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西林合成新工艺的分析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67.50 KB
- 文档页数:16
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工艺研究作者:张琦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3期摘要:本实验研究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制备方法并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莫西林分散片中对阿莫西林的含量。
方法:采用安捷伦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218mm×4.6mm,5μm),0.05mol/L磷酸二氢钾-0.1moL/L三乙胺-乙腈(800:120:7,磷酸调至pH2.5),检测波长为22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
对阿莫西林在20~12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6)。
结论:本制剂稳定、可靠,测定方法简便、准确。
关键词:分散片;制备;测定阿莫西林化学名为(2S,5R,6R)-3,3-二甲基-6-[(R)-(-)-2-氨基-2-(4-羟基苯基)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三水合物。
阿莫西林是一种最常用的半合成青霉素类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口服半合成青霉素之一。
阿莫西林杀菌作用强,穿透细胞膜的能力也强。
本实验研究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制备方法并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莫西林分散片中对阿莫西林的含量。
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HLSH2-6型湿法混合制粒机(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GFG80 120高效沸腾干燥机(广州兴荣机械有限公司);旋转式压片机(上海天祺制药机械有限公司);UV-26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13本岛津);KQ-250DB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百灵LA114型电子天平(常熟市百灵天平仪器有限公司);78X-Z型片剂四用测定仪(上海黄海药检仪器厂);US6180DH数显型超声波清洗器(北京优晟联合科技有限公司);SAGA-D超纯水器(南京易普易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W180A高效粉碎机(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LC-5520高效液相色谱仪(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工艺制备研究综述陈碧芸【摘要】目的:研究阿莫西林的处方与工艺,更好的对其进行改良和优化。
方法:查阅相关资料,对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处方和工艺的关键问题和改良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结论:阿莫西林分散片在实际生活与生产应用中有良好的适用性应积极开发。
【关键词】阿莫西林、分散片、处方工艺1 阿莫西林的作用机理阿莫西林(Amoxicillion 羟氨苄青霉素)是一种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1],作用机理为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迅速成为球状体而破裂、溶解。
药代动力学研究方面,阿莫西林口服给药后,75%~90%由胃肠道迅速吸收,胃内食物的存在不会明显地影响药物的吸收。
本品0.5g口服血药浓度的达峰时间(tmax)约为(1.28±0.17) 小时,血药浓度峰值(Cmax)约为(7.07±1.26)μg/ml。
本品吸收后能很好地渗入脑脊液、中耳液、唾液、支气管分泌液、扁桃体、增殖腺、胆汁、骨髓及羊水等,并能迅速分布到肾、肺、肝等重要器官。
本品在组织体液中的浓度大大超过了其在体内的最低抑菌浓度。
本品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以原形自尿中排出,8小时尿中排泄可达50%~70%,另有20%以青霉噻唑酸自尿中排泄。
丙磺舒可延缓本品经肾排泄。
其具有广谱、体内分布广、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大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临床。
WHO推荐其作为首选β—内酰胺类口服抗生素。
2 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剂型优点阿莫西林(Amoxicillion ,简AM)多年来一直视为世界50种畅销药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致病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普遍增加, 迫使临床使用时剂量增大,一次常需服用多粒胶囊,给老,幼及吞咽困难的患者带来了不便。
同时AM片剂和胶囊剂在吸收性能上有15-30%的差异,在胃肠道内未被吸收的AM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的缺点。
