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命运交响曲》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音乐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欣赏:☆第五(命运)交响曲地平线交响曲》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经典交响《第五(命运)交响曲》,了解交响曲的概念,激发学生聆听、学习交响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拓宽音乐视野。
2、对比分析“命运”以及“英雄”主题在乐曲各乐章中出现时所代表的音乐形象,体会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感受交响曲四个乐章彼此独立而又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关系。
3、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及音乐贡献,理解作曲家“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创作思路,学习贝多芬百折不挠、战胜黑暗的勇气和精神。
2学情分析《第五(命运)交响曲》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
作曲家在创作交响乐时,将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用四个乐章的形式来表达。
这四个乐章彼此相对独立(乐章之间音乐完全停顿)又紧密相连。
作品中有两个彼此对立、不可调和的音乐形象,分别是强大、反动的命运主题(主部——代表当时复辟的封建势力)和弱小、正义的英雄主题(副部——代表贝多芬一生崇尚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思想)。
整部作品四个乐章都围绕着这两个形象展开、发展。
乐曲表现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歌颂了人民群众战胜黑暗势力的伟大胜利,体现着“通过斗争,获得胜利”的伟大精神。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命运主题动机威严有力,直叩人心。
经过两个音乐主题之间一番激烈的战斗后,命运主题占了上风。
结束时,音乐虽然听起来很辉煌,但却采用了黯淡的小调式,预示着它注定失败的结局。
第二乐章:慢板,采用双主题变奏的方式,表现了英雄在经历失败后,进行痛苦地反思以及力量逐渐积累、壮大的过程。
第三乐章:快板,复三部曲式。
命运和英雄展开了决战。
两个主题都由第一乐章中的命运和英雄主题变化发展而来。
斗争的结果是“此消彼长”,在第三乐章结束时,胜负已分。
命运主题开始以铜管乐器奏出,力度非常强,到结束时,则以木管乐器以及弦乐的拨奏出现,力度很弱;而英雄的主题则从低音到高音,力度从弱到强,力量一再壮大,足以一鼓作气,彻底战胜命运。
《命运交响曲》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感受其音乐魅力。
2. 通过学习《命运交响曲》,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理解《命运交响曲》中所表现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乐观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贝多芬与《命运交响曲》简介2. 《命运交响曲》的四个乐章分析3. 《命运交响曲》的音乐特色4. 《命运交响曲》的演奏家及版本介绍5. 欣赏《命运交响曲》全曲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贝多芬与《命运交响曲》的背景知识,分析乐章特点。
2. 聆听法:播放不同版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命运交响曲》中所表现的人生哲理。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演奏《命运交响曲》中的片段,提高音乐表现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贝多芬及其作品《命运交响曲》。
2. 讲解:分析《命运交响曲》的四个乐章,讲解其音乐特色。
3. 欣赏:播放《命运交响曲》全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命运交响曲》中所表现的人生哲理。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深入了解贝多芬及其作品《命运交响曲》。
2. 观看其他古典音乐作品的演出或视频,提高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3. 尝试演奏《命运交响曲》中的片段,提高音乐表现力。
4. 写一篇关于《命运交响曲》的感想文章,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资源1.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乐谱2.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演奏视频3. 古典音乐相关书籍4. 音乐播放设备5. 钢琴或其他乐器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命运交响曲》的兴趣和热情。
2. 评估学生在讨论环节中对《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人生哲理的理解程度。
3. 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难点1. 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
2. 学生对《命运交响曲》中复杂乐理的理解。
第五(命运)交响曲地平线交响曲-人音版九年级音乐
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交响乐的基本概念和演奏形式;
2.学习欣赏地平线交响曲的人声版;
3.掌握乐曲的基本节拍、节奏,了解曲目的演奏技巧;
4.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激发对音乐的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地平线交响曲的人声版乐曲演奏技巧;
