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管渠系统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24
室外雨污水管网施工方案组织设计目录一、前言 (2)1.1 编制目的 (2)1.2 编制依据 (3)1.3 工程概况 (5)二、工程背景与要求 (6)2.1 工程背景 (7)2.2 工程要求 (8)三、施工组织设计原则与目标 (9)3.1 施工组织设计原则 (10)3.2 施工组织设计目标 (11)四、施工组织管理体系 (12)4.1 组织结构设置 (13)4.2 管理人员配备 (14)4.3 管理制度建立 (15)五、施工方案设计 (16)5.1 施工流程安排 (17)5.2 施工方法选择 (17)5.3 材料设备供应计划 (19)5.4 劳动力安排 (20)5.5 施工进度计划 (21)六、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22)6.1 施工现场总平面图设计 (24)6.2 施工临时设施布局 (26)6.3 施工现场排水与防火措施 (28)七、施工风险管理与安全措施 (29)7.1 施工风险识别与评估 (30)7.2 施工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31)7.3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32)八、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 (34)8.1 环境保护措施 (35)8.2 文明施工管理要求 (36)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室外雨污水管网作为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本次室外雨污水管网施工方案组织设计旨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效率,为城市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施工方法:详细阐述雨污水管网施工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包括材料选择、设备配置、施工工艺等。
质量保证措施:提出针对雨污水管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管理措施。
安全防护措施:强调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保障施工人员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本次施工方案组织设计,我们期望能够为室外雨污水管网施工提供科学、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1 编制目的工程整体规划及指导施工:通过对工程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每一步操作都有明确的指导依据,保证工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关于市政给排水工程中污水与雨水管道设计分析摘要: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城镇化进度的日益加速,使得城市的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建设妖气也在不断提高。
要进一步保证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质量和县城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必须着重改善市政供水工程中城市污水和雨水管道等设施的工程质量,优化污水和雨水管道设计的结构,从而更好地为城市的排水工程服务。
但是,由于现阶段的市政给排水工程中污水与雨水管道工程设计中还是面临着大量的主要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规划工程的有效进展,基于此,本章主要通过探讨了市政给排水工程中污水和雨水管道工程设计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市政给排水工程中污水与雨水管道工程设计问题的因应之策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工程;污水;雨水;管道设计引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城市工程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加速了我国城市化进度的脚步。
由于当前建材行业空间越来越宽广,人们对我国市政给排水工程也予以了更高关注。
而身为我国市政工程建设的基本部分,对城市交通正常运行产生着绝对性影响。
虽然当前的施工技术已经有了提高,但是我国市政供水管道工程仍然面临着一定的质量通病。
我国市政供水工程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工程中的重要基础建设工程,对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工程具有重要的直接影响含义,在我国城市公共供水施工中涉及到了诸多的工程项目,其中也涉及到了污水和雨水的管线设计,给排水管道系统成为了城市正常工作的关键命脉,为此,就需要提高对市政给排水工程中雨水和污水管道设计的重视程度,坚持"全面规划、综合利用、注重效益、统筹兼顾"的建设原则,并应综合考虑到资源的利用、防洪抗涝、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设要素,实现高质量、高品质以及高效能的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管理。
