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设计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50.76 KB
- 文档页数:5
居住区景观设计论文居住区景观设计论文现如今,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居住区景观设计论文1摘要: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是传统园林艺术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为市民提供休息场所和文化娱乐场所,提高市民的审美鉴赏能力。
园林艺术属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在设计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融入创新理念,合理规划绿地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发挥园林的环保作用。
本文将分析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生态性,论述当前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思路。
关键词: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创新理念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并不只是单一的建筑工程设计,需要体现出生态性、艺术性和自然美。
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以改善城市环境,打造清新美丽的现代文明城市为主旨,艺术性是运用植物造景和建筑造景来提高园林的视觉效果,创新园林文化艺术,自然美是让园林景观呈现出天然效果,让市民在欣赏园林风景的过程中领略自然风光的美丽。
本文将简单介绍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生态性,分析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景观建设的存在问题,并从合理规划绿地面积,创新园林设计,注重园林的文化艺术美和运用植物造景的方法等四个方面来探索城市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案。
1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分析现代化建设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是对城市自然环境的破坏不容忽视。
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以改善城市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创造清新优美的现代文明城市为主旨,主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性、艺术性和自然美。
园林景观的艺术性要求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借鉴传统园林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文明以提高城市风景园林景观的视觉美。
注重园林景观的自然美则需要构建生态园林,通过种植不同种类的花草树木,引用活水修建小池塘,并饲养适量的动物来提高园林的天然效果。
居住区环境论文环境设计论文:浅议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引言:进入了21世纪,由于城市居民普遍生活在工业时代,高节奏的工作使人感到紧张和压力,希望有个能放松心情、恢复体力、舒适健康的环境,有一种“回归自然”,“还璞归真”的内在需要。
而居住区环境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客观的外界环境,它改变和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要考虑邻里间人际交往和感情沟通的向往,合理布置交往的空间场地,满足居民交往的需要,要“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和审美要求出发营造居住区环境。
一、居住区的性质与规模我国居住形态从初期由于缺乏经验而借鉴西方邻里单位,学习苏联街坊的布置,直到小区规划理论的出现并传入我国被广泛地采用及积极发展的今天,总结这段走过的道路,有必要给小区下个定义。
白德懋在《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一书中,将居住区划分为三级: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
1.居住区居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
在居住区内设有比较完整的日常性和经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这些设施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要求。
2.居住小区简称小区,有别于工业或其他小区。
小区应是居住区道路(也可是城市一般道路)所包围的日常性生活居住单位。
小区内设有日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日常生活必须;但经常性的设施,如规模较大的邮局,购物超市、医院等还得去小区外解决。
3.住宅组团是居住区的基本居住单位,由若干栋住宅组成。
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或里弄委员会),300-700户,1000至2500人。
住宅组团内可设一些直接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关的,如小百货、烟杂店、卫生站和自行车存放处等微型服务设施。
一般不设幼儿园、百货商店等公共设施,以免把嘈杂的人流、车流和噪音带进来而影响居住环境。
二、居住区景观的构成景观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了居住区环境的各个角落,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观设计的要点。
1.绿化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迫使相关国家开始重视环境设计。
住宅区规划发展探讨【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住宅商品化政策的实施,目前我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时期。
人们对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质量的要求日益迫切, 在全国各地也相应地建成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 环境良好, 功能完备, 经济适用的居住小区。
