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拉山金矿黄铁矿的标型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235.53 KB
- 文档页数:7
内蒙古东伙房金矿床黄铁矿硫同位素特征
赵洋;王晓阳;李瑞红;孙康;张中跃;陶西明
【期刊名称】《地质论评》
【年(卷),期】2024(70)S01
【摘要】东伙房金矿位于内蒙古武川县西纳令沟乡境内,属于乌拉山—大青山找矿远景区,是华北陆块北缘成矿带西段重要的金矿床之一,其储量已达中型。
但是其矿床成因尚未定论。
在造山型金矿中,黄铁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之一(刘文祥等,2021;李鸿睿等,2023)。
黄铁矿具有复杂而稳定的结构特征,能够记录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成矿演化过程。
近年来随着原位微区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黄铁矿原位成分分析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类矿床成因研究中。
因此.
【总页数】3页(P180-182)
【作者】赵洋;王晓阳;李瑞红;孙康;张中跃;陶西明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廊坊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调查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相关文献】
1.福建政和县东际金(银)矿床黄铁矿微量元素和硫-铅同位素及锆石年龄研究
2.东昆仑石头坑德铜镍硫化物矿床磁黄铁矿和镍黄铁矿特征及硫饱和机制研究
3.新疆东准拉伊克勒克斑岩铜(钼)矿床的黄铁矿成分标型及硫同位素特征
4.胶东金翅岭金
矿床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特征及对矿床成因的指示5.冀东高家店金矿床成因:来自金及载金黄铁矿化学成分、流体包裹体和氢氧硫同位素的证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野外判定黄铁矿含金常识黄铁矿是金矿中最常见的金属矿物,几乎在所有类型的金矿床中均有出现。
它不仅与金矿化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是主要的载金矿物。
因此,对黄铁矿含金性的研究,一向为野外工作者和学院派所共同热衷。
后者因为具有良好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设备条件,所以从黄铁矿的晶型、反射率、显微硬度、晶胞参数、热电性,甚或穆斯堡尔效应、红外光谱及微量元素特征等方面,对不同标型特征的黄铁矿的含金性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理论依据充分的结论。
但由于野外工作条件所限,许多理论成果难以为野外实践所用,无异于纸上谈兵;而前者,则主要依靠野外肉眼(放大镜下)观察黄铁矿的颜色、粒度、晶形以及矿物组合、围岩蚀变等,结合对照化验分析结果,得出经验性的判断,其实践的准确性也很高。
但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遇到好学者问起理论依据时,不免失语或支吾其词。
在综合因素过多时,只依据一两项判别指标所做出的判断,往往面对分析结果会大跌眼镜。
本人作为从事金矿工作多年的野外地质工作者就深有体会。
因此,在实践为主,理论服务于实践的前提下,对野外实践认识和经验,力图将其上升到理论认识的基础水平上,辨证地使用。
于是,查阅有关教科书和文献资料,对有关问题阐释如下:一、黄铁矿化与金矿化的关系:为什么金矿化与黄铁矿化密切相关?为什么黄铁矿会成为主要载金矿物?金是铜族元素,具有很大的单质稳定性,在地球化学性质上具有较强的亲硫性,又具有亲铁性。
金元素在含矿热液中常以硫(S)、氯(C1)、硅(Si)的络合物形式迁移。
当热液中有黄铁矿晶体生长时,周围硫的浓度会大为降低(黄铁矿是复硫化物)。
则金的络合物趋向于向黄铁矿结晶体附近运动,释出硫分,使金附着于生长中的黄铁矿晶体内。
实际上,毒砂富集金的能力要比黄铁矿更强,因为金可以呈机械混入物形式进入毒砂中,只是毒砂矿物一般含量低,相对少见,所以黄铁矿得以成为主要的载金矿物。
二、黄铁矿晶型与含金性的关系:为什么五角十二面体晶型的黄铁矿比立方体晶型的黄铁矿含金性好?黄铁矿在金矿床中最常见的单晶是立方体{100}和五角十二面体{210}晶型,两者及其聚形约占金矿床中黄铁矿总量的90%以上,其他的还有八面体{111}晶型以及半自形、它形集合体,亦有烟尘状微细侵染状集合体。
