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8.62 MB
  • 文档页数:3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唱腔:主腔、花腔、三腔 主腔 花腔 最具戏剧性表现力,以板式变化体(或称板腔体) 为音乐结构的原则。 调式色彩的明朗化、表情达意的质朴化、节奏律 动的舞蹈化、旋律线条的口语化、唱词结构的衬 字(词)化。 “彩腔”、“仙腔”、“阴司腔”三种腔体的统 称。三腔在音乐体制上综合了曲牌体和板腔体的 因素,呈现出“准板腔体”的状态。
பைடு நூலகம்
黄新德,1947年8月出生,安徽怀宁县清 河乡温桥村黄老屋人。现任安徽省文联副主 席,安徽省剧协主席,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艺 术总监,中国剧协理事,国家一级演员. 曾在电影《龙女》中饰演姜文玉、《徽商情 缘》中饰演陈之章、《生死擂》中 饰演郑京 生;电视剧《遥指杏花村》中饰演白马驹、 《劈棺惊梦》中饰演庄周、《黄山情》中饰 演大牛、《天仙配》中饰演董永、《女驸马》 中饰演冯益民和刘文举、《打豆腐》中饰演 王小六、《春香闹学》中饰演王金荣、《戏 牡丹》中饰演吕洞宾、《风尘女画家》中饰 演潘赞化、《梁祝》中饰演梁山伯、《红丝 错》中饰演张秋仁、《徽州女人》中前饰演 老秀才后饰演男人、《雷雨》中饰演周朴园 。 塑造了100多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给人们
三腔
伴 奏
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伴奏,即所谓“三打 七唱”。抗日战争时期,曾尝试用京胡托腔;后又 试用二胡伴奏,但都未能推广。到建国初期,才逐 渐确定用高胡作主要伴奏乐器,并逐步建立起以民 族乐器为主、西洋乐器为辅的混合乐队,以增强音 乐表现力。 伴奏锣鼓最初只有大锣、小锣、扁形圆 鼓,被称作“三打七唱”,即3人演奏打击乐器并参 加帮腔、7人演唱。以后执堂鼓者又兼奏竹根节和钹, 3名伴奏者分别坐在上场门内外侧和草台正中(奏鼓 者)。
谢谢观赏
马兰,1962年4月23日出生于安徽太湖县。 马兰从十八岁正式登台献艺以来,先后在 黄梅戏的舞台和影视剧中精心塑造出张玉 良(《风尘女画家》),李碧翠(《无事生非》 贾宝玉(《红楼梦》),祝英台(《梁山伯 与祝英台》)以及云花公主(《龙女》), 严凤英(《严凤英》),崔莺莺(《西厢记》) 等等艺术形象,个个栩栩如生,光彩照人, 是黄梅戏艺术宝贵的财富。她是一位功底 扎实,才华横溢的演员,唱做俱佳,生旦 齐能。她扮相俊俏,大度不凡,且功底厚, 身段美,唱腔动听,行腔优美,吐字清晰, 能唱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她曾领衔赴长城 内外,大江南北巡回演出,赴港澳台演出, 赴德国,瑞士,新加坡,美国访问演出以 及日本访问,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第3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梅戏迅速发展, 从流行安庆一隅的民间小戏,一跃而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 1953年成立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后,在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 者的合作下,先后整理、改编了《打猪草》、《夫妻观 灯》、《推车赶会》、《天仙配》、《女驸马》、《罗帕 记》、《赵桂英》、《三搜国舅府》等传统剧目。编演了 神话剧《牛郎织女》和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 等。其中《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小 店春早》已摄制成影片。这一时期,出现了对黄梅戏表演 艺术做出较大贡献的严凤英、王少舫、潘 等有成就的演 员。现在黄梅戏专业剧团共有50个,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 表演细腻动人,现已成为颇受全国广大观众欢迎的剧种之 一。
夫妻双双把家还 女驸马 对花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随手摘下花一朵, 我与娘子带发间。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间
是黄梅调,根据黄梅戏《天仙配》而 创作的歌曲。故事讲述,董永家贫, 父亡,卖身傅员外为奴三年,得资葬 父。玉帝七个女儿戏于鹊桥,窥视人 间,最小的七仙女钟情于董永,只身 下凡,与其结为夫妻。为将董永三年 长工改为百日;七仙女邀众姐相助, 一夜之间织成锦绢十匹,夫妻双双回 转家门。此时玉帝得知七仙女下凡之 事,震怒,令其即刻回宫,否则祸及 董永。七仙女无奈,忍痛泣别,留下 千古憾事。《天仙配》又名《七仙女 下凡》,移植自青阳腔,经历代艺人 的表演加工而具本剧种特色。
