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松轻基质网袋容器苗培育技术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156.94 KB
- 文档页数:3
湿地松容器育苗技术要点
一、基质准备
湿地松容器育苗的基质应具备良好的通气性、保水性和保肥能力。
通常采用湿度较大的盆土为底层,上面再铺在减水薄膜和水洁砂混合物,以减少水分蒸发和营养流失。
同时,基质中应添加适量的腐熟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以提供苗木所需的养分。
二、苗木选择
三、播种
湿地松容器育苗可采用人工播种和自然播种两种方式。
人工播种时,先将种子浸泡于水中24小时,然后在湿润的基质上均匀撒播,并轻轻覆盖一层基质。
自然播种则是将催熟的苞片放入湿润的基质中,稍加压实后覆盖保鲜膜。
四、保持湿度
湿地松育苗的关键在于保持适宜的湿度。
容器应放置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中,以减少水分蒸发。
必要时可使用喷雾器喷水,保持基质湿润,但避免积水。
五、施肥
湿地松在容器中生长期较长,养分供给是保证其正常生长的关键。
开始时,可在基质中埋入适量复合肥,每隔一段时间再适量添加有机肥料,以满足苗木的养分需求。
六、防虫病
七、移栽
总之,湿地松容器育苗技术包括基质准备、苗木选择、播种、保湿、施肥、防虫病和移栽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技术操作,可以有效提高湿地松苗木的质量和成活率,为湿地松的种植提供良好的苗木资源。
110 XIANGCUN KEJI 2022年7月(上)乡科技村XIANGCUN KEJI乡村科技·园林绿化湿地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韦立全(柳州市柳南区龙汉岭林场,广西 柳州 545100)[摘 要] 湿地松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主要园林绿化和用材林树种之一,亦是造纸、建筑、矿柱、板材的优质用材。
柳州市自引种湿地松以来,在其容器苗培育与造林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基于此,为提高湿地松造林成活率,促进湿地松大面积栽培,分析湿地松容器育苗和造林技术,重点探讨传统基质和轻基质配制、芽苗移植、苗期管理、幼林抚育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
[关键词] 湿地松;容器育苗;造林技术[中图分类号] S791.24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13-110-30 引言湿地松原产于美国东南部,为松科松属常绿大乔木,具有速生、材质好、产脂量高及抗性强等优点,是重要的速生用材林树种之一[1]。
目前,湿地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柳州市不仅作为人工速生林主要树种之一,还用于园林、庭院和道旁栽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基于此,笔者总结了湿地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要点,以期促进柳州市湿地松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1 湿地松容器育苗技术1.1 良种选用优良品种是培育壮苗的重要基础。
目前,广西已经筛选出桐棉、浪水、古蓬等优良家系种源,并不断加强对家系良种及无性系良种的培育工作。
例如,由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培育的桂SYF 1、桂SYF 2就是湿地松家系良种的代表品种,具有生长迅速、适应性广等优点。
目前,柳州市新造湿地松人工林全部采用优良品种,桂SYF 1、桂SYF 2成为主推品种。
1.2 种子采集湿地松育苗要优先选用当地优良种源。
目前,广西拥有合浦林业科学研究所、南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种子园和博白林场母树林;部分地区从广东省台山市红岭种子园等引进优良种源。
湿地松球果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初成熟,果皮颜色从青色转为褐色时即可采摘。
湿地松不同基质网袋容器育苗结果简报
吴雅琴;张会军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
【年(卷),期】2011(000)007
【摘要】以湿地松为试验树种,用炭化稻壳、泥炭土、珍珠岩、蛭石为原料,采用不同的配比作试验基质进行网袋容器育苗,分析了不同配比基质对针叶类树的苗高、地径、根系生长量及生物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以3号基质(泥炭土:珍珠岩:蛭石=8:1:1)为最佳基质,对湿地松容器育苗效果最好。