乌拉嘎金矿外围十三站区金矿体特征及远景评价摘要:乌拉嘎金矿外围十三站区位于太平沟隆起的西缘,乌拉嘎断裂与马连站复背斜的交汇部位。
文章总结了该区的地质特征、土壤异常特征、矿化蚀变及矿体特征,再通过对成矿流体的分析,认为该区矿床成因属于造山型金矿的中成矿床。
最后对该区的成矿远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金矿;矿体特征;矿床成因;远景评价一、区域地质背景区域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天山-内蒙地槽区的东端,吉黑地槽褶皱系次级单元佳木斯隆起北缘和张广才岭褶皱带的东北部,太平沟隆起和嘉荫凹陷的接合处。
本区由三个构造单元组成(图1):西部为汤旺河-关松镇隆起,中部为嘉荫断陷,东部为太平沟隆起。
十三站区位于太平沟隆起的西缘,乌拉嘎断裂与马连站复背斜的交汇部位,区内新老构造体系并存,后期构造对前期构造体系的继承、改造和破坏作用明显,构造形迹十分复杂。
图1乌拉嘎金矿区域地质略图1. 第三系孙吴组;2.第三系渔亮子组;3.白垩系上统福民河组;4.白垩系下统淘淇河组;5.白垩系下统宁远村组;6.中元古界黑龙江岩群;7.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8.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9.早寒武世二长花岗岩;10.中元古代蛇纹岩、蛇纹石化橄榄辉石岩.区域的结晶基底为古元古界兴东群及中元古界黑龙江岩群,后者构成了基底主体部分。
中元古界黑龙江岩群,出露于区域的东部、东南部,总体展布为北北东向,为区域金属成矿的矿源层之一。
北北东向的乌拉嘎深断裂控制着本区岩浆活动和沉积岩的展布,同时还是重要的导矿构造[3]。
区内侵入岩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嘉荫-乌拉嘎盆地西侧。
时代跨度大,有元古代、晚奥陶世、晚石炭世、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其中出露于盆地东缘的早白垩世花岗斑岩为乌拉嘎金矿的主要赋矿围岩之一。
二、十三站区地质简述(一)地质特征十三站区位于乌拉嘎金矿床北东方向13千米,嘉荫断陷的东缘。
区内大面积出露中元古界黑龙江岩群,总体走向北东。
岩石类型主要为绿泥钠长糜棱片岩。
深部岩层糜棱片理较陡,局部陡立状,钻孔ⅳzk0901、ⅳzk0902见深部岩层片理与岩芯轴夹角80°~85°,地表相对缓,倾角40°~50°,被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侵入和白垩系下统宁远村组火山岩覆盖。
不同成因类型金矿床的黄铁矿成分标型特征及统计分析自古以来,黄金在我国就是一种非常贵重的金属,在现代社会其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
黄铁矿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载金矿物,其矿物学成因在金矿成因和找矿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将根据对不同成因类型的金矿床的黄铁矿成分标型特征,对其差异性和相同点进行总结归纳。
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将对金矿中的黄铁矿的各个参数进行总结和讨论。
标签:金矿床成分标型特征统计0前言黄铁矿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载金矿物,其自身的形貌也是十分的复杂。
通常来说,黄铁矿如果外形为立方体或者八面体晶形的含金量会较低,如果外形为五角十二面体的晶形,并且其粒度也十分的细腻的黄铁矿含金量会高一些,除此之外,如果黄铁矿的外形越复杂,其含金量相对也会较高。
同时,如果晶体的种类越多,其形成富矿的可能性也越高;晶胞的参数越大,也证明矿化的情况越好。
本研究将对不同成因类型的金矿床的黄铁矿成分标型特征进行统计与分析。
1黄铁矿的概况研究在各类原生的金矿床中,普遍都会存在黄铁矿这种矿物,并且黄铁矿与金矿化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黄铁矿除了是黄金的载体之外,也可以作为黄金的伴生矿物。
在金矿床中,要想知道金矿化的特征,可以从黄铁矿的特征进行了解。
