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定点医院肺结核诊断治疗管理现况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48.95 KB
- 文档页数:5
浅析定点医院诊治的结核病防治模式下肺结核患者诊疗状况及影响因素目的可以为我国定点医院相关工作提供意见及参考,能够了解在定点医院诊治的结核病防治模式下,影响肺结核患者的主要因素及其诊疗行为。
方法2015年6月招募6个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并深入了解其内部的结核病医疗机构、防治机构的工作人员,同时对患有结核病的病人数量进行统计。
结果医生误导作用、病人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其经济承受能力、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等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行为和治疗效果。
结论为使结核病患者的诊疗行为有近一步的提升,使之向着有利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方向转变,有必要改进上述影响患者诊治行为的相关因素。
标签:结核病;影响因素;诊疗行为;定点医院前言:医疗机构在结核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为加强对结核病的预防作用,有效降低结核病的患病率,提高其治愈率,提高患者的顺应性及生活质量,本文作者在2015年6月在6个定点医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对定点医院的结核病医疗机构、预防机构、治疗机构等进行了广泛调查。
本次研究通过对医疗机构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性访谈记录并整理,同时对该机构内结核病患者的诊疗现状进行细致严谨的定量调查。
通过调查,对在结核病防治模式下的定点医院诊治的肺结核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和诊疗行为有了初步了解。
1.资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本次定性调查将江苏省6个定点医院的卫生行政部门、结核病防治机构、结核病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为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可信度,本文作者选取的调查对象层次较为广泛全面,其中包括5名卫生行政部门领导、6名结核医疗机构领导、12名相关结核病防治机构的工作人員以及10名治疗医生,除此之外还包括参与治疗全程(从患者住院到试点结束前最终登记)的70名肺结核患者的协助检查。
1.2调查方法首先,在调查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包括搜集相关资料、设计访谈提纲、理顺关键细节等。
随后,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内,使调查对象尽量放松,由熟悉该项内容的工作人员对调查对象进行一对一的深入而全面的访谈。
结核病现状调研报告结核病现状调研报告一、引言结核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主要影响肺部,但也可影响其他器官。
近年来,尽管全球范围内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下降,但结核病仍然是一个严峻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本报告旨在调查结核病的现状,以评估当前的疾病形势及制定预防控制措施的应对策略。
二、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点1. 结核病的全球流行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范围内结核病的流行情况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然而,结核病在一些低收入国家和贫困地区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2. 结核病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
低收入国家、贫困地区、人口密集地区和农村地区是高发地区。
除了肺结核外,结核病在非洲地区还常常伴随着艾滋病的感染。
3.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结核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释放的结核分枝杆菌进入空气中并被他人吸入,从而导致结核病的传播。
三、结核病的危害1. 健康危害结核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肺结核是最常见的形式,严重感染可能导致肺功能不全甚至死亡。
其他形式的结核病可能损害其他器官,如骨骼、脑部和肾脏。
2. 社会经济影响结核病给家庭和社会经济带来巨大负担,包括医疗费用、失去劳动力和经济减少。
此外,结核病患者也面临着社会歧视和排斥的风险,影响他们的工作和人际关系。
四、结核病预防和控制策略1. 疫苗接种卡介苗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结核病预防疫苗,尽管其效果受到一定限制,但仍然是广泛推广的措施之一。
此外,研发更有效的疫苗也是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重要途径。
2. 患者追踪和治疗对感染者进行早期检测和治疗是控制结核病传播的关键。
有效的抗结核药物疗程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传播风险和防止多药耐药的产生。
3. 提高公众意识和教育加强结核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结核病的预防、传播途径和早期症状,从而降低感染和传播风险。
结核病防治现状及预防控制策略结核疾病一直是公共卫生管理组织关注的问题,该疾病的病发原理主要是由结核分歧杆菌所致,属于一项传染几率高和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对社会人群的健康及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结核疾病是当前公共卫生管理部门的重点预防病症。
结核疾病的防治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我国医疗技术取得显著进步,肺结核病的传统预防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人们对安全及健康的追求,且我国肺结核病防治面临耐药性问题、人口流动率高等挑战,为此应该积极应对挑战做好结核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该文总结了肺结核病的防治现状,在探讨耐药性问题、人口流动问题等基础上,从建立结核病防治体系、加强医疗机构治疗的规范性、强化健康宣教力度等方面阐述了肺结核病的预防控制策略,以供参考。
