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波变换的语音信号去噪问题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2.49 KB
- 文档页数:2
基于小波变换的语音信号去噪问题分析
作者:徐庆高
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7年第24期
前言:
生活环境中随处存在噪声信号,其会干扰语音信号的传播,为保证其传播质量,必须要妥善的处理语音信号中的噪音,小波变换作为处理方法中较为有效的一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去噪步骤
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去除语音信号中的噪音时,步骤如下[1]:
(1)分帧处理含有噪音的语音信号;
(2)J 尺度小波变换每帧语言信号fi(n),通常,去噪结果满意情况下,J 取值5,每一尺度上的平均能量获得,判断清音或浊音;
(3)结果为清音时,仅处理最小尺度上的小波系数;
(4)结果为浊音时,去噪方法选择为能量元小波阈值法;
(5)浊音为判断结果后,J 个尺度上,与其对应的小波系数Dj,k 获得,其中,j=1,…,k=1,…n;
(6)幅度拉伸预处理小波系数,前提条件为能量元转换可以满足,新小波系数dj,k 得到,那么
公式(1)中,第1 层高频小波系数标准差为σ1,则0.5/σ1 值为β;
(7)处理每个系数,进行能量元转化,且保证不改变每个系数的正负符号,新能量元系数获得;
(8)将阈值T 确定,选择时按照启发式的规则,根据由大到小,排列小波系数能量元平方值,使新的向量W 组成,则W=[ω1,ω2,...,ωn ],所用层中所有的小波系数个数即为n,另假设风险向量R,风险值为其元素中的最小值rb,那么根据b,即可将对应的ωb 找出,获得阈值T 的选取公式;
(9)利用双变量阈值处理方法,阈值处理小波系数能量元;
(10)还原系数;
(11)重构信号,逆变换小波,原始信号估计值得出。
二、仿真实验
仿真实验过程中,主要研究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以相同语音样本为研究对象,信噪比不同情况下,观察其去噪效果;
另一方面,参照传统算法(首先判断清浊音,清音仅处理第1 层高频小波系数,浊音阈值处理方法为传统软阈值法),比较本文提出的方法改善信噪比效果及均方误差的最小值。
实验时,选取女声语言作为原始样本,一个是“经济”,一个是“一百期了”,前者数据长度6500 点,后者数据长度13000 点,以加性白噪声作为实验噪声。
分帧处理含噪声语音样本,240 点帧长,80 点帧移,利用sym8 小波,5 层分解。
以“经济”作为语音样本,信噪比分别设置为5dB、10dB、15dB、20dB,分别利用传统算法与本文算法进行去噪处理,结果显示,当具有比较高的信噪比时,本文算法具有明显的去噪效果,而具有比较低的信噪比时,传统算法处理后,语音样本中大量有用信息会丢失。以“一百期了”作为语音样本,信噪比分别设置为5dB、10dB、15dB、20dB,分别利用传统算法与本文算法进行去噪处理,其结果一致于上述处理结果。
这说明,较大程度提高信噪比情况下,本文算法可将语音失真情况减轻,而且经主观试听后,语音清晰程度提高,与原始语音基本接近。
另外,“经济”原始语音信噪比为5dB、10dB、15dB、20dB 时,利用本文算法去噪后,信噪比分别为10.35dB、12.61dB、23.84dB、23.91dB, 最小均方误差分别为0.05、0.06、0.04、0.04;而利用传统方法去噪后,信噪比分别为7.61dB、8.19dB、20.13dB、21.14dB,最小均方误差分别为0.15、0.14、0.09、0.08。
“一百期了”原始语音信噪比为5dB、10dB、15dB、20dB 时,利用本文算法去噪后,信噪比分别为13.18dB、16.02dB、21.59dB、25.81dB, 最小均方误差分别为0.09、0.07、0.02、0.01;而利用传统方法去噪后,信噪比分别为5.62dB、7.54dB、10.99dB、215.47dB,最小均方误差分别为0.22、0.18、0.08、0.06。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与传统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可更为明显的改善信噪比效果,并减小最小均方误差值。
三、结论
本文仿真结果显示,小波变换方法可明显的去除语音信号中的噪音,并有效的保留语音信号中的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