且其普通剂型有在水中微溶,生物利用度较差,起效慢等不足。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 研制了阿莫西林分散片。
阿司匹林合成工艺研究开题报告院系:环化系专业:应用化工技术学号:****************1、引言阿司匹林也叫乙酰水杨酸,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微带酸味的物质。
用处包括1. 制备杀鼠剂中间体4-羟基香豆素的原料2. 常用的解热镇痛药3. 用于制造室外及有强光照射的构造件、器械部件。
它的根本成效有镇痛解热、消炎抗风湿、治疗关节炎、抗血栓、抑制血小板凝集等。
20世纪80年代,阿司匹林占美国解热镇痛药市场的50-60%,其中1/3用于抗风湿治疗。
90年代初,由于其他解热镇痛药的崛起,挤占了阿司匹林的局部市场份额,使其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但最近几年又不断上升。
我国阿司匹林年消费量一直在3000t左右彷徨,仅占世界消费量的7%,明显低于兴旺国家。
最近几年我国消费量有所增长,到达每年4000t。
2、阿司匹林合成研究进展[1]吴孝好等.制备步骤为:〔1〕将水杨酸、醋酐、阿司匹林细结晶母液,投入到溶解罐内搅拌,解热升温至80-90℃溶解后,保温时间1~2小时得到热溶液;〔2〕将醋酐、阿司匹林细结晶母液或醋酐和阿司匹林细结晶母液的混合物参加到结晶罐搅拌得到冷溶液;〔3〕将保温完毕的热溶液过滤到结晶罐内,控制结晶罐在过滤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过滤完毕后保温,然后降温离心别离,得到固态为阿司匹林细结晶,得到阿司匹林细结晶母液回用到步骤〔1〕和步骤〔2〕。
可以有效地控制阿司匹林细结晶的晶型、均一性和粒度要求,环保,进步产品收率,降低消费本钱。
[2酯阿司匹林缓释胶囊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方制剂包括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制剂和阿司匹林肠溶制剂,其中所述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制剂含单硝酸异山梨酯40-80重量组分,所述阿司匹林肠溶制剂含阿司匹林50-90重量组分。
所述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制剂包括30%单硝酸异山梨酯药量的速释微丸和70%单硝酸异山梨酯药量的缓释微丸。
术论文[3] 冉晓燕.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无水乙酸钠作催化剂,微波辐射快速合成了阿司匹林并从实验中得出了最正确合成工艺条件:水杨酸与乙酸酐的摩尔比为1∶2.0,微波功率为200W,辐射时间为50 s,催化剂用量与水杨酸质量比为1∶20,产率可达93.5%(重结晶后产品收率可达90.2%)。
阿莫西林工艺设计步骤阿莫西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的抗生素,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
在工业生产中,阿莫西林的制备涉及多个复杂的步骤和反应,以下是阿莫西林工艺设计的几个重要步骤,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1. 原料准备:工艺设计的第一步是准备所需的原料。
制备阿莫西林的原料主要包括氨苄青霉素(6-APA)、对氨基苯甲酰氯(PAA-Cl)等。
这些原料需要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验确保其纯度和稳定性。
2. 丙烯酸酯酮化:首先,将氨苄青霉素与醋酸丙烯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酯化反应,生成丙烯酸氨苄酯。
这一步骤是阿莫西林合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3. 对氨基苯甲酸化:接下来,将酯化产物与对氨基苯甲酰氯进行反应,生成阿莫西林前体化合物。
这个步骤是将氨基苯甲酸基团引入到丙烯酸氨苄酯分子中的关键步骤。
4. 酶促转化:在前体化合物中引入氨基苄青霉素的醛基后,通过酶促转化将其转换为阿莫西林。
这个步骤需要合适的催化剂、适当的温度和反应时间。
5. 结晶分离:阿莫西林合成液中的杂质和溶剂需要通过结晶分离进行分离和提纯。
可以使用冷却结晶、溶剂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得到高纯度的阿莫西林晶体。
6. 干燥粉碎:将阿莫西林晶体进行干燥,去除水分,使其具有稳定的物理性质。
然后,通过粉碎和筛分等工艺,获得符合规定要求的阿莫西林颗粒。
7. 包装贮存:最后,将阿莫西林颗粒进行包装,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合理的包装方式可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并方便其在医药市场中的存储和销售。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阿莫西林的工艺设计可以实现高效且持续的生产。
然而,一个成功的工艺设计不仅涉及到这些步骤的选择与操作,还需要考虑环保与安全等方面的因素。
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和环境保护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安全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阿莫西林的工艺设计是一个专业和复杂的领域,需要在严密的实验室和工业条件下进行实施。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该依靠专业的化学工程师和技术专家来制定和执行工艺设计方案,以确保生产的安全和可靠性。
