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期期末考试试题卷及答题卡
- 格式:doc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16
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高一语文(甲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每小题3分,共18分)1.C(A.煞.shā尾B.恓.xī惶D.罗绮.qǐ )2.D(A“璧”应为“碧”B.“惠”为“慧” C.“质”为“置”)3.D(法治:依法治理国家;法制:法制制度。
“终生”和“终身”都是一生,前者多就事业说,后者多就切身的事说。
激励:激发鼓励,范围较宽;激发:刺激使奋发,范围较窄。
)4.D(A前仰后合:谓身体前后晃动,不能自持。
多形容大笑状。
搭配不当。
B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
此处语意表达相反。
C.行将就木喻人将近死亡。
D.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5.D(A.关系颠倒,“使母语……”一句应与“造成了……”一句位置互换。
B.“是否”与“取得胜利的关键”一面对两面;C.否定失当,去掉“禁止”)6.A二、(每小题3分,共18分)7.B(当:判处)8. B(B项“明”状语后置,其余都为使动用法。
)9.C(古今均为动词认为,A因此为趁此,B前进为走上前进献,D成就为栽培,提拔。
)10.B(死:决一死战)11.B( A.以……身份;B.表被动,介词,引出对象;C表修饰D.竟然)12.B(“所以在皇上面前告状”有误,公孙昆邪是害怕汉朝失去这位大将)三、(32分)13.(1)你身为汉臣,不顾念朝廷恩典、君臣信义,背叛君主,离弃亲人,在蛮夷做投降的俘虏,我凭什么要见你呢?(“恩义”,1分;“畔”1分;“何以”1分;大意1分。
)(2)骑马向南驰骋几十里,又遇到他残余的部队,便领着进入关塞。
(“复得”,1分;“因”,1分;“引”,1分;大意1分。
)(3)李广不向大将军告辞就起程了,军队没有向导,有时迷失道路,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
(“不谢”,1分;“亡导”,1分;“失道”,1分;大意1分。
)14.(1)词人通过残月、疏桐,漏断描写了一个孤寂冷清的环境,为下面''幽人''、''孤鸿'孤独寂寞之情作烘托。
2014—2015学年下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1.B(其“得”不包括“常常能融合景与情”,原文为“而且常常在同一首诗中,前半写景,后半抒情言志”,是说南北朝山水诗人在诗歌中常常不能融合景与情。
)2.D(根据原文对“净化”的阐述,王绩的这首诗询问了故乡的各种景物,没有对其进行删汰,加以净化。
)3.B(引文能印证的是当时士人入仕以后“以文相尚”的风气)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一)文言文阅读(22分)4.C(不牢固。
该小题考查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
“李谅祚亲帅军数万攻大顺,挺料城坚不可破,而柔远城恶,亟遣总管张玉将锐师守之”一句中,“而”表转折关系,由大顺城“坚不可破”,可知柔远城与之相反,不够坚固;“亟遣总管张玉将锐师守之”也可说明这一点)5.A(A.因此,所以。
B.将,将要,副词/即使,连词。
C.作出,动词/给,介词。
D.率领,动词/凭借,介词)6.D(标点为:骑渡水多踬,惊言有神。
过三日不克,谅祚督帐下决战,挺伏强弩壕外,飞矢贯其铠,遂引却。
)7.B(“蔡挺前往河州效力”,皇帝“将他召回,派往河朔”有误。
从原文“挺请行”,“帝曰‘此小事,不足烦卿……’”来看,蔡挺只是请求前往河州,而皇帝认为这种小事不足劳烦他而没有让他去,并不是他已经去了又把他召回来。
)8.(1)蔡挺的兄长蔡抗当时任广东转运使,于是(他们)一起谋划,督促百姓在道路两边种植松树,以便于(让)赶路的人休息。
【共4分,其中“相与(翻译为一起、一同、共同等均可,若译成其他近义词,语意通畅亦可)”“课(督促)”各1分,句意2分。
意思对即可】(2)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共3分,其中“日(每天、每日)”“知(智慧)”各1分,句意1分。
意思对即可】(3)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这一定会牵连到我。
(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共3分,其中“及(翻译为涉及、牵连、牵涉、连累、牵累等均可,若译成其他近义词,语意通畅亦可)”“见(被、受到、为……所)”各1分,句意1分。
重庆市部分区县2014-2015学年度下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题卷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至5题、第7至9题为选择题,24分;第6题、第10至21题为非选择题,126分。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或者在规定的地方贴上自己的条形码。
2.答第1至5题、第7至9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涂答案的标号。
