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四川省雅安市2016届中考数学复习测试题 一次函数的应用(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30.50 KB
- 文档页数:5
相交线与平行线3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是三条边上的点,EF∥AC,DF∥AB,∠B=45°,∠C=60°.则∠EFD=()A.80° B.75° C.70° D.65°2.如图,在△AB C中,AB=AC,过点A作AD∥BC.若∠1=70°,则∠BAC的大小为()A.30° B.40° C.50° D.70°3.如图,AB∥CD,EF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EP⊥EF,与∠EFD的平分线FP相交于点P,且∠BEP=50°,则∠EPF=()度.A.70 B.65 C.60 D.554.如图,直线a∥b,∠1=60°,∠2=40°,则∠3等于()A.40° B.60° C.80° D.100°5.如图,直线AB∥CD,直线EF分别与直线AB,CD相交于点G,H.若∠1=135°,则∠2的度数为()A.65° B.55° C.45° D.35°6.如图,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当∠2=38°时,∠1=()A.52° B.38° C.42° D.60°7.如图,直线a∥b,直角三角形ABC的顶点B在直线a上,∠C=90°,∠β=55°,则∠α的度数为()A.15° B.25° C.35° D.55°8.如图,BC⊥AE于点C,CD∥AB,∠B=40°,则∠ECD的度数是()A.70° B.60° C.50° D.40°9.如图,m∥n,直线l分别交m,n于点A,点B,AC⊥AB,AC交直线n于点C,若∠1=35°,则∠2等于()A.35° B.45°C.55° D.65°10.已知,AC∥ED,∠C=26°,∠CBE=37°,则∠BED的度数是()A.53° B.63° C.73° D.83°11.如图, AB∥EF,CD⊥EF,∠BAC=50°,则∠ACD=()A.120°B.130°C.140°D.150°12.如图,直线a∥b,一块含6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A=60°)按如图所示放置.若∠1=55°,则∠2的度数为()A.105°B.110°C.115°D.120°13.如图,将一块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矩形直尺的一组对边上.如果∠2=60°,那么∠1的度数为()A.60° B.50° C.40° D.30°14.如图,AB∥CD,∠A=50°,则∠1的大小是()A.50° B.120°C.130°D.150°15.如图,AB∥CD,EF平分∠AEG,若∠FGE=40°,那么∠EFG的度数为()A.35° B.40° C.70° D.140°16.如图,已知AB∥CD,若∠A=25°,∠E=40°,则∠C等于()A.40° B.65° C.115°D.25°17.如图,将三角形纸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20°,∠2=40°,则∠3等于()A.50° B.30°C.20°D.15°18.如图,直线l1,l2,l3交于一点,直线l4∥l1,若∠1=124°,∠2=88°,则∠3的度数为()A.26° B.36° C.46° D.56°19.如图,直线l1和直线l2被直线l所截,已知l1∥l2,∠1=70°,则∠2=()A.110°B.90° C.70° D.50°20.如图,把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50°,则∠2的度数为()A.50°B.40° C.30° D.25°21.如图,在△ABC中,点D是边AB上一点,点E是边AC上一点,且DE∥BC,∠B=40°,∠AED=60°,则∠A的度数是()A.100°B.90° C.80° D.70°22.如图,直线AB∥CD,直线EF与AB,CD相交于点E,F,∠BEF的平分线与CD相交于点N.若∠1=63°,则∠2=()A.64° B.63° C.60° D.54°二、填空题23.如图,AB∥CD,∠A=56°,∠C=27°,则∠E的度数为.24.如图,已知直线m∥n,∠1=100°,则∠2的度数为.25.如图,l∥m,∠1=120°,∠A=55°,则∠ACB的大小是.26.如图,AB∥CD,直线l分别与AB,CD相交,若∠1=50°,则∠2的度数为.27.如图,直线a∥b,∠1=110°,∠2=55°,则∠3的度数为.28.若直线a∥b,a⊥c,则直线b c.29.如图,已知l1∥l2,∠A=40°,∠1=60°,∠2= .30.如图,点A,C,F,B在同一直线上,CD平分∠ECB,FG∥CD.若∠ECA为α度,则∠GFB为度(用关于α的代数式表示).。
轴对称的性质3一、选择题1.如果将长为6cm,宽为5cm的长方形纸片折叠一次,那么这条折痕的长不可能是()A.8cm B.5cm C.5.5cm D.1cm2.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2,BE=EC,将正方形边CD沿DE折叠到DF,延长EF 交AB于G,连接DG,现在有如下4个结论:①△ADG≌△FDG;②GB=2AG;③△GDE∽△BEF;④S△BEF=.在以上4个结论中,正确的有()A.1 B.2 C.3 D.43.如图,在矩形OABC中,OA=8,OC=4,沿对角线OB折叠后,点A与点D重合,OD与BC 交于点E,则点D的坐标是()A.(4,8) B.(5,8) C.(,) D.(,)4.数学兴趣小组开展以下折纸活动:(1)对折矩形ABCD,使AD和BC重合,得到折痕EF,把纸片展平;(2)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M,同时得到线段BN.观察,探究可以得到∠ABM的度数是()A.25° B.30° C.36° D.45°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x轴交于点A(﹣2,0),与x轴夹角为30°,将△ABO沿直线AB翻折,点O的对应点C恰好落在双曲线y=(k≠0)上,则k的值为()A.4 B.﹣2 C.D.﹣6.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C,∠ABC=72°,现平行移动腰AB至DE后,再将△DCE沿DE折叠,得△DC′E,则∠EDC′的度数是()A.72° B.54° C.36° D.30°7.如图,在正方形纸片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折叠正方形纸片ABCD,使AD 落在BD上,点A恰好与BD上的F重合.展开后,折痕DE分别交AB,AC于点E,G.连接GF.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AGE=67.5° B.四边形AEFG是菱形C.BE=2OF D.S△DOG:S四边形OGEF=:18.已知:如图,在Rt△ABC中,∠ACB=90°,∠A<∠B,CM是斜边AB上的中线,将△ACM 沿直线CM折叠,点A落在点D处,如果CD恰好与AB垂直,那么∠A的度数是()A.30° B.40° C.50° D.60°9.用矩形纸片折出直角的平分线,下列折法正确的是()A. B.C. D.10.如图,点O是矩形ABCD的中心,E是AB上的点,沿CE折叠后,点B恰好与点O重合,若BC=3,则折痕CE的长为()A. B.C.D.61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BC=7,点E为BC上一动点,把△ABE沿AE折叠,当点B 的对应点B′落在∠ADC的角平分线上时,则点B′到BC的距离为()A.1或2 B.2或3 C.3或4 D.4或512.如图,在△ABC中,AB=AC,BC=24,tanC=2,如果将△ABC沿直线l翻折后,点B落在边AC的中点E处,直线l与边BC交于点D,那么BD的长为()A.13 B.C.D.12二、填空题13.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将△AOB沿直线AB翻折,得△ACB.若C(,),则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14.图1是一张可以折叠的小床展开后支撑起来放在地面的示意图,此时点A、B、C在同一直线上,且∠ACD=90°,图2是小床支撑脚CD折叠的示意图,在折叠过程中,△ACD变形为四边形ABC′D′,最后折叠形成一条线段BD″.(1)小床这样设计应用的数学原理是.(2)若AB:BC=1:4,则tan∠CAD的值是.15.矩形纸片ABCD,AB=9,BC=6,在矩形边上有一点P,且DP=3.将矩形纸片折叠,使点B 与点P重合,折痕所在直线交矩形两边于点E,F,则EF长为.16.如图,△ABC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BD为AC边上的高,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EF交BD于点D1,再将△BEF折叠,使点B于点D1重合,折痕GH交BD1于点D2,依次折叠,则BD n= .17.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点C与C′重合.若AB=3,则C′D的长为.18.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BC=3,点E是AB的中点.将△ACE沿CE折叠后得到△CEF,点A落在F点处,CF交AB于点O,连结BF,则四边形BCEF的面积是.19.如图,在△ABC中,∠ACB=90°,AB=5,BC=3,P是AB边上的动点(不与点B重合),将△BCP沿CP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B′CP,连接B′A,则B′A长度的最小值是.20.如图,在边长为+1的菱形ABCD中,∠A=60°,点E,F分别在AB,AD上,沿EF 折叠菱形,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G处,且EG⊥BD于点M,则EG的长为.2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16,点E在边AB上,AE=3,点F是边BC上不与点B,C 重合的一个动点,把△EBF沿EF折叠,点B落在B′处.