标签:肺结核;防治现状;预防控制因肺结核疾病在临床中的治疗疗程普遍较长,且患病者在此期间会因各项药物的长期使用出现耐药问题,因此肺结核患者在短期内获得治愈还十分困难[1-2]。
同时,这也使得感染源无法完全避免,对社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必然会造成直接影响[3-5]。
对此,为进一步做好结核疾病防治工作,该文针对结核病的防治现状和预防控制策略进行研究。
1 肺结核病的防治现状肺结核病的传统预防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人们对安全及健康的追求,对此,各个地区需根据过往肺结核病的发展趋势及传染源建立适宜的防治措施,使肺结核的防治及预防控制能够得到针对性的实施。
在肺结核疾病的发展现状中,该病症的前期预防与控制是降低传播几率的重要举措,同时后期治疗方法的正确运用也是提高临床治愈几率的有效保障[6-9]。
2 肺结核病防治面临的挑战2.1 耐药性问题从以往各大医院对肺结核病症的治疗状况来看,许多医院在进行肺结核疾病的治疗时,都是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但因该病症的治愈系数较高,控制难度大,因此临床时常出现用药剂量偏大、用药类型繁多、滥用药物等现象,肺结核患者在长期错误的服用药物治疗后,其体内会出现明显的耐药性,长此以往肺结核病症不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还会使得大量患者出现耐药问题[10-12]。
官渡区结核病防治定点医院实施情况分析摘要】通过官渡区结核病防治定点医院开展前后全区结防工作开展情况对比,试图从定点医院经济效益和结核病患者经济负担等方面分析实施定点医院的利弊,并提出加强行政干预,对定点医院赋予合理的考核指标的建议,来增加定点医院影响力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关键词】结核病防治定点医院昆明市官渡区自2009年10月1日起依托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开展结核病防治定点医院试点工作,并逐步推行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司其职防治结核病的“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有关情况分析如下:一、我区“三位一体”工作情况1、定点医院结防工作开展情况1.1 结防机构设置我区定点医院设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吴井分部,该院设有结核门诊及住院部(分结核一科、结核二科),门诊由住院部医生轮流做诊,各自负责本科室患者的收治及后续治疗。
承担结核病防治定点医院工作后,增设了结核病防治项目办公室,项目办公室人员由项目办主任及2名工作人员组成。
1.2结防职责定点医院主要负责结防工作中的诊断(包括痰检、胸片)、治疗(包括辅助治疗)、药品管理、疫情报告和结核病专报。
1.3结防人员待遇与医院其他临床科室医生相比,收入偏低,且结防工作程序复杂,工作量大,占用时间多;临床技能比较单一,不利于医生个人业务水平的发展提高。
1.4结防工作的内部分工定点医院结核门诊及住院部负责结核病人的发现、治疗、复诊;检验科负责痰检;放射科负责胸片拍摄;疫情办负责结核疫情报告;结核项目办负责结核病专报;门诊药房负责药品管理;其他临床科室负责向结核门诊转诊疑似或确诊肺结核患者。
2、疾控中心结防工作开展情况2.1 根据上级结核病防治规划,结合本区实际为制定全区结核病防治规划、工作计划、经费预算等提供技术支持,并协助组织实施。
开展结核病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核对、上报、分析和反馈全区结核病防治信息,对全区各级医疗机构的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和评价,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活动,接受各级督导检查,制定抗结核药品和设备的需求计划,及时供应和调剂药品,设立药品和设备账目,专人管理。
结核病防治现状及预防控制策略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全球约有1000多万人感染结核分支杆菌,其中约有140多万人死亡。
结核病是全球十大死亡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结核病的流行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针对结核病的防治计划,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控制策略。
加强结核病的预防和教育宣传。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识和了解,加强预防措施的普及。
这包括提高公众对结核病传播途径的认识,如咳嗽和打喷嚏,以及结核病的症状和检测方法。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结核病治疗的重视和信心。
加强结核病的病例管理和报告制度。
及时发现并报告结核病病例,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随访。
建立健全的病例管理和报告制度,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对结核病的流行趋势和疫情进行分析和研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加强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提高结核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如DOTS(直接监督疗法),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并完成疗程。
加强结核病的药物监测和抗药性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耐药株的传播。
加强结核病的多部门合作。
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不仅仅是卫生领域的事务,还涉及到社会、教育、劳动就业等多个领域。
需要建立起跨部门的合作机制,加强卫生部门与教育部门、劳动就业部门等的合作,共同推进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加强研究和创新。
结核病在传播途径、发病机制、预防控制等方面仍存在许多未知的问题。
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探索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还需要关注结核病在特殊人群中的流行情况,如艾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
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仍面临许多挑战,但通过加强预防控制策略,加强病例管理和报告制度,加强诊断和治疗,加强多部门合作,加强研究和创新,我们可以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减轻结核病给社会和经济带来的负担。
