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律与节奏教学点滴谈
- 格式:doc
- 大小:96.50 KB
- 文档页数:5
自从接触到韵律教学以来,我深感其魅力和独特性。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韵律教学融入到我的课堂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以下是我对韵律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韵律教学的特点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韵律教学以音乐、舞蹈、诗歌等形式,将知识融入其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掌握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韵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在欣赏美、体验美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韵律教学通过诗歌、歌曲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朗诵、演唱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韵律教学往往需要学生共同参与,如合唱、舞蹈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韵律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课堂上,我通过播放音乐、舞蹈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时,我先播放一段春天的景色视频,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诗歌朗诵,锻炼表达能力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进行诗歌朗诵,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咏柳》这首诗歌时,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诵,并在朗诵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情感。
3. 合唱、舞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舞蹈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例如,在学习《幸福歌》这首歌曲时,我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演唱,并在演唱过程中互相配合。
4. 创设游戏,提高学习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在课堂上创设了一些游戏环节。
例如,在学习《数字歌》这首歌曲时,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接龙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三、韵律教学的心得体会1. 韵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第1篇音乐韵律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节奏感和音乐素养。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有幸参与音乐韵律教研活动,通过学习与实践,我对音乐韵律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音乐韵律教研的心得体会。
一、音乐韵律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音乐韵律教育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音乐韵律活动,幼儿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从而培养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2. 增强幼儿的节奏感音乐韵律教育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节奏感。
在音乐活动中,幼儿通过模仿、创编等方式,学会把握节奏,提高音乐素养。
3.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音乐韵律教育具有愉悦身心、缓解压力的作用。
在音乐活动中,幼儿能够释放情绪,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音乐韵律活动往往需要幼儿之间相互配合,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在活动中,幼儿学会倾听、沟通和协调,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音乐韵律教研活动心得1. 理论学习在音乐韵律教研活动中,我们首先进行了理论学习。
通过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们明确了音乐韵律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国内外优秀的音乐韵律教育案例,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借鉴。
2. 活动设计在教研活动中,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音乐韵律活动。