3.答第6题、第10至21题时,务必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答题卡为网阅卡,请注意保护。
5.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3小题,毎小题3分,共9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前合后偃汗涔涔纨绔子弟(kù)畏葸(xì)B 不足之症肉中刺残羹冷炙(zhì)榫头(sǔn)C 沸返盈天尘芥堆乍暖还寒(huán)蟊贼(máo)D 苌宏化碧超新星如法炮制(páo) 孱头(chàn)2. 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
(2)当一些年纪较大的群众前来咨询时,消防官兵用最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他们讲解消防安全知识,切实增强了普通群众的消防意识。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简洁如临深渊B.南辕北辙简捷如履薄冰C.买椟还珠简洁如临深渊D.买椟还珠简捷如履薄冰3. 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电影《祝福》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祥林嫂捐了门槛之后,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
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卷满分150分,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8分)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会讲两种语言比只会说一种语言具有明显的实际好处——能够与更多的人交流。
但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证实,谙熟两种语言还有着更重要的优势,会说两种语言让人更聪明。
掌握双语会对人的大脑产生深刻的影响,提高与语言无关的认知能力,甚至还能防止老年痴呆。
②长期以来,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都认为第二语言是一种干扰,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会影响儿童的学业和智力发育。
③他们的这种干扰看法没有错;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即使双倍折只是用一种语言,他大脑中的两种语言系统也都处于活跃状态,从而造成一种语言系统妨碍另一种语言系统的状况。
④不过,研究人员现在发现,这种干扰与其说是障碍,倒不如说让使用者因祸得福。
它迫使大脑去解决内部冲突,从而得到增强认知能力的锻炼。
⑤许多此类研究得到的相似证据表明,使用双语的过程能够增强大脑的所谓执行功能——这是一种指挥系统,在我们作计划、解决问题以及执行其他各种对智力要求比较高的任务时,引导我们的注意过程。
这些过程包括忽略干扰、集中注意力、随意在两件事情之间转换注意力以及牢记信息——这就好比在开车时记住一连串的方位。
⑥为什么两种同时活跃的语言系统间的冲突会提高这些方面的认知能力呢?知道不久前,研究人员还认为,双语者的优势主要来自一种抑制能力,这种能力在压制一种语言系统的过程中得到增强。
据称,这样的抑制能力有助于训练双语者的大脑在其他情况下忽视干扰,不过,这种解释显得越来越不够充分,以为有研究表明,即使在完成不需要抑制能力的任务时,如将任意分布在只剩的数字按升序穿成串,双语者的表现也比之使用一种语言的人出色。
⑦双语者与只使用一种语言的人之间的另一种关键区别可能更为重要:前者具有更加突出的监控环境的能力。
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及答案(试卷分值: 100分所需时间: 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检测,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糟粕.(pò)自诩.(xǔ)召唤(zhāo)两靥.(yàn)B.蹩.进(bié)炮.烙(páo)休戚.相关(qī)提.防(tí)C.朱拓.(tà)粗糙.(cāo)骨髓(suí)半晌. (xiǎng)D.教诲.(huì)刹.那之间(chà)作案未遂.(suì)脊.背(jǐ)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枯燥称颂寒喧咄咄逼人残羹冷炙B.烟霭拾人牙慧戕害礼尚往来唉声叹气C.缔结冠冕堂皇坐收鱼利秘而不宣国萃D.嘻笑怒骂犀利世外桃源惹事生非稍纵即逝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B.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雪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D.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90%以上未得过麻疹和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在接触麻疹病人后都会发病,因此这些人应及时接种疫苗,流行期少去公共场所。