【关键词】住宅区规划;功能布局;规划特点引言住宅区是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休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
城市住宅小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区域,其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居住小区必须有恰当的功能和合理的经济性,也必须环境优美和舒适使人们感到愉快。
1 注重人文环境的创造与保护住宅小区是城市的组成部分, 所以其规划也应该因地制宜, 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 使整个小区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
然而, 在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价值取向的偏差, 如不尊重基地原有的场地精神, 破坏原有的山地、沼泽、湖泊等丰富的地形、地貌; 根据纯形式美的法则建造注重平面构图, 审美趣味低俗, 与自然、人文毫无关系的景观。
这样做显然是错误的。
因此,处理好人与自然、历史、人文、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成为了影响居住区规划的重要因素,它也关系到是否保留原有的历史人文环境。
例如在对旧城区进行规划设计时,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注意保护古城风貌, 保留原有的城墙、街巷、树木及传统的建筑形式, 增加了碑、坊、亭、廊和住宅里弄, 并依据历史原貌修建具有标志性的传统古典建筑, 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城市的历史文脉, 使得建成后的小区既体现出一种文化传统的沉积, 又具备了现代化的生活环境, 满足了人们对小区人文氛围和社区功能的要求。
2 合理的空间功能分区是小区规划设计成败的关键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
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 供居民共同使用。
浅谈我国住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住区是人工构造的空间环境,是绚丽多彩的人生活动籍以展开的舞台。
住区这个空间环境如同一种容器:一方面它为人们的各种生活活动提供舒适的空间或场所;另一方面它又可以促进人的行为活动。
论文中对现代社会居住区的发展趋势进行浅论和预测。
【关键词】:发展缩影可持续绿色生态建构文脉污染和谐[abstract]:Settlements are constructed artificial space environment, the activities are colorful life membership to expand the stage. Settlements of the space environment as a container: on the one hand it is for people to various activities and providing a comfortable living space or place; 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facilitate the conduct of Human Events. Papers on moder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residential area On trends and forecasts.[key words]:development Microcosm Sustainable Gree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ntext Pollution Harmonious住区是社会经济的缩影。
它的发展和建设水平反映着人民在生活上和文化上的追求,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因此,分析未来住区发展趋势,不能不首先分析住区所在地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住区是人工构造的空间环境,是绚丽多彩的人生活动籍以展开的舞台。
城市居住小区论文规划设计论文摘要:小区内的交通组织在于创造方便、安全与安宁的居住环境。
小区的交通现象可分为动态与静态两类。
动态交通组织是指机动车行、非机动车行和人行方式的组织,静态交通组织则指各种车辆存放的安排。
动态交通的解决在于道路布局应符合车流与人行的轨迹,实行便捷、通顺、合流与分流的不同处理,保证交通安全,同时,道路等级应设置清楚,区分车行道、步行道与绿地小道,尽量控制车辆进入院落空间之内,以减少噪音与不安全因素。
引言:我国经济发展趋势良好,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同时对于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
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代表着城市的面貌、形象,所以对于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必须要不断的提升重视程度。
不仅要满足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的实际需求,还需要考虑其它基础设施的配置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呈现科学化、合理化、人文化的特性,才能不断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改善城市面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建立高水平城市居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生态环境是影响城市居住小区生活条件的重要因素。
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节能环保理念也渐渐深入身心,城市居民对于城市居住小区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为注重,很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对于城市居住小区的绿化也有所关注,并且投入了一定的建设资金,将其作为城市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
在对城市居住小区的居住空间进行布置时,必须要站在城市居住小区绿化的基础上。
相关的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城市居住小区的地形、地貌等特征,尽可能的保持原有的地势、地貌进行绿化设施建设,不断的协调自然环境与城市建筑之间的关系,提升城市居住小区的生态特性。
对于城市居住小区生态环境系统的布置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保证城市居住小区内部的绿化面积达到一定的标准,应用植物具有的光合作用,净化城市居住小区的空气。