一、在市政供水施工中污水和雨水管道等设施出现的问题1.1污水、雨水管道给排水设计的不合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管道设计已经渐趋合理化发展,然而,部分排水管道的设计与实际的城市建设并不相符,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且相关的排水管道设计并没有得到普及和应用,尤其对于相对落后的城市而言。
住宅小区室外雨水排水系统设计论文摘要:该小区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了大和小两套排水系统,把室外排水系统和小区自然景观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很好地防治洪涝,还能降低成本,美化环境,有效地改善了小区及附近的生态环境,实现小区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先进的设计理念值得我们参考借鉴学习。
0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房地产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许多房地产建设开发项目都选择依山傍水建造。
这对住宅小区的雨水排水系统设计造成了一定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对小区的雨水排水系统进行设计,使得排水系统可以与环境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了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下面就我市海悦森邻四季的小区雨水排水系统设计为例进行讨论。
1工程概况我市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降水过于集中,年降水量的73%集中在汛期(6月-9月),而汛期降雨又多集中在几次暴雨之中,且海滨城市频受台风影响,降雨往往迅速转化为径流,汇流快、流速大,具有来势迅猛、成灾快的特点,易对居住区形成洪涝威胁。
另一方面,该市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供水危机,属我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而每年有相当量的雨水资源白白地从境内流出。
我市海悦森邻四季居住小区位于城市森林公园东侧山脚,是西侧山体洪水排放的唯一出路,用地面积为13.3hm2,容积率为1.405,建筑密度为16.7%,绿化率为45.02%,主要规划为居住和商业区。
本次设计范围内规划排涝总面积为28.1hm2,其中外水汇入面积为14.8hm2,小区内部排涝面积为13.3hm2。
在进行小区室外雨水系统设计时,根据其地形的特点,结合区内雨水利用系统以及景观水系设置小排水系统,排除城市设计重现期内的雨水暴雨径流以及大排水系统排除和蓄存超过城市市政雨水系统排水能力的内涝积水。
2小区排水现状本小区区域内整个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区内有三条自然冲沟,自然水塘两处现状过路涵洞两处。
目前,沿西侧山体修建有一条车行道为4m宽的环山路,路西侧为保护公路路基,修建有一条B×H=0.6m×0.8m排水沟,该排水沟根据道路竖向和现状地形低点,设有5条600mm过路管将山体汇流过来的山洪沿着自然地势分别汇流入东侧三条自然冲沟,其中,自然冲沟一和自然冲沟二将洪水汇流入水面一,并通过其在北侧市政路上设置的B×H=2.0m×1.8m雨水暗渠,将超过水面调蓄能力的雨水溢流排入市政管网中;自然冲沟三将洪水汇流入水面二,并通过其在东侧市政道路上设置的B×H=1.5m×1.8m雨水暗渠,将雨水溢流排入市政管网中。
北京市地方标准DB编号:DB11/ 685-2013备案号:XXXX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engineering2013-07-24 发布2014-02-01 实施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联合发布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地方标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 engineeringDB11/ 685-2013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实行日期:2014 年02 月01 日2013 北京修订说明根据北京市质监局《关于印发2012 年北京市地方标准编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质监标发[2012]20 号)文件,本规范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和北京市水科学研究院等编制单位对《城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DB11/T 685-2009 进行修订。
编制组对近年北京市建设运行的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进行了回访和总结,并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降雨资料进行了筛选和整理,结合现行的相关标准及政策,对原规范进行全面修订。
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标准化工作规划及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京质监标发[2012]第20号》文件,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编制。