例如,针对小班幼儿,我们设计了以儿歌为主的活动,通过模仿、跟唱等方式,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节奏感;针对中班幼儿,我们设计了以舞蹈为主的活动,通过动作模仿、创编等方式,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力;针对大班幼儿,我们设计了以合唱为主的活动,通过合唱练习,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素养。
3. 实践反思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反思教学效果。
针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
例如,在舞蹈活动中,我们发现部分幼儿动作不协调,于是我们通过分解动作、反复练习等方式,帮助幼儿掌握舞蹈动作。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节奏韵律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关于节奏韵律教学的培训,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这一教学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节奏韵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情感和兴趣的培养。
而节奏韵律教学则通过音乐、舞蹈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在教授古诗时,我们可以通过朗读、吟唱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节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节奏韵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音乐和舞蹈是人类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通过节奏韵律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艺术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将音乐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学习知识。
例如,在教授《春晓》这首诗时,我播放了相应的古典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更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艺术素养,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再次,节奏韵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节奏韵律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会聆听、模仿、创作等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音乐课上,我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节奏创作,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此外,节奏韵律教学还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因为在进行集体舞蹈或合唱时,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才能更好地进行节奏韵律教学。
其次,节奏韵律教学需要一定的场地和器材,如音响、舞蹈教室等。
最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总之,节奏韵律教学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方式。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节奏韵律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舞蹈创作中节奏与韵律关系的思考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传达着情感、思想和意义。
而舞蹈中的节奏与韵律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们不仅是表现技巧,也是传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在舞蹈创作中,节奏与韵律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如果能够掌握好这种关系,就能让舞蹈更加生动、感性、具有感染力。
本文中,我们将从节奏、韵律两个方面探讨它们的关系。
节奏在舞蹈中的作用节奏是舞蹈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是由音乐或人声中的强弱、快慢组成的基本单位。
舞者在创作时,需要根据音乐或者自己的鼓点编排出一系列的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转换。
一般来说,较快的节奏需要更多的腿部动作和身体的快速移动,而较慢的节奏则需要更多的上体动作,如肢体的起伏等。
此外,节奏还能够起到创造声效、强调情感的作用。
例如,快速的鼓点可以传达出紧张、激烈的情感,而慢节奏则可以传达出柔和、温和的情感。
所以说,节奏在舞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让舞蹈更有力度,更形象。