浅谈住宅建筑小区的规划设计与探析【摘要】住宅小区规划是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本文就如何建设富有特点和构思新颖的住宅小区从环境规划、空间布局规划、社会服务环境规划等三方面详细探析,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探讨住宅小区规划能有效地满足广大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促进住宅产业进一步发展。
1 住宅住区要有个性和特色即使是同一开发商开发的小区也应表现不同的特色,不应照搬、“克隆”。
不仅住区要有特色,住区内组团(群落、院落)也应该有特色,尤其是大型住区,即使是主题不突出的住区,在园林设计、建造造型、社区服务等方面也应表现出不同的特色。
交通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区影响,住区道路系统应分级明显、架构清楚,既要与城市公共系统衔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区而过。
2 居住小区环境规划的要求任何一个居住小区建成投入使用以后,便会形成了一个“小社会”。
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环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环境。
所以,在规划设计居住小区时首先必须考虑居住小区的环境规划,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将环境美融合在一起考虑,为居民着想,并从使用、卫生、安全、经济、美观、适用几个方面满足要求。
2.1 规划要满足使用要求居住小区各项用地布局要合理,要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系统及公共绿地合理配置,合理组织小区居民室外休息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创造宜人的居住生活环境。
在住宅类型的选择上,居住小区规划要适合当地特点,使住宅设计合理、造型多样、舒适美观。
在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中,规模、分布方式做到项目齐全,设备先进,布点适当,与住宅联系方便。
为适应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规划中应合理确定小区道路走向及道路断面形式,合理布置步行与车行系统,做到互不干扰,并且还应根据小区居民的需求,合理确定地下、地上停车场的数量及布局,从使用上满足需要。
2.2 规划要满足卫生要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要满足居民对卫生方面的要求,即为居民创造有良好的日照、通风条件,无空气污染、水污染及噪声污染的生活环境。
居住区规划原理论文“幸福海岸”空间景观分析梁志钊200730250614指导教师许媛媛学院名称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名称土地资源管理(双学位)论文提交日期2010年7月论文答辩日期年月答辩委员会主席____________评阅人____________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成都市为例,逐步迈向小康生活阶段的城市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已越来越高,能生活在一种至美的环境中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想追求。
随着人们购房心态的理智和成熟,居民对住宅需求已逐渐从“居者有其屋”普通住宅转向了“居者优其屋”的有益身心健康的绿色住宅。
优美的园林绿化环境已成为住宅小区最基本的要素,并且直接关系到小区的整体水平及质量。
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居住区景观已成为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类型,国内的景观设计思想也进入了新的活跃期,并随着国外景观设计思想的进入、中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交融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里我们称之为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阶段。
本文就试探着探讨一下有关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设计理念、内容,并通过深圳“幸福海岸”的实证分析,突出对居住区空间景营造的分析。
关键词设计构思系统分析空间营造目录1 前言 (4)2.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构思 (4)2.1尊重自然 (4)2.2尊重人 (4)3住宅小区生态环境景观系统 (5)3.1绿化系统 (5)3.2景观形象系统 (6)3.3 户外休闲系统 (6)4.实例分析 (7)4.1深圳“幸福海岸”简介 (7)4.2空间营造 (8)4.3中心交流区 (8)4.4空间层次 (9)5.结束语 (10)参考文献: (11)1 前言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空前繁荣,房地产市场一方面加快了城市发展,另一方面也渐渐成为形成城市风貌的重要因素。
随着住宅消费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无论是小区的规划还是住宅楼的内外观设计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2.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构思住宅小区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子系统,其景观的构成元素不仅仅是一个视觉或触觉上的感观认识,它应该是一个栖息地的概念,是讲究人和人、人和自然关系的感性与理性结合的景观作品。
《居住区规划原理》调研报告(2012 -2013学年第二学期)调研报告题目:嘉和苑的绿地分析学生:陈善炀摘要:一个优秀的小区环境设计,可以全方位地提升整个楼盘的文化品味,渲染扩张其独特个性,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房地产市场上让人眼前一亮、脱颖而出。
嘉和苑,正是位于广州市中心旺地的小型小区,也是广州市区内的主流小区。
本文就以其绿地环境的营造为主展开论述。
关键字:嘉和苑;空间;绿地;环境一、居住区概况嘉和苑坐落于市中心旺地东风西路,地理位置优越,附近有中国大酒店、东方宾馆、交易会流花展馆,广州市政府、广州国际金融大厦等政治、经济标志建筑物围绕在旁。
为市内核心地段。
交通便利。
同时,嘉和苑所处环境旺中带静,毗邻流花湖公园,所以英文名为parkview palace,为该片区档次最高的高尚豪宅楼盘。
嘉和苑地处流花湖畔,风景优美,满庭清幽,环境舒适,拥有成熟社区,智能管理,生活舒适安全。