编制组总结了近年来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设计和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应用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5章,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符号;3.设计计算;4.建筑与小区;5.市政工程。
本规范第1.0.3、1.0.7、4.1.11、4.4.2、4.6.1、4.8.9、5.4.4、5.6.4、5.6.5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分为外排水系统、内排水系统和混合排水系统。
一、雨水外排水系统1、檐沟外排水系统又称水落管排水系统或普通外排水系统,由檐沟、雨水斗及水落管(立管)组成。
雨水多采用屋面檐沟汇集,然后流入隔一定间距沿外墙设置的水落管排泄至地下沟管或地面。
适用于一般居住建筑、屋面面积较小的公共建筑和小型单跨厂房等建筑屋面雨布的排除。
水落管的布置间距应根据当地暴雨强度、屋面汇水面积和水落管的通水能力来确定。
据经验,一般为15~20m设一根DN100的水落管,其汇水面积不超过250m2。
阳台上的水落管可采用DN50。
2、天沟外排水系统天沟外排水即利用屋面构造上所形成的天沟本身容量和坡度,使雨雪水向建筑物两端(山墙、女儿墙方向)泄放,并经墙外立管排至地面或雨水管道。
由天沟、雨水斗、排水立管和排出管组成。
适用于长度不超过100m的多跨工业厂房,以及厂房内不允许布置雨水管道的建筑。
在工程实践中常采用天沟外排水的方式排除大型屋面的雨雪水,采用天沟外排水不仅能消除厨房内部检查井冒水的问题,而且具有节约投资、节省金属材料、施工简便,利于合理地使用厂房空间和地面以及为厂区雨水系统提供明沟排水或减少管道埋深等优点;但若设计不善或施工质量不良,会出现天沟翻水、漏水等问题。
天沟外排水,应以建筑的伸缩缝或沉降缝作为屋面分水线。
天沟的流水长度,应结合天沟的伸缩缝布置,一般不宜大于50m,其坡度不宜小于0.003。
为防止天沟末端处积水,应在女儿墙、山墙上或天沟末端设置溢流口,溢流口比天沟上檐低50~100㎜。
立管直接排水至地面时,需采取防冲刷措施,在湿陷性土壤地区,不准直接排水,冰冻地区立管需采取防冻措施。
二、雨水内排水系统大屋面面积的工业在,尤其是屋面有天窗、多跨度、锯齿形屋面或壳形屋面等工业厂房,其屋面面积大或曲折,内跨屋面雨水用水落管排除有较大困难,因此必须在建筑物内部设置雨水管系统。
对建筑立面要求较高的建筑物,也应设置建筑雨水管系统;此外,高层大面积平屋顶民用建筑,特别是处于寒冷地带的此类建筑物,均应采用内排水方式。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1总则(详见《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2019上)2术语和符号(详见《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2019上)3给水(详见《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2019上)4生活排水(4.1~4.9 详见《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2019上)4.10小区生活排水Ⅰ管道布置和敷设4.10.1 小区生活排水管道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宜与道路和建筑物的周边平行布置,且在人行道或草地下;2 管道中心线据建筑物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3m,管道不应布置在乔木下面;3 管道与道路交叉时,宜垂直于道路中心线;4 干管应靠近主要排水建筑物,并布置在连接支管较多的路边侧。
4.10.2 小区生活排水管道最小埋地敷设深度应根据道路的行车等级、管材受压强度、地基承载力等因素经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小区干道和小区组团道路下的生活排水管道,其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70m;2 生活排水管道埋设深度不得高于土壤冰冻线以上0.15m,且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30m;当采用埋地塑料管道时,排出管埋设深度可不高于土壤冰冻线以上0.50m。
4.10.3 室外生活排水管道下列位置应设置检查井:1 在管道转弯和连接处;2 在管道的管径、坡度改变、跌水处;3 当检查井井间距超过表4.10.3时,在井距中间处。
表4.10.3室外生活排水管道检查井井距注:表中括号内的数值是埋地塑料管内径系列。
4.10.4 检查井生活排水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连接处的水流转角不得小于90°;当排水管管径小于或等于300mm且跌落差大于0.3m时,可不受角度的限制;2 室外排水管除有水流跌落差以外,管顶宜平接;3 排出管管顶标高不得低于室外接户管管顶标高;4排水管与市政管渠连接处的设计水位不应低于市政管渠的设计水位。
4.10.5 小区室外生活排水管道系统的设计流量应按最大小时排水流量计算,并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 生活排水最大小时排水流量应按住宅生活给水最大小时流量与公共建筑生活给水最大小时流量之和的85%~95%确定;2 住宅和公共建筑的生活排水定额和小时变化系数应与其相应生活给水用水定额和小时变化系数相同,按本标准第3.2.1条和第3.2.2条确定。
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变得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排水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内的排水问题,保障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针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探讨,包括雨水排放与收集、污水处理、运营与维护等方面。
