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马来西亚棕榈油各主产区产量、单产和收获面积
- 格式:xls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棕油由热带地区的油棕树结的油棕果轧制提炼而成,是全球第二大类食用植物油。
单位产量是大豆、棉籽、花生、葵花、菜籽等其它植物油作物的6-11倍。
油棕树最早种植于西非及赤道非洲,1848年荷兰人首次引种到东南亚(印度尼西亚),19世纪70年代初期作为观赏植物开始在马来西亚种植。
20世纪20年代马来西亚开始企业化种植并开始棕油轧制,目前,马来西亚的棕油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0%左右,直接和间接就业人员超过200万人,棕油业已经成为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油棕种植情况 马来西亚种植的油棕主要是改良品种TENERA,种植3年后就可收获,经济寿命 25年,每公顷油棕树的棕油产量4吨左右。
2005年,马来西亚共有3736个棕油园,油棕种植面积404. 9万公顷,比2004年增加了4.5%,占全球油棕种植总面积的33.75%,占马来西亚全国农耕面积的50%。
其中沙巴州种植面积最大,达120万公顷,占马油棕种植总面积的30%。
油棕种植园数量以大企业为主,FELDA,IOI,SIME DARBY,FELCRA,ASIATIC,KULIN,GOLDEN HOPE 等大企业的种植面积约占全马种植总面积60%。
二、棕油产量 截至2005年,马来西亚棕油年产量占全球年总产量的50%左右,比重呈逐年相对下降趋势。
1994年马来西亚棕油产量为740.3万吨,占全球比重为51.75%, 2005年1496.2万吨,比1994年翻了一番,比2004年增加了7.05%,占当年全球棕油总产量的43.64%。
近年来,印尼的棕油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大有取代马来西亚“产量第一”的趋势,2005年印尼棕油产量1420万吨,仅比马来西亚少76.2万吨,占全球棕油总产量的比重也仅比马来西亚小2.24%。
三、棕油及制品出口 马来西亚棕油及制品是马来西亚第二大类出口商品,年出口量居全球第一位。
棕油及制品出口到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是中国、欧盟、巴基斯坦、印度、美国、埃及。
拉尼娜现象对橡胶、棉花和棕榈油的影响本周观点:拉尼娜现象对橡胶、棉花和棕榈油的影响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主要来自供给端的扰动,而农产品供给的扰动主要驱动因素是气候因素。
当前北半球偏冷的气象已经出现,按照主要气象机构的预测,今年冬天出现拉尼娜的现象概率极大。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近期宣布:太平洋海水异常变冷所引发的拉尼娜现象已正式形成。
中国国家气候中心也表示,预计今冬将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
根据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气候与社会研究所的模型预测,今年10-12月发生拉尼娜现象的概率将接近80%。
无论是厄尔尼诺还是拉尼娜现象,都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异常。
具体到拉尼娜而言,降水较以往增加区域:赤道太平洋西岸地区,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偏多。
降水较以往减少区域:赤道太平洋东岸地区,使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变得异常干燥。
拉尼娜现象对橡胶的生产有明显的不利,2016年年底那一波橡胶轰轰烈烈的行情与拉尼娜现象有很大的关系,至于棉花和棕榈油受拉尼娜的影响不大。
后面密切关注橡胶产业链的公司,如天然橡胶的中化国际、海南橡胶,丁二烯的华锦股份和齐翔腾达。
本周涨幅靠前品种:DMF (华东地区)(+29.9%)、丁二烯(上海石化)(+29.6%)、纯MDI (华东地区)(+27.8%)、煤焦油(山西工厂)(+20%)、NYMEX 天然气(+14.1%)、二氯甲烷(华东地区)(+13.7%)、丁苯橡胶(华东)(+12.5%)、草甘膦(浙江新安化工)(+12.1%)、顺丁橡胶(华东)(+10.4%)、苯乙烯(华东地区)(+8.1%); 本周跌幅靠前的品种:生物素(-13.6%)、维生素K3(MSB96%)(市场报价)(-11.8%)、丁烷(地中海(FOB EX-REF/STOR))(-10.6%)、维生素D3:国产(市场报价)(-8.8%)、丙烯酸(浙江卫星)(-6.1%)、乙烯(东南亚CFR )(-6%)、维生素E:国产(市场报价)(-5.5%)、维生素B12:液相1%:国产(-5.4%)、丙烷(地中海(FOB EX-REF/STOR))(-4.3%)、石脑油(新加坡)(-4.3%)。