第13期櫃櫃櫃櫃櫃櫃櫃櫃櫃櫃櫃櫃櫃櫃櫃櫃櫃櫃殭殭殭殭专论与综述 收稿日期:2020-04-30基金项目:浙江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2019D60SA855962)作者简介:虞正烨(1986—),浙江台州人,工程师,理学学士,东邦药业β-内酰胺类药物省级企业研究院副主任,主要从事化学原料药开发工作。
阿莫西林的合成方法综述虞正烨,高 扬(浙江东邦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台州 317016)摘要:阿莫西林具有广谱、高效和毒副作用小的特点,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作为首选的β-内酰胺类口服抗生素之一。
本文主要对阿莫西林的合成路线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应用拓展思路。
关键词:阿莫西林;合成方法;化学法;酶法中图分类号:TQ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20)13-0045-03AReviewoftheSynthesisMethodsforAmoxicillinYuZhengye,GaoYang(ZhejiangDongbangPharmaceuticalCo.,Ltd.,Taizhou 317016,China)Abstract:Amoxicillinisoneofthemostwidelyusedβ-lactamantibioticsandsuitableforabroadspectrumofbacterialinfections,whichisrecommendedbytheWHOasthepreferredoralB-lactamantibiotics.Inthispaper,wewillreviewthesynthesismethodsofAmoxicillintodevelopforitsfurtherresearchandapplication.Keywords:amoxicillin;synthesismethods;chemicalroute;enzymaticroute 阿莫西林(Amoxicillin)称羟氨苄青霉素,由英国比彻姆(Beecham)公司于1968年开发研制的青霉素系列抗生索,其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型粉末,稍有特异的气味和苦味,是第二代青霉素的主要品种,系广谱半合成抗生索,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具有高效的广谱抗菌作用而且毒副作用很小,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本品作为首选的β-内酰胺类口服抗生素,在口服抗生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1]。
阿莫西林颗粒一致性评价处方工艺研究【摘要】目的:阿莫西林是一种在天然青霉素的基础上人工合成的半合成抗生素,是氨苄西林对羟基同系物[1]。
由英国Beecham制药厂(隶属于GSK)于1968 年开发研制的青霉素系列抗生素。
本文在现有阿莫西林颗粒生产处方工艺的基础上,结合参比制剂的分析情况进行了产品的处方、工艺研究,并对自制制剂和参比制剂进行溶出曲线对比研究,确认二者的体外溶出行为相似、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一致、自制制剂稳定性良好,为该药申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药学研究资料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阿莫西林;一致性评价;处方工艺前言阿莫西林,其又称安莫西林或安默西林,是一种半合成青霉素类的口服制剂[1],为光谱青霉素类药,适用于对敏感细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2]。
粉末呈白色,在酸条件下趋于稳定[3],在水中微溶,但在乙醇中几乎不溶[4],阿莫西林在胃肠道吸收率达90%以上。
因其为青霉素类,故杀菌作用强,具有强力的细胞穿透作用,阿莫西林能通过阻止其细胞壁生成而起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的感染治疗,并且现在已经对阿莫西林过敏机制有了明确的认识[5]。
目前,国内生产阿莫西林原料的有17家,超过一百家生产阿莫西林制剂,产品之间的差别非常大[6]。
阿莫西林口服制剂是最常用的剂型,液体制剂虽然服用方便,但是由于药物在水中不稳定[7],故生产厂家基本都选择的是固体制剂,如片剂、固体分散体、胶囊、颗粒等。
1.阿莫西林颗粒处方研究根据参比制剂处方工艺信息,进行基础处方筛选,分别从助悬剂、粘合剂浓度、崩解剂用量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与参比制剂对比在pH6.8磷酸盐缓冲液和水中溶出相似性研究,结果表明:处方YF200705在pH6.8磷酸盐缓冲液和水中的溶出曲线均能和参比制剂拟合(f2因子分别为58和62),因此将YF200705作为基础处方。
具体处方见下表。
酶法生产阿莫西林生产工艺技术
1.概况
阿莫西林(Amoxicillin)为青霉素类抗生素,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等需氧革兰阴性菌的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及幽门螺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阿莫西林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可使细菌迅速成为球状体而溶解、破裂。
CAS:26787-78-0
化学式:C16H19N3O5S
分子量:365.4