若△CDB′恰为等腰三角形,则DB′的长为.22.如图,M、N分别是正方形ABCD边DC、AB的中点,分别以AE、BF为折痕,使点D、点C落在MN的点G处,则△ABG是三角形.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OA=3,OC=6,将△ABC沿对角线AC翻折,使点B落在点B′处,AB′与y轴交于点D,则点D的坐标为.2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点E、F分别是边BC、AD上一点,将矩形ABCD沿EF 折叠,使点C、D分别落在点C′、D′处.若C′E⊥AD,则EF的长为cm.2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5,在CD上任取一点E,连接BE,将△BCE沿BE折叠,使点C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F处,则CE的长为.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4),B(3,0),连接AB,将△AOB沿过点B 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x轴上的点A′处,折痕所在的直线交y轴正半轴于点C,则直线BC的解析式为.三、解答题27.如图,矩形纸片ABCD,将△AMP和△BPQ分别沿PM和PQ折叠(AP>AM),点A和点B 都与点E重合;再将△CQD沿DQ折叠,点C落在线段EQ上点F处.(1)判断△AMP,△BPQ,△CQD和△FDM中有哪几对相似三角形?(不需说明理由)(2)如果AM=1,sin∠DMF=,求AB的长.28.如图,将平行四边形ABCD沿对角线BD进行折叠,折叠后点C落在点F处,DF交AB于点E.(1)求证;∠EDB=∠EBD;(2)判断AF与DB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29.如图1,将矩形ABCD沿DE折叠,使顶点A落在DC上的点A′处,然后将矩形展平,沿EF折叠,使顶点A落在折痕DE上的点G处.再将矩形ABCD沿CE折叠,此时顶点B恰好落在DE上的点H处.如图2.(1)求证:EG=CH;(2)已知AF=,求AD和AB的长.30.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BD对折,点C落在E处,BE与AD相交于点F.若DE=4,BD=8.(1)求证:AF=EF;(2)求证:BF平分∠ABD.。
2016中考数学复习十二: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知识点1 正比例函数的概念①基本特征:形如;②条件:,自变量的指数为1;③自变量不能在分母上或根号下。
1. 已知函数(为常数)是正比例函数,则=2.下列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是:(1);(2);(3);(4);(5);(6);(7);(8)。
知识点2 一次函数的概念形如(,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时,即,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1. 下列函数①,②,③,④中,一次函数的个数为()A.4B.3C.2D.1知识点3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2015年陕西省)设正比例函数y=mx的图象经过点A(m,4),且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则m=()A. 2 B. -2 C. 4 D . -42.若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和点B,且当时,,则取值范围是()A、B、C、D、知识点4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若一次函数的函数值随的增大而减小,且图象与轴的负半轴相交,那么对和的符号判断正确的是()A.B.C.D.2(2014年四川资阳)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不经过下列哪个象限()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3.(2014?邵阳)已知点M(1,a)和点N(2,b)是一次函数y=﹣2x+1图象上的两点,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A.a>b B.a=b C.a<b D.以上都不对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次函数函数b=0时b≠0时解析式k>0,b>0函数图象k>0k>0,b<0k<0, b>0k<0k<0, b<0k>0 k>0函数性质k<0 k<0知识点5.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2,),B(0,3)和C(4,),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求出的值。
知识点6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其中_________是常数,那么y是x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____为零(填“能”或“不能”)。
直方图一、选择题1.王老师对本班40名学生的血型作了统计,列出如下的统计表,则本班A型血的人数是()A.16人B.14人C.4人D.6人2.小明统计了他家今年5月份打电话的次数及通话时间,并列出了频数分布表:则通话时间不超过15min的频率为()A.0.1 B.0.4 C.0.5 D.0.93.某棉纺厂为了解一批棉花的质量,从中随机抽取了20根棉花纤维进行测量,其长度x(单位:mm)的数据分布如下表所示,则棉花纤维长度的数据在8≤x<32这个范围的频率为()A.0.8 B.0.7 C.0.4 D.0.2二、填空题4.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某班50名学生的成绩分为六组,第一组到第四组的频数分别为6,8,9,12,第五组的频率是0.2,则第六组的频数是.5.我市今年中考数学学科开考时间是6月22日15时,数串“201506221500”中“0”出现的频数是.6.九年级(3)班共有50名同学,如图是该班一次体育模拟测试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满分为30分,成绩均为整数).若将不低于23分的成绩评为合格,则该班此次成绩达到合格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7.在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都匀市有40名同学进入复赛,把他们的成绩分为六组,第一组~第四组的人数分别为10,5,7,6,第五组的频率是0.2,则第六组的频率是.8.已知在一个样本中,50个数据分别落在5个组内,第一,二,三,四,五组数据的个数分别是2,8,15,20,5,则第四组频数为.9.“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自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来,学校师生的锻炼意识都增强了,某校有学生8200人,为了解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学校体育组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统计结果如表.表格中,m=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该校每天锻炼时间达到1小时的约有人.三、解答题(10.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状况的改善,我市的旅游业得到了高速发展,某旅游公司对我市一企业旅游年消费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随机抽取部分员工,记录每个人消费金额,并将调查数据适当调整,绘制成如图两幅尚不完整的表和图.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 ,b= ,c= .并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这次调查中,个人年消费金额的中位数出现在组;(3)若这个企业有3000多名员工,请你估计个人旅游年消费金额在6000元以上的人数.11.某校体育老师为了解该校八年级学生对球类运动项目的喜爱情况,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进行统计如下:请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表中的x的值为,y的值为(2)将本次参赛作品获得A等级的学生依次用A1,A2,A3,…表示,现该校决定从本次参赛作品中获得A等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两名学生谈谈他们的参赛体会,请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恰好抽到学生A1和A2的概率.15.我市某中学为备战省运会,在校运动队的学生中进行了全能选手的选拔,并将参加选拔学生的综合成绩分成四组,绘成了如下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表.根据图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参加活动选拔的学生共有人;表中m= ,n= ;(2)若将各组的组中值视为该组的平均值,请你估算参加选拔学生的平均成绩;(3)将第一组中的4名学生记为A、B、C、D,由于这4名学生的体育综合水平相差不大,现决定随机挑选其中两名学生代表学校参赛,试通过画树形图或列表的方法求恰好选中A和B的概率.。