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创业教育和中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比较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和创业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中美高校不断探索和创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本文将比较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分析其差异,并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启示。
一、创新创业教育在中美的发展现状1.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
许多高校设立了创新创业学院、中心或研究院,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和资源支持。
一些创新创业导师团队也在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培训。
此外,高等教育部门还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项目孵化和科研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美国的高校一直以来都是创新和创业的热bed,许多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和经验都源于美国。
美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许多大学设立了创新中心和创业中心,为学生提供资源和支持。
学生们有机会与行业专家、企业家和投资者进行交流和合作,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差异比较1. 教育理念的差异中美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念存在差异。
中国高校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侧重于知识传授和学术研究。
而美国高校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主动追求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
2. 课程设置和资源支持的差异中美高校在课程设置和资源支持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较少,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上,缺乏实践性和综合培养。
而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更加丰富多样,包括专业创新创业课程、项目实践课程和跨学科合作课程。
此外,美国高校具有丰富的创新创业资源,包括资金支持、场地提供和mentor支持等。
3.创新创业环境和文化的差异中美高校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文化也存在差异。
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环境欠发达,创业风险较高,创新创业文化相对不成熟。
而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文化较为成熟,社会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也更加广泛。
中美创新创业教育比较研究及启示【摘要】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开放式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推动了科技创新与发展,使美国的科技创新和发明一直引领着世界的科技进步。
我国的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阻碍了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应从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有效培养科技创新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科技创新基石一、中美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一)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推动科技创新与发展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生产力,这一点从美国经济在过去100多年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就是充分证明。
正如美国商务部负责知识产权的官员戴维·卡普斯所说,美国产业新技术和产品服务的诞生,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美国二战以来的经济增长有75%来自产业创新和技术革新,科技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
从飞机、原子弹、宇宙飞船、通信卫星等国防高科技产品,到电灯、晶体管、互联网等百姓日常所需,美国人的科技创新和发明一直在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进步,这与美国从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息息相关。
美国从小学就推行创新教育。
美国中小学课程设置比较重视让学生学习与现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相关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动手实践、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创新,这是美国在创新教育方面的重要法宝。
美国课堂教学是很开放的,他们在座位编排上很随意,教师在课堂上会尽力表现其幽默风趣,一个教条、呆板、只会照本宣科的教师教学效果评估不会获得好分数;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去查阅书本或网络以得出自己的答案,教师不会让各个学生的答案相一致,更不会去束缚学生的创新与想象力;美国小学一至三年级没有学业成绩记录,三年级以后各种考试也不公布分数,考试内容与学生教材没有直接关系,主要考学生的逻辑、分析、推理等几方面能力,考题也千奇百怪,新奇的考试题目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如果学生表现突出,学校会建议家长去做智商测验,使学生有机会得到特别辅导。
美国创业教育和中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比较
创业教育被赋予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
中国经济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怎样做到转型成功?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给出答案:中国经济要从要素推动型经济发展模式走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模式。
通过创新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创新发展新兴产业。
锐意创新对于企业是成功之源,对于国家是发展之根,对于我们民族是振兴之要。
标签:创业教育创业活动
1 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1947年哈佛大学开办创业教育;1949年斯坦福大学开办创业教育;这是美国创业教育的雏形。
1967年百森商学院推出研究生创业教育课程,是美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形成的重要一步。
1983年美国奥斯汀德州大学成功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创业竞赛,后来麻省理工学院等十多所世界著名学府都举办了类似的竞赛。
正是这些著名高校的推动,世界其他国家大学都争相效仿,为创业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已经走向国际化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据2005年初统计美国开设创业课程的高校达到1600余所,美国所有的商学院或管理学院都将对学生的创业教育纳入必修课。
在美国已经形成了涵盖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研究生教育的创业教育体系,有些大学还成立了创业学系,学生可以获得创业学方向的工商管理博士学位。
2 创业教育对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20世纪中期美国面临着很严重的就业和经济转型压力,政府想了很多办法,其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鼓励大学生创业。
创业型就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美国就业的核心政策。
据统计当今美国超过95%的财富是1980年后创造的。
20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增长,每年都有超过100万的新公司成立,大学生们利用风险投资创造了如Microsoft、Intel、Netscape、Dell、Yahoo 等著名的高科技大企业。