据业内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国内阿莫西林原料药产能规模约15000吨,同比增长25%左右,预计2007年产能超过此规模。
其中,鲁抗、哈药、石药、华药和联邦制药三大企业占国内80%以上的市场份额,阿莫西林年产能均已超过3000吨,由此以来,但是他们的生产方法都是化学合成为主,酶法也只是处于探索阶段。
如以酶法生产阿莫西林,成本会更低,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2. 酶催化工艺概述
耦合反应在水介质的条件下发生,并将青霉素G酰化酶固定在颗粒上。
当反应进行,产品从溶液中开始沉淀的同时,产品也和离析物以及固定化酶颗粒分离开来。
结晶体和离析物溶液以及固定化酶颗粒的悬浮液分离的方式是反应堆中由下而上的筛子,随后通过离心对结晶体进行回收,后附反应体系。
阿莫西林得率:〉90%(保证值)97%(最高)
3. 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提供专有工艺,反应釜设计与酶法生产技术诀窍。
阿莫西林结晶工艺优化学生姓名徐丽彩班级化药30801班专业名称化学制药技术系部名称制药工程系指导教师张静提交日期 2010年12月28 答辩日期 2010年12月28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12月阿莫西林结晶工艺优化摘要阿莫西林是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由于国内生产能力逐年递增,市场竟争日益激烈。
为提高产晶竟争力、占领国际市场,产晶的质量提高尤为重要。
本文针对阿莫西林产晶平均粒度小、变异系数大等问题,对其等电点结晶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晶热力学是决定结晶收率的基本依据。
本研究测定了纯水中阿莫西林溶解度数据,实验结果表明纯水中阿莫西林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对于阿莫西林这类两性物质,溶液中正离子、负离子和两性离子共存,等电点处溶解度最小,当pH小于和大于等电点时溶解度都显著增加。
本研究还测定了酸性条件下超饱和溶解度曲线,确定了介稳区,对阿莫西林溶液的粘度、密度等物化性质也进行了测定,为结晶器设计以及结晶工艺条件的确定提供基本参数和依据。
本文研究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结晶过程搅拌强度、流加速率、反应液浓度等操作条件对阿莫西林质量(晶形、CSD、纯度)和收率的影响,此外还就杂质和溶剂对阿莫西林结晶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确定了最优化操作条件并已经用于指导工业生产。
该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稳定性。
关键词:阿莫西林,介稳区,等电点结晶,生产规模,结晶热力学,溶解度目录第一章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文献综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晶体.................................................................. 错误!未定义书签。
阿莫西林药物的研究分析作者:王晓霞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4年第5期王晓霞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 117200【摘要】作为广谱抗生素药物的一种,临床上阿莫西林被广泛应用,文中笔者首先对阿莫西林进行介绍,其次对测定阿莫西林制剂含量的方法展开论述,笔者希望通过对阿莫西林的研究,能够使得阿莫西林能够更好的减轻患者的痛苦,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关键词】阿莫西林;制剂;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1 认识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就是口服的青霉素,功效为消炎。
阿莫西林口服效果较好。
与相似的药物相比较,阿莫西林的血清药浓度比氨苄西林者高约一倍。
大部分用在敏感菌造成的呼吸道、尿路与胆道感染和伤寒等。
阿莫西林是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药,抗菌谱和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基本相同,但其耐酸性较氨苄西林强,其杀菌作用较后者强而迅速,但是对脑膜炎不能治疗。
阿莫西林杀菌良好,穿透细胞壁的速度好。
临床应用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5-6%,因反应造成终止停药者约2%。
不良反应包括以下几种:过敏反应、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皮肤粘膜以及肾功能症状等。
国家有关规定,临床上需要进行阿莫西林治疗以前,一定要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根据皮肤试验决定患者是否可以使用阿莫西林。
对于不能做皮肤试验的患者要采取其他方法,千万不可忽略此步骤,在做皮肤试验的时候,若患者有不舒服的情况应当立即就诊治疗。
阿莫西林也被叫做安莫西林和安默西林,它通常是白色结晶性粉末,味道稍微有些发苦。
阿莫西林在水中微溶,在乙醇中可以说是不溶。
阿莫西林耐酸,对于胃肠道的吸收很好,最主要的是阿莫西林不会因为其他食物而受到影响,可以说是现在临床上常用的口服青霉素之一,其制剂有胶囊、片剂、颗粒剂、分散片等等。
2 阿莫西林分类阿莫西林大致可分为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微囊、微球等等。