二、居住区的规划嘉和苑在总体规划中强调“均好性”理念,整个小区采用围和式布局,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着中间的公共绿化用地,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主入口设于基地北面。
以第二期为例,向北单位可看见中庭景观和泳池美景,保证了市场的接受性;而向南单位通风采光,符合市场的一贯性接受标准,从而令到嘉和苑没有特别难销的单位。
这个布局形式使得嘉和苑拥有宽敞的绿地和舒展的空间,日照、通风和视觉环境相对较好。
三、绿地设计规范7.0.1 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其中包括了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上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
7.0.2 居住区内绿地应符合下列规定:7.0.2.1一切可绿化的用地均应绿化,并宜发展垂直绿化;7.0.2.2 宅间绿地应精心规划与设计;宅间绿地面积计算办法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中有关规定;7.0.2.3 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
居住区环境设计研究论文居住区环境设计研究论文一、相关概念及内涵1.居住区的涵义更贴近于居住社区城市规划中的居住区规划,原则上应该从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分析。
但实际过程及其最终成果上来看,物质规划一直在居住区规划中占有主核心位置。
非物质层面的因素在大部分的居住区规划中较少被考虑其中,更多的关注到是人的日常行为习惯以及活动场所,而非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2.居住区环境居住区环境主要是指在居住区范围内,住宅和商业建筑室内空间环境以及室外空间环境。
其中,景观环境的构成要素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物质构成要素,即建筑、水体、植物、道路、庭院、公共设施等实体要素;一种是精神构成要素,即环境历史、文脉、特色等。
3.居住区环境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从广义上讲,概括起来可分为自然景观环境和人文景观环境两大类。
通常具有观赏价值的自然风景我们称之为自然景观环境。
如四川的九寨沟和广西的桂林山水等;一个时代、一个地区为代表的体现其文化、历史、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审美等氛围的文化风景我们称之为人文景观环境,是以人文背景为主、有欣赏价值的人工景观。
如北京的故宫、长城,南京的明孝陵等。
居住区环境设计从狭义上讲,是指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或人工要素创造和安排环境空间,以满足人们对居住需要和享受的手段。
它是一门以空间审美为主导、艺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与多门学科交叉、并受到诸如建筑学、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植物学、材料学、美学等学科影响的学科。
二、环境认知相关概念每一个设计作品的出现都是设计师们思想的体现,但并不是每个成果都会被人们很好的吸收和使用,很多环境景观设计是没有发挥其本身功能的,这让人感到遗憾。
环境认知:我们通常把人们识别和理解环境的方式称之为环境认知环,就是从环境中获得信息。
人类的大脑用来判断,感觉器官从环境中受到刺激从而来评价环境,选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
证实因为人类的各项感受,才形成了我们景观设计的尺度,分别为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动觉与热觉等。
现代居住景观设计论文(推荐5篇)第一篇:现代居住景观设计论文一、我国居住景观设计发展历程及问题分析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增长期,形成了大量标准化的居住区。
整齐排列的住宅、方格网的道路设计、沥青和混凝土板进行的人工步道铺装,像这样出于机械化、标准化的设计,在与多种多样地域的自然和风土的协调方面几乎没有进行任何考虑,从而造成居住景观单调、缺乏亲切感、远离自然等问题。
二、实例分析(一)项目概况新城保元泽第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北临世纪大道,西临东湖南路,项目占地面积约为7.13万平方米,景观占地面积约为4.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万余平方米,以低层住宅为主,辅以小高层、高层住宅和商业街区。
地块原为古东湖遗址,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昔日密布的水网已经逐渐淹没,但该地仍富有深厚的中华水文化历史渊源,“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生活是人们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二)总体定位及思路项目总体定位是重现富有江南水乡韵味的居住建筑,它既要反映地域性特色,又是能满足城市化进程中现代人居住行为需求的现代居住景观。
它不是简单照搬江南园林的既定元素,而是重塑江南水乡生活独有的情节。
项目最终期望达到“老年人看了怀旧,年轻人看了时尚,外国人看了中国”的境界。
(三)场地空间规划新城保元泽第项目在设计之初就将空间作为场景时空的载体,避免空间被孤立看待。
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时,首先,将场地汇总的水系、地形及周边环境与景观所形成的有机体系作为景观整体的骨架;其次,场地中的建筑及其他构筑物的布局、功能场所的定位等组成居住区景观的血肉;最后,在不同的景观设计手法服务于同一主题的前提下,通过保留或重读的一个个场景则是居住区景观的毛发。
(四)以水为魂的规划思路在本案中,“水”成为了贯穿全局的灵魂,凸显了“先有河后有房”的设计理念。
项目设计尊重了水乡河溪脉络,并以蜿蜒交错的水体承载整个小区的平面布局,将住区自然的分割。
因借水系,努力还原和重塑自然状态下完整的水系结构,为了打造更为理想的景观效果,在设计中特意使部分水流环绕建筑蜿蜒而行,部分又隐于自然水岸之中,使观者的视线富于变化,获得一种介于可见与不可见之间富于想象的观景体验。
居住区景观设计管理探讨性论文首先设计任务书应包含《建立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比方绿地率、机动车位、非机动车位置及数量、消防车道、转弯半径等均需在《景观设计任务书》中表达。
其次针对《产品筹划报告》中的产品定位、客户群需求等,制定具体的设计细那么。
再次详细说明每个设计阶段的成果深度、设计范围、进度要求、本钱要求、技术人员等。
2.1沟通管理工作首先将《景观设计任务书》、《建立工程规划许可证》、地质勘察报告等资料准确提供应设计单位,作为设计单位设计工作的前提条件。
第二、组织相关部门对设计任务书详细解读,准确反映设计意图。
第三、及时与经营、物业、本钱、现场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将相关部门的反应意见反应给设计单位。
