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压强
- 格式:doc
- 大小:464.50 KB
- 文档页数:8
液体压强公式详细推导
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如下:
假设液体的密度为ρ,液体中的一点的压强为P,该点的深度为h,液体的重力加速度为g。
根据液体静力学的定律,液体内任意两点之间的压强差等于两点之间的高度差乘以液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即:
P2 - P1 = ρgh
其中,P1和P2分别表示两点的压强,g表示重力加速度。
推导过程如下:
1.将液体分割为无穷小的柱状微元。
每个微元的高度为Δh,底面面积为A。
2.对于每个微元,其重力可以表示为:
F = mg = ρΔVg = ρAhg
其中,ΔV为微元的体积。
3.微元的压强P可以表示为微元的力F除以微元的面积A:
P = F/A = ρAhg/A = ρhg
这表示液体压强与深度成正比。
4.对于液体内的两个点,假设它们的高度差为Δh,由于液体是连续性的,可以将高度差Δh分成一段段微小的高度差。
5.将液体分割为许多微元后,可以得到两个相邻微元之间的压强差为ΔP。
根据之前得到的液体的压强公式,微元之间的压强差可以表示为:
ΔP = ρgΔh
6.将这些微元之间的压强差相加,可以得到两个点之间的总的压强差:
P2 - P1 = Σ(ΔP) = Σ(ρgΔh)
当Δh趋向于0时,Σ(Δh)就是两点之间的深度差h:
P2 - P1 = ρgh
这就是液体压强的公式。
液体的压强知识点归纳
一、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1. 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撑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
2. 液体具有流动性,对阻碍它流动的容器侧壁有压强。
二、液体压强的特点。
1.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 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三、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 gh
1. 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是Pa(帕斯卡)。
2. ρ表示液体的密度,单位是kg/m^3。
3. g是常量,取9.8N/kg(在粗略计算时可取10N/kg)。
4. h表示液体的深度,是指从液体内部某点到自由液面的垂直距离,单位是m。
四、连通器。
1. 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2. 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装的是同一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3. 应用: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等都是连通器原理的应用。
液体压强分类计算液体的压强可以分为静压和动压两种。
静压是指液体在静止状态下由于重力或外力作用所产生的压强,动压是指液体在流动过程中由于其速度而产生的压强。
一、静压的计算:1.所谓静压,可以理解为在液体中其中一点上受到的压力,这个压力是由于液体所在容器上方的液体的重力所产生的。
2.为了方便计算,可以将液体视为静止不动的,而不考虑其粘性和内聚力等因素。
3. 所以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 = ρgh,其中P为压强,ρ为液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液体所在深度。
其中密度ρ的单位为千克/立方米,重力加速度g的单位为米/秒^2,液体深度h的单位为米。
二、动压的计算:1.动压是指液体在流动过程中由于其速度而产生的压强。
在流体力学中,动压的计算公式为P=1/2ρv^2,其中P为压强,ρ为液体的密度,v 为液体流动的速度。
2.动压是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也就是说速度越大,动压就越大,这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是一致的,比如汽车行驶速度越快,车辆挡风玻璃上的风压就越大。
3.动压的单位为帕斯卡(Pa),1帕斯卡等于1牛顿/平方米,也可以用千帕斯卡(KPa)或兆帕斯卡(MPa)来表示。
三、液体压强分类计算实例:1.静压的计算:假设液体的密度为1000千克/立方米,所在深度为3米,重力加速度为9.8米/秒^2,那么可以根据公式P = ρgh进行计算。
2.动压的计算:假设液体的密度为1000千克/立方米,流动速度为10米/秒,那么可以根据公式P=1/2ρv^2进行计算。
总结:液体的压强可以分为静压和动压两种。
静压是指液体在静止状态下由于重力或外力作用所产生的压强,可以使用公式P = ρgh进行计算;动压是指液体在流动过程中由于其速度而产生的压强,可以使用公式P = 1/2ρv^2进行计算。
这两种压强的单位均为帕斯卡(Pa),也可以用千帕斯卡(KPa)或兆帕斯卡(MPa)来表示。
液体的压强计算公式
液体的压强是指液体对于单位面积的压力大小,通常用帕斯卡(Pa)表示。
液体的压强计算公式为:
p = ρgh
其中,p为液体的压强,ρ为液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
为液体的高度。
该公式是由阿基米德发现的,他发现一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液体排开的体积。
因此,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高度有关,与液体的形状、大小等无关。
液体的压强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水塔的压力、水深的压强等等。
了解液体的压强计算公式可以更好地理解液体的性质和应用。
- 1 -。
液体压强知识点一、压强的概念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表示为:\text{压强} = \frac{\text{力}}{\text{面积}}对于液体而言,压强是指液体对垂直于其表面的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液体的压强是各个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结果。