我国油脂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建议左青【摘要】外资进入带动了沿海港口大型油厂的聚集,使我国油脂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大豆加工产业规模化和集团化格局已经确立,进口大豆压榨量占到了我国大豆总压榨量的90%,进口菜籽压榨量也超过了我国菜籽总压榨量的15%,我国油料的种植面积严重下滑,未来国产油料的生产任重道远.建议我国油脂行业未来应强化原料供应的落实,增加科研投入,研发新产品,增强发展后劲,确保油脂安全.【期刊名称】《粮油食品科技》【年(卷),期】2013(021)005【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油脂行业;外资;大豆;菜籽【作者】左青【作者单位】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北京100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5从2001年起外资开始在华兴建大型油厂,外资的进入带动了沿海港口大型油厂的聚集,以前是一县一厂,现在是一港多厂,外资油厂具有强大的资金、先进的工艺设备、高度而灵敏的自动化和规模效应、先进的管理及完善的产业链,从种植、航运、加工、包装,直至进入到消费者手中,公司运作采用全球产业链计划管理。
外资的进入为我国油脂加工业带来了先进理念和大型设备制造技术,提升了国内油脂加工技术水平,设备制造执行的是美标、欧标和美国烘焙协会等标准规范,按要求设计停止点和检查点,振动筛、破碎机、压胚机、膨化机等大型专业设备都达到了国外同类设备的产能,新工厂的建设也同外资厂一样会充分考虑规模效益、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延长产业链条、套期保值、实现期货和现货头寸的平衡和对锁、盈亏平衡点、低碳和循环经济、科学化管理和市场营销、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人工成本的减少等各方面因素,从而使建厂经济效益达到最佳。
对外资进入后,我国油脂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国内外油料进出口市场和生产消费状况进行了阐述。
1 油脂加工业现状1.1 大豆压榨厂依沿海港口布局由于原料主要依靠进口,所以以外资为首的大型油厂均依沿海港口而建,港口仓库对进口原料实行15~20 d的免费储存,产品由沿海向内地辐射,港口油厂的增加使群聚效应得以显现,2011年,3 000 t以上的油厂达46家,1 000 t以上的油厂约150家。
棕榈油概况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中榨取出来的,棕榈树原产西非,18世纪末传到马来西亚,逐渐在东南亚地区广泛种植。
目前,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的很多国家都种植棕榈树。
棕榈果经水煮、碾碎、榨取工艺后,得到毛棕榈油,毛棕榈油经过精炼,去除游离脂肪酸、天然色素、气味后,得到精炼棕榈油(RBD PO)及棕榈色拉油(RBD PKO)。
根据不同需求,通过分提,可以得到24度、33度、44度等不同熔点的棕榈油。
棕榈油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及抗氧化性,在食品工业以及化学工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棕榈果实中脂肪酶或脂肪酸过氧化氢酶的水解使得棕榈油的品质不够稳定,需要采取在储罐中充填氮气等方法来保证其质量。
(一)棕榈油的发展历史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Elaeis Guineensis)中榨取出来的,它被人们当成天然食品来使用已超过五千年的历史。
油棕是一种四季开花结果及长年都有收成的农作物。
油棕的商业性生产可保持25年。
油棕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棕榈树通常2-3年开始结果,8-15年进入旺产期,到18-20年后开始老化、产量降低,这个时候通常需要砍掉重植。
棕榈果生长在棕榈树的大果串上,每个果串大约有棕榈果2000多个。
棕榈油的原产地在西非。
1870年,棕榈树传入马来西亚,当时只是作为一种装饰植物。