【总页数】2页(P91-92)
【作者】吴雅琴;张会军
【作者单位】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局,甘肃天水741020;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局,甘肃天水741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23.133
【相关文献】
1.不同基质和缓释肥对3种珍贵树种网袋容器育苗苗木生长的影响 [J], 周成敏;张东北;吴小林;王秀花
2.湿地松、沙松、杉树不同基质配比容器育苗试验研究 [J], 唐家全
3.湿地松网袋容器轻型基质工厂化育苗技术 [J], 曾莉青;阳学安;赵建安
4.湿地松网袋容器轻型基质工厂化育苗技术 [J], 曾莉青;阳学安;赵建安;
5.不同基质和缓释肥对3种珍贵树种网袋容器育苗苗木生长的影响 [J], 周成敏; 张东北; 吴小林; 王秀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林业科学2018, V ol.38, No.1387农业与技术湿地松主要产于北美东南沿海、古巴、中美洲等地,并且具有抗旱又耐涝、耐瘠,其适应能力相对较强。
同时,湿地松的生长速度相对较为迅速,树形整齐,所以湿地松经常用于植树造林使用,具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湿地松育苗主要有大田育苗和容器袋育苗2种方式,湿地松容器育苗具有育苗周期短,节约用种,减少苗田用地,所育苗木造林成活率高的特点;此外,湿地松容器育苗还是春季造林失败的有效补救措施,特别适合于重点工程造林用苗、补植、补造。
本文对湿地松容器育苗和造林方式方法的一些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和阐述,希望对湿地松良种育苗的提升,给予一定的帮助。
1 湿地松容器育苗方法湿地松容器育苗最关键的技术环节是种子催芽和营养土的制作,现将湿地松容器袋育苗的主要技术要点做如下归纳总结。
1.1 圃地选择圃地选择是湿地松容器育苗的基础。
在选择过程中,一定要将运输和成本作为重要考虑的对象,遵循“就近育苗、就近造林”原则,选择交通方便,水源相对充足,地面排水系统良好,地势平坦的圃地,进行湿地松容器育苗的培育。
1.2 良种选择湿地松良种是湿地松容器育苗存活率的前提保证,应在成本可以调节的范围内选择优良的湿地松种子。
在种子的选择上,要选择信用可靠经得住质量检验的湿地松种子,来进行湿地松容器育苗,保证育苗的存活率。
1.3 种子催芽种子催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将湿地松种子进行浸泡和消毒,用0.5%的高锰酸溶液浸泡0.5小时,捞出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
使用50~60℃的温水,将湿地松种子进行浸泡16h,其间进行2~3次换水,并对对湿地松种子均匀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
种子沙藏催芽。
沙床可以选择向阳、通风良好、没有老鼠、供水方便、排水工房或工棚等地,并且利用砖头将四周进行堆砌,其围长为5.0m、宽 1.2m。
同时,应当对沙床进行消毒工作,一般情况在基层上铺5%新洁尔灭 1000 倍液消毒的清水沙 8cm,再在沙床上加1层厚 2cm 消毒过的细沙铺平。
如何进行湿地松两段容器育苗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湿地松两段容器育苗的背景和意义•湿地松两段容器育苗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湿地松两段容器育苗的具体操作流程•湿地松两段容器育苗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湿地松两段容器育苗的实践经验分享01湿地松两段容器育苗的背景和意义湿地松两段容器育苗是指利用专门的容器和基质进行松树育苗,同时采用两段式培育方式,前期在室内进行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后期在室外进行容器苗培育和移栽。
湿地松两段容器育苗具有提高育苗效率、促进苗木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率等优点,同时还可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的育苗生产。
湿地松两段容器育苗的定义与特点湿地松两段容器育苗对于提高松树种植的成活率、促进松树生长、加快松树造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为林业生产和生态修复提供高质量的苗木资源。
