放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如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汽车交通还带来了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和能源消耗等问题。
因此,在推动汽车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交通管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方式。
总结来说,车辆是一个比汽车更广泛的概念,涵盖了各种类型的交通工具。
而汽车作为车辆的一种类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力。
它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方式。
然而,汽车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加以应对和解决。
因此,在推动汽车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交通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方式。
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和理解《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和理解》一、新能源汽车的概念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能源(非传统能源)作为动力的汽车,通常指电动汽车,也可以指插电式油电混合动力、提前进入燃料电池汽车、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等。
二、新能源汽车的特点(1)高能量密度:无论是电池和燃料电池,它们都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使得新能源汽车能够以更小的体积负担更多的能源消耗;(2)低烟尾气:新能源汽车使用的能源更清洁,它们产生的烟尾气更少,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差污,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3)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用电比汽油汽车更容易取得,而且更便宜,因此更能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4)低噪声:新能源汽车使用的汽车发动机,在发动机可能产生的噪声会比汽油汽车低得多。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要性(1)减少污染:汽车污染是污染的主要来源,采用新能源汽车可以有效的减少汽车污染,及时缓解汽车污染的严重性。
(2)保护资源: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保护石油资源,防止我们对石油的依赖过多。
(3)提高安全性:新能源汽车可以保护人们的安全,如太阳能汽车和油电混合汽车会发出比汽油汽车更少的噪音,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新能源汽车的不足(1)成本较高: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成本比汽油汽车昂贵的多,使得消费者更不愿意购买。
(2)充电时间长:当前,电动汽车充电的时间长,有针对性的充电设施也比较少,使得用户不太愿意使用。
(3)续航里程有限:由于电池的体积和重量有限,使得电动汽车在单次行驶里程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像汽油汽车那样行驶大量的里程。
以上就是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和理解,新能源汽车具有很多的优点,可以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多的便利,对保护环境也有很大的贡献。
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有关部门和企业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进行研发,在技术和质量上不断完善,以期将新能源汽车推向更多的应用场景。
汽车的定义按照《词海》的权威说法:“汽车是一种能自行驱动,主要供运输用的无轨车辆。
原称‘自动车’,因多装用汽油机,故简称汽车”。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汽车是用内燃机做动力,主要在公路或马路上行驶的交通工具,通常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橡胶轮胎。
用来运载人或货物。
”但这样给汽车下定义有失严谨。
一则摩托车也是自行驱动、无轨、用汽油机;二则拖拉机也使用内燃机、无轨、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车轮;三则过去的蒸汽机车是采用外燃机;四则现在的汽车还可以用天然气、煤气、甲醇等为燃料,何况还有太阳能车、电力车等。
因此,目前对汽车的解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对此作以探究从而较科学地反映汽车的特征。
我们认为,给汽车下定义必须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第一,汽车的产生与发展。
汽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历史,不同时期的汽车有着不同的结构特点,并且汽车的种类和用途也是日新月异;第二,以汽车原意为依据。
汽车源自西方,应以西文原意为主要依据,并结合现代意义上的汽车予以定义。