由此可见,黄铁矿是金矿找矿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标志矿物,同时,黄铁矿也是矿物学研究中的首选矿物之一。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在近年来对金矿床中的黄铁矿的晶体形态、主微量元素、晶胞参数、硫同位素等各种标型特征都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
2不同成因黄铁矿的标型特征2.1黄铁矿的形态对于矿物来说,矿物的形态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特征,同时,矿物的形态也是矿物内部特征与其性质的一种外在表现,可以给人一种直观的观察方式,来对矿物的内在进行粗略的判定。
同时,矿物的形态也直接反映了矿物所生长的环境、其生长环境周围介质的温压特征等物理化学条件以及矿物所经历的地球动力学生长的过程。
所以说,矿物的形态可以隐藏很多信息,并且这些信息是十分重要的。
黄铁矿因其浅黄铜的颜色和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是黄金,故又称为“愚人金”。
黄铁矿是铁的二硫化物。
纯黄铁矿中含有46.67%的铁和53.33%的硫。
一般将黄铁矿作为生产硫磺和硫酸的原料,而不是用作提炼铁的原料,因为提炼铁有更好的铁矿石。
黄铁矿分布广泛,在很多矿石和岩石中包括煤中都可以见到它们的影子。
一般为黄铜色立方体样子。
黄铁矿风化后会变成褐铁矿或黄钾铁矾。
黄铁矿化学成分是FeS2,晶体属等轴晶系的硫化物矿物。
成分中通常含钴、镍和硒,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
常有完好的晶形,呈立方体、八面体、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形。
立方体晶面上有与晶棱平行的条纹,各晶面上的条纹相互垂直。
集合体呈致密块状、粒状或结核状。
浅黄(铜黄)色,条痕绿黑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参差状断口。
摩氏硬度较大,达6-6.5,小刀刻不动。
比重4.9―5.2。
在地表条件下易风化为褐铁矿。
如何识别“愚人金”和真正的黄金呢?只要拿它在不带釉的白瓷板上一划,一看划出的条痕(即留在白瓷板上的粉末),就会真假分明了。
金矿的条痕是金黄色的,黄铁矿的条痕是绿黑色的。
另外,用手掂一下,手感特别重的是黄金,因为自然金的比重是15.6―18.3,而黄铁矿只有4.9―5.2。
黄铁矿是分布最广泛的硫化物矿物,在各类岩石中都可出现。
黄铁矿是提取硫和制造硫酸的主要原料,它还是一种非常廉价的古宝石。
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公元1837—1901年),人们都喜欢饰用这种具有特殊形态和观赏价值的宝石。
它除了用于磨制宝石外,还可以做珠宝玉器和其它工艺品的底座。
世界著名产地有西班牙里奥廷托、捷克、斯洛伐克和美国。
中国黄铁矿的储量居世界前列,著名产地有广东英德和云浮、安徽马鞍山、甘肃白银厂等。
晶体化学理论组成(wB%):Fe 46.55,S 53.45。
常有Co、Ni类质同像代替Fe,形成FeS2—CoS2和FeS2—NiS2系列。
随Co、Ni代替Fe的含量增加,晶胞增大,硬度降低,颜色变浅。
金矿床中黄铁矿标型特征对成矿作用的探究左晓红赵盛焱(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摘要:黄铁矿为金矿床中十分广泛且非常主要的载金矿物,在金矿床中黄铁矿的形态标型从常见的立方体,至少为偏方复十二面体,当中含金性最优的是五角十二面体;在金矿床中黄铁矿的物理性质标型,通常黄铁矿的粒度和金的含量为反消长的关系;若金的含量降低,则黄铁矿的晶胞参数值亦随之降低;探究金矿床中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对寻找金矿床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金矿床;黄铁矿;标型特征1、引言标型矿物通常指的是形成与稳定在某种特定的地质环境,或者只在某一特定的地质作用中形成的矿物[1]。
黄铁矿为金矿床中十分广泛且非常主要的载金矿物,金矿床中将黄铁矿作为十分重要的载金矿物占全部矿物的百分之八十五。
通过研究黄铁矿的所有标型特征能够获知金矿的形成原因与寻找金矿床的信息,已经普遍应用在预测形成矿床与寻找矿床的实际工作中,且获得了较好的成果。
2、黄铁矿形态标型2.1晶形与含金性。
黄铁矿的结晶能力较强,所以出现的晶形经常是自形晶。
金矿床中常见的黄铁矿晶形是立方体、八面体与五角十二面体,但三角三八面体、四角三八面体、偏方复十二面体和菱形十二面体几乎不常见[2]。