湿地松两段容器育苗适用于城市绿化、公路护坡、荒山造林等场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湿地松两段容器育苗的意义和应用场景湿地松两段容器育苗技术在我国已有近十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等阶段,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培育技术体系。
目前,湿地松两段容器育苗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在很多地区都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湿地松两段容器育苗的历史与发展02湿地松两段容器育苗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1湿地松两段容器育苗的基本原理23湿地松两段容器育苗是一种利用塑料薄膜容器培育湿地松种苗的方法,通过第一段和第二段两个阶段进行播种和养护。
第一阶段是在容器中播种湿地松种子,经过一定时间的生长,将种苗移入第二段容器中进行继续培育。
第二阶段是利用更大容量的容器进行培育,提供更加接近自然生长环境的条件,让湿地松种苗得到更好的生长。
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处理,如消毒、浸泡等,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速度。
播种后要控制好水分和光照条件,为种子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在第一段容器中播种时要保证种子的密度适宜,以充分利用容器内的空间和养分。
湿地松优良种子容器育苗试验作者:林文锋来源:《绿色科技》2010年第04期摘要:湿地松优良种子容器育苗试验,种子采用不同方式浸种,应用高锰酸钾和植物激素ABT3号生根粉溶液浸种育苗,用植物激素ABT3号生根粉溶液浸种的种子,比高锰酸钾溶液浸种的种子发芽率高6%,苗芽移苗成活率高4%,萌芽出土齐,苗木成活率高7%,苗木生长快,苗木地径粗3%,苗高2%。
关键词:湿地松;优良种子;不同方式;育苗试验中图分类号:S791.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4-0078-031 引言湿地松(PinuselliottiiEnglm)原产于美国东南部,属于松科常绿大乔木,树干挺直,高达30m,胸径90cm。
湿地松属深根性树种,主根发达,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除碳酸盐土壤外,均能在黄红壤和红壤山地生长,适宜福建省安溪县南亚热带气候的生长。
该县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引种育苗造林,现有湿地松林木33300hm2。
多年来,该县对湿地松种子育苗造林,采用轻基质容器百日育苗,育苗简单,造林方便,苗木造林成活率高,其苗木生长迅速。
笔者在育苗试验中,根据湿地松的生长特性和生物特性,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采用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对湿地松种子采用不同方式浸种育苗比较试验,现将育苗技术总结简介如下。
2 试验材料与方法2.1 选圃与播种2.1.1 圃地选择试验圃地选择于安溪县苗圃,属无环境污染区,圃地土壤属农田沙质壤土,地型平坦,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日照较长,有良好排水灌溉条件,此地有利于湿地松育苗的苗木生长。
2.1.2 做床做床应在装营养袋前1d做好。
床长根据地形而定,床面宽一般为1.0m,床高5~6cm。
床与床之间距离28cm。
营养土的配制是采用70%的红壤(黄红壤应在马尾松树下周围挖掘,具有菌根的营养土,经打碎,捡去石头、杂物后,用0.5cm的筛子过筛)和29%的火烧土及1%的过磷酸钙混合,经搅拌均匀而制成的细土。
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技术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是容器育苗的一种,其容器由轻型基质和网袋容器组成,网袋材料是用一种可以分解的高分子纤维通过无纺织工艺制成的,具有透气、透水、根系可以自由穿透的良好特性。
这种容器培育的苗木,根系发育接近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根系,重量小,移栽时不需脱掉容器,移栽后没有缓苗期,成活率高。
现将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一、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的优点1.成本低。
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所需的轻型基质来源广泛、经济,主要以农林生产废弃物(食用菌菌渣、秸秆、谷壳、种皮、果壳、林地枯枝叶粉碎物、树皮、锯末、松针、河沙、炉灰渣、牲畜粪便等)为主,经简单按比例加工配制而成,其介质基质廉价、易收集。