第一,片剂分为分散片、缓释片和胃滞留片三种,分散片遇水可以立即均匀分解,可以口服,也可以水分散后饮用,不但有着片剂与液体制剂的优点,而且在吸收方面也是很好的。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合成路线引言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它由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组成。
阿莫西林是一种半合成的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克拉维酸钾则是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具有双重抗菌活性,对许多细菌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合成路线。
该合成路线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阿莫西林的合成、克拉维酸的合成以及最后的合成反应。
阿莫西林的合成阿莫西林的合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苯丙酸的甲基化、甲基苯丙酸的酰化、酰化产物与4-氨基苯甲酸的缩合反应以及最后的氨基化反应。
1.苯丙酸的甲基化:首先,将苯丙酸与甲醇进行反应,利用酸催化剂将苯丙酸甲基化得到甲基苯丙酸。
2.甲基苯丙酸的酰化:将甲基苯丙酸与酰氯反应,生成酰化产物。
3.酰化产物与4-氨基苯甲酸的缩合反应:将酰化产物与4-氨基苯甲酸进行缩合反应,生成阿莫西林的前体。
4.氨基化反应:最后,将阿莫西林的前体与氨水进行反应,进行氨基化反应,生成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的合成克拉维酸的合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甲氧基乙酯的合成、2-甲氧基乙酯的羧酸化、羧酸化产物的酰化、酰化产物的水解以及最后的合成反应。
1.2-甲氧基乙酯的合成:首先,将乙醇与甲醇反应,生成2-甲氧基乙醇。
然后,将2-甲氧基乙醇与碘化氢反应,生成2-甲氧基乙酯。
2.2-甲氧基乙酯的羧酸化:将2-甲氧基乙酯与过氧化苯甲酰进行反应,进行羧酸化反应,生成羧酸化产物。
3.羧酸化产物的酰化:将羧酸化产物与酰氯反应,生成酰化产物。
4.酰化产物的水解:将酰化产物与碱进行反应,进行水解反应,生成克拉维酸。
合成反应最后,将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进行合成反应,生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该反应需要在适当的溶剂和温度条件下进行,并添加适量的催化剂。
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具有双重抗菌活性。
其合成路线主要包括阿莫西林的合成、克拉维酸的合成以及最后的合成反应。
车间阿莫西林合成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阿莫西林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其合成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原料准备在合成阿莫西林之前,需要准备好主要的原料,包括6-APA(6-氨基青霉烷酸)、硫酸、青霉素G、碘化物、氢氧化钠、乙酸等。
阿莫西林生产工艺流程
《阿莫西林生产工艺流程》
阿莫西林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它的生产工艺流程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改进,已经变得非常成熟和高效。
阿莫西林的生产通常从苯甲酸和氨基苯甲酸的化学合成开始。
首先,苯甲酸和氨基苯甲酸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了一个称为“特抗”。
特抗是阿莫西林的前体药物,它在接下来的生产过程中将被转化成最终的阿莫西林产品。
接下来,特抗会与其他化学物质进行反应,形成最终的阿莫西林产品。
这个步骤通常需要进行水解、酰化、酯化、氧化等多种化学反应,以确保生成的阿莫西林产品具有高纯度和理想的化学结构。
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的结晶、洗涤、干燥等步骤,以去除杂质并得到纯净的阿莫西林晶体。
最后,通过粉碎、包装等步骤,将阿莫西林制成片剂、颗粒或注射剂等不同的制剂形式,以供临床使用。
随着现代化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阿莫西林的生产工艺流程也在不断优化和改进。
例如,一些公司已经开始采用生物法合成的方法来生产阿莫西林,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化学废物的排放、提高产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总的来说,阿莫西林的生产工艺流程经过多年的改进和优化,已经变得非常成熟和高效。
