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_新闻联播_品牌栏目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48.57 KB
- 文档页数:3
Broadcasting & Television广电聚焦34 传媒∷MEDIA 2021.1(下)创新、强化、融合、亲民:《主播说联播》栏目对《新闻联播》的文化形象建构文/金旭阳《主播说联播》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2019年7月29日正式推出的一档短视频栏目。
自上线以来,这档节目便“吸粉”无数,频频登上热搜榜。
与过去庄重、严肃的风格不同,《主播说联播》凭借着《新闻联播》主播们妙趣横生的表达、机敏丰富的动作表情、故事化的讲述方式,对传统电视“播”新闻做出了新的尝试。
《主播说联播》充分整合了《新闻联播》与短视频平台的优势,针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评论,其篇幅短小精悍、言语拿捏恰到好处以及竖屏播放的新形式都极大地迎合了大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
这次创新不仅让《新闻联播》巩固了受众基础,也重新建构了《新闻联播》的文化形象。
一、《主播说联播》中《新闻联播》的文化形象建构机制随着新媒体技术兴起、网络语态的盛行,以及受众群体年轻化的影响,以《新闻联播》为首的时政新闻类节目也积极投入到转型发展的潮流中,文化形象随之被重新建构。
1.创新:短视频+《新闻联播》实现传播方式的新变革。
当下,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是互联网时代不可逆的传播趋势。
在全新的媒介生态背景下,传统电视的受众在不断萎缩,更多年轻群体把社交和信息浏览的阵地转移到网络和移动终端上。
即使是《新闻联播》,也日渐陷入了受众被分流、收视率下降的尴尬境地。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作为主流媒体栏目的权威代表,《主播说联播》正是《新闻联播》在应对传媒环境变革、勇于自我革新的一次创新之举。
自《新闻联播》开通微信公众号之后,“主播说联播”和“联播划重点”成为固定栏目,随之,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上均开设了官方账号。
中央电视台是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1、CCTV-1是全国最有影响力的频道从中央电视台各频道媒体影响力指数的表现来看,CCTV-1的影响力指数达到3.62,也就是说,CCTV-1的影响力是全国323个频道平均影响力的3.62倍,远高于其他频道,CCTV-新闻、CCTV-4排在二、三位。
从分人群的媒体影响力表现来看,CCTV-1的影响力指数在各层次人群中的表现都显著强于省级卫视。
分年龄来看,CCTV-1在35-44岁和45-54岁人群中的优势更为明显;分学历水平来看,CCTV-1在高中和大学以上人群中优势更强;分收入水平来看, CCTV-1在600-3200元收入的人群中影响力优势更为突出。
从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在各大区的影响力表现来看,中央电视台在所有大区都大幅度高于省级卫视。
在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地区这种优势更为显著,在西北地区,CCTV-1的影响力指数更是达到了4.23。
2、《新闻联播》是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新闻栏目从栏目调查的结果来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财经类栏目15个,全部排在省级卫视的栏目前面,体现了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财经类栏目上的绝对品牌优势。
其中,CCTV-1/新闻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朝闻天下》、《新闻30分》,与CCTV-2的《第一时间》在各方面表现突出,占据前五强。
影响力最高的《新闻联播》,其影响力指数达到4.67。
-7(军事农业)| 军事·农业频道《防务新观察》是一档战略话题栏目,融权威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将国际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学、工业、社会等各个领域贯通一体,突破传统军事类节目的思维理念,将事件的新闻属性和娱乐内核有机结合,从央视市场调查公司的数据入手,为构筑“和谐世界”而倡导“新安全观”,为观众呈上一道极具魅力的新闻大餐。
首播时间:CCTV-7周六/日16:34,重播时间:周六/日20:03,下周六/日07:35《农广天地》栏目是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CCTV-7开办的农民科技教育与培训节目专栏,目的是向广大农村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朋友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