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1)一、选择题1.小兰画了一个函数y=x2+ax+b的图象如图,则关于x的方程x2+ax+b=0的解是()A.无解 B.x=1 C.x=﹣4 D.x=﹣1或x=42.下列关于二次函数y=ax2﹣2ax+1(a>1)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判断,正确的是()A.没有交点B.只有一个交点,且它位于y轴右侧C.有两个交点,且它们均位于y轴左侧D.有两个交点,且它们均位于y轴右侧3.二次函数y=a(x﹣4)2﹣4(a≠0)的图象在2<x<3这一段位于x轴的下方,在6<x<7这一段位于x轴的上方,则a的值为()A.1 B.﹣1 C.2 D.﹣24.若二次函数y=x2+bx的图象的对称轴是经过点(2,0)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则关于x的方程x2+bx=5的解为()A.x1=0,x2=4 B.x1=1,x2=5 C.x1=1,x2=﹣5 D.x1=﹣1,x2=55.已知抛物线y=﹣x2+x+6与x轴交于点A,点B,与y轴交于点C.若D为AB的中点,则CD的长为()A. B. C. D.6.如图,抛物线y=﹣2x2+8x﹣6与x轴交于点A、B,把抛物线在x轴及其上方的部分记作C1,将C1向右平移得C2,C2与x轴交于点B,D.若直线y=x+m与C1、C2共有3个不同的交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A.﹣2<m< B.﹣3<m<﹣C.﹣3<m<﹣2 D.﹣3<m<﹣7.二次函数y=x2+x+c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A(x1,0),B(x2,0),且x1<x2,点P(m,n)是图象上一点,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当n<0时,m<0 B.当n>0时,m>x2C.当n<0时,x1<m<x2D.当n>0时,m<x18.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2,0)和(4,0)两点,当函数值y>0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2 B.﹣2<x<4 C.x>0 D.x>49.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的是()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10.已知抛物线y=x2﹣x﹣1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m,0),则代数式m2﹣m+2014的值为()A.2012 B.2013 C.2014 D.201511.“如果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公共点,那么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解决下面问题:若m、n(m<n)是关于x的方程1﹣(x﹣a)(x﹣b)=0的两根,且a<b,则a、b、m、n的大小关系是()A.m<a<b<n B.a<m<n<b C.a<m<b<n D.m<a<n<b12.设二次函数y1=a(x﹣x1)(x﹣x2)(a≠0,x1≠x2)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2=dx+e(d≠0)的图象交于点(x1,0),若函数y=y1+y2的图象与x轴仅有一个交点,则()A.a(x1﹣x2)=d B.a(x2﹣x1)=d C.a(x1﹣x2)2=d D.a(x1+x2)2=d13.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x1,0)、(x2,0),且x1<x2,图象上有一点M(x0,y0),在x轴下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a(x0﹣x1)(x0﹣x2)<0 B.a>0C.b2﹣4ac≥0 D.x1<x0<x214.二次函数y=ax2+bx+c(a≠0,a,b,c为常数)的图象如图,ax2+bx+c=m有实数根的条件是()A.m≥﹣2 B.m≥5 C.m≥0 D.m>4二、填空题15.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3x﹣1=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都在﹣1和0之间(不包括﹣1和0),则a的取值范围是.16.已知抛物线p:y=ax2+bx+c的顶点为C,与x轴相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左侧),点C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C′,我们称以A为顶点且过点C′,对称轴与y轴平行的抛物线为抛物线p的“梦之星”抛物线,直线AC′为抛物线p的“梦之星”直线.若一条抛物线的“梦之星”抛物线和“梦之星”直线分别是y=x2+2x+1和y=2x+2,则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为.17.如图,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是过点(1,0)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若点P(4,0)在该抛物线上,则4a﹣2b+c的值为.18.已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A,B两点,若点A的坐标为(﹣2,0),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则线段AB的长为.19.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公共点是(﹣4,0),(2,0),则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20.已知抛物线y=x2﹣k的顶点为P,与x轴交于点A,B,且△ABP是正三角形,则k的值是.三、解答题21.已知抛物线y=(x﹣m)2﹣(x﹣m),其中m是常数.(1)求证:不论m为何值,该抛物线与x轴一定有两个公共点;(2)若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①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②把该抛物线沿y轴向上平移多少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抛物线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22.如图,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1,0),B(3,0).请解答下列问题:(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E(2,m)在抛物线上,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H,点F是AE中点,连接FH,求线段FH的长.注: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是x=﹣.23.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3)x﹣m=0.(1)试判断原方程根的情况;(2)若抛物线y=x2﹣(m﹣3)x﹣m与x轴交于A(x1,0),B(x2,0)两点,则A,B两点间的距离是否存在最大或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友情提示:AB=|x2﹣x1|)24.已知关于x的方程kx2+(2k+1)x+2=0.(1)求证:无论k取任何实数时,方程总有实数根;(2)当抛物线y=kx2+(2k+1)x+2图象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均为整数,且k为正整数时,若P (a,y1),Q(1,y2)是此抛物线上的两点,且y1>y2,请结合函数图象确定实数a的取值范围;(3)已知抛物线y=kx2+(2k+1)x+2恒过定点,求出定点坐标.25.已知二次函数y=﹣x2+2x+m.(1)如果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2)如图,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A(3,0),与y轴交于点B,直线AB与这个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交于点P,求点P的坐标.26.如图,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3,0)和B(1,0)两点,交y轴于点C(0,3),点C、D是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一对对称点,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B、D.(1)请直接写出D点的坐标.(2)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3)根据图象直接写出使一次函数值大于二次函数值的x的取值范围.27.抛物线y=x2﹣4x+3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点C是此抛物线的顶点.(1)求点A、B、C的坐标;(2)点C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一、选择题1. (2015四川省自贡市,8,4分)小刚以4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车5分,在原地休息了6分,然后以500米/分的速度骑回出发地.