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资本市场效率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544.91 KB
- 文档页数:8
中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实证分析摘要:羊群效应是指投资群体中的个体在做出决策时,往往会受到他人的影响,从而实行与其他群体成员相似的行动。
本文通过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探讨了羊群效应的存在以及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探究发现,在中国股票市场存在明显的羊群效应,表现为投资者在股票买卖决策中屡屡受到他人的影响,导致市场价格的波动与集中。
关键词:羊群效应,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行为,市场价格第一章引言1.1 探究背景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近几十年的快速进步,成为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一。
然而,在中国股票市场中,投资者普遍存在羊群效应的现象,即投资者往往会受到他人的行为和意见的影响,从而实行与他人相似的投资决策。
羊群效应对市场价格的波动和集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投资者行为和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
1.2 探究目标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中国股票市场中的羊群效应是否存在以及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详尽而言,本文将从投资者行为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市场价格、来往量等指标的统计分析,来验证羊群效应的存在,并进一步探讨羊群效应对市场价格的影响程度。
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行为进行深度探究,为投资者提供更科学的投资建议。
第二章羊群效应的理论基础2.1 羊群效应的观点及特点羊群效应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摩顿·比格曼(Morton Deutschman)提出,指在面对不确定的状况下,个体往往会倾向于仿效他人的行为,以求降低风险和增加得到信息的准确性。
羊群效应的特点包括信息不对称、风险厌恶以及社会认同需求等。
2.2 羊群效应与股票市场股票市场是一个充盈不确定性的市场,投资者缺乏完全准确的信息。
在这种状况下,投资者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实行与他人相似的投资行动。
羊群效应在股票市场中表现为市场价格的波动与集中,同时也会影响来往量的变化。
第三章中国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实证分析3.1 数据来源和处理本文选取了中国股票市场的A股市场作为探究对象,使用了2005年至2020年的日来往数据进行分析。
收稿日期:2020-11-02修回日期:2020-12-30作者简介:李凯,男,安徽潜山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货币政策传导、宏观审慎管理、房地产市场和金融风险;樊明太,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结构、货币传导机制和金融一般均衡分析;叶思晖,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监管、宏观审慎政策和DSGE 模型。
我国房价的货币因素与宏观影响的动态传导研究——基于TVP-SV-VAR 模型的分析李凯1樊明太1、2叶思晖1(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102488;2.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005)摘要:我国房地产和金融市场发展使房价进入到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房价与货币政策中介变量、宏观目标变量间的关系呈动态变动。
本文通过TVP-SV-V AR 模型研究发现:与M 2和信贷相比,社会融资规模与房价的关系更稳定,且对彼此波动的反应更强;近些年房价波动对产出、物价波动的边际效应减弱,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仍较大,房价对外部因素波动的敏感性有所降低。
建议国家应坚持稳定房价的总基调,把好货币供给闸门,合理管控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加强房地产各项融资监管;各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人口流入和住房库存等实际情况,合理推进房地产业发展,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防范区域金融风险。
关键词:房地产价格;社会融资规模;贝叶斯估计;边际效应;TVP-SV-V AR 模型中图分类号:F83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21)01-0029-09DOI :10.19647/ki.37-1462/f.2021.01.004一、引言2008年金融危机后,房地产业发展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房价的货币因素以及房价与产出、物价、金融市场的关系受到政府部门的极大关注。
除自有资金以外,房地产开发资金主要来自金融市场,银行贷款是主要来源。
股票市场走势分析论文股票市场的流动性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流动性对股票市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股票市场走势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股票市场走势分析论文范文一:股票市场因素摘要: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我们在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真正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努力,开拓进取,灵活创新,使档案的管理工作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档案工作为国家的各项事业提供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服务。
