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公示
- 格式:pdf
- 大小:14.88 MB
- 文档页数:18
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公示区位分析图规划区布局结构图规划区土地利用规划图规划区综合交通系统图《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具体工作由武夷新区规划工作组和市城乡规划局承担。
2011年2月,市城市规划研究院完成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并通过省住建厅审查,2012年3月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成果。
为了使城市总体规划更具科学性、前瞻性,符合武夷新区发展的实际,根据《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现将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成果草案的主要容在闽北日报、市城乡规划局()和市城乡规划宣传公开栏(地点:文化广场)予以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意见和建议。
公示时间为2012年3月28日至4月28日。
公示期间请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对规划成果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公示意见和建议反馈方式:1、通过市规划局公共留言;2、传真可发至0,请注明“规划公示意见”字样,并留下相应联系方式;3、信件寄往市城乡规划局办公室,邮编:353000,信封上请注明“规划公示意见”。
4、咨询:8858702,8835381,联系人:吴倩。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响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发挥闽北中心城市的区域带动与先行先试作用,引导武夷新区城乡统筹发展,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五个统筹”,从现代城市建设理念出发,妥善处理自然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开发的关系,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一个符合实际、面对未来需求、凸显地域特色的武夷新区,发挥新兴中心城市的集聚带动作用。
第三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2010年~2030年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第四条规划围及重点本规划按照地域围,划分为“武夷新区——中心城区(规划区)——新城区”三个空间层次:(1)武夷新区用地面积——4132平方公里;涉及区域——包括武夷山市全境,建阳市的潭城、童游、将口、崇雒、莒口、黄坑等乡镇、街道,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涉及的邵武市水北街道、光泽县寨里镇、司前乡和鸾凤乡等。
基于景观角度下高速铁路对城市沿线用地的控制研究(中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摘要:高速铁路的建设虽然带来了城市的发展、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但是其建设对沿线用地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本次研究以如何通过科学的用地控制规划来协调高铁与沿线城市用地相互影响下的增效或抵消关系为出发点,依据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及案例分析,从景观的视角下提取沿线景观控制要素、总结沿线景观控制要求,并以此为控制基准,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法定体系内的用地控制要求,从而为高速铁路沿线未开发或重新开发用地提供相关的建设指导及要求。
关键词:高速铁路景观要素沿线用地控制要求1前言随着经济与时代不断的发展,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的加速中。
与此同时,为了适应城市化的需求,缩短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通行时间,我国掀起了建设高速及城际铁路的高潮。
2004年,我国正式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2008年,随着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我国正式开始了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时代。
2014年,《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是中国发布的第一部正式的高速铁路设计行业标准,自2015年3月1日起实施。
规划至2020年,中国铁路网总里程达到10万公里,并建成“四纵四横”的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
其中,“四纵”客运专线将联通长三角、华北、华南、东北和关内,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四横”客运专线将连接西北和华东、华中和华东、华北和华东以及西南和华东地区;三个城际客运系统覆盖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虽然高速铁路的建设加强了城市之间的联系,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但从城市腹地尺度来考虑,高速铁路穿越城市和乡村用地,破坏了城市原有的用地结构和布局,侵占了乡村及农田用地,影响周边生态和环境景观,对城市产生的主要是割裂城市用地及景观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目前国内外现有关于高铁与城市用地的研究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高铁站点周边用地功能或空间研究;另一类是区域范围下高铁对沿线城市群落用地及产业分布的研究。
芜湖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路商业街地处芜湖市中⼼区,⼤镜湖的西侧,是全市的商业⽂化中⼼,也是芜湖市的城市标志性街区之⼀。