下列函数图象能表达这-过程的是 ························· ( )【答案】C2. (2015四川省巴中市,7,3分)小张的爷爷每天见识体育锻炼,星期天爷爷从家里跑步到公园,打了一会儿太极拳,然后沿原路慢步走到家,下面能反映当天爷爷离家的距离y (米)与时间(分钟)之间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答案】 B .3. (2015重庆B 卷,11,4分)某星期天下午,小强和同学小明相约在某公共汽车站一起乘车回学校,小强从家出发先步行到车站,等小明到了后两人一起乘公共汽车回到学校.图中折线表示小强离开家的路程y (公里)和所用时间x (分)之间的函数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小强从家到公共汽车站步行了2公里 B .小强在公共汽车站等小明用了10分钟 C .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是30公里/小时 D .小强乘公共汽车用了20分钟 【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象的第一段表示小强步行到车站,用时20分钟,步行了2公里;第二段表示小强在车站等小明,用时30-20=10分钟,此段时间行程为0;第三段表示两个一起乘公共汽车到学校,用时60-30=30分钟=0.5小时,此段时间的行程为17-2=15公里,所以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为30公里/小时.故选D.y 11题图(分)(公里)172603020O4. (2015山东省聊城市,11,3分)小亮家与姥姥家相距24千米,小亮8:00从家出发,骑自行车去姥姥家,妈妈8:30从家出发,乘车沿相同路线去姥姥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小亮和妈妈的行进路程S (km )与北京时间t (时)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得到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小亮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2km/hB.妈妈比小亮提前0.5小时到达姥姥家C.妈妈在距家12km 处追上小亮D.9:30妈妈追上小亮50.411150.5Ot (分) v (千米/分) A50.411150.5O t (分) v (千米/分) B(千米)521115O t (分) Cs (千米)521115O t (分)3Ds【答案】D【解析】妈妈追上小亮反映在图象上就是两人行进的路程与时间关系的函数图象的交点,由图象可知交点在时间为9时,所以妈妈在9点时追上小亮。
2016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2016的相反数是()A.﹣2016 B.2016 C.﹣D.【考点】相反数.【分析】直接利用互为相反数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解答】解:∵2006+(﹣2006)=0,∴﹣2016的相反数是:2006.故选:B.2.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A.(a+b)2=a2+b2 B.x2•x3=x6C.x2+x3=x5D.(a3)3=a9【考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完全平方公式.【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判断A;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判断B;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判断C;根据幂的乘方法则判断D.【解答】解:A、(a+b)2=a2+2ab+b2,故本选项错误;B、x2•x3=x5,故本选项错误;C、x2与x3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本选项错误;D、(x3)3=x9,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3.已知a2+3a=1,则代数式2a2+6a﹣1的值为()A.0 B.1 C.2 D.3【考点】代数式求值.【分析】直接利用已知将原式变形,进而代入代数式求出答案.【解答】解:∵a2+3a=1,∴2a2+6a﹣1=2(a2+3a)﹣1=2×1﹣1=1.故选:B.4.已知△ABC顶点坐标分别是A(0,6),B(﹣3,﹣3),C(1,0),将△ABC平移后顶点A的对应点A1的坐标是(4,10),则点B的对应点B1的坐标为()A.(7,1)B.B(1,7)C.(1,1)D.(2,1)【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根据点A的坐标以及平移后点A的对应点A1的坐标可以找出三角形平移的方向与距离,再结合点B的坐标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点A(0,6)平移后的对应点A1为(4,10),4﹣0=4,10﹣6=4,∴△ABC向右平移了4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了4个单位长度,∴点B的对应点B1的坐标为(﹣3+4,﹣3+4),即(1,1).故选C.5.将如图绕AB边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俯视图为()A.B.C.D.【考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点、线、面、体.【分析】根据旋转抽象出该几何体,俯视图即从上向下看,看到的棱用实线表示;实际存在,没有被其他棱挡住,看不到的棱用虚线表示.【解答】解:将该图形绕AB旋转一周后是由上面一个圆锥体、下面一个圆柱体的组合而成的几何体,从上往下看其俯视图是外面一个实线的大圆(包括圆心),里面一个虚线的小圆,故选:B.6.某校为开展第二课堂,组织调查了本校150名学生各自最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制成了如下扇形统计图,则在该被调查的学生中,跑步和打羽毛球的学生人数分别是()A.30,40 B.45,60 C.30,60 D.45,40【考点】扇形统计图.【分析】先求出打羽毛球学生的比例,然后用总人数×跑步和打羽毛球学生的比例求出人数.【解答】解:由题意得,打羽毛球学生的比例为:1﹣20%﹣10%﹣30%=40%,则跑步的人数为:150×30%=45,打羽毛球的人数为:150×40%=60.故选B.7.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8=0的一个实数根为2,则另一实数根及m的值分别为()A.4,﹣2 B.﹣4,﹣2 C.4,2 D.﹣4,2【考点】根与系数的关系.【分析】根据题意,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式列出关系式,确定出另一根及m的值即可.【解答】解: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式得:2x2=﹣8,2+x2=﹣m=﹣2,解得:x2=﹣4,m=2,则另一实数根及m的值分别为﹣4,2,故选D8.如图所示,底边BC为2,顶角A为120°的等腰△ABC中,DE垂直平分AB于D,则△ACE的周长为()A.2+2B.2+C.4 D.3【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过A作AF⊥BC于F,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C=30°,得到AB=AC=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BE=AE,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过A作AF⊥BC于F,∵AB=AC,∠A=120°,∴∠B=∠C=30°,∴AB=AC=2,∵DE垂直平分AB,∴BE=AE,∴AE+CE=BC=2,∴△ACE的周长=AC+AE+CE=AC+BC=2+2,故选:A.9.如图,四边形ABCD的四边相等,且面积为120cm2,对角线AC=24cm,则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A.52cm B.40cm C.39cm D.26cm【考点】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可定四边形ABCD为菱形,连接AC、BD相交于点O,则可求得BD的长,在Rt △AOB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AB的长,从而可求得四边形ABCD的周长.【解答】解:如图,连接AC、BD相交于点O,∵四边形ABCD的四边相等,∴四边形ABCD为菱形,=AC•BD,∴AC⊥BD,S四边形ABCD∴×24BD=120,解得BD=10cm,∴OA=12cm,OB=5cm,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B==13(cm),∴四边形ABCD的周长=4×13=52(cm),故选A.10.“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雅安芦山4•20地震后,某单位为一中学捐赠了一批新桌椅,学校组织初一年级200名学生搬桌椅.规定一人一次搬两把椅子,两人一次搬一张桌子,每人限搬一次,最多可搬桌椅(一桌一椅为一套)的套数为()A.60 B.70 C.80 D.90【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分析】设可搬桌椅x套,即桌子x张、椅子x把,则搬桌子需2x人,搬椅子需人,根据总人数列不等式求解可得.【解答】解:设可搬桌椅x套,即桌子x张、椅子x把,则搬桌子需2x人,搬椅子需人,根据题意,得:2x+≤200,解得:x≤80,∴最多可搬桌椅80套,故选:C.11.若式子+(k﹣1)0有意义,则一次函数y=(1﹣k)x+k﹣1的图象可能是()A.B.C.D.