二、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液体的压强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text{液体压强} = \rho \cdot g \cdot h其中,ρ表示液体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ℎ表示液体的高度。
三、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液体的压强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液体密度液体密度的增加会导致液体压强的增加。
原因是密度增加意味着单位体积内分子数量的增加,相应地,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从而导致压强增加。
2. 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的增加会导致液体压强的增加。
重力加速度增加意味着液体受到的重力作用增大,进而导致液体对单位面积的压力增加。
3. 液体高度液体高度的增加会导致液体压强的增加。
这是因为液体的高度增加意味着单位面积上受到的液体重量增加,从而导致压强增加。
四、液体压强的应用1. 液压系统液压系统是利用液体压强和传递压力的原理来实现力的传递和工作的设备。
液压系统常用于各种工业、建筑和机械设备中,例如挖掘机、起重机等。
2. 水压脚踏车刹车原理水压脚踏车刹车原理利用液体的压力传递性质,通过踩踏刹车踏板使刹车油液产生压力,从而传递给刹车片,实现刹车效果。
3. 液压千斤顶液压千斤顶是利用液体的压力传递性质来实现升降重物的设备。
通过外力施加在小面积上,产生的压力通过液体传递到大面积上,从而实现对重物的升降。
4. 水压压裂技术水压压裂技术是一种利用液体的压力来破裂岩石的方法,常用于油气勘探和开采中。
通过将高压水注入井筒,使岩石受到巨大的压力从而裂开,以提高储层的渗透性。
五、液体压强的实验为了验证液体压强的公式和规律,可以进行以下实验:1. 液柱压强实验实验设备:一根透明的玻璃管、液体、尺子等。
液体压强公式推导:P=F/S=G/S=mg/S=ρVg/S=ρ
Shg/S=ρgh。
其中ρ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常数≈9.8N/kg,S为横截面积,h为水柱高度,V为水柱体积。
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底面积等无关。
液体压强,简称液压,是指在液体容器底、内壁、内部中,由液体本身的重力而形成的压强。
帕斯卡“裂桶”实验可以很好地证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因为液体的压强等于密度、深度和重力常数之积。
在这个实验中,水的密度不变,但深度一再增加,则下部的压强越来越大,其液压终于超过木桶能够承受的上限,木桶随之裂开。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我们只要算出某一深度液体竖直向下的压强,也就同时知道了液体在这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液体中某一段液柱的压强从而算出水柱底部的压强。
我们从压强的定义式出发,P=F/S,其中液柱底部受到的力即液柱的重力G,它等于液体密度乘以体积乘以重力常数g,而液体体积又可表示为Sh,与分母约去即可得到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压强的计算液体压强是指液体对于容器内壁或物体表面所施加的压力。
液体压强的计算是通过考虑液体的密度、重力加速度以及液体所在深度等因素来进行的。
首先,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直接关系。
液体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液体所含质量的大小。
在计算液体压强时,我们需要知道液体的密度,并将其放入公式中。
常用的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液体的密度为1000 kg/m³,那么我们可以用公式P = ρgh来计算液体的压强。
其中,P代表压强,ρ代表液体的密度,g 代表重力加速度,h代表液体所在的深度。
其次,在计算液体压强时,重力加速度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重力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加速度,近似取9.8 m/s²。
液体压强的计算中,我们需要将重力加速度代入公式中。
例如,当液体的密度为1000 kg/m³,深度为1米时,压强的计算公式可以化简为P = 1000 × 9.8 × 1 = 9800 N/m²。
因此,液体所施加的压强为9800帕。
最后,液体压强的计算还要考虑液体所在的深度。
深度的增加会导致液体压强的增加。
当液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一定时,液体压强与深度成正比。
这是因为液体柱的高度增加会导致液体所受的重力增加,进而增加液体对容器壁或物体表面的压强。
例如,如果液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不变,而液体所在的深度由1米增加到2米,那么液体压强也会增加一倍。
综上所述,液体压强的计算需要考虑液体的密度、重力加速度以及液体所在的深度。
通过合适的公式和数值代入,我们可以准确计算出液体的压强。
这对于工程学、物理学和科学研究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了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液体力学和液体静力学的现象,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液体压强 一、选择题 1、如图,水平桌面上放着底面积相同、质量相同的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大于乙图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 B. 甲图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等于乙图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 C. 甲图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图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D. 甲图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小于乙图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2、两个完全相同的木桶都装满水,分别在桶上开一孔.甲桶插一根细管,乙桶插另一根长度相同的粗管,管与开孔处密封.向甲桶管内倒入一杯水,乙桶管内倒入两杯水时,管中液面如图3所示,发现其中一桶的底部裂开,水从裂缝中流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桶裂开.原因是水对桶底部的压强,甲比乙大 B.乙桶裂开.原因是桶和管内所装水的总重力,乙比甲大 C.木桶所能承受压强的最大限度,甲比乙大 D.水对水桶底部的压力,乙比甲大 3、关于图2液体中a、b、c三点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盐水的密度为1.03×l03㎏/m3)( )