关键词:股票市场;模型股票市场历来被称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无论是在拥有成熟的金融市场的发达国家还是在金融市场起步较晚的发展中国家,如果宏观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那么股市一般会走势良好,但是也有人持相反意见。
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1模型的设定模型设定变量为从宏观实体经济发展和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两个因素来解释股票价格的波动。
在一些国内外的文献中,将宏观经济变量选取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工业增加值或细化为通货膨胀率和流通中的货币MI、M2、汇率等等。
但是从数据的可得性和客观性上来考虑,模型设定为用GDP来代表宏观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而将广义的货币M2来代表流通中的货币量,对于我们要研究的股票价格,则用上证指数来代表。
通过选取2005~2009年这一经济周期的数据,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整个经济周期中这两因素对股票的影响。
由于统计口径的不一致和数据本身的经济意义的不同,并且数据本身有存量(M2、上证指数)和流量(GDP)之分,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模型本身的优良性、宏观实体经济和流通中的货币对股票价格的解释力度,特将获得的季度GDP数据平滑成月度,然后将其转化成存量变量。
2模型的检验和分析2.1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得出一般统计的数据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会存在异方差性,即对于不同的样本点,随机干扰项的方差不再是常数而是互不相同的,而且在以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的模型中也经常出现序列相关性,所以计量上通常会采取最小二乘法(OLS),但不再适用,同时从经济意义上考虑,GDP和M2有一定的线相关性,因此,为了消除异方差性、缓和序列相关性和多重共线性,采用广义最小二乘(GLS)来做回归。
中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实证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实证分析引言羊群效应是指在投资中,投资者往往会跟随大多数人的行为,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投资决策。
这种行为模式在中国股票市场中十分普遍,对市场的价格形成和波动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以揭示其存在的原因和影响。
一、羊群效应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的表现中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的表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投资者情绪的传导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往往受到媒体、网络等各种信息渠道的影响,特别是投资人气旺盛的个股更容易受到关注和追捧。
一旦某只股票或板块出现炒作,投资者情绪会迅速传导,并引发更多投资者的跟风行为,形成羊群效应。
2. 少数投资者的操纵中国股票市场中存在一些少数投资者或机构通过散布虚假信息、做多或做空等手段来操纵市场。
这些投资者或机构的行为会引导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形成羊群效应。
3. 信息不对称中国股票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比较普遍。
少数投资者或机构通过掌握更多的信息,能够提前预知市场的走势,从而引导其他投资者跟随行动。
二、羊群效应存在的原因羊群效应能在中国股票市场中存在和蔓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投资者心理因素中国股票市场的绝大多数投资者是散户投资者,他们对市场的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情绪和其他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在面对市场的波动时,投资者更愿意跟随其他人的决策,通过“跟风”来减少风险。
2. 过度关注短期收益中国股票市场中,很多投资者过度关注短期收益,而不是从长期的投资价值考虑。
当某只股票或板块出现上涨势头时,投资者往往只追求短期的高额收益,而忽视了基本面的分析。
3. 信息不对称中国股票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造成羊群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少数人对市场信息的掌握程度较高,而大部分投资者缺乏必要的信息渠道,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进一步加深了羊群效应。
三、羊群效应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羊群效应在中国股票市场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中美企业并购财富效应的比较
崔保军
【期刊名称】《现代企业》
【年(卷),期】2007(000)008
【摘要】企业并购的财富效应作为企业并购理论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学者进行分析研究。
由于中国与美国在市场经济成熟程度、资本市场完善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企业并购的财富效应出现不同的结果。
本文将对企业并购财富效应的测量方法进行介绍、中美企业并购的财富效应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规范我国的企业并购行为有所助益。
【总页数】2页(P71-72)
【作者】崔保军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中美日印四国经济规模与财富比较——中国如何创造和增加国民财富 [J], 胡鞍钢
2.基于预防性储蓄动机的中美股市财富效应比较研究——对牛市和熊市的检验 [J], 虞斌;何建敏
3.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短期财富效应分析 [J], 朱丰毅;金辉;;
4.企业并购的短期财富效应与绩效增长——政府主导的友谊股份吸收合并百联股份
的案例研究 [J], 王霞;饶颖颖