据统计,黄铁矿中不同晶形的出现频率从高到低分别为立方体(100)、五角十二面体(210)、八面体(111)、偏方复十二面体(321)、四角三八面体(211)、三角三八面体(221),它出现的倍率比分别是1156:716:201:18:2:1。
黄铁矿的晶形能够用以评价含金性。
研究发现,黄铁矿中八面体与五角十二面体的含金性优于立方体的含金性。
2.2晶形与分带性。
位于金矿床的部位不同,则黄铁矿的晶形亦常常不一样。
矿体的外带与上部一般是立方体黄铁矿,而越往矿体内部,则八面体与五角十二面体越显著增加。
金矿床含金石英脉中心的黄铁矿晶形通常为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与八面体,往外变成立方体与五角十二面体,最外是立方体,水平分带显著。
内蒙古十八倾壕金矿床的叠加成矿作用——来自黄铁矿组分特
征的证据的报告,600字
内蒙古十八倾壕金矿床来自黄铁矿组分特征的证据报告
内蒙古十八倾壕金矿床是一处富含黄铁矿组分的金矿床,因其叠加成矿作用而闻名于世。
为了证明十八倾壕金矿床的叠加成矿作用,我们以黄铁矿组分特征进行证据报告。
首先,通过对十八倾壕金矿床中的黄铁矿矿物组成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金矿床中的黄铁矿存在下列特征:黄铁矿的含量很高,正长石的比例也很高,而其它矿物类型的比例较少;矿物组成中的黄铁矿存在多种形态,包括胶质、晶体、菱形、水泥状和粉末状;同时,矿物组成中的黄铁矿也有不同的结构类型,例如晶穴和长空隙结构。
其次,我们还从黄铁矿在十八倾壕金矿床中的结构表面形貌(SEM)特征上进行分析。
SEM结果显示,十八倾壕金矿床
中的黄铁矿存在多孔多凹形貌,其表面粗糙度很大,表明其黄铁矿结构存在多层结构,而不只是一种完整的均质结构,这必然是叠加成矿作用的结果。
最后,我们还从元素储量的特征上对十八倾壕金矿床中的黄铁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金矿床中的黄铁矿元素储量较为丰富,而且具有不同的元素组合,其中稀有元素特征也略有出入,比如黄铁矿中的钼元素含量较高,这也是叠加成矿作用的明显特征。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内蒙古十八倾壕金矿床中的黄铁矿矿物组成、结构特征及元素储量均表明其是叠加成矿作用的产物,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内蒙古十八倾壕金矿床的叠加成矿作用的证据报告。
总之,从黄铁矿组分特征来看,内蒙古十八倾壕金矿床的叠加成矿作用是可信的,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证明金矿床中叠加成矿作用的存在。
黄铁矿标型特征在金矿地质中的运用发表时间:2020-04-15T04:50:10.026Z 来源:《建设者》2020年1期作者:隋琨玉[导读] 对黄铁矿标型特征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三山岛金矿山东莱州 261442摘要:作为较为常见的金属矿物黄铁矿在成矿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对黄铁矿矿物学相关信息进行了阐述,对黄铁矿标型特征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铁矿;标型特征;金矿地质;运用黄铁矿是一种载金矿物质,其不但是各类金矿床中散布范围最广阔的金属矿物,还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地质信息。
在不同物理环境或化学环境下形成的黄铁矿,其物理形态或是化学成分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差别。
有关人员应当合理运用现代化研究途径,对这种细微的差别进行深入探索,从而为评价矿床、扩大远景等问题提供科学的研究依据。
一、黄铁矿的形态标型及运用晶形和含金性黄铁矿的晶形能够用于评估含金性。
从许多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五角十二面体与八面体的黄铁矿相对于立方体而言,具有更优秀的含金性。
比如小秦岭金矿区的粗粒黄铁矿,其立方体晶形含金性约为到 7.1ppm 左右,而八面体为 20ppm 左右,五角十二面体能达到 460ppm 以上。
通常晶形完好的黄铁矿含金性较低,而反之则较高。
晶形和分带性在金矿床的不同位置上,黄铁矿的晶形也有所差别。
矿体的上方和外带大多是立方体黄铁矿,而内部大多是八面体与五角十二面体,分带较为明显。
另外,一个矿体自浅层到深层,黄铁矿晶表面的生长线强度会越来越弱。
因此,如果能把握好矿床中黄铁矿的形态和分带特点,就能够更容易地找矿并评估矿体剥蚀程度。