使用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能防止苗圃地优质营养土流失,增加了苗圃的使用年限,减少苗圃土壤改良的费用。
使用轻基质网袋容器苗木造林,其基质重量较常规容器育苗田园土重量轻50%~60%,大大减轻了苗木的重量,易于在复杂地形地貌的山区、沙地运输和人工搬运,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运输效率,也减少了人工搬运费用,降低了运输成本及造林难度,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降低了造林成本,特别适用于立地条件较差的山区和运距较远、运输难度较大的地块造林。
2.苗木造林成活率高。
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过育苗基地程中,育苗床面铺设的地布能起到独特的“空气切根”和“物理修根”作用,促进苗木主根粗壮强健、侧根大量生发,苗木根系发达、发育完整舒展,有极强的适应新环境能力,适应性强、抗逆性强,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网袋容器是用可降解或半降解的高分子纤维材料经过织造或非织造工艺加工成网状结构,透气、透水性能好。
苗木根系可完全穿透网袋,水平生长,能够有效保护根系在栽植时不受物理损伤。
移植造林时可直接栽植,无需脱掉容器,根系完整不被损伤,因此极大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二、轻基质材料配制技术措施1.育苗所需轻基质材料来源。
轻基质是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的基础。
千岛湖湿地松容器育苗和造林技术研究摘要在千岛湖进行湿地松容器育苗和造林技术推广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容器育苗和造林比大田育苗裸根苗造林优越;育苗时间短,从播种至出圃造林只需90 d;土地利用率高,是大田育苗的4倍;造林成活率高,比大田育苗裸根苗造林提高16%,尤其是干燥瘠薄、立地条件较差、造林难度颇大的采用容器育苗造林效果更为明显突出;一年四季均可造林,变季节性营林生产为全年性作出生产;幼林生产快,能提前郁闭;综合效益好。
关键词湿地松;容器育苗;造林技术;千岛湖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容器育苗造林是科技兴林,发展“一优二高”林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是促进营林生产集约经营的重要技术举措。
湿地松在千岛湖引种栽培表现为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高、速生、抗性强、材质优良、松脂产量优高[1]。
过去湿地松采用传统的大田育苗、裸根苗造林,存在幼苗出土慢、不齐,易遭受鸟兽危害,育苗周期长,土地利用率不高,造林成活率不高,保存率低,受季节限制等弊端。
为此,在全县青溪、临岐、威坪、姜家、汾口、大市六大片24个乡镇推广改大田育苗裸根苗造林为容器育苗造林,共培育容器苗596.6万株,推广造林27 110.8 hm2,占全县用材林(除毛竹外)造林面积的98.6%,取得良好的成效,深受林农的欢迎,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及专家的认可,并荣获浙江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三等奖、杭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淳安县科技进步一等奖。
1 材料与方法1.1 容器育苗1.1.1 圃地选择。
为节省容器育苗成本,方便培育管理及运输,必须本着就近育苗、就近造林的原则,优选交通方便、水源充裕、排灌良好的平坦地作圃地。
1.1.2 优选种子。
良种壮苗是营造速丰林的物资基础。
首先选用美国佛罗达州北部和佐治亚洲南部优良种源种子或国内的种子园生产的,并经质量检验合格的种子[2]。
1.1.3 种子催芽。
首先将种子用5%新鲜生石灰水浸种消毒2 h,后用清水冲洗,再用50~60 ℃温水浸种16 h,最后捞起用清水冲洗后放竹篮里盖湿毛巾进行催芽,每天浇水1次,浇水之前翻动种子。
湿地松容器苗培育技术作者:李翠红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11期摘要从选地整地、营养土配制、装土摆袋、种子处理、做沙床、播种、沙床管理、芽苗移栽、苗木遮荫、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治及苗木出圃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湿地松容器苗培育技术,为充分利用种子、加快造林步伐、缩短育苗期、减少苗田用地、提高造林成活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松;容器苗;培育技术中图分类号 S791.246;S723.1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165-02湿地松原产南美洲、美国东南部,也称为美国松,属于松科常绿大乔木,引进我国已有逾50年的历史。