5.中美资本市场财富效应比较研究 [J], 中山证券课题组;李湛;张泽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为何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1、中国的国情中国有自己的国情,而最大的国情是,它仍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发展自己的事实,实现大国崛起的梦想。
以中国当前的发展水平,有相当大的几率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将流动性引入到实体经济之中,利用全世界的资金来推升产业结构,完成中国未完的大国崛起使命。
2、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时代背景(1)我国现处于“金融通胀”的时代。
“通货膨胀”按照“货币派”的理解即过度的货币追逐相对不足的商品和劳务。
如果我们运用这一概念来看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就成为“过度的货币追求相对不足的金融产品”。
“过度的货币”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持续性贸易顺差所带来的货币增加;另一个是我国居民储蓄结构变化产生的,由于资本市场的火热,大量居民储蓄开始从银行转移出来,转向资本市场。
“相对不足的金融产品”是指目前我国国内可供投资的金融产品仅限于股票、债券及期货等相对较少的金融产品。
“金融通胀”将会产生两个后果:一方面,金融通胀导致金融产品价格持续上涨,而不是一次性或短期的一般水平的上涨;另一方面,金融通胀导致金融产品价格的总水平上升,而不是指个别金融产品价格的上升。
所以对应我国资本市场,如果继续存在“金融通胀”现象,作为金融产品价格的股价的总水平将出现持续性上涨。
(2)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发展,资本市场筹资的功能也逐步被完善,特别是中小板的推出和发展,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经济增长实体化向经济增长资本化转变。
在这过程中,受益的将主要有两类企业,一类是大型国企,这些企业同外资合作可以引进成熟的约束激励机制、先进的风险控制机制及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另一类是高成长性的企业,这部分企业获得外资的支持后,能够迅速发展壮大,企业家的财富也将得到成倍放大。
这些成功案例又将为其他中国企业树立发展样本,形成我国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3)中国资本市场功能的转变。
中国资本市场在成立之初,其功能被定为于服务于国有企业,为国有企业脱困保驾护航。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什么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其中中介指标的变量主要有利率、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超额准备金、汇率等。
非货币性资产,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非货币性资产有别于货币性资产的最基本特征是,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
关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问题,各派理论有着不同的看法。
如:凯恩斯的货币利率传导管道理论;新古典综合学派的托宾q效应理论以及莫迪利亚尼的财富效应理论;货币学派对货币供应量在整个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上的直接作用的强调;新凯恩斯学派的信贷传导机制理论等等但是随着理论的逐渐发展,总得来说,可以将货币政策的传导管道理论归纳为:利率渠道、非货币资产价格渠道和信用渠道。
以下我们简述这些渠道的基本思想。
1.利率传导管理理论利率的传导管理理论是由凯恩斯IS-LM的建立才正式引起学术界对利率传导机制的研究。
凯恩斯认为利率的变动会影响投资、消费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当一国货币当局采取扩张型货币政策时会导致货币供给量增加,在保持货币需求量不变的前提下,利率会下降,这又会是的投资的增加,进而国民收入的增加。
如下图:货币供给量 M↑→实际利率水平r↓→投资这一过程可以简单的归为:I↑→总产出Y↑。
非货币资产价格渠道2.非货币资产价格渠道包括托宾的q理论和弗朗科·莫迪利安尼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提出了股票价格会影响企业的投资的理论。
按他的说法,企业市场价值与其重置资本之比,可以作为衡量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
他把这一比率称为“q”。
企业的市场价值就是这个企业的股票的市场价格总额,它等于每股的价格乘总股数之积。
企业的重置资本指建造这个企业说需要的成本。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本市场: 亦称“长期金融市场”、“长期资金市场”。
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种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
资本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是一年以上的长期证券。
因为在长期金融活动中,涉及资金期限长、风险大,具有长期较稳定收入,类似于资本投入,故称之为资本市场。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诞生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我国的资本市场带有明显的转型特征,非市场化色彩浓厚。
我国的资本市场由国债市场、股票市场、企业中长期债券市场、中长期放款市场构成。
从1990年沪、深两市开办至今,已经形成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三板(含新三板)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股权交易市场等多种股份交易平台,具备了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雏形。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从1990年至1997年,我国资本市场实际上,都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
在此期间,我们对资本市场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社会舆论中还存在着姓资姓社的争论,资本市场在政府的意志主导下进行试验和探索。
为了应对当时证券交易分散和无序的局面,我们建立了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开始对证券交易进行集中管理。
