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的颜色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合物的颜色 ----化学中有关颜色的知识

1 吸收光谱

自然光照射物质,可见部分(400-750纳米)全通过,则无色透明;全反射,为白色;全吸收,显黑色。当部分波长的可见光被吸收,而其余波长(即与被吸收的光互补)的光通过或反射出来,则形成颜色。这就是吸收光谱的显色原理。各种波长的光之互补关系简示如下:

吸收部分在红外或紫外,则可见光全透过或全反射图片:

2 。电子跃迁

1)d - d 跃迁和f-f 跃迁:

Ti3+的 3d1 电子在分裂后的 d 轨道中的排列为

在自然光的照射下,吸收了能量相当于△O 波长的部分,使电子排布变为:

这种吸收在紫区和红区最少,故显紫红色

这类显色机理,是电子从分裂后的低能量 d 轨道向高能量 d 轨道跃迁造成的。称为 d - d 跃迁。组态为 d1 - d9 的配合物,一般有颜色,基本都是由 d - d 跃迁造成的。

颜色浅是由于这种跃迁受到某些限制,几率小的原因。

2 )其他n →p* , p → p*跃迁

可能发生的跃迁:

s →s* 能量大,SiCl4, PCl5吸收在远紫外区(无色)

n →s* 孤对电子,能量稍低,近紫外区 H2S, H2O

n→p* 孤对电子,能量稍低,近紫外。双键,三键,长波区。

p→p* 最高占据轨道能级比非键轨道高,可见区,显颜色

p*→s* F2 、Cl2、 Br2 、I2

问题:F2 、Cl2、 Br2 、I2颜色逐渐加深,如何解释?

np*→ns*能量差下降,吸收长波长(低波数)的光,表现出互补色

但也有 d0 和 d10 的化合物有颜色,如:

其机理是什么?

* 有从 I-夺回电子的趋势,一般情况下,这是困难的,要吸收紫外光方可, 故

可见光全透过, 即在可见区无吸收, 无色.

*当相互极化强烈时,即电子云变形性大,电子则易于从负离子向正离子转移,吸收可见光的一部分,产生颜色。如CdI2 中,由于半径大,相互极化程度大于 ZnI2,电荷转移易于ZnI2,吸收紫光,显黄绿色。

*HgI2 电荷跃迁更容易,吸收蓝绿色光,显红色。这种显色机理称为电荷跃迁。

*离子极化发生后,使物质的 b.p.,m.p. 变低,溶解度较小, 颜色发生变化。

*温度对极化和电荷跃迁有影响,故影响颜色。

AgI 常温下是黄色的,高温下极化作用强,电荷跃迁更容易,吸收比蓝光更低的蓝绿光,显红色。低温时,电荷跃迁变难,吸收紫外光,显白色:

中心均为 d0,无 d - d 跃迁,但高价的 V (V) 、Cr (VI)、Mn (VII) 均有较强的极化能力,使负二价的氧发生电荷跃迁,显色。其中 Mn (VII) 的极化能力更强,吸收黄绿光,显紫色

无机物颜色的规律

无机化合物具有颜色的本质是由于d-d 跃迁和 f-f 跃迁产生的。下表列出了具有不同d电子数和不同f电子数的离子的颜色

电子数 1 2 3 4 5 6 7 8 9 Ti3+Ti2+ V2+ Cr2+ Mn2+ Fe2+ Co2+ Ni2+ Cu2+

紫色黑色紫色蓝色肉色绿色粉红绿色蓝色

电子数 1 2 3 4 5 6 7 8 9 Ce3+Pr3+Nd3+ Pm3+ Sm3+ Eu3+ Gd3+ Tb3+ Dy3+

无色黄绿红紫粉红淡黄粉红无色粉红淡黄

由表中的情况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

(1)d1-9和f1-13的化合物都有颜色,d5和f7颜色较浅或无色,是由于自旋禁阻,自旋发生改变的电子跃迁都是自旋禁阻的。

(2)CuF、 BrF(红色),多数氟化物均无色;III、IV、V、VI主族的5,6周期的溴化物、碘化物几乎都有颜色。

(3)主族元素的含氧酸根离子多数无颜色,过渡金属元素含氧酸根有颜色。(4)混合价态化合物呈现颜色。

(5)无色晶体掺有杂质或发生晶格缺陷时,呈现颜色

无机物具有颜色的原因

物质具有颜色是由于选择性的吸收可见光,呈现出吸收光的互补颜色。

可见光波长:l=400-700nm,波数:n=25000-13800cm-1 △E=1.7- 3.1eV

物质吸收大光波波长是由于分子或离子的电子层结构决定的,外层电子及其构型决定了所吸收的光的能量。

可见光的能量:△E=1.7- 3.1eV

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E越小,吸收的光波数越小(波长越长),观察到的颜色趋向于紫色,反之,趋向于红色。

△E<1.7eV(红外光)或△E >3.1eV(紫外光)

3. 影响因素

(1)d-d 跃迁和 f-f 跃迁

配位场d轨道发生分裂,二组d轨道能量差一般相当于可见光的能量。△E=

1.7- 3.1eV

d1-9和f1-13 显色,d0、d10 、 f0、 f14不显色,Y3+ 、La3+ 、Cu+ 、Ag+ 、Hg2+、Zn2+、Cd2+、Lu3+ 无色,d5和f7浅色(跃迁-自旋禁阻)凡是不成对电子的自旋发生改变的电子跃迁都是自旋禁阻的。

(2)电荷跃迁

电子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产生的荷移跃迁,M¬L

ZnO CdO 温敏元件

R.T.白 R.T.棕红(制变色温度计)

↓△↓△

浅黄深灰

CuO中Cu2+为d9,其余M+ 或M2+均为d10,无d-d跃迁,化合物的颜色由“荷移跃迁”引起。

AgCl、AgBr、AgI颜色依次加深。阳离子相同,阴离子变形性不同,阴离子变形性越大,化合物越容易发生电荷迁移吸收光谱向长波(低波数)方向移动,表现出来较深的颜色

Cd2+: d10 CdS(黄色)Cd2+ ¬ S2- DE =2.4eV

ZnS(白色) Zn2+ ¬ S2- DE > 3.9eV

△E=1.7- 3.1eV

主族元素含氧酸根不显色,O2+→中心离子,跃迁能量超出可见光区不显颜色荷移跃迁发生在混合价配合物中

[Fe(CN)6]4-、[Fe(H2O)6]3+、×KFe[Fe(CN)6]4-

淡黄色无色深蓝色

(NH4)2SbBr6 [SbBr6]3- → [SbBr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