直到1917年才进行第一次的商业种植。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马来西亚为了减少对橡胶和咖啡的贸易依赖,开始大规模提高棕榈油的产量。
现在经过改良后的棕榈产品已经广泛在热带地区的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种植。
其中棕榈油产量高度集中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二)棕榈油的生产工艺人们通过水煮、碾碎、榨取的过程,可以从棕榈果肉中获得毛棕榈油(CPO)和棕榈粕(PE);同时在碾碎的过程中,棕榈的果子(即棕榈仁)被分离出来,再经过碾碎和去掉外壳,剩下的果仁经过榨取得到毛棕榈仁油(CPKO)和棕榈仁粕(PKE)。
油棕果实中含两种不同的油脂,从果肉中获得棕榈油;从棕榈种子(仁)中得到棕榈仁油,这两种油中前者更为重要。
棕榈油生产提炼过程一、棕榈果园区每公顷可植138棵棕榈树,年产棕榈果25吨左右/公顷,果园投资主要为土地置用,西马地区一般每公顷投入20,000马币,东马每公顷投入5,000/6,000马币(印尼水平与东马相当或更低)。
采摘工人每人每天可摘60/70串棕果,工资0.3马币/串(西马印尼1/8)。
苗圃培育棕苗,种发芽后1年移植入土,2.5-3年后收获产果。
产果寿命20-30年,每棵树年长10-12个果串,重20-30公斤/串,每树年产(摘)两次。
目前市场价格,棕果140-150马币/吨,含油28%-30%。
二、初榨厂(1)果串采摘后24小时内送入初榨厂(防止FFA升高)。
(2)蒸煮:150℃2小时灭菌并且煮烂果实串的杆子。
(3)果实剥落,提开机-剥落机,果实串杆分离,串杆经燃烧作肥料,果实送到料仓(4)压榨:螺杆式压榨机。
榨饼从机头挤出,内含果核(不破裂,含棕仁油),液体部分从下口流出,过滤后送入蝶式离心分离机,得出毛棕榈油。
(5)压榨棕榈仁油,第(4)步中所得榨饼送入网式分离口。
a)榨碎挤干的果实肉纤维经加工处理,生产纤维板及纸张;b)果实核风送至破碎机,把核壳破裂开分出仁粒,核壳作为燃料;c)仁粒经压榨机,过滤机和蝶式分离机,得到毛棕榈仁油。
出油率按油棕新鲜果实串计,得毛棕榈油20%,毛棕仁油2%。
毛棕榈油呈桔红色,半液体状油。
表面密度(50℃):0.8896-0.8910,皂化值:(mgkoH/g油)190-202,碘值(gz2/100g油)501-549,凝固点(℃)30-39,不可皂化物(%):0.15-0.99,脂肪酸分布(%):C12O:0.1-0.4,C14O:1.0-1.4,C16O4:0.9-47.5,C16l:0-0.5,C18O:3.8-4.8,C181:36.4-41.2,C182:0.2-11.6,C1830-0.5,C20O:0-0.8。
毛棕榈油压榨厂在马来西亚(尤其西马)环保要求较高。
棕榈油产业链简介专题摘要ν棕榈油是目前世界上生产量、消费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与豆油、菜籽油并称为“世界三大植物油”。
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为棕榈油主要生产国,两者共占全球棕油产量的86%以上,马来西亚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棕榈油出口国,国际贸易活跃。
印度棕榈油消费居首位。
ν中国棕榈油完全依赖进口,华北(天津周边地区及山东)、华东(张家港、泰兴、宁波等上海周边地区)、华南(黄埔、深圳及厦门等广州周边地区)是我国棕榈油的主要进口、加工、销售地区。
进口棕榈油港口较为集中,天津、张家港、黄埔港的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46%。
ν影响棕榈油价格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主产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天气、产量、出口量、期末库存等,中游阶段国内棕榈油港口库存及进口量,下游的食用植物油消费量、方便面产量等以及豆油、菜油对棕榈油的替代量。
一、棕榈油概述1. 品种特性油棕原产热带西非,是一种四季开花结果且长年都有收成的雌雄同株多年生植物。
油棕果生长在油棕树的大果串上,每个果串大约有棕榈果2000多个。
在高温多雨的东南亚地区,定植后三年开始结果,6-7年进入旺产期,经济寿命20-25年。
油棕作为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每公顷油棕最多可生产大约5吨的油脂,每公顷油棕所生产的油脂比同面积的花生高出五倍,比大豆高出九倍。
目前,全球棕榈油产量主要集中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同时非洲、南美洲一些国家也开始广泛种植油棕,其棕榈油产量逐年增长。
2. 棕榈油生产工艺油棕果实中含两种不同的油脂,从果肉中可得到棕榈油,从棕榈仁中可得到棕榈仁油。