【考点】一次函数的图象;零指数幂;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先求出k的取值范围,再判断出1﹣k及k﹣1的符号,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式子+(k﹣1)0有意义,∴,解得k>1,∴1﹣k<0,k﹣1>0,∴一次函数y=(1﹣k)x+k﹣1的图象过一、二、四象限.故选C.12.如图,在矩形ABCD中,AD=6,AE⊥BD,垂足为E,ED=3BE,点P、Q分别在BD,AD上,则AP+PQ的最小值为()A.2 B.C.2D.3【考点】矩形的性质;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分析】在Rt△ABE中,利用三角形相似可求得AE、DE的长,设A点关于BD的对称点A′,连接A′D,可证明△ADA′为等边三角形,当PQ⊥AD时,则PQ最小,所以当A′Q⊥AD时AP+PQ最小,从而可求得AP+PQ的最小值等于DE的长,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设BE=x,则DE=3x,∵四边形ABCD为矩形,且AE⊥BD,∴△ABE∽△DAE,∴AE2=BE•DE,即AE2=3x2,∴AE=x,在Rt△ADE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D2=AE2+DE2,即62=(x)2+(3x)2,解得x=,∴AE=3,DE=3,如图,设A点关于BD的对称点为A′,连接A′D,PA′,则A′A=2AE=6=AD,AD=A′D=6,∴△AA′D是等边三角形,∵PA=PA′,∴当A′、P、Q三点在一条线上时,A′P+PQ最小,又垂线段最短可知当PQ⊥AD时,A′P+PQ最小,∴AP+PQ=A′P+PQ=A′Q=DE=3,故选D.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3.1.45°=87′.【考点】度分秒的换算.【分析】直接利用度分秒的转化将0.45°转会为分即可.【解答】解:1.45°=60′+0.45×60′=87′.故答案为:87′.14.P为正整数,现规定P!=P(P﹣1)(P﹣2)…×2×1.若m!=24,则正整数m=4.【考点】有理数的乘法.【分析】根据规定p!是从1,开始连续p个整数的积,即可.【解答】解:∵P!=P(P﹣1)(P﹣2)…×2×1=1×2×3×4××(p﹣2)(p﹣1),∴m!=1×2×3×4×…×(m﹣1)m=24,∴m=4,故答案为4.15.一书架有上下两层,其中上层有2本语文1本数学,下层有2本语文2本数学,现从上下层随机各取1本,则抽到的2本都是数学书的概率为.【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分析】通过列表列出所有可能结果,找到使该事件发生的结果数,根据概率公式计算可得.【解答】解:列表如下图:语语数语语、语语、语语、数语语、语语、语语、数数数、语数、语数、数数数、语数、语数、数由表格可知,现从上下层随机各取1本,共有12种等可能结果,其中抽到的2本都是数学书的有2种结果,∴抽到的2本都是数学书的概率为=,故答案为:.16.如图,在△ABC中,AB=AC=10,以AB为直径的⊙O与BC交于点D,与AC交于点E,连OD交BE于点M,且MD=2,则BE长为8.【考点】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连接AD,由圆周角定理得出∠AEB=∠ADB=90°,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D=CD,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OD∥AC,CE=2MD=4,求出AE,再由勾股定理求出BE即可.【解答】解:连接AD,如图所示:∵以AB为直径的⊙O与BC交于点D,∴∠AEB=∠ADB=90°,即AD⊥BC,∵AB=AC,∴BD=CD,∵OA=OB,∴OD∥AC,∴BM=EM,∴CE=2MD=4,∴AE=AC﹣CE=6,∴BE==;故答案为:8.17.已知a+b=8,a2b2=4,则﹣ab=28或36.【考点】完全平方公式.【分析】根据条件求出ab,然后化简﹣ab=﹣2ab,最后代值即可.【解答】解:﹣ab=﹣ab=﹣ab﹣ab=﹣2ab∵a2b2=4,∴ab=±2,①当a+b=8,ab=2时,﹣ab=﹣2ab=﹣2×2=28,②当a+b=8,ab=﹣2时,﹣ab=﹣2ab=﹣2×(﹣2)=36,故答案为28或36.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9分)18.(1)计算:﹣22+(﹣)﹣1+2sin60°﹣|1﹣|(2)先化简,再求值:(﹣x﹣1)÷,其中x=﹣2.【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实数的运算;负整数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1)分别根据有理数乘方的法则、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及绝对值的性质计算出各数,再根据实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进行计算即可;(2)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除法,最后把x=﹣2代入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1)原式=﹣4﹣3+2×﹣(﹣1)=﹣4﹣3+﹣+1=﹣7+1=﹣6.(2)原式=[﹣(x+1)]•=•﹣(x+1)•=1﹣(x﹣1)=1﹣x+1=2﹣x.当x=﹣2时,原式=2+2=4.19.解下列不等式组,并将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分析】先分别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其公共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解答】解:由①得,x<﹣1,由②得,x≤2,故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1在数轴上表示为:20.甲乙两人进行射击训练,两人分别射击12次,如图分别统计了两人的射击成绩,已知2=,平均成绩=8.5.甲射击成绩的方差S甲(1)根据图上信息,估计乙射击成绩不少于9环的概率是多少?(2)求乙射击的平均成绩的方差,并据此比较甲乙的射击“水平”.S2= [(x1﹣)2+(x2﹣)2…(x n﹣)2].【考点】概率公式;方差.【分析】(1)根据条形统计图求出乙的射击总数与不少于9环的次数,根据概率公式即可得出结论;(2)求出乙的平均成绩及方差,再与甲的平均成绩及方差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1)∵由图可知,乙射击的总次数是12次,不少于9环的有7次,∴乙射击成绩不少于9环的概率=;(2)==8.5(环),= [(7﹣8.5)2×2+(8﹣8.5)2×3+(9﹣8.5)2×6+(10﹣8.5)2]==.∵=,<,∴甲的射击成绩更稳定.21.我们规定:若=(a,b),=(c,d),则•=ac+bd.如=(1,2),=(3,5),则=1×3+2×5=13.(1)已知=(2,4),=(2,﹣3),求;(2)已知=(x﹣a,1),=(x﹣a,x+1),求y=,问y=的函数图象与一次函数y=x﹣1的图象是否相交,请说明理由.【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根的判别式;一次函数的性质.【分析】(1)直接利用=(a,b),=(c,d),则•=ac+bd,进而得出答案;(2)利用已知的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再联立方程,结合根的判别式求出答案.【解答】解:(1)∵=(2,4),=(2,﹣3),∴=2×2+4×(﹣3)=﹣8;(2)∵=(x﹣a,1),=(x﹣a,x+1),∴y==(x﹣a)2+(x+1)=x2﹣(2a﹣1)x+a2+1∴y=x2﹣(2a﹣1)x+a2+1联立方程:x2﹣(2a﹣1)x+a2+1=x﹣1,化简得:x2﹣2ax+a2+2=0,∵△=b2﹣4ac=﹣8<0,∴方程无实数根,两函数图象无交点.22.已知Rt△ABC中,∠B=90°,AC=20,AB=10,P是边AC上一点(不包括端点A、C),过点P作PE⊥BC于点E,过点E作EF∥AC,交AB于点F.设PC=x,PE=y.(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是否存在点P使△PEF是Rt△?若存在,求此时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分析】(1)在Rt△ABC中,根据三角函数可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分三种情况:①如图1,当∠FPE=90°时,②如图2,当∠PFE=90°时,③当∠PEF=90°时,进行讨论可求x的值.【解答】解:(1)在Rt△ABC中,∠B=90°,AC=20,AB=10,∴sinC=,∵PE⊥BC于点E,∴sinC==,∵PC=x,PE=y,∴y=x(0<x<20);(2)存在点P使△PEF是Rt△,①如图1,当∠FPE=90°时,四边形PEBF是矩形,BF=PE=x,四边形APEF是平行四边形,PE=AF=x,∵BF+AF=AB=10,∴x=10;②如图2,当∠PFE=90°时,Rt△APF∽Rt△ABC,∠ARP=∠C=30°,AF=40﹣2x,平行四边形AFEP中,AF=PE,即:40﹣2x=x,解得x=16;③当∠PEF=90°时,此时不存在符合条件的Rt△PEF.综上所述,当x=10或x=16,存在点P使△PEF是Rt△.23.已知直线l1:y=x+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且与双曲线y=交于点C(1,a).(1)试确定双曲线的函数表达式;(2)将l1沿y轴翻折后,得到l2,画出l2的图象,并求出l2的函数表达式;(3)在(2)的条件下,点P是线段AC上点(不包括端点),过点P作x轴的平行线,分别交l2于点M,交双曲线于点N,求S△AMN的取值范围.