肺结核病例分析及临床路径分析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例肺结核病患者的分析,探讨了临床路径的应用和重要性。
经过详细的病例描述和临床路径分析,我们对肺结核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病患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患者病情描述某男性患者,40岁,无明显过敏史,主要症状为咳嗽、低热、盗汗等,伴有乏力和食欲减退等现象。
查体发现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并在X光胸片中发现双肺出现斑片状阴影。
根据这些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初步怀疑为肺结核。
二、诊断及治疗过程2.1 诊断过程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经过详细的问诊和检查,确诊为肺结核。
进一步进行痰液培养和TB-性状实验确认,结果显示为结核杆菌阳性。
2.2 治疗过程患者接受了6个月的标准抗结核治疗,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等。
三、临床路径设计与应用3.1 临床路径设计以该患者为基础,我们制定了一份肺结核的临床路径。
在该临床路径中,明确了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各个环节,规范了相应的操作流程和时间节点,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必要的费用。
3.2 临床路径应用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我们按照制定的临床路径进行了操作,及时进行了相关的检查和治疗,并进行了系统的护理措施。
通过严格遵循临床路径,我们有效地管理了患者的病情,使其获得了较好的康复效果。
四、疗效评估及护理措施4.1 疗效评估经过6个月的抗结核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咳嗽、低热等症状消失,体检结果也显示病变阴影明显减轻。
结核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
4.2 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包括提供良好的环境、合理的饮食、合理用药、密切监测病情等。
此外,我们还对患者进行了心理疏导和教育,增强了其对疾病的认识和合作意识。
五、结语通过对这一肺结核病例的分析和临床路径的应用,我们深刻认识到临床路径在提高医疗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强卫生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合理制定和应用临床路径有助于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费用,并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定点医院结核门诊工作总结我院是政府指定的县级结核病定点医院,承担全县非耐药肺结核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结核门诊固定1名专职医生和1名信息管理员,负责全县肺结核的发现、登记、报告、治疗和信息录入、费用核算报销等工作,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一、门诊工作量1、免费项目:免费初诊接诊肺结核可疑症状者1587,免费痰检1528人,免费DR胸片检查1339人。
2、患者管理:登记管理肺结核患者267例,其中涂阳125人,仅培阳13人,仅分子核酸检测阳性18人,随访复诊接诊1897人次,门诊随访诊疗开单费用合计:350275元。
3、结核门诊执行项目:门诊挂号2109人次,结核菌素检验1174人次,检测费31356元,院内会诊费2700元。
二、项目工作指标完成情况1、肺结核可疑者转诊推介完成率100%,基层镇村推荐和院内转诊会诊肺结核可疑者在结核门诊就诊率100%,完成目标任务。
2、肺结核责任医师团队签约服务率100%,定点医院结核门诊是责任医师团队服务主体成员,既要参加全县肺结核患者的医师服务,又要负责本院公共卫生服辖区内肺结核患者的日常随访服务,结核门诊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服务要求高质量完成服务内容。
3、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52.1%,高于全省病原学阳性率≥46%的任务指标,严格执行《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17)》,以病原学检查结果为主要诊断原则。
4、顺利完成省级结核示范区验收和市级结核病诊疗质量控制督导检查,对结核病的诊断、治疗、并发症和药品副反应的处理规范合理。
三、存在的问题肺结核涂阴专家诊断小组日常工作运行不畅,建议按照《中国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技术规范》中的要求,县级定点医院成立肺结核诊断小组,成员由3名以上医师组成,其中包括结核门诊、呼吸科、放射科、检验科医生,负责我县辖区内的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的诊断工作。
结核病防治工作总结:形势、问题、对策2023年的全球结核病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1000万人感染结核杆菌,其中约有1.5百万人死亡。
在全球结核病的发病率排名中,印度、中国和俄罗斯一直占据前三甲。
2015年,全球结核病的发病率已降至每10万人中的61例,目标是在2035年将其降至每10万人中的10例。
我国作为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也一直是我国预防和控制的重点。
虽然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的结核病控制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面对。
一、形势1.结核病疫情形势依旧严峻。
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每年新增病例数约占全球总数的1/4,结核病疫情形势依旧十分严峻。
2.结核病患者的治疗不规范。
我国许多地方在结核病治疗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抗结核药物的使用不规范、疗程不充分等原因导致治疗失败和病情加重。
3.结核病病原学检测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将痰液培养法作为结核病的诊断方法,但该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出结论。