韵律是舞蹈中的音乐格律,也是跳舞时的节奏模式。
它指的是一段时间内几个或几个以上的按时间长短的关系排列而成的一定形式的音符,而这些音符的长短和速度决定了音乐的表现情感。
韵律在舞蹈中的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
一般来说,节奏是由韵律所决定的。
在音乐中,韵律决定了不同的舞蹈配乐的类型,如华尔兹、探戈、肚皮舞等等,它们所需要的韵律是不同的。
在创作舞蹈时,企图使得舞蹈动作与音乐相统一,舞蹈动作要对应相应的韵律,从而形成合适的形态与节奏。
韵律还能够传递出情感,在舞蹈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一支感性的爱情舞中,舞者的动作与音乐的韵律相符,让观众深切感受到爱情的悸动;而在武术舞中,快速的韵律体现了武术强烈的攻击性,反之则是柔美的防御性。
韵律和节奏在舞蹈创作中是紧密相关的,二者共同作用下,才能编排出优美、鲜明的舞蹈。
舞蹈中的韵律是指舞蹈中的基本步、变化步等动作形式,而节奏则是指舞蹈中的节拍、强弱等节奏元素。
节奏和韵律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不同的舞蹈节目。
舞蹈创作中节奏与韵律关系的思考【摘要】舞蹈创作中的节奏与韵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节奏在舞蹈中扮演着组织动作和音乐的角色,可以有效地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和情感。
韵律则是舞蹈中的灵魂,能够赋予舞蹈作品独特的表现力和情感。
二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舞蹈创作的基础。
在不同风格的舞蹈中,节奏与韵律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展现出舞蹈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只有充分理解和把握节奏与韵律之间的关系,才能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优秀舞蹈作品。
节奏与韵律的和谐统一是舞蹈创作的关键所在,只有在这种和谐的基础上,才能使舞蹈作品展现出真正的魅力和韵味。
【关键词】节奏、韵律、舞蹈创作、重要性、作用、影响、配合、运用、和谐统一、关键、理解、丰富多彩、舞蹈作品1. 引言1.1 舞蹈创作中节奏与韵律的重要性在舞蹈创作中,节奏与韵律是至关重要的元素。
它们不仅仅是舞蹈作品的基础,更是构建舞蹈情感和表达力的关键。
节奏是舞蹈创作中的基本框架,它赋予舞蹈动作以规律性和连贯性,让舞蹈作品更具有力量感和动感。
而韵律则是舞蹈的灵魂,它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呼应舞蹈的动作,赋予舞蹈作品情感和内涵。
在舞蹈创作中,节奏和韵律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呼应。
节奏的快慢、强弱、变化都会影响舞蹈的节奏感和力度,而韵律则通过节奏的变化和音乐的旋律营造出不同的情绪氛围。
只有充分理解和把握节奏与韵律的关系,舞蹈创作者才能在作品中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情感和内涵。
节奏与韵律在舞蹈创作中的和谐统一至关重要。
只有在这种统一下,舞蹈作品才能真正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对于舞蹈创作者来说,理解和把握节奏与韵律的关系是创作优秀舞蹈作品的关键所在。
舞蹈的力量和美感正是源自于节奏与韵律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令人心驰神往的舞蹈作品。
2. 正文2.1 节奏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在舞蹈创作中,节奏是至关重要的元素之一。
节奏可以被理解为时间上的重复性变化,它在舞蹈中起着组织和激发作用。
在舞蹈创作中,节奏可以帮助舞者在音乐中找到节拍感,抓住音乐节奏的脉动,使舞蹈动作更具有协调性和流畅感。
舞蹈韵律感与节奏掌握舞蹈是一门通过身体的动作、姿势和表情来传达情感和意义的艺术形式。
其中,韵律感和节奏掌握是舞蹈表演中至关重要的要素。
本文将探讨舞蹈韵律感与节奏掌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这些技巧。
韵律感是指对音乐或节奏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舞蹈中,艺术家需要通过音乐中的节拍和旋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良好的韵律感可以使舞者的动作更加准确、协调和具有节奏感。
例如,在进行快节奏的舞蹈表演时,舞者需要准确地抓住每个节拍,并以流畅的动作配合音乐的节奏,从而给观众带来愉悦的视觉体验。
韵律感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
首先,舞者应该注重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学会准确地识别不同的节奏和旋律。
通过反复听音乐,并注重其节拍,舞者可以逐渐锻炼出对韵律的敏感度。
其次,舞者可以尝试进行一些专门设计的节奏训练,如打击乐器或进行身体韵律训练课程。
这些训练可以提高舞者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此外,观看其他优秀舞者的表演也是提高韵律感的有效途径,观察他们是如何与音乐合拍的,学习他们的动作技巧和配合音乐的能力。
除了韵律感外,节奏掌握也是舞蹈表演中不可或缺的技巧。
节奏掌握涉及到舞者如何准确地配合音乐的节拍进行动作。
舞者需要学会抓住音乐的节拍,并将各个动作与相应的节奏相结合。
这要求舞者具备较强的时间感和身体控制能力。
舞者可以通过在练习中,尤其是在编排舞蹈过程中,加强与音乐的配合。
例如,可以使用计时器或特殊的节拍器来帮助舞者准确地掌握时间,确保动作与音乐的配合更加顺畅。
韵律感和节奏掌握的提高不仅仅需要舞者的努力,还需要良好的教学指导。