1992年,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在了解了深圳股市情况后,他指出:“有人说股票是资本主义的,我们在上海、深圳先试验了一下,结果证明是成功的,看来资本主义有些东西,社会主义制度也可以拿过来用,即使错了也不要紧嘛!错了关闭就是,以后再开,哪有百分之百正确的事情。
”在“邓小平南方讲话”的激励下,中国证券市场的试点地位正式确立,沪深股票市场走出了一轮气势磅礴的牛市行情,其中深圳股市涨幅超过2倍,股票供不应求,从而引发了震惊全国的“8?10事件”。
该事件的爆发使得国家管理高层极度震惊,引发了对社会稳定的担忧,证券市场宏观监管机制开始逐步建立,中国证券监管委员会就是在此背景下于1992年10月成立的。
但是,在试验探索阶段,由于受体制上、认识上的局限,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尚不完善,市场化的机制仍在形成过程中。
以天音控股为例: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财富效应量化分析作者:陈志宏刘国成来源:《会计之友》2009年第19期【摘要】上市公司回购流通股份更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同时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每股收益,是改善公司资本结构的较好途径。
在股市低迷、股价普遍较低的市场环境下,产业资本实施回购,表明部分产业资本对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认可。
通过建立回购模型,可以研究股东财富效应的产生原因、以及在股份回购中财富效应的组成机制。
进而可以通过要约回购所产生的信号作用,分析到期后股票价格的变动趋势。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财富效应2008年9月21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的补充规定(征求意见稿)》,新规取消了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的行政许可,推行完全市场化操作。
2008年10月28日,上证A股指数创下了自2007年调整以来的新低1 664.92以后,很多个股股价跌破了净资产。
这些跌破净资产的个股很多是质地优良,具备良好盈利能力的公司,超跌的股价已经不能反映公司的基本面。
10月30日上市公司天音控股宣布回购流通股股份。
体现出公司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以新的分配形式回报股东,尤其是回报流通股股东。
同时,这也是天音控股用新的国际通行的分配形式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一种尝试。
继天音控股成为A股市场“回购第一股”后,11月4日海马股份公司拟以自有资金不超过1亿元,通过深交所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社会公众股不超过3 000万股。
此现象极大地影响了股东的收益,带来股东财富的增值,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上一个重要的标志式事件。
当然这种行为带来的效应是多元的,不同的利害关系人得到的效应是不同的,下面重点量化分析带给股东的财富效应。
一、股份回购财富效应产生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即股份回购)是指上市公司为减少注册资本而购买本公司社会公众股份,并依法予以注销的行为。
通常的做法是用现金对发行在外的股份进行收购。
本文研究的范围不包括上市公司向特定股东的定向回购。
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研究泡沫经济是指某一种或多种资产价格虚高,远超过其实际价值的经济现象,存在于某个经济领域,往往发生在股票、房地产等市场中,给实体经济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
1.财富效应失灵泡沫经济带来的虚高资产价格可能会导致人们消费过度,包括个人和企业的消费,消费释放的财富效应会失去动力,这意味着经济活动的增长在短时间内会被延迟甚至消失,这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
2.资本市场偏离实体经济泡沫经济下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联系变弱,市场上的热钱大多投向了炒作资产,这使得企业融资更加困难,长期来看,这将会导致实体经济的发展受阻。
3.不良资产的增加泡沫经济一旦破灭,一大批企业将破产,不良资产的增加使得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这不仅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情况,也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
1.资本积累泡沫经济下,资本市场的高涨为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这将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企业能够更快地积累资本以及发展壮大。
2.创新动力泡沫经济下,由于资本的追逐,新兴企业的发展也会受益。
同时,资本市场的高涨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投资,这将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
3.劳动力市场泡沫经济也可能会带来一些积极影响,它能够刺激劳动力市场。
因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市场需求大,劳动力的收入也会随之增加。
这将激发企业提高生产率、优化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的动力,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如何防范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危害1.加强宏观调控应采取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及时预防和遏制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避免造成经济稳定风险。
2.政策导向与市场规律相结合应根据市场已经形成的规律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同时避免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和决策错误。
3.加强金融监管建立金融监管机制,及时解决金融市场中的风险和问题,防范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结论:总体而言,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消极的影响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