这种成熟的生产工艺为医药行业提供了高品质的抗生素产品,并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目录 一、前言-------------------------------------------------------2 1、阿莫西林的简介----------------------------------------------2 <1)阿莫西林的药理与作用--------------------------------------3 <2)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2、阿莫西林的合成方法介绍--------------------------------------6 二、实验部分---------------------------------------------------6 1、合成路线----------------------------------------------------6 <1)混酐制备反应----------------------------------------------7 <2)缩合反应--------------------------------------------------8 2、仪器及试剂--------------------------------------------------8 <1)仪器------------------------------------------------------8 <2)试剂------------------------------------------------------9 3、实验步骤----------------------------------------------------9 <1)混合酸酐的制备--------------------------------------------9 <2)6-APA盐液的制备-------------------------------------------10 <3)缩合反应--------------------------------------------------10 <4)水解反应--------------------------------------------------10 <5)结晶反应--------------------------------------------------10 4、结果与分析--------------------------------------------------10 <1)混酐时间的影响--------------------------------------------10 <2)混酐温度的影响--------------------------------------------11 <3)缩合时间的影响--------------------------------------------11 <4)缩合温度的影响--------------------------------------------12 <5)催化剂的影响----------------------------------------------12 <6)助溶剂的影响----------------------------------------------13 <7)保护剂的影响----------------------------------------------13 三、讨论-------------------------------------------------------14 参考文献-----------------------------------------------------14 致谢---------------------------------------------------------15 阿莫西林合成新工艺的研究 朱玲儿 0802化学制药技术
[摘 要] 本文介绍了阿莫西林的新合成工艺,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催化剂、保护剂、助溶剂等,得到了阿莫西林的最佳工艺条件:混酐时间是100分钟;混酐温度是-30~-25℃;缩合时间控制点为120分钟;缩合温度为-30~-25℃;吡啶为催化剂;乙酰胺为助溶剂,在此工艺条件下产品质量和收率都明显提高。 [关键词] 阿莫西林 合成工艺
The research on new synthesis technology of Amoxicillin Zhu Linger 0802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w synthesis process amoxicillin, by changing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catalyst, protectant, help solvents etc, obtained amoxicillin is the optimum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mix anhydride time is 100 minutes, Mix anhydride temperature is - 30 ~25℃。 - Condensation control for 120 minutes of time, Condensation temperature for – 30~-25℃。 Pyridine as catalyst, Ethyl amide for help solvent. The yieldsof product quality and yield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Keywords:Amoxicillin,synthesis process 一、前言 1、阿莫西林的简介 阿莫西林别名阿莫锋、阿莫灵、阿莫仙、阿莫新、新达贝宁、阿摩西林、安福喜、奥纳欣、弗莱莫星、酚塔西林、广林、奈他美、羟氨苄青霉素、强必林、强力阿莫仙、特力士、益萨林、氧他西林、再林、再灵。阿莫西林(Amoxicillin,AMO>是一种带有氨基侧链的青霉素,其化学结构在AMP的侧链苯环上多一个羟基,两者性质类似。阿莫西林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型粉末,稍有特异性的气味和苦味,微苦,微溶于水和甲醇,极不易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丙酮、氯仿和苯。比旋度为+2900~ +3100。图1 为阿莫西林的结构式。