B.美国宇航局透露,2031年宇航员在往返火星长达31个月及在火星逗留550天期间,将自己种蔬菜、水果和鲜花。
C.事故发生之后,当地政府马上成立了工作组,火速赶往现场;同时迅速调集人力物力,竭尽全力对事故进行救助。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2015.07一、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3分)A.斟酌.(zhuó)蕴藉.(jí)悚.(sǒnɡ)然琳琅.(lánɡ)满目B.酝酿.(niànɡ)吝.(lìn)啬愧怍.(zuò)言简意赅.(ɡāi)C.溯.(shuò)源付梓.(zǐ)断炊.(chuī)陶冶.(yě)情操D.隔阂.(hé)赊.(shē)账譬.(pì)如残羹冷炙.(z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A.衰老时髦以繁胜简怡笑大方B.蹙眉骷髅金璧辉煌慷慨得志C.啰嗦推销负荆请罪气势汹汹D.拖沓国粹芳草萋萋盛气临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3分)A.季老娴熟于诗词写作的技巧,艺术意境与艺术手法相得益彰....,充分显示出其厚实的文学基础和扎实的文字功底。
B.整条徽杭古道处于崇山峻岭之中,两边岩石耸立,南北夹持,中间溪水潺潺,走在石板路上,回荡着空谷足音....……正是古道的精华所在。
C.在“述往事,思来者”中,司马迁冷静地刻画人世间的真相,寄寓悲天悯人....的情怀,表达自己所追求的社会理想。
D.中和式文明,在世界文明碰撞与冲突的剑拔弩张....里,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独有的和谐而又坚定的特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为了避免碰撞,我们要注意观察货车的行驶轨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快速从左侧超越,切忌不要与货车并排行驶。
B.不同文化的冲撞和互动的规模,就其广度和深度而言,都没有20世纪60年代以后,尤其是“二战”以后更广大、更深远。
C.乡贤的名声也许不出当地,但他们与人为善,教化一方,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深远而巨大的历史影响,直至今日还在深深地影响着村民们。
D.“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句话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不同文明之间的共处原则,称之为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
北京市朝阳区2014~2015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2015.7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考生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并上交答题纸。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共29分)一.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D(A. 寒暄新正zhēng B. 晶莹剔tī透 C. 喋喋不休)2.C(A. 莫名.其妙——说出不名.一钱——占有B.少不更.事——经历改弦更.张——更换C. 沸反盈.天——满器小易盈.——满D. 面面相.觑——互相刮目相.看——一方对另一方)3.D(一二节诗是从诗人的视角写豹,第三节是从豹的视角写豹。
)4.A(《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5.C(顾:只不过)6.D(A. 之:代词,这类/助词,取独 B 因:介词,通过/动词,沿袭C 乃:副词,才/动词,是D 于:都是助词,表被动)7.A(刃,名词用作动词,用刀杀 A. 履.:名词用作动词,登上; B. 朝.:使动用法,使……来朝见 C. 北.:名词作状语,在北边;D.亡.:动词作名词,逃亡的人)8.D(A. 定语后置 B.介词宾语前置 C. 状语后置)9. B(“信臣”可译为:可靠的官员;“谁何”应译为:盘问过往行人。
)10. B(牛郎织女爱情故事)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11.(3分)C (信:形容词,令人信服的)12.(3分)A (“在地图上做标识”、“从今以后”有误)13.(3分)C (“否则十五城的百姓都会怨恨他”有误)第Ⅱ卷(共91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6分。
14.(4分)材料(一),秦王自己说不想赵国绝交(2分);材料(二),王世贞认为秦国占理后也没有攻打赵国(2分)。
(只回答秦国并不想窥视赵国土地,可酌情给1分)15.断句(5分)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
