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校车事故发生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校车运行风险防控措施校车是学生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为保障学生的安全出行,校车运行风险防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校车运行风险,并提出一些防控措施,以期减少校车运行风险,确保学生的安全。
一、校车运行风险概览校车运行风险主要包括安全驾驶、路况管理、车辆维护、学生上下车过程等方面。
其中,安全驾驶是保障校车运行的首要环节,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对校车安全至关重要。
路况管理是指在规范路线、遵守交通规则和制定紧急情况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车辆维护是确保校车正常运行和安全的关键,包括定期检查、保养、维修等方面。
学生上下车过程则包括学生的上车次序、站点安排、安全疏导等,目的是减少学生在上下车过程中的伤害风险。
二、安全驾驶为确保校车安全驾驶,驾驶员需要具备良好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
应该定期对校车驾驶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另外,驾驶员需要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确保能够从容应对紧急情况;还应加强对驾驶员的监管,严格执行交通规则,确保校车安全行驶。
三、路况管理校车运行过程中的路况管理需要合理规划路线、制定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以确保学生的安全。
首先,校方应合理规划校车路线,选择通行条件较好、交通流量较小的道路。
同时,应当制定校车优先通行的交通规定,以确保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顺畅。
四、车辆维护车辆维护是校车运行的基础,只有确保车辆在良好的状态下才能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
应定期对校车进行安全检查,包括制动系统、照明设备、胎压等方面。
同时,也需要定期对车辆进行保养和维修,确保校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五、学生上下车过程学生上下车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也不可忽视。
校车站点的设置应合理安排,保证学生安全上下车。
同时,应有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疏导,引导学生有序上下车,防止拥挤和意外发生。
此外,对于幼儿园和小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应配备专人协助他们上下车,确保他们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六、紧急情况应急处理预案在校车运行过程中,紧急情况的处理十分关键。
加强安全意识规范校车管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校车也逐渐成为了孩子上学的主要交通工具。
然而,校车事故频繁发生的情况使得家长们对校车安全问题始终存有担忧。
因此,为了确保学生乘坐校车的安全性,加强安全意识和规范校车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安全意识1. 培养安全意识。
学校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加学生对交通工具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家长也应该经常与孩子沟通,告知他们乘车的安全事项和注意事项,教育他们如何避免自己遭受意外伤害。
2. 建立安全机制。
学校应当多次组织校车安全培训和演习,让学生和驾驶员了解应急处理的方式和方法。
同时,应制定校车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所有人员都遵守。
3. 增加监督措施。
学校应该加强督促和检查,确保驾驶员和所有工作人员都严格执行安全制度。
如果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有力措施予以纠正,千万不能视而不见。
二、规范校车管理1. 驾驶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和考试,持有合法驾驶证,并必须严格按照交通规则行驶。
2. 校车必须保持良好的机械状态,在上路前进行仔细检查,确保车辆轮胎、制动、灯光、安全带、车窗、座椅等设备完好无损,并避免载重过多,以免给学生带来危险。
3. 校车必须设置标准化的装备,如安全锤、应急箱、灭火器、安全标识牌和疏散出口标识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应对。
4. 校车的乘客数量不应超过核定的座位数,以保证乘车安全。
5. 校车应严格按照预定的行车路线和时间表进行行驶,并在途中严格遵守各项交通规则,必要时应视情况调整路线,保证学生的时效性和安全性。
总之,加强安全意识和规范校车管理对于校车安全来说尤为关键。
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参与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从而保障学生的安全出行,建立一个安全、健康和温馨的校园环境。