2010年第1期央视“新闻早餐”的特点分析———以《第一时间》《朝闻天下》为例□聂超孟旭舒我国国内早间时段的电视节目竞争力较强的主要有电视剧类、电影类、新闻类等,相比较之下,国外早间电视节目品种甚多,包括新闻类、儿童类、电影类、音乐类节目。
虽然在种类数量上不占优势但非常突出的是,早在2004年的一项调查中显示,我国有1/4的电视受众更愿意选择新闻节目陪伴早晨时光,可见早间新闻的资源利用率是非常高的。
央视作为国内传媒界的领军电视台,确实显示出了一流媒体的改革速度和创新能力。
如今占明显优势的有新闻频道每日6:00至7:00,之后7:00至8:30又与央视一套并机直播的《朝闻天下》,以及中央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周一至周五7:00至9:00,周六、周日8:00至9:00的《第一时间》。
这两个栏目大体代表了我国国内新闻类栏目的总体水平,同时也具有独特的“新闻早餐”式风格,具体分析如下:推陈出新,引领时尚的电视台发展观2006年6月,开播3年的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第四次全面改版。
频道不仅对原有部分栏目播出时间做出了调整,还在演播室设计、节目包装和主持人的选用上下了大工夫,使得频道给人整体感觉更为时尚,风格更趋于年轻化。
经过改版后的新闻频道,摒弃了以往新闻节目给人的生硬、刻板的印象,充分发挥年轻主持人的优势,节目播出后的整体效果被广泛认同,不少观众感觉视野更加宽广、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新颖、服务性更强。
《朝闻天下》是此次改版后突出的早间新闻节目。
《朝闻天下》整合了早间时段原有的《6:00早间新闻》《媒体广场》《7:00早间新闻》和《新闻早8:00》,并把收视效果不佳的专题类节目重播从早间移走,以新闻和服务资讯为主,打造出了一个统一的品牌早间高收视平台。
同时采用新闻频道和央视一套并机直播的方式使得观众自然而然地形成收视习惯。
在150分钟的节目中,每30分钟将以天气预报的方式,提供一次天气出行服务,同时还将在节目中以滚动字幕方式全程发布天气信息,并全程加挂标准时钟,体现了高素质的新闻标准,以此吸引观众锁定频道。
新闻联播的历史:1976年7月1日,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播出时间10~15分钟,只有外景片,没有播音间的口播。
这就是《新闻联播》的前身。
1978年1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正式开播。
1979年9月1日,央视创办新栏目《国际新闻》;1980年,随着《新闻联播》的改进编排,《国际新闻》逐渐并入《新闻联播》。
与此同时,《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增至30分钟。
1981年春天举行的青岛会议作出两项重大决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央视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央视供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
《新闻联播》由此构建了世界观众群体最大的新闻传播网。
1981年10月1日,央视开始在《新闻联播》之后播送天气预报。
1982年9月1日开始,将重大新闻的发布时间由原来的20时提前到19时的《新闻联播》里发布,从而确立了这一栏目独立新闻发布机构的权威地位。
1983年10月18日,《新闻联播》第一个驻外记者站———香港记者站建立,蒙古族记者包拉白成为第一位驻站记者。
1984年~1987年,《新闻联播》开始派遣驻外记者,并加强了国际新闻的报道。
1987年7月1日,《新闻联播》播音员由一人主持改为两人主持,节目结束时,打出编播制作人员名单。
1988年12月1日,中央台新闻中心正式成立,确定了采、编、播“一条龙”的管理体制,通过体制创新来推动《新闻联播》的发展。
1991年9月1日,《新闻联播》通过国际卫星频道走向世界,覆盖全球。
目前,《新闻联播》在全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8个记者站(点),并与CNN等全球知名的电视机构建立了新闻节目交换合作关系。
世界重大突发事件常常成为《新闻联播》“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
1991年12月19日,《新闻联播》主持人开始使用新闻提读器,大大增强了主持人和观众的交流感。
1992年12月19日,央视在美国建立了记者站。
1994年7月21日,《新闻联播》直播了亚太一号卫星发射的情况,首次实现同步编排播出。
《新闻联播》作为主流媒体对大众传播的影响摘要随着传媒业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大众传播时代,《新闻联播》作为国家主流媒体,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
鉴于此,本文首先简述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定义、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意义,以及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力,接着对《新闻联播》栏目进行分析,指出《新闻联播》与大众传播密不可分,进一步说明《新闻联播》对大众传播不容忽视的影响。