第四、对设计成果进度、设计质量需要及时进行检查监视,设计成果与设计意图如果出现偏差应采取纠偏措施。
2.2经济合同控制对拟选定几家设计单位进行景观设计方案招标,优选中标设计单位。
通过与设计单位签订经济合同,在合同中约定不同阶段设计费用控制。
重点审查合同违约责任条款。
景观设计合同与设计任务书相互补充,如增加设计效劳内容、违约责任等条款。
2.3设计本钱控制设计阶段决定了70%以上的景观工程本钱。
景观工程是一门艺术性工程,追求的是对原生态环境的模拟,但不是无限度地追求桃花源式的艺术形式而不考虑本钱投入。
首先应对硬景与软景比例,不同板材厚度进行限额设计。
其次在方案阶段、扩初阶段、施工图阶段由设计单位提供详细概算。
在合同中约定景观工程实际结算超过设计预算,对设计单位的罚款比例,以到达对本钱控制的目的。
2.4图纸管理2.4.1图纸审查。
对初步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图纸先由部门内审,经相关部门评审回复意见后,提交公司领导评审。
方案设计审查内容包括:景观风格与建筑风格是否统一;绿地率、停车位等指标是否到达详规总图的要求;园路宽度是否满足本地区消防验收标准;关键节点景观是否提供多方案比拟等;排水组织是否合理;植物的种类规格是否与天津市气候环境是否相适应;苗木的色彩、季相是否合理;植物竖向层次等各个界面配置是否丰富合理。
浅谈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居住区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自然景观或简单的人造景点演化出各种功能型和文化型景观。
新型景观的大量出现,不但满足了人们对居住区文化、艺术及情感功用的需要,并且阐述了人们对审美、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本文从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入手,说明了景观规划设计的特点,阐述了设计景观的一般原则,希望对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和设计工作起到参考和借鉴的作用,同时丰富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和设计的经验。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概念;原则abstract: with accelerated urbanization, the urban community landscape has changed very greatly, from natural landscape or simple man-made site evolution of all kinds of the functional and culture form landscape. the new landscape emergence, a lot of not only satisfy the people in residential areas, culture, art and emotional function needs, and sets forth the people to the aesthetic,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understanding. from the city landscape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 related concept,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expounds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landscape design, and i hope to urban communit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work play a referenceand reference role, and rich city communit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experience.key words: the city residential areas;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oncepts; principle中图分类号: 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前言:历史悠远的中国有着丰富的景观资源,并且具有中国的特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居住区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自然景观或简单的人造景点演化出各种功能型和文化型景观。
基于城市设计的住区规划设计论文基于城市设计的住区规划设计论文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一些大中城市边缘地区,住区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从而使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
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住区的规划设计没能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问题,以至于割裂了住区与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
因此,有必要从城市设计角度进行住区的规划设计,从而更好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在住区规划设计引入城市设计意义所谓的城市设计,其实就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进行的综合规划设计。
而住区规划设计是城市设计中的一个微观层次,因为城市居住区的整体营造同样也是城市综合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所以,只有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居住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够实现对城市与居住区以及周围环境和文化的整合设计,从而展现一个系统和全局的美学文化观。
而在住区规划设计中进行城市设计的引入,则可以更好的'反映出居住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首先,城市设计的引入,可以使住区开发的各项控制指标得到合理确定。
因为,城市设计可以进行地块形态和强度的确立,从而帮助住区规划设计确定土地的使用强度和特点及建筑密度等多个内容,继而高质量的完成住区的规划设计。
其次,进行城市设计的引入,可以从整体角度对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单体设计进行约束,从而实现住区利益的最大化。