与此同时,PCR技术在结核病病原学检测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问题1.结核病预防和治疗成本较高。
许多病人难以承受巨额的医疗费用,甚至在治疗过程中因缺少资金导致病情加重。
2.结核病的控制工作存在盲区。
在一些地方,结核病控制工作仍未受到重视,缺少专业人员、设备和资金。
3.结核病的消除工作还需加强。
虽然我国的结核病控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核病消除任务已完成。
控制结核病需要艰苦的努力和不断的投入。
三、对策1.推动我国结核病控制战略实施。
整合资金、技术等资源,加大结核病防治力度、增强管理能力,从源头上控制结核病的传播。
2.建立我国结核病基层卫生体系。
加强基层卫生机构结核病防治工作,建立有效的结核病控制机制,提高预防、诊断和治疗能力。
3.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
针对不同人群推出不同的宣传教育方案,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同时加强结核病预防和控制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浅析我国目前结核病诊断现状【摘要】目的:分析了解不同级别结核病定点医院及结防机构结核病患者诊断现状,为今后新诊断工具的评估和应用提供合理化建议。
方法:采用典型调查,对选取的8家医院或结防机构结核病患者诊断方式、诊断费用、诊断工具的敏感性、特异性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省级和地市级医疗机构能够采用多种方法及工具进行肺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而县级医疗机构诊断形式单一,仍以痰涂片和x线检查为主。
由于省级和地市级医疗机构尝试引进特异性与敏感性更高的诊断方法和工具对结核病患者进行诊疗,因此诊断所需费用也较县级医疗机构为高。
结论:经典的诊断方式-细菌学痰涂片与影像学x线检查仍然是最为常用的手段,目前省、市级特别是省级定点医院使用新检测手段的比例正慢慢加大,手段多元化,提高了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水平。
随着结核病新诊断方法与工具的不断问世,评估、优化、筛选集敏感性、特异性、及时性和经济性于一体的方法,因地制宜应用于不同层级结核病诊疗机构,可有效提高结核患者发现能力,缩短患者诊断延迟,减少肺结核的蔓延。
结核病一直都作为单因致死率最高、最主要危及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1]。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约有30%的人有结核菌感染史,由于耐药结核菌出现等原因,目前结核病疫情呈现出再次上升的趋势,每年约有近两百万人死于结核病[2]。
我国结核病疫情相当严重,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居全球第二位,同时我国耐多药结核病疫情也非常严重,是27个耐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3]。
早发现、早诊断、选取敏感的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是有效控制结核病蔓延的关键手段。
长久以来,对结核病诊断主要一直沿用着经典的痰涂片抗酸杆菌染色及胸部x线检查等手段,但胸部x线的分辨率较低,特异性不强,痰涂片检查阳性率亦较低,无法诊断出大多数结核病例,包括半数的肺结核病例、所有儿童结核病、肺外结核病和耐药结核病病例,而随着结核病诊断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高,越来越多的工具和方法可用于结核病的诊断,有些手段能快速检测出耐药结核病,大大缩短了既往需要数月才能获得结果的时间,减少了患者治疗延误,并大大减少结核菌的传播。
肺结核管理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肺结核疾病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下面,我将就我所在地区的肺结核管理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所在地区对肺结核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工作较为完善。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和报告肺结核病例,为疾病的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肺结核患者的追踪和管理,确保他们能够及时接受规范的治疗,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复发。
其次,针对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们积极推广了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减少药物耐药的风险。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肺结核疫情的监测和分析工作。
通过对疫情的动态监测,我们能够及时发现疫情的变化趋势,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同时,我们也对疫情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然而,我所在地区的肺结核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部分地区对肺结核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工作还不够完善,存在漏报和迟报的情况。
其次,部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容易出现药物耐药和复发的情况。
最后,部分地区的疫情监测和分析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对疫情的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肺结核疾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完善监测体系,提高病例的报告率和准确性。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减少药物耐药和复发的风险。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分析工作,提高对疫情的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
总的来说,我所在地区的肺结核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监测和报告工作,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加强疫情监测和分析工作,全面提升肺结核疾病的管理水平,为实现肺结核的早发现、早治疗和早控制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