英文中的“汽车”即“Automobile〃是由“Auto(自己)”和“Mobif 会动的 ”构成的,这就是“Automobile 汽车 ”的来历,其意思是自己会动的,即自动车;第三,汽车与其它相似机械相比是有区别的。
在汽车定义中,不应完全涵盖相似机械的所有特点。
下面从蒸汽机车的出现及其发展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车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利用人力和畜力作为车辆的动力源,后来发展到利用自然力制造出了风力车。
再随着机械业的发展,又有人制造出了滑轮车、发条车等。
但这些车辆都因缺乏使用价值而没有得到世人认可。
十八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的出现,成了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导火索,它为蒸汽机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1769年,法国工程师兼陆军炮兵大尉尼古拉斯·古诺(N·JCUGNOT)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前三轮车(题图)。
当时制造这辆车的主要目的是为牵引火炮。
我国对汽车概念的定义
汽车是指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
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货物的车辆,以及
其他特殊用途。
汽车通常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等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其中,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底盘是汽车的基础,车身是汽车的
外壳,电气设备是汽车的控制系统。
根据用途不同,汽车可以分为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等类型。
乘用车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临时物品,包括轿车、SUV、MPV 等;商用车主要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包括客车、货车、半挂牵
引车等;专用车则是指专门用于特定用途的车辆,如消防车、救护车、工程车等。
汽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代表,具有方便快捷、灵活机动、运输量大等优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汽车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能源消耗等问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措施来解决。
汽车知识入门大全汽车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财产。
了解一些汽车知识对我们正常使用和保养汽车都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份汽车知识入门大全,涵盖了汽车的基本概念、分类、结构、使用和保养等方面。
一、汽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汽车:是一种由发动机驱动的四轮交通工具,可以载人或装货物。
2. 发动机:汽车的心脏,通过燃烧燃料产生动力,驱动车辆行驶。
3. 车身:汽车的外壳,提供载人和装货的空间。
4. 车轮:汽车的重要部件,用于支撑和行驶。
5. 前驱、后驱和四驱:根据发动机和轮胎的驱动方式,汽车可分为前驱、后驱和四驱。
6. 轿车、跑车、SUV、MPV、卡车等:根据用途和外形,汽车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和分类。
二、汽车的结构和零部件1. 发动机系统:包括发动机、进气系统、燃油系统和排气系统等。
2. 传动系统:包括变速箱、离合器和传动轴等。
3. 底盘系统:包括底盘框架、悬挂系统和制动系统等。
4. 车身系统:包括车身结构、车门、车窗和车灯等。
5. 电气系统:包括电池、发电机、启动电机和车灯等。
6. 内饰系统:包括座椅、方向盘、空调和音响等。
三、汽车的使用和保养1. 上车和下车:坐进汽车时要注意不得影响其他车辆和行人,下车时要先停稳车辆再下车。
2. 快速启动和熄火:启动时先将挂档换成空挡,然后轻轻转动钥匙启动,熄火时将挂档换成空挡,然后轻轻拧动钥匙将车熄火。
3. 行驶和转向:行驶时要注意低速并保持车距,转向时要提前打方向灯并观察周围交通情况。
4. 停车和停放:停车时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并确保车辆稳定。
停放时要挂上手刹和换成空挡。
5. 加油和换油:加油时要按照规定的油号和加油口进行加油,换油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里程进行。
6. 常规保养和维修:定期检查机油、轮胎、刹车和电瓶等,需要时修理和更换。
以上是关于汽车知识的入门大全,虽然只是对汽车知识进行了简单介绍,但对于新手来说已经足够理解汽车的基本概念、分类、结构和使用保养了。
汽车的产品概念汽车作为交通工具、运输工具和个人出行工具,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汽车的产品概念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汽车的产品概念包括设计、功能、性能、安全等多个方面,在下面将详细介绍。
首先,汽车的设计是其产品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设计是汽车的外观表现,是汽车吸引消费者的第一印象。
