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版)读书笔记PPT
- 格式:ppt
- 大小:3.12 MB
- 文档页数:58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1有些时候如果我们先清楚这本书不是什么,之后可能会更加清楚它究竟是什么。
这本书不是时间管理书籍,不是成功学书籍,不是心灵鸡汤式书籍,不是讲大道理的书,不是一本随便翻翻的书。
绝大多数的成功和智商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失败都与且与时间有关。
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亲身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从而开启人生的成功旅程。
在阅读过程中,我收获了以下几个观点。
1时间不可管理,我们只能管理自己作者认为时间是不可能被管理的。
必须开启心智,看清楚,想明白: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
时间只会以自己特有的速度自顾自地流逝,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只有我们自己。
自我管理背后的精力管理和效率管理会让你更高效地处理工作任务并带来成就感。
高效工作能让你更自由地安排其它时间,当工作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
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快乐会push你持续不断地提升自我价值。
行动建议估算时间:做任何事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再根据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比如对学习来说,任务陌生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学习是一种探索未知的过程,完成学习任务往往需要比我们想象中更多的时间。
而对工作来说,任务熟悉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工作是一个实践已知的过程。
及时行动:接受任务之后,什么时候开始执行才好呢?比“越早开始越好”更切实的答案是“现在就开始”。
大多数拖延症患者,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
拖延着不开始的原因在于做事所要面临的做错、做不好的风险以及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
事件-时间日志:尝试在记录的事件后面加上时间。
《奇特的一生》讲述了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如何通过独创的“时间统计法”获得惊人成就的故事。
柳比歇夫的日志采用的是基于过程的事件-时间日志如:分类昆虫学—3小时。
不同于基于结果的日志如:分类昆虫学。
基于过程的记录不仅更详尽,而且当结果不好的时候更容易找到缘由,另外它会使你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
《把时间当做朋友》(第 3 版)出版信息●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印次:2014 年 5 月第 3 次印刷摘抄阅读说明:本书定位——这不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这本书不是时间管理书籍●时间不可管理,一切都靠积累。
(pⅢ)●一个人必须在开启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后,才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也只有这样,时间才是朋友,否则,他就是敌人。
很多“时间管理技巧”并非无用,但往往由于使用者心智能力低下甚至尚未开启心智,致使那些技巧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甚至不能治标,也不治本。
(pⅢ)这本书不是成功学书籍●成功从来都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依然不是。
基于比较的成功理念,是伤人的、害人的。
事实上,对年轻人来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而且这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事情。
而成长其实只有一条路:积累。
(pⅣ)这本书不是心灵鸡汤式的书籍●只有脆弱的人才不断需要安慰。
(pⅣ)●人的理性建立在接受现实的基础上,不能接受现实,一切成长都是虚妄。
只有坚强的人才能接受现实,只有接受现实,才有可能开始运用心智做出理性的决定,进而才有可能做时间的朋友。
(pⅣ)♌王虎:在工作中我为什么需要安慰?为什么要说“人心是肉长的”?这是极度不成熟的表现,用一个成年人的思维来思考问题,是我一定要做到的。
这不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现实就是这样,有用的道理往往都是简单的,甚至简单到令大多数人不由自主地忽视的地步。
(pⅤ)再版前言●也许只有吃过大亏,才会有洗心革面的动力。
(pⅩ)●说教总是令人厌烦——无论是它有没有道理,无论对于说教者还是被说教者。
(pⅪ)●写字的快乐并非来自表达,而来自这些文字所带来的改变——无论是对读者还是对自己,无论是对周遭还是对内心,都是如此。
(pⅫ)第 1 版前言●无论是谁,都最终在某一刻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并且几乎注定会因懂事太晚而多少有些后悔。
病了要投医,病急了就很可能乱投医。
可是书店里各种各样的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多半于事无补——至少这是我自己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