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2014 级 语文 课程期末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1.下列各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千载.难逢(z ài ) 载.人飞船(z ài ) B. 无语凝噎.(y ī) 羽扇纶.巾(guān) C.蓊蓊郁郁(wěng) 高低参差.(cī) D. 自惭形秽.(suì) 教学相长(ch áng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霸道 不羁 倾覆 B.内疚 针炙 灸烤 C.鼓励 厉害 历来 D.烹调 享受 亨通3.下列词语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圭臬——比喻准则或法度。
B.迤逦——曲折连绵。
C. 馔玉——一种玉。
D.敕造——奉帝王之命建造。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盛产荔枝的地区,应该 发展荔枝的生产。
(2)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应该能够 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
(3)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 了。
A.大力 逐步 退化 B.大举 逐步 脱化 C.大力 逐渐 脱化 D.大举 逐渐 退化5.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 ) A .士大夫之族.(家族) B .小学..而大遗(小学教育阶段) C .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要) D .古之学者..(求学的人)6.下列作者、身份、作品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荷塘月色》 B.韩愈—唐代文学家—《琵琶行》 C.曹雪芹—清朝著名小说家—《红楼梦》 D.曹禺—中国著名剧作家—《雷雨》7.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月光如流水一般。
B.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C.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专业:班级:学号: 姓名: -------------------------装----------------------订------------------------线---------------------------------------------------------------------------------------- -----------------------------什么是“自知”?千万不要以为为自己评功摆好是自知,。
洛阳市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古代诗文阅读(共38分)1.C(谢:谢罪)(3分)2.A(3分)3.D(“吏民争相送行,他题写在亭上的诗,广受百姓喜爱”是申徽卸任襄州刺史离开时和离开后发生的事情)(3分)4.(1)申徽就派一个人暗暗地(或私下里)劝说刘彦归顺朝廷,用来揣测刘彦的意图,刘彦不听从。(译出大意给2分;“微”“以”“从”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共5分)(2)凡是在做官期间,文书案卷不论大小都要亲自查看,因此事情没有被积压拖延的,官吏不能做邪恶狡诈的事。(译出大意给2分;“案牍”“无”“稽滞”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共5分)参考译文:申徽,字世仪,是魏郡人。他的父亲去世早,申徽小时和母亲一起生活,他尽力孝敬奉养母亲。等到年长的时候,爱好经史。他生性谨慎,不胡乱与人交往。元颢进入洛阳,任用元邃做东徐州刺史,元邃召引申徽做主簿。元颢失败,元邃被装入囚车押送到洛阳,元邃原先的官吏宾客都抛弃他而离开,只有申徽去送别他。等元邃得到赦免,就广召宾客朋友聚会,赞叹申徽有古人风骨。不久就任命他做太尉府行参军。孝武帝初年,申徽因为洛阳战乱还没有结束,就从小路走进入关中拜见周文帝。周文帝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文帝观察申徽深沉细密有度量,每逢有事都很信任地委托他去办,于是做了大行台郎中。当时军队和国家刚刚建立,幕府的事务很多,四方文书檄文都是申徽写的。河桥之战,朝廷的大军出师不利,近侍官吏逃散得很多,只有申徽不离左右,魏帝称赞他。(大统)十年,升任给事黄门侍郎。朝廷授给刘彦刺史。频频征召他都不接受命令,又在南方勾结吐谷浑,将要图谋叛乱。文帝动用大军镇压比较困难,想用灵活的谋略擒拿他。于是让申徽做河西大使,秘密命令申徽谋取刘彦。申徽率轻骑五十人出发,到了以后,住在宾馆。刘彦见申徽单独一人前来,就不怀疑他。申徽就派一个人暗暗地劝说刘彦归顺朝廷,用来揣测刘彦的意图,刘彦不听从。申徽又派人赞助促成刘彦到宾馆议事,刘彦就听从了他,于是来到宾馆。申徽先前已和瓜州的豪门大户秘密商议捉拿刘彦,于是就呵叱捆绑了刘彦。刘彦说自己没有罪,申徽———列举他的罪状说:“统计你的罪行,实在是杀了你也抵不了你的罪行。但在我接受朝廷的命令那天,本是要我把你送到朝廷,遗憾的是我不能立即申明法度将你惩处,来向边地的百姓谢罪。”于是宣读诏书慰问官吏、老百姓和刘彦的下属,又说大军接着就到,城内没有人敢闹事。十二年,因为申徽讲信用,与边地的老百姓关系融洽,被任命为瓜州刺史。申徽在瓜州五年,以身作则,勤俭节约,边地的老百姓乐来而安定。申徽生性非常勤奋,在做官期间,文书案卷不论大小都要亲自查看,因此事情没有被积压拖延的,官吏不能做邪恶狡诈的事。