现代汽车设计注重流线型的外观,以提高空气动力学性能,减少空气阻力,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此外,设计也包括内饰的布局和风格,以提供舒适的驾驶环境和乘坐体验。
设计也需要考虑到汽车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其次,汽车的功能是其产品概念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汽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动力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方面。
动力系统可以通过内燃机、电动机等方式提供动力,以驱动汽车前进。
悬挂系统可以提供舒适的驾驶感受,并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制动系统可以确保汽车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停车。
除此之外,现代汽车还具备各种辅助功能,如倒车影像、巡航控制、自动刹车等,以提高驾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再次,汽车的性能是其产品概念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汽车的性能包括加速性能、最高时速、燃油经济性等。
加速性能是衡量汽车动力强弱的指标,最高时速则反映了汽车的速度上限。
燃油经济性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消耗的燃油量,较低的燃油消耗可以减少运营成本和环境污染。
此外,汽车的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性能也会对驾驶体验产生重要影响。
最后,汽车的安全性也是其产品概念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汽车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代汽车普遍配备了安全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等安全装置,以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此外,汽车采用高强度材料制造车身,以提高车辆的结构强度和碰撞安全性能。
还有,汽车还需要具备防盗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等功能,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智能化程度。
综上所述,汽车的产品概念包括设计、功能、性能、安全等多个方面,各个方面都追求高水平和高品质。
新车型各阶段名词解释车辆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各种新车型的问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汽车制造商不断推出更新、更先进的车型。
本文将对新车型各阶段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选择合适的汽车。
1.概念车(Concept Car)概念车是汽车制造商为了展示最新设计理念和技术而打造的原型车型。
这些车辆通常在汽车展览或媒体活动中亮相,目的是展示制造商的创新能力和未来发展方向。
概念车通常具有前卫的外观设计和先进的技术特点,但并不一定会投入量产。
2.原型车(Prototype Car)原型车是在概念车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开发和测试的实验性车辆。
这些车辆通常会在实际道路上进行测试,以评估其性能和可行性。
原型车通常会进行多次改进和调整,直至最终确定投产前的最佳版本。
3.量产车(Production Car)量产车是指经过严格测试和验证后,被汽车制造商批准投入量产的车辆。
这些车辆将按照制定的规格和标准进行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量产车通常是消费者最终购买和使用的类型,其设计和技术特点与原型车相似。
4.小改款(Facelift)小改款是指在同一车型基础上进行轻微的外观和功能改进的车辆。
这些改进通常包括前脸、尾部或车身细节的调整、新的外观饰件和车内设备升级等。
小改款旨在保持车型的竞争力,并对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5.中期改款(Mid-cycle Refresh)中期改款是指在车型生命周期中进行较大规模改进的车辆。
这些改进通常包括前后大灯、车身线条、内饰设计、动力系统或安全功能的全面升级。
中期改款能够为车型注入新的活力,并保持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6.全新一代(All-new)全新一代是指经过全面重新设计和开发的全新车型。
这些车辆的外观、内饰、动力系统和技术都经过了全新的创作和创新。
全新一代的车型往往代表着制造商在技术和设计方面的最新成果,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驾驶体验。
7.混合动力车(Hybrid Car)混合动力车是指同时搭载内燃机和电动机的车辆。
汽车相关概念
1.汽车:指一种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道路交通工具,用于载运人和货物。
2. 引擎:汽车的动力系统,通过能量转化将燃料转化为动力,驱动汽车前进。
3. 车身:汽车主要的构成部分,通常由车顶、车门、车窗、车轮等组成。
4. 底盘:汽车的承载部分,包括车架、悬挂系统、车轮等。
5. 车轮:汽车的移动部分,通常由轮胎、轮毂和轴承组成。
6. 驾驶室:汽车的驾驶员位置,包括方向盘、仪表板、座椅等。
7. 车灯:汽车的照明系统,包括前大灯、尾灯、刹车灯等。
8. 制动系统:汽车的制动装置,用于控制车速和停车。
9. 变速器:汽车的变速装置,用于改变车速和提高动力性能。
10. 空调系统:汽车的空气调节系统,包括制冷和制热功能。