2.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
3.学习欣赏和分析乐曲的结构、风格。
三、教学内容
1.交响乐的概念和演奏形式;
2.地平线交响曲的人声版;
3.乐曲的基本节拍、节奏和演奏技巧;
4.欣赏和分析乐曲的结构、风格。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通过老师的示范演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的演奏技巧;
2.听课法:通过欣赏和分析乐曲,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乐曲的结构和风格;
3.实践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演奏和表演,让他们更好地掌握乐曲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介绍交响乐的概念和演奏形式;
2.播放地平线交响曲的人声版,让学生欣赏乐曲;
3.分析乐曲的结构和风格。
第二课时
1.深入分析乐曲的节拍、节奏和演奏技巧;
2.指导学生练习并演奏乐曲;
3.教授乐曲的各个部分,并进行练习。
第三课时
1.教授乐曲的高潮部分,并进行练习;
2.指导学生表现出乐曲的情感和表现力;
3.进行整体演奏和表演。
六、教学评价
1.课程内容设计合理,反映出九年级音乐课程教学的方向和特点;
2.通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交响乐和地平线交响曲;
3.学生参与积极,在听课、练习和演奏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命运交响曲教案
教案:《命运交响曲》
课题:《命运交响曲》欣赏及分析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了解《命运交响曲》的背景及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命运交响曲》的背景及创作背景;
2. 欣赏《命运交响曲》选段;
3. 分析选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表达;
4. 学生自由发表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
教师介绍《命运交响曲》作为古典音乐的经典之作,简要介绍其背景及创作背景。
Step 2:欣赏音乐
播放《命运交响曲》的选段,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听音乐。
Step 3:分析音乐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选段的音乐特点、表达的情感以及曲式结构等。
Step 4:让学生发表意见
让学生自由发表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来描述。
Step 5: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重点强调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欣赏能力的培养和音乐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资源:
1. 《命运交响曲》音乐选段录音。
2. 介绍《命运交响曲》的背景资料。
评价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古典音乐,《命运交响曲》作为经典之作的音乐特点、表达的情感以及创作背景。
同时,通过学生的发表意见,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启发学生自主思考,不过分灌输知识,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理解。
初中音乐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欣赏:☆第五(命运)交响曲地平线交响曲》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名师授课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经典交响《第五(命运)交响曲》,了解交响曲的概念,激发学生聆听、学习交响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拓宽音乐视野。
2、对比分析“命运”以及“英雄”主题在乐曲各乐章中出现时所代表的音乐形象,体会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感受交响曲四个乐章彼此独立而又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关系。
3、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及音乐贡献,理解作曲家“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创作思路,学习贝多芬百折不挠、战胜黑暗的勇气和精神。
2学情分析《第五(命运)交响曲》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
作曲家在创作交响乐时,将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用四个乐章的形式来表达。
这四个乐章彼此相对独立(乐章之间音乐完全停顿)又紧密相连。
作品中有两个彼此对立、不可调和的音乐形象,分别是强大、反动的命运主题(主部——代表当时复辟的封建势力)和弱小、正义的英雄主题(副部——代表贝多芬一生崇尚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思想)。
整部作品四个乐章都围绕着这两个形象展开、发展。
乐曲表现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歌颂了人民群众战胜黑暗势力的伟大胜利,体现着“通过斗争,获得胜利”的伟大精神。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命运主题动机威严有力,直叩人心。
经过两个音乐主题之间一番激烈的战斗后,命运主题占了上风。
结束时,音乐虽然听起来很辉煌,但却采用了黯淡的小调式,预示着它注定失败的结局。
第二乐章:慢板,采用双主题变奏的方式,表现了英雄在经历失败后,进行痛苦地反思以及力量逐渐积累、壮大的过程。
第三乐章:快板,复三部曲式。
命运和英雄展开了决战。
两个主题都由第一乐章中的命运和英雄主题变化发展而来。
斗争的结果是“此消彼长”,在第三乐章结束时,胜负已分。