一、雨水排放与收集雨水排放与收集是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方案中,应考虑到不同场地下的雨水排放情况,包括城市道路、居民区、公园等。
针对不同场地,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放,避免造成内涝等问题。
在城市道路方面,可以采用雨水收集沟、雨水篦子等设施,将道路上的雨水收集起来,通过管道将其排放到雨水收集池中。
而在居民区和公园等场所,可以设置雨水花园、雨水湖等设施,将雨水利用起来,提供给植物浇水或景观用水。
二、污水处理针对城市污水的处理,可采用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方案。
集中式污水处理方案主要是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城市中的污水。
在该方案中,需要建设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雨水的分流管道,将污水送至处理厂进行处理。
处理过程中,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等技术,使污水得到有效的净化,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分散式污水处理方案则是通过在小区、企事业单位等地点设置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将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后,再将处理后的污水排放到周边水体中。
这种方案的好处在于降低了排水管线的建设成本,并能够将处理后的水资源回收利用。
三、运营与维护一个良好的城市排水系统不仅需要合理的设计方案,还需要有有效的运营与维护机制。
在运营方面,可以建立监测系统,对城市排水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当设施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发现并进行修复,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此外,还可以建立应急预案,以应对特殊情况下的排水问题,例如暴雨、洪水等。
在维护方面,可以定期对排水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排水管道、渠道、设备等。
同时,应配备专业的排水维护团队,对排水系统进行定期的清理和维修工作,确保排水畅通。
第一章概念及理论 (2)1.1 排水体制 (4)1.2影响排水布管的主要因素 (4)1.3 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制 (4)第二章截流主干管的设计说明及设计计算 (6)2.1 设计概况 (6)2.2 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统的布置特点及要求 (6)2.3 截流管道的布管 (7)2.3.1管道系统的布置形式 (7)2.3.1截流管道布管内容 (7)2.4 截流干管的设计要求 (8)2.4.1 设计充满度 (8)2.4..2设计流速 (8)2.4.3 最小管径和最小坡度 (9)2.4.4 最小埋设深度 (9)2.5 截流干管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10)2.5.1 设计流量计算要求 (10)2.5.2 设计条件 (10)2.5.3生活污水的计算 (10)2..5.4雨水的计算 (11)2.5.5截流管道的截流量的计算 (11)2.5.6划分设计管段,计算设计流量 (11)2.5.7 各段管道流量的计算 (11)2.6 截流干管的水力计算 (15)2.7 截流干管的高程计算 (16)第三章管材、接口、基础及附属构筑物 (18)3.1管材与接口 (18)3.2 管道基础 (19)3.3检查井 (20)3.3.1检查井设计原则 (20)3.3.2 检查井的设计 (20)3.3 雨水口设计原则 (21)3.3.1 雨水口设计原则 (21)3.3.2 雨水口的设计 (21)3.4截流井 (22)3.4.1截流井设计原则 (22)3.4.1截流井设计计算 (23)3.5 出水口 (25)3.5.1 出水口设计原则 (25)3.5.2 关于出水口结构处理的规定 (26)第四章截流式合流制系统建设的建议 (27)4.1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制分析 (27)4.2截流式合流制系统建设的建议 (27)总结 (29)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4一、设计题目某老城区合流制排水管道系统改造为截流式合流制管道系统的设计。
二、原始资料管道系统平面见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P115页图4-12。
排水管道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设计题目:甘肃省某县室外排水管网设计二、设计目的与任务:排水管道设计的目的是巩固所学课程内容并加以系统化,联系工程实际树立正确设计思想,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编写说明书、使用规范、查询参考资料和运用设计手册及其他工具书,提高计算机能力和绘图能力。
排水管网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给出的各项原始资料,选择管道系统的体制,布置管道系统,计算设计污水量、雨水量、进行水利计算,并将计算成果用文字与图纸表达说明。
三、设计任务及内容1.制定该县排水系统规划,选择排水体制;2.城市污水和雨水管道系统的定线;3.城市污水各设计管段和雨水一根干管各设计管段的流量的计算;4.城市污水各设计管段和雨水一根干管的水力计算。
四.设计原始资料1.县城平面图该县城为我国西北地区一小县城,城内有工厂数家及部分公共建筑。