角色行当:正旦、小旦、小生、小丑、老旦、 花脸、正生
正 又称青衣。多扮演庄重、正派的 《荞麦记》中的 旦 成年妇女,重唱工,表演要求稳 王三女、《罗帕 重大方。 记》中的陈赛金 小 又称花旦,多扮演活泼、多情的 《打猪草》中的 旦 少女或少妇,要求唱做并重,念 陶金花、《游春》 白多用小白,声调脆嫩甜美,表 中的赵翠花 演时常执手帕、扇子之类,舞动 简单的巾帕花、扇子花。
韩再芬,出生于1968年3月20号,祖籍安 徽潜山,原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二团主要 演员,现任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 1980年进入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学员队 学艺,两年后便登台。1984年因主演黄 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一举成名。韩 再芬的表演具有大家风范:扮相俏丽,噪 音圆润,表演细腻,演唱韵味纯厚、清亮 悦耳。她在舞台上、电影、电视里塑造了 许多婀娜多姿、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 黄梅戏电视剧《郑小姣》、黄梅戏电视剧 《女驸马》、《天仙配》、《杨贵妃》、 《香魂》、《血狐帕》、《小辞 店》、 《潘张玉良》、《西施》、舞台 剧《女驸马》、《莫愁女》、《郑小娇》、 《徽州女人》、《公司》等。另外,她还 先后主演二十余部电影和电视剧。
严凤英,名黛峰,艺名凤英,祖籍安 徽桐城罗岭镇。1930年4月13日生于安庆, 3岁时回到原籍桐城罗岭,幼时喜唱山歌 和黄梅调。 在23年的艺术 实践中,严凤英在唱腔和表演方面都有新 的创造,为黄梅戏艺术的发展 作出重大贡献。她嗓音清脆甜美,唱腔朴 实圆润,演唱明快真挚,吐字清晰,韵味 醇厚,并注重从人物感情出发,力求达到 声情并茂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表演 质朴细腻、塑造过许多具有鲜明性格的人 物形象,如《打猪草》中的陶金花、《天 仙配》中的七仙女、《女驸马》中的冯素 贞、《牛郎织女》中的织女。其中《天仙 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均摄制 成影片。
女: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 女:丢下一粒籽,男:发了一颗芽。 女:么秆子么叶?男:开的什么花? 女:结的什么籽?男:磨的什么粉? 女:做的什么粑?此花儿叫做 合:呀得儿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得儿喂的喂上喂 叫做什么花? 女: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 男:丢下一粒籽,女:发了一颗芽。 男:红秆子绿叶,女:开的是白花。 男:结的是黑籽,女:磨的是白粉。 男:做的是黑粑。女:此花儿叫做 合:呀得儿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得儿喂的喂上喂 叫做荞麦花。 女: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塘埂下。 女:长子打把伞,男:矮子戴朵花。 女:此花儿叫做 合:呀得儿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得儿喂的喂上喂 叫做什么花? 女: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塘埂下。 男:长子打把伞,女:矮子戴朵花,此花儿叫做 合:呀得儿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得儿喂的喂上喂 叫做莲蓬花。
小 多扮演青少年男子,用大嗓演唱,《女驸马》的李 生 表演时常执折扇。 兆廷、《天仙配》 的董永
小 分小丑、老丑、女丑(彩旦)三小行。 《打豆腐》中的王 丑 丑角常拿着一根烟袋,插科打诨,调 小六、《钓蛤蟆》 节演出气氛。 中的杨三笑
老 扮演老年妇女,在戏中多为配角。 旦 《荞麦记》中的王 夫人
花 黄梅戏中花脸专工戏极少,除在大本 《卖花记》的草鼎、 脸 戏中扮演包拯之类的角色外,多扮演 《二龙山》的于彪 恶霸、寨主之类的角色。 正 又称挂须,有黑白须之分,一般黑须 《荞麦记》中的徐 生 称正生,白须称老生。重唱念,讲究 文进、《告经承》 喷口、吐字铿锵有力。 的张朝宗