此外,城市设计较为注重城市环境品质,可以避免住区规划设计忽略住区外的城市空间环境的设计,因此能够使住区开发利益与城市整体利益有机结合。
2基于城市设计的住区规划设计2.1住区空间布局规划设计在住区规划设计中,居住区的空间组合和结构布局是设计的核心内容,一般包含有行列式、轴核式、点群式、周边式、环形放射式和自由式等多种空间布局类型。
其中,轴核式的空间布局就是在住区规划设计中引入城市步行街的设计方法,以轴作为建筑布局的骨架,并以核作为空间组合的重点与节点。
在这样的空间结构中,还包含了沿线营建绿化和设置休闲广场等内容,可以形成空间序列上的节奏变化。
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方法浅谈论文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方法浅谈论文1 引言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调控的加深,居住需求的群体成为市场的主要购买力,从而对住宅的居住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以纪庄子村村民还迁安置经济适用房的规划及建筑设计为例,从规划布局、建筑设计两方面入手,在总平面布局商业组合、交通系统、景观设计、户型设计、立面造型等方面阐述设计手法,指出设计要回归居住建筑本身,探求更合理、更完整的手法,以便把握并设计出符合居住需求的高品质住宅。
2 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方法2.1 规划建筑设计理念纪庄子村村民还迁安置经济适用房满足纪庄子污水处理厂地块的总体规划要求,形成南高北低的空间走向,天际线高低错落,统一中蕴含变化;将村民传统生活理念引入现代城市空间,利于现代城市生活与传统乡村生活的有机交织,使还迁村民生活便利,环境清洁,沟通充分,道路通畅;户型满足还迁标准,严格控制公摊面积,将空间还于户内,形成虽为村民还迁的经济适用房,但能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减少都市生活的压力,身心得以轻松安逸;具有温馨亲切的氛围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并能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2.2 总体设计构思(1)污水处理厂地块的总体规划天际线为四周高中间低,具体到还迁部分。
地块的天际线走势是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如下图所示。
由于上位规划的限制,项目所在地块为南高北低的住宅摆位,所以对日照有负面影响。
面对不利条件,在满足日照要求的情况下,考虑小区南侧住宅层数多,故将建筑之间南北向间距拉大,并且尽量拉大住宅之间东西向的距离,使得夏季的东南风长驱直入,改善小区气场分布,减少涡流和滞风现象,带走小区内部的热量,改善小区的空气质量。
小区北侧住宅层数相对较低,在满足规范的条件下,南北向建筑较南侧建筑间距略小,东西向建筑间距也相对减小,使得北侧形成一个天然屏障,可阻止冬季北风对小区的侵入。
通过认真分析确定了中间疏四周密的住宅布局。
(2)采用starccm+软件对住宅小区风环境等外部条件进行了仿真模拟,依据模拟结果精细调整小区规划布局。
济南市居住区规划分析论文济南市居住区规划分析论文1将城乡规划学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进行设置和建设,是我国国情所在,是从传统的建筑工程类模式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综合发展模式的需求,是有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
近几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使我们的国家竞争力不断增强。
将城乡规划学科调整为一级学科进行建设,这对于解决学科发展被制约的困境,推进当代我国城乡规划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促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乡可持续发展区域协调是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一些区域协调可以依赖法律实施,但大部分的情况是自愿的合作。
在这样的组织中,规划或公众参与完全是志愿的,决策者和规划师遵从这样一种方式工作,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的来自公众的支持。
这种自愿的合作组织在协调区域不同城市的利益过程中会发挥一定作用,帮助城市做出更好的决策,在某种程度上鼓励公众参与。
但某些情况下会有来自地方的反对和阻力,确实需要强制实施。
可持续城市是指城市中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资源相协调在规模(人口、用地、生产)、结构、等级和功能等方面能够持续变化和扩大,能够进行自我升级、改善并实现结构的持续性转变。
建设可持续城市是以城市的社会、经济状况、环境和资源等因素为基础,在资源最小耗用的前提下,通过均衡的分布农业工业、居住区、交通等城市活动,做出科学的城市总体设计,促使城市新的结构、功能与原有结构、功能及其内部的和谐一致,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数量、规模和结构由小到大、由不协调到协调、由非可持续性到可持续性变化。
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地方文化的延续和创新。
发展中国家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面貌和人们观念迅速改变,这种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受到西方学者的怀疑。
在发达国家,文化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被不断挖掘和利用。
尤其在1980年代以后的西欧,城市决策者本着利用艺术、传统和其它文化资源吸引旅游、创造就业机会的目的,发掘地方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毕业论文摘要: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最终是为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人能更好的实现他们的各种个人与社会活动。
因此,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是住宅区规划的设计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小区规划住宅建设宏观经济住宅产业目录:前言第一章住宅区产业发展与现状住宅的发展趋势第三章小区规划设计中应注重的几个问题第四章个人见解第五章展望致谢参考文献前言住宅建设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它涉及到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