舞蹈教练在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和节奏掌握能力时应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教授一些基本的韵律感训练方法,如音乐节拍敏感性训练和舞蹈动作与拍子的配合练习。
此外,鼓励学生参加集体舞蹈训练和团队合作,可以让学生在协同演练中更好地掌握韵律和节奏。
综上所述,舞蹈韵律感和节奏掌握是舞蹈表演中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韵律感可以使舞者的动作更加协调和具有节奏感,而准确的节奏掌握将使舞者的表演更加流畅和精确。
舞蹈创作中节奏与韵律关系的思考节奏和韵律是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观众的感受。
在舞蹈创作中,怎样充分利用节奏和韵律,让作品更加生动、有力、精彩?首先,必须认识到节奏和韵律的区别。
简单来说,节奏是由时间间隔组成的一系列重复的单位,而韵律则是指语言或音乐中的音声组成和编排方式。
同样的节奏,如果用不同的音乐或舞蹈形式来表现,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比如,民族舞蹈常常利用复杂的韵律,来展示其富有节奏感的舞蹈形态。
在舞蹈创作中,充分利用节奏和韵律可以让作品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首先,对于舞者来说,通过掌握节奏和韵律,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或歌曲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在跳舞的时候,可以利用肢体语言、表情和情感来表现音乐中的情绪和节奏。
其次,利用节奏和韵律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在创作舞蹈的时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与音乐节奏相呼应。
比如,在音乐中出现突然的鼓点或弦乐,可以通过快速的动作或猛烈的节奏变化来表现,增强观众的感觉。
此外,音乐中的节奏变化也可以成为整个舞蹈节奏上的转折点,这时可以通过加入一些慢节奏或停顿来产生冲突、反面或对比的效果。
这样就达成了对观众的情感引导,提高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最后,节奏和韵律的合理运用也可以改变作品的情感表达方式。
在情感激烈或高潮部分,音乐的节奏会变得非常快速和紧张,这时候舞蹈中应该用更强烈的动作和肢体语言来表现,以达到情感的高峰。
而在温和的部分或主题宣扬时,合适的舞步配合平稳的节奏,让观众感受到柔和和平静的气息。
总之,节奏和韵律是舞蹈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创作者的成功之处恰在于如何把握和运用这两个关键因素。
在实践中,创作者应该了解音乐和舞蹈之间的关系,不断尝试和探索配合最佳的方案,以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舞蹈创作中节奏与韵律关系的思考节奏与韵律是舞蹈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节奏和韵律是一种音乐性的元素,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使舞蹈更加有力量、有魅力、有感染力。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思考节奏与韵律在舞蹈创作中的关系。
节奏和韵律是舞蹈创作中的灵魂。
节奏是时间的有机变化,是一种有规律的音乐节拍,它给舞蹈注入了生命力和活力。
节奏使得舞蹈动作更加有条理、有节奏感,增加了观众的视觉冲击力。
舞蹈动作的快慢、起伏、间隔等都是由节奏来决定的,合理运用节奏可以使得舞蹈更加生动鲜活。
而韵律则是指在一定的节奏基础上,通过音乐的重复、变化和组合,产生独特的节拍结构和旋律感。
韵律使得舞蹈动作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创造独特的韵律形式,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舞者的情感和理念。
韵律可以拉近舞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观众更容易被吸引和共鸣。
节奏和韵律是舞蹈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节奏和韵律能够传递出舞者内心世界的情感和感受。
通过对节奏的把握,舞者可以表现出欢快、悲伤、愤怒、愉悦等不同的情感,丰富了舞蹈的内涵和深度。
韵律则可以使舞者的情感更加具体和细腻,通过韵律的变化和重复,表达出深沉和复杂的情感状态。
节奏和韵律是舞蹈与音乐之间的紧密联系。
音乐作为舞蹈创作中的重要伴奏,与舞蹈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形式。
节奏和韵律是舞蹈与音乐之间的桥梁,它们将音乐的感染力传递到舞蹈中,使舞蹈更具情感和表现力。
舞者在创作舞蹈时需要对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才能更好地与音乐进行互动,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和感染力的作品。
节奏和韵律在舞蹈创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舞蹈创作的灵魂和核心,是舞蹈表达情感和理念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舞蹈与音乐之间的桥梁和连接点。
在舞蹈创作中,合理运用节奏和韵律,可以使得舞蹈更富有感染力、更具表现力,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舞蹈创作中节奏与韵律关系的思考在舞蹈创作中,节奏与韵律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们共同构成了舞蹈的基础。