为救李郎离家园 谁料皇榜中状元 中状元着红袍 帽插宫花好 哇 好新鲜哪! 我也曾赴过琼林宴 我也曾打马御街前 人人夸我潘安貌 原来纱帽罩啊罩婵娟 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 我考状元不为做高官 为了多情李公子 夫妻恩爱花好月儿圆 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 我考状元不为做高官 为了多情李公子 夫妻恩爱花好月儿圆
少女冯素珍与青年李兆廷自幼同窗共读, 及长,订下鸳盟。后李父横遭奸臣谋害,家 道中落。兆廷回乡避祸,前往冯家告贷。素 珍后母王氏逼他退婚。素珍深爱兆廷,相约 会于后花园,赠银一百两,以济困厄之急。 又赠玉麒麟一只,以示永不变心。不料王氏 闻风赶到,诬陷兆廷为盗,将其送官究办, 并将素珍另配。素珍不从, 女扮男装进京寻 访哥哥少英,但遍寻无着,偶见招考皇榜, 急中生计,冒充李兆廷之名应试,得中头名 状元。皇帝见其才貌出众,招为驸马。素珍 推辞不得,十分焦急。八府巡按张绍民前来 拜访新科状元,寒暄之后,素珍认出他竟是 哥哥冯少英。两人正共谋脱身之计,不意圣 旨传来,令驸马随即进宫与公主完婚。洞房 之夜,公主见驸马迟迟不肯入寝,疑窦顿生。 经再三诘问,素珍被迫吐露真情,公主大怒, 要面奏父王,以惩素珍欺君罔上之罪。素珍 恳切陈词,晓以利害,为保全公主名节和皇 家声誉,以不声张为宜。翌日,公主请求父 王赦免素珍,皇帝迫于情势,收素珍为义女。 冯少英上殿代妹请罪,宰相借此机会作媒, 奏请将少英招为附马。素珍救出兆廷,由兆 廷顶状元之名。皇宫张灯结彩,两位驸马同 时完婚。
第2阶段,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黄梅戏逐渐职业化,并 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1926年,著名演员丁永泉 (旦) 和曹增祥(生)、丁和寿(丑)等进入安庆市区, 先是分散清唱,影响日渐扩大,后进入固定场所,作营 业性演出。到1931年,安庆市区已有两家演出黄梅戏的 剧场,即新舞台和爱仁戏院。1931年和1934年,分别由 查振卿、丁永泉等带黄梅戏班到上海,在九亩地一带演 出,直到抗日战争开始,才返回安徽。
黄梅戏的发展大致经过了3个阶段。 第1阶段,约从清代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初从歌 舞发展成“两小戏”和“三小戏”,后又吸收当地流行的 一种叫“罗汉桩”的说唱艺术,并受青阳腔和弹腔(指徽 调)的影响,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这一阶段,积累的 剧目,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多表 现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断,如《打猪草》、《卖斗箩》等。 演唱时,只用打击乐器伴奏,人声帮腔,以载歌载舞为特 点,表演着重对自然生活的细致模拟,而无固定程式。这 个时期的黄梅戏,基本上还是农村劳动者一种自唱自乐的 文艺形式。
打猪草说的就是一个农 村男孩与一个女孩因打草损 坏了农作物产生矛盾,通过 对歌化解矛盾的故事。 主题思想
在封建礼教统治森严的情况 下,男女青年这种自由交往 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剧中所 表现的青春的活力、逗趣的 语言和优美的曲调,使人如 沐春风,具有亲切感人的魅 力。
著名演员:严凤英马兰黄新德韩再芬 黄梅戏五朵金花:马兰、吴琼、吴亚玲、杨 俊、袁玫 现代流行黄梅调歌手:慕容晓晓 卓依婷
中国五大剧种之一
——黄梅戏
邓某某 08美术学
07080801
目 录
一、黄梅戏简介 二、黄梅戏发展史
三、唱腔、伴奏与角色行当简介
四、品析经典黄梅戏 五、名人简介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原名“黄梅调”或 “采茶戏”。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地。他的起 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 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安徽)、鄂(湖北)、赣(江西)三 省毗邻的黄梅县形成的,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 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 唱、说白,形成了淳朴流畅,明快抒情,委婉动听的特点, 广受人们喜爱,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 梅戏的前身。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夫 妻观灯》、《打猪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