现状道路为⼀块板形式,中部为10⽶宽混合车道,两侧为5-10⽶的⼈⾏步道。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市政府决定对中⼭路商业街进⾏整体综合改造,使之成为集商业、旅游、⽂化、休闲等功能于⼀体的步⾏商业街。
规范范围中⼭路步⾏商业街的规划范围北起北京路、南⾄⼆街,西到中和路,东⾄镜湖边,南北全长约690⽶,东西纵深160-180⽶。
规划构思为满⾜⼈民群众⽂化⽣活和物质消费⽔平不断提⾼的客观要求,重塑和强化“芜湖商业第⼀街”的形象和地位,提⾼街区的⽂化品位。
规划布局中⼭路南北两段保留购物为主,休闲、娱乐为辅的功能。
对沿线横向⽀路同步进⾏改造建设和规|考试|⼤|划引导,将其发展为中⼭路步⾏商业系统中的⼏个特⾊商业街区。
中部建设⼀个以休闲、观景为主的中⼼休闲⼴场,并以中⼼休闲⼴场为“视窗”,将镜湖的优美风光引⼊商业中⼼,以刺激消费、繁荣市场,同时创造⼀个⽓韵⽣动流畅的活动空间。
以中⼭路为中⼼的步⾏商业街实⾏纯步⾏化。
打通中和路和中⼭桥匝道,取代中⼭路原有的交通功能。
增设机动车和⾮机动车停车场。
根据规划构思对商业街、中⼼休闲⼴场、和平⾳乐⼴场以及周围环境作出整体设计,合理配置绿化和雕塑⼩品以及灯饰等。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街道南北全长690⽶,街道东西向纵深160-180⽶,绿地⾯积8000平⽅⽶,花岗岩铺装⾯积45000平⽅⽶,中⼼休闲⼴场⾯积8500平⽅⽶,和平⾳乐⼴场⾯积2300平⽅⽶,⼉童游戏⼴场⾯积2800平⽅⽶,雕塑3座,普通照明灯168盏,⾼杆灯1盏,地灯500盏,各类花坛40座,景观树148棵,⼤型⾳乐喷泉1座,叠泉1座,四季花钟1座,电话亭15组,咖啡吧1处,报刊售货亭15座,盲道全长980⽶,公厕1座,智能化监控管理中⼼1处。
实施效果显著改善了市中⼼区即中⼭路⼀带的城市环境,形成了购物、旅游、休闲、⽂化、餐饮等综合功能,繁荣了市场,美化了城市,促进了旅游,带动了芜湖的经济发展。
具传统和特色的渔业资源。
国家战略与地方诉求需要实现相互协调和统筹布局。
规划提出了“四岛一城”的战略定位和“群岛多功能、一岛一功能”的开发模式,较好地把握了国家赋予舟山群岛新区的使命和地方发展诉求之间的关系。
第二,规划以资源利用和管制为重点,注重资源的保护与科学利用。
规划将群岛型新区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进行统筹考虑和合并编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舟山的核心特征是其群岛型地理环境,群岛环境的土地资源有限、生态环境敏感、面临制约西主线+南北支线”的公交走廊组织模式与“一城三带”的空间结构相适应。
在公共服务设施、公交服务、慢行空间体系、景观特色、市政公用设施等方面均考虑了岛屿特色、以人为本、适应未来趋势的布局方式。
总的来说,舟山群岛新区总体规划积极落实了国家的战略要求,同时深入考虑到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现实需求。
在规划方法上具有创新性、针对性,能够保护和科学利用核心资源,凸显了海岛城市的特色,为构建幸福宜居城市提供了规划保障。
116|城乡规划 2018年第3期。
前言0.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而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是推动城市功能优化和完善的重要动力。
0.2现代旅游业产业链长、综合性强、牵引力大。
发展旅游业对于扩大就业,吸引投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改变城乡人口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现代服务功能,促进城市建设水平、开放程度、文明素质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具有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作用。
0.3自皖江开发以来,芜湖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芜湖居民消费结构开始升级,游憩、休闲、旅游、文化、健身等服务性和享受性消费需求日益扩张,要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的内在动力已经具备,发展城市旅游的时机已经成熟。
0.4《芜湖市旅游总体规划》是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以《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和《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依据而制定的。
0.5《芜湖市旅游总体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分析芜湖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条件;➢确定芜湖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与思路;➢明确芜湖市旅游业发展空间布局,确定各片区的功能定位;➢策划芜湖市旅游形象;➢确定芜湖旅游产品的发展体系,提炼芜湖旅游产品精品和主题产品线路;➢提出芜湖旅游发展的重点项目;➢制定芜湖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战略和具体措施;➢提出芜湖旅游产业发展和服务提升规划;➢制定规划实施的五年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
0.6本规划范围为芜湖市行政区域,包括四区三县。