节奏是指舞蹈动作的速度和强度,而韵律则是指舞蹈动作的重复和变化。
节奏与韵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互为补充,是舞蹈创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节奏与韵律对于舞蹈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节奏能够决定舞蹈的整体节奏感和舞蹈动作的速度感,它可以使舞蹈动作更有力量、更有冲击力。
而韵律则是舞蹈动作的重复和变化,通过韵律的变化和转化,舞蹈可以展现出不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以及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快速而有力的节奏可以表达出激情和力量,而慢速和轻柔的节奏则能够传达出柔美和舒适的感觉。
节奏与韵律对于舞蹈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在舞蹈中,节奏能够决定舞蹈动作的变化速度和连贯性。
通过改变节奏的快慢和强弱,舞蹈动作可以从缓慢到快速、从柔和到激烈的变化,从而创造出强烈的对比效果和动态的变化。
而韵律则是指舞蹈动作的循环和重复,它能够为舞蹈动作提供一种稳定和连贯的基础,使动作更具有连贯性和流畅性。
韵律的变化和转化也能够增加舞蹈的变化性和创新性,使舞蹈更加富有变化和想象力。
节奏与韵律对于舞蹈的编排和组合具有重要意义。
在舞蹈创作中,节奏和韵律是组织和安排舞蹈动作和舞蹈结构的基本依据。
通过合理地安排节奏和韵律,可以使舞蹈动作和舞蹈结构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和统一,使整个舞蹈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节奏和韵律的编排也可以创造出一种对比效果和冲突效果,从而使舞蹈更具有戏剧性和张力。
节奏与韵律对于舞蹈的艺术效果和审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在舞蹈表演中,节奏和韵律能够激发观众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
通过合理地运用节奏和韵律,可以使舞蹈动作和舞蹈结构更加生动和丰富,增加观众的观赏兴趣和欣赏效果。
节奏和韵律也能够刺激观众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使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舞蹈的艺术魅力。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节奏与韵律幼儿园音乐教学是培养幼儿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音乐教学中,节奏与韵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与韵律的教学方法,并阐述其对幼儿音乐发展的意义。
一、节奏的意义节奏是音乐中时间的组织,是音乐的灵魂。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通过培养幼儿对节奏的感知和掌握,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音乐节奏感。
幼儿在音乐教学中通过手拍、脚踏等方式感知和模仿节奏,可以培养他们的音乐听觉和身体协调能力。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使用节拍器、小鼓等乐器来引导幼儿感知和模仿不同节奏。
通过利用音乐配合体操、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和感知节奏的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在歌唱和舞蹈中掌握和表达不同节奏,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二、韵律的培养韵律是音乐中事物的有机排列和时间的组织方式。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韵律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感知和模仿韵律,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能力。
教师可以选取具有明显韵律特点的音乐进行教学,如儿歌、童谣等。
通过合唱和舞蹈等方式,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中感知和模仿韵律,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声韵律游戏、声音配对等方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和掌握韵律,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力。
三、节奏与韵律的结合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节奏与韵律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教学上的有机结合,可以培养幼儿对节奏与韵律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歌唱、舞蹈等活动中结合节奏和韵律进行表现,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和掌握音乐的整体感觉。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乐器合奏、合唱等方式,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中体验和表达节奏与韵律的美感。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节奏与韵律是培养幼儿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在教学中注重节奏和韵律的培养,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选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活动和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和掌握节奏与韵律,从而促进他们的音乐发展。