晶形和矿床建造金矿床的种类不同时,黄铁矿的晶形也会随之产生差异。
比如在高温石英 Au 构成的矿床内,黄铁矿会以立方体、八面体和五角十二面体这三种形式出现。
而在中温 Au 硫化物构成的矿床内,最为多见的是立方体。
中温到低温的石英矿床中,其多是立方体与五角十二面体。
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其应用作者:王碧青来源:《科技资讯》2015年第06期摘要:黄铁矿是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的金属硫化物矿物之一,同时黄铁矿也是在金矿床中最重要的载金矿物,是矿化的重要标志。
矿物在形成时不管是物化条件还是成分上的微小变化,都会反映在矿物之上,使其在某些性质上有不同的特征。
把矿物标型应用在揭示矿物形成条件与找矿标志上,已逐渐被大众接受与应用。
该文通过对国内外黄铁矿标型研究众多文献的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出黄铁矿的形态标型、成分标型和物性标型特征及其地质解释和应用,并对部分标型特征加以实例介绍,以期对矿床研究,尤其是金矿床的勘探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关键词:黄铁矿标型特征成分标型热电性中图分类号:TD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244-01矿物标型学说是成因矿物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主要包括形态、成分、结构、物性和谱学标型。
矿物在形成时不管是物化条件还是成分上的微小变化,都会在反映在矿物之上,使其在某些性质上有不同的特征。
因此,对黄铁矿进行的各种标型研究可以得到矿床其形成的相关信息,对找矿有重大指示意义。
1 黄铁矿形态标型黄铁矿的单形有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和八面体,在金矿中以立方体和五角十二面体为主,金矿床中黄铁矿的单形有90%以上是这两种。
在矿体中也经常出现黄铁矿的聚型,并且还可见到他形,半自形,草莓状等形态的黄铁矿。
黄铁矿形态标型的研究较成熟的就是在金矿床中的研究与应用,因为黄铁矿的晶形与金矿的类型和含金量有一定的关系。
金矿的类型不同或者同种类型金矿的不同矿体中的黄铁矿其空间分布规律是有差异的,但对已研究过的众多金矿床黄铁矿晶形空间分布的对比总结可以得出,大体上从蚀变围岩到矿体中部再到蚀变围岩、从矿体头部到矿体尾部,黄铁矿的晶形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由单形为主到聚形为主再到单形为主。
我国金矿床黄铁矿的研究表明,含金量最高的是五角十二面体自形微粒状黄铁矿以及脉状、偏胶状黄铁矿。
黄铁矿描述黄铁矿是一种重要的矿石资源,其主要成分是黄铁矿矿物,属于硫化矿石。
在地质学上,黄铁矿通常形成于富含硫的岩石中,如火山岩、变质岩等。
黄铁矿的化学式为FeS2,是一种含有高比例的铁和硫的矿石。
黄铁矿通常呈现金黄色,晶体呈立方体或十二面体状,也有粒状或块状的产出形式。
其硬度为6-6.5,比重为4.9-5.2,具有金属光泽。
黄铁矿矿石在空气中暴露时会氧化,产生硫酸铁和硫酸亚铁,呈现出金属光泽逐渐消失的特点。
黄铁矿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矿石,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建筑材料等领域。
首先,黄铁矿是铁的重要来源之一,其铁含量高达46.6%,是一种重要的铁矿石。
在冶金领域,黄铁矿经过矿石选矿和炼铁过程后,可提取出高纯度的铁,用于制造钢铁产品。
其次,黄铁矿也是一种重要的硫化矿石,可用于生产硫酸铁和硫酸亚铁等化工产品。
此外,黄铁矿还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如制造砖、砂浆等。
黄铁矿的开采通常采用露天矿或地下矿的方式。
在露天矿开采中,首先需要对矿区进行勘探,确定矿层的厚度、品位和分布情况。
然后,通过爆破、挖掘和运输等工艺,将黄铁矿矿石从矿区开采出来,并进行初步的矿石分选和破碎处理。
最后,通过选矿和冶炼等工艺,提取出所需的铁和硫化物等有用物质。
在地下矿开采中,通常需要进行巷道开挖、支护和矿石运输等工作,然后进行类似的选矿和冶炼过程。
黄铁矿在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大规模的黄铁矿开采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土地破坏、水资源污染等。