幼儿园校车事故防范制度幼儿园校车事故防范制度1为确保校车的行车安全,切实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特制定校车驾驶员、看护人员管理制度:1、学校司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有关交通安全管理的规章规则。
2、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须携带有效驾驶证、行驶证及有关证件。
3、遵守交通规则,不违章驾车,不疲劳驾车。
4、保持车况良好,经常检查车辆运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按规定行车路线和停靠站点行车。
6、接送完幼儿后,在教师检查车辆后再一次检查车辆有没有遗漏幼儿及门窗。
7、接车教师提前10分钟做好接送幼儿准备工作,认真清点接送幼儿数量。
8、接送教师认真填写乘车幼儿花名册(上下车一一点名需家长确认签字)九、接送教师定期对幼儿进行乘车安全教育,杜绝在车内玩耍嬉戏。
9、家长未在接送地点等候、接回学生,可在附近打电话通知家长,或者将学生送回学校。
绝不可以让学生独自回家。
10、应熟悉每位接送学生家长之面孔,如果遇到陌生家长接着学生,要提高警觉,并向学生证实接着者之身份,若在不肯定的情况下,不可以其接走学生。
11、接送完幼儿做好车内卫生,并仔细查看车内有无遗漏幼儿或物件。
12、严格执行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违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幼儿园校车事故防范制度2为规范校车接送过程的管理,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避免错接、漏接情况的发生,特制订该制度:1、每次车辆出发前,驾驶员需全面检查车辆状况正常后方可出发。
校车定时参加年检和交管部门规定的审查。
驾驶员需带齐所有证照,保证良好的身体状况,不酒后驾驶和疲劳驾驶。
2、跟车老师必须在乘车前仔细对照乘车名单,与领队老师确认核实当日乘车名单及人数无误后,方可上车。
3、如有幼儿因特殊原因更改上、落点或改乘其它线路车辆,家长须于下午3点前通知幼儿园,跟车老师必须在当日记录中做特别说明,以免遗漏。
4、跟车老师在跟车过程中,必须对照乘车清单,确认每个站点上、落车的幼儿,并在每个相应的名字后打勾确认。
学校交通事故应急预案5篇学校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精选5篇在平凡的生活中,有时会突发意外事故,为了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和危害,就有可能需要事先制定应急预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校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学校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精选篇1一、事故预防1、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定期利用教职工例会、班会、晨会、升旗仪式等对全体教职工和学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
加强与交警部门的联系,定期请交警作交通法规讲座。
各班班主任要随时提醒学生遵守交通法规。
利用学校、教室内板报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2、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和公共秩序。
3、未满12周岁的学生不得骑自行车,未满16周岁的学生不得驾驶电动自行车。
4、经常检查交通工具的`安全性能。
5、集体行进时应排队,穿统一的校服,安排适当数量的老师参与管理。
6、骑自行车不准在道路上互相追逐、曲折竞驶、扶身并行及一手扶把、一手撑伞。
7、未满12周岁的学生不得乘坐两轮摩托车。
乘坐摩托车要戴好头盔。
8、特别注意雾天、雨天、雪天、冰冻天的交通安全。
二、事故应急处置程序1、获得学生在交通事故中受伤信息的任何人员,都应当在第一时间用最快方式向学校领导报告,报告内容最重要的是出事地点和人数,同时打110、120电话求援。
2、学校领导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立即向教育局和镇政府汇报。
3、学校应当及时与受伤学生家长联系,并派校级领导和班主任等到医院探视、慰问。
4、学校应当配合交通民警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5、及时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安抚工作,控制事态,维持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进行。
6、通知保险公司介入。
7、在事故原因没有调查清楚以前,不得私自向外界发布信息。
学校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精选篇2一、制订本预案的目的:为了预防和减少校车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乘车师生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精神,特制订本预案。
二、可能引发校车交通安全事故的原因:1.驾驶员疲劳驾车、超速超载、随意变道、闯禁令标志、应变能力差、驾技不熟练。
学校师生交通安全预防措施交通安全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尤其是在学校这个特殊的场所,师生交通安全预防措施是保障学生安全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学校师生交通安全预防措施。
一、规划安全通行路线学校应该合理规划安全通行路线,确保师生在校内的交通安全。