【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分析】(1)令x=1代入一次函数y=x+3后求出C的坐标,然后把C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即可求出k的值;(2)设直线l2与x轴交于D,由题意知,A与D关于y轴对称,所以可以求出D的坐标,再把B点坐标代入y=ax+b即可求出直线l2的解析式;(3)设M的纵坐标为t,由题意可得M的坐标为(3﹣t,t),N的坐标为(,t),进而得MN=+t﹣3,又可知在△ABM中,MN边上的高为t,所以可以求出S△AMN与t的关系式.【解答】解:(1)令x=1代入y=x+3,∴y=1+3=4,∴C(1,4),把C(1,4)代入y=中,∴k=4,∴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2)如图所示,设直线l2与x轴交于点D,由题意知:A与D关于y轴对称,∴D的坐标为(3,0),设直线l2的解析式为:y=ax+b,把D与B的坐标代入上式,得:,∴解得:,∴直线l2的解析式为:y=﹣x+3;(3)设M(3﹣t,t),∵点P在线段AC上移动(不包括端点),∴0<t<4,∴PN∥x轴,∴N的纵坐标为t,把y=t代入y=,∴x=,∴N的坐标为(,t),∴MN=﹣(3﹣t)=+t﹣3,过点A作AE⊥PN于点E,∴AE=t,∴S△AMN=AE•MN,=t(+t﹣3)=t2﹣t+2=(t﹣)2+,由二次函数性质可知,当0≤t≤时,S△AMN随t的增大而减小,当<t≤4时,S△AMN 随t的增大而增大,∴当t=时,S△AMN可取得最小值为,当t=4时,S△AMN可取得最大值为4,∵0<t<4∴≤S△AMN<4.24.如图1,AB是⊙O的直径,E是AB延长线上一点,EC切⊙O于点C,OP⊥AO交AC 于点P,交EC的延长线于点D.(1)求证:△PCD是等腰三角形;(2)CG⊥AB于H点,交⊙O于G点,过B点作BF∥EC,交⊙O于点F,交CG于Q点,连接AF,如图2,若sinE=,CQ=5,求AF的值.【考点】切线的性质;垂径定理.【分析】(1)连接OC,由切线性质和垂直性质得∠1+∠3=90°、∠2+∠4=90°,继而可得∠3=∠5得证;(2)连接OC、BC,先根据切线性质和平行线性质及垂直性质证∠BCG=∠QBC得QC=QB=5,而sinE=sin∠ABF=,可知QH=3、BH=4,设圆的半径为r,在RT在△OCH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r的值,在RT△ABF中根据三角函数可得答案.【解答】解:(1)连接OC,∵EC切⊙O于点C,∴OC⊥DE,∴∠1+∠3=90°,又∵OP⊥OA,∴∠2+∠4=90°,∵OA=OC,∴∠1=∠2,∴∠3=∠4,又∵∠4=∠5,∴∠3=∠5,∴DP=DC,即△PCD为等腰三角形.(2)如图2,连接OC、BC,∵DE与⊙O相切于点E,∴∠OCB+∠BCE=90°,∵OC=OB,∴∠OCB=∠OBC,∴∠OBC+∠BCE=90°,又∵CG⊥AB,∴∠OBC+∠BCG=90°,∴∠BCE=∠BCG,∵BF∥DE,∴∠BCE=∠QBC,∴∠BCG=∠QBC,∴QC=QB=5,∵BF∥DE,∴∠ABF=∠E,∵sinE=,∴sin∠ABF=,∴QH=3、BH=4,设⊙O的半径为r,∴在△OCH中,r2=82+(r﹣4)2,解得:r=10,又∵∠AFB=90°,sin∠ABF=,∴AF=12.2016年8月4日。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3一、选择题1.小兰画了一个函数y=x2+ax+b的图象如图,则关于x的方程x2+ax+b=0的解是()A.无解 B.x=1 C.x=﹣4 D.x=﹣1或x=42.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2,0)和(4,0)两点,当函数值y>0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2 B.﹣2<x<4 C.x>0 D.x>43.下列关于二次函数y=ax2﹣2ax+1(a>1)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判断,正确的是()A.没有交点B.只有一个交点,且它位于y轴右侧C.有两个交点,且它们均位于y轴左侧D.有两个交点,且它们均位于y轴右侧4.二次函数y=a(x﹣4)2﹣4(a≠0)的图象在2<x<3这一段位于x轴的下方,在6<x <7这一段位于x轴的上方,则a的值为()A.1 B.﹣1 C.2 D.﹣25.二次函数y=x2+x+c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A(x1,0),B(x2,0),且x1<x2,点P (m,n)是图象上一点,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当n<0时,m<0 B.当n>0时,m>x2C.当n<0时,x1<m<x2D.当n>0时,m<x16.如图,抛物线y=﹣2x2+8x﹣6与x轴交于点A、B,把抛物线在x轴及其上方的部分记作C1,将C1向右平移得C2,C2与x轴交于点B,D.若直线y=x+m与C1、C2共有3个不同的交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A.﹣2<m< B.﹣3<m<﹣C.﹣3<m<﹣2 D.﹣3<m<﹣7.已知抛物线y=﹣x2+x+6与x轴交于点A,点B,与y轴交于点C.若D为AB的中点,则CD的长为()A. B. C. D.8.若二次函数y=x2+bx的图象的对称轴是经过点(2,0)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则关于x 的方程x2+bx=5的解为()A.x1=0,x2=4 B.x1=1,x2=5 C.x1=1,x2=﹣5 D.x1=﹣1,x2=59.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的是()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10.已知抛物线y=x2﹣x﹣1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m,0),则代数式m2﹣m+2014的值为()A.2012 B.2013 C.2014 D.201511.“如果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公共点,那么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解决下面问题:若m、n(m<n)是关于x的方程1﹣(x﹣a)(x﹣b)=0的两根,且a<b,则a、b、m、n的大小关系是()A.m<a<b<n B.a<m<n<b C.a<m<b<n D.m<a<n<b12.设二次函数y1=a(x﹣x1)(x﹣x2)(a≠0,x1≠x2)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2=dx+e(d≠0)的图象交于点(x1,0),若函数y=y1+y2的图象与x轴仅有一个交点,则()A.a(x1﹣x2)=d B.a(x2﹣x1)=d C.a(x1﹣x2)2=d D.a(x1+x2)2=d13.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x1,0)、(x2,0),且x1<x2,图象上有一点M(x0,y0),在x轴下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x0﹣x1)(x0﹣x2)<0 B.a>0C.b2﹣4ac≥0 D.x1<x0<x214.二次函数y=ax2+bx+c(a≠0,a,b,c为常数)的图象如图,ax2+bx+c=m有实数根的条件是()A.m≥﹣2 B.m≥5 C.m≥0 D.m>4二、填空题15.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3x﹣1=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都在﹣1和0之间(不包括﹣1和0),则a的取值范围是.16.已知抛物线p:y=ax2+bx+c的顶点为C,与x轴相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左侧),点C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C′,我们称以A为顶点且过点C′,对称轴与y轴平行的抛物线为抛物线p的“梦之星”抛物线,直线AC′为抛物线p的“梦之星”直线.若一条抛物线的“梦之星”抛物线和“梦之星”直线分别是y=x2+2x+1和y=2x+2,则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为.17.如图,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是过点(1,0)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若点P(4,0)在该抛物线上,则4a﹣2b+c的值为.18.已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A,B两点,若点A的坐标为(﹣2,0),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则线段AB的长为.19.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公共点是(﹣4,0),(2,0),则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20.已知抛物线y=x2﹣k的顶点为P,与x轴交于点A,B,且△ABP是正三角形,则k的值是.三、解答题21.已知二次函数y=﹣x2+2x+m.(1)如果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2)如图,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A(3,0),与y轴交于点B,直线AB与这个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交于点P,求点P的坐标.22.已知抛物线y=(x﹣m)2﹣(x﹣m),其中m是常数.