图1为阿莫西林的结构式 <1)阿莫西林的药理与作用 AMO抗菌活性起主要作用的基本结构是6一氨基青霉烷酸中的β一内酰胺环,可专一性地与细菌内膜上靶位点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黏肽合成酶的活性,从而阻碍细胞壁黏肽的合成,使细菌的细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 阿莫西林为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药,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基本相同,但其耐酸性较氨苄西林强,其杀菌作用优于氨苄西林,但不能用于脑膜炎的治疗。阿莫西林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胃肠道吸收率达90%,较氨苄西林吸收更迅速完全【1~2】。 阿莫西林杀菌作用强,穿透细胞壁的能力也强。口服后药物分子中的内酰胺基立即水解生成肽键,迅速和菌体内的转肽酶结合使之失活,切断了菌体依靠转肽酶合成糖肽用来建造细胞壁的唯一途径,使细菌细胞迅速成为球形体而破裂溶解,菌体终于因细胞壁损失水份不断渗透而胀裂死亡。对大多数致病的G+菌和G-菌(包括球菌和杆菌>均有强大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其中对溶血性链球菌,布氏杆菌,沙门氏菌和肠球菌等中度或轻度敏感。血液透析能清除部分药物,但腹膜透析无清除本品的作用[3]。 阿莫西林适用于敏感菌(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的下列感染: 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4]; 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或粪肠球菌所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 溶血链球菌、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急性单纯性淋病; 本品尚可用于治疗伤寒、伤寒带菌者及钩端螺旋体病;阿莫西林亦可与克拉霉素、兰索拉唑三联用药根除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降低消化道溃疡复发率。 <2)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① 单独用药 a、抗菌作用 其抗菌谱和对绝大多数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基本与氨苄青霉素相同。但对肠球菌和沙门菌的作用较后者强2倍,另外,体外杀菌实验和感染动物保护实验显示,对多种细菌的杀菌作用较氨苄迅速而强。这可能因为它穿透细胞壁的能力较强,作用于细菌细胞壁,使细胞壁的合成受到抑制。 b、 吸收、分布和排泄 在人和动物胃肠道的良好吸收(吸收率为74%~94%>和在组织体液中的浓度高,使其在体内抗菌作用明显优于氨苄青霉素【5】。 在人类医床临床上,口服阿莫西林胶囊0.5g的高峰血清浓度于1h达到,为10.0 g/mL,约为口服同剂量氨苄的2.5倍。 肌内注射给药的血清浓度与口服给药相似,也与肌内注射同量氨苄青霉素的相仿。 快速静脉推注0.5g本品后5min的血清浓度为42.6 g/mL,5h后为1g/mL,消除半衰期为1.08h。广泛分布于肝、肺、肾、肌肉、前列腺、胆汁、腹水,而乳汁、唾液中含量较少。当脑(脊>膜发炎时,阿莫西林可进入脑脊液,浓度为血清浓度的1 0%~60%,可通过胎盘,但在怀孕期间用药是安全的。与血清蛋白结合率为17%,服药后6h内尿中排出量为给药量的45%~68%;部分药物经胆汁排泄,胆汁中浓度也高于氨苄青霉素。 c、临床应用 阿莫西林胶囊或悬液治疗各种感染的痊愈或显效达90%以上。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不产青霉素酶金黄葡萄球菌或流感杆菌所致的咽炎、扁桃体炎、鼻窦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的治愈率为80%~94%[6]。 阿莫西林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优于氨苄青霉素。 阿莫西林对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治愈率可达96%。以阿莫西林胶囊和庆大霉素合用治疗心脏内膜炎获愈者也有报告。 临床上也用于治疗对链霉素耐药的伤寒杆菌引起的伤寒,或因骨髓抑制而不能使用氯霉素的患者【7】。 ② 阿莫西林与其他一些药物的联合应用 a、阿莫西林与洁霉素治疗预防心内膜炎研究发现口服阿莫西林3g与洁霉素600mg和红霉素2g血高峰浓度分别可达27g/mL、5.5 mL和3.1 g/mL,超过了链球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等引起的内膜炎的常见致病菌的MIC。经单用红霉素治疗失败的患者,应用阿莫西林等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后,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b、阿莫西林与奥美拉唑清除幽门螺杆菌 使用奥美拉唑20mg与阿莫西林500mg合用,57例患者细菌清除率为82.5%。刘氏报道,经胃镜证实胃溃疡病85例,两药合用2周,停药4周后复查,治愈率达85%,副反应轻微【8】。 c、阿莫西林与雷尼替丁治疗胃炎及消化性溃疡 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的持续感染与活动性胃炎、复发性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Hentschel等在使用雷尼替丁的基础上使用阿莫西林效果很好。 d、阿莫西林与梭甲半肤氨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是控制发作的关键。阿莫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