它既抗旱又耐劳、耐瘠,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1-2]。
由于它苍劲而速生,树型整齐,干形圆满通直,松脂产量高,木材质量好,出材率高,用途广泛,因而成为各地工程造林及林农喜爱的造林树种[3]。
湿地松种子价格昂贵,来源缺乏,为了充分利用种子、加快造林步伐、缩短育苗期、减少苗田用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可采用容器育苗。
笔者采用沙床催芽育苗的方法,比大田育苗(裸根苗)出苗率高2~3倍。
用各种不同容器和营养基质培育的苗木称为容器苗。
容器苗是在容器内,采用人工配制的基质育苗,对育苗地的要求比裸根苗简单,对土壤没有特别要求,一般能培育裸根苗的苗圃都能培育容器苗。
与裸根苗相比,容器育苗造林有如下优点[4]:一是苗木能形成完整根团,起苗、包装、运输时不伤根,苗木活力强,栽植后没有缓苗期,初期比裸根苗快长1倍以上。
二是适宜于造林地补植,不受常规造林季节的限制,可随时进行补造林,延长了造林时间,同时便于安排劳力,不与农忙争劳力。
三是育苗可不与农业争地,可利用山坡地及其他空旷地育苗。
四是节约种子,提高苗木产量,与大田育苗比,出苗量可增加60%~100%。
五是缩短育苗时间,因为育苗所用的培养基质经过精心配制,最适于苗木生长,因此苗木生长迅速,育苗周期短,一般4个月左右即可出圃造林。
湿地松容器苗木的培育和种植管理技术
李义
【期刊名称】《低碳世界》
【年(卷),期】2016(000)009
【摘要】近年来,随着林业的发展,造林规模不断扩大.湿地松生长较快,适应性强,木材质量好,木材强度大,松脂产量高,是重要的生产松脂树种.其树脂道大,单位割面的树脂道面积比马尾松大70%,树脂不易凝固,树脂畅流,是林农喜爱而渴望的造林树种.为了加快湿地松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良种壮苗是培育丰产林的重要前提.本文主要是对湿地松的育苗技术和培育技术进行探讨.
【总页数】2页(P251-252)
【作者】李义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林业局,湖南宁远425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1
【相关文献】
1.湿地松容器苗培育技术 [J], 李翠红
2.湿地松优质苗木培育技术 [J], 涂子月;金浩琅;谢真铭
3.湿地松容器苗大田培育技术 [J], 杨银虎;
4.湿地松轻基质网袋容器苗培育技术试验 [J], 徐文才;刘樟英
5.湿地松苗木培育技术 [J], 温忠辉;徐鑫;宋祥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湿加松轻基质网袋容器苗培育技术
黎明;贾宏炎;郭文福;陈金新;覃书怀
【期刊名称】《林业实用技术》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采用轻基质网袋培育湿加松容器苗,6-7月播种,以黄心土75%+火烧土15%+沙10%为基质;当芽苗高6~7 cm,移入网袋,基质以松皮粉50%+锯末40%+表土8%+杉皮粉2%或松皮粉50%+锯末35%+锯末炭化15%为宜;翌年2-3月大多数苗木地径大于0.23 cm,苗高大于19cm即可出圃造林.
【总页数】2页(P21-22)
【作者】黎明;贾宏炎;郭文福;陈金新;覃书怀
【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广西,凭祥,5326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广西,凭祥,5326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广西,凭祥,5326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广西,凭
祥,532600;广西斯道拉恩索林业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
【相关文献】
1.光皮桦轻基质网袋容器苗培育技术 [J], 曹高铨;姚月华;陈奕良;吴常青;陶义俊;王平
2.光皮桦轻基质网袋容器苗培育技术研究 [J], 徐文才;姜纲炳;庄颖聪;刘樟英
3.落叶松轻基质营养网袋容器苗培育技术 [J], 孟晓华;兰永生
4.湿地松轻基质网袋容器苗培育技术试验 [J], 徐文才;刘樟英
5.马尾松和湿加松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试验 [J], 贾宏炎;黎明;郭文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