(1)求证:不论m为何值,该抛物线与x轴一定有两个公共点;(2)若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①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②把该抛物线沿y轴向上平移多少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抛物线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23.已知关于x的方程kx2+(2k+1)x+2=0.(1)求证:无论k取任何实数时,方程总有实数根;(2)当抛物线y=kx2+(2k+1)x+2图象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均为整数,且k为正整数时,若P(a,y1),Q(1,y2)是此抛物线上的两点,且y1>y2,请结合函数图象确定实数a的取值范围;(3)已知抛物线y=kx2+(2k+1)x+2恒过定点,求出定点坐标.24.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3)x﹣m=0.(1)试判断原方程根的情况;(2)若抛物线y=x2﹣(m﹣3)x﹣m与x轴交于A(x1,0),B(x2,0)两点,则A,B两点间的距离是否存在最大或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友情提示:AB=|x2﹣x1|)25.如图,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1,0),B(3,0).请解答下列问题:(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E(2,m)在抛物线上,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H,点F是AE中点,连接FH,求线段FH的长.注: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是x=﹣.26.如图,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3,0)和B(1,0)两点,交y轴于点C(0,3),点C、D是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一对对称点,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B、D.(1)请直接写出D点的坐标.(2)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3)根据图象直接写出使一次函数值大于二次函数值的x的取值范围.27.抛物线y=x2﹣4x+3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点C是此抛物线的顶点.(1)求点A、B、C的坐标;(2)点C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8.已知二次函数y=x2﹣4x+3.(1)用配方法求其图象的顶点C的坐标,并描述该函数的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减而变化的情况;(2)求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A,B的坐标,及△ABC的面积.29.如图,抛物线y=﹣x2+2x+c与x轴交于A,B两点,它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N,过顶点M作ME⊥y轴于点E,连结BE交MN于点F,已知点A的坐标为(﹣1,0).(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M的坐标.(2)求△EMF与△BNF的面积之比.30.已知二次函数y=x2﹣2mx+m2+3(m是常数).(1)求证:不论m为何值,该函数的图象与x轴没有公共点;(2)把该函数的图象沿y轴向下平移多少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函数的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
相似一、选择题1.如图,将△ABC沿着过AB中点D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A1处,称为第1次操作,折痕DE到BC的距离记为h1;还原纸片后,再将△ADE沿着过AD中点D1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DE 边上的A2处,称为第2次操作,折痕D1E1到BC的距离记为h2;按上述方法不断操作下去…,经过第2015次操作后得到的折痕D2014E2014到BC的距离记为h2015.若h1=1,则h2015的值为()A.B.C.1﹣D.2﹣2.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E在BA的延长线上,点F在BC的延长线上,连接EF,分别交AD,CD于点G,H,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 B. = C. = D. =3.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CB的角平分线分别交AB、BD于M、N两点.若AM=2,则线段ON的长为()A.B.C.1 D.4.如图,在△ABC中,DE∥BC,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 =B . =C . =D . =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F ∥AB 交AD 于E ,交BD 于F ,D E :EA=3:4,EF=3,则CD 的长为( )A .4B .7C .3D .126.在△A BC 中,DE ∥BC ,AE :EC=2:3,DE=4,则BC 等于( )A .10B .8C .9D .67.如图,在x 轴的上方,直角∠BOA 绕原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若∠BOA 的两边分别与函数y=﹣、y=的图象交于B 、A 两点,则∠OAB 的大小的变化趋势为( )A .逐渐变小B .逐渐变大C .时大时小D .保持不变8.若两个扇形满足弧长的比等于它们半径的比,则这称这两个扇形相似.如图,如果扇形AOB 与扇形A 101B 1是相似扇形,且半径OA :O 1A 1=k (k 为不等于0的常数).那么下面四个结论:①∠AOB=∠A101B1;②△AOB∽△A101B1;③ =k;④扇形AOB与扇形A101B1的面积之比为k2.成立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在边DC上,DE:EC=3:1,连接AE交BD于点F,则△DEF的面积与△BAF的面积之比为()A.3:4 B.9:16 C.9:1 D.3:1二、填空题10.设△ABC的面积为1,如图①,将边BC、AC分别2等分,BE1、AD1相交于点O,△AOB的面积记为S1;如图②将边BC、AC分别3等分,BE1、AD1相交于点O,△AOB的面积记为S2;…,依此类推,则S n可表示为.(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其中n为正整数)11.一块直角三角板ABC按如图放置,顶点A的坐标为(0,1),直角顶点C的坐标为(﹣3,0),∠B=30°,则点B的坐标为.12.已知正方形ABC1D1的边长为1,延长C1D1到A1,以A1C1为边向右作正方形A1C1C2D2,延长C2D2到A2,以A2C2为边向右作正方形A2C2C3D3(如图所示),以此类推….若A1C1=2,且点A,D2,D3,…,D10都在同一直线上,则正方形A9C9C10D10的边长是.13.如图,在△ABC中,DE∥BC,,DE=6,则BC的长是.14.如图,△ABC中,D为BC上一点,∠BAD=∠C,AB=6,BD=4,则CD的长为.15.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1,直线l过点C,交AB的延长线于M,交AD的延长线于N,则+= .16.如图,在△ABC中,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若AD=3,DB=2,BC=6,则DE的长为.三、解答题17.如图,△ABC中,AB=AC,以AB为直径作⊙O,交BC于点D,交CA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AD、DE.(1)求证:D是BC的中点;(2)若DE=3,BD﹣AD=2,求⊙O的半径;(3)在(2)的条件下,求弦AE的长.18.在△AOB中,C,D分别是OA,OB边上的点,将△OCD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OC′D′.(1)如图1,若∠AOB=90°,OA=OB,C,D分别为OA,OB的中点,证明:①AC′=BD′;②AC′⊥BD′;(2)如图2,若△AOB为任意三角形且∠AOB=θ,CD∥AB,AC′与BD′交于点E,猜想∠AEB=θ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19.如图1,四边形ABCD中,∠B=∠D=90°,AB=3,BC=2,tanA=.(1)求CD边的长;(2)如图2,将直线CD边沿箭头方向平移,交DA于点P,交CB于点Q(点Q运动到点B停止).设DP=x,四边形PQCD的面积为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0.如图,△ABC中,CD是边AB上的高,且=.(1)求证:△ACD∽△CBD;(2)求∠ACB的大小.21.如图,在△ABC中,AB=AC,以AC为直径的⊙O交AB于点D,交BC于点E.(1)求证:BE=CE;(2)若BD=2,BE=3,求AC的长.22.如图,已知B、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C与△DCE都是等边三角形,其中线段BD交AC 于点G,线段AE交CD于点F,求证:(1)△ACE≌△BCD;(2)=.2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为BC边上的一点.连结AE.(1)若AB=AE,求证:∠DAE=∠D;(2)若点E为BC的中点,连接BD,交AE于F,求EF:FA的值.。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一次函数的应用