本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2005-2020年为基本规划期,本着科学合理、分阶段实施的原则,将本规划期限的时段选定为近期:2006-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是指导芜湖市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篇 基础分析篇第一章 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诊断1.1旅游发展阶段芜湖市旅游从1996年开始发展,目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旅游产业初具规模(表1-1):一是旅游经济持续增长;二是旅游产品日趋丰富;三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张;四是综合环境明显改善。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05.12.02施行日期2005.12.10文号芜政[2005]89号主题类别机关工作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正文:----------------------------------------------------------------------------------------------------------------------------------------------------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芜政〔2005〕89号二00五年十二月二日)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驻芜各单位:《芜湖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芜湖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以及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本市市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市人民政府在编制或调整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三条控制老城区建设规模,合理发展近郊城镇和建制镇,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各项建设必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
任何建设不得造成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城市风貌,影响各项功能的协调。
第四条城市规划的编制应依据本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纳入本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计划分步实施。
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的通知正文:----------------------------------------------------------------------------------------------------------------------------------------------------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的通知芜政〔2016〕8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驻芜各单位:《芜湖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已经2016年6月17日市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6年9月2日1 总则1.1 制定目的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障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开发区总体规划等顺利实施,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为国有土地使用和建设开发提供规划管理依据,根据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结合芜湖市城乡规划管理实际,特制定芜湖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以下简称控规通则)。
1.2 编制依据控规通则以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开发区总体规划等为编制依据,衔接各专业规划中的设施配建要求。
1.3 适用范围芜湖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和建设开发的规划管理和各项工程设计和建设,除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的各项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外,同时应符合控规通则。
1.4 控规体系芜湖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体系由控规通则和地块图则两部分组成。
控规通则是国有土地使用和建设开发的一般性通用管理规定;地块图则是明确各地块的使用性质、控制指标、配套设施等具体规划建设要求的管理规定。
控规通则和地块图则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文件,经依法审批并公示后,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
对于已组织编制地块图则的,地块相关控制指标以地块图则中确定的指标为准,未编制地块图则的地块,按本通则规定合理确定。
史上最全全国41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览(附规划图)导读史上最全轨道交通规划,全国41个城市尽情浏览,新规划的城市-绍兴,芜湖,⽼牌城市北京、上海、⼴州、深圳,接下来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是什么?由于本⽂内容均整理⾃⽹络、发改委及地铁公司官⽅⽹站,如有数据纰漏,欢迎指正!华东地区1上海在新⼀轮轨道交通线⽹规划(2015—2040)中,上海将规划1000公⾥市郊铁路(包括国家⼤铁路)、1000公⾥城市轨道交通、1000公⾥中运量公交系统(包括有轨电车、BRT等),形成效率和运量并重的客运交通⾛廊。
⾄2025年上海将新增规划再建设9条轨道交通线路。
据了解,此次公⽰的9条线路并⾮都是地铁,还包括了连接上海两⼤机场的的城际铁路快线,以及中运量轨道线路等多种模式。
据悉,到2025年为⽌,上海将拥有包括地铁、城际铁路、机场快线、磁浮线等多种模式的轨交线路,共计39条,总长约1050公⾥。
2杭州2013年6⽉20⽇,《杭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期建设规划(2013-2019)》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根据批复,在⼀期⼯程长约84公⾥线路的基础上,2013-2019年间,杭州市将建设2号线⼆期、4号线⼀期、5号线⼀期和6号线⼀期⼯程共计106.6公⾥的地铁线路,2019年杭州将形成总长约190公⾥的轨道交通⽹络。