11. 燃料系统:汽车的燃料供给装置,包括燃油箱、燃油泵、喷油器等。
12. 排放系统:汽车的废气排放装置,用于减少尾气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3. 车载娱乐系统:汽车的音响和多媒体系统,用于提供音乐、视频等娱乐功能。
- 1 -。
汽车理论第6版复习题汽车理论第6版复习题第一章:汽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汽车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在汽车理论的学习中,首先要了解汽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 什么是汽车?汽车是一种由发动机驱动的交通工具,通常由车身、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和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2. 汽车的分类有哪些?根据用途和结构的不同,汽车可以分为乘用车、商用车和特种车。
乘用车又可以分为轿车、跑车、SUV等;商用车包括客车、货车、牵引车等;特种车则包括消防车、救护车、工程车等。
第二章:汽车发动机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它产生动力驱动汽车前进。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原理和分类对于理解汽车的基本工作原理非常重要。
1.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汽车发动机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将气体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运动。
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有哪些?根据燃料的不同,汽车发动机可以分为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和混合动力发动机。
汽油发动机使用汽油作为燃料,柴油发动机使用柴油作为燃料,而混合动力发动机则同时使用燃油和电力。
第三章:汽车传动系统汽车传动系统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上的重要部件,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原理和结构对于驾驶和维修汽车都非常有帮助。
1. 汽车传动系统的作用是什么?汽车传动系统的作用是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到车轮上,实现汽车的前进和驱动。
2. 汽车传动系统的结构有哪些?汽车传动系统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和差速器等部分。
离合器用于实现发动机和变速器的分离和连接,变速器用于调整发动机输出的转速和扭矩,传动轴将动力传递到车轮上,而差速器则用于使左右车轮的转速差异。
第四章:汽车悬挂系统汽车悬挂系统是连接车身和车轮的重要部件,它对于汽车的操控性和舒适性有着重要影响。
1. 汽车悬挂系统的作用是什么?汽车悬挂系统的作用是减震和支撑车身,保证车轮与地面的接触,提供良好的操控性和乘坐舒适性。
2. 汽车悬挂系统的结构有哪些?汽车悬挂系统包括弹簧、减震器和悬挂臂等部分。
目录
1.整车开发流程涉及名词 (2)
预试生产PP(Pre-Pilot) (2)
试生产P(Pilot ) (2)
模具开发TGO (2)
模具开发TG1(Tool Go1) (2)
模具开发TG2(Tool Go2) (2)
工程签发ESO(Engineering Sign Off) (3)
工程样车EP(Engineering Prototype Car) (3)
2. CAS造型整理 (3)
二维设计 (4)
三维造型$m: (4)
样车制作 (5)
1.整车开发流程涉及名词
预试生产PP(Pre-Pilot)
在试生产(P)前,为完成产品和/或过程的最终验证和认可,使用工装零件
按照工艺要求在生产线上装配产品的生产活动,单一品种数量一般不超过5台份。
SPC
试生产P(Pilot )
在产品正式投产(SOP)前,为验证完全工装和工艺条件下批量提供的零部件质量,而在生产线上装配一定数量产品的生产活动,单一品种的数量一般不高于50台份。
模具开发TGO
TG0数据:粗略的三维数模。
表明零件在整车位置上的基本外形和尺寸。
数模包含有主要的特征、边缘和界面,以及中心线(线束和管状物),可用于零部件定点。
选定的模具供应商应确认模具设计在目标成本基础上是可行的,根据TG0 数据,进行模具设计和原料订购。
模具开发TG1(Tool Go1)
TG1数据:数模包含有所有零件界面、过渡面、紧固件孔和位置。
可用于软
模制造。
根据TG1数据,选定的模具供应商应进行模具设计、可行性分析,完成全部设计和优化,在商定的A/B表面数据公差允许范围内进行模具锻造和加工。
模具开发TG2(Tool Go2)
TG2数据:最终的三维数模。
表明了在整车位置上的完整的零件设计意图。
数模可用于正式模具和零件制造。
根据TG2数据,选定的模具供应商应完成最终的模具设计、优化、验证,批
准,进行模具最后的加工,对模具交付能够满足目标需求具有十足的信心。
工程签发ESO(Engineering Sign Off)
是指整车达到了设计任务书上定义的目标,目的是保证整车对消费者来说达到了一个最适宜的平衡点。
工程签发完整性的确认通过对零部件(如制动盘)和系统部件(如制动系统、空调系统)全面的工程签发得出。
工程样车EP(Engineering Prototype Car)
根据工程设计发布的信息,采用相应工程样件、制造工艺制造出的满足设计要求的零件,在技术本部试制车间和/或总装厂装配出的样车。
具体分类如下:
工程样车分类零部件供货状态试验目的
骡子车手工/简易工装在项目早期(G7方案批准前)支持动力总成
初始验证和标定工作(开发Mule Car标定)模拟样车软模/手工/简易工装为支持整车/系统进一步的设计和验证,包括
通过整车完整架构件的设计和发布
工程样车—首辆车架构件-硬模
非架构件-软模整车集成的开发、验证与整车相关的SSTS和VTS要求、零件调试、开发动力总成标定、公告法规的早期验证和验证总装顺序等