住宅建设又与国家、社会关系密切,它影响着国家发展与社会安定.在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中,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设计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方针,通过规划设计的创新活动,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设备完善和达到21世纪居住标准的居住环境,从而使中国住宅建筑技术获得整体的提高。
第一章住宅区产业发展与现状建国以来,在国家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下,我国住宅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一步步成长、成熟并走向健康发展的历程,基本可归纳为休眠期、复苏期、成长期、变革期和发展期。
1.住宅产业的休眠期(1949~1978年).由于受到“先生产、后生活"的政策影响,城镇住宅建设总量只有近5亿户,人居居住面积仅为3.6m²,人民居住水平与建国初期相比未得到提高。
这一时期,住宅产业处于“休眠”状态。
2.住宅产业的复苏期(1979~199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给我国住宅产业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进入了探索和改革发展时期。
在规划理论上逐步形成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的规划结构,并有较完善的公建配套,如:百货商店、医院等。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住宅产业在恢复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完善,住宅建设步入了产业化发展轨道,成为国民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住宅产业的效应初见倪端。
3.住宅产业的成长期(1991~1995年).92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推动下,住宅与房地产业在有利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得以全面发展.93年到95年,我国住宅与房地产业经历了顶峰、受挫相持、理性回落和平稳发展的过程。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管理论文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管理论文范文摘要:高水平的规划与设计,是提高小区品位和受消费者欢迎的前提。
很多在市场畅销的优秀小区,都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项目调研,准确定位,然后特色高水平的规划师进行招标式规划设计,从多个方案中择优,从几个方案中优选其中的精华,集众优于一身,再反复研讨修改,最后才拍板定案。
任何规划方案,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只有经过这种真正下功夫的反复提高的过程,才有可能出精品。
大量实例表明,深入的市场调查,准确的市场定位,精明的策划,正确的决策,以及高水平的规划设计,是项目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关键字:现代小区;规划设计。
一、现代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为建设现代住区,在规划设计上应逐步做到:1、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一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
一般应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
住宅的套型和内部功能应从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较低时期主要解决"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问题,向今后的实用型尤其是舒适型发展,发挥住宅及住区的发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
二是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
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
住宅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3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35%,并尽可能扩大,如有的优秀住区已达到50%以上。
绿地分布应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
三是住宅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
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
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住宅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
2、住区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组合应凸显我国文化内涵,表现丰富的、有个性有特色的主题。
居住区规划设计论文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荣盛房地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聊城分公司 李保才
摘要:“居住”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居住区是城市社会组织和居民
生活的基本。面对日渐成熟的住宅市场和购房者,市场竞争愈加激
烈,随着经济的发展,住宅商品化、市场多元化的刺激以及人们居住
消费意识的提高,开发商与居民对居住的要求日益增加,所关注的层
面已由单纯的户型平面扩展到住区的整体环境特色和外部空间设计。
众多房地产开发商们把握购房者心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纷纷打出
了“景观牌”,大规模拆资修建优美悦目的景观进行产品宣传,以期在
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景观渐渐摆脱了以前只作为建筑规划的补
充角色,而拥有了自己的地位。
关键词:居住区;居住消费意识;景观牌;一席之地
住宅建设与景观有共同的目的:建设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拥有美
好的环境,城市才真正人性化并适宜人类居住,城市、建筑、景观一
体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对居住区景观建设作了