命运主题开始以铜管乐器奏出,力度非常强,到结束时,则以木管乐器以及弦乐的拨奏出现,力度很弱;而英雄的主题则从低音到高音,力度从弱到强,力量一再壮大,足以一鼓作气,彻底战胜命运。
《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音版九年级第17册第4单元。
教学内容:欣赏《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能够熟悉乐曲结构和主题思想,熟记作品的两个主题,初步了解作曲家贝多芬的生平和奏鸣曲式。
2. 能力目标:通过完成对乐曲的情感体验,从力度、情绪、节奏等方面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大师的精神境界和坚强意志,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重点难点:1.对作品的两个主题进行分析、讨论,从而认识作品的音乐形象。
2. 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完成对整首乐曲的情感体验并获得思想教育。
教学方法:情境陶冶法、感受体验法、讨论归纳法、实践操作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光盘、课件、口风琴、钢琴。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用钢琴弹奏《命运交响曲》主部主题旋律引导学生感受,并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受?你知道这首乐曲的名称及作者吗?生:聆听乐曲片段,自由感受、想象并积极主动地交流感受。
【过渡语】大家说得很好,“那是命运在敲门”,它既像一种严厉的警告又像一种惊惶不安的颤栗,这响亮、震撼人心的曲调,威严而有力地叩响了我们的心扉。
贝多芬的一生通过这首乐曲表现得淋漓尽致。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作曲家,了解他的《命运交响曲》。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引出新课。
)二、认识乐圣贝多芬布置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贝多芬的资料。
生:积极主动交流,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贝多芬的资料并介绍给大家。
生1:贝多芬(1770-1829),祖籍佛兰德的德国作曲家。
生2:贝多芬13岁任宫廷乐队大键琴手,14岁任宫廷第二管风琴师,18岁任歌剧乐队的中提琴手。
生3:1790年,贝多芬成为海顿的学生,1792年以后定居维也纳。
生4:贝多芬尽管不断与一些富有的女学生相爱,但屡遭打击,一生未婚,一直与孤独作斗争。
32岁双耳失聪,无法医治。
【课件演示】展示写有贝多芬生平简介并伴有《命运交响曲》的背景音乐的多媒体画面,讲解给学生。
命运交响曲〔德〕贝多芬曲-人音版《演奏》教案介绍命运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由于其浓郁的情感表达和壮丽的气势被广泛演奏和传唱,而人音版命运交响曲则是一种将乐器演奏转化为人声演唱的版本。
人音版命运交响曲不仅可以带来独特的听觉体验,而且还可以提高歌唱者的声乐技巧和音乐感知能力。
本教案将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并演唱人音版命运交响曲。
教学内容歌曲结构人音版命运交响曲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1.前奏2.第一部分3.第二部分4.终曲歌曲调式人音版命运交响曲的调式是降D大调(D小调)。
乐曲特点人音版命运交响曲表现了一种充满力量和激情的情绪,音乐节奏明快而有力,具有强烈的情感张力。
歌曲的演唱需要歌唱者具备较高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气息控制技巧。
乐曲演唱歌唱技巧人音版命运交响曲的演唱需要歌唱者具备较高的技巧,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1.歌唱者需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气息控制技巧,以便在演唱时保持稳定的声音质量和音高。
2.歌唱者需要熟练掌握歌曲中不同部分的节奏和重点,以便在演唱时能够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3.歌唱者需要灵活运用嗓音,并在演唱时在不同音乐节奏变化的时刻准确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演唱实践以下是人音版命运交响曲的演唱细节:前奏前奏部分的演唱需要歌唱者用响亮而平稳的声音表达快速而有力的音符,以建立一种气势磅礴的音乐氛围。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了歌曲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歌唱者需要用规律的音乐节奏表达出主题的叙述和音乐情感,同时保持空气流畅的同时,控制好气息。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以缓慢的琴弦声揭开帷幕,接着便是敲击乐器的声音铺展开来。
在演唱时需要注意掌控好音高和打击乐的音响效果。
终曲终曲的演唱节奏十分明快有力,唱进感最为强烈。
在演唱时需要特别注意,应该尽可能地发挥声音的最大限度,并在各歌唱者之间权衡好音量。
小结人音版命运交响曲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其特点是气势磅礴、情感真挚,极具演唱难度。
想要演唱好这首歌,需要歌唱者熟悉歌曲的结构、调式和演唱技巧,进行不断的训练和练习。
《命运》第一、第四乐章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命运》第一、第四乐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受交响曲的特点。
2、通过欣赏通俗音乐《命运》,激发学生对乐曲的喜爱。
3、通过欣赏,能够对交响音乐感兴趣,喜欢聆听贝多芬的作品,从而更加喜欢贝多芬。
教学重、难点:欣赏《第五交响曲》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ppt)、教学光盘、磁带
教学理念及思路:本课以“交响曲”导入学生熟悉的贝多芬的作品《致爱丽丝》,引入新课第五交响曲——《命运》。
先让学生看《命运》的舞蹈,再聆听作品第五交响曲——《命运》及通俗演奏曲目,以学生兴趣、爱好为主。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