棕榈果经水煮、碾碎、榨取工艺后,得到毛棕榈油,毛棕榈油经过精炼,去除游离脂肪酸、天然色素、气味后,得到精炼棕榈油(RBD PO)及棕榈色拉油(RBD PKO)。
根据不同需求,通过分提,可以得到24度、33度、44度等不同熔点的棕榈油。
毛棕榈油中富含胡萝卜素(0.05%—0.2%),呈深橙红色,这种色素不能通过碱炼有效地去除,通过氧化可将油色脱至浅黄色。
马来西亚沙巴州2010年将生产600万吨棕油
王忠田
【期刊名称】《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年(卷),期】2005(0)10
【总页数】2页(P13-14)
【关键词】沙巴;周年纪念;大马
【作者】王忠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33.8
【相关文献】
1.印度旁遮普邦扩大香蕉种植/斯里兰卡鼓励庭院种植椰子/2020年马来西亚粗棕油产量将创下2000万吨新高 [J],
2.马来西亚在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投资油棕业/可持续棕油圆桌会议(RSPO)的资质认证/投资马来西亚棕油生物柴油业有利可图 [J],
3.马来西亚沙巴州拿笃棕油工业综合区是长期投资的理想地点 [J],
4.2009年8月底马来西亚橡胶库存量同比增长3.1%/马来西亚沙捞越州常成控股斥巨资改善油棕种植业/马来西亚古达油棕种植人希望投资者开设棕油厂/印尼明古鲁连梗油棕生产过剩 [J],
5.2020年马来西亚粗棕油产量将创下2000万吨新高 [J], 卢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四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会议纪要我们于2009年11月7日至8日参加了大连商品交易所和大马交易所在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联合举办第四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
来自中国证监会与期货机构、马来西亚棕榈油总署、美国CME集团、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巴西交易所以及日本、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加拿大、蒙古、埃塞俄比亚等11个国家的政府官员、业内专家和企业家出席了此次会议,就中国乃至全球的油脂油料供求关系、市场发展趋势与合作发表了看法,现将会议上专家的发言和讨论的要点整理记录如下:主题演讲一:近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演讲人: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先生中国经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中国政府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形势,果断地采取了战胜这场困难的“一揽子”方针。
在一周年之际,我们回顾中国经济在这一年当中是怎么走过来的。
这场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从影响我们的出口开始。
在去年11月份,中国的三大外贸指标即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总额的增长幅度都变成负数。
去年11月份,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幅是-9%,2008年11月是-9%,2007年11月是23.9%,中国进出口总额的增幅就从正的23.9%跌到-9%。
如果单看总额,中国出口一年工夫从正的22.8%跌到-22.2%。
11月份进口也变成负数,去年11月中国当月进口是-17.8%。
中国经济的外部需求在急剧下降,自身也在萎缩。
进出口受阻,去年年底中国停产、半停产企业达到15%,上千万的农民工返乡,造成大量失业。
企业不再购买原材料,不再更新设备、扩大再生产,危机从国家出口领域推到原材料行业,继而推到了国家的制造业,包括装备制造业。
工业生产下降,全国增长速度去年第一季度16.4%,第二季度15.9%,到了第三季度是12.9%,三季度到9月30号,10月当月是8.2%,11月是5.4%,今年一二月份中国工业增长速度只有3.8%。
工业是支撑中国经济最重要的领域,工业往下掉,就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往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