道路宽敞、整洁,有明确的指示标志和标线,避免交通阻塞。
同时,学校应设立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并确保它们的使用与管理。
人行道应宽敞,并有防滑措施,以减少学生摔倒的风险。
自行车道应明确标示,并设立隔离栏杆,避免车辆和行人的混合交通。
二、疏导交通学校应当采取措施疏导交通,确保师生的安全。
可以通过设立交通警示牌、引导员等方式,引导交通流向。
交通警示牌可以提醒师生注意交通安全,如减速慢行、禁止停靠等。
引导员可以协助交通安全,疏导车辆、指挥行人,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风险。
三、加强交通宣传教育学校应当加强交通宣传教育,在普及交通知识的同时,提高师生对交通安全的认知和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讲座、组织交通安全知识竞赛等方式,让师生了解交通法律法规和常见的交通事故原因。
此外,学校还可以制作宣传海报、悬挂标语,提醒师生注意交通安全。
四、建立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学校应当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管理机制,确保交通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
要成立交通安全委员会,由相关负责人和专家组成,负责制定学校交通安全的管理规定和措施。
此外,还要建立交通事故报备系统,及时上报并处理交通事故,以防止事故的扩大和后患的发生。
五、加强对交通设施的维护学校应当加强对交通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的完好和安全。
要定期检查和维修道路、人行道、自行车道、交通标志和标线等设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同时,学校还应当加强对自行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的管理,确保安全使用。
六、加强对违章行为的惩治学校应当加强对违章行为的管理和惩治,提高师生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
可以通过设立交通违章记录档案,记录违章行为的次数和情况。
对于违章行为较为严重的师生,可以进行警示教育,并视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
校车安全问题建议(优秀9篇)《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是为了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保障乘坐校车学生的人身安全制定。
书包范文为大家分享了校车安全问题建议(优秀9篇),希望能够给您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帮助。
如何安全乘坐校车篇一1、乘车学生必须准时到学校指定的地点候车,听从跟车老师和校车司机的安排,不允许擅自更改上下车的站点。
2、学生乘坐校车时要依次上车,按座位就坐,不可随便乱上车或乱坐位置。
3、学生乘车时不许大声喧哗、走动、把手和头探出窗外,以免发生意外。
严禁大声喧哗、打架,更不允许以大欺小、威胁或恐吓年龄小的学生。
4、校车未停稳,学生不能上下车。
一定要等校车停稳之后,在跟车老师的引领下才能依次上下校车。
5、严禁在校车上喝饮料、吃零食、乱吐痰或乱扔垃圾,要保持车内环境的清洁卫生。
6、学生在校车上的一切行动要听从跟车老师的安排和指挥,不能擅自要求司机中途停车或下车。
7、学生在乘坐校车时要文明礼貌、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和照顾,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
8、学生在下车后要及时回家,不在路途中逗留,未经家长允许,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外借宿。
关于校车安全问题知识篇二为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进一步规范校车和构建校车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校车驾驶员的安全意识,驾驶技能,应变能力,确保校车安全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加强规范校车管理。
二、按时参加年检和交管部门规定的审查,驾驶员需带齐所有证照,保证良好的身体状况,不酒后驾驶和疲劳驾驶。
三、按规定驾驶员必须参加交通管理培训,以及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学习活动。
四、加强专人随车制度的管理和教育。
1、学校“接送幼儿情况记录”的确认。
2、随车教师在跟车过程中,要对照校车幼儿名册,确认每个站点上、落车的幼儿,安全接送幼儿的上下车。
3、做好来园离园幼儿的迎护送工作。
(1)来园:要做好每个幼儿上车前的晨捡,简洁向家长了解孩子身体状况,并填写(2)随车教师在接幼儿来园后确认没有一个幼儿被遗留在车上后,组织幼儿洗手接受晨检,并负责把幼儿送到所在班级老师手中。
学校交通安全应急预案5篇学校交通安全应急预案5篇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努力保证校车交通营运安全,保障学生安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交通安全应急预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学校交通安全应急预案篇1为了预防和减少校车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乘车师生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精神,特制订校车交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可能引起校车交通事故的原因驾驶员疲劳驾车、超载、超速、随意变道、闯禁令标志、应变能力差、车容车况差、车辆安全性能差(特别是制动系统)等情况都是可能引发校车交通事故的原因。