居民区居住人口在规划期内近期按362人/公顷设计。
3.气象资料1)主导风向:夏季东南风,冬季东北风;2)年最高温度39℃,年最低温度-8℃;3)年平均降雨量:800mm4)最大积雪深度0.4m,最大冰冻深度1.0m5)土壤性质:(最低处)0.4m~0.8m 垦殖土0.8m~3.8m 粘沙土3.8m~8m 中沙及砂石6)地下水位深度:10.0m(最浅)地下坡度:0.2%7)地震等级:中国地震划分为七级地震区8)该县城暴雨强度公式9)q=932(1+1.292lgP)/(t+8.22)0.79)地面径流系数φ=0.4510)地基承载力2.0Kg/cm211)可保证二级负荷供电4.地面水系:1)最高水位33.02)最低水位29.53)常水位31.05.材料来源及供应:本地区自产砖、混凝土及混凝土管。
六. 管道系统的规划及排水系统的选择废水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三种类型,它们可采用同一个排水管网系统来排除,也可采用各自独立的分质排水管网系统来排除。
排水系统主要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
(1)合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很合在同一管道系统内排放的排水系统。
《长沙市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雨水流量计算技术导则》1、总则1.0.1为指导、规范长沙市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工作,提高雨水规划设计质量和水平,确保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的安全可靠,减少城市内涝灾害,编制本导则。
1.0.2本导则规定了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中雨水流量计算的方法、公式及其参数。
1.0.3本导则适用于长沙市城市雨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2、术语2.0.1降雨历时降雨过程中的任意连续时段。
2.0.2暴雨强度在某一历时内的平均降雨量,即单位时间内的降雨深度,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的降雨体积表。
2.0.3重现期在一定长的统计期间内,等于或大于某暴雨强度的降雨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
2.0.4年多个样法从每年的降雨资料系列中均选取若干个降雨量最大值作为样本系列,进行频率计算的选样方法。
2.0.5径流系数一定汇水面积内,地面径流水深与降雨量的比值。
2.0.6综合径流系数在总汇水面积上各种不同性质地面的径流系数的面积加权平均数值。
2.0.7汇水面积雨水管渠汇集降雨的流域面积。
2.0.8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对一定区域内的雨水进行滞蓄、入渗、回用、调控排放,以削减区域外排径流峰值或总量的设施。
2.0.9雨水泵站分流制排水系统中,抽送雨水的泵站。
2.0.10低洼地区无法通过重力流方式正常排水的地形低洼的规划城市建设区。
2.0.11折减系数考虑排水管道流速调节和管道空间利用的参数。
3、雨水流量计算方法及参数3.1雨水流量计算方法3.1.1雨水设计流量采用推理公式计算,公式如下:Qs=qψF式中:Qs---雨水系统设计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s·104m2)];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104m2)。
注:当有允许排入雨水管道的生产废水排入雨水管道时,应将其水量计算在内。
3.1.2当汇水面积大于2km2时,雨水设计流量宜采用娄学模型法计算。
3.2暴雨强度公式3.2.1长水市暴雨强度公式的选样方法为年多个样法。
1 总则1.0.1 为实现雨水资源化管理,减轻城市内涝,使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北京市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小区及市政建设项目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规划与设计。
1.0.3 北京市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应包括雨水控制与利用的内容。
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应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1.0.4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应以削减径流排水、防止内涝及雨水的资源化利用为目的,兼顾城市防灾需求。
1.0.5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建设应根据水文地质、施工条件以及养护管理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要注重节能环保和工程效益。
1.0.6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应在不断总结科研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广泛应用的、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
1.0.7 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应采取保障公众安全的防护措施。
1.0.8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雨水控制与利用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指削减径流总量、峰值及降低径流污染和收集回用雨水的总称。