3宁波宁波市轨道交通线⽹规划以三江⽚为核⼼,跨三江(甬江、姚江、奉化江),连三⽚(三江⽚、镇海⽚、北仑⽚),沿三轴(商业轴、⽔轴、公建轴)形成三主三辅6条线、放射状的轨道交通线⽹。
线⽹全长247.5 km,共设换乘站20座。
线⽹规划同时还预留了向市域⽅向延伸的条件。
规划线⽹建成后,对缓解城市交通⽭盾、⽅便居民出⾏、引导城市按规划⽅向拓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城市综合竞争⼒都将发挥重要作⽤。
4温州推荐线⽹由6条线组成,线路总长361.8km,设站128座,其中换乘站14座。
推荐线⽹中市域线4条,线路长269.3km;市区线2条,线路长92.5km。
气候:芜湖位于安徽省的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呈不规则长条状;地貌类型多样,平原丘陵皆备,河湖水网密布。
芜湖的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6摄氏度,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
最热为7-8月,平均气温超过28℃,极端最高气温接近40℃;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仅3℃,曾出现过-10℃的极端最低气温。
芜湖降雨充沛,年降雨量1200毫米,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春季、梅雨季节和初冬。
地理人文:四大米市之首铁画航运鸠兹是芜湖市的象征辐射范围:市区6千米3.跨越印度洋,连接西亚和东非的“东非西亚迁徙线”;4.从南到北横穿整个亚洲大陆的“中亚迁徙线”;5.跨越印度洋、北冰洋和太平洋、连接东亚和澳大利亚大陆的“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其中,有三条线穿越了中国境内:第一个是“东非西亚迁徙线”。
从蒙古到新疆,跨越青藏高原后进入印度半岛,飞越印度洋,最后在非洲落脚;第二个是“中亚迁徙线”。
从西伯利亚进入我国,最后到达印度半岛,繁衍生息;第三个是“东亚/ 澳大利亚迁徙线”。
连接美国阿拉斯加和澳大利亚西太平洋群岛,其中经过我国东部沿海省份。
经过时间:11月12月进入11月以来,寒潮南下,一批批候鸟南迁寻觅理想的越冬地,安徽池州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鸟数量逐渐达到高峰,最多时估计超过5万只。
记者从升金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迁徙至该保护区的除最大的水鸟种群豆雁外,还有白额雁、小白额雁、灰雁、小天鹅、白琵鹭等大型水鸟,红嘴鸥、反嘴鹬、青脚鹬、凤头麦鸡等小型水鸟。
白头鹤、东方白鹳等中国一级保护动物的身影也经常出现在湖区。
保护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与去年相比,该区今年的水鸟种群出现了喜人的变化,水鸟种群相比往年更均衡。
特别是小天鹅较往年增加显著,11月10日的观察数量超过2000只,远远超过近5年的最大记录数量。
据介绍,升金湖湿地今年9月中旬迎来首批越冬候鸟。
《阜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一、总则(一)规划期限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并展望城市远景发展。
(二)规划范围1、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阜阳市市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约9775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范围:西至绕城公路以西50米,北至茨淮新河北岸100米陆域边界,东至绕城公路以东50米,南至阜阳市区行政边界。
规划区面积约1053.59平方公里。
二、城市规模2030年,阜阳市域常住人口960万左右,城市化率65%左右。
2030年,阜阳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00平方公里。
三、城市性质与职能城市性质:全国著名的农副产品基地、区域性交通枢纽和豫皖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
城市职能:国家层面上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泛长三角层面是新兴能源基地;中原经济区层面上为豫皖省际的商贸物流中心;从省域层面上看是安徽省加工制造业基地之一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在皖北层面上为皖北魅力水城,生态宜居家园。
四、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一)城市发展目标以建设区域性经济强市为目标,不断提高阜阳在中原经济区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阜阳在豫皖交界地区经济管理、科技创新、信息、交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发展城市经济,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奋力率先崛起,将阜阳建设成为产业结构合理、城乡融合发展、生态良好宜居、具有强大区域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城市。
(二)城市发展战略1、城镇化发展战略(1)中心壮大策略:以壮大中心城市为首要任务,加快规划区内中心城市与周边重点镇一体化发展。
(2)县域突破策略:培育优势县城中心城市,强化其与市域中心城区的分工协作,辐射带动其周边城镇与农村地区全面发展,实现县域经济突破。
(3)重点培育策略:选择若干个发展基础好、潜力大、受限制条件小的城镇为重点镇,优先培育专业型和特色型小城镇,带动周边地域发展,并服务农村地区。
2、产业发展战略(1)壮大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原有支撑产业(2)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区域能力3、生态发展战略(1)对城市用地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划分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制定不同的管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