因此,在开采过程中需要采取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其次,黄铁矿矿石的含铁量较低,需要进行大量的选矿和冶炼过程,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此,需要不断提高选矿和冶炼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黄铁矿是一种重要的矿石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是铁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硫酸铁和硫酸亚铁等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
黄铁矿的开采和利用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措施来解决。
金矿床中黄铁矿的成因矿物学特征摘要:黄铁矿是重要的载金矿物,其标型特征能够指示诸多成矿信息。
文中总结了金矿床中黄铁矿的形态标型、成分标型、晶胞参数特征、热电性特征以及成矿温度等信息,从中提取出各参数对黄铁矿成因的影响以及不同成因黄铁矿矿床的特征。
关键词:黄铁矿;成因矿物学1.黄铁矿的形态标型矿物的形态受其化学成分、内部结构及其地质环境的制约,记录了晶体发生、生长及变化的全部历史。
黄铁矿生长过程中随着粒径增大,表现为不同的晶形,最优位置的F 面{100}和次优位置的{210}和{111}面有不同消长趋向。
同时黄铁矿晶形还反映了形成时流体的性质,立方体{100}反映成矿流体中硫浓度不高,高温或低温环境。
五角十二面体{210}反映成矿流体为富硫的中温环境[3]。
从颜色来看,一般富金的黄铁矿多为浅黄色、黄色、暗黄色,而浅黄白色的黄铁矿含金量低。
2. 黄铁矿成分标型2.1主量元素标型主量元素S/Fe比值特征:黄铁矿的主元素中w(S)理论值为53.45%,w (Fe)理论值为46.55%[4],S/Fe理论标准值为2.00。
S/Fe<2 属于S亏损型[5];S/Fe>2属于Fe亏损型。
外生黄铁矿多硫而内生黄铁矿亏硫。
对于内生矿床中黄铁矿亏硫由多至少的顺序为:黄铁矿型铜矿床、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斑岩型铜矿床→低温热液矿床→与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矿床→与火山作用有关的低温热液型高岭土矿床。
沉积成因的黄铁矿主要化学组分铁和硫含量与理论值相近或硫的含量略多,内生黄铁矿型铜矿床、多金属矿床中的黄铁矿与标准值相比亏硫[6]。
并且一般认为热液中铁含量增加可提高硫化物的溶解度,有利于热液从深部携带更多的成矿物质或在运移过程中溶解更多的有益组分,从而使金富集。
2.2 微量元素标型黄铁矿的微量元素及其含量是其主要标型特征之一,不同的成矿条件与地质作用,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比值会有不同的变化。
黄铁矿中的微量元素包括两部分:一是呈类质同象替代形式进入黄铁矿晶格的元素,如替代Fe的Co、Ni元素和替代S的As、Se、Te等素[7];二是呈机械混入物形式存在于黄铁矿中的元素,如Au、Ag、Cu、Pb、Zn和Sn等元素[8]。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浅析内蒙古乌拉特前旗黄土窑矿区超贫磁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李宇飞摘要: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黄土窑矿区超贫磁铁矿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矿石特征等的综合分析研究,得出该超贫磁铁矿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关键词:黄土窑矿区;超贫磁铁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1 区域地质背景1.1 区域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太古界乌拉山(岩)群(Ar2wl)及新生界第四系。
太古界乌拉山(岩)群全区广泛分布,构成了乌拉山主体;新生界第四系在二级盆地及现代河床零星分布。
1.2 区域构造区域内褶皱、断裂构造强烈。
构造线总体方向近东西向,以乌拉山复式背斜为主体构造形式。
花岗岩的侵入破坏了背斜的完整形态。
本区断裂构造较发育,后期断裂叠加在前期断裂之上,使断裂识别较困难。