后来虽然达到公卿的职位,但这个作风一点不松懈。出京城做襄州刺史。当时南方刚刚归附,按过去的风俗官员都相互交往馈赠钱财。申徽生性廉洁谨慎,于是就画了廉吏杨震的像放在寝室且来自我告诫。等到被替代回京,老百姓和官吏送他的人几十里不断绝。申徽自以为对百姓没有什么恩德,内心感慨感到惭愧,于是写了一首诗,题在清水亭上。无论年长年幼,听说这诗,都争着前来阅读,人们纷纷抄写吟诵这首诗。5.①自然变迁、亲朋衰老白头,作者为时光流逝而愁。(如把“经行几处江山改”理解作为国土沦丧、山河破碎而愁也可) ②归隐吧,难道人一定要到封侯才肯罢休不成?作者为无法成就功业(壮志难酬)而愁。③希望像浮云一样自由自在,作者为身在官场不自由而愁。(每答出一点给2分,共6分)6.①“愁还随我上高楼”运用化抽象为形象(或:化无形为有形、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心中的惆怅无法排解的境况,奠定全词的情感基调。②“归休去,去归休”直抒胸臆,表达希望致仕归隐的心愿。③“不成人总要封侯?”运用反问的手法,词人反躬自问,用强烈的语气表达了无法成就可封侯的功业的愤懑。④“得似浮云也自由”运用比喻手法,希望自己像浮云一样逍遥自在,表达了对不自由的游宦羁旅生活的痛感。(每答对一种给2分,两种全对即可得满分)7.(每空1分,共8分)(1)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其势不俱生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4)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8.AB(C“在遥远的雕刻取得成就后才真正地爱上了遥远”错,她和丈夫闹也是出于对他的爱。D“她预感到歌中的‘姑娘’就是她自己”错,她没有这预感。E这不是他喜欢瓜皮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他对瓜皮有感觉)(每对一项给2分,全对5分)9.①遥远一边雕刻一边这样唱歌,表现了他对工作的怡然陶醉和对生活的热爱。②推动情节的发展,妻子据此认为遥远的内心藏着一个和瓜皮有关和姑娘有关的故事,便开始和他闹。③与结尾唱“半个瓜皮爬上来”相呼应,表现遥远对妻子始终不渝的挚爱。(每答对一点给2分,共6分)10.①专注痴迷。他不嫌瓜皮恶心,全神投入地雕刻瓜皮,陶醉其中。②深沉调皮。任凭妻子怎样和他闹,他就是不告诉她关于瓜皮和姑娘的故事,总是嬉皮笑脸的表情。③乐观阳光。他边雕刻边唱歌,说到艰难的往事哈哈大笑说啥苦啊,都过去了。④深爱妻子。他在瓜皮上雕刻美丽女子的剪影时,在唱“半个月亮爬上来”时,想的念的都是妻子。⑤惜福感恩。他感谢妻子不嫌他卑微和贫穷,让他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快乐地刻瓜皮、唱歌,希望所有的瓜皮雕刻都是献给她的最美的礼物。(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即可)11.①从表达上说,形象地突出瓜皮的动态意象,紧扣主人公遥远专注和精到的瓜皮雕刻技艺。②从人物形象塑造上说,这是遥远改唱的歌词,表现了他乐观的形象。③从情感上说,这是遥远唱给妻子的歌词,表现了他对妻子的挚爱。④从情节上说,“半个瓜皮爬上来”是结尾处遥远所唱的歌词,照应上文他平常唱的“半个月亮爬上来”,感情由含而不露升华到明朗热烈。⑤从小说氛围的营造上说,他营造了一种别致甚至有些滑稽的氛围,衬托出遥远对生活、对爱人真纯的爱,也写出了生活的真实和美好。(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四点即可得满分)三、名著阅读(5分)12.国王克劳狄斯觉察罪行败露,借哈姆莱特错杀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之事,假惺惺地送他去英国避难,(1分)却在国书中要求英王见到哈姆莱特后立刻将其处决。(1分)13.阴谋没有得逞。(1分)因为王子在途中偷拆开了随行者所带的密信,知道了其中的秘密,于是偷改了密信,让两个卖友的小人代自己去英国受死,他则潜回丹麦。(2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2分)14.D(A靥yàn—yè;B甘淋—甘霖;C萧鼓—箫鼓)15.B(B“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A 求田问舍:指只知道置办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志向。多含贬义。C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指人正当壮年。这样祝愿欠妥。D不知所云:不知道说得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误用为听话人听不懂) 16.A(B两面和一面不照应,去掉两个“否”或者两个“能否”。C“故乡都是山东济南人”主宾搭配不当,删去“的故乡”或“人”。D表意不明,在“两侧”后加上“各”)17.C18.刚才,我们陪伴情意缠绵的柳永感受了一种刻骨铭心的离别之苦,接下来,让我们来倾听旷世奇才苏东坡置身赤壁古战场时发出的奔放强音,请欣赏《念奴娇·赤壁怀古》。(符合两首词的内容给2分;具有过渡串联作用给2分;语句通顺给1分)19.(大前提:)老师深爱弟子才会给他穿自己的行头, (小前提:)桂娟姐给我穿了她的行头, (结论:)所以,桂娟姐是深爱我的。(答对一句给1分,答对两句给3分,答对三句给5分) 五、写作(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