1990年以后,麻省理工大学的教师和毕业生每年创建150多家新公司,截止1999年该校教师和毕业生已经创办公司40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110万个,创造销售额2320亿美元,对美国尤其是麻省的经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可以说是创业为美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是创业为美国经济增添了活力;是创业支撑了美国几十年经济的持续和强劲发展;是创业成就了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
创业教育是美国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
3 美国创业教育取得成功的原因
3.1 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美国高校的创业文化政府高度重视创业教育专门设立了国家创业教学基金,许多社会机构也积极支持美国的创业教育,他们为美国创业教育提供资金、场地支持,鼓励学校开办创业竞赛,开发创业教育课程。
国际和社会大力支持优秀学生开展创业项目,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启动资金,
创业贷款,减免税收,减免创业场地租金,提供技术支持等服务。
全社会形成了一股很强烈的支持创业的氛围。
美国高校弥漫着一种推崇创业,鼓励冒险和宽容失败的氛围,通过各种创业政策激发着师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欲望。
在这种氛围的熏陶和精神的鼓励下,从教授到学生都形成了崇尚创新,崇尚创业的信念都自觉的积极投入到创业第一线。
3.2 建了以创业过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高水平师资队伍的配置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涵盖了所有创业活动和过程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各个高校还因地制宜的建立了针对性和可操性强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包括创业者精神、创业者特征、创业者形成、创业思维、组建企业、经营企业、准备商业计划书、新型企业融资、创业领导艺术、企业成长战略等等。
美国高校都配备了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导师,高薪聘请了很多有过成功创业经历,担任过或正担任企业董事的创业教育导师。
这些导师都有创业实战经验,对创业领域的实践、发展趋势、社会需求都有很好的洞察力。
他们的授课和实际创业联系紧密,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思维鲜活,可超性强。
有很多创业成功的导师也愿意主动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
他们为美国创业教育的成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4 中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成绩
笔者查阅了相关数据,1994年前几乎没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论文在中国学术核心期刊公开发表,1996年前公开发创业教育论文一共6篇,直到1997年清华大学成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后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才多了起来,1997年-2004年公开发表的创业教育论文超过400篇,仅2003年发表的论文数达到前10年论文发表总数的10多倍。
所以一般认为清华大学的“创业计划大赛”是中国创业教育的开端。
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中,首次明确了“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同年举办了首届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等九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给予这些学校政策和经费的支持,让这九所高校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和教学方法。
2005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开展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
该项目意在通过国际合作推进中国创业教育发展,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之路。
通过KAB创业讲师的培训,目前初步形成了一只合格的创业师资队伍一套科学规范的监督评价体系。
2010年教育部召开就业工作试点会议,要求各部门把创新教育和大学生创业作为重点工作,这次会议后,各级政府积极响应,纷纷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社会和企业也积极参与和支持。
中国的创业教育也得到最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近10年,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转型压力和就业压力,中国各级政府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空前,支持力度空前。
中国学者不断研究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模式,不断研究以印度和巴西等为代表的发展较好的发展中国家的创业教育模式,取长补短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
我国创业教育在短期内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就,但是很多问题依然制约着它的进一步发展。
①创业教育发展时间短,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建设相对滞后。
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相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而言起步很晚,发展的时间不足20年,创业教育课程缺乏作为一门学科应有的严谨性和系统性。
教育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创业教育应有的实践性严重不足。
没有形成完整的教材体系,总是借鉴或照搬国外的课程,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形成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反应我国经济发展的专门教材。
②高校重视力度不够,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且缺乏实践经验。
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学校必须投入大量的资源。
但是很多高校领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资源配置、实践场地、经费投入等方面都没有很好的支持。
创业教育对师资的要求非常高,既需要专业知识,又必须具备实践经验。
我国的教育观念制约了这种师资力量的发展和储备。
高校教师普遍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很多高校又不愿意引进创业成功人士到高校任职,导致创业师资严重不足。
③社会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很多政策落实不彻底。
中国传统观念对接受高等教育后期望很高。
很多家长认为创业是没出息,找不到工作的表现,导致很多大学生不敢选择自主创业。
虽然各级政府都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但很多地方没有正真的落实。
有的地方出台的创业政策没有完整性,中间环节很欠缺,支助大学生创业经费很难得落到实处。
虽然我国创业教育的研究日渐活跃,创业教育师资水平越来越高,队伍在不断扩大,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教学方法越来越灵活,教学成果越来越突出,但是中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容不得半点忽视,我们必须奋起直追为尽快赶超发达国家创业教育水平而努力,让创业教育为我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上浓厚的一笔。
参考文献:
[1]邓汉慧,刘帆,赵纹纹.美国创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J].杭州(我们),2010(07).
[2]刘帆,徐林,刘川.中国创业教育的兴起发展和挑战[J].中国青年研究,2007(09).
[3]张竹筠.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对中国的启示[J].科研管理,2005(S1).
湖北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基金项目“探索建立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工作协调、激励和保障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B2014005。
严立雄(1983-),男,湖北天门人,长江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创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