二.预防方法和措施1.加强对驾驶员进行交通法规、安全行车的教育。
2.加强对乘车师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特别要教育幼儿不要把头手伸出车外。
3.选择经验丰富、驾驶技术熟练、驾龄较长、自觉守法的同志担任校车驾驶员。
4.选择认真负责的老师随车,做好幼儿的安全保护工作。
5.做好车辆例行保养工作,出车前要对车容车况,安全性能(特别是制动系统)进行检查。
6.不准违法超载、超速。
三.应急处理程序一旦发生校车交通事故,应按下列程序处理:1.报警。
2.报局办公室和业务科室(一般事故三天内报;重大事故立即报;可先口头后书面报告)3.处置乘车人员(另外调动车辆接送幼儿,换成车辆是,随车教师要看清周围交通、车辆行驶情况,避免发生新的交通事故;如有受伤者,要尽快及时送区级以上医院救治)4.通知家长。
学校交通安全应急预案篇2根据教育局关于加强校车安保工作相关要求,确保接送学生车辆的交通安全,确保乘车幼儿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现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方针,提高校车运营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校车各项管理制度,维护相关家庭的幸福安康和社会稳定。
二、责任分工:1、成立学校校车交通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小组2、明确各成员职责1、负责校车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学生安全负责,发现安全隐患或发生安全事故应积极处理,重大问题及时向园长汇报或者报警;阻止学生上车。
如何避免校车事故的发生
摘要:校车在个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本文以甘肃正宁校车为例,分析了我国校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希望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关键词:校车安全校车管理避免校车事故
一、案件概述
(一)甘肃省庆阳正宁县校车事故概述
2011年11月16日上午9时15分,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民办幼儿园校车(甘m-a4975黄色金杯面包车)由司机杨海军(已死亡)驾驶,搭载幼儿及教师63人(车辆限载9人),在榆林子镇西街道班门前,与向西行驶的陕d-72231东风牌自卸货车迎面相撞,造成交通事故,当场死亡5人。
死亡累计人数达到20余人,受伤者高达44名。
(二)由此引起的反思
校车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
针对校车事故频发的问题,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于2010年联合发布了我国首部强制性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相关部门也多次强调要确保校车安全。
那么,为何在诸多部门”过问”之下,校车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
1、漠视生命。
在甘肃这起校车事件中,事故校车核载9人,实际却载了64人,而且还逆向行驶。
学校特别是校车的驾驶员对生命的重视程度不够,是校车安全事件频出的一大原因。
在这漠视生命的
背后,却是民办幼儿园办学理念的缺失。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我们的希望。
现在大多数夫妇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对孩子的期望特别高,早早把孩子送往学校,希望能赢在起跑线上。
没想到幼儿园只为节省开支,漠视生命,将孩子们送上了不归路。
2、对校车的管理存在盲点。
我国对校车的管理不到位,这也是导致悲剧发生的原因之一。
校车应具有专业性,不同于简单的购买一部车子,修改一下就可以了。
同时对于驾驶人员也有严格的要求,比如驾驶技能。
而在这起案件中,驾驶人员不但严重超载,还违反交通法则,逆向行驶,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3、执法不严,处罚较轻。
对于超载现象,执法人员不好发现。
人都是走在车里面,从外面根本不好发现。
除非将车拦下,对之进行检查,但是不可能做到,只能是抽样检查。
即便是检查到了,也就是罚上几百块钱了事,根本起不到治本的作用。
二、我国校车事故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校车存在的问题
1.车体本身不达标。
目前学校校车大致分四大形式:学校自备车、学校租用客运公司的车、家长自行组合的车、私人或社会车辆和校办企业联合社会企业一起运营的车。
绝大多数公立学校的校车是后面三种方式,而大多数农民子弟的学校则采用社会运营的车辆。
学校普遍采用普通客车承载儿童,甚至在一些农村地区,农用三轮车、拖拉机和报废车辆都成为营运学生上下学的主要交通工具。
2.超载现象普遍。
我国校车存在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
农村地区,超载现象无处不在。
以陕西省铜川市红土镇为例,全镇只有一所中学,周末回家,一辆只能乘坐7人的昌河面包车竟然拉了17名学生。
这在我国不是个案,”19个座位的客车搭载79名小学生和学前儿童”等报道随处可见。