一、选择题
1.A、B两地相距20千米,甲、乙两人都从A地去B地,图中l1和l2分别表示甲、乙两人所走路程
s(千米)与时间t(小时)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①乙晚出发1小时;②乙出发3小时后追上甲;
③甲的速度是4千米/小时;④乙先到达B地.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2.甲、乙两车从A城出发匀速行驶至B城.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甲、乙两车离开A城的距离y(千
米)与甲车行驶的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
①A,B两城相距300千米;
②乙车比甲车晚出发1小时,却早到1小时;
③乙车出发后2.5小时追上甲车;
④当甲、乙两车相距50千米时,t=或.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今年“五一”节,小明外出爬山,他从山脚爬到山顶的过程中,中途休息了一段时间.设他从山
脚出发后所用时间为t(分钟),所走的路程为s(米),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A.小明中途休息用了20分钟
B.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为每分钟70米
C.小明在上述过程中所走的路程为6600米
D.小明休息前爬山的平均速度大于休息后爬山的平均速度
4.如图是本地区一种产品30天的销售图象,图①是产品日销售量y(单位:件)与时间t(单位;
天)的函数关系,图②是一件产品的销售利润z(单位:元)与时间t(单位:天)的函数关系,已
知日销售利润=日销售量×一件产品的销售利润,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第24天的销售量为200件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B.第10天销售一件产品的利润是15元
C.第12天与第30天这两天的日销售利润相等
D.第30天的日销售利润是750元
5.小亮家与姥姥家相距24km,小亮8:00从家出发,骑自行车去姥姥家.妈妈8:30从家出发,
乘车沿相同路线去姥姥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小亮和妈妈的行进路程S(km)与北京时间t(时)
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得到小亮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小亮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12km/h
B.妈妈比小亮提前0.5小时到达姥姥家
C.妈妈在距家12km处追上小亮
D.9:30妈妈追上小亮
6.小明家、公交车站、学校在一条笔直的公路旁(小明家、学校到这条公路的距离忽略不计),一
天,小明从家出发去上学,沿这条公路步行到公交车站恰好乘上一辆公交车,公交车沿这条公路匀
速行驶,小明下车时发现还有4分钟上课,于是他沿这条公路跑步赶到学校(上、下车时间忽略不
计),小明与家的距离s(单位:米)与他所用时间t(单位: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已
知小明从家出发7分钟时与家的距离为1200米,从上公交车到他到达学校共用10分钟,下列说法:
①小明从家出发5分钟时乘上公交车 ②公交车的速度为400米/分钟
③小明下公交车后跑向学校的速度为100米/分钟 ④小明上课没有迟到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在20km越野赛中,甲乙两选手的行程y(单位:km)随时间x(单位:h)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有下列说法:①两人相遇前,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②出发后1小时,两
人行程均为10km;③出发后1.5小时,甲的行程比乙多3km;④甲比乙先到达终点.其中正确的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在一次800米的长跑比赛中,甲、乙两人所跑的路程s(米)与各自所用时间t(秒)之间的函
数图象分别为线段OA和折线OBC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A.甲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B.乙的平均速度比甲的平均速度大
C.在起跑后第180秒时,两人相遇
D.在起跑后第50秒时,乙在甲的前面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购买一种苹果,所付款金额y(元)与购买量x(千克)之间的函数图象由线段OA和
射线AB组成,则一次购买3千克这种苹果比分三次每次购买1千克这种苹果可节省 元.
10.如图1,在某个盛水容器内,有一个小水杯,小水杯内有部分水,现在匀速持续地向小水杯内
注水,注满小水杯后,继续注水,小水杯内水的高度y(cm)和注水时间x(s)之间的关系满足如
图2中的图象,则至少需要 s能把小水杯注满.
11.一食堂需要购买盒子存放食物,盒子有A,B两种型号,单个盒子的容量和价格如表.现有15
升食物需要存放且要求每个盒子要装满,由于A型号盒子正做促销活动:购买三个及三个以上可一
次性返还现金4元,则一次性购买盒子所需要最少费用为 元.
型号 A B
单个盒子容量(升) 2 3
单价(元) 5 6
三、解答题
12.“六一”期间,小张购进100只两种型号的文具进行销售,其进价和售价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型号 进价(元/只) 售价(元/只)
A型 10 12
B型 15 23
(1)小张如何进货,使进货款恰好为1300元?
(2)要使销售文具所获利润最大,且所获利润不超过进货价格的40%,请你帮小张设计一个进货方
案,并求出其所获利润的最大值.
13.母亲节前夕,某淘宝店主从厂家购进A、B两种礼盒,已知A、B两种礼盒的单价比为2:3,单
价和为200元.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1)求A、B两种礼盒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
(2)该店主购进这两种礼盒恰好用去9600元,且购进A种礼盒最多36个,B种礼盒的数量不超过
A种礼盒数量的2倍,共有几种进货方案?
(3)根据市场行情,销售一个A种礼盒可获利10元,销售一个B种礼盒可获利18元.为奉献爱心,
该店主决定每售出一个B种礼盒,为爱心公益基金捐款m元,每个A种礼盒的利润不变,在(2)的
条件下,要使礼盒全部售出后所有方案获利相同,m值是多少?此时店主获利多少元?
14.某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每消耗1万度电可以产生产值5.5万元,电力公司规定,该工厂每月用电
量不得超过16万度,月用电量不超过4万度时,单价是1万元/万度;超过4万度时,超过部分电
量单价将按用电量进行调查,电价y与月用电量x的函数关系可用如图来表示.(效益=产值﹣用电
量×电价)
(1)设工厂的月效益为z(万元),写出z与月用电量x(万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
量的取值范围;
(2)求工厂最大月效益.
15.某厂制作甲、乙两种环保包装盒,已知同样用6m材料制成甲盒的个数比制成乙盒的个数少2个,
且制成一个甲盒比制成一个乙盒需要多用20%的材料.
(1)求制作每个甲盒、乙盒各用多少米材料?
(2)如果制作甲、乙两种包装盒共3000个,且甲盒的数量不少于乙盒数量的2倍,那么请写出所
需要材料的总长度l(m)与甲盒数量n(个)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最少需要多少米材料?
16.甲、乙两人匀速从同一地点到1500米处的图书馆看书,甲出发5分钟后,乙以50米/分的速度
沿同一路线行走.设甲、乙两人相距s(米),甲行走的时间为t(分),s关于t的函数图象的一
部分如图所示.
(1)求甲行走的速度;
(2)在坐标系中,补画s关于t的函数图象的其余部分;
(3)问甲、乙两人何时相距360米?
17.小慧和小聪沿图1中的景区公路游览.小慧乘坐车速为30km/h的电动汽车,早上7:00从宾馆
出发,游玩后中午12:00回到宾馆.小聪骑车从飞瀑出发前往宾馆,速度为20km/h,途中遇见小
慧时,小慧恰好游完一景点后乘车前往下一景点.上午10:00小聪到达宾馆.图2中的图象分别表
示两人离宾馆的路程s(km)与时间t(h)的函数关系.试结合图中信息回答: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1)小聪上午几点钟从飞瀑出发?
(2)试求线段AB、GH的交点B的坐标,并说明它的实际意义.
(3)如果小聪到达宾馆后,立即以30km/h的速度按原路返回,那么返回途中他几点钟遇见小慧?
18.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市府提出的“精准扶贫”精神.某校特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帮扶A、B两贫困村
的计划.现决定从某地运送152箱鱼苗到A、B两村养殖,若用大小货车共15辆,则恰好能一次性
运完这批鱼苗,已知这两种大小货车的载货能力分别为12箱/辆和8箱/辆,其运往A、B两村的运
费如下表:
目的地 车型 A村(元/辆) B村(元/辆)
大货车 800 900
小货车 400 600
(1)求这15辆车中大小货车各多少辆?
(2)现安排其中10辆货车前往A村,其余货车前往B村,设前往A村的大货车为x辆,前往A、B
两村总费用为y元,试求出y与x的函数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若运往A村的鱼苗不少于100箱,请你写出使总费用最少的货车调配方案,
并求出最少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