A.a点向下压强比向上压强大 B.a、b两点的压强相等 C.b、c两点的压强相等 D.b点压强比c点压强小 4、如图4所示,甲、乙两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中装有相同质量的不同种液体,甲容器的底面积大于乙容器的底面积,甲、乙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p甲<p乙 B.p甲
=p乙
C.p甲>p乙 D.无法判断
5、水平面上放有三个规格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刚好盛满酒精、水和硫酸.则杯底受到液体压强最大的是( ) [ 已知:ρ硫酸>ρ水>ρ酒精 ]
A.装酒精的杯 B.装水的杯 C.装硫酸的杯 D.三杯一样大 6、将密度为ρA、ρB的液体分别装入容器A、B中(如下图左所示),设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A、PB,如果PA<PB,则:( ) A.ρA=ρB B.ρA>ρB C.ρA<ρB D.无法确定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
7、如图6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则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P甲>P乙 B. P甲8、把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下方用一薄塑料片托住(塑料片重量不计),放入水面下16cm处,然后向管内缓慢倒入密度为0.8×103Kg/m3的煤油,当塑料片开始下沉时,煤油在管内的高度是( )
A.12.8cm B.8cm C.20cm D.16cm 9、如下图左所示,甲、乙两容器的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在它们中分别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等的水和酒精,则 ( )
A.甲容器底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大,压力也大 B.乙容器底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大,压力也大 C.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压强大, D.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压强大
10、一试管中装有某种液体,在试管处于上图2所示的甲、乙、丙三位置时,管内液体质量保持 不变,则试管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 )
A.甲位置最大 B.乙位置最大 C.丙位置最大 D.三个位置一样大 11、如右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质量不同的相同液体,它们的高度相同,则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2、如图所示,有一密闭的圆台形容器,内装一定质量的液体,如果把它倒置,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力、压强的变化是( ) A.压力不变,压强增大 B.压力增大,压强减小
C.压力增大,压强增大 D.压力减小,压强增大
13、如右上图所示当试管从倾斜放置到竖直放置的过程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确定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液体内部没有压强 B.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容器侧壁没有压强 C.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D.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跟液体密度无关 15、将同一个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其现象如图所示,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
A、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B、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C、甲液体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D、无法确定 16、水平放置的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液面的高度分别为h水和h酒精。当在两容器中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原来种类的液体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倒入液体前的情况可能是图4中的( )
17、如图5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底面积不同(SA<S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球浸没在A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浸没在B容器的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一定是 ( )