韵律与节奏教学点滴谈作者:马绪霞来源:《语文建设·上旬》2018年第03期2017年在全国开始推广使用的统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多次在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后练习等助读系统中提到“要感悟文章的音韵美”“注意节奏”等。
这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关诵读的要求是吻合的。
语言具有流动感,“声韵调、语流音变、音节疏密、双声叠韵、平仄关联、词语格局、韵脚排序等诸对矛盾趋于整体和谐的规律,这便是韵律”。
节奏包括音节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
音节的节奏是音调的相互配合而产生的高低起伏,朱光潜认为“诸音调配合、对比、反衬、连续继承而波动,乃生节奏”。
意义的节奏与文章的内容、思情、情感有关联,音节的长短、高低、轻重等与文章的意义节奏相协调。
朗读作品时,既要读出音节的节奏,也要读出意义的节奏。
读者在朗读时把握作品的韵律与节奏,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含感觉、知觉、想象、联想、思维等心理因素。
对作品的理解能够影响语言的节奏,只有对文章内容感情分析得正确,感受得深刻,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节奏、韵律。
同时,在按照文字的序列把握韵律、推敲节奏的过程中,潜在的语言逻辑思维被激发,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作品情感的把握也会加强。
下面以统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谈谈朗读的教学。
一、古代诗歌朗读古人创作时对字的选择多加推敲,除了考虑内容及意义,还要考虑音韵、平仄。
刘勰《文心雕龙·声律》说:“凡声有飞沉,响有双叠。
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睽。
沉则响发如断,飞则声飚不还。
”故有“吟得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说法。
因此,我们在古诗朗读教学时,要重点把握古诗的音韵、平仄。
以《次北固山下》(王湾)为例:客路一青山外,行舟一绿水前。
(语音舒缓)潮平——两岸阔,风正——帆悬。
(语音坚实有力)海日——生殘夜,江春——入旧年。
(语音饱满,高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语音缓慢,略带伤感)(说明:▲表示重读的词语,——表示声音渐慢,表示次重音)一般来说,五言诗是二三节奏,音长音高可以根据具体的诗句而调整。
五言诗中表停顿的节奏常常落在第二字和第五字上,有时第四字也稍顿,在停顿处声音应该提高、延长,以产生音节节奏。
诗于声音之外还有文字意义,常由文字意义托出一个具体的隋境来,这就是诗歌的意义节奏,“诗的节奏是受意义支配的”。
读《次北固山下》时,首先确定该诗的主题,定下朗读基凋——漂泊又神驰故里。
其次,确定诗歌朗读的音节节奏与韵律。
该诗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律诗,作为句尾的“前、悬、年、边”是平声,韵脚为“an”。
其中一、二、三、四句把词意相近或相反的词并列运用,读来整齐优美。
二三节奏,平仄相间,律动起伏,读来整齐和谐。
比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第一句中,“客路”虽都为仄声,但是“客”根据文义显得音稍长,而“路”稍短,“外”为句末停顿,又稍长;第二句中的“舟”“前”停顿稍长,以凸显音节节奏。
最后,找出该诗的重点字词,确定朗读的意义节奏。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先写“客路”后写“行舟”,这里的“外”“前”语音舒缓,并以“客”“舟”为次重音,突出本诗乡愁主题,加强表达作者漂泊羁旅又神驰故里之隋。
颔联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阔”是“潮平”的结果,“平”突出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从意义上说“平”是主要的字,要重读上扬;而“阔”,凸显了阔达高远,在朗读时要下行激昂急收。
“风正一帆悬”中的“正”传神地写出风的状态,虽然声音下行,但从诗歌『青感和内容来看,“正”可以通过稍微顿歇的方法表示重读;而后的“悬”平声,声音延长,以同“正”呼应,第二联为第三联蓄势。
颈联是全诗的高潮,孤舟拂晓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
“生”是本句的重点字,既要延长,又要重读;而下句的“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位置提前加以强调,这里的“春”应该重读。
对应的“入”为入声字,读音似顿实连,富有动感,表达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读时要语音饱满、高亢。
尾联紧承前三联,同时“乡书”“归雁”与第一联的“客路”“行舟”遥相照应,增加了淡淡的乡愁,读起来要缓慢。
“雁”虽然停顿,却似断实连,使全诗情感也由舒缓到高昂再到低缓,回环往复。
二、文言文朗读文言文一般没有套话,言简意赅,辞约意丰。
