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 。
第7题
(3) t3℃时,将4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 3∶10 (填最简整数
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若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用 蒸发结晶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的方法提纯乙。 (5) 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乙>甲>丙 。
B. 压强要大,使用温水
C. 压强要小,使用冰水
D. 压强要小,使用温水
3. 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5g甲物质;6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10g乙物
质。则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的关系是
( D)
A. 甲大于乙
B. 甲小于乙
C. 甲等于乙
D. 无法比较
1
2
3
4
5
6
4. 已知:20℃时,NH4Cl固体的溶解度为37.2g。20℃时,按如表数据配制溶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2024·扬州二模)KNO3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Ⅰ所示。T2℃时,向等 质量的两种固体中各加100g水,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Ⅱ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C)
A. 甲中固体是KNO3 B. 乙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甲、乙均降温至T1℃,一定都有晶 体析出
第九单元 溶 液
课题2 溶 解 度
第3课时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1. 固体的溶解度(溶剂通常指水) (1) 概念: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 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 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 (2) 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必须抓住四个要素:① 条件: 一定温度 ;② 标准: 100g溶剂 ;③ 状态: 饱和 ;④ 单位: 克(或g) 。 (3)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 溶质、溶剂的性质 和 温度 。