工程样车-公告车硬模同上
2. CAS造型整理
CAS面就是在造型前期效果图出来后,先在电脑中借助三维软件做一个初步的三维造型曲面出来,用作前期评审、造型细化,以及总布置和各种前期可行性分析。
这个面的质量不需要很高,只需要具备基本的特征就行了!而A面的曲面质量要求非常高,一般主机厂和设计公司都有自己的A面标准的,这个是要在造型和前期分析基本确定以后做出来的。
)
在汽车开发的整个周期和成本中,造型设计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都是很少的,但这个步骤却至关重要,是直接影响接下来的整个流程和产品最终市场销量的关键一步。
一般意义上的造型设计是从产品规划开始的,包含二维设计、三维设计、样车试制等(如图1所示)。
下面就各阶段做详细介绍。
产品规划造型开发的前期需要对所开发车型做市场调研,以便对有针对性地规划造型定位,这个调研包含价位、目标客户群、竞争车型、流行元素等方面。
在产品规划过程中,设计师了解到即将进行的造型的风格定位与功能定位有助于设计师更好的把握方向,也能使得新造型尽可能被目标客户群接受。
总布置设计是预先对车内各部件以及乘员坐姿等的布置,以满足功能空间要求,以及驾乘人员的人机工程要求(如图2所示)。
二维设计
二维设计的开始需要造型设计师根据前期输入条件进行创意构思,新颖的创意是一款车区别于另一款车的关键,体现了车的不同个性,通常新颖的创意也是汽车产品吸引消费者的亮点所在。
因为汽车的开发周期相对很长,一般要18-48个月,即使现在技术的发展很多的过程可以被压缩或者省略,一般也需要两年左右。
这就决定了现在的造型是为了在至少两年以后的市场,要保证现在的创意在两年后不过时。
这就需要设计师必须要有敏锐的造型观察力、判断力和对流行的预测能力。
表达创意最直接和快速的手段是草图,草图是设计师思维创意的快速表达。
草图表现的方法多种多样,彩铅、钢笔、油性笔、马克笔、色粉和电脑辅助等都可以单独或者混合使用来表现。
草图是设计师记录和推敲创意的途径,往往会充满了很多设计师的主观色彩,比较随意和放松,创意也往往是新颖别致(如图3)。
草图结束后通常会有一个内部的评审,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造型方向进行下一步的细化工作,也就是效果图(如图4所示)。
: 效果图是用来指导油泥模型、数字模型和做方案展示用途,所以需要有精准的效果。
比例、透视、色彩、材质都需要有准确的表达。
这个时候对于草图中天马行空的创意需要有一些收敛,市场审美、价位成本、政策法规、材料工艺等等都需要被考虑周全。
效果图一般分为外饰、内饰和细节效果图。
效果图的表现技法也多种多样,较流行的画法是马克笔、色粉的结合使用。
电脑软件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设计的工作效率,很多设计师愿意通过电脑来完成这个步骤。
三维造型$m:
效果图可以做的很逼真但是很多细节却无法准确体现,而且,效果图通常都是比较理想化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在效果图制作完成后,我们仍然需要一个三维模型作为依据来推敲和展示造型。
:三维模型包括实体模型和数字模型两大类,实体模型按照过程分为:小比例油泥模型、全尺寸油泥模型、树脂模型等。
数字模型主要有前期的CAS模型和后期的A-class 两种。
实际工作中通常会制作小比例油泥模型,轿车的小比例模型通常为1:4或者1:5。
小比例模型比效果图更具有真实感,在尺寸和比例方面也比效果图更为精准。
小比例模型要求曲线流畅,曲面光顺。
制作小比例模型需要从各个角度去审视,反复推敲每一条线和每一个面。
一些有实力的设计公司会在草图效果图结束后借助三维建模软件构建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通过数控铣床铣出一个油泥模型,再经过少量的精刮处理。
在几组小比例模型完成后,通过召开正式的造型评审会确定车型的初步造型。
在造型方向确定以后就需要制作全尺寸(1:1)造型油泥模型。
同样,全尺寸油泥模型(如图5所示)的制作对于造型的推敲也很重要,没有什么比一个与实物等大的模型来的更加直观更有说服力的。
制作等比油泥模型需要贴一组精确的胶带图,胶带图的曲线数据取自于小比例模型,通过推敲胶带图来完善汽车的曲面。
全尺寸模型对曲面和曲线质量要求很高,需要细腻、光顺,这往往要很长的时间。
在1:1内外模型、效果图完成后还需要有另一次正式的评审,这次评审中会针对造型、结构、工艺等有更详细具体的意见。
; 接下来的过程中需要将油泥模型扫描后的点云数据输入计算机(如图6所示),通常的做法是根据油泥模型建立A级数学表面,就是通常所说的A-class。
因为会被用于生产,所以A-class对于曲面的造型、质量的要求更为苛刻。
现在流行的另一种做法是效果图结束后,根据效果图的造型特征,直接在电脑中用辅助造型建模软件建立三维数字模型(即CAS模型,如图7所示),配合虚拟现实技术用于方案评审展示。
方案评审完毕后挑选出相应造型,通过数控铣床铣削出全尺寸油泥模型,然后对铣出来的模型进行精细处理,在造型确定后扫描全尺寸油泥模型并建立A-class表面。
在class A
完成后有时会根据它制作一个硬质模型,通常的材料会是树脂、塑料、玻璃钢等。
这个模型在视觉上要求尽量逼真,大多采用快速成型或者数控铣来完成这些件的制作。
样车制作
@样车制作是造型开发的最后一个阶段,会将内、外饰在同一个车体中表现出来。
这个制作过程还涉及到内、外饰的色彩设计,材质、面料和图案设计等(如图8所示),能如实地体现车型制造出来之后的状态。
结束语
至此,前期造型工作告一段落。
但并不说明造型的工作就此完全结束,因为在工程设计的时候会出现很多前期造型无法预料的问题,需要造型设计师配合做相应的造型调整,甚至在车型上市后用户的反馈也可能会带来造型上的改进,直到这款车型停产,针对它的造型工作才最终结束。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的造型方式也在不断被尝试,尤其是电脑在汽车设计过程的介入给了我们更便捷的工作方式和更高的工作效率,近年来的比较热门的“无纸化设计”和“无油泥设计”就是其中的代表。
不管技术如何发展,对于汽车造型设计师的要求永远不会降低,观察力、想象力、美感、空间感、工程知识、社科知识、工作技能、责任心等,永远都是汽车设计师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