包括雨水滞蓄、收集回用和调节等。
2.1.2低影响开发(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强调城镇开发应减少对环境(包括已建成区域已有设施)的冲击,其核心是基于源头控制和延缓冲击负荷的理念,构建与自然相适应的城镇排水系统,合理利用景观空间和采取相应措施对暴雨径流进行控制,减少城镇面源污染。
2.1.3雨水调蓄 stormwater detention, retention and storage雨水滞蓄、储存和调节的统称。
2.1.4雨水滞蓄 stormwater retention在降雨期间滞留和蓄存部分雨水以增加雨水的入渗、蒸发和收集回用。
规定排水体制选择的原则分流制指不同管渠系统分别收集、输送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合流制指用同一管渠系统收集、输送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规定出降雨少的干旱地区外(降雨量一般指年均降雨量300mm以下的地区)新建地区应采用分流制。
由于一些老城区已采用合流制,故规定同一城镇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同时规定现有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应按照规划的要求加大排水管网的改建力度,实施雨污分流改造。
如过有暂时不具备雨污分流条件的地区,此地区应提高截流倍数,采取截流、调蓄和处理相结合的措施减少合流污水和降雨初期的污染。
截流制合流制排水方式完全分流制排水方式进水截流井调蓄池进水调蓄池出水至污水厂溢流至河道出水至污水厂完全分流制与不完全分流制排水方式的对比低影响开发(LID)进行雨水综合管理的规定雨水综合管理是指通过源头消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方法,控制面源污染、防止内涝灾害、提高雨水利用程度。
面源污染是指通过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将大气和地表中的污染物排入受纳水体,使受纳水体被污染的现象。
城镇规划时,用渗透、调蓄等设施减少雨水径流量减少进入分流制雨水管道和合流制管道的雨水量,减少合流排水系统中溢流的次数和溢流量,可以有效地防治内涝灾害,还可以提高雨水利用程度.提高雨水利用程度的具体措施包括屋顶绿化、雨水蓄渗、下凹式绿地、透水路面等。
雨水渗透涵养地下水也是雨水资源的利用。
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内涝防治的规定城镇内涝防治包括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
综合措施防治城镇内涝是通过源头控制、排水管网完善、城镇涝水行泄通道建设和优化运行管理几个方面进行。
工程性措施:建设雨水渗透设施、调蓄设施、利用设施和雨水行泄通道、对市政排水管网和泵站进行改造、对城市内河进行整治等.非程性措施:建立内涝防治设施的运行监控体系、预警应急机制以及相应法律法规等。
进行排水系统设计时,从较大范围综合考虑的若干因素1、国内经验,污水和污泥可作为有用资源,应考虑综合利用,综合利用污水污泥要在对其安全性、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等情况的论证和评价之后进行。
雨排水管网的设计要点及优化方案发表时间:2019-01-03T15:41:00.1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作者:江志勇[导读] 摘要: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发展背景下,其建设标准大大提高。
其对建筑配套设置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广州潮流水上乐园设备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1442 摘要: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发展背景下,其建设标准大大提高。
其对建筑配套设置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具体建设项目当中,为确保雨水可迅速排除,不残留,设置完善化、科学化的雨水管网成为其基础保障。
文章针对场地中雨排水设计易出现的设计不合理现象问题,提出管网优化设计的要点及方案。
关键词:雨排水;管网;设计;优化;建设雨排水管网系统属于城市建筑物基础配置,良好的排水管网能够及时确保雨水直接排除,避免雨水积聚导致建筑物受潮,影响建筑物使用寿命,对后期维护维修造成严重威胁,确保居民居住安全。
雨排水管网属于城市排水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且管网设计施工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只有合理设计雨排水管网,将先进技术融入到系统中,才能够确保城市环境得到大大改善,提高管理效率[1]。
1.雨排水管网设计要点 1.1管材选择不同管材性质不同,实际使用效果也不同。
常见的雨排水管道管材分为塑料管、预应力混凝土管、复合管、预应力钢铜混凝土管、承插式积水铸铁管等。
塑料管优势在于密封、防腐蚀、柔韧卫生上,在雨排水管道设计上应用广泛;预应力混凝土在制作中对受拉区加商应压力,形成应力,可避免一些裂缝产生;复合管将塑料瓶和钢管优点结合起来,既具有塑料优点,又克服钢管缺陷。
预应力钢铜混凝土管采用钢丝、钢板、混凝土构成,自身抗拉和抗压性能较好,使用寿命较长;承插式积水铸铁管强度高、承压强、易于施工,但其材质脆弱,负荷量较小[2]。
1.2管渠雨排水管渠设计上要确定城市的实际集水范围及雨排水分区数量,在此基础上分析排水系统管线的合理布置形式,确定管线实际布置形式后再对管网进行优化设计,构建出对应城市的雨水径流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