A.甲球的质量小于乙球的质量 B.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 C.甲球的体积小于乙球的体积 D.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的体积 18、如图4所示,水平桌面上的圆台形容器内有一块冰。当这块冰全部融化成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桌面受到的压力不变 B.桌面受到的压强变大 C.容器底的内表面受到的压力变大 D.容器底的内表面受到的压强变小二、填空题 19、小华同学测得保温瓶瓶胆最大深度为,装满水后,水对瓶底的最大压强是_______,若将水全部倒入脸盆中,则水对盆底的压强_______水对瓶底的压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取)
20、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放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小明将同一支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的不同深度,压强计两管中的液面高度差如图所示.由此可知,原先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是 中的大,液体 的质量较大(选填“甲”或“乙”) .
21、如图10为U形管压强计的示意图。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某种液体中慢慢下移时,两管中液面高度差逐渐增大,这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 ; 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应控制的量有液体密度和 ,而要改变的是 的方向。
22、一个未装满果汁的密闭的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 7(甲)所示,果汁对杯底的压强为p1压力为F1。若把杯子倒置过来,如图 7(乙)所示,果汁对杯底的压强为p2压力为F2。则 p1__________ p2,F1_________F2 。 (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3、2011年9月18 日渠江流域发生了严重洪涝灾害.某地水库堤坝坝底水深已达30m,严重威胁着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此时堤坝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Pa.若该水库堤坝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3.2×105Pa,则最多还允许水位上涨 m(g=10N/Kg).
24、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中用上了液体压强计,图11中的U形管左右两侧的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薄膜所受的 的大小。该实验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是:在 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图中的U形管的粗细对实验结果 影响(选填“有”或“无”)。
图5 25、在三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相同质量的水、盐水、酒 精,容器中液面的高低如右图所示。已知ρ盐水>ρ水>ρ酒精, 则甲液体是——,乙液体是——,丙液体是———。它们对烧杯底压强的大小关系是————。
三、简答题 26、盛水的铁桶常做成如图甲的形状,在化学实验室中有些烧瓶却做成如图乙的形状.你能说出这样的原因吗?
四、实验,探究题 27、如图所示,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 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3)比较c、d图实验,说明 ; (4)比较d、e图实验,说明 ; (5)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关系是否相等,他应如何操作,说出你的方法: .
(6)小莉同学在学了液体压强公式后,用公式对以上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g=10N/kg),得出金属盒在30mm深处水的压强是 Pa,而从压强计测出的压强为 Pa(压强计的液面高度差为28mm),由此她发现按液面高度差计算的压强值小于按液体深度计算的压强值,你认为造成的原因是什么?原因: .
五、计算题 28、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50cm2、高为10cm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和一个质量为100g、体积为40cm3的小球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厚度不计).容器内盛某种液体时,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的体积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液体的密度是多少g/cm3?
(2)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是多少Pa? (3)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Pa?
30、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深海潜水艇,现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2年6月27日,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求:
(1)在7000m处它受到的海水压强大约是多少?(盐水=1×103kg/m3,g取10N/kg) (2)若观察窗面积为300cm2,海水对观察窗的压力大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