在矿区西南部可见较明显的断裂构造,出露长度3000m左右,时代较新,可能为中生代以后断层,具平推、逆冲性质。
1.3 区域岩浆岩区域岩浆活动频繁,各时代岩浆岩均有出露,侵入期次主要有中太古代片麻状石英闪长岩(Ar2δo)侵入Ar2wl、中太古代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Ar2γ)以脉状侵入Ar2wl、石炭纪细粒石英闪长岩(Cδo)以岩枝形式产出、石炭纪中粒花岗闪长岩(Cγδ)呈小侵入体侵入Cδo、二叠纪中粒黑云母花岗岩(Pγ)以岩基、岩珠形式侵入Ar2wl,岩性从基性-中性-酸性均有分布,但以酸性侵入岩为主。
脉岩:脉岩较发育,种类较多,主要有石英斑岩脉(λπ)、钾长花岗岩脉(Kγ)、伟晶岩脉(ρ)、闪长玢岩脉(δμ)、辉绿岩脉(βμ)、花岗斑岩脉(γπ)、闪长岩脉(δ)、角闪岩脉(φ0)。
2 矿区地质特征矿区位于近东西向区域性构造—乌拉山复背斜南翼,中太古界乌拉山(岩)群片麻岩系厚度巨大,岩浆活动较为强烈。
2.1 矿区地层矿区主要出露地层为中太古界乌拉山(岩)群斜长片麻岩组(Ar2wl3),岩性以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为主,及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夹磁铁石英岩,局部见花岗片麻岩,另有零星分布的第四系残坡积、冲洪积层。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呼和呼都格金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作者:徐永张忠常时旗张磊黄继鹏李昱羲来源:《西部资源》2023年第03期[关键词]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岩浆热液型金矿;呼和呼都格金矿区乌拉特后旗呼和呼都格金矿区位于内蒙古中部狼山—渣尔泰山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区内多见中元古代渣尔泰群地层中的沉积变质型多金属矿化和与古生代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热液型、斑岩型、矽卡岩型等多金属矿化[1],以热液型成因矿床为主[2-5]。
一般认为,金的成矿作用需具备三个要素,即:矿、热源、构造空间[6]。
目前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特指热液活动发生在火山-浅成岩体系统浅部,矿化作用发生在火山活动晚期,在时间和空间上与陆相火山岩和次火山岩密切相关,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与岩浆水混合热液,并以大气降水为主的一类金矿床[7]。
而本区金矿床成因在时间与空间上具备何种条件是本次研究的重点,同时,确定本区金矿的找矿标志亦是重中之重。
1. 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层分属华北地层区阴山地层分区大青山地层小区。
元古界地层呈北东向展布,横贯全区,与各类侵入岩体一起构成狼山主体。
研究区内地层主要分布有新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自下而上分为东五分子岩组(Ar3S dw)和柳树沟岩组(Ar3S l),中上元古界渣尔泰山群阿古鲁沟组(Jxa),白垩系上统乌兰苏海组(K2w)。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板块北部边缘变形带的西段。
北部为古老变质基底—古元古界宝音图群,普遍经历了低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的区域埋深变质作用,局部经历了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发育中深部构造相强韧性变形作用。
受到后期断裂构造的改造或侵入岩的侵入破坏[8]。
區域出露脉岩发育,但大小不一,分布亦极不均匀,主要集中于区域的南部,分布于岩体的外接触带或受构造裂隙控制。
脉岩岩性以中酸性为主,偶见基性。
主要脉岩有辉绿岩脉、花岗岩脉、花岗闪长岩脉、闪长岩脉。
方向以北东、南西向为主,个别小岩脉,如图1所示。
2. 矿区地质概况2.1 地层研究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阿古鲁沟组(Jxa1)一岩段,其次为第四系(Q4)冲洪积、残坡积物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