一些思考,并希望这些思考对未来居住区景观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1 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程序
当前大多数住区设计的一般过程是:居住区规划(控规和详规)一建
筑设计一景观设计。对这种过程的一般理解为:1)规划:居住区功能
划分、住宅、服务配套(交通)设施、规模和定位;2)建筑设计:建筑功
能布置和空间造型;3)景观设计:绿化配置、硬质景观与游憩设施的
功能布置和造型设计。在这一秩序中,住区设计的三个阶段往往相互
脱离或者联系很少,如果设计者缺乏空间观念或不考虑前一阶段的设
计意图,就会出现住宅建筑与户外环境也毫无关联的情况,表现为一
些琐碎的景观元素零散分布在房前屋后,虽名称花样翻新,却都大同
小异,居住区景观建设应该根据广义建筑学的倡导,协调城市规划、
建筑学和景观工作者共同参加,实现三者的互动,改变单向的建筑决
定论,做到既根据建筑的要求调整景观,也根据景观的需要改进建
筑,并经过从建筑到景观再到建筑的多次反复,实现建筑与景观的和
谐共生。
2 景观设计要素
住区公共景观的设计是通过对各景观构成要素的合理安排来实现
的。现代住区的景观设计,不仅讲究绿化的形态,讲究植物质感与色
彩的配置,还要讲究植物群落的生态化布局。此外,还包括对整体空
间环境的布局、地形处理、硬软质场地的划分、水体设计、活动设施
的选择、景观建筑物的营造、照明设计、室外家具与小品设计等,甚
至一方地砖,一块缘石的选择和细部处理,都要经过规划设计师和建
筑师们的共同参与研究,以求实现整体环境的最优化。
3 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3.1 体现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
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
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
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自然环境是景观绿
化的基础,在住区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山水环境、气
候特征,对地势的利用、水系的改造、树木的保留要因势利导,创造
具有特色的环境空间。如重庆龙湖“香樟林”小区保留和适当移植了基
地中原有的数十棵香樟树,营造了小区优美的绿化环境。景观设计还
应当发挥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
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景观设计应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
3.2 明确的功能要求
根据居住行为学的原理,住区的公共景观设计具有明确的功能要
求,它的重点功能是针对婴幼儿、老年人,因为住区户外环境是他们
主要的户外活动空间。根据这一前提来确定空间的大小、铺装的质
感、地面的高差等,这成为很好的着手途径。同时住区的景观对所有
住户具有心理调适的功能,给予每个人以家园感,促进社区居民的民
主和自主精神。居住区的景观兼顾了“动”“静”两大功能,居住需要
“动”,这包括运动、健身,所以居住区会出现篮球场、网球场、羽毛
球场等场地,比如儿童玩耍、老人跳舞、健身的集散广场都属“动”的
部分,而人们休息赏景,下棋等属“静”的部分。在设计时,“动”的区
域应安排在远离住宅建筑物的区域,或集中设置,如设置在会所,以
免干扰居民的正常休息。
3.3 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才使得整体具有更加真实感人的持
久魅力
建筑的风格是景观设计风格的基础,景观设计的风格取向必须考虑
建筑的特色。如具有巴渝民居特色的住区,建筑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
和语汇,景观设计应崇尚“自然天成”“依山就势”“随高就低”的艺术效
果;如深圳万科房地产开发的深圳“第五园”,第五园的原创现代中式
住宅,打造前所未有的现代中式住宅院落,让天井、前庭、后院出现
在现代人的生活里面,在整体规划设计上,对中式传统住宅形式进行
现代手法的演绎,展现了项目对实现人文自然的现代中式居住观的追
求和探索,整个项目给人一种古朴典雅而又不失现代的亲和感。
3.4 强化中心、创造层次感和围合感
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应着重于强化中心景观;层次感是评价住区
环境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住区景观设计应提供各级私密空间,并且
各层次之间应有平缓的过渡。
住区中公私动静变化细致,应努力营造一个“围而不闭,疏而不
透”的空间氛围。实践表明:同单靠建筑的围合相比,利用景观手法进
行围合不但行之有效,而且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围合感的塑造应与
空间性质的不同而细致地变化。一般说来,公共空间(入口广场、休息
广场、主题景观、观赏草坪)的设计线条动感且颜色艳丽,强调太阳光
的照射、舞台暗示,体现“人看人”(交流渴望)的乐趣。隐秘空间(人户
门厅、宅前绿化、联排私院、屋顶露台)的设计则侧重静谧和私密的感
受,需强调阴影、构造的细节,采用导热率低的材料以及必要的视线
遮避。
3.5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在外部空间景观设计中,还表现为满足居民
的心理需求,为此将外部空间景观环境塑造成具有浓郁居住气息的家
园,使居民感到安全、温馨及舒适,产生归属感,被居民所认同。人
性化设计原则即想居民之所想,造居民之所需。在设计开始前,应对
整个居住区进行朝向和风向分析,以利于组织好居住区的风道。在景
观规划阶段需考虑到向阳面和背阳面的处理,人们在冬天需要充足的
日照,而在夏天又需要相对的遮阳,还有提供和设置娱乐交流的场
所。
3.6 生态的设计原则
生态设计的思想应自始至终贯穿于环境设计的全过程。生态性原
则是根据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的构想,使外部空间景观生
态化的一种思维方式。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通过引入自
然界的山、水与绿化,模拟出自然风光,使住区景观环境生态化,让
人们感受自然生态之美。正如美国景观学者西蒙德所说:“应该把自然
(山、峡谷、阳光、水、植物和空气)带进集中计划领域,细心而系统
地把建筑置于群山之内、河谷之畔,并于风景之中”。
4 结语
居住区的建设反映了科技与人文的共同进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
发展,也在经历文化导向上的转型,向更加理性、科学、开放、创新
的文化主流发展,寻求人性化、高品质、个性化的景观环境已成为居
住区发展的追求方向,并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更大程度地考虑
到居民对环境的需求,这就更多地表现为居民对住区环境营造和维护
的参与性,使设计师和业主形成“互动创作”的方式,更大范围的遵循
使用者的需求与情感体现,实现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共生。建设更加
体现精神特色的美好环境,是居住区景观环境建设未来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