最后提出提升《新闻联播》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对策,希望新闻联播转变传播观念,尊重新闻传播的规律,不断增强舆论引导力,是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新闻联播》;主流媒体,大众传播一、新闻节目与大众传播简述(一)电视新闻节目的定义与内涵电视新闻节目是指以发生与人民密切相关的新闻题材为基础,经过整理、加工做成电视节目,新闻节目包含现场或预先录制的访问、专家的分析、民意调查结果等。
新闻联播是指一种电视或广播新闻节目形式,即各电视台或广播电台同时联合播出的新闻节目[1]。
新闻联播节目的特点主要有:信息量、时效性强、广泛性以及明确的针对性。
《新闻联播》汇总了多条新闻,并且不加入评论,这是它与其他新闻类节目不同的地方。
中国最著名的新闻节目就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二)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意义随着我国电视节目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新型节目不断出现,如各种选秀节目、文化节目不断出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而电视新闻节目自开播以来,一直占据着收视率的重要位置,新闻节目成为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节目是一档服务民众,为民众了解社会建立桥梁。
新闻节目的内容设置广泛,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高官贵族,都会成为新闻节目的采访对象。
新闻节目为民众提供社会以及世界发生的最新的资讯,不断增长人们的视野,成为沟通政府与公众之间强有力的纽带,引导众从形成一种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新闻节目与人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新闻节目将会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三)大众传播的内涵及社会功能1945年11月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科教文宪章中第一次使用了大众传播这个概念。
我国电视新闻栏目的定位研究一、电视新闻栏目定位的含义及重要意义(一)电视栏目定位电视栏目定位,是电视栏目策划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策划人在栏目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一个栏目在目标、内容、形式、功能、受众、播出特点、风格等方面的规定性做出的最终选择。
[1]电视栏目定位的内容,应包括目标定位、受众定位、功能定位、题材定位、节目形态定位、传播地域定位、风格定位、包装定位等。
电视栏目定位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可以归纳为把握栏目的功能,分析外部环境,确定时段和受众,寻找自身需求,明确栏目定位。
电视栏目的定位原则是创新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和准确性原则。
众所周知,电视栏目可以说是与电视这个大众传播媒介相生相伴,对于我国而言,应该追溯到1958年中央电视台及一些地方电视台成立后所办的一系列节目,当时的电视栏目采取的是直播的形式,后来随着电视技术的进步,逐步采用录播的形式进行栏目的制作和播出。
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中,逐渐形成了在创办每个栏目时都要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样才能保证在制作每期节目时都能围绕栏目宗旨进行制作。
正如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的副总监童宁曾经说过的:“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史表明,凡是加强了电视栏目的定位策划,导向就有了保证,艺术水准就有了保证,节目质量就有了保证……”。
[2]总的说来,不论什么样的栏目播出形式,都必须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才能使自己制作的栏目有人看;如果栏目的定位不准确,就会影响每期节目的后期流程,栏目的收视率自然也会不太高。
在整个栏目的节目质量考核中,一个栏目的定位通常占有很高的比例,同时也是各类奖项评比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
电视栏目的定位对于电视节目的生产和电视栏目的运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栏目生产走向规范化和工业化。
第二,有利于栏目运作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第三,有利于培养观众对特定栏目的忠诚度,保证栏目的竞争力。