在朗读文言文时,对其中的典故、音韵、句读等都应了然于胸,然后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根据文章的风格来定下朗读基调,把对文章的理解通过声音传达出来。
在文言文朗读中,要把握三点:一要理解全篇,把握中心,做到情动于衷而发于言;二要看句子语法关系、固定句式、固定词语、词性;三要看文章的基本情感及其延续和变化等。
一般来说,句尾语气词表停顿,读音短促;实词要根据该词在句中的地位,确定是重音还是次重音,对有重要意义的字词,要加强语气,重音突出,放慢速度;虚词经常弱读;固定句式要前后连起,不能读断;位于句首的发语词,表示要发议论,或者引起下文,翻译时没有实际的意义,但在朗读时要稍微停顿。
如统编本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诫子书》,文章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劝勉儿子勤学立志、敬业奉献、修身养性。
诸葛亮本身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人,本文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概括。
朗读时,首先明确本文的主旨,把握文章基调,并强化语气和语势,确定语气大体是平和还是舒缓,是激烈还是凝重。
本文86个字,17个句读,共有6组对称句,有的是排偶句,整齐匀称,长短相伴,远近呼应,以“告诫、劝勉”为主,朗读时整体语气要舒缓,凸显谆谆告诫之意。
其次,总览全文,寻找需要着重突出的字、词、句,凸显文章的张力。
“夫”发语词,阴平,稍长,稍顿。
“君子”连读。
“行”字,去声,下行。
“静”为仄声,“修身”都是平声,二者音调高低错落;“俭”“养德”与“静以修身”一样,音调强弱参差。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表达了宁静超脱,韵律极强,抑扬顿挫,其中的“非……无以”双重否定的句式加强了语气。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是肯定并且谆谆告诫,重读强调“静”“学”的重要性。
“年与时酏,意与日/去”,表达一种无奈,年纪随时光而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齐齿呼与合口呼交错发音,它们虽不是非常响亮,但是在发音时,口型开合渐收,阳平便于延长,所以变得含蓄悠扬。
在读的声音之中,“驰”“去”音调一上扬一下行,平仄互相呼应,既表现出参差错落,而语音在“去”急促的收尾中又加强了对时间的珍惜。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一种悲叹,一种怅然,读的时候要语气舒缓,如此才能凸显本文题目中的“诫”字。
整篇文章除了发语词“夫”,文章句式的排列为:4字句、7字句、4字句、6字句、4字句,句式参差错落,整齐紧凑,铿锵有力,朗朗上口,节奏分明,产生吟咏回环的疏密感。
三、现代散文朗读现代散文不局限于诗的格律,却带有诗歌的抒情气息、优美韵律和深邃意境。
虽不像诗歌那样刻意要求对称押韵,但也讲求文字修辞的韵律美。
王力先生在《略论语言形式美》中说:“语言形式的美不限于诗的语言;散文里同样可以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和回环的美。
”现代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朗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找到文章的“神”这根主线;第二,要理出文章的情感脉络,确定朗读的基本情感;第三,要斟酌所读作品在运用语言时所表现的语言气势和風格;第四,现代散文离不开抒情、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不同的语气处理,朗读时要加以注意,把感情融合进去,把文字读“活”。
以统编本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秋天的怀念》课后练习为例:“课文第1段与第3段两次写到‘我’与母亲的对话。
……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标出两段文字的节奏。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好好儿活……”(第1段)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她出去了。
就再也没回来。
(第3段)本篇是抒情散文,在苦难的岁月中,慈母恩情愈显真挚厚重,感人至深。
全篇充满了细腻的描述,动心的话语,在平凡的生活细节里,融入了对生活的感触,对生命的感悟,渗透着人性的崇高。
本文的主题可以有多重理解:既是在特定的苦难情境中对母爱的博大、宽容与无私的赞颂,也表达了作者的感恩与忏悔,同时也表明作者怀念自己成长的人生历程。
整篇文字表达的是一种回忆、思念、怀念、忏悔的情绪,基调属于深情萦怀,婉转思念,所以节奏属于低沉型、舒缓型。
朗读的时候主要以“压抑”为语流走向,多抑少扬,多停少连。
语势稍降,转换多下行。
第一段对话中,母亲小心翼翼,充满着渴求,试图用温情将“我”感化,而“我”是暴怒的,两者的语气形成强烈的对比,朗读的节奏也应该突出。
而对话之外的文字是交代对话的背景,语势较平稳,音强而着力,多抑少扬,词节多而词疏,特别是在重点句的转换上尤其明显。
第三段对话中,母亲既有央求,同时又因为“我”的应允而喜出望外,语气应该前面低缓转为轻快。
特别是母亲最后喜上眉梢回忆过去,语气稍微轻快,但是突然想到这个回忆会触痛孩子,立马急收,凸显全篇的节奏,回环往复地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爱。
而“我”如今回忆当时场景的一种忏悔,给人以浓重的心境归宿,但是又稍带点儿舒缓。
《秋天的怀念》就是这样成功运用回环往复的节奏,对某种心境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冲击,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