3.司机素质较低由于目前大量校车是社会车辆,归私人拥有,因此在运营过程中司机为争取利益最大化,在运营中往往不顾孩子的安全,违章驾驶、缺乏责任意识等现象尤为突出。
因违章驾驶发生交通事故、责任意识缺失使幼儿闷死的现象在全国频发。
4.共同管理无人负责。
在校车管理上,教育、公安、交通等部门实行的是共同管理、共同负责,然而最大的弊端就是导致无人管理、无人负责。
校车究竟隶属哪一个部门,在公安、教育、交通等部门没有明确的职权分工,校车管理还停留在自生自灭、自我管理的阶段。
5.无管理法规制度。
目前现有的校车标准由质检总局制定,而现实中实施校车系统需要教育、交通、公安等多部门配合,仅仅依靠某一部门是无法实现的。
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基本的校车管理法规制度。
(二)原因分析
从更深的角度来看,一是整个校车安全关系系统缺失,缺少校车相关法律,缺少对于责任人的明确。
目前,在校车问题上,国内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只有2007年发布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2010年发布的《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和《校车
标识》。
所以对于校车的安全性能没有一个法定的标准。
另一方面,校车问题和从2002年以来,在农村地区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相关。
在2002年以前,农村办学是以乡镇为主体,各个村都有小学,每个乡镇所在地都有初中。
但随着农村生源的减少以及经济结构的转变,农村办学主体开始上移,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撤点并校,学生上学的距离就变得越来越远。
这次的甘肃校车事件,也正是因为国家要大量普及学前教育,在乡村修建中心园,但是中心园与各家的距离较远。
家长为了省时省力,就让孩子坐校车。
三、如何避免校车事故的发生
校车安全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如何避免校车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的焦点问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甘肃校车事故发生后要求法制办在一个月内制定校车安全条例,出各地方也在探寻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首先,要提高全社会对校车超载危害性的认识。
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张柱庭指出:”为什么现在酒驾的危害性在社会上能有那么高的认知度,因为宣传起了很大的作用。
实际上酒驾造成的事故人数、案例要远远比超载低得多,但我们对超载、超限的认识确实不高。
”
其次,社会各界思想上都要高度重视。
思想指导着行动,校车的安全问题牵涉着各个方面。
至今我国没有校车安全实施条例,其重视程度就可见一般。
校车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不仅仅需要
一部条例,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不仅仅需要校方的贯彻执行。
还需要交通部门的严厉监管。
(二)加强立法,做到有法可依。
没有立法,发现违规了,轻些的罚一些钱就解决了,重点儿的,就罢一些官免一些职也就过去了。
等到风平浪静,没人关注了,也就官复原职了。
真正受害的还是平民百姓!一件事情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是因为它严重超出了人们的道德底线。
但是要避免这种事情的再次发生,在制度层面上,就要有相关的立法。
只有这样,人们才知道类似的情况出现了,该找谁反映,找谁负责,怎样才能得到心灵的慰藉。
(三)严格监管,责任明确。
现在的校车运营中,有一些是以政府为主体,但还有很多地方并不是以政府为主体。
比如,北京采用的是以公交公司或者客运公司为主体的运营模式。
这种模式中,公交公司作为专业运输企业成为了运营的主体。
这种模式中,采用的车辆一般是普通的公交车或者客车。
这些普通的客车虽然没有专业的校车安全性高,但只要有这政府各方面的政策支持,特别是交通方面提供便利,也能较好地保障学生的安全。
除了政府主导、公交主导外,还有一些地方的校车运营是以学校为主体。
这种模式,政府并不为学校提供车辆,只是对学校拥有的校车进行相应的管理。
但无论哪种都需要严格的监管。
谁来监督校车运行,谁来保证校车的正常运行秩序,都必须有明确的负责部门和负责人。
否则万一发生了事故,责任无从落实,
更不用说制定预防政策。
(四)因地制宜,找到适合本地的校车运营模式。
目前我国在校车的财政支持、道路行驶权利、以及校车是否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等各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根据这种实际情况,校车运营因地制宜就势在必行,选用符合当地实际的模式。
比如在一些学校稀少,收入水平还不错的城市,可以选择政府主导+标准化校车的模式;在一些大中城市,学校较多但距离比较远,交通条件受限的城市,可以考虑政府支持+公交/客运公司主导的模式;而在一些财政收入不是很多的地区,学校主导+政府规范的模式就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综合考虑不难看出,政府主导+标准化校车的模式是目前效果最好的模式。
但毋庸置疑,这种模式的运营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资金支持。
如果没有资金支持,这些模式也只是权宜之计。
作者简介:李红燕,女,山东聊城人,兰州大学研究生院法律硕士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