(二)电视新闻栏目的定位及时准确地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客观全面地反映社会时代的变迁,是现代传媒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
2009年第10期(总第62期)2009年第十期摘要:本文分析《夕阳红》准确的栏目定位,阐述了栏目锁定住老年群体———这一数量最多、最有发展潜力、最忠诚的受众群体的高超策略以及对老年受众的心理把握及服务理念;从《夕阳红》特色的编排风格出发,抓住代表性事例,力求再现该栏目精彩的瞬间表现;最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出《夕阳红》栏目之所以成为开创老年电视先河、央视品牌栏目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夕阳红》品牌栏目解读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自1993年10月开播以来,一直与全国亿万老年观众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千千万万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伴侣。
十六年来,其收视率一路攀升,享誉不断,形成了CCTV 早间及上午最高的收视点,平均收视率达到1.16%,全国每天至少有2000万人在收看。
该栏目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央电视台优秀栏目,并在央视综合排名中名列前十位,已成为与央视《新闻联播》、《经济半小时》、《东方时空》、《正大综艺》等齐名的电视品牌栏目。
①这档栏目较早地嗅到了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信息,适时地迎合了“银发浪潮”的需要,开辟了电视老年媒介的先河,也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具影响力、最为权威、办得最成功的一档老年电视节目。
准确的栏目定位栏目化操作,已成为21世纪电视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根据国外权威电视传媒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在全球50个知名电视频道中,85%以上的播出时间已经栏目化,99.4%的观众为电视栏目所吸引,95%以上的广告收入来自电视栏目,收视率最高,广告价位最高的往往是电视栏目。
②栏目化使电视业的服务性、对象性更加突出,准确的栏目定位变得至关重要。
所谓栏目定位,就是节目的对象化问题,说到底就是节目是做给谁看的。
栏目定位有两种形式:一是内容定位,如新闻、体育、汽车等;一是受众定位,即按照观众群的特点进行栏目定位。
同内容定位相比,受众定位更能体现栏目的特色。
③央视《夕阳红》之所以获得如此的成功,其准确的栏目定位功不可没,守望住最现实、最有发展潜力的受众群体。
2010年第1期央视“新闻早餐”的特点分析———以《第一时间》《朝闻天下》为例□聂超孟旭舒我国国内早间时段的电视节目竞争力较强的主要有电视剧类、电影类、新闻类等,相比较之下,国外早间电视节目品种甚多,包括新闻类、儿童类、电影类、音乐类节目。
虽然在种类数量上不占优势但非常突出的是,早在2004年的一项调查中显示,我国有1/4的电视受众更愿意选择新闻节目陪伴早晨时光,可见早间新闻的资源利用率是非常高的。
央视作为国内传媒界的领军电视台,确实显示出了一流媒体的改革速度和创新能力。
如今占明显优势的有新闻频道每日6:00至7:00,之后7:00至8:30又与央视一套并机直播的《朝闻天下》,以及中央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周一至周五7:00至9:00,周六、周日8:00至9:00的《第一时间》。
这两个栏目大体代表了我国国内新闻类栏目的总体水平,同时也具有独特的“新闻早餐”式风格,具体分析如下:推陈出新,引领时尚的电视台发展观2006年6月,开播3年的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第四次全面改版。
频道不仅对原有部分栏目播出时间做出了调整,还在演播室设计、节目包装和主持人的选用上下了大工夫,使得频道给人整体感觉更为时尚,风格更趋于年轻化。
经过改版后的新闻频道,摒弃了以往新闻节目给人的生硬、刻板的印象,充分发挥年轻主持人的优势,节目播出后的整体效果被广泛认同,不少观众感觉视野更加宽广、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新颖、服务性更强。
《朝闻天下》是此次改版后突出的早间新闻节目。
《朝闻天下》整合了早间时段原有的《6:00早间新闻》《媒体广场》《7:00早间新闻》和《新闻早8:00》,并把收视效果不佳的专题类节目重播从早间移走,以新闻和服务资讯为主,打造出了一个统一的品牌早间高收视平台。
同时采用新闻频道和央视一套并机直播的方式使得观众自然而然地形成收视习惯。
在150分钟的节目中,每30分钟将以天气预报的方式,提供一次天气出行服务,同时还将在节目中以滚动字幕方式全程发布天气信息,并全程加挂标准时